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學習目標】1.唯物史觀:厘清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探索和努力,認識到其階級局限性。2.時空觀念:了解我國西北、西南、東南等方位出現的邊疆危機,培養時空觀念。3.史料實證:利用不同類型的史料,學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洋務運動、列強掀起瓜分狂潮等內容。4.歷史解釋:運用史料,對洋務運動的作用和《馬關條約》的內容進行歷史解釋。5.家國情懷:掌握列強對近代中國的侵略史實,體會中華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從民族振興的角度增強家國情懷。【重點難點】重點: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尋求國家出路的探索。難點: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評價太平天國運動。【基礎知識梳理】一、太平天國運動1.背景:(1)時代背景:鴉片戰爭后 矛盾、 矛盾的激化。(斗爭矛頭主要指向清政府,同時也反侵略)(2)理論準備:洪秀全在多次科舉考試落第后極端失望,受西方基督教的影響,提出了“ ”的主張。(3)組織準備: 到廣西紫荊山號召民眾加入拜上帝會,團結了許多窮苦農民。(注:馬克思:“推動了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國運動)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2.過程:金田起義 年1月11日,洪秀全等在廣西桂平 發動起義,建號 。定都天京 1853年,占領南京,改南京為 ,定都于此。軍事全盛 太平軍 、 ,占領湖北、 、安徽的許多地方,軍事上達到鼎盛。天京變亂 年,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內訌, 、韋昌輝被殺, 出走,太平天國由盛轉衰。后期防御 、陳玉成、李秀成進入最高領導層,先后取得 、 ,在 中敗于曾國藩統率的 。最終失敗 年,在湘軍、淮軍和外國人帶領的 進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3.綱領:(1)1853年《 》提出否定 所有制,建立“四有即有 ,有 ,有 ,有 ”的理想社會。絕對平均,空想無法實現。(2)1859年《 》,提出提出新的 政策,發展 的設想,因戰爭無法實現。4.失敗原因:(1)根本原因:農民階級局限性,缺乏 的指導;(2) 具體原因:不能保持 團結,難以形成統一的 ; 的失誤; 的聯合剿殺。5.意義:(1)打擊了 反動勢力;(2)引發了清政府 的變化, 權力的下移, 發展;(3)促使清政府部分官僚提出向西方學習,發起了 ;二、洋務運動1.背景: ,挽救 。(自強、求富)2.代表: 、曾國藩、 、左宗棠、 。3.主張: 為體、 為用。自強 。4.實踐: 工業、 工業、 事業、 建設。(具體舉例)口號 性質 創辦者 時間 企業自強 軍事工業 曾國藩、李鴻章 1865左宗棠 1866崇厚 1867曾國藩 1861求富 民用企業 李鴻章 1872李鴻章 1878李鴻章 1890張之洞 1890籌劃海防 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興辦新式教育 創辦 ,培養翻譯和 人才(京師同文館)。 派人出國留學,學習西方 。5.影響:(1)積極性:①邁出中國 的第一步(經濟),增強了國家的實力;②沖擊了傳統的自然經濟,客觀上刺激了中國 的發展;③對外國的 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④創辦新式學堂,培養了一批近代 和 ,推動了中國教育制度的改革,有助于國人思想的解放。(2)局限性:洋務派期望洋務新政可以保障 ,抵抗 ,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個目的未能達到。6.失敗原因: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未觸動中國的 和舊的 。第一,腐朽的制度。在不觸動腐朽的 的前提下,洋務派試圖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某些長處來維護 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洋務運動處處受到 的阻撓和破壞,從而加大了洋務運動開展的阻力。第二,洋務派本身的 。他們既是近代工業的創辦者和經營者,也是其摧殘者和破壞者,其封建衙門和官僚式的體制,必定導致洋務企業的失敗。第三,改革只吸收西方先進技術,但沒有學習借鑒西方的 。三、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一)背景: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列強 加劇。(市場)(二)表現:1.西北:收復新疆。 略新疆,1875年 收復新疆, 年設新疆行省。(海防與塞防之爭)2.西南:中法戰爭(1883—1885年)。1885年3月 大捷,6月簽訂中法《 》,承認法國占領越南,同年清設置 ,強化對臺灣的管轄。3.東南: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1)背景:①根本原因:日本通過 壯大了國力,力圖占領中國 和藩屬國朝鮮、 ,然后進攻中國大陸。②直接原因:1894年朝鮮發生 ,朝鮮國王請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機出兵朝鮮。(2)過程: 戰役、 海戰、 海戰、 戰役、 戰役。(3)結果:《 》—賠 億、割 地、開 口,輸 、割 。(4) 影響: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大加深,民族矛盾激化,列強掀起 。角度 表現列強侵華特征 甲午中日戰爭戰爭以后,列強侵華進入新階段,呈現 為主的侵略特征,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社會主要矛盾 進一步激化,民族危機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經濟結構變動 隨著帝國主義侵略加劇,中國 進一步解體,民族 經濟初步發展,洋務運動破產。階級關系變動 登上政治舞臺,維新派、 成立團體,救亡圖存運動高漲向西方學習 先進中國人認識到學西方技術不能挽救中國,意識到要學習 才能拯救中國。(5)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1)概況:1895年5至10月,臺灣義勇軍與以 為首的黑旗軍一起,展開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軍占領的武裝斗爭,重挫了日本占領軍。(2)意義:臺灣人民的武裝 ,表明了臺灣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堅強意志。四、瓜分中國的狂潮1.原因:(1)19世紀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 過渡,加強爭奪 。(2)《 》刺激和加劇了列強對中國的掠奪。2.瓜分方式(1)政治上:①強占 。租借地是指列強先用武力強占,然后通過不平等條約,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將他國領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的地區。租借期限長短不一,最長不超過100年,期滿要歸還。比較區分:租界是列強強迫半殖民地國家在其口岸或城市劃出的作為外僑居留和經商的一定區域,是列強侵略的據點,即“國中之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后,列強開始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②劃分 。勢力范圍是指列強憑借軍事、政治、經濟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的全部或部分領土,宣稱它享有獨占的特殊權利,不許其他國家染指。國別 割占或租界地區 勢力范圍德國俄國法國英國日本(2)經濟上: 輸出,掠奪 和 。3.瓜分狂潮的危害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實際上是走向 的過渡形式,中華民族陷入從半殖民地淪為殖民地的嚴重危機之中。【重點問題探究】(一)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1.提出背景:① 。② 。③ 。2.內容:承認列強在華“ ”中的既得利益,同時要求各列強開放其“ ”,是美國也能從中“ ”。3.列強態度:門戶開放政策承認了列強在華的 ,又有利于列強在華進一步擴張,因此得到列強的贊同。4.實質:列強在中國建立“ ”。5.影響(1)對中國: ;中國面臨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2)對美國:①美國“ ”了其他國家的 。②美國利用其 的優勢,為參與侵略中國并取得侵華優勢創造了條件。(3)對列強:①緩和了 。②消彌了 。③有利于列強 。(二)太平天國運動較之以前的農民起義呈現的新特點1.時代背景新:太平天國運動發生時,中國開始淪為2.起義原因新:以往的農民起義多因階級矛盾激化而發生;太平天國運動則是在 推動下階級矛盾激化的結果。3.起義形式新:太平天國利用 與中國儒家思想相結合的拜上帝教。4.革命任務新:太平天國運動在承擔傳統的反封建任務的同時,還承擔起 的任務。5.指導思想新:以洪仁玕為代表的先進人士,大膽地提出了發展 的主張,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具有進步意義。6.失敗原因新:遭到 的聯合鎮壓,這是以往的農民運動所不曾遇到的新情況。【總結反思】【達標檢測】1.1858年,《天津條約》規定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但直到19世紀60年代外國輪船才得以進入長江航線。這一現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拒不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B.太平天國戰事影響C.清政府堅持閉關鎖國政策 D.福州船政局的創辦2.從魏源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到洪仁玕拿出“與番人并雄”的《資政新篇》,再到洋務派辦洋務的實踐,三者共同體現出的時代特點是 ( )A.學習西方以救亡圖存 B.反帝反封建成為時代主旋律C.中國近代工業化起步 D.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織3.1895年,兩廣總督張之洞曾寫道,(洋人)“奪我絲綢、紗布、小輪之利”,所以“我急宜籌護華商、華工之法,以抵倭人”。這一建議得到清廷認可。促成這一認識的原因是 ( )A.受中體西用思想影響 B.西方國家在中國傾銷商品C.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 D.西方國家獲投資設廠特權4.中國近代愛國人士謝纘泰題詩:“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痹撛姺从沉?br/>A.鴉片戰爭失敗的現實 B.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領土C.中國邊疆地區新危機 D.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5.鴉片戰爭后,西方國家在中國開設銀行,但數量有限;甲午中日戰爭后,開設的銀行越來越多,一大批中外“合辦”銀行出現,紛紛給予清政府大量借款。這些銀行的設立 ( )A.推動了中國金融業的近代化 B.說明西方侵略中國方式有所改變C.解決了民族工業發展的資金問題 D.加劇中國通貨膨脹影響中國發展6.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制定輿論宣傳策略,把中國和日本分別“包裝”成野蠻與文明的代表,并運用公關手段讓許多歐美輿論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體甚至宣稱,清政府戰敗“將意味著數百萬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中得到解放”。對此,清政府卻無所作為。這反映了( )A.歐美輿論宣傳左右了戰爭進程 B.日本力圖變更中國的君主政體C.清朝政府昏庸不諳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體鼓動中國的民主革命7.近代中國某一條約“改變了明清以來朝貢貿易,開始了新的貿易制度,一夜之間,過去原本舉足輕重的行商遭到削弱?!焙炗喸摋l約的戰爭( ?。?br/>A. 使清廷成為洋人統治中國的工具 B. 導致中國的關稅自主權遭到破壞C. 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 D. 刺激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8.洋務運動時期,針對劉銘傳請修鐵路一事,朝野議論紛紛,認為“鐵路而至”則“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澇之災易召”。這種議論( ?。?br/>A. 表明中國仍在堅持天朝上國的觀念 B. 合乎當時中國大眾的普遍心理C. 客觀地反映出列強侵華的重大影響 D. 體現出中國對西方侵略的抵制參考答案【重點問題探究】(一)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1.提出背景:①當列強在華爭奪“勢力范圍”時,美國正忙于美西戰爭。②美國的軍事力量尚不能與其他列強抗衡。③美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工業產值躍居世界首位。2.內容:承認列強在華“勢力范圍”中的既得利益,同時要求各列強開放其“勢力范圍”,是美國也能從中“利益均沾”。3.列強態度:門戶開放政策承認了列強在華的既得利益,又有利于列強在華進一步擴張,因此得到列強的贊同。4.實質:列強在中國建立“國際共管體系”。5.影響(1)對中國:形成列強共同宰割中國的同盟;中國面臨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2)對美國:①美國“利益均沾”了其他國家的勢力范圍。②美國利用其經濟上的優勢,為參與侵略中國并取得侵華優勢創造了條件。(3)對列強:①緩和了列強間的爭奪。②消彌了中國人民的反抗。③有利于列強在華的進一步擴張。(二)太平天國運動較之以前的農民起義呈現的新特點1.時代背景新:太平天國運動發生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起義原因新:以往的農民起義多因階級矛盾激化而發生;太平天國運動則是在民族矛盾推動下階級矛盾激化的結果。3.起義形式新:太平天國利用外來宗教與中國儒家思想相結合的拜上帝教。4.革命任務新:太平天國運動在承擔傳統的反封建任務的同時,還承擔起反侵略的任務。5.指導思想新:以洪仁玕為代表的先進人士,大膽地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具有進步意義。6.失敗原因新:遭到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這是以往的農民運動所不曾遇到的新情況。【達標檢測】1. B 2.A 3.D 4.D 5.B 6.C 7.B 8.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