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6課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學習目標】1.通過了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與失誤,總結經驗教訓,培養唯物史觀。2.了解文化大革命對中國造成的影響,培養正確的歷史觀。3.掌握偉大的建設成就,認識中共的正確領導對民族復興的偉大意義。【重點難點】1.重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2.難點: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的經驗教訓。【基礎知識梳理】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一)成功探索1.中共“____________” 為社會主義建設指明方向,是一次成功的探索。(1)召開:____________年。(2)內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對于____________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____________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②主要任務:把我國盡快從落后的____________變成先進的____________。(3)意義: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提出關于正確處理____________矛盾的重要思想,為認識中國基本國情奠定了理論基礎。(1)內容:1957 年春,毛澤東提出關于正確處理____________的重要思想,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____________的主題。(2)影響①為認識中國____________奠定了理論基礎。②全黨____________和全國____________開展起來。(二)探索中的失誤1.表現:(1)1957年,____________擴大化;(2)1958 年,提出“鼓足干勁,力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掀起“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運動。2.影響(1)總路線反映了廣大人民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____________狀況的普遍愿望,但忽視了客觀的____________。(2)1959—1961 年,我國經濟發生了____________。(三)政策調整1.表現:(1)從1960年冬開始,中共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_________ ___”的方針。(2)對____________、文化、教育、____________、民族、知識分子等方面的政策進行調整。(3)1962年初召開的____________大會比較深入地總結了經驗,取得重要成果。(4)1964年,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建設“____________”的偉大目標。2.結果:1962年下半年到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穩步增長,接近并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水平。二、“文化大革命”1.原因(1)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認為存在____________的危險。(2)毛澤東強調“____________”,想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2.過程(1)1966年春夏全面發動后,中央文革小組乘機煽動“____________”和“踢開黨委鬧革命”。 ____________秩序陷于混亂。(2)1969年4月中共九大之后,全國范圍內普遍開展了“____________”運動。(3)1970—1971年,____________反革命集團陰謀奪取最高權力、策動反革命武裝政變,最終被粉碎。(4)1972年和197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領導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使各項工作出現轉機。(5)1976年9月,____________反革命集團加緊奪取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陰謀活動。10月,被粉碎。3.認識: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而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____________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____________。三、偉大的建設成就1.表現(1)工業:①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體系;②大規模的____________不僅增強了國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業布局。(2)國防:成功地爆炸了____________(1964)、氫彈(1967),試制并成功發射了____________(1966)和人造衛星(1970)。(3)農業:興修水利、開展____________建設、培育推廣____________、提倡科學種田,較大幅度地提高了____________水平和抵御____________的能力。(4)生活:人民____________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____________取得長足進步,醫療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勞動者的____________有了很大提高。(5)精神:形成了具有特定內涵的____________。(6)外交: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打開新局面。①迎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與世界各國建交的又一次高潮。建交國數量:由1965年的49個增加到1976年的 個。②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____________的一切合法權利。③1972年,_________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___________正式建交。_________ 年中美建交。2.意義:這些成就都具有開創性、奠基性的意義,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____________道路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重點問題探究】1. 1957—1976年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經驗教訓:(1)必須始終堅持以___________為中心,把發展___________放在首位。(2)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生產關系的變革必須與___________發展水平相適應。(3)國民經濟建設必須有計劃、___________發展,搞好___________,留有一定后備力量,并兼顧重點與一般的關系。(4)必須保持___________的穩定,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5)注意從___________出發,在發展速度上,把需要與可能結合起來。2. 中美關系開始走上正?;脑蛴心男?br/>中美關系的緩和是中美兩國共同的要求①從美國一方:②從中國一方:3.中美關系改善的意義【易錯辨析】“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區別:“大躍進”屬于生產力范疇,根源在于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忽視了中國經濟落后的國情,盲目地擴大生產規模,片面追求經濟建設的高速度。人民公社化運動屬于生產關系的范疇,根源在于生產關系超越了生產力發展水平,超越了歷史發展階段;二者反映了我黨脫離國家實際,片面地要求發展生產,變革生產關系的“左傾”錯誤。三面紅旗:一九五八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在1960年五月以前曾被稱作“三個法寶”,五月以后又稱為“三面紅旗”。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施政口號,它是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的一次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總結反思】【達標檢測】1.1956年9月,中共八大指出“國家的主要任務是在新的生產關系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全黨要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這說明( )A.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 B.經濟冒進思想已開始盛行C.人民公社體制開始確立 D.正確認識了社會主要矛盾2.195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規定:“既不能讓城市勞動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讓農村勞動力盲目外流?!边@一規定( )A.服從于計劃經濟體制 B.推動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C.固化了社會階級結構 D.有利于產業結構的穩定合理3.1958年,河北省徐水縣大搞“共產主義”試點,并實行了所謂的“全民供給制”。這一現象( )A.體現了社會主義分配制度 B.消除了城鄉之間的差別C.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 D.超越了歷史發展的階段4.1961年3月以后,人民公社恢復了社員的自留地、農村的集市貿易,停辦了食堂,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采取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徹底解決人民公社問題 B.努力調動農民的積極性C.為實現“包產到戶”作準備 D.恢復適應農村的合作社5.1961年,中國油料作物收購牌價提高19%,1963年棉花收購牌價提高10%,并且1963年農村地區福利費是1958—1962年平均水平的3倍。以下分析準確的是( )A.“八字方針”得到貫徹落實 B.體現了“左”傾錯誤泛濫C.嚴重忽視客觀規律的表現 D.農民生活水平較高參考答案【重點問題探究】1. 1957—1976年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經驗教訓(1)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生產力放在首位。(2)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生產關系的變革必須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3)國民經濟建設必須有計劃、按比例協調發展,搞好綜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備力量,并兼顧重點與一般的關系。(4)必須保持政治的穩定,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5)注意從國情、國力出發,在發展速度上,把需要與可能結合起來。2. 中美關系開始走上正?;脑?br/>中美關系的緩和是中美兩國共同的要求①從美國一方A、由于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美國長期實行遏制和孤立中國政策失敗。B、美國與蘇聯爭霸中處于守勢地位,美國想通過改善中美關系牽制蘇聯。C、美國經濟發展放緩,陷入越戰泥潭。②從中國一方A、中蘇關系惡化,蘇聯陳兵中國北方邊境,對中國構成嚴重威脅。B、中美關系的改善,對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有重要作用。C、中美關系的改善,有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3.中美關系改善的意義①有利于緩和世界局勢,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②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③打開了中國的外交困境,引發了第三次建交高潮。④有利于臺灣問題的解決和祖國統一。⑤直接推動了中日關系的發展。【達標檢測】1. 答案D解析1956年中共八大認為,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后,我國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產力與先進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因此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這一判斷正確認識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故答案為D項。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A項;中共八大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排除B項;人民公社體制在1958年開始確立,排除C項。2. 答案A解析 據材料“既不能讓城市勞動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讓農村勞動力盲目外流”可知,嚴格的戶籍制度是為了保證工業化建設,有利于計劃經濟的穩定,故A項正確;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標志著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與材料時間“1958年”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不能讓城市勞動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讓農村勞動力盲目外流”說明是限制戶口變更而不是固化階級結構,故C項錯誤;據材料“不能讓城市勞動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讓農村勞動力盲目外流”可知,限制勞動力流動,不利于產業結構的合理發展,故D項錯誤。3. 答案D解析 抓住題干的關鍵信息,由“1958年”“共產主義”“全民供給制”可以推斷該事件是20世紀50年代末因“左”傾錯誤導致的人民公社化運動,超越了歷史發展的階段,故選D項。4. 答案B解析 實行這些措施的出發點是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左”傾錯誤,努力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故B項正確。5. 答案A解析 由材料信息“1963年”“收購牌價提高”“農村地區福利費”等可知,這與“八字方針”的貫徹落實有關,故A項正確?!鞍俗址结槨笔菍Α白蟆眱A錯誤的糾正,故B、C兩項錯誤。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