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情景導入:你知道他是誰嗎,夏商周時期科技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了解夏商周時期在天文、歷法、醫學、文字、青銅器、文學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認識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遠流長和一脈相承的強大生命力。學習目標1.了解我國先秦時期天文歷法和醫學方面的成就。知道甲骨文到漢字的演變,理解甲骨文與現代漢字之間的淵源。知道《詩經》和“楚辭”是中國先秦時期杰出文學成就的代表。(時空觀念、歷史解釋)2.通過對司母戊鼎、三星堆文明的解讀,知道夏商周時期創造的燦爛的青銅文明。(史料實證)3. 認識夏商周時期高度發達的文明,明確中華民族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強大生命力,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家國情懷)(扁鵲曰)天氣出入于人者,日月星云躁靜也。(來自天空對人體產生影響的因素,就如同日月星云照映大地一般。)地氣資生于人者,居處寒暑化物也。(來自大地滋養人體的因素,是寒暑變化造成的。)——《扁鵲鏡經》任務一:閱讀扁鵲的日記,想一想,醫學發展與哪些學科有關?天文學歷法一、天文、歷法和醫學一、天文、歷法和醫學任務二:自主學習課本“天文、歷法和醫學”一目,找出先秦時期,我國在天文、歷法和醫學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在課本上做好標記。領域 成就 影響天文 ———歷法 ——醫學 ——+商朝甲骨文里有日食、月食的記載《詩經》中記載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的日食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春秋》中記載了公元前613年一顆彗星掃過北斗夏朝時可能有了歷法。到商朝時,歷法逐漸完備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指導農業生產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能用針刺、按摩、湯藥治療疾病。他發明了切脈診法,使用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是一部重要的中醫理論著作一、天文、歷法和醫學天文殷商武丁時期的一根卜骨,上面的刻辭為“旬壬申夕,月有食”。原始社會末期商朝周朝春秋記載日食的商朝牛骨任務三:想一想這些史料佐證了什么,說明了什么問題?《春秋》記錄了37次日食。經用現代天文學方法推算,這37次日食中實際發生的有33次。歷法商朝夏朝戰國孔子正夏時,學者多傳夏小正云。—《史記.夏本紀》歷法逐漸完備,一年分為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年增加一個月;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天文、歷法和醫學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想一想:制定歷法、測出二十四節氣的意義是什么?利用歷法、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有利于促進農業的發展中華文明注重實踐,注重實用性。一、天文、歷法和醫學任務四:看圖片,認一認中醫治療的手段和技術。你還了解哪些中醫治療方法?二、甲骨文和青銅器一片甲骨驚天下甲骨文中藥材里面的“龍骨”實際上是什么?是誰第一個發現的呢甲骨文之父——王懿榮二、甲骨文和青銅器甲骨文甲骨文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東方領地是否會有好收成。記載日食的情況。今明兩天是否會下雨。商王將征伐盂國,祈求平安。任務一:觀察圖片,說說為什么這種文字要叫甲骨文,它記載了哪些方面的內容,有怎樣的史學價值?農業天文天氣戰爭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二、甲骨文和青銅器甲骨文任務二:結合教材和材料,想一想甲骨文有怎樣的歷史學和文字學價值?口耳相傳結繩記事傳說時代:口耳相傳原始刻畫符號甲骨文文明時代:文字記錄材料一:惟殷先人,有典有冊。 ——《尚書》材料二:漢字的發展流程①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發展的重要階段,②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③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二、甲骨文和青銅器甲骨文任務三:猜一猜,這些甲骨文是什么字,為什么你能夠猜對?水火上下明休二、甲骨文和青銅器青銅器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制成的器具,剛剛鑄造完成的青銅器是金色的,但出土的青銅因為時間流逝和化學變化產生銹蝕后變為青綠色。陶寺遺址銅鈴二里頭遺址銅牌(夏)司母戊鼎原始社會末期:出現夏朝:發展商周時期:繁榮利簋二、甲骨文和青銅器青銅器任務一:猜一猜下面的青銅器的用途,它們反映了青銅制造業怎樣的特點?jue 爵gū觚yí匜壺yuè 鉞戈鼎編鐘特點一:種類豐富,數量眾多禮器功能:由食器等發展到禮器反映權利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二、甲骨文和青銅器青銅器在安陽殷墟發掘的的司母戊鼎,工藝精深 ,體積巨大, 重達833kg ,是世界上最大青銅器,堪稱世界第一。當時,鑄造這樣一個大鼎,需要兩三百人同時操作。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銅禮器,造型獨特,肩部四角各有一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外伸,羊身為方尊腹部,圈足上浮雕八只羊腿。特點二:規模宏大,分工細致,制作精美二、甲骨文和青銅器青銅器任務二:認識三星堆文明,思考三星堆遺址還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統的玉禮器和青銅容器,這說明了什么?特點: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三、《詩經》和“楚辭”閱讀教材,歸納西周和春秋時期,我國在詩歌方面取得的成就。三、《詩經》和“楚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時期地位內容價值西周和春秋時期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世詩歌創作影響深遠。《詩經》關注現實,保存了豐富的先秦史料。《詩經》共有300多篇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詩經》“楚辭”的成就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華,采用楚國方言,創作出一種新體詩歌“楚辭”。01代表作品:屈原的《離騷》表達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是千古傳誦的抒情長詩。02《詩經》和“楚辭”的地位我國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03三、《詩經》和“楚辭”楚辭三、《詩經》和“楚辭”屈原,楚國忠臣。他一心為國,力主改革圖強,卻遭貴族排擠誹謗。被流放后,仍心系楚國命運。當聽聞郢都被秦攻破,悲痛欲絕。他徘徊于汨羅江畔,形容枯槁。望著滾滾江水,憶起往昔楚國的輝煌與自己未竟的抱負,淚水潸然而下。他嘆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最終,懷著對國家的摯愛和無奈,毅然投江。百姓聞之,紛紛劃船尋找,投粽入江,期望魚兒勿傷其體,以此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讀故事,感受家國情懷,你知道哪一個節日是紀念屈原的嗎?課堂小結:1.(2024·武漢模擬改編)“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清明前后,種瓜點豆”。這些諺記映了節氣 ( )A.源于歷朝歷代的口耳相傳 B.最早出現在夏朝C.有利于提高天文觀測水平 D.能指導農業生產2.中國的醫學歷史悠久,在夏商周時期醫學就非常興旺。下列能為這一結論提供論據的是( )A.傳說中神農嘗百草 B.黃帝著書《黃帝內經》C.扁鵲總結出四診法 D.屈原創作出《離騷》3.【回歸教材】1899年,王懿榮首次發現甲骨文,此后在河南、陜西、山東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時期的藥、天文歷法等。上述材料說明甲骨文( )A.記載內容十分豐富 B.采用了多種造字方法C.記錄了夏朝的歷史 D.全部出土于河南安陽課堂反饋:DCA課堂反饋:4.青銅鼎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代表之一。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具發展為傳國重器。《春秋公羊傳注疏》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由此可知( )A.青銅禮器兼具南北特色 B.青銅鼎種類豐富且形式多樣C.青銅制造技術獲得突破 D.青銅鼎是地位和權力的象征5.“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三星堆遺址考古發現,其青銅鑄造技術和禮器制度廣泛吸收了黃河流域夏商的文明成果,而用玉傳統和紋樣審美則來自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這反映出 ( )A.古蜀文明領先中原 B.夏商周時期直接管理古蜀C.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D.中華文化呈現大一統傾向6.【家國情懷】相傳端午節與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有關,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這種習俗的積極意義在于 ( )A.增強珍惜生命的意識 B.培養艱苦奮斗的精神C.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D.培養愛國愛家的精神DCD謝謝觀看第8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教案一、單元解讀及思維導圖【大單元概述】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所開創的王位世襲制為以后歷代王朝承襲。隨后的商朝,創造了以青銅器、甲骨文為特征的文明成就。西周時期,統治者實行分封制,維系國家的統治。進人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爭斗日益激烈,王室衰微,整個社會處于劇烈動蕩與巨變之中,諸侯爭霸、大國兼并、經濟發展、制度變革、思想學術繁榮和科技文化進步,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課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第7課,在教材位置上上承春秋、戰國時期,下啟第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具有過渡作用。也是本單元最后一課,從科技文化兩個領域對夏商周時期的文明成就進行總的概述。本課子目彼此獨立又相互關聯,分為天文、歷法和醫學、甲骨文與青銅器、《詩經》和“楚辭”三個子目,從不同方面展現了中華民族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強大生命力,也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重要內容。和舊教材相比,本課屬于新增的一課,在教材編排和內容設計上都有許多變化,教師備課中應該注意把握這種變化,緊扣文化自信這一核心,讓學生了解這一時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增強文化自信。三、課程標準通過《黃帝內經》和名醫扁鵲,了解這一時期的醫學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了解甲骨文、青銅銘文、其他文獻記載和典型器物。四、學習目標1.了解我國先秦時期天文歷法和醫學方面的成就。知道甲骨文到漢字的演變,理解甲骨文與現代漢字之間的淵源。知道《詩經》和“楚辭”是中國先秦時期杰出文學成就的代表。(時空觀念、歷史解釋)2.通過對司母戊鼎、三星堆文明的解讀,知道夏商周時期創造的燦爛的青銅文明。(史料實證)3. 認識夏商周時期高度發達的文明,明確中華民族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強大生命力,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家國情懷)五、教學方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演繹法、直觀講解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學過程【導入】利用AI技術制作的小視頻,《扁鵲的自白》以扁鵲作為第一人稱,介紹他的成就,激發學習興趣,引入課題《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新課學習】一、天文、歷法和醫學教師展示:任務一,閱讀扁鵲的日記,想一想,醫學發展與哪些學科有關?(扁鵲曰)天氣出入于人者,日月星云躁靜也。(來自天空對人體產生影響的因素,就如同日月星云照映大地一般。)地氣資生于人者,居處寒暑化物也。(來自大地滋養人體的因素,是寒暑變化造成的。)——《扁鵲鏡經》學生回答:天文學和歷法教師展示:任務二,自主學習課本“天文、歷法和醫學”一目,找出先秦時期,我國在天文、歷法和醫學方面取得的成就。領域 成就 影響天文 商朝甲骨文里有日食、月食的記載 —《詩經》中記載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的日食 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春秋》中記載了公元前613年一顆彗星掃過北斗 ——歷法 夏朝時可能有了歷法。到商朝時,歷法逐漸完備 ——戰國時期,人們已經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 指導農業生產醫學 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能用針刺、按摩、湯藥治療疾病。他發明了切脈診法,使用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是一部重要的中醫理論著作 +學生接龍完成表格填空,教師提醒學生在書中對應位置做好標注。展示材料,提出問題,制定歷法、測出二十四節氣的意義是什么?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利用歷法、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有利于促進農業的發展。教師結合圖片和身邊的例子,說明二十四節氣對農業生產的知道和人們日產生活的影響。例如 “立春”,標志著春季的開始,氣溫開始逐漸回升。此時,越冬作物開始復蘇生長,農民們可以著手準備春耕事宜,如清理農田、檢修農具等。“立夏” 表示夏天到來,溫度進一步升高,農作物進入快速生長階段。像水稻等喜溫作物生長迅速,農民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施肥、灌溉,確保作物有充足的養分和水分。“立秋” 后,氣溫逐漸轉涼,農作物的生長速度可能會放緩。農民需要根據不同作物的生長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對一些晚熟作物進行最后的追肥,以提高產量。“立冬” 則意味著冬季來臨,氣溫驟降。此時,大部分農作物已經收獲完畢,農民要做好農作物的儲存和防寒工作,保護農業設施免受嚴寒破壞。不僅農民需要根據節氣安排農業生產,我們增減衣物,防寒保暖,飲食進補都要依據時令節氣而行。也可以讓學生舉例說明,增強互動。教師展示:任務三,看圖片,認一認中醫治療的手段和技術。你還了解哪些中醫治療方法?二、甲骨文與青銅器播放視頻,提問:中藥材里面的“龍骨”實際上是什么?是誰第一個發現的呢介紹甲骨文之父——王懿榮。任務一:觀察圖片,說說為什么這種文字要叫甲骨文,它記載了哪些方面的內容,有怎樣的史學價值?展示一組甲骨文記載的內容,讓學生判斷歸納。甲骨文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任務二:結合教材和材料,想一想甲骨文有怎樣的歷史學和文字學價值?展材料一:惟殷先人,有典有冊。 ——《尚書》材料二:漢字的發展流程學生歸納:①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發展的重要階段,②是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成熟文字。③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任務三:猜一猜,這些甲骨文是什么字,為什么你能夠猜對?教師展示一些甲骨文,學生猜一猜。教師介紹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主要有四種造字方法。象形是用線條把物體的外形特征勾畫出來,如 “日”“月”。指事是在象形字基礎上加符號表示抽象概念,如 “上”“下”。會意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新字表達新意義,像 “休” 表示人靠在樹上休息。形聲由形旁和聲旁組成,形旁表意,聲旁表音,如 “河”,“氵” 表示與水有關,“可” 表讀音。這些造字法為漢字發展奠定了基礎,展現了古人的智慧。過渡:商周時期,最具代表的文明成就除了甲骨文還有什么?對,青銅器。什么是青銅器呢?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制成的器具,剛剛鑄造完成的青銅器是金色的,但出土的青銅因為時間流逝和化學變化產生銹蝕后變為青綠色。結合文物和時間軸,簡要梳理青銅器的發展脈絡。展示一組圖片和任務一:猜一猜下面的青銅器的用途,它們反映了青銅制造業怎樣的特點?學生通過圖片,識別青銅酒器、水器、食器、兵器、樂器等。教師提醒,這里的青銅鼎和編鐘,是誰都能使用嗎?他們的數量和規格代表了貴族的身份和等級。這說明了青銅器由食器向禮器的發展。展示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圖片,讓學生總結青銅器的特點。種類多、規模大、制作精美、工藝高。任務二:播放青銅黃金面具人的介紹視頻,了解三星堆文明。認識中華文明的特點。三、《詩經》與楚辭教師提示:任務一,閱讀教材,結合表格提示,歸納《詩經》和楚辭的相關信息。《詩經》記述了先秦時期,從平民到貴族的社會各階層人士,在生產生活、祭祀典禮等各種場合,創作并傳唱詩歌。共有300多篇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詩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關注現實,所收詩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頌美好愛情,有的贊揚勞動者勤勞勇敢。賞析代表作《關雎》感受詩歌的魅力以及先民們純真美好的愛情。任務二,了解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的《離騷》作為楚辭代表作的地位,體會屈原忠貞愛國,心懷百姓的思想。七、板書設計八、教學反思本課設計比較新穎,任務驅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講解深入淺出。但是在課時容量上,授課會比較受限制,這一點要注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8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教案.docx 第8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