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共筑生命家園》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通過分析大運河的污染及各省治理之路,正確認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理解并認同我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及走綠色發展的道路。 道德修養:通過分析揚州的綠色發展之路,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意識,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熱愛大自然。 法治觀念:通過分析揚州的綠色發展之路,正確理解并遵守黨和政府制定的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的各項政策,與違反政策的各種行為作斗爭。 責任意識: 通過分析揚州的綠色發展之路,在生活中踐行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的理念,倡導低碳生活,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 重點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綠色發展道路。教學 難點 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的關系。 教學過程導入 1970年4月22日,美國舉行第一次地球日活動,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群眾性環保活動。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2023年世界地球日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24年的主題為“全球戰塑”。 思考:為什么要設立世界地球日 主題設置有何深意 教師: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人類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 授新課 任務探究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材料一:塞罕壩歷史上是一處水草豐美.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還曾是皇家狩獵之所。然而,自清末起由于人們肆意圍獵、亂砍濫伐、開墾田地、放火燒荒,塞罕壩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逐漸變成風沙漫天、人跡罕至的荒山禿嶺。 材料二:現今,塞罕壩草長鶯飛,有著“水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之美譽,成為綠色明珠、人間天堂在半個多世紀的耕耘與堅守中,塞罕壩人也用熱血和汗水鑄就起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在人類生態文明建設史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材料三: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全社會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代接著一代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傳承好塞罕壩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 思考:從“美麗高嶺”到“黃沙漫天”再到“綠色林海”塞罕壩的變化給我們哪些啟示 提示: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 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亨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任務探究二:走綠色發展道路 材料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開礦采石,余村長年籠在煙塵中,雖然靠“賣石頭”致了富,但山變成“禿頭光”,水成了“醬油湯'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余村,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為舉棋不定的小村莊“一錘定音”村干部帶著村民復墾復綠、封山治水,實施村莊綠化、庭院美化、垃圾分類,持續改造優化人居環境,昔日礦坑變身油菜花田、荷花藕塘一年四季皆風景,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材料二:余村青年圖書館作為青年社區的配套項目,在設計之初就提倡使用本地建材、綠色建材,以及加強建筑室內通風、采光等設計,降低能源需求,并對用電設施進行智慧管理,提升能源效率。同時,通過屋面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補充可再生能源,從而實現建筑零能耗。 思考:綜合以上兩則材料,說說余村的蛻變給我們什么啟示 提示: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走綠色發展道路,要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 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圖片分享: 思考:如何看待上面漫畫中的行為,如何制止這些行為 提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圖片分享:建設美麗中國的主要目標 思考:美麗中國的輪廓和時代圖景是什么樣子 提示:美麗中國,不僅山清水秀、天藍地綠,而且是留住鄉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園。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中國與國際竹藤組織日前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推動各國減少塑料 污染,應對氣候變化,加快落實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些建議 ①表明我國堅持綠色,低碳發展 ②積極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③主導世界生態文明建設 ④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廣州市越秀區光塔街對轄區內某工地噪聲超標的環境違法行為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這是廣州開出的首宗工地噪聲超標罰單。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頒布實施后,讓噪音污染治理有法可依。這體現了 ①市政府積極守護人民群眾的安寧權 ②我國環境污染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 ③國家環境治理的法治體系不斷完善 ④我國推進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的主題為“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復蘇河湖生態環境”。華北平原曾長期透支地下水,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甚至形成區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成為世界最大的“漏斗區”。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國家加大新的地下水源的尋找與開發力度②我國水資源面臨開發利用不盡合理的狀況 ③公民要積極參與地下水資源污染執法過程④我們要落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