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道德與法治七上第5課第一課時《走近老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走近老師》【設計依據】1.課程標準:2022年版《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總目標明確提出:學生要感念長輩關愛之情,能夠以感恩的心和長輩溝通,能夠尊重師長;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2.教材分析:本框是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六課第一框。本框在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的基礎上,圍繞學生不斷擴展的生活,引導學生深入認識和理解身邊的老師,學會接納、尊重不同風格的老師。本框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學生素養,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與老師交往、溝通的意識和能力,增進師生情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共度教育學習好時光。3.學情分析:師生關系是初中學生成長過程中需要處理的重要關系之一,對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促進其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F實生活中,由于身心發展特點等原因,學生一方面具有向師性,一方面可能也存在著一些困境:自我意識、獨立意識的增強,獲取信息的多元化,對老師的權威產生“質疑”;“戀舊”情緒,剛剛離開朝夕相伴的小學老師,心理上一時難以接受和適應新老師,難免感到陌生,不敢與老師親近;心智尚不成熟,不能理性看待不同風格老師;教學調整、教師調整對學生的影響。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的需求,也是教學的需要,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4.學習目標:(1)通過了解教育名家和教育法規定、今昔教師授課圖片對比,了解教師職業的特點。(2)通過觀看張桂梅視頻片段,領悟時代發展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3)通過猜一猜他是誰及案例探究,了解不同風格老師產生的原因,學會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以實際行動尊重老師。5.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全面了解教師的職業特征及新時代好教師的標準。教學難點:如何接納與欣賞不同風格的老師。【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老師(班主任)=演員+變臉大師+民事調解員+投訴部門+室內設計師+導游+心理輔導師+推銷員+管理者+主持人 +搬運工+收銀員+學者研究者+電話咨詢服務員+偵探+失物認領部+文職人員+維修人員……看完這個段子,你有什么感觸?(設計意圖:通過分享感受,讓學生理解老師的工作,順利導入新課)二、自主學習認真閱讀課本34-37頁內容,完成下列任務。(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讀,并且勾劃知識點,時間3分鐘。)1.教師職業的特點有哪些?(教師職業的重要作用)2.時代發展對老師提出了哪些要求?3.為什么老師會有不同的風格?4.如何正確面對不同風格的老師?(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學習,初步感知本節課知識,為下面的探究新知奠定基礎)三、探究新知環節一:憶古思今解“師”意材料一: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時期(兩千多年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老師。材料二:韓愈: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韓愈提倡尊師重道,他在《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br/>材料三:陶行知:中國近現代教師的代表與楷模。他有一句至理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br/>材料四:……材料五:今昔老師授課圖片對比結合上面材料,思考教師職業的特點是什么?學生自由思考,自由展示。(設計意圖:通過從古到今教育名家思想、法律規定、老師授課方式的變化,幫助學生了解教師職業,認識教師對人類文明發展作出的貢獻,自覺尊敬教師。)筆記區:教師職業的特點?(如何認識教師職業?教師職業的重要性)(1)教師是我們學習的指導者和成長的引路人。(2)教師是一個古老的職業。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是人類文明的主要傳承者之一。(3)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使命。(4)教師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新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意圖: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體系。)環節二:學習榜樣鑄“師”魂播放張桂梅視頻片段,結合教材p62閱讀感悟,思考:1.什么是“四有”好老師?那張桂梅是不是“四有”好老師?2.張桂梅身上有什么高貴品質,值得我們學習?要求:先自己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3分鐘后派代表發言。(設計意圖:用真實故事感染學生,在學習“四有好老師”標準的同時,讓學生發自內心認識教師工作的不易,加深對教師工作的理解,以增強尊重教師的情感。)筆記區:時代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天的老師要“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設計意圖: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體系。)環節三:亦師亦友話“師”情1.猜猜TA是誰:小組代表上臺模仿一位本班的科任老師,用最能體現老師風格特點的動作、語言、表情等,大家一起猜是哪位老師。(注意:不能說出該老師姓名和所教學科或與學科相關的內容)思考:為什么會有不同風格的老師?(設計意圖:通過對身邊教師不同風格的演繹,讓學生理解教師風格的差異,并探究產生差異的原因。)筆記區:為什么有不同風格的老師?由于年齡、學識、閱歷、性格、情感與思維方式等差異,每位老師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表達方式不同,由此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設計意圖: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體系。)2.材料:進入中學后,張三的語文成績越來越好,可是數學成績卻越來越差。媽媽問她原因,她說語文老師幽默風趣,她喜歡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老師的課,課上積極發言,課下還經常找語文老師請教問題;數學老師比較嚴肅認真,上課不是講題就是做題,她不喜歡數學老師,也不喜歡數學老師上課的方式,漸漸的她對數學課就沒有什么興趣了,上課的時候也不想聽,課上也不配合老師。一次數學課張三因為開小差被老師狠狠批評了,就更討厭數學老師了,平日里見到數學老師也不打招呼,還在背后說老師壞話。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思考回答下來問題。要求:自行思考,自由展示,時間2分鐘。(1)材料中體現了教師哪兩種不同風格?張三是怎么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的?(2)你贊同張三的做法嗎?為什么?(3)如果你是張三,你會怎么做?(設計意圖:通過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分析,讓學生學會正確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接納、尊重不同風格的老師。)筆記區:怎樣正確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1)我們要承認老師之間的差異,接納每位老師的不同,他們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2)無論什么風格的老師都應該受到尊重。尊重老師的“不同”,可以讓我們走近老師,更深入地了解老師。(3)掌握與不同風格老師相處的辦法:承認老師的差別;發現不同風格老師的優點;了解老師教育行為的目的;主動交往。(設計意圖: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體系。)四、拓展提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習知識的方式有了很大變化,學習者可以自主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大,獲取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甚至在某些方面我們比老師知道的還多,那么我們還需要老師嗎?要求:自行思考,同桌交流,自由展示,時間2分鐘。歸納總結:老師的工作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要教給我們學習知識的方法,給予我們學習和生活上的關懷,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做人,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用人格魅力為我們做出榜樣。所以,信息時代也需要老師。(設計意圖:通過小小的課堂思辨,讓學生充分認識教師的重要性,增強學生對老師的感激之情。)五、當堂檢測內容:分層作業 P20要求:4分鐘完成:基礎作業1-4 分層作業5-7【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了解了教師職業的特點,知道了新時代對老師提出的要求,分析了教師風格差異的原因,掌握了與不同風格老師相處的方法。同學們,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晴雨,滴滴汗水滋潤桃李滿天下,這就是我們的老師。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可以從內心情感上真正走近老師,承認,接納并尊重每一位老師。能夠和老師們愉快相處,度過難忘的校園生活。(設計意圖: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知識體系,查漏補缺。)【板書設計】略【教學反思】本框主要引導學生認識教師職業,尊重和接納不同風格的老師,理解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拉近學生跟老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老師的工作。課堂上以學生活動為主,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造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導學活動對老師的角色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學生活動討論、思考、發言的過程中達成教學目標,活動設計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可操作性強。但在課堂節奏的把控上稍顯拖沓,教學不夠緊湊,導致任務完成不是特別理想。同伴點評【主要優點】1.教學情境有趣味。創設適切的情境,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把知識問題化、情境化,既有利于學科知識的學習,又能培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2.課堂過渡有精彩。在自然、流暢過渡教學環節的同時,又能很好地啟迪思維。3.環節設計有深意?!皯浌潘冀窠狻畮煛狻薄皩W習榜樣鑄‘師’魂”“亦師亦友話‘師’情”三個篇章,提綱挈領,直擊要點。4.拓展提升有深度。設計“時代發展,我們還需要教師嗎?”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教師職業的不可替代,從內心深處尊重教師。【思考建議】1.各環節時間把控上可以更緊湊,從而節省出檢測時間。2.要注重課堂知識的落實和鞏固需要加大,實現“堂清”。【主要優點】1.注重價值引領與品格培養,能充分體現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的作用。2.注重“學為中心”課堂品質培養,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自主學習專注認真,合作學習交流充分,拓展學習思考深入,展示交流積極大方。3.注重“教學評”一致性,能夠及時對學生學習、展示進行多方位評價。尤其是學生回答不夠充分、不夠準確時能做到先肯定,再點撥引發深入思考。4.注重貼近學生生活,能夠用真實的情境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探究,解決師生交往中的實際問題。【思考建議】1.導入環節的設置可以采用更加接地氣的問題,生活化的情境,或者把課中張桂梅的事跡視頻用在導入環節,讓課堂進入更快,情感渲染更真實。2.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閱讀問題意識,不需要過多重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