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關愛他人》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通過關愛他人的學習,學生能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樂于助人的傳統美德,增強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道德修養 :學習關愛他人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如尊老愛幼、團結友愛等,提升個人品德和社會公德。 法治觀念 :在關愛他人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增強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學會尊重他人權利,維護自身權益。 健全人格 :關愛他人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包括積極情緒、高雅情趣、樂觀向上等心理健康品質。 責任意識 :通過學習關愛他人,學生能夠增強責任意識,自覺做到樂于助人,在生活中積極踐行關愛行為。 教學 重點 關愛他人的作用 教學 難點 掌握關愛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項 教學過程導入 新聞鏈接:“共享奶奶”傳遞關愛與溫暖! “共享親人”模式近期在網絡上爆火,這一創新的社會互助方式引發了廣泛關注。其中,高齡老人的“共享孫女”尤為引人注目,她們通過陪伴、照顧孤寡老人,給予他們家庭的溫暖和關愛。而排班輪流幫鄰居帶孩子的“共享奶奶”也成為了社區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她們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思考:為什么網友們紛紛希望能全國推廣這些活動 提示:關愛他人能傳遞美好情感。不管是共享奶奶還是共享親人,彌補了現在社會中大家對親情的渴望,也解決了很多現實的問題。參與其幣,互幫互助,傳遞溫暖! 授新課 故事:一名單身女子剛搬家慮發現隔壁住了一戶窮人的只有一個寡婦與兩個小孩。晚上,那一帶突然停了電,那位女子只好自己點起了蠟燭。沒一會兒,突然聽到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的小孩子,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請問你家有蠟燭嗎 ”女子心想:他們家竟然窮到連蠟燭都沒有嗎 千萬不能借。免得被他們賴上了!于是說:總沒有!”正當她準備關上調時,小孩露出笑容說:“我就知道你家一笑沒有!”說完,小孩竟從背后拿出兩根糟燭,說:“媽媽和我怕你一個人住沒有蠟燭,讓我帶兩根蠟燭來送給你。” 閱讀課本材料,思考并回答問題。 周五放學后,小鳴和媽媽約好一起去看電影,約定六點鐘在電影院門口見面。為了節省時間,他決定自己坐公交車去和媽媽會合。因沒有聽清楚公交車報站,小鳴下車后才發現于踏了站,可還有十分鐘就老一點了……小鳴想給媽媽打個電話,卻發現手機沒電了,于是向旁邊一位阿姨說明情況和請求,阿姨立刻拿出手機,幫小鳴撥通電話…… 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如果有:當時你的感受如何 學生:有過,我感到很溫暖,體念到人世間美好的關愛。 新聞鏈接:老年人如何跨越“:數字鴻溝” 新聞一:一位老人為激活社保卡,在銀行柜機前進行人臉識別。相關視頻截圖顯示,老人雙膝彎曲被家人抱著,雙手撐在機器上 新聞二:一位老人冒雨到社區用現金交醫保被拒,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么告訴親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 新聞三:一位老人前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但老人在雨中站了近半小時也沒打到出租車,最后一輛私家車免費送她去了目的地。 議一議:不會手機支付,不會使用小程序,不會線上掛號……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快速應用,反而把一些老年人隔離在信息鴻溝的另一側,尷尬而孤獨。老年人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哪些數字鴻溝” 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這些鴻溝 提示:老年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數字鴻溝”包括:無法使用手機支付或電子支付系統;無法在線預約掛號、辦理業務等;不會使用網約車平臺或智能出行工具。 建議: 保留傳統服務 :醫院、銀行等應保留人工服務窗口,支持現金支付。 開辟綠色通道 :為老年人設立優先服務通道,簡化辦事流程。 智能技術適老改造 :優化界面設計,推出適合老年人的智能產品和服務。 社會支持與幫助 :鼓勵社區、家庭成員為老年人提供技術支持和陪伴服務 。 啟示:關愛的含義和作用 ①含義:關愛,就是關心愛護。 ②作用:a.關愛傳遞著美好情感,給人帶來溫暖和希望,是維系友好關系的橋梁。 b.關愛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潤滑劑和正能量。關愛使人們交往過程中互諒互讓,相互尊敬,與人為善,增進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氛圍,促進社會文明進步。 材料分享:江蘇小伙陸鴻,幼時因病不幸導致腦癱,面對生活的重重困難,他也曾埋怨過、消沉過。然而,不愿成為家庭累贅的他,憑借著驚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開始了自己的奮斗之路。他從擺攤做起,后來開店,又自學了攝影后期技術,不斷提升自己。2017年,他更是邁出了勇敢的一步,帶領其他殘疾人一起做自媒體、開網店,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實現價值的平臺。如今,他的工廠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殘疾人扶貧創業基地,不僅為殘疾人提供了就業機會,更讓他們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和尊嚴。 觀看材料并回答:陸鴻幫助其他殘疾人對你有什么觸動 關愛他人對自己有什么意義 提示:關愛他人,收獲幸福。關愛他人的人往往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關心和幫助,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從一定意義上說,關愛他人也是關愛和善待自己。 知識小結:為什么要關愛他人? ①關愛傳遞著美好情感,給人帶來溫暖和希望,是維系友好關系的橋梁。(對他人) ②關愛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潤滑劑和正能量。(對社會) ③關愛他人,收獲幸福。關愛他人也是關愛和善待自己。(對自己) 探究分享: 觀看材料并回答: 1.你如何看待這位中學生的行為 2.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辦 提示:①這位中學生看到自行車倒地主動扶起來放好,是關愛他人的表現。這位老人也是主動關愛他人的表現,幫助中學生解釋從道義上給予支持。這位女士一開始的時候沒有“心懷善意”,把別人想壞了,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②這樣的誤解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但我們應該而且必須培養關愛他人的道德品質。 啟示:①關愛他人,要心懷善意。當他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在道義上給予支持,物質上給予幫助,精神上給予關懷。 新聞鏈接:學生未捐款竟遭老師拍照發群 近日,兩起學生未捐款被老師拍照并發至家長群的事件引發關注。在湖南湘西某小學和廣東茂名朝陽學校,均有學生因未捐款而被老師拍照并上傳至家長群,此舉引發家長不滿和質疑。家長們認為,捐款應是自愿行為,老師的做法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且可能產生強迫捐款的誤解。 思考并回答:你如何看待他們的觀點 你覺得學生未捐款,老師拍照發群這么做對嗎? 提示:(1)①第一個同學把壓歲錢和珍愛的書捐給福利院孩子的行為,是富有愛心、關愛他會的表現。②另外兩個同學的觀點不正確。獻愛無關年齡、財物多少.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丙傳達關愛之情。只要人又獻出一點愛,社會就充滿愛的陽光。 (2)老師的做法不對。捐款的學生值得稱贊,未捐款的學生也不能進行道德批判。作為學生只要盡已所能關愛和幫助他人就是一個友善的人。 啟示:關愛他人,要盡已所能。關愛不分大小,貴在有愛心。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盡己所能為他人排憂解難、奉獻社會就是一個友善和值得稱贊的人。 探究活動:閱讀下列材料,思考并回答問題。 南京理工大學啟動穿暖心飯卡”項目,和其他捐助方式不同的是,通過數據分析,每個月在食堂吃飯超過60頓、一個月總消費不足420元的學生,被列為受資助對象。該校采取直接將補貼打入學生飯卡的方式對貧床學生進行資助。 洛陽理工學院為313名家庭經濟難學生發放過冬棉衣。為保護學生隱私,學校購買的棉衣款式多樣,學生可以自由挑選,試穿到滿意為止,而這樣的資助活動學校已經連續舉辦11年了。 思考:為何要“隱形資助”,說說你的理解。 提示: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幫助他人時,要考慮他人的內心感受,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面對復雜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斷,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保按自己不受傷害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動。 知識小結:如何關愛他人?(P78-P79) 關愛他人,要心懷善意。 (2)關愛他人,要盡己所能。 (3)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個銷售家用物品的小伙子好長時間沒有顧客了,這時一位商人打扮的好心人買走了這個小伙子的所有商品,從而幫助他完成了銷售任務。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①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②幫助他人時,要考慮他人的內心感受 ③幫助他人時,要做到持之以恒④幫助他人時,要注意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點燃蠟燭照亮他人者,也不會給自己帶來黑暗。”美國思想家杰弗遜的這句話表明(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給予比接受更快樂C.助人不僅要付出,也會有收獲 D.善良要見諸行動 3.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充滿愛的人生。下列能體現關愛他人的正確方式的是() A.同學借書,直接把書扔過去 B.下雨天繞道送沒有帶傘的同學回家 C.遇到陌生人問路,把他送到指定地點D.考試中同桌遇到難題不會做,我主動告訴他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