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1認識質量互變規律 學案
【課標要求】
1.結合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和飛躍性,體會事物發展過程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2.理解質量互變規律。
【核心素養】
科學精神:把握量變與質變的含義,運用發展的狀態關系原理及方法論分析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正確處理生活中的量變與質變問題.
公共參與:學會用辯證思維解決問題。抓住機遇參與實踐,注意從小事做起;遵循適度原則,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
【問題導學】
1.什么是質?什么是量?
2.質量互變規律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3.質量互變規律的要求是什么?
4.什么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
5.事物發展中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辯證關系?
6.遵循質量互變規律的意義是什么?
【互動探究】
互動探究一:《鶴林玉露》載:“張乖崖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巾下有一錢。乖崖杖之,吏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崖援筆判云:‘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1)請再寫出兩個與“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類似的俗語。
(2)從思維角度談談這些俗語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
互動探究二:三大成功定律
荷花定律:一個池塘里的荷花,每一天都以前一天的2倍的數量在開放。第29天,池塘中的荷花才開了一半,到第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
竹子定律:竹子在前四年的時間里,僅僅長了3厘米。從第五年開始,竹子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瘋狂地生長,僅僅六周的時間,就長到了15米。其實,在前面的四年里,竹子的根在土地里延伸了數百平方米。
金蟬定律:蟬,要先在暗無天日的地下生活兩年,忍受各種寂寞和孤獨,通過汲取樹根的汁一點點長大;然后在夏天的某一個晚上,悄悄爬到樹枝上,一夜之間蛻變成知了;最后等太陽升起的那一刻,它就可以飛向天空,迎向自由。
結合材料,運用質量互變規律的知識,談談你對三大成功定律的正確認識。
互動探究三: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提出,立足國情,立足現實,力爭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力爭用10年時間,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通過“三步走”實現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是如何堅持質量互變規律的?
【體系構建】
【知識歸納】
1.量變和質變的辯證統一關系
2.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
【易混辨析】
1.人們對事物的存在狀態的正確認識是固定不變的。( )
2.事物的質是否發生變化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 )
3.事物的質與量總是統一的。( )
4.量就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量的增減會影響某物之為某物。( )
5.量是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 )
6.質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 )
7.量變是變化,質變是發展。( )
8.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因此,量的積累越多越好。( )
9.杭州奧體博覽城的建設實現了場館建設過程的漸進性與連續性的辯證統一。( )
10.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漸進性與連續性也包含著飛躍性與間斷性。( )
【當堂達標】
11.平面與圓錐體相截,截口的幾何特性隨平面與圓錐軸線的交角的變化而變化。交角是直角時,截口是圓;稍變一點,圓就變成了橢圓;再變,過了一個關鍵點,橢圓就變成了拋物線。截口的這種變化過程包含的道理是( )
①事物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
②整體性與獨立性相統一
③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
④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19世紀法國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居維葉提出了生物“激變論”,認為有機界的變化是由突然性的災變所引起的。從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的角度講,這個觀點的錯誤在于( )
A.否認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
B.認為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C.否認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
D.認為質變為量變開辟道路
13.習近平在談到領導工作的方法時強調,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要一以貫之地貫徹。我們要有釘釘子的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這一論述體現的辯證思維道理是( )
①量變比質變更能推動事物的發展
②只有事物數量的不斷增加才能引起質變
③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④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在資源約束加劇的情況下,使用化肥為保證我國種植業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過度使用化肥也會污染土壤和水源,侵蝕了農業生產的自然基礎。這從一個側面說明( )
A.量變的積累是質變的必然結果
B.事物的量變必然導致事物的質變
C.事物的質變是量變的必要前提
D.堅持適度原則才能保持事物原有性質
15.下列關于質、量和度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質和量都是客觀的、多樣的,都與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②一事物在與其他事物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質稱為屬性
③度是質和量的統一體
④質規定量但量不規定質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人類社會形態變化示意圖”(如下圖所示)說明人類社會的發展( )
①是由低級到高級直線前進的 ②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和間斷性的統一
③在量變與質變交替中前進 ④是由“量變→質變”循環往復不斷發展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替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中醫強調“治未病”說明( )
①“未病”是質變,“已病”是量變,事物發展最終通過量變實現
②“未病”是量變,“已病”是質變,要防微杜漸
③質變是量變的前提,量變是質變的結果
④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未病”與“已病”,提高對疾病的預見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醫學研究表明,大多數成年人的身體健康與其血液pH有關,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出( )。
A.pH在6.8和7.8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量變而沒有質變
B.pH低于7.35或高于7.45時會威脅到人的健康乃至生命
C.pH在6.8和7.45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量變
D.pH在7.35和7.8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質變
19.從井岡山上的艱辛求索出發。開辟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勝利之路;在歷史轉折關頭。“走自己的道路”的理論自覺開創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征程上開拓馬克思主文中國化新境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仰的火種一旦播下。必將匯成普照大地的光焰,照亮一代代人前行的道路。這說明( )
①事物的發展是一個突變的過程②事物的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
③事物的發展是飛躍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④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參考答案
【互動探究】
互動探究一:(1)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2)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體現并保存量變的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量變與質變的關系是辯證的。事物的矛盾運動表現為量變與質變及其相互轉化。要重視量的積累,同時還要注意堅持適度原則。
互動探究二: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這要求我們重視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荷花開滿池塘、竹子生長、蟬的蛻變都經過了一個長期的量的積累的過程,這啟示我們既要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又要果斷地抓住時機,推動事物發生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迎接美好的明天。
互動探究三: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我們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奮力拼搏,為我國實現制造強國戰略目標創造條件。②要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瞄準制造強國的戰略目標,要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不失時機促成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實現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飛躍。
【易混辨析】
1.錯誤【詳解】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人們對事物存在狀態的正確認識是相對確定的,而不是固定不變或不可改變的。轉換認識的視角,對事物存在狀態,如動與靜、冷與熱、甜與咸、吸引與排斥、模糊與精細等的認識可能發生相互轉化,故本題觀點錯誤。
2.錯誤【詳解】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故題中觀點錯誤。
3.錯誤【詳解】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故本題觀點錯誤。
4.錯誤【詳解】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量的規定性不同于質的規定性,在一定范圍內量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故本題觀點錯誤。
5.錯誤【詳解】量的規定性不同于質的規定性,一定范圍內量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因此,原觀點錯誤。
6.錯誤【詳解】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故本題觀點錯誤。
7.錯誤【詳解】量變是指事物在數量和程度上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事物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事物的發展最終是要通過質變實現的,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只有質變,才能使新事物代替舊事物。但質變不一定是發展,因為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質變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前進的、上升的變化,即發展;一種是退化、下降和倒退。因此只有那種上升的、向前的、進步的質變,才是發展。故該判斷錯誤。
8.錯誤【詳解】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首先從量變開始,沒有一定的量的積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質的變化,就不可能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事物的變化有兩種趨向:一種是前進的、上升的變化即發展;一種是下降的、倒退的變化,這種下降的、倒退的變化積累得越少越好。故題中說法錯誤。
9.錯誤【詳解】杭州奧體博覽城的建設體現了事物漸進性與飛躍性的辯證統一。故原觀點說法錯誤。
10.正確【詳解】正如量變與質變既相互區別又相互包含一樣,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也是相互區別又相互包含的。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所以,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故判斷正確。
【當堂達標】
11.B【詳解】①④:平面與圓錐軸線的交角變化是量變,是連續性的過程,引起截口幾何特性的變化是質變,是連續性的間斷,這表明事物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①④符合題意。
②③:材料強調的是事物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沒有體現整體性與獨立性相統一,也沒有涉及事物發展的方向,②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
12.A
【詳解】A: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居維葉的觀點只看到了質變的作用,否認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A正確。B:居維葉的觀點并不認為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B不符合題意。CD:居維葉的觀點沒有否認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和質變的作用,且量變為質變做必要的準備,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CD排除。故本題選A。
13.D【詳解】①:量變與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最終是通過質變實現的,①說法錯誤。②: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并不是只有數量的增加,②說法錯誤。
③④:我們要有釘釘子的精神,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要一以貫之地貫徹,體現了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③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D。
14.D【詳解】AC: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AC錯誤。
B:量變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B錯誤。
D:過度使用化肥也會污染土壤和水源,侵蝕了農業生產的自然基礎。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堅持適度原則才能保持事物原有性質,要堅持適度原則,D正確。
故本題選D。
15.C【詳解】①④:質是指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內在規定性。事物的質與該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事物是一定質的事物,質是一定事物的質。量是指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數量規定性,量是客觀事物所固有的,在一定范圍內,量的變化不會影響質的變化,每一個事物具有多方面的量的規定性,所以事物的質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事物的量與事物并不是直接同一的,①④表述錯誤。
②③: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統一,一事物在與其他事物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質稱為屬性,度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度是質與量的統一的限度。②③說法正確。故本題選C。
16.D【詳解】①: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由低級到高級曲折前進的,故①不選。
②④:依據圖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和間斷性的統一,是由“量變→質變”循環往復不斷發展的,故②④入選。
③:事物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量變達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產生質變。質變又引起新的量變,開始一個新的發展過程,但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是在量變與質變交替中前進的,該選項的說法錯誤,故③不選。
故本題選D。
17.D【詳解】①:“未病”是量變,“已病”是質變,事物發展最終通過質變實現,故①不選。
②④:中醫強調“治未病”說明“未病”是量變,“已病”是質變,要防微杜漸,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未病”與“已病”,提高對疾病的預見性,故②④不選。
③: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結果,故③不選。故本題選D。
18.B【詳解】A:題目的范圍是“健康與非健康角度”,pH在6.8和7.8間的變動,性質改變了,發生了質變,A錯誤。B:pH低于7.35或高于7.45時都處于非健康狀態,隨著程度的加深會威脅到人的健康乃至生命,B正確。C:pH在6.8和7.45間的變動有量變也有質變,C錯誤。D:pH在7.35和7.8間的變動有量變也有質變,D錯誤。故本題選B。
19.D【詳解】②④:材料中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征程上開拓馬克思主文中國化新境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仰的火種一旦播下。必將匯成普照大地的光焰,照亮一代代人前行的道路,表明事物的質變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事物的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②④符合題意。
①: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并不僅是一個突變的過程,①說法錯誤。
③:事物的發展是飛躍性與漸進性的統一,不是飛躍性和間斷性的統一,③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D。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