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第九章 建設永續發展的美麗中國歡迎各位老師蒞臨指導!同學們:安塞腰鼓第五節黃土高原的區域發展與居民生活一、讀圖,說出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黃土高原北:內蒙古高原西:青藏高原南:秦嶺東:華北平原內陸地區中緯度(1)找出長城、秦嶺、烏鞘嶺、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黃土高原的邊界范圍。(2)說一說,黃土高原包括哪些省級行政區?(1)對照地圖上的高度表,說一說,黃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2)對照地形圖上的顏色差異和河流流向,描述黃土高原的大致地勢特征。海拔:1000--2000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根據課本回答: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是怎樣形成的 黃土塬黃土峁塬:平坦的黃土高地峁:孤立的黃土丘黃土墚墚:長條形的黃土高地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原因——地勢較高,起伏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蓋較差;黃土結構疏松,多裂隙。人為原因——人類不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導致植被破壞。如過度開墾、過度放牧、過度樵采、不合理開礦等。水土流失的危害(1)加劇當地水土資源緊缺,土壤生產力下降,加劇旱災。(2)加大河流泥沙含量,導致下游淤積加重,河床抬高,加劇洪澇災害。二、傳統的生活方式:<1>吃:<2>住:<3>行:現在的生活方式:<1>吃:<2>住:<3>行:小麥,雜糧,咸菜,辣椒傳統窯洞馬車,驢車,聯系不便食物豐富,魚肉四季不斷現代新窯居鐵路,公路,航空等,聯系密切辣椒山西醋窯洞傳統窯洞陜北新窯居(1)根據黃土高原的自然環境,說一說,為什么窯洞是當地人們較適宜的居住選擇?(2)山西人喜食醋的習俗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黃土高原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對于山西人喜食醋這種生活習俗與當地環境關系的分析,玲玲、貝貝的說法有道理嗎?你還能作進一步的補充嗎?山西人喜面食,尤其是各種雜糧面食。飲食中常用醋來調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山西的飲用水堿性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體內的酸堿平衡。黃土高原黃土廣布,深厚,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窯洞。森林較少,建筑材料不足,修建窯洞可以節省建材。黃土高原氣候冬冷夏熱,窯洞則冬暖夏涼,節省能源。當地盛產造醋的原料——優質高粱;當地的氣候也有利于釀造優質醋。三、閱讀課文后回答:黃土高原地區十分重視環境整治與生態重建工作,針對水土流失的狀況,國家采取了哪些綜合治理措施?1、植樹造林、種草以保持水土;2、將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3、在溝里建壩攔蓄泥沙,打壩淤地;等等。黃土高原廣大群眾稱贊淤地壩“打壩如修倉,攔泥如積糧,村有百畝壩,再旱也不怕”,視其為“糧囤子”和“錢袋子”。想一想,這是為什么?淤地壩中,土層深厚,土質良好,土地生產力高。有壩攔蓄水源,抗旱能力強,淤地壩成為黃土高原生產條件最好的土地資源。黃土高原治理前黃土高原治理后活動想一想:黃土高原的生態改善對當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響?具體說來:1、飲用水和生產用水條件改善;2、糧食產量大增;3、經濟收入提高;4、生活條件改善;5、教育條件改善;6、交通和信息條件改善黃土高原的生態改善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的影響:經過多年不懈努力,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明顯提升。一些地方實施城市化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步的戰略。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地的傳統文化,諸如陜北腰鼓、陜西剪紙、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黃土高原,逐漸為世人知曉。剪紙腰鼓秦腔拓展延伸:如何讓家鄉的傳統文化走出去?黃土高原的區域發展與居民生活一、二、三、當堂訓練題:1、黃土高原是最大的黃土沉積區,大致北起( ),南至( ),西抵( ),東到( ),面積約50萬平方千米。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以( )月最為嚴重。3、黃土高原地貌類型有( ),( ),( )等。選擇題:1、下列城市不在黃土高原地區 的是( )A西安 B 武漢C蘭州 D 太原B2、黃土高原是我國目前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其直接原因是( )A 降水集中于夏秋季節且多暴雨B 黃土質地疏松C 不合理利用土地導致地表失去 植被保護D 地表崎嶇不平,千溝萬壑A3、黃土高原地區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筑梯田C深耕改土 D植樹種草D4、下列關于黃土高原生態建設成功經驗的描述,正確的是( )A陡坡建梯田,緩坡種草B增加口糧田,加大坡耕地開發C采取植樹種草與建梯田等相結合的措施D引進良種畜禽,實行天然牧養C謝謝觀賞!同學們:掌聲歡送各位老師!謝 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