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學習目標】1.時空觀念:通過遼、北宋、西夏形勢圖與金、南宋、西夏形勢圖,掌握這一時期的各政權的變化情況。2.史料實證:通過具體史料,探究宋初專制集權的加強、王安石變法和南宋的偏安等內容。3.歷史解釋:明確宋朝強化專制集權的措施和影響。4.唯物史觀:從兩宋的社會政治形勢認識其政治和軍事變革所產生的歷史影響。5.家國情懷:兩宋時期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互相交融,有利于各民族的進一步交融。【時空坐標】1206成吉思汗 ( http: / / baike. / view / 1503.htm" \t "http: / / baike. / _blank ) 蒙古1038元昊 西夏 12271115阿骨打 金 1271忽必烈 元朝大都(北京)1368滅亡916阿保機 契丹→遼 1125 中都(北京)907五代 960趙匡胤 北宋 1234十國 979 東京(開封) 1127 趙構 南宋 臨安(杭州) 1279統一【基礎知識梳理】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1.北宋建立: 年, 建立宋朝,定都 (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北宋建立后,消滅南方割據政權和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2.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角度 措施 特點 評價中央 (1)由 專掌軍政, 專掌財政,與宰相分權,并增設 為副相。(2)樞密院與禁軍管理機構“ ”分權。(3)罷免 兵權,用文官擔任 長官。(4)擴大 的規模。 (1) ,相互制約。分散各級機構的權力;互相牽制,加強監察制度(2) ,守內虛外。中央直接掌控地方部分權力(3) ,文人治國。 (1)這些措施有效地預防了內部動亂,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定,強化了中央集權。(2)但 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也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 的政治風氣。(3)形成了“ 、冗兵、 ”的局面,帶來嚴重的 危機和 危機,為北宋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地方 行政 派 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州。財政 諸路設 統管地方財政軍政 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 ,定期更換。監察 (1)設立 ,對各州進行監控。(2)增設 ,與知州彼此制約。二、邊防壓力和財政危機1.宋遼關系: 年,北宋與 簽訂協議,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錢物,稱“ ”。北宋勉強獲得了北部邊防的安定。2.宋夏關系: 年雙方達成和議,西夏保持帝號,向北宋稱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 ”。3.財政危機原因:(1)養兵:供養了一支空前龐大的 ;(2)養官:北宋政府機構設置重疊,官僚子弟入仕泛濫。(3)歲幣:加上給遼和夏的歲幣。三、王安石變法(1069年)背景 目的 措施 結果(1)北宋 和邊疆危機嚴重。(2) 失敗。(3)1069年, 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 加強國家的管理和控制,達到 的目的 富國方面 (1)官府向農民提供農業 。(2)官府撥巨資從事 。 王安石變法達到了 ,增加了大筆收入。強兵方面 (1)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2)逐漸恢復“ ”的征兵制。 強兵的效果并不明顯,北宋與西夏開戰,又以失敗告終。四、南宋的偏安(1127-1276年)1.遼、北宋滅亡: 年金滅 ;1127年金滅 ;2.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康王 在 (今河南商丘)稱帝,后定都 (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岳飛率領“ ”抗金,但遭到殺害。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 》,以東起 、西至 一線為界,形成南北對峙局面。【重點問題探究】1. 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原因有哪些?2.王安石變法的影響如何?3. 王安石變法的啟示有哪些?4. 注意三次和議的區別:(1)宋遼和議一兄弟之稱一北宋送“ ”(幣:平等之意)。(2)宋夏和議—西夏向北宋稱臣一北宋送“ ”(賜:君臣之意)。(3)宋金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宋向金納“ ”。【總結反思】【達標檢測】1.宋朝形成了“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的局面。這反映出( )A.宰相職權范圍擴大 B.專制皇權達到頂峰C.分化事權削弱相權 D.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2.北宋建立后,將地方精兵編為禁軍,拱衛京師,還實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較為優厚,應募者以此養家糊口,兵員最多時達120多萬人。這一制度( )A.提升了邊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C.加劇了社會貧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3.北宋為應對邊疆戰事,供養了大批招募的軍隊,但多而不精,戰斗力弱,為此王安石變法實行了( )A.專職從事軍事的募兵制 B.工匠源于民間的雇募制C.“兵農合一”的征兵制 D.自愿加入的志愿兵役制4.宋初,地方監司、通判等兼職監察官“多不守職,至有歲終不按一人,終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視不問”。對此,宋太祖做出規定,凡“臨事簡慢,所蒞無狀者為下;恪居官次,職務粗治者為中;治狀尤異,大有殊績者為上”,朝廷以此“厲行賞罰”。此規定( )A.防止了地方官員濫用職權 B.強化了部門之間的相互監督C.遏制了地方官員貪污腐化 D.加強了對地方監察官的考核5.宋初,三司(戶部、鹽鐵、度支)獨立掌握全國財政,王安石變法時期將三司重新組織起來并統一到一個新的機構里。這一措施的主要意圖是( )A.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制度 B.增加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C.提高處理經濟事務的效率 D.消除宋初加強皇權的弊端6.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運。下列有關王安石變法的評價正確的是 ( )A.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 B.實現了富國強兵C.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D.引發黨爭直接導致北宋衰亡7.司馬光評價王安石變法時說:“中戶以下大抵乏食……而州縣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錢不敢少緩,鞭笞縲紲唯恐不迨。”司馬光的說法( )A.完全是保守勢力的政治攻擊 B.實事求是地反映了現實問題C.既是政治攻擊,也反映了客觀問題 D.只是代表了其個人的偏見參考答案【重點問題探究】1. 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原因:根本原因:沒有改變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剝削制度,反而從根本上認可了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剝削制度.①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阻撓和破壞。(主要原因)②變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變法后期決心動搖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勢。③在變法過程中,由于用人不當,出現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現象。④指 導思想上偏重于理財,違背經濟發展規律。[⑤新法實行顯得過于急,支持變法的組織機構不夠健全,賞罰也不夠公正。改革涉及面廣,頭緒過多,且推行操之過急。2.王安石變法的影響(1)積極作用:①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增強國家的軍事力量,一定程度改變了北宋貧弱的局面;②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有利于社會進步;③勇于改革和斗爭的精神,值得肯定。(2)局限性:①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危機;②變法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為出發點,農民處境無根本改變,負擔依然沉重;③出現用人不當,危害百姓現象。3.王安石變法的啟示(1)改革要認清形勢,分析矛盾,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2)改革必須使措施行之有效,具有廣泛群眾基礎;(3)改革必須把握好時機,堅決徹底,尤其需講究改革的策略和步驟;(4)改革需要有長遠的計劃和目標,不可操之過急;(5)改革中要注意用人得當;(6)改革必然會遭到守舊勢力的阻撓,要充分認識改革的復雜性與艱巨性;4. 注意三次和議的區別:(1)宋遼和議一兄弟之稱一北宋送“歲幣”(幣:平等之意)。(2)宋夏和議—西夏向北宋稱臣一北宋送“歲賜”(賜:君臣之意)。(3)宋金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宋向金納“歲貢”【達標檢測】1.C 2.D 3.C 4.D 5.C 6.A 7.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