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學習目標】1.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理解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建立對中國結束帝制、建立民國的意義及局限2.性;了解北洋軍閥的統治及特點;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重點: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運動、民國初年的經濟發展、民國初年社會生活新氣象。難點: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新文化運動。【重點難點】重點: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運動、民國初年的經濟發展、民國初年社會生活新氣象。難點: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新文化運動。【基礎知識梳理】一、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1. 袁世凱復辟帝制大權 獨攬 活動 1912年3月 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1913年11月 袁世凱下令解散____________1914年5月 公布《____________》,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1914年底 發布《修正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十年,可連選連任1915年5月 袁世凱被迫簽訂不平等的“____________”走上 帝制 之路 1915年10月 參政院召開“____________”1915年12月 袁世凱接受“勸進”當上了皇帝,以____________年為洪憲元年2.護國戰爭 (1)背景①面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____________人起而反抗。②____________,更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2)概況:1915年底,唐繼堯、_________、李烈鈞在_______宣布獨立,討伐袁世凱。袁世凱取消帝制。(3)失敗的原因:袁世凱復辟帝制,違背____________的歷史發展潮流(根本原因)。3.袁世凱復辟帝制迅速失敗的原因⑴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⑵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堅決維護民主共和制度,號召人民采用武力行動反對復辟帝制。⑶復辟帝制違背民意,激起各階級人民的強烈反對,形成大規模的反袁護國運動。⑷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劇,袁世凱眾叛親離。二、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1.軍閥割據的形成 (1)原因:①根本原因:社會根源——中國____________的社會性質。②直接原因: ____________后,北洋軍閥群龍無首,內部____________,難以產生一個能統御整個北洋派的人。(2)影響:各派軍閥____________,先后爆發直晥、____________混戰。2.“府院之爭”:1917年5月以____________為首的總統府集團與以____________為首的國務院集團之間的斗爭。隨后____________復辟,結果失敗。3.護法運動:1917年8月護衛《____________ 》,重新建立共和的____________。4.參加一戰:(1)目的:為爭取國際地位,抵制____________在華勢力的發展。(2)概況:1917年8月14日,中國向___、奧兩國宣戰,加入____________一方參戰。(3)影響:①收回德、奧在天津、_________的租界,撤銷兩國____________。②十幾萬名中國勞工遠渡重洋前往____________前線。中國勞工的巨大付出,為協約國一方取得勝利作出了貢獻。三、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1.民國初年的經濟發展(民族工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原因:①內部原因:____________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鼓勵民間____________;群眾性____________斗爭的推動,特別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________運動。②外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____________于歐戰,中國民族工業得到迅速發展。(2)表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兄弟的面粉廠和紗廠等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業迅速發展壯大。(以輕工業為主)(3)影響: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中國____________的人數急劇增加,促進了____________隊伍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基礎(五四運動)。2.民國社會生活的新氣象,移風易俗。(1)條件政治 民國建立,政府致力于社會生活各方面____________,頒布了相應的法律、法令經濟 ____________ 的發展思想 思想不斷解放,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過去的____________不符合時代的潮流,應接受文明、開化的新習俗、新風尚(2)表現: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當天宣布改用____________;頒布了剪發辮、易服飾和廢止____________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爺”等清朝官場的稱呼。四、新文化運動的開展1.原因:①人們對____________失敗原因的反思:缺乏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大多數國民的頭腦仍被____________牢牢地束縛著。②北洋軍閥推行____________的逆流。2.興起:(1)開始: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____________》(2)主要陣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雜志。(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適、____________、錢玄同。3.主張:前期指導思想____________,三提倡、三反對。后期傳播____________(1918年后)4.意義: (1)動搖了封建____________的統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 ____________的思想得到弘揚,推動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3)為____________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為____________的爆發起了宣傳動員作用。5.局限性:由于中國的____________ 自身的階級和時代局限性,新文化運動中____________ 者對東西方文化的評價存在著絕對化傾向。【重點問題探究】1.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及作用(1)特點產生與發展誕生環境分布結構地位發展歷程(2)作用從經濟上看從政治上看從思想上看從處境上看2.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的三個階段與特點。第一階段:學器物(林則徐、魏源;洋務派);第二階段:學制度(維新派、革命派);第三階段:學文化(新文化運動)特點: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學習層次 時間 派別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張學習西方物質文明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抵抗派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派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19世紀后期 早期維新派維新派20世紀初 革命派學習西方文化 1915年—1919年 激進民主主義者【總結反思】【達標檢測】1.1915年,袁世凱在同日本簽訂《中日民四條約》后.聲稱……我國國未充……經此大難之后,大家務必認(以)此次接受日本要求為奇恥大辱,本臥薪嘗膽之精神,做奮發有為之事業。”袁世凱這一言論的本質意圖是A.激發國人的家國情懷B.闡釋國家的基本國情C.肯定政府的外交努力D粉飾自己的賣國行為2.1912年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行,第55條規定,“本約法,由參議院參議員三分二以上或臨時大總統提議,經參議員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員四分之三可決得增修之”。1914年該法案被袁世凱宣布廢除,代之以其一手炮制的《中華民國約法》。這表明A.袁世凱建立獨裁統治 B.辛亥革命以失敗告終C.資產階級的妥協導致革命失敗 D.缺失政權基礎的約法不堪-擊3.北洋時期,軍閥奪取最高權力的過程中,往往需要經過國會選舉或批準這個“合法”程序。如袁世凱“脅迫”國會選舉自己為正式大總統;曹錕通過“賄選”成為“合法”總統。這體現了A.政黨政治在中國初步建立 B.袁世凱的復辟活動違背民意C.民主共和觀念已深入人心 D.憲政體制在法理上得到認同4.1920年的《申報》一則時評指出:“共和為文明之美稱,初不料共和之結果,一變而為五代之割據。無端而有督軍,無端而有巡閱,使國人惡之如蛇蝎,外人亦匿笑不置。”這則時評旨在A.傳播民主共和觀念 B.渲染國民革命氣氛C.倡導社會主義革命 D.揭露軍閥政治弊端5.據統計,1912-1928年,全國有1300多個大小軍閥,一共發動了140次以上的省內及省際戰爭;1916-1928年,總統、執政、大元帥多次更換,內閣總理的更換更加頻繁,12年中就有39屆內閣,最短的兩屆只有6天。這反映了北洋時期A.政治上劇烈動蕩 B.深受一戰的影響C.完善了共和制度 D.加強對地方管理6.據《歐戰前后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年別表》,戰前(1914年8月前)注冊的工業公司,共計146個,資本總額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冊的公司就有272個,資本額為117434500元。關于民國初期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表述不正確的是A.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障礙 B.群眾性的反帝斗爭此起彼伏C.這一時期南京國民政府積極發展實業 D.一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7.1913年9月,張謇出任北洋政府的農林、工商總長后,提出:凡是農林、工商部所屬的官營企業,全部停辦或招商頂辦,只有極少數“大宗實業”,如絲茶改良、制造之類,為私人或一家公司所無法創辦,而又“確有關于社會農商業之進退者”,由政府舉辦,“余悉聽之民辦”。這一提議的實施A.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B.抑制了官僚資本企業的發展C.推動了實業救國思潮的興起 D.加速國內新產業的調整步伐8.1912年的《民國服制》規定:男子禮服分為大禮服和常禮服。其中大禮服分書用、夜用,書用大禮服為西式大氅式,夜用大禮服類似燕尾服,但后擺呈圓形,褲用西式長褲。常禮服分西式和袍褂式兩種。這反映出當時( )西式禮服成為主流服飾 B.傳統文化受到政府重視C.社會生活的近代化趨勢 D.中西融合觀念深入人心9.民國成立后,洋布、洋傘、洋鞋、呢帽之類的洋貨在上層人物的身上以及他們的屋里一天天增多。四川新繁縣“服公務者,多用西裝、短制中山服”,就連邊遠的東北呼蘭縣“服西服,履革履者亦日多”。這表明當時( )A.在服裝上出現完全西化的趨勢B.西方文化對社會生活影響加深C.東西方之間的文化沖突很激烈D.中國傳統紡織業遭到沉重打擊10.新文化運動被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但它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文藝復興運動中強調的個人價值以及把個人與社會割裂的極端個人主義,而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茍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價值核心和精神動力。這主要是由于當時中國A.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B.民主共和制度已經得到確立C.宗法觀念比較流行 D.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已經喪失11.(2022·山東·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李超的“新生"李超,廣西梧州人、先求學于梧州,廣州等地,后就讀于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學,因而她生活困難,患肺炎后,無錢治療,1919年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責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開追悼大會,有1000多人參加,胡適、陳獨秀、梁漱溟等現場作了演說。1920年,杭州女子師范在省女師操場舉行了李超追悼會,“各界人士蒞會者不下萬人,挽歌詩聯四五百軸”。李超的一生,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我們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這些問題:一、家長族長的專制。……二、女子教育問題。……三、女子承襲財產的權利。……四、有女不為有后的問題。……——胡適《李超傳》《晨報》1919年12月1日、3日)涵養與發揮情感是積極的道路。北京的婦女不來吊一吊李女士,卻華裝麗服坐汽車去滿街跑,許多婦女并不要求婦女解放,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處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樣指點問題,乃至把解決問題的道路都告訴他,他只是不理會!——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會之演說詞》(《晨報》1919年12月22日)對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制度上兩大缺點:一是男系制,一是速產制。……李女士之死,我們可以說:不是個人問題,是社會問題,是社會底重大問題。——(陳)獨秀《男系制與遺產制》(《新青年)1920年1月1日)作為歷史的觀察者,概括說明李超之死為何會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并談談“李超們"新生的出路在哪里。參考答案【重點問題探究】1.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及作用1.特點產生與發展 先天不足(資本、技術、人才),后天畸形誕生環境 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環境,深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分布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內地很少結構 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紡織、食品等輕工業,重工業基礎薄弱,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地位 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發展歷程 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制,具有曲折發展的特點2.作用從經濟上看 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革命的經濟因素,其產生和發展有利于社會進步從政治上看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社會基礎,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準備了階級條件從思想上看 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基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不斷沖擊瓦解、最終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從處境上看 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始終沒有成為近代占統治地位的經濟因素。地區分布不盡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難以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從而決定了中國不可能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2.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的三個階段與特點。第一階段:學器物(林則徐、魏源;洋務派);第二階段:學制度(維新派、革命派);第三階段:學文化(新文化運動)特點: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學習層次 時間 派別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張學習西方物質文明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抵抗派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派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19世紀后期 早期維新派維新派20世紀初 革命派學習西方文化 1915年—1919年 激進民主主義者【達標檢測】答案1.D 2.D 3.D 4.D 5.A 6.C 7.A 8.C 9.B 10.A11. (一)社會關注的原因:作答角度:(作答應主要包括三個角度)能從近代中國社會處于轉型期,新舊思想沖突激烈的時代背景角度作答;能結合陳獨秀等人的社會活動,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對事件的推動角度作答;能結合李超與家庭的矛盾,從李超之死與當時社會的關系角度作答。(若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層次劃分:(按照不同層級對每個角度的闡述進行評價)層次1:作答角度具有一定合理性,說明不夠充分,表述不夠完整;層次2:作答角度合理,能密切聯系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完整、充分,邏輯嚴密。(二)新生的出路:層次1:能分別概括三人的觀點,并進行簡要說明;層次2:能結合三人的觀點,從個人解放、社會改良、制度變革的關系角度進行較為充分的闡述;層次3:在對三人觀點的論述中,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并結合史實,闡明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進行徹底的革命是“李超們”獲得新生的根本途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