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學習目標】1.唯物史觀:知道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2.時空觀念:掌握隋朝581年建立、589年隋朝統一全國、唐朝618年建立、7世紀前期“貞觀之治”、907年五代開始。3.史料實證:探究隋唐統一、“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和唐朝周邊各族的發展。4.歷史解釋:研思唐朝的繁榮與民族交融、“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5.家國情懷:感悟隋唐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分析政治清明與王朝興盛的關系;思考國家分裂的歷史教訓。【重點難點】重點:隋的統一、“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民族交融難點:隋朝滅亡的原因、藩鎮割據【基礎知識梳理】一、隋朝:建立 年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稱帝,改國號為 ,定都 ,是為隋文帝。統一 589年, 率軍滅 ,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建設 ①廣設倉庫:在長安、 兩都和地方廣設倉庫,供應朝廷糧食、物資和備 ; ②興建 城:宏偉壯麗,聞名于世; ③開通 :貫通南北,對鞏固統一、促進南北經濟交流以及運河沿岸城市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滅亡原因 ①隋煬帝的暴政: ,窮奢極欲,又三次大舉征伐 ; ②各地 :生產遭到嚴重破壞,民不聊生,最終引發大規模起義標志 年,隋煬帝在 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二、唐朝盛世與民族交融1. 唐朝的建立: 年, 建立唐朝,定都 (今陜西西安),是為唐高祖。2.唐朝的繁榮:(1)貞觀之治:唐太宗時吸取 教訓, ,勸課 ,戒奢 , ,虛懷 ,國家出現開明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2)武則天時:社會經濟持續發展。(3)開元盛世:唐玄宗時,選賢任能,改革 ,發展 ,大興 ,改革 ,將唐朝推向全盛時期,史稱“ ”。3.民族關系民族 唐朝中央政府與各族的關系突厥 貞觀初年,擊敗并俘獲 ,東突厥汗國滅亡; 唐高宗聯合 滅西突厥; 設置 都護府和 都護府,統轄 南北。回紇 時期,回紇出兵助唐。吐蕃 唐太宗把 嫁給松贊干布。唐蕃和親,9世紀種“ ”。靺鞨 唐玄宗冊封粟末部首領 為渤海郡王。三、唐朝衰落轉折:安史之亂 形成 安史之亂期間和以后,唐朝陸續在內地增設 ,有些藩鎮獨立性很強,形成 的局面。影響 藩鎮割據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續了100多年,嚴重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加速: 朋黨之爭, 。直接: 875年, 領導的農民起義爆發。起義軍橫掃大半個中國。滅亡: 907年,朱溫廢唐稱帝,國號梁,史稱后梁。唐朝滅亡。分裂:五代十國 北方的 、 、 、 、 為五代。南方的九個割據政權加山西的 稱十國。四、五代十國: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為五代。南方的九個割據政權加山西的北漢稱十國。【重點問題探究】1. 唐初治世局面的形成原因及歷史啟示有哪些?2.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3.比較隋朝和秦朝的主要相似之處【概念解析】1. 義倉在中國傳統社會,由于社會生產力不發達,人民面對饑荒時的自救能力較弱。義倉是一種民間出資、民間管理的自救性質的倉儲形式,對古代的賑濟救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安史之亂和七國之亂都是發生在大一統朝代中期的動蕩事件,有很多相似性,都是地方叛亂,最后也都被平定,但不同的是,唐朝在安史之亂后國力急劇下降,更加分崩離析;漢朝卻在七國之亂后繼續削藩,真正意義上完成了國家大一統,而且國力蒸蒸日上。【總結反思】【達標檢測】1.著名史學家白壽彝教授論述隋唐與東南財富時提出:“隋煬帝開運河,適應了新形勢的需要。固然隋煬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樂,但時代的需要縱無隋煬帝,也要有人開辟出一條能溝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談到的“新形勢”是指( )A. 江南已得到開發,需要加強南北聯系與經濟交流 B. 發動對高麗的戰爭的需要運輸軍糧C. 農民起義爆發需要派軍隊鎮壓 D. 當時南方經濟已經超過北方2.唐太宗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可見,他特別重視( )A. 對外交往 B. 民族關系C. 任用賢才 D. 虛心納諫3.唐太宗時期,在某一地區實行“授以生業、教之禮義…選其酋長”“子孫世襲,各安其居,不編戶籍,不上貢賦”的政策。這一地區主要在( )A.吐蕃地區 B.東突厥地區C.西突厥地區 D.西南夷地區4.女皇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正如胡戟先生所說:“武則天去世前后八年里發生了七次宮廷政變,一度嚴重動蕩的政局也未能阻止開元盛世的到來。”由此可見,武則天當政時期( )A.中央集權制度遭到嚴重挑戰 B.為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基礎C.國家長期處于不穩定的狀態 D.開辟了唐朝前期的全盛局面5.右圖是唐初繪制的敦煌莫高窟壁畫《胡旋舞》 (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種舞蹈)。這一壁畫則用來研究古代哪—課題價值更大( )A. 民族文化B. 經濟狀況C. 婦女地位D. 儒家思想6.比較歸納法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下列關于秦朝與隋朝相同之處的表述,正確的選項是( )①都結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統一 ②都修建了規模龐大的工程③都對儒家學說進行打壓 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步輦圖》描繪了吐蕃王松贊干布派大相祿東贊為使臣,向唐太宗請求通婚情景,其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 唐對吐蕃贊普冊封制度的確立 B. 先進文明對周邊民族的向心力C. 唐蕃互派使者維持兩個政權的友好關系 D. 通過和親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8.唐代在長安,胡餅已是人們司空見慣的異域美食,許多從西域傳來的食品如畢羅、奶酪、黃油等食品越來越受到上流社會的喜愛。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政策的引導 B. 經濟重心南移C. 民族交融的加深 D. 大運河的開通9.唐朝曾經強盛一時,8世紀中期之后開始出現衰落的跡象。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 )A. 農民起義 B. 武則天當政C. 唐玄宗即位 D. 安史之亂10.運用“時間尺度”是歷史學作為時間的科學的具體體現之一。所謂時間尺度,指的是研究者在觀察、分析其研究對象時所采用的一種時間上的度量工具或方法。讀右圖,從更長的時間尺度審視,造成這一歷史局面的主導因素是( )A. 朋黨之爭B. 藩鎮太重C. 安史之亂D. 黃巢起義11.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史料一 武夫悍將……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以布列天下。(反映了唐朝武將專權,出現了割據現象)——《新唐書》史料二 五代的開國皇帝都是憑武力奪位,在位時間也都不長,最短只有十個月。這五個朝代的統治平均約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反映五代的各個政權的開國皇帝取得政權的方式都是武力奪權并且五個朝代都是短命王朝)(1) 史料一反映“安史之亂”后唐朝出現了什么局面 (2)史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國時期什么樣的政治狀況 你對此作何評價 參考答案【重點問題探究】1.唐初治世局面的形成原因及歷史啟示A.形成原因(1)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經濟繁榮為唐朝加強中央集權和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2)唐朝結束了隋末的混亂局面,社會安定,國家統一,人民安居樂業。(3)唐初統治者吸取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和措施,為唐朝前期繁盛局面的出現打下了基礎。(4)唐初幾代帝王的勵精圖治,善于用人和納諫,勤于政事,廉潔奉公,政治清明。(5)百姓的辛勤勞動,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為唐朝前期繁盛作出了直接的貢獻。(6)唐朝友好的民族政策和對外政策,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7)隋朝開鑿的大運河為唐朝的南北交通奠定了基礎。B.歷史啟示(1)必須正確認識人民力量的偉大,使之有效地為社會作出貢獻。(2)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會環境是社會經濟發展出現盛世的重要保證和必要前提。(3)統治者的個人作為至關重要。2.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方式(1)戰爭,安定邊疆。如唐太宗大敗東突厥,俘獲其首領頡利可汗。(2)設置機構。如唐太宗和武則天在今新疆地區先后設置了管轄西域的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3)冊封。唐玄宗冊封回虼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4)和親。如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聯姻。(5)會盟。如吐蕃與唐會盟。(6)招撫。如唐太宗任命少數民族首領管理本民族事務。3.比較隋朝和秦朝的主要相似之處(1)都是結束分裂實現大統一的朝代。秦結束了春秋戰國的分裂局面;隋結束了魏晉長達300多年的分裂局面。(2)都開創了新的政治經濟制度并被后世沿用秦建立專制主義集權制度,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隋開創了三省六部制、科舉制。(3)都有舉世聞名的偉大工程秦修建了萬里長城,隋開鑿了大運河。(4)都因暴政被農民起義推翻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都為繼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訓西漢吸取秦亡教訓,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唐吸取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而出現繁榮局面。【達標檢測】1.【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大運河的開通與當時經濟重心南移的趨勢有密切關系,是加強南北經濟交流的需要,故選A項;發動對高麗的戰爭不是新形勢,故B項錯誤;農民起義爆發更不屬于新形勢,故C項錯誤;兩宋之際南方經濟超過北方,故D項錯誤。2.【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可見材料反映了唐太宗開明平等的民族政策,這反映了他重視發展民族關系的執政理念,B項正確;A項,題干信息與對外關系無關,排除;C項,題干未涉及對人才的選拔,排除;D項,題干未體現唐太宗虛心納諫的執政態度,排除。3.【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出兵東突厥,俘獲頡利可汗,對東突厥的降眾,在不改變原有部落組織、風俗習慣的情況下,委派突厥貴族管轄,故選B項。4.【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政啟開元”“一度嚴重動蕩的政局也未能阻止開元盛世的到來”可知,武則天的統治為開元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故選B項;A、C兩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唐玄宗開創了唐代的全盛局面,排除D項。5.【答案】A【解析】題干所給材料中“唐初繪制的敦煌莫高窟壁畫《胡旋舞》(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種舞蹈)”表明,該壁畫可以用來研究唐朝時期的民族文化,故A正確;“經濟狀況”在材料信息中沒有涉及,故B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民族文化,“婦女地位”與所給材料主旨不符,故C錯誤;“儒家思想”在材料信息中沒有涉及,故D錯誤。故選A。6.【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統一;隋朝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統一,故①符合題意;秦朝修筑了長城,隋朝開鑿了大運河,故②符合題意;秦朝的暴政,導致農民起義,最后秦朝被推翻。隋煬帝的暴政引發農民起義,最后隋朝被推翻。秦朝和隋朝都是因暴政而亡,故④符合題意。由此可知,①②④正確,A選項符合題意;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隋朝沒有對儒家學說進行打壓,故③不是共同點,因此BCD選項錯誤。7.【答案】B【解析】材料“吐蕃王松贊干布派大相祿東贊為使臣,向唐太宗請求通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步輦圖》實質上反映了漢族先進文化對周邊少數民族的向心力,故B項正確;A項錯誤,錯在“冊封制度的確立”;材料反映的是雙方通婚的情況,故C項錯誤;通過和親,唐朝與吐蕃的關系日益密切,不是加強唐朝對吐蕃的管轄,故D項錯誤。8.【答案】C【解析】唐朝時期實行開放的民族政策,少數民族的飲食傳入長安城,主要是當時民族融合的不斷加深導致,C正確;政府政策的引導不是材料現象的主要原因,A錯誤;經濟重心南移和大運河的開鑿都有利于國內南北經濟的發展,與材料中“西域傳來的食品”信息不符合,B和D錯誤。9. 【答案】D【解析】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轉衰,故D正確;ABC均不符合題意,排除。10. 【答案】B【解析】據圖示“五代十國后期形勢”并結合所學可知,安史之亂對唐朝的社會經濟破壞很大,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五代十國實質是藩鎮割據局面的繼續,故B正確;朋黨之爭是同唐朝后期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不同派別的爭權斗爭,與材料無關,A錯誤;C不是材料主旨,安史之亂是藩鎮割據導致的;黃巢起義是唐末農民起義,使唐朝的統治分崩離析,名存實亡,但與材料藩鎮割據的局面無關,D錯誤。11. 【答案】(1) 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2)政治狀況:藩鎮割據,政權分立更迭不斷。評價: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影響和各地的經濟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