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 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學習目標】1.通過學習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的史實,認識中國開辟新革命道路的必然性,能夠解釋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道路成功的原因及影響。2.以時間為線索,了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的史實,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的過程,強化時空觀念,初步形成宏觀認識。3.了解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認識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的意義;認識紅軍長征的意義。4.通過學習紅軍長征的相關史實、史料,體會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險阻,感悟紅軍樂觀堅強、百折不撓的長征精神。【重點難點】重點: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難點: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基礎知識梳理】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1.政治上:(1)國民政府的發展歷程:①1925年,國民政府在 成立;②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 ;③1927年4月,蔣介石在 另立國民政府;④1927年秋,武漢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合并,史稱“ ”。標志著中國國民黨專制統治的確立。南京國民政府代表 的利益。(2)國民政府的北伐:①1928年,日本帝國主義阻擾北伐,制造了“ ”。②蔣介石命令部隊 開進。③張作霖因戰事不利,決定退回東北,日本策劃 將其炸死。⑶東北易幟:1928年底, 改易旗幟,國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統一全國。(3)1928年通過《訓政綱領》及《中華民國國民組織法》建立專制統治。(選必一P15)①時間:1928年中國國民黨成為中國新的統治者后,宣告訓政時期開始,直至1948年國民黨才打出“行憲”的招牌。②國民黨通過《訓政綱領》:在訓政時期,由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國民大會領導國民行使政權,大會閉會期間,把政權托付給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項治權,托付給國民政府總攬執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負責指導監督國民政府的重大國務。③實質:一黨專政和軍事獨裁統治(4)建立“中統”和“軍統”,實行特務統治,對內獨裁專制。(5)1936年迫于國內輿情壓力和西安事變發生,最終調整內外政策,開始聯共抗日(6)文官考試制度(選必一p40)a.來源:以北洋政府時期的文官制度為基礎,繼承、吸收了中國傳統考試監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華。b.設置考試院:考試院作為國民政府的最高考試機關,所有公務員均須依法律,經考試院考選、銓敘,方得任用;c.頒布一系列相關法律,使文官制度法律化①1929年8月1日國民政府頒布了第一部《考試法》:允許女子參加考試,具有更強的開放性和平等性;②1929年10月29日國民政府制定《公務員任用條例》決定實行公務員制度;③1933年3月頒布《公務員任用法》;d.評價:孫中山關于文官考試的思想主張,幾乎全部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確立。事實上,盡管有制度規定,但實施過程中漏洞百出,任用親信、拉幫結派現象始終無法禁絕。此外,對一般在職人員,國民政府也效仿北洋政府采用甄別審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資格。經濟上:A.1928-1936開始有組織的經濟改革(“國民經濟建設”),官僚資本崛起。(1)背景①政治:形式上統一中國,既為有計劃開展經濟建設提供政治保障,又對鞏固統一的提出了經濟的發展的要求②軍事:常年內戰(大革命、對峙、混戰)加劇了財政危機③經濟:落后混亂的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加劇經濟形勢的惡化,威脅民生和統治④美國:1929-1933經濟危機和美國羅斯福新政貨幣政策的沖擊(美元貶值,擴大出口,導致中國白銀大量流出)⑤日本:為轉嫁世界經濟危機,日本局部侵華(9.18事變)⑥美英:得到了美國、英國的國家和專家支持(2)表現①整頓稅務和金融:收回關稅主權,成立四大銀行(中中交農)。【四大銀行】是指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這四大國家銀行,既是國民政府國家資本的核心,又是國民政府用來擴大國家資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②進行幣制改革:廢銀改元,發行法幣取代白銀,把貨幣發行權收歸中央。【1935年幣制改革】a.內容: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改革,規定由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并禁止銀元的流通,將白銀收為國有。b.原因:國內貨幣市場的混亂;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白銀外流;日益嚴重的財政金融危機和巨額的財政赤字;防備日本對中國侵略的戰略。c.影響:積極:對防止白銀外流,穩定金融市場,促使物價回升,刺激生產復蘇起到了一定作用。國民政府能夠集中財力,為抗戰勝利提供經濟保障消極:強化了官僚資本的壟斷地位;為戰爭大量發行法幣,掠奪財富,造成了經濟衰退和金融混亂,最終導致了其國民政府的滅亡;便利了列強控制中國經濟。③大力發展實業(1935-1937),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金融業+輕工業+國防、交通、重工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1935-1937) , 戰前群眾性的經濟建設運動。a.歷史背景:國內經濟殘破,外則日寇侵逼,中日矛盾日益上升為主要矛盾 直接目的:"自救救國"b.內容:1935年12月,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通過了《確定國民經濟建設實施計劃大綱案》。其內容有八條,即提倡征工、振興農業、鼓勵墾牧、調節消費、振興工業、開發礦產、流暢貨運、調節金融。直接為戰爭做準備:迅速完成重工業;適應國防需要:發展交通(興筑通江通海通緬鐵道);建廠礦、重工業及國防工業,大多在西北、西南等內地省份c.影響: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發展了國民經濟,增加了國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國經濟得到了發展,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對改變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基礎極其薄弱的不合理產業結構和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的極不平衡的產業布局都起了積極作用。這場經濟建設運動為抗日戰爭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對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起了巨大作用。(3)影響:①增加財政收入,有利于穩定經濟秩序,鞏固國民政府統治②遏制白銀外流,有利于緩解了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的沖擊③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的顯著發展,有利于輕工業擴大出口④國防、交通及重工業的發展為開始的抗日戰爭奠定物質基礎⑤加強了與美英之間的聯系,為二戰盟國的合作創造條件⑥但也加強了官僚資本的壟斷地位,擴大了美國的在華勢力,從長遠上看不利于民族工業發展⑦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的侵略,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B. 民族資本主義在夾縫中發展(1927~1936年)(1)原因:有利條件: ①南京國民政府 全國;②政府倡導“ ”和幣制改革③民族資產階級興辦實業的熱情的提高;④中國人民 的開展;不利條件:官僚資本的壓迫。(2)表現:除了原有的紡織、面粉等行業外,新興部門如化學工業、橡膠工業、搪瓷工業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3)影響①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②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強的經濟侵略,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物質基礎。【概念解讀】官僚資本(1)含義: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的壟斷性資本和國家政權相結合,依附于外國資本主義而形成的資本形式。憑借國家權力迅速斂財,四大銀行成為他們巧取豪奪的重要工具(2)特點:①壟斷性——與國家政權相結合;②買辦性——與外國資本主義相結合;③封建性——與本國封建勢力相結合。(3)代表:四大家族即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四大家族,通過軍事行動而掌握國家政權,利用政權而掌握國家財政,利用財政手段進而控制并建立起金融壟斷,利用金融優勢地位建立商業壟斷和吞并私人資本主義工業。3. 外交---反蘇親帝【關稅制度——國民政府“改訂新約”(1927年開始)】 (選必一P94)對蘇聯:敵對 停止對蘇貿易,驅逐蘇聯僑民,宣布與蘇斷交對英美:依附 發起改訂新約運動,換取帝國主義的承認對日本:變化 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內——逐步轉向抗日(1)含義:1928年國民政府為緩和中國人民反帝斗爭和擴大稅源而發起,主要圍繞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問題。國民政府首先與美國簽訂了《中美關稅條約》,又陸續同意大利、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締結了“友好通商條約”或新的關稅條約。1930年,日本也同意了《中日關稅協定》。(2)影響:A.積極:①經濟:增加了國家關稅的收入,而且提高關稅一定程度上利于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為抗戰做了物質準備。②政治:形式上恢復了我國長期喪失的關稅主權,減少了一些帝國主義在我國長期享有的特權,否認了領事裁判權的合法性,在客觀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B.消極:很不徹底但部分收回國家主權,沒有改變半殖民地性質:其有關廢除領事裁判權的規定,實質是一紙空文。工農武裝割據開辟革命新道路1、南昌起義:——有了軍隊(1)時間、地點:1927年8月1日、南昌。(2)領導人: 、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3)過程:占領南昌城,后南下廣東,遭敵人圍攻而失敗。(4)意義:①打響了武裝反抗 的第一槍;②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 和建立 的開始。2. 八七會議:——有了方向(1)時間、地點:1927年8月7日、漢口(2)主要內容:①糾正了 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②確定實行 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③毛澤東提出“ ”的思想。(3)意義:會議給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3. 秋收起義:——有了正確道路(1)時間、地點:1927年9月9日、(2)過程: 領導起義軍進攻長沙受挫,后改向敵人力量薄弱山區進軍。(3)意義:為中國革命從 轉入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揭開了序幕。4、“工農武裝割據”——有了正確理論(1)根據地建設:①根據地鞏固擴大:到1930年全國已建立其十幾個根據地。②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在 建立。(2) :內容:打土豪、分田地,廢除 。意義:廣大農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積極發展生產,支持革命。(3)武裝斗爭:開展游擊戰爭,先后四次粉碎國民黨“圍剿”。三、紅軍長征1.原因:(1)客觀:蔣介石堅持“ ”政策,調集100萬軍隊“圍剿”各革命根據地;(2)根本原因:共產國際的指導脫離中國實際,中共中央犯了 錯誤。(3)直接原因:第 次反“圍剿”失敗。2.過程:(1)開始: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進行 ,開始長征。(2)轉折: 會議,①1935年,紅軍攻克貴州北部重鎮遵義。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________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軍事和組織問題。②會議改組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____________。會后不久,政治局常委決定由張聞天負總責,并成立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小組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③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________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和紅軍,挽救了________。時間 1935年1月內容 ①糾正了 軍事路線錯誤; ②改組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 ③成立由毛澤東參加的3人軍事小組。意義 ①開始確立以 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②挽救了黨和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③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 的標志。(3)勝利:①遵義會議后,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指揮下,采取靈活多變的戰術,四渡赤水,使敵軍疲于奔命,在____________后,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________,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②紅軍繼續北上,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越草地,到達陜北________,與陜北紅軍會師。③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陜北 ,與陜北紅軍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________地區會師,紅軍長征勝利結束。3.長征意義:①實現了紅軍的戰略大轉移,使中國革命 ;②宣傳了中共的政治主張,沿途播下 ,鼓舞了群眾③鑄就了 ,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重點問題探究】1. “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形成及影響史料一 中國仍屬于以農業生產方式為主體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和交通極端落后,各地區發展又極不平衡,那種在資本主義比較發達的國家主要依靠工人階級利用危急時刻在反動統治力量強大的城市進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國國情。(1)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革命選擇“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必然性。史料二 要創造紅色區域,實行武裝割據,這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鄉村為中心。后來這種理論和黨內“左”傾錯誤進行數次的斗爭。 ——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奪取一省與幾省政權,無產階級的偉大斗爭是決定勝負的力量。沒有中心城市、產業區域,特別是鐵路海員工廠工人群眾的罷工高潮,決不能有一省與幾省政權的勝利。——李立三《怎樣準備奪取一省與幾省政權的勝利的條件》(2)對比指出史料二中關于中國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張,結合所學分析兩種革命道路的歷史地位。史料三 過新年,過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產黨軍來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過新年,過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鐮,高舉紅旗開大會,工農翻身掌政權。 —— 1928年的歌謠(3)史料三反映了什么現象?有何意義?史料四 80年前,毛澤東同志……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確立了我們黨依靠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的群眾路線,培育了以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為主要內容的井岡山精神。——李長春在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4)根據史料四,分別舉例說明井岡山精神“敢闖新路”“依靠群眾”是如何體現的。2. 紅軍長征的原因及意義史料一 《決議》指出,在戰略轉變和實行突圍問題上,“左”傾機會主義者同樣犯了原則錯誤。(反映了“左”傾冒險主義的危害性)。 ——《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1)依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長征的原因(歷史解釋)史料二 巍峨的遵義城(反映的是遵義會議這一歷史事件),屹立在烏江邊。云消霧散霞光閃,排出紅日照山川。毛澤東,偉大的領神英明的航于撥正船頭(體現了遵義會議的內容和意義),升起風帆,引導我們勝利向前,向前。 ——《遵義城頭霞光閃》(2)史料二中“云消霧散”指什么 毛澤東成為“舵手”指什么 “撥正船頭,勝利向前”又指什么 (歷史解釋)史料三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注意詩中的“暖”喜”等關健詞流露的情感)。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毛澤東《七律·長征》(3)史料三體現了怎樣的長征精神 (家國情懷)【深度理解】1. “八七會議”和遵義會議的異同同 都是在革命的危急關頭召開,都糾正了黨內的錯誤路線,使革命轉危為安,都撤換了錯誤的領導異 八七 會議 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給正處于思想紊亂、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遵義 會議 糾正了中共中央的“左”傾錯誤,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和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2. 近代工業、民族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三個概念。近代工業相對于傳統手工業,其本質特征是機器生產;民族工業是指所有中國人辦的企業,包括洋務企業;民族資本主義是指中國民間資本投資興辦的企業,與官僚資本相對,也不包括洋務企業。類型 企業生產方式 資本來源近代工業 機器生產 中外官方或民間資本民族工業 機器生產 中國官方或民間資本民族資本主義 機器生產 中國民間資本3. 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四個轉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工農武裝割據”理論。(2)最高決策由錯誤到正確:右傾錯誤→八七會議的正確決策;“左”傾錯誤→遵義會議的正確決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轉移到北方:瑞金→陜北。(4)中國時局由內戰轉移到“外戰”:1927~1936年內戰→1937年國共合作抗日。4.辨析:“左”傾與右傾。(1)“左”傾:是激進冒險主義、機會主義,表現為急躁冒進、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傾錯誤,“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傾錯誤等。(2)右傾:是保守主義、投降主義,主要表現為保守、妥協、退讓,如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3)“左”傾和右傾都是主觀主義,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5.近代中國的“道路”問題。維新變法 走日本人的路,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 走美國人的路,主張實行民主共和制。五四運動后 走俄國人的路,宣傳十月革命,主張以城市為中心進行革命。國民革命失敗后 走自己的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6.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紅色精神(1)五四精神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2)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3)長征精神: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民族復興的獻身精神;堅決服從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堅定貫徹執行正確的路線,高度團結統一的精神;堅韌不拔、奮發圖強、艱苦奮斗的精神;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主義氣概。(4)抗戰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萬眾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識;百折不撓、愈挫愈勇的必勝信念;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5)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6)西柏坡精神: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開拓進取精神;堅持依靠群眾、堅持團結統一的民主精神;戒驕戒躁的謙虛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7.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歷程(1)革命綱領:1921年中共一大綱領脫離中國國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據中國國情(社會性質、革命對象等)制定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2)革命力量:從工人運動高潮的失敗中,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團結廣大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等,1924年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迎來國民革命的高潮。(3)革命領導: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共產黨認識到必須掌握革命和武裝的領導權。南昌起義是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軍隊進行武裝斗爭的開始(4)革命道路:秋收起義與廣州起義的相繼失敗,使共產黨認識到“城市中心論”的局限性,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創立了中國特色的工農武裝割據革命道路。(5)糾正錯誤:1935年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獨立自主地解決了內部矛盾,挽救了中國革命。(6)主要矛盾: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協調國內階級矛盾,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治上不斷走向成熟。8. 不同時期中共軍隊名稱變化(1)中國國民革命軍(八一南昌起義)(2)中國工農革命軍(秋收起義)(3)中國工農紅軍(朱毛會師 1930)(4)中國國民革命軍——八路軍、新四軍(抗日戰爭)(5)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戰爭1946,沿用至今)(6)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時期派出軍隊)【總結反思】【達標檢測】1.1928年,因日本制造“濟南慘案”,中國舉行全國反日大會,提出“打倒日本在華經濟勢力,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保護關稅,以發展中國實業”等要求。這表明當時( )A.革命重心由政治轉向了經濟領域 B.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C.民族工業發展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D.反帝斗爭與增強國力相結合2.1928年7月,在彭德懷和滕代遠的領導下,湖南國民黨軍獨立第5師一部舉行平江起義。起義成功后,部隊組成了紅軍第5軍。12月初,紅5軍到達寧岡與紅四軍會師。這說明當時( )A.“工農武裝割據”成為全黨共識 B.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C.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影響力在擴大 D.革命統一戰線得到鞏固3.《民族工業發展史話》中記載:1932年“榮家”的發展達到鼎盛時期,榮宗敬說:“當今中國人,有一半是吃我的和穿我的?!睒s氏家族企業在這一時期的發展主要得益于( )A.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 B.歐洲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的侵略C.官僚資本企業的推動 D.南京國民政府鼓勵發展實業4.1927年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創建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取得了成功。這表明革命成功必須要( )A.遵循理論,行動果斷 B.堅守城市,放棄農村C.研究國情,實事求是 D.領導正確,力量強大5.“在紅一方面軍二萬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無數紅軍的鮮血染成的?!边@表明( )A.黨的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農村 B.中國共產黨已經從幼稚走向成熟C.堅定的信念是長征勝利的保證 D.黨內根除了“左”傾錯誤6. 1933年8月,毛澤東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央蘇區各地“忽視經濟建設的重要性”“沒有把經濟建設這個任務宣傳到廣大群眾中去”。他強調必須注意經濟工作,要在蘇區“普遍建設谷倉,建設備荒倉”“鞏固金融,發展貿易”。此時強調經濟工作意在( )A.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B.提高防災抗災能力C.推動工作重心轉移 D.為軍事斗爭做準備參考答案【重點問題探究】1.(1)提示:中國是以農業為主體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村落后、反動統治力量薄弱。城市資本主義發展薄弱,工人階級力量弱小,封建勢力強大。所以,依據中國國情,不能選擇城市武裝起義的道路。(2)提示:不同主張:毛澤東主張以鄉村為中心,堅持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堅持以城市為中心,反對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歷史地位: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典范,最初黨中央否認其正確性,后來全黨接受其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黨中央占統治地位,黨中央推行的冒險主義政策,使中國革命遭受重大損失,后該道路被放棄。(3)提示:現象:中國共產黨開展土地革命,把土地分給農民,調動農民革命積極性。意義:農民為鞏固土地革命的成果,積極組織起來,保衛和鞏固紅色政權。(4)提示:“敢闖新路”:拋棄“城市中心論”,開創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中國工農紅軍,開創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耙揽咳罕姟保洪_展土地革命,調動一切反封建的因素參與革命道路。2. (1)提示: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2)提示:糾正錯誤的軍事路線。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扭轉了長征初期被動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勢開始轉危為安(3)提示:不怕困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達標檢測】1.D 2.C 3.D 4.C 5.C 6.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