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講義法律與生活之就業與創業  自主創業與誠信經營(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講義法律與生活之就業與創業  自主創業與誠信經營(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5屆高考政治一輪復習講義
法律與生活之就業與創業自主創業與誠信經營
考點1 自主創業 公平競爭
1.自主創業
(1)經營主體的形式:創業者可以采取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形式。
提醒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由五十個以下股東出資設立;只有一個自然人股東或者一個法人股東的有限責任公司,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2)創辦企業的要求
①創辦企業應當符合法律規定,并準備相應的文件。
②創辦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在相關主管部門辦理企業登記,領取營業執照。
③企業登記的相關信息應當依法及時公示。
2.市場競爭講公平(不正當競爭的表現)
混淆行為 經營者利用他人已經建立的商業信譽,通過某種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費者發生誤認,這種混淆行為就是典型的“搭便車”。主要包括:①擅自使用與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②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包括簡稱、字號等)、社會組織名稱(包括簡稱等)、姓名(包括筆名、藝名、譯名等);③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域名主體部分、網站名稱、網頁等。
作虛假或 者引人誤 解的商業 宣傳 ①經營者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②經營者通過組織虛假交易(如“刷單”)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其他不正當 競爭行為 商業詆毀行為、不當有獎銷售行為、商業賄賂行為、妨礙或者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的行為等。
拓展 區分正當競爭行為與不正當競爭行為
正當競爭行為 不正當競爭行為
實質 依法競爭 違法行為
目的 促進自身發展,也為社會創造財富。 擊敗競爭對手控制市場,牟取競爭優勢或暴利。
手段 采用正常的、積極的手段,本著誠實信用、公平交易原則進行競爭。 采用非法的、不道德的手段,違背或規避法律,詆毀其他經營者,損害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結(后)果 受法律保護和支持,能給社會和經營者帶來正面效果。 不但會給其他經營者、消費者帶來危害,給社會造成負面效應,還會給自身帶來經濟上的不利后果和法律上的制裁后果。
易錯辨析
1.創業者只要按法律辦事,就不會有經營風險。(   )
辨析 創業者按法律辦事,學會風險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經營風險,但“不會有經營風險”說法絕對。
2.企業發生變更、終止的,也應當辦理相應的登記。( √ )
3.只要產品不危害消費者健康安全,可以適當夸大產品的功效,以增加銷量。(   )
辨析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4.A公司生產銷售假冒B公司注冊商標的商品,是在通過虛假宣傳行為實施不正當競爭。(   )
辨析 A公司生產銷售假冒B公司注冊商標的商品,是在利用B公司已經建立的商業信譽,通過假冒手段,使消費者發生誤認,即通過混淆行為實施不正當競爭。
情境應用
  深圳騰訊公司開發、運營“微信”“QQ”軟件。郴州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長沙市岳麓區某商品信息咨詢服務部(以下簡稱兩公司)共同開發、運營“微商截圖王”(后更名為“微商星球”)“火星美化”兩款軟件,該兩款軟件提供與“微信”“QQ”軟件的界面、圖標、表情等完全一致的素材和模板,使用戶能夠自行編輯并生成與“微信”“QQ”軟件各種使用場景界面相同的對話、紅包、轉賬、錢包等虛假截圖。
  兩公司的經營屬于正當競爭還是不正當競爭?為什么?
參考答案 經營者利用他人已經建立的商業信任,通過某種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費者發生誤認,這種混淆行為屬于典型的“搭便車”,屬于不正當競爭。
命題點1 創業
1.[2023湖南永州適應性考試]三名大學畢業生就合伙創業展開了討論。小明:“很多大企業創始人都是在自家車庫起步的。我們要‘車庫創業’,一邊準備登記材料,一邊開展經營活動。”小華:“‘3·15晚會’曝光了不少企業制假售假,我們‘車庫創業’不能‘喪良心’。”小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減稅降費支持企業發展,這樣搞‘車庫創業’就不用交稅啦。”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D )
①三人應創辦個人獨資企業形式的經營主體
②辦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后方可從事經營活動
③“車庫創業”必須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
④“車庫創業”要誠信經營,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個人獨資企業的創辦者是個人,與材料中三名大學畢業生合伙創業不符,①錯誤。小明的觀點是錯誤的,創辦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在相關主管部門辦理企業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然后才能從事經營活動,②正確。企業所得稅的適用對象是個人獨資企業與合伙企業之外的其他企業,“車庫創業”如果是合伙企業就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③不選。小華認為“車庫創業”不能“喪良心”,這是正確的,因為企業要誠信經營,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④正確。
命題變式
2.[2023山東東營期末]2023年4月,大學生微創營舉行,14所高校21支微創業團隊參訓。本次微創營以“自主創新與智能制造”為主題,通過青年創業案例分享、商業模式畫布培訓、投融資專題培訓、項目路演與展示和總結會,切實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有針對性、問題導向的創業培訓指導。大學生創業,應該注意的問題有( B )
①可以創辦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對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②經營中發生勞動糾紛,可直接通過仲裁或訴訟解決
③可申請具有獨特性標志的合法注冊商標,切不可“搭便車”
④依法領取營業執照,也可根據實際需要自行變更經營范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大學生創業,可以創辦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對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創辦的企業要公平競爭和依法經營,可申請具有獨特性標志的合法注冊商標,切不可“搭便車”,①③符合題意。經營中發生勞動糾紛,可以通過協商、調解、仲裁和提起訴訟的方式解決,但是除特定情形外,未經勞動仲裁程序,當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②說法錯誤。營業執照領取后不能根據實際需要自行變更經營范圍,需要變更經營范圍時,應當在相關主管部門辦理相應的登記,④說法錯誤。
命題點2 市場競爭講公平
3.[2023江蘇]“溫馨齋”私點作為老字號有較好的品牌聲譽,當地消費者提起它就想起特殊的風味。后來當地某糕點鋪使用“溫馨居”字號,并在店鋪招牌標注“童年的味道”。案例中該店鋪( A )
A.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B.侵害了老字號的商標權
C.沒有違背公序良俗和公共利益
D.使用“溫馨居”字號應先注冊商標
解析 該糕點鋪使用“溫馨居”字號,是利用老字號“溫馨齋”已經建立的商業信譽,通過仿冒手段,誤導消費者的表現,其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A符合題意。商標應依法向商標局申請注冊,未經注冊,其使用人不得取得商標權。從材料中并不能得出“溫馨齋”是否為已注冊商標,因此無法判斷該店鋪是否侵害了老字號的商標權,B不選。該糕點鋪使用“溫馨居”字號,并在店鋪招牌標注“童年的味道”,誤導消費者,違背公序良俗和公共利益,C不選。經營者不得實施混淆行為,引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溫馨居”與“溫馨齋”近似,若“溫馨齋”為注冊商標,則該店鋪不能用“溫馨居”字號注冊商標,D不選。
命題變式
4.[2023山東威海期末]近年來,餐飲界流行一種新的宣傳方法——“網紅探店”。一些有影響力的博主,通過直播或發布短視頻的方式分享個人消費體驗,對商家或品牌進行評價或推薦。現實中,有些主播在收取商家費用后,夸大宣傳商家的商品或服務質量,涉嫌誤導消費者。這些收費進行“網紅探店”的行為( A )
①屬于不正當競爭,損害消費者利益
②濫用廣告營銷手段,進行虛假宣傳
③增加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提高商業信譽
④屬于商業詆毀,妨礙其他商家正常經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有些主播在收取商家費用后,夸大宣傳商家的商品或服務質量,涉嫌誤導消費者。這種濫用廣告營銷手段、虛假宣傳的行為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屬于不正當競爭,①②正確。這種虛假宣傳容易降低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也會降低商家的商業信譽,③錯誤。材料沒有體現詆毀其他商家,不涉及商業詆毀,④排除。
考點2 誠信經營 依法納稅
1.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必要性和意義
(1)必要性: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呈現一種“信息不對稱”狀態,消費者處于弱勢地位,其利益容易受到損害。
(2)意義: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僅有利于平衡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而且有助于守法誠信的經營者擴大市場,并最終增進社會整體福祉。
2.經營者對消費者權益的維護
(1)經營者應當保證消費者安全消費的權利。
(2)經營者應當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3)經營者應當尊重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3.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途徑
  消費者可以與經營者協商和解,可以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消費者還可以通過仲裁或者訴訟的方式解決與經營者之間的爭議。
4.依法納稅是義務
(1)地位:稅收是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個人或者企業均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2)意義:①納稅人自覺履行納稅義務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②企業依法誠信納稅,既是企業信用的最好體現,也是企業最好的市場名片。
(3)主要稅種
征稅對象 具體作用
增值稅 商品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 減少重復征稅,有利于減輕企業稅收負擔。
企業所得稅 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 調節國家與企業之間的利潤分配關系,調節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行為。
個人所得稅 居民個人在境內外取得的收入或者非居民個人從境內取得的收入 調節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平。
易錯辨析
1.A汽車制造公司將其設計生產的有缺陷的某型號汽車召回改造,保障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
辨析 A汽車制造公司將其設計生產的有缺陷的某型號汽車召回改造,維護了消費者安全消費的權利。
2.商家利用虛假廣告蒙騙消費者,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
辨析 商家利用虛假廣告蒙騙消費者,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3.企業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注重保護消費者權益就不利于自身的發展。(   )
辨析 企業注重保護消費者權益,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4.所有企業都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
辨析 除個人獨資企業與合伙企業外,其他企業統一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個人獨資企業與合伙企業繳納個人所得稅。
情境應用
經營者“殺熟”
大數據“殺熟”是指經營者運用大數據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費偏好、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信息,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消費者從而獲取更多利潤的行為。經營者“殺熟”主要考慮的有以下因素:用戶使用的設備;消費時所處的場所;用戶消費頻率等。通常情況下,偏遠地區的消費者看到的價格比中心地段的貴,高頻使用者看到的價格比低頻使用者貴。
經營者的大數據“殺熟”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哪些權益?
參考答案 知情權、公平交易權。
命題點1 誠信經營
1.[2023遼寧]網絡平臺利用其收集的消費者偏好、消費金額、消費次數等信息進行差異定價的情況頻頻發生。最近,某平臺對鉆石會員銷售的高檔賓館住宿費定價高于線下一倍多,給消費者利益造成損害。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 )
①平臺根據不同消費者的信息進行差異定價,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②消費能力、特殊消費偏好屬于個人信息,但均不屬于個人隱私
③消費者若想向平臺主張損害賠償,要承擔損害事實的舉證責任
④消費者若主張平臺侵犯其個人信息權益,要證明平臺存在過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平臺根據不同消費者的信息進行差異定價,隱瞞了商品及服務的真實價格,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①正確。消費能力、特殊消費偏好屬于個人信息,也屬于個人隱私,②錯誤。根據民事訴訟“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消費者主張平臺存在侵權行為,則應當承擔損害事實的舉證責任,③正確。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六十九條規定,處理個人信息侵害個人信息權益造成損害,個人信息處理者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侵權責任。因此應當由平臺承擔證明自己不存在過錯的舉證責任,④排除。
方法技巧
關鍵信息法辨別消費者權利
權利 關鍵信息
安全 消費權 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要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知情權 知悉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等有關情況。
自主 選擇權 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命題變式
2.[2024貴州安順質監]羅女士(原告)在一家火鍋店(被告)就餐時,被要求掃碼點餐。她提出用傳統紙質菜單,被店員拒絕。而點餐關注的微信公眾號,需要獲得原告的“微信頭像、昵稱、地區和性別信息”,并且只能允許不能拒絕。羅女士認為火鍋店強制掃碼點餐既不合法、也不正當、更無必要,于是一紙訴狀將火鍋店告上法庭。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①強制掃碼點餐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和安全消費權
②強制掃碼點餐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
③商家應依法誠信經營,自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④經營者應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實現更深層次的消費公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安全消費權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不受侵害的權利。知情權指經營者應向消費者提供真實、全面的相關信息。材料并不涉及消費者的安全消費權和知情權,①④不符合題意。雖然餐飲商家能夠自主決定經營活動模式,但強制掃碼點餐實際上限制了消費者能夠選擇的服務模式,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和自主選擇權,②符合題意。經營者應依法誠信經營,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和誠信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消費者同意,自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③符合題意。
命題點2 依法納稅
3.[2024陜西渭南測試]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系列減稅新舉措,勾勒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走向:“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以下關于稅收的說法正確的是( D )
①增值稅是以納稅人財產的增值額為征稅對象的一種稅
②各國稅收均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共同特征
③個人所得稅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有利于減輕中低收入群體的壓力
④企業依法誠信納稅,是企業最好的市場名片和企業信用的最好體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增值稅是以商品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稅,①不選。我國稅收堅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并不是各國稅收都具有這個特征,②說法絕對。個人所得稅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納稅額,有利于減輕中低收入群體的壓力,③正確。企業依法誠信納稅,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是企業最好的市場名片和企業信用的最好體現,④正確。
命題變式
4.[2023湖北孝感聯考]2022年,某省稅務機關對全省123.8萬戶納稅人進行2021年度納稅信用評價,其中評出A級納稅人6.76萬戶;對存在動態調整情形的3.19萬戶納稅人直接判為D級。5.99萬戶次A級納稅人享受到單次領取3個月的增值稅發票用量的便利措施;對1.01萬戶次D級納稅人增值稅專用發票領用按輔導期一般納稅人政策辦理。納稅信用分級分類管理( C )
①推進了稅制改革,能更好發揮稅收調節作用
②意在使誠實守信成為各類市場主體的自覺追求
③可以減少重復征稅,有利于減輕企業稅收負擔
④以有效的信用監管和信用服務引導納稅人依法誠信納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納稅信用分級分類管理推進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但與推進稅制改革、更好發揮稅收調節作用無關,①排除。納稅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可以強化納稅信用社會化應用,以有效的信用監管和信用服務提升納稅人依法誠信納稅意識,使誠實守信成為市場運行的價值導向和各類市場主體的自覺追求,②④正確。增值稅可以減少重復征稅,有利于減輕企業稅收負擔,納稅信用分級分類管理無此作用,③排除。
依法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
近年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備受關注。某些平臺企業以簽訂合作協議代替勞動合同,規避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工傷賠償、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等法定義務。
2023年5月26日,人社部、最高法聯合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典型案例,首次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關系認定問題,強調勞動關系的核心特征為“勞動管理”,堅持“事實優先”勞動關系認定原則,堅決防止平臺企業“去勞動關系化”規避用工責任。
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典型案例
孫某于2019年6月進入由某物流公司承包經營的外賣平臺配送站點,從事外賣配送工作,雙方訂立為期2年的書面勞動合同。后來在該物流公司誘導下,孫某注冊了名為“某配送服務部”的個體工商戶,并于2020年9月與該物流公司訂立為期1年的項目承包協議,約定“某配送服務部”與物流公司建立合作關系。此后,孫某仍然在外賣平臺站點從事配送工作,接受該物流公司管理,管理方式與之前并未發生任何變化。
2020年12月,物流公司單方面終止項目承包協議,稱雙方已從勞動關系變為合作關系,勞動合同自動終止,并以此為由拒絕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雙方協商未果,孫某遂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仲裁委員會裁決:孫某與物流公司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存在勞動關系,物流公司應向孫某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
1.運用勞動者維權的相關知識,分析孫某申請勞動仲裁的必要性。
參考答案 勞動仲裁是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第三方的身份居中進行裁決的活動。如果當事人協商不成,當事人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仲裁申請。同時,根據勞動法律、法規,除特定情形外,未經勞動仲裁程序,當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孫某必須先申請勞動仲裁,不得直接提起訴訟。
2.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說明本案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依據。
參考答案 在該物流公司誘導下,孫某注冊個體工商戶,并以個體工商戶名義與物流公司書面約定建立合作關系,但從用工事實看,孫某仍接受物流公司的管理,向物流公司提供勞動,雙方之間并未作為法律地位平等的市場主體開展經營活動。因此,該物流公司關于雙方之間由勞動關系變為合作關系、勞動合同自動終止的主張,與事實不符,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認定在2020年9月之后雙方之間仍然存在勞動關系,對孫某要求該物流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的仲裁請求,應當予以支持。
3.[開放創新命題]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為促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提出三條合理性建議。
參考答案 新業態用工單位應當依法誠信經營,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新業態勞動者要增強法治意識,依法維權;國家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推動裁審機構統一裁判尺度,實現公平正義。
1.[2023廣東佛山期中]小劉應聘至某建筑公司,雙方簽訂了3年的勞動合同,約定試用期為1個月。工作第8天,小劉在施工過程中因公受傷。公司稱小劉試用期未滿,不是正式員工,不需要為其辦理社會保險(含工傷保險),故應由小劉自己承擔醫療費用。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①小劉因工作而受傷,可以申請獲得賠償 ②公司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小劉建立了勞動關系 ③社會保險條款是訂立勞動合同中的可備條款 ④小劉應該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進行維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公司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小劉建立了勞動關系,試用期包含在內,所以小劉因工作而受傷,可以申請獲得賠償,①②正確。社會保險條款是勞動合同中的必備條款,而不是可備條款,③不選。本案屬于勞動爭議糾紛案件,未經勞動仲裁程序,不能直接提起訴訟,④不選。
2.[2024湖南長沙雅禮中學月考]員工李某與公司就獎金發放及社保繳納產生爭議,通過勞動爭議在線調解平臺申請調解。平臺收到李某調解申請后,指派公司所在地的基層調解組織就近處理。經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簽訂調解協議,并辦理了仲裁審查確認手續,由當地仲裁機構向雙方出具仲裁調解書。據此可知( B )
①勞動法律法規保護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和享受社會保險以及福利的權利 ②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凡是經勞動仲裁的糾紛,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③仲裁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有效途徑,能夠切實維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④在仲裁審查確認前,李某與公司簽訂的調解協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員工李某與公司就獎金發放及社保繳納產生爭議,通過基層調解組織調解,并辦理了仲裁審查確認手續,由當地仲裁機構向雙方出具仲裁調解書。據此可知勞動法律法規保護勞動者取得勞動報酬和享受社會保險以及福利的權利;仲裁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有效途徑,能夠切實維護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①③入選。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天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②排除。在仲裁審查確認前,李某與公司簽訂的《調解協議》是經基層調解組織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但不具有強制執行力,④排除。
知識拓展
企業經營與社會公平
備課題組
[2024重慶八中考試]2022年11月1日,《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施行。大學畢業不久的李某準備自己創業,但對選擇什么樣的經營形式以及如何經營存在困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十六條 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無法區分的,以家庭財產承擔……
《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
第五條 國家對個體工商戶實行市場平等準入、公平待遇的原則。
第十三條 個體工商戶可以自愿變更經營者或者轉型為企業……
結合以上法律規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C )
①個體工商戶可以作為法人,對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②個體工商戶是以個體勞動為基礎的非公有制經濟
③個體工商戶要誠信經營,與其他市場主體公平競爭
④個體戶轉型為企業后就要繳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個體工商戶是經營者而不是法人,應對債務承擔無限責任,①錯誤。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表明個體工商戶以個人或家庭成員的勞動為主,是以個體勞動為基礎的非公有制經濟,②入選。國家對個體工商戶實行市場平等準入、公平待遇的原則,個體工商戶應依法誠信經營,與其他市場主體公平競爭,③入選。個人獨資企業與合伙企業不繳納企業所得稅,因此個體戶轉型為企業以后,不一定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④排除。
2.[2024廣東惠州第二次調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針對群眾反映“生鮮燈”誤導消費者問題作出了明確回應:銷售生鮮食用農產品,不得使用對食用農產品的真實色澤等感官性狀造成明顯改變的照明等設施,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商家使用“生鮮燈”( C )
①侵犯了消費者的安全消費權和自主選擇權 ②消費者可以要求市場監管部門幫助其維權 ③作為營銷手段并沒有實質性改變商品質量 ④導致與消費者之間呈現“信息不對稱”狀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商家使用“生鮮燈”改變食用農產品的真實色澤等感官性狀,用虛假的外觀欺騙消費者,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但沒有涉及安全消費權,①不選。商家使用“生鮮燈”是一種誤導、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強監管,消費者可以要求市場監管部門幫助其維權,②符合題意。商家使用“生鮮燈”是一種不正當的營銷手段,其能夠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以增加銷量,不會實質性改變商品質量,③符合題意。因為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呈現“信息不對稱”狀態,所以商家使用“生鮮燈”會誤導消費者,并不是因為商家使用“生鮮燈”而導致與消費者之間呈現“信息不對稱”狀態,④錯誤。
3.[2023湖南模擬]2022年5月10日,吳某前往當地廣電公司繳納數字電視基本收視維護費時得知,該項費用由每月25元調至30元,吳某遂繳納了3個月的費用,其中數字電視基本收視維護費75元、數字電視節目費15元。之后,吳某獲悉數字電視節目應由用戶自愿訂購,便要求廣電公司退還15元的數字電視節目費。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①廣電公司的行為剝奪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②廣電公司通過虛假宣傳的方式誤導吳某消費
③吳某可通過仲裁或者訴訟解決與廣電公司的爭議
④如果吳某向法院提請訴訟則超越了權利界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吳某前往當地廣電公司繳納數字電視基本收視維護費時得知該項費用由每月25元調至30元,繳費之后,吳某獲悉數字電視節目應由用戶自愿訂購,廣電公司通過強制搭售方式誤導吳某消費,剝奪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吳某可通過仲裁或者訴訟解決與廣電公司的爭議,①③符合題意。廣電公司通過強制搭售的方式誤導吳某消費,不是虛假宣傳,②說法錯誤。向法院提請訴訟是公民正當的權利,沒有超越權利界限,④說法錯誤。
4.[2022遼寧,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沈某大學畢業后與周某共同投資設立“某市創美創意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成立恰逢全國“兩會”,沈某了解到神舟十五號將在年底前與神舟十四號在太空“會師”,于是決定以“神舟美繪”為主題,采用抽象畫的方式呈現會師美景,并應用于創意解壓系列產品。客戶對此頗為青睞,遂與創美公司簽訂《獨家許可使用合同》。創美公司要求全體員工對產品研創嚴格保密。兩個月后產品研創成功,在準備履行合同時,發現市面上出現畫樣幾近相同的抱枕。經調查:員工徐某在朋友圈發工作照片時帶入該畫樣,朋友孫某點贊轉發后,被A公司發現并用于自己的產品。客戶遂主張違約責任。
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知識,分析創美公司是否有權向A公司、孫某、徐某請求承擔責任;若創美公司全部財產不足以承擔違約責任,沈某和周某是否承擔清償責任。請分別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創美公司與客戶簽訂《獨家許可使用合同》,轉移該圖樣的著作使用權,客戶享有該圖樣的使用權。未經允許,其他人不能使用該作品,否則構成侵權。A公司未經允許,將該圖樣用于自己的產品,構成侵權,應承擔侵權責任。創美公司要求全體員工對產品研創嚴格保密,徐某卻在朋友圈發工作照時帶入該畫樣,導致畫樣外流,根據民法典和勞動法相關規定,勞動者有保密義務,徐某應承擔相應責任。朋友孫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轉發該信息,屬于善意第三人,但轉發行為造成了嚴重影響,應立即刪除該信息,消除影響,賠禮道歉。(3分)
沈某與周某共同投資設立“某市創美創意有限責任公司”,創美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所以,當創美公司全部財產不足以承擔違約責任時,沈某和周某不承擔清償責任。(3分)
解析 第一步,分析設問:
第二步,梳理思路。本題共兩小問,涉及多個行為主體,首先要分析每個行為主體的做法以及各行為主體之間的關系,再運用相關法律知識作答。問題1:“客戶對此頗為青睞,遂與創美公司簽訂《獨家許可使用合同》”“被A公司發現并用于自己的產品”→可聯系教材中民法典對著作權的限制,指出客戶享有該圖樣的使用權,而A公司未經允許就使用,構成侵權,應該承擔責任;“創美公司要求全體員工對產品研創嚴格保密”“員工徐某在朋友圈發工作照片時帶入該畫樣”→可根據民法典和勞動法相關規定,指出勞動者有保密義務,徐某應承擔相應責任;“朋友孫某點贊轉發”→可聯系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的知識,指出孫某屬于善意第三人,但轉發行為造成了嚴重影響,應立即刪除該信息,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問題2:“沈某大學畢業后與周某共同投資設立‘某市創美創意有限責任公司’”→可聯系有限責任公司的責任承擔方式的知識,指出沈某和周某承擔有限責任。
1.[貼近現實生活/2024湖南永州開學考]當前,又有一批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步入不同的工作崗位。除了到既有單位既有崗位就業外,還有一部分大學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2023年7月5日,從某高校畢業的馮某、林某和黎某選擇合伙創業,希望得到一些建議。下列建議合理的是( A )
①辦理企業登記和領取營業執照,成立一家合伙企業
②如果采取合伙方式開辦企業,必須及時繳納企業所得稅
③了解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法律規定,學會風險管理
④可使用對他人有一定影響的商標近似的標識,增強市場曝光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合伙創業,可成立合伙企業,必須辦理企業登記和領取營業執照,①正確。為避免重復征稅,國家取消了對合伙企業征收企業所得稅,②不選。自主創業不能盲目,應當了解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法律規定,學會風險管理,③正確。創辦企業申請商標應為具有獨特性的標志,不可侵犯他人的商標權,④排除。
2.[2023湖北孝感聯考]創業是創業者及創業搭檔對他們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對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而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就是創辦企業。下列關于創辦企業表述正確的是( C )
①創辦的只有一個股東的公司為個人獨資企業
②股東以其認繳出資或認購股份承擔有限責任
③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④自行終止從事電子商務的應提前十五天公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創辦的只有一個股東的公司為一人有限公司,自行終止從事電子商務的,應提前三十日在首頁顯著位置持續公示有關信息,①④說法錯誤。股東以其認繳出資或認購股份承擔有限責任,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②③符合題意。
3.[2024浙江聯考]S公司曾與上海X公司合作,約定上海X公司使用“S+”品牌產品調制并推廣健康茶飲,后合作終止。然而,上海X公司仍持續使用“S+”開展茶飲門店的經營、招商、推廣及授權加盟商使用“S+”商標。上海X公司( C )
①侵害了消費者的安全消費權和知情權
②利用“搭便車”方式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
③應承擔停止侵害、采取補救措施責任
④侵害了對方的商標權,是不正當競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中指出S公司與上海X公司合作終止之后,上海X公司仍然持續使用“S+“開展茶飲門店的經營、招商、推廣及授權加盟商使用“S+”商標。這體現的是上海X公司侵犯了S公司的商標權,是不正當競爭,未體現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①不選,④正確。材料中指出S公司與上海X公司合作終止之后,上海X公司仍然持續使用S公司提供的相關權益,這屬于利用“搭便車”方式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侵犯了S公司的合法權益,上海X公司應停止侵害、賠償損失,而不涉及承擔采取補救措施責任,故②正確,③不選。
4.[區分核心概念/2024黑龍江鶴崗開學考]某品牌汽車公司一款轎車被車主告知剎車失靈,幸虧未造成嚴重后果。該車主與汽車公司多次溝通協商未果,便來到一大型車展的該汽車公司展區,站在同款轎車車頂上,向來車展參觀的顧客宣稱該車存在安全隱患,要求維護自己合法權益。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①該汽車公司應當尊重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②該汽車公司應當保證消費者安全消費的權利
③車主損害了他人商業信譽,對消費者構成欺詐
④消費者應當通過正當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由材料可知,該汽車公司侵犯了消費者安全消費的權利,未涉及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①錯誤。該汽車公司銷售的汽車剎車失靈對車主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侵犯了消費者安全消費的權利,但該車主采取極端方式維權也是不可取的,其應當通過正當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②④正確。車主的做法的確有損汽車公司的形象,但也是多方維權無果的無奈之舉,并不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③錯誤。
5.[貼近現實生活/2024山西大同測試]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直播帶貨越來越興盛。部分直播帶貨商家雖然標注“退貨退款”,但退貨時消費者需要自付運費。有個別商家以活動價進行商品預定,卻在預定中規定“定金不退”。商家上述行為( D )
①承諾“退貨退款”,卻由消費者承擔退貨運費,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②平臺和商家未事先告知消費者退貨要承擔運費,屬于虛假宣傳
③同意“定金不退”提交訂單則合同確立,不得變更
④確認“定金不退”才能購買,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消費者的知情權,是指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承諾“退貨退款”,卻由消費者承擔退貨運費,并未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這種未告知真實信息的情形屬于虛假宣傳,①不選,②正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當事人可以協議補充、變更有關內容,消費者同意“定金不退”提交訂單則合同確立,但消費者和商家協商一致,可以變更合同,③錯誤。商家要求消費者確認“定金不退”等預售條款才能購買,這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④正確。
6.[2023福建廈門期末]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提出2023年年底前,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對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征收增值稅,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分別實施5%、10%增值稅加計抵減。此舉旨在( C )
①減少重復征稅,提高經濟主體納稅意識
②減輕企業負擔,增加市場主體的現金流
③優化稅種結構,拓寬國家財政收入來源
④提振發展信心,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國家針對某些企業減收增值稅,其目的并不是“減少重復征稅”,①排除。國家針對某些企業減收增值稅,這會減輕企業負擔,增加市場主體的現金流,提振發展信心,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②④符合題意。材料僅涉及增值稅,并未涉及優化稅種結構,③排除。
7.[2023浙江百校調研]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其有償英語培訓課程的商業宣傳中,通過對師資力量、培訓效果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表述,欺騙、誤導消費者。廣州市天河區市場監管局對當事人上述兩個違法行為合并處罰,作出罰款190萬元的行政處罰。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被處罰是因為其( D )
①利用商業信譽對其他經營者進行商業詆毀
②通過虛假交易妨礙其他商家合法提供服務
③利用欺騙性商業手段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④違背公平競爭和依法誠信經營的市場規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未體現該公司對其他經營者進行商業詆毀,也未體現該公司通過虛假交易妨礙其他商家合法提供服務,①②不符合題意。該公司在其商業宣傳中虛構師資力量等,這是利用欺騙性商業手段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違背公平競爭和依法誠信經營的市場規則的體現,③④符合題意。
8.[2024湖北武漢調研]很多商業APP在用戶下載使用之前,通常以默認、捆綁、停止安裝使用等手段,變相強迫用戶授權同意其格式化“服務協議”和相關“隱私政策”,進而擅自抓取用戶日常使用數據,推送精準化定制服務。對商業APP此類行為認識正確的是( D )
①擅自收集個人信息數據,侵犯了消費者名譽權和隱私權
②屬于典型的“搭便車”行為,可能對消費者構成欺詐
③變相強制用戶授權,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
④以拒絕提供服務形成對用戶的強制,違背自愿、公平的原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很多商業APP在用戶下載使用之前,以默認、捆綁、停止安裝使用等手段,變相強迫用戶授權,違背了自愿、公平的原則,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③④正確。擅自收集個人信息數據,侵犯的是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權,而不是名譽權和隱私權,①錯誤。“搭便車”行為是指經營者利用他人已經建立的商業信譽,通過某種假冒或者仿冒手段,使消費者發生誤認的混淆行為,材料不涉及“搭便車”行為,②排除。
9.[小程序購物/2023北京海淀區期末]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通過小程序購物成為時下流行的消費方式。小程序購物新穎便利,但也存在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等問題,且小程序上線、下線容易,更容易讓不法商家在面臨投訴舉報時有迅速逃離的機會和空間,即使因違規被封禁了,也可以重新換個“馬甲”上線,種種情況導致消費者陷入維權難的窘境。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 )
A.消費者通過小程序購物,向商家發出要約就意味著合同成立
B.消費者應增強法治意識,可以單方申請商事仲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C.經營者應該保證消費者安全消費的權利,減少線上交易頻次
D.主管部門應強化對網絡購物領域的監管,明確經營者主體責任
解析 小程序購物新穎便利,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可能會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故主管部門應強化對網絡購物領域的監管,明確經營者主體責任,D正確。合同的成立要經過要約和承諾兩個階段,僅發出要約合同無法成立,且消費者通過小程序購物是向商家作出承諾,而非發出要約,A錯誤。當事人申請仲裁,須以雙方自愿訂立的有效仲裁協議為前提,消費者不可單方申請商事仲裁,B錯誤。減少線上交易頻次不一定就能保證消費者安全消費的權利,且這也不符合商家經營目的,C不選。
10.[2024安徽阜陽模擬]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發展,一個“全民直播”的時代已經到來。然而,呈現井噴式爆發性增長之勢的網絡直播,也如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一片繁榮背后也有亂象叢生。下列對由直播引發的案例分析正確的是( C )
①若主播與直播平臺有明確的勞動關系,產生薪資爭議時應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②直播過程中公開小偷的盜竊行為,并對其進行言語侮辱的行為可能構成侵權
③在帶貨過程中主播之間相互惡意詆毀對方及其帶貨產品,并不屬于不正當競爭
④若帶貨直播與平臺簽訂了勞動合同,則主播所獲收入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若主播與直播平臺有明確的勞動關系,產生薪資爭議時未經勞動仲裁程序,當事人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①錯誤。是否構成盜竊應由公安機關偵查確認,直播過程中公開小偷的盜竊行為,并對其進行言語侮辱,有可能侵害他人的肖像權和名譽權,②正確。在帶貨過程中主播之間相互惡意詆毀對方及其帶貨產品,屬于商業詆毀行為,這屬于不正當競爭,③不選。直播平臺繳納的稅款屬于企業所得稅。對網絡平臺來說,網絡主播與平臺的勞動關系不同,其相應的扣稅繳稅義務也不同,如果帶貨主播與平臺簽訂了勞動合同,則主播所獲收入應由平臺企業按工資薪金所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④正確。
11.[法治意識/2024安徽六安測試,6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規定: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明碼標價。
李先生和3位朋友在一家餐廳就餐,結賬時發現要收取紙巾費5元一位,共20元。雖然價格不高,但商家并未事先告知,這引發了李先生的不滿。工作人員解釋稱,5元紙巾費包括干紙巾、濕紙巾、消毒餐具,并不是僅僅只有紙巾。李先生與商家協商未果,無奈只得把錢付了。
結合材料,運用“誠信經營 依法納稅”的知識,分析該商家的行為是否恰當?李先生應如何維權?
參考答案 ①商家行為不恰當。(1分)經營者應該依法、誠信經營,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1分)該商家未事先告知收取紙巾費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1分)②李先生的維權途徑: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1分)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1分)通過仲裁或者訴訟的方式解決與經營者之間的爭議。(1分)
解析 本題可調用誠信經營、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維權途徑等有關知識分析作答。具體思路如下:
案情 設問指向 鏈接教材知識 組織答案
李先生和朋友在餐廳結賬時發現要收取紙巾費5元一位,共20元。雖然價格不高,但商家并未事先告知。李先生與商家協商未果,無奈只得把錢付了。 該商家的行為是否恰當?  經營者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明碼標價;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 商家行為不恰當。經營者應該依法、誠信經營,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該商家未事先告知收取紙巾費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
李先生應如何維權? 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途徑 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通過仲裁或者訴訟的方式解決與經營者之間的爭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犹县| 荣昌县| 海口市| 新乐市| 澄迈县| 华容县| 惠州市| 泗阳县| 兴城市| 银川市| 光山县| 景谷| 老河口市| 石棉县| 搜索| 桐城市| 旺苍县| 当雄县| 同德县| 新营市| 高陵县| 措勤县| 楚雄市| 武胜县| 万年县| 应用必备| 治多县| 通州市| 通渭县| 尚志市| 彭州市| 威宁| 扎鲁特旗| 渝中区| 罗城| 平遥县| 长宁区| 高清| 怀集县| 灵山县| 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