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跨學科實踐:中國樂器》教學設計一、教學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節是《聲的世界》一章的最后一節,用到了物理和音樂兩個學科的知識。 本節由認識中國樂器、自制小樂器、“科學與音樂”報告會三個板塊組成,在自 制小樂器板塊還設計了“樂器音調與什么有關”的實驗探究,涵蓋了中華優秀傳 統文化、聲音的特性、實驗操作等多方面內容。(二)學情分析學生通過本章前四節的學習,對聲音的特性已經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同時 學生在音樂方面相關的經驗和知識儲備也能輔助本節內容的學習。二、教學設計思路通過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多動手,親身體會音調與哪些因素有關。同時, 將音樂與物理知識融合,感受跨學科之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激發學生創作 樂器的興趣。三、教學目標【物理觀念】了解中國民族樂器的發展史;能根據不同的標準對中國民族樂 器進行分類;了解不同種類的民族樂器的制作材料和發聲原理,培養運用跨學科 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科學思維】在查閱資料了解中國民族樂器發展史的過程中,提升獲取信息、 歸納總結的能力;能結合證據對樂器發聲原理進行分析和解釋,培養科學論證的 能力;在小樂器的設計和制作過程中能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具有質疑創 新的意識。【科學探究】在探究影響樂器音調的因素的實驗中,能運用控制變量法等制 訂合理的探究方案;能用科學的方法探究不同樂器的音調的影響因素;能對小樂 器制作的設計方案、實施過程及結果作出解釋;能書面或口頭表達自己的觀點。【科學態度與責任】通過了解中國樂器的發展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 使命感;在自制小樂器的實踐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提升團隊 意識和協作能力。四、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探究不同樂器音調的影響因素,設計并制作小樂器。(二)教學難點準確控制自制小樂器音調的變化。五、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播放音樂《高山流水》片段。 簡單介紹中國古代樂器。介紹現代民族樂器,師生共同進行分類。帶領學生認識一些民族樂器,初步了解這些民族樂器的發聲原理(可請精通 某種民族樂器的學生為大家講解)。設計意圖:通過學習和傳承中國民族樂器,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賞中國傳統音樂,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二)新課教學問題一:演奏好樂器的關鍵是什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音調與樂器演奏聯系起來。活動1:探究樂器音調與什么有關(以弦樂器為探究對象)。設計意圖:樂器之所以能演奏出優美的曲子,是因為它能發出高低不同的多 個音調的聲音,控制樂器音調的變化是設計和制作小樂器的關鍵。本活動通過“探究 樂器音調與什么有關”幫助學生梳理了研究方向。提出問題:弦樂器(彈撥樂器)的音調與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弦的長短、粗細、張緊程度等。實驗驗證:(1)選取一根尼龍弦(或金屬弦),改變琴弦的振動長度,對比發出聲音的 音調,研究弦樂器音調與弦的長度的關系。(2)選取長度相同但粗細不同的兩根尼龍弦(或金屬弦),控制張緊程度一致,撥動琴弦,對比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研究弦樂器音調與弦的粗細的關系。(3)選取一根尼龍弦(或金屬弦),通過改變弦的張緊程度,對比琴弦發出 聲音的音調,研究弦樂器音調與弦的張緊程度的關系。師生共同歸納結論。設計意圖: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了解弦樂器音調與哪些因素有關。問題二:其他類型樂器的音調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活動2:使用自帶的樂器探究音調與什么有關。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選擇一種熟悉的樂器進行探究(前面已經探究了彈撥樂 器,這里推薦學生選擇打擊樂器或吹管樂器),并歸納總結這種樂器的音調與什 么因素有關。小組完成后,各小組分別匯報。設計意圖:將影響音調的因素聯系到各種類型的樂器中。 問題三:小小音樂會活動3:學生使用桌上的材料合作制作一兩款小樂器,并寫下相關的樂器簡 介,簡單練習后準備演出。演出流程:第一,自制樂器的名字;第二,樂器的發聲原理;第三,改變自 制樂器音調的方法;第四,演奏一曲《一閃一閃亮晶晶》(或其他自選音樂)。教師及時對有創新精神和態度嚴謹認真的小組進行鼓勵。設計意圖:將物理與音樂緊密結合,以更加生動的方式連接書本和生活,促 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讓知識“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習更有意義。(三)課堂小結1.中國的民族樂器及分類。 2.影響樂器音調的因素。 3. 自制小樂器。六、板書設計跨學科實踐:中國樂器1.中國民族樂器(1)按演奏方式:吹管樂器、拉弦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2)按發聲原理:體鳴樂器、膜鳴樂器、氣鳴樂器、弦鳴樂器2. 影響樂器音調的因素3. 自制小器 4.小小音會自制樂器的名字 → 樂器的發聲原理 → 改變音調的方法 → 彈奏《 一 閃一 閃亮晶 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