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走近老師》教學設計一、課題:《走近老師》二、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對教師的認識,明確教師職業的特點,能夠認同教師職業、懂得感恩師長,弘揚尊敬師長的傳統美德。2.道德修養:通過百變模仿秀,了解有不同風格的老師,做到主動與老師交流、增進師生情感,培養尊師、敬師情感。3.健全人格:認同教師職業所蘊涵的價值取向,培養尊敬教師的道德品質;主動增進與風格各異的老師的感情,積極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了解教師職業的特點和當今社會對教師的要求;理解老師的教學風格不同;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教學難點:怎樣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走近老師,理解感恩老師。四、教學方法:合作討論式、多媒體教學等。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視頻:《百年大先生》設問:你了解教師這個職業嗎?老師的存在價值又是什么?設計意圖:視頻導入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也從視頻中得出教師對民族及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二)講授新課議題一:何謂先生目標導學一:教師職業的特點 活動任務一:職業的歷史你知道他們是誰嗎?他們的思想對今天的時代產生了怎樣的思想?設計意圖:運用孔子和陶行知的案例,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61相關鏈接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教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孔子作為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學生語文教學中學完《論語》,對孔子也有一部分了解,較好展開;陶行知被譽為中國近現代教師的代表與楷模,學生相對比較陌生,可以講解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讓學生對此有所了解。教師總結1:教師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活動任務二:職業的今天設問:你了解老師的任職條件嗎?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成為老師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得出教師職業特點—專職人員。多媒體展示教師的任職條件,如學歷要求、具備的教師資格證書及其他內容,還有中華人民教師法是怎么規定的?教師總結2: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的專職人員,承擔教書育人的使命。活動任務三:職業的未來設問:隨著時代的發展,當教師遇上AI,是被取代?還是無可取代?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情境探索,明白新時代教師有了更高要求。AI可以取代的是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但是做人做事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總結3:教師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議題小結:何謂先生:先于你而生,先于你而知,帶你追上我、超越我,點燃火、點燃靈魂,以小講臺成就大先生。議題二:各美其美目標導學二:為什么會有風格不同的老師?多媒體展示不同風格老師的視頻,你身邊的老師又是什么風格的呢?活動任務一:教師模仿秀模仿我們班的某科老師,用最能體現老師風格特點的動作、語言、表情等,請同學上臺表演,大家一起猜是哪位老師。(注意:不能說出該老師姓名和所教學科。)設計意圖:通過對身邊教師的模仿和案例的解析,明確教師有不同的風格。教師總結:由于年齡、學識、閱歷、性格、情感與思維方式等差異,每位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表達方式不同,由此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議題小結: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學生不同,老師風格也不同,接納彼此的不同,感受生命的多樣性。目標導學二:如何對待風格不同的老師活動任務一:排憂解難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對不同情境的探討,明確要正確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1.換老師了,我不太適應這個老師的課堂,沒有以前活躍 接納2.老師批評我,不給我面子 了解目的3.我不敢跟老師主動交流 主動交往4.給老師起外號 尊重思考:我們可以只和自己喜歡的老師相處嗎?我們如何與不同風格的老師相處?教師總結:我們要承認老師之間的差異,接納每位老師的不同,他們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無論什么風格的老師都應該得到尊重。尊重老師的“不同”,可以讓我們走進老師。目標導學三:你心目中“好老師”的標準是什么?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今天的教師要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三)課堂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教師這一職業。對于老師的風格我們做了探討,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接納老師的不同,尊重不同風格的老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