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專題二 古詩文閱讀知識回顧一、古詩1、古詩閱讀方法:讀標(biāo)題;讀作者;讀意象;讀注釋。2、古詩常見題材:山水田園詩;送別詩;詠物詩;邊塞戰(zhàn)爭詩;詠史懷古詩;羈旅詩。3、古詩常見表現(xiàn)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多感官結(jié)合、托物言志、對比、用典、借古諷今等。4、常見語言風(fēng)格:沉郁頓挫、慷慨悲壯、婉約細(xì)膩、含蓄委婉、粗獷豪放等。5、煉字題答題方法:(1)析詞語的表層義和深層義; (2)找修辭寫其表達(dá)效果;(3)繪畫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寫感情:表達(dá)了xx感情、傳達(dá)了xxx的思想。6、煉句題(1) 賞句中“意” :分析詩句所表達(dá)的情感內(nèi)容和意境。(2) 賞句中“技” :分析詩句的藝術(shù)特色和表達(dá)手法。(3) 手法+內(nèi)容表達(dá)+情感作用+結(jié)構(gòu)作用 :運用這個模板,可以有效地引導(dǎo)思考,使答案更加完善。7、內(nèi)容理解題(1) 準(zhǔn)確解讀文本 :首先,需要仔細(xì)閱讀詩歌,注意詩歌的題目、作者和注釋。詩歌的題目有時會提供關(guān)鍵信息,作者的風(fēng)格和時代背景也對理解詩歌有幫助。注釋中可能會提供關(guān)于詩歌背景和關(guān)鍵詞匯的解釋,這些都是理解詩歌的重要線索 。(2) 分析詩歌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 :詩歌通常由起承轉(zhuǎn)合幾個部分組成,每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意義。通過分析詩歌的結(jié)構(gòu),可以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意圖和情感表達(dá)。此外,注意詩歌中的意象和關(guān)鍵詞匯,這些是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關(guān)鍵 12。 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詩歌往往通過意境和情感來表達(dá)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分析詩歌營造的意境,如孤寂、凄清、喜悅等,可以幫助理解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使用適當(dāng)?shù)男g(shù)語來描述意境的特點,如繁華熱鬧、雄渾壯麗等,可以使答案更加專業(yè)和準(zhǔn)確(3)答題模板:內(nèi)容描述+技法及意境分析+表達(dá)情感 二、文言文1.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于。這里是“在”的意思2.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略無:完全沒有; 闕:同“缺”,空隙、缺口3. 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4. 不見曦月 曦月:日月; 曦:日光,這里指太陽5. 至于夏水襄陵 襄陵:水漫上山陵; 襄:沖上、漫上6. 沿溯阻絕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7. 雖乘奔御風(fēng) 奔:這里指飛奔的馬8. 不以疾也 不以疾:沒有這么快9. 則素湍綠譚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10. 回清倒影 回清:回旋的清波11. 絕?多生怪柏 絕?:極高的山峰12. 飛漱其間 飛漱:飛速地往下沖蕩13. 清榮峻茂 榮:茂盛14. 良多趣味 良:甚,很15. 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天剛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16. 林寒澗肅 肅:肅殺,凄寒17. 屬引凄異 屬引:接連不斷; 凄異:凄慘悲涼18. 空谷傳響 響:回聲19. 五色交輝 交輝:交相輝映20. 四時俱備 四時:四季21. 曉霧將歇 歇:消散22. 夕日欲頹 頹:墜落23. 沉鱗競躍 沉鱗:指水中潛游的魚24. 實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沒有擺脫世俗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的境界,這里指人間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25.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與: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悟”的意思26. 念無與為樂者 念:考慮,想到27. 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里28. 庭下如積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29.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只是; 耳:語氣詞,相當(dāng)于“罷了”30.從流飄蕩 從:跟、隨31.任意東西 東西: 向東或向西32.泉水激石 激: 沖擊,撞擊33.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轉(zhuǎn): 同“囀”,鳥鳴,這里指蟬鳴34.鳶飛戾天者 戾: 至、到達(dá)35.望峰息心 息心: 指平息名利之心36.經(jīng)綸世務(wù)者 經(jīng)綸: 籌劃、治理37.窺谷忘反 反: 同“返”,返回真題訓(xùn)練第一篇古代詩歌閱讀(共6分)雨過山村(唐)王建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①去,閑著中庭梔子花。【注】①浴蠶:指古時用鹽水選蠶種的勞動。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B )A.本詩是一首七言絕句,無論是從題目中的“山村”還是從詩中的“雞鳴”“竹溪”等意象,都可以看出這是一首山水田園詩。B.首句寫入山村前的所聞。因為是雨天,山村的輪廓在遠(yuǎn)處未必看得分明,但雞鳴聲卻聽得清晰,故用雞鳴之聲襯托出山村的喧鬧。第二句通過對一條引人入勝的山村小徑的描繪,顯示山居之“深”,讓讀者在詩句中體驗了款步山行的味道。C.第三句寫入村所見。婦姑雨中相喚浴蠶,親切和睦,呈現(xiàn)了一派融洽和諧的農(nóng)忙景象。D.詩人處處扣住山村特色,從景物寫到人事,從人事寫到環(huán)境氣氛,運用新鮮活潑的語言,鮮明生動的意象,傳達(dá)出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解析】B(“故用雞鳴之聲襯托出山村的喧鬧”說法有誤。)11.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個字?請指出來,并結(jié)合全詩分析這一字的妙處。(4分)【參考答案】示例一:“閑”是本詩的詩眼(1 分)。閑字運用了反襯手法(對比/襯托),用中庭梔子花之閑從側(cè)面入筆,襯托出了農(nóng)事繁忙的景象,充滿了歡快向上的勞動生活氣息,表達(dá)了詩人悠然閑適的心境,抒發(fā)了詩人對田家生活的喜愛與贊美之情。示例二:“閑”是詩眼,“閑”字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梔子花人的情態(tài),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梔子花肆意綻放/盡情綻放,無人觀賞的特點,表達(dá)作者對梔子花的喜愛贊美/作者的悠然閑適的心境。示例三:“閑”是詩眼,“閑”是閑適、悠閑的意思,梔子花在中庭盡情綻放,悠閑自在,展現(xiàn)了一副寧靜優(yōu)美/清新恬淡(同類詞)的景象,含蓄地表達(dá)了詩人悠然閑適的心境,抒發(fā)詩人對田家生活的喜愛與贊美。(詩眼 1 分,手法和內(nèi)容 1 分均要有,表達(dá)心境或特點 1 分,抒發(fā)情感 1 分,同類詞均可,如果詩眼找錯了,但是分析對幾分就給幾分。)(二)文言文閱讀(共16分)【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選自酈道元《三峽》)【乙】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②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廟后,山半有石壇,平曠。傳云:“夏禹見神女,授符書于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節(jié)選自陸游《入蜀記》)【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賢的處所。②太、華、衡、廬:泰山、華山、衡山、廬山。③翳:遮蓋,這里指云。12.下列對文中加點字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B )A.“引”的古字形像一人拉弓,本義是“開弓”,引申指“拉”。這里引申為“延長”。B.“是日,天宇晴霽”和“實是欲界之仙都”(《答謝中書書》)中“是”的含義是一樣的。C.“左顧右盼”中“顧”是“看”的意思。以此推斷,“四顧無纖翳”中“顧”也可以解釋為“看”。D.“亦可異也”和“屬引凄異”(《三峽》)中的“異”含義是不一樣的。【解析】B(前一個“是”是代詞,這;后一個“是”做動詞,表判斷,兩者用法不同。)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 B )A.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B.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C.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D.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解析B】(A、C 兩項在“上”字前斷句不當(dāng),D 項在“翔”和“舞”兩個字中間斷句不當(dāng),故選擇B。)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1)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參考答案:】 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乘飛奔的馬,駕著風(fēng),也沒有這么快。評分細(xì)則:雖:即使,1 分;奔:飛奔的馬(駿馬),1 分;整句大意翻譯正確 1 分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參考答案:】議論的人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種奇異(奇妙,奇特,奇峭,奇麗)的景象(景色)。評分細(xì)則:議者:議論的人(們),1 分;奇:翻譯成:奇異,奇妙,奇特,奇峭,奇麗) 的景象,1 分;整句大意翻譯正確 1 分甲、乙文段都寫到山,兩文中的山各有什么特點?另外,兩文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請簡單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6分)【參考答案】甲文描寫三峽兩岸的群山具有連綿不斷、雄奇險嶺、遮天蔽日的特點(答出一個特點給 1 分,答出兩個即可給滿分 2 分,只要是相應(yīng)特點,不同詞語也可,如:山高、嶺連等); 乙文描虧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點(標(biāo)準(zhǔn)同上,答出“高峻、纖麗、奇峭等詞語都可給分)。兩文都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意思對即可)(甲、乙文中山的特點各 2 分,共 4 分:情感 2 分)【參考譯文】 【乙】二十三日,經(jīng)過巫山的凝真觀,參拜了妙用真人的祠堂。妙用真人就是世上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對著巫山,峰巒很高沖入高天,而山腳則直插入江水中。議論的人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種奇異的景象。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見。能看到的八九個山峰, 只有神女峰纖巧修長……在廟的后邊,半山腰中有個石壇,比較平坦。傳說“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這個地方把符書送給禹。”在石壇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樣。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圍沒有絲毫云煙, 只有神女峰上有幾片白云,就像鳳凰、白鶴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異的一個現(xiàn)象。第二篇古詩文閱讀(18分)春日汪藻①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茅茨②煙瞑③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注釋】①汪藻,字彥章,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南宋文學(xué)家。②茅茨:茅草屋頂。③煙瞑:煙而迷蒙。10. 下列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C )A. 這首詩寫了一個多雨“春日”,作者是用浮云帶雨、田水如鏡、客衣沾濕等鏡頭來表現(xiàn)的。B. 詩中“客衣濕”所呼應(yīng)的一聯(lián)是“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C. 頷聯(lián)主要寫人,寫出了人經(jīng)過渡口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狀態(tài)。D. 全詩語言清新明快,素凈淡雅,極具畫面感,讀來別有一番意趣。【 解析C 】.頷聯(lián)主要寫景,而不是寫人。寫人眼前所見的景:野田、春水、渡口、鷗鳥。11. 小明同學(xué)讀此詩后覺得可以從景物描寫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下是他的總結(jié),請你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補充完整。寫景方法 相關(guān)詩句 景物特點 表達(dá)情感夸張 野田春水碧于鏡 ③ ④擬人 ①② 茅茨煙瞑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答案】 ①桃花嫣然出籬笑②視聽結(jié)合③恬靜優(yōu)美④喜愛【解析】“桃花嫣然出籬笑”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嫣然”“笑”賦予桃花以人的情態(tài),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一枝桃花伸出籬外,將開未開、含苞待放的動人景象,表達(dá)了詩人對桃花(或春日所見景色)的喜愛之情。“茅茨煙瞑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意思是草屋頂煙雨靡靡,打濕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雞鳴一聲將人從閑夢中喚引回了現(xiàn)實。運用了視覺和聽覺,寫茅茨人家,柳昏煙暝;迷蒙霧氣,沾衣欲濕;意境朦朧優(yōu)美。作者忽聞一聲雞鳴,更覺寧靜安謐。表現(xiàn)出詩人心情之欣悅,感受的新鮮。整首詩寫野田春水映映,一碧如鏡,固然賞心悅目;渡邊鷗鳥忘機,與人相親相近,自有物我欣然之趣;籬間夭桃臨風(fēng),似開未開,嫣然含笑,更覺深情。茅茨人家,柳昏煙暝;迷蒙霧氣,沾衣欲濕;意境朦朧優(yōu)美。作者忽聞一聲雞鳴,更覺寧靜安謐。表現(xiàn)了恬靜優(yōu)美的景物特點,表達(dá)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甲】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選自酈道元《三峽》)【乙】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祝史①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dá)旦方漸止。”廟后,山半有石壇,平曠。傳云:“夏禹見神女,授以符書于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選自陸游《入蜀記》)【注釋】①祝史:祠中主持祭祀的人。②翳:遮蓋,這里指云。12. 對文中加點詞詞義的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文言詞句 推斷方法 詞義A 然十二峰者 不可悉見 聯(lián)想成語法:悉聽尊便 全、都B 謁妙用真人祠 聯(lián)系語境法:上文說“過巫山凝真觀” 參拜C 授以符書于此 課內(nèi)遷移法:不以疾也 認(rèn)為D 久之不散 查閱詞典法: ①結(jié)構(gòu)助詞“的”;②代詞“這”或“它”;③動詞“往、去”;④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 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解析】C 不以疾也,句意為不及船行得快。以,認(rèn)為。授以符書于此,句意為在此把符書送給了(夏禹)。以,把。選項中使用課內(nèi)遷移法,因此推斷“以”的詞義為“認(rèn)為”表述有誤。13.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D )A.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dá)旦/方漸止。B.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dá)旦方漸止。C.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dá)旦/方漸止。D.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dá)旦方漸止。14. 將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茂,實在有很多趣味。15. 甲乙兩文都寫到了“山”,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兩文段所寫“山”的特點有何不同。甲文段寫群山具有連綿不斷、雄奇險拔、遮天蔽日的特點。乙文段描繪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點。【翻譯】二十三日,經(jīng)過巫山凝真觀時,參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廟正對著巫山,峰巒高聳沖上云霄,山腳徑直插入江水。人們議論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見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纖細(xì)峻峭,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說:“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時候,就能聽到優(yōu)美的音樂,在峰頂上往返行走,能聽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漸漸停止。”廟的后邊的半山腰中有個石壇,比較平坦。傳說:“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這個地方把神符送給夏禹。”在石壇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樣。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無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幾片白云,就像鳳凰、仙鶴在飛舞,徘徊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散去,也是很覺得奇異的一個現(xiàn)象啊。第三篇(一)詩歌鑒賞(6分)秋夜唐·方干度鴻驚睡醒,欹枕已三更。夢破寂寥思,燈殘零落明。空窗閑月色,幽壁靜蟲聲。況是離鄉(xiāng)久,依然無限情。【注】欹:qī,依靠,倚靠。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2分)A.“睡醒”“欹枕”寫出了詩人在秋夜里被鴻雁驚醒,徹夜無眠的情狀。B.頷聯(lián)寫詩人的夢被打破,燈光逐漸消失,被深夜包圍的寂寥之感。C.詩人用細(xì)膩的筆觸描寫了“月色”“蟲聲”,營造了閑適愜意的氛圍。D.尾聯(lián)直抒胸臆寫出了詩人雖離開了故鄉(xiāng)很久,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未曾減少的情感。【解析C】空蕩的月光和微弱的蟲聲一靜一動,營造了清幽孤寂的氛圍,“閑適愜意”解讀有誤。9.請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賞析詩句“空窗閑月色,幽壁靜蟲聲”。(4分)【參考答案】示例:“我”坐在窗前,看著空蕩的月光,聆聽寂靜的墻壁上微弱的蟲鳴聲。(1分)運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1分)空蕩的月光和微弱的蟲叫聲,營造了清幽寂寥的氛圍,(1分)表現(xiàn)了詩人思鄉(xiāng)的孤苦之情。(二)文言文閱讀(14分)【甲】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乙】極樂寺紀(jì)游袁宗道高梁橋水從西山深澗中來,道此入玉河,白練千匹,微風(fēng)行水上若羅紋紙。堤在水中,兩波相夾。綠楊四行,樹古葉繁,一樹之蔭,可覆數(shù)席,垂線長丈馀。岸北佛廬道院甚眾,朱門紺殿,亙數(shù)十里。對面遠(yuǎn)樹,高下攢簇,間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間。極樂寺去橋可三里,路徑亦佳,馬行綠蔭中,若張蓋①。殿前剔牙松②數(shù)株松身鮮翠嫩黃斑剝③若大魚鱗大可七八圍許。暇日,曾與黃思立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錢塘蘇堤。”思立亦以為然。余因嘆西湖勝景,入夢已久,何日掛進賢冠④,作六橋⑤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⑥乎?是日分韻,各賦一詩而別。【注】①張蓋:張開的車蓋。②剔牙松:一種針葉松,其葉如牙簽,故名。③斑剝:斑駁疏落。④進賢冠:古時儒者所戴的一種表示身分的緇布冠,元代以后廢。這里說掛進賢冠,表示棄官退隱。⑤六橋:在杭州西湖蘇堤上,稱“跨虹六橋”,風(fēng)景優(yōu)美。⑥情障:這里猶言“心愿”。10.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理解或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從西山深澗中來”中的“從”和“從流飄蕩”(《與朱元思書》)的“從”意思相同。B.“微風(fēng)行水上若羅紋紙”的“若”本義是“順從”,引申為“如同,像”“選擇”“比得上”等,在此處取“如同,像”之意。C.“然”有“對,正確”“如此,這樣”“然而,但是”等義項,“思立亦以為然”的“然”應(yīng)為“然而,但是”。D.“是日分韻”的“是”與“是非曲直”中的“是”意思相同。【解析B】A.“從西山深澗中來”中的“從”意為“自”,“從流飄蕩”中的“從”意為“跟、隨”,意思不同。B.理解正確。C.“思立亦以為然”的“然”應(yīng)為“如此,這樣”。D.“是日分韻”的“是”的意思是“這”,“是非曲直”中的“是”意思是“對的,正確的”,意思不同。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2分)A.殿前剔牙松數(shù)株/松身鮮翠嫩黃/斑剝?nèi)舸篝~鱗/大可七八圍許。B.殿前剔牙松/數(shù)株松身鮮翠嫩黃/斑剝?nèi)舸篝~鱗/大可七八圍許。C.殿前剔牙/松數(shù)株松身鮮翠嫩/黃斑剝?nèi)舸篝~鱗/大可七八圍許。D.殿前剔牙松數(shù)株/松身鮮翠嫩黃斑剝/若大魚鱗大/可七八圍許。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6分)(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翻譯】只不過缺少有像我們這樣清閑逸致的人罷了。(重點詞:但、耳)(2)極樂寺去橋可三里,路徑亦佳,馬行綠蔭中,若張蓋。【翻譯】極樂寺離橋大約三里路,道路的風(fēng)景也很好,馬在綠蔭下前行,就像給馬車做的車棚。(重點詞:去、可、若)13.本文與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同為游寺,情感上有相通之處,但因個人際遇不同,也存在著差異,請從情感的角度說說兩文的異同。(4分)【參考答案】 同:對自然美景的熱愛。(1分)異:《極樂寺紀(jì)游》對官場的厭倦(對個人心性解脫的追求)。(1分)《記承天寺夜游》貶謫的悲涼、不得志的抑郁之情、寂寞、面對挫折逆境的豁達(dá)等。(2分)【乙】文參考譯文高梁橋下的河水從西山深峽谷中流淌過來,經(jīng)過此地流入河里,像是一千匹白色的帶子,微風(fēng)吹過水面就像羅紋紙。河堤筑在水中,被兩條河夾著。堤上有四行綠色的楊樹,樹木古老枝葉繁盛,一棵大樹的樹蔭,可以鋪好幾張席子,從葉子縫隙中垂下的柳條有一丈多長。河岸北邊寺廟道院非常多,紅門大殿,綿延好幾十里遠(yuǎn)。對面遠(yuǎn)處的樹木,高矮成林,中間幾處水田,西山好像人盤著螺旋狀的頭發(fā),聳立在樹林河水之間。極樂寺離橋大約三里路,道路的風(fēng)景也很好,馬在綠蔭下前行,就像給馬車做的車棚。佛殿前有幾株“剔牙松”,松樹軀干碧綠嫩黃,斑駁疏落就像大魚的魚鱗,松樹大約有七八圍粗。空閑時節(jié),我曾經(jīng)和黃思立等先生一起來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說:“這個地方就像錢塘、蘇堤。”黃思立也認(rèn)為是。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夢到很多次了,什么時候能掛起進賢冠,充當(dāng)西湖六橋底下的游客,了卻我一段山水情緣? 當(dāng)天每人分別押一個韻,各自做了一首詩,然后道別。第四篇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9~10題。(6分)春山夜月于良史①春山多勝事②,賞玩夜忘歸。掬③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yuǎn)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④。【注】①于良史:唐代詩人,其五言詩清麗超逸,講究對仗。②勝事:美好的事物。③掬(jū):雙手捧起。④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處,泛指土小。9.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D )A.這首詩開頭兩句統(tǒng)領(lǐng)全篇,后六句具體展開對“勝事”“賞玩忘歸”的描述。B.因為春天山中美好的事物很多,所以詩人一整天都在山里“賞玩”,竟然忘了回去。C.頸聯(lián)中詩人唯興所適,不比較路程遠(yuǎn)近,他陶醉于山中月下美景,在將要離開時,對眼前的一花一草懷著依依惜別的深情。D.尾聯(lián)從遠(yuǎn)方轉(zhuǎn)向近處,以聲音引出畫面,用愛憐的筆觸將春山月下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來。【解析】D 由近處轉(zhuǎn)向遠(yuǎn)方10.這是一首有特色的寫景詩,“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是傳神名句,請你賞析這句詩的傳神之處。(4分)【參考答案】結(jié)構(gòu)上,前句緊承上聯(lián)的“夜”字,下句“弄花”則承首句的“春”字。(1分)內(nèi)容上“掬水”句寫泉水清港明激照見月影,好像那一輪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將明月與泉水合而為一;“弄花”句寫山花馥郁之氣溢滿衣衫,花香衣香渾為一體,這兩句寫出了水清夜靜與月白花香。(2分)“掬”字和“弄”字,既寫景又寫人,表現(xiàn)了詩人的童心和雅興,確是傳神。(1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14分)元豐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吳興過杭,東還會稽①。龍井②辨才法師以書邀予入山。比出郭,已日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③,則曰:“以不時至,去矣。”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shù)毛發(fā)。遂棄舟,從參寥杖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fēng)篁嶺,憩于龍井亭,酌泉據(jù)石而飲之。自普寧經(jīng)佛寺十,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或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有也。行二鼓矣,始至壽圣院,謁辨才于潮音堂。明日乃還。(選自秦觀《淮海集》)【注】①會稽:今浙江紹興。②龍井:在今杭州市西風(fēng)篁嶺上,附近產(chǎn)茶。③籃輿:竹轎。11.下面是閱讀本文時對文言字詞的推斷,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B )A.“書”的意思有:寫字;②字體;③裝訂成冊的著作;④書信;⑤文件;⑥姓,“以書邀余人山”的“書”的意思應(yīng)為④,與“答謝中書書”中的第二個“書”同義。B.成語“比鄰而居”的“比”的意思是“挨著,緊靠著”,據(jù)此可類推“比出郭”的“比”也為此意。C.“霽”,從雨,齊聲。本義:雨止。“天宇開霽”的“霽”的意思為“雨止,天放晴”。D.“憩于龍井亭”與《記承天寺夜游》中“相與步于中庭”的“于”用法相同。【解析B】“比出郭”意為“等到出了城”。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B )A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人/靈石塢得/支徑上風(fēng)算嶺B.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人靈石塢/得支徑上風(fēng)篁嶺C.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人/靈石塢得支徑/上風(fēng)篁嶺D.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人靈石塢/得支徑上風(fēng)篁嶺1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語句的大意。(6分)(1)遂棄舟,從參寥杖策并湖而行。(3分)【翻譯】于是(我)便放棄坐船,跟著參寥拄著拐杖沿著湖邊慢走。(“遂”“從”“杖策”各1分)(2)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有也。(3分)【翻譯】草木長得蔥蔥郁郁,水流得很急,發(fā)出悲愴的聲響,這大概不是人間有的地方。(“深郁”“悲鳴”“殆”各1分)14.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回答問題。(4分)(1)文中稱山中“皆寂不聞人聲”,又說“流水激激悲鳴”,是否前后矛盾 (2分)【答案】并不矛盾,以聲襯靜,突出了環(huán)境的寂靜與清幽,表現(xiàn)了作者對美景的喜愛之情。(2)作者為什么發(fā)出“殆非人間有也”的感嘆 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2分)【答案】隱顯的燈火,蔥郁的草木和悲鳴的急流所組成的夜景優(yōu)美,幽寂,讓作者內(nèi)心沉寂、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發(fā)出“殆非人間有也”的感嘆。(2分)第五篇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9—10題。夜行吳兆騫①驚沙莽莽②颯風(fēng)飆,赤燒連天夜氣遙。雪嶺三更人尚獵,冰河四月凍初消。客同屬國思傳雁③,地是陰山學(xué)射雕④。忽憶吳趨⑤歌吹地,楊花樓閣玉驄驕⑥。【注釋】①吳兆騫,清初詩人,吳江松陵鎮(zhèn)人,順治十四年科場案,無辜遭累,遣戍寧古塔23年。②莽莽:遼闊無邊。③屬國思傳雁:這里運用了漢朝蘇武的典故。屬國,指蘇武,他受漢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后被囚禁。經(jīng)過19年的煎熬,終于被皇帝鴻雁傳詔,得以放還。歸國后,任典屬國。④學(xué)射雕:指詩人在陰山腳下學(xué)習(xí)射雕。⑤吳趨:古代吳地歌曲的名稱。⑥玉驄驕,指騎馬奔馳于春郊。9.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 2 分 )A. 首聯(lián)的“驚沙”“颯風(fēng)飆”突出了西北的特點,“赤燒連天”是指燒野草的火焰在遠(yuǎn)處與天邊相連,意境闊大。B. 三更過后,雪嶺上還有人在打獵;四月已到,冰封的河流方始解凍。頷聯(lián)在寫景的同時描繪了當(dāng)?shù)氐拿袼罪L(fēng)情和物候特征。C. 頸聯(lián)中的“客”字,措詞獨具匠心。明明是被囚之身,卻偏偏說是異鄉(xiāng)作客,從中隱隱可見作者無罪被譴的遭遇,透露出一種無奈苦澀的心理。D. 尾聯(lián)中詩人的心情逐漸變得明朗歡快,主要是此時詩人聽到了吳地的歌曲、看見了隨風(fēng)飄蕩的柳絮、精美的瓊樓玉閣,還有在春風(fēng)里暢意奔跑的駿馬。【解析D】沒有“聽到”“看見”,是回憶。10.重點分析詩歌的后兩聯(lián),填寫下面的表格。 (4分)手法 情感客同屬國思傳雁,地是陰山 學(xué)射雕 。 ① ②忽憶吳趨歌吹地,楊花樓閣 玉驄驕。 ③ ④【答案】①用典 ②運用蘇武的典故,表達(dá)了對希望有朝一日能被赦免返鄉(xiāng)的渴望之情。(從中也透露出作者無罪被譴的無奈苦澀)“學(xué)射雕”一事可以看出詩人入鄉(xiāng)隨俗,正視現(xiàn)實,身處困境依然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 ③想象與聯(lián)想;④回憶江南繁華熱鬧的景象,表達(dá)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對過往家鄉(xiāng)生活的懷念。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甲】記承天寺夜游宋 ·蘇軾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 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注釋】①此文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乙】龍山重明 ·張岱①天啟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許。晚霽②,余登龍山,坐上城隍廟山門,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③侍。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④雪貨呆白⑤。坐久清冽,蒼頭⑥送酒至,余勉強舉大觥⑦敵寒,酒氣冉冉,積雪欱⑧之,竟不得醉。馬小卿唱曲,李界生吹洞簫和之,聲為寒威所懾,咽澀不得出。三鼓歸寢。馬小卿、潘小妃相抱從百步街旋滾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頭車,拖冰凌而歸。【注釋】①張岱:明代文學(xué)家。中年以后,張岱遭遇了國破家亡的變故,為躲避戰(zhàn)火,他被迫隱居西白山。回想五十年來的經(jīng)歷,當(dāng)年的繁華靡麗就好像一場大夢,于是他追憶往事寫下了這篇散文。 ②霽:雨后或雪后轉(zhuǎn)晴。③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都是當(dāng)時的伶人(戲曲演員)。生,指男演員。馬小卿、潘小妃為女伶。④光:顯出光亮。⑤呆白:蒼白。⑥蒼頭:這里指年紀(jì)大的伙計。⑦觥(gōng):古代一種酒器。⑧欱:同“喝”。11.下面對文中字詞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B )(2分)文言詞句 方法 解釋月色入戶 字源推測法:甲骨文 A.門相與步于中庭 課內(nèi)遷移法:未復(fù)有能與其奇其者(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B.參與,這里指領(lǐng)悟、欣賞余勉強舉大觥敵寒 參考成語法:寡不敵眾 C.抵擋,抵抗三鼓歸寢 查閱詞典法:①一種打擊樂器;②擊鼓;③ 古代夜間擊鼓報時, 一夜報五次。“三鼓”,即“三更”。 D.③(序號)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 ( 2 分 )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A. 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B.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C. 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D. 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13.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語句的大意。 (3分)聲為寒威所懾,咽澀不得出。【翻譯】聲音被寒氣的威力所震懾,艱澀得出不來。(建議給分點:為…所…:被動句式;懾:震懾、威懾;句子翻譯通順完整)14. 【甲】【乙】兩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它們分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 根據(jù)景物特點及寫作背景,簡要概括分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分)【答案】景色:【甲】文:描繪了一幅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月夜圖景;【乙】文:稀薄、暗淡的月色;闊大、蒼白的雪景(甲乙文景色特點2分);情感:【甲】文:微妙而復(fù)雜:貶謫的悲涼、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曠達(d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乙】文:人生道路迷茫的感慨和難以釋懷的故國之思。(甲乙文分別概括情感3分,可以不用具體分析)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專題二 古詩文閱讀知識回顧一、古詩1、古詩閱讀方法:讀標(biāo)題;讀作者;讀意象;讀注釋。2、古詩常見題材:山水田園詩;送別詩;詠物詩;邊塞戰(zhàn)爭詩;詠史懷古詩;羈旅詩。3、古詩常見表現(xiàn)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多感官結(jié)合、托物言志、對比、用典、借古諷今等。4、常見語言風(fēng)格:沉郁頓挫、慷慨悲壯、婉約細(xì)膩、含蓄委婉、粗獷豪放等。5、煉字題答題方法:(1)析詞語的表層義和深層義; (2)找修辭寫其表達(dá)效果;(3)繪畫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寫感情:表達(dá)了xx感情、傳達(dá)了xxx的思想。6、煉句題(1) 賞句中“意” :分析詩句所表達(dá)的情感內(nèi)容和意境。(2) 賞句中“技” :分析詩句的藝術(shù)特色和表達(dá)手法。(3) 手法+內(nèi)容表達(dá)+情感作用+結(jié)構(gòu)作用 :運用這個模板,可以有效地引導(dǎo)思考,使答案更加完善。7、內(nèi)容理解題(1) 準(zhǔn)確解讀文本 :首先,需要仔細(xì)閱讀詩歌,注意詩歌的題目、作者和注釋。詩歌的題目有時會提供關(guān)鍵信息,作者的風(fēng)格和時代背景也對理解詩歌有幫助。注釋中可能會提供關(guān)于詩歌背景和關(guān)鍵詞匯的解釋,這些都是理解詩歌的重要線索 。(2) 分析詩歌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 :詩歌通常由起承轉(zhuǎn)合幾個部分組成,每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意義。通過分析詩歌的結(jié)構(gòu),可以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意圖和情感表達(dá)。此外,注意詩歌中的意象和關(guān)鍵詞匯,這些是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關(guān)鍵 12。 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 :詩歌往往通過意境和情感來表達(dá)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分析詩歌營造的意境,如孤寂、凄清、喜悅等,可以幫助理解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使用適當(dāng)?shù)男g(shù)語來描述意境的特點,如繁華熱鬧、雄渾壯麗等,可以使答案更加專業(yè)和準(zhǔn)確(3)答題模板:內(nèi)容描述+技法及意境分析+表達(dá)情感 二、文言文1.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于。這里是“在”的意思2.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略無:完全沒有; 闕:同“缺”,空隙、缺口3. 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4. 不見曦月 曦月:日月; 曦:日光,這里指太陽5. 至于夏水襄陵 襄陵:水漫上山陵; 襄:沖上、漫上6. 沿溯阻絕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7. 雖乘奔御風(fēng) 奔:這里指飛奔的馬8. 不以疾也 不以疾:沒有這么快9. 則素湍綠譚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10. 回清倒影 回清:回旋的清波11. 絕?多生怪柏 絕?:極高的山峰12. 飛漱其間 飛漱:飛速地往下沖蕩13. 清榮峻茂 榮:茂盛14. 良多趣味 良:甚,很15. 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天剛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16. 林寒澗肅 肅:肅殺,凄寒17. 屬引凄異 屬引:接連不斷; 凄異:凄慘悲涼18. 空谷傳響 響:回聲19. 五色交輝 交輝:交相輝映20. 四時俱備 四時:四季21. 曉霧將歇 歇:消散22. 夕日欲頹 頹:墜落23. 沉鱗競躍 沉鱗:指水中潛游的魚24. 實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沒有擺脫世俗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的境界,這里指人間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25.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與: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悟”的意思26. 念無與為樂者 念:考慮,想到27. 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里28. 庭下如積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29.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只是; 耳:語氣詞,相當(dāng)于“罷了”30.從流飄蕩 從:跟、隨31.任意東西 東西: 向東或向西32.泉水激石 激: 沖擊,撞擊33.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轉(zhuǎn): 同“囀”,鳥鳴,這里指蟬鳴34.鳶飛戾天者 戾: 至、到達(dá)35.望峰息心 息心: 指平息名利之心36.經(jīng)綸世務(wù)者 經(jīng)綸: 籌劃、治理37.窺谷忘反 反: 同“返”,返回真題訓(xùn)練第一篇古代詩歌閱讀(共6分)雨過山村(唐)王建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①去,閑著中庭梔子花。【注】①浴蠶:指古時用鹽水選蠶種的勞動。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本詩是一首七言絕句,無論是從題目中的“山村”還是從詩中的“雞鳴”“竹溪”等意象,都可以看出這是一首山水田園詩。B.首句寫入山村前的所聞。因為是雨天,山村的輪廓在遠(yuǎn)處未必看得分明,但雞鳴聲卻聽得清晰,故用雞鳴之聲襯托出山村的喧鬧。第二句通過對一條引人入勝的山村小徑的描繪,顯示山居之“深”,讓讀者在詩句中體驗了款步山行的味道。C.第三句寫入村所見。婦姑雨中相喚浴蠶,親切和睦,呈現(xiàn)了一派融洽和諧的農(nóng)忙景象。D.詩人處處扣住山村特色,從景物寫到人事,從人事寫到環(huán)境氣氛,運用新鮮活潑的語言,鮮明生動的意象,傳達(dá)出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11.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個字?請指出來,并結(jié)合全詩分析這一字的妙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閱讀(共16分)【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選自酈道元《三峽》)【乙】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②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廟后,山半有石壇,平曠。傳云:“夏禹見神女,授符書于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節(jié)選自陸游《入蜀記》)【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賢的處所。②太、華、衡、廬:泰山、華山、衡山、廬山。③翳:遮蓋,這里指云。12.下列對文中加點字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引”的古字形像一人拉弓,本義是“開弓”,引申指“拉”。這里引申為“延長”。B.“是日,天宇晴霽”和“實是欲界之仙都”(《答謝中書書》)中“是”的含義是一樣的。C.“左顧右盼”中“顧”是“看”的意思。以此推斷,“四顧無纖翳”中“顧”也可以解釋為“看”。D.“亦可異也”和“屬引凄異”(《三峽》)中的“異”含義是不一樣的。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B.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C.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D.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1)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文段都寫到山,兩文中的山各有什么特點?另外,兩文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請簡單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篇古詩文閱讀(18分)春日汪藻①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茅茨②煙瞑③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注釋】①汪藻,字彥章,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南宋文學(xué)家。②茅茨:茅草屋頂。③煙瞑:煙而迷蒙。10. 下列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 這首詩寫了一個多雨“春日”,作者是用浮云帶雨、田水如鏡、客衣沾濕等鏡頭來表現(xiàn)的。B. 詩中“客衣濕”所呼應(yīng)的一聯(lián)是“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C. 頷聯(lián)主要寫人,寫出了人經(jīng)過渡口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狀態(tài)。D. 全詩語言清新明快,素凈淡雅,極具畫面感,讀來別有一番意趣。11. 小明同學(xué)讀此詩后覺得可以從景物描寫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下是他的總結(jié),請你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補充完整。寫景方法 相關(guān)詩句 景物特點 表達(dá)情感夸張 野田春水碧于鏡 ③ ④擬人 ①② 茅茨煙瞑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甲】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選自酈道元《三峽》)【乙】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祝史①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dá)旦方漸止。”廟后,山半有石壇,平曠。傳云:“夏禹見神女,授以符書于此。”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選自陸游《入蜀記》)【注釋】①祝史:祠中主持祭祀的人。②翳:遮蓋,這里指云。12. 對文中加點詞詞義的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文言詞句 推斷方法 詞義A 然十二峰者 不可悉見 聯(lián)想成語法:悉聽尊便 全、都B 謁妙用真人祠 聯(lián)系語境法:上文說“過巫山凝真觀” 參拜C 授以符書于此 課內(nèi)遷移法:不以疾也 認(rèn)為D 久之不散 查閱詞典法: ①結(jié)構(gòu)助詞“的”;②代詞“這”或“它”;③動詞“往、去”;④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 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13.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dá)旦/方漸止。B.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dá)旦方漸止。C.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dá)旦/方漸止。D. 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時/有絲竹之音/往來峰頂/山猿皆鳴/達(dá)旦方漸止。14. 將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清榮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甲乙兩文都寫到了“山”,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兩文段所寫“山”的特點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篇(一)詩歌鑒賞(6分)秋夜唐·方干度鴻驚睡醒,欹枕已三更。夢破寂寥思,燈殘零落明。空窗閑月色,幽壁靜蟲聲。況是離鄉(xiāng)久,依然無限情。【注】欹:qī,依靠,倚靠。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睡醒”“欹枕”寫出了詩人在秋夜里被鴻雁驚醒,徹夜無眠的情狀。B.頷聯(lián)寫詩人的夢被打破,燈光逐漸消失,被深夜包圍的寂寥之感。C.詩人用細(xì)膩的筆觸描寫了“月色”“蟲聲”,營造了閑適愜意的氛圍。D.尾聯(lián)直抒胸臆寫出了詩人雖離開了故鄉(xiāng)很久,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未曾減少的情感。9.請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賞析詩句“空窗閑月色,幽壁靜蟲聲”。(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閱讀(14分)【甲】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乙】極樂寺紀(jì)游袁宗道高梁橋水從西山深澗中來,道此入玉河,白練千匹,微風(fēng)行水上若羅紋紙。堤在水中,兩波相夾。綠楊四行,樹古葉繁,一樹之蔭,可覆數(shù)席,垂線長丈馀。岸北佛廬道院甚眾,朱門紺殿,亙數(shù)十里。對面遠(yuǎn)樹,高下攢簇,間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間。極樂寺去橋可三里,路徑亦佳,馬行綠蔭中,若張蓋①。殿前剔牙松②數(shù)株松身鮮翠嫩黃斑剝③若大魚鱗大可七八圍許。暇日,曾與黃思立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錢塘蘇堤。”思立亦以為然。余因嘆西湖勝景,入夢已久,何日掛進賢冠④,作六橋⑤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⑥乎?是日分韻,各賦一詩而別。【注】①張蓋:張開的車蓋。②剔牙松:一種針葉松,其葉如牙簽,故名。③斑剝:斑駁疏落。④進賢冠:古時儒者所戴的一種表示身分的緇布冠,元代以后廢。這里說掛進賢冠,表示棄官退隱。⑤六橋:在杭州西湖蘇堤上,稱“跨虹六橋”,風(fēng)景優(yōu)美。⑥情障:這里猶言“心愿”。10.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理解或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從西山深澗中來”中的“從”和“從流飄蕩”(《與朱元思書》)的“從”意思相同。B.“微風(fēng)行水上若羅紋紙”的“若”本義是“順從”,引申為“如同,像”“選擇”“比得上”等,在此處取“如同,像”之意。C.“然”有“對,正確”“如此,這樣”“然而,但是”等義項,“思立亦以為然”的“然”應(yīng)為“然而,但是”。D.“是日分韻”的“是”與“是非曲直”中的“是”意思相同。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殿前剔牙松數(shù)株/松身鮮翠嫩黃/斑剝?nèi)舸篝~鱗/大可七八圍許。B.殿前剔牙松/數(shù)株松身鮮翠嫩黃/斑剝?nèi)舸篝~鱗/大可七八圍許。C.殿前剔牙/松數(shù)株松身鮮翠嫩/黃斑剝?nèi)舸篝~鱗/大可七八圍許。D.殿前剔牙松數(shù)株/松身鮮翠嫩黃斑剝/若大魚鱗大/可七八圍許。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6分)(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極樂寺去橋可三里,路徑亦佳,馬行綠蔭中,若張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與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同為游寺,情感上有相通之處,但因個人際遇不同,也存在著差異,請從情感的角度說說兩文的異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篇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9~10題。(6分)春山夜月于良史①春山多勝事②,賞玩夜忘歸。掬③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yuǎn)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④。【注】①于良史:唐代詩人,其五言詩清麗超逸,講究對仗。②勝事:美好的事物。③掬(jū):雙手捧起。④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處,泛指土小。9.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這首詩開頭兩句統(tǒng)領(lǐng)全篇,后六句具體展開對“勝事”“賞玩忘歸”的描述。B.因為春天山中美好的事物很多,所以詩人一整天都在山里“賞玩”,竟然忘了回去。C.頸聯(lián)中詩人唯興所適,不比較路程遠(yuǎn)近,他陶醉于山中月下美景,在將要離開時,對眼前的一花一草懷著依依惜別的深情。D.尾聯(lián)從遠(yuǎn)方轉(zhuǎn)向近處,以聲音引出畫面,用愛憐的筆觸將春山月下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來。10.這是一首有特色的寫景詩,“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是傳神名句,請你賞析這句詩的傳神之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14分)元豐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吳興過杭,東還會稽①。龍井②辨才法師以書邀予入山。比出郭,已日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③,則曰:“以不時至,去矣。”是夕,天宇開霽,林間月明,可數(shù)毛發(fā)。遂棄舟,從參寥杖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fēng)篁嶺,憩于龍井亭,酌泉據(jù)石而飲之。自普寧經(jīng)佛寺十,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或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有也。行二鼓矣,始至壽圣院,謁辨才于潮音堂。明日乃還。(選自秦觀《淮海集》)【注】①會稽:今浙江紹興。②龍井:在今杭州市西風(fēng)篁嶺上,附近產(chǎn)茶。③籃輿:竹轎。11.下面是閱讀本文時對文言字詞的推斷,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書”的意思有:寫字;②字體;③裝訂成冊的著作;④書信;⑤文件;⑥姓,“以書邀余人山”的“書”的意思應(yīng)為④,與“答謝中書書”中的第二個“書”同義。B.成語“比鄰而居”的“比”的意思是“挨著,緊靠著”,據(jù)此可類推“比出郭”的“比”也為此意。C.“霽”,從雨,齊聲。本義:雨止。“天宇開霽”的“霽”的意思為“雨止,天放晴”。D.“憩于龍井亭”與《記承天寺夜游》中“相與步于中庭”的“于”用法相同。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人/靈石塢得/支徑上風(fēng)算嶺B.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人靈石塢/得支徑上風(fēng)篁嶺C.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人/靈石塢得支徑/上風(fēng)篁嶺D.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人靈石塢/得支徑上風(fēng)篁嶺1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語句的大意。(6分)(1)遂棄舟,從參寥杖策并湖而行。(3分)(2)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有也。(3分)14.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回答問題。(4分)(1)文中稱山中“皆寂不聞人聲”,又說“流水激激悲鳴”,是否前后矛盾 (2分)(2)作者為什么發(fā)出“殆非人間有也”的感嘆 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2分)第五篇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9—10題。夜行吳兆騫①驚沙莽莽②颯風(fēng)飆,赤燒連天夜氣遙。雪嶺三更人尚獵,冰河四月凍初消。客同屬國思傳雁③,地是陰山學(xué)射雕④。忽憶吳趨⑤歌吹地,楊花樓閣玉驄驕⑥。【注釋】①吳兆騫,清初詩人,吳江松陵鎮(zhèn)人,順治十四年科場案,無辜遭累,遣戍寧古塔23年。②莽莽:遼闊無邊。③屬國思傳雁:這里運用了漢朝蘇武的典故。屬國,指蘇武,他受漢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后被囚禁。經(jīng)過19年的煎熬,終于被皇帝鴻雁傳詔,得以放還。歸國后,任典屬國。④學(xué)射雕:指詩人在陰山腳下學(xué)習(xí)射雕。⑤吳趨:古代吳地歌曲的名稱。⑥玉驄驕,指騎馬奔馳于春郊。9.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2 分 )A. 首聯(lián)的“驚沙”“颯風(fēng)飆”突出了西北的特點,“赤燒連天”是指燒野草的火焰在遠(yuǎn)處與天邊相連,意境闊大。B. 三更過后,雪嶺上還有人在打獵;四月已到,冰封的河流方始解凍。頷聯(lián)在寫景的同時描繪了當(dāng)?shù)氐拿袼罪L(fēng)情和物候特征。C. 頸聯(lián)中的“客”字,措詞獨具匠心。明明是被囚之身,卻偏偏說是異鄉(xiāng)作客,從中隱隱可見作者無罪被譴的遭遇,透露出一種無奈苦澀的心理。D. 尾聯(lián)中詩人的心情逐漸變得明朗歡快,主要是此時詩人聽到了吳地的歌曲、看見了隨風(fēng)飄蕩的柳絮、精美的瓊樓玉閣,還有在春風(fēng)里暢意奔跑的駿馬。10.重點分析詩歌的后兩聯(lián),填寫下面的表格。 (4分)手法 情感客同屬國思傳雁,地是陰山 學(xué)射雕 。 ① ②忽憶吳趨歌吹地,楊花樓閣 玉驄驕。 ③ ④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甲】記承天寺夜游宋 ·蘇軾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 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注釋】①此文寫于作者貶官黃州期間。【乙】龍山重明 ·張岱①天啟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許。晚霽②,余登龍山,坐上城隍廟山門,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③侍。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④雪貨呆白⑤。坐久清冽,蒼頭⑥送酒至,余勉強舉大觥⑦敵寒,酒氣冉冉,積雪欱⑧之,竟不得醉。馬小卿唱曲,李界生吹洞簫和之,聲為寒威所懾,咽澀不得出。三鼓歸寢。馬小卿、潘小妃相抱從百步街旋滾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頭車,拖冰凌而歸。【注釋】①張岱:明代文學(xué)家。中年以后,張岱遭遇了國破家亡的變故,為躲避戰(zhàn)火,他被迫隱居西白山。回想五十年來的經(jīng)歷,當(dāng)年的繁華靡麗就好像一場大夢,于是他追憶往事寫下了這篇散文。 ②霽:雨后或雪后轉(zhuǎn)晴。③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馬小卿、潘小妃:都是當(dāng)時的伶人(戲曲演員)。生,指男演員。馬小卿、潘小妃為女伶。④光:顯出光亮。⑤呆白:蒼白。⑥蒼頭:這里指年紀(jì)大的伙計。⑦觥(gōng):古代一種酒器。⑧欱:同“喝”。11.下面對文中字詞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2分)文言詞句 方法 解釋月色入戶 字源推測法:甲骨文 A.門相與步于中庭 課內(nèi)遷移法:未復(fù)有能與其奇其者(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B.參與,這里指領(lǐng)悟、欣賞余勉強舉大觥敵寒 參考成語法:寡不敵眾 C.抵擋,抵抗三鼓歸寢 查閱詞典法:①一種打擊樂器;②擊鼓;③ 古代夜間擊鼓報時, 一夜報五次。“三鼓”,即“三更”。 D.③(序號)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2 分 )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A. 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B.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C. 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D. 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13.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語句的大意。 (3分)聲為寒威所懾,咽澀不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甲】【乙】兩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它們分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 根據(jù)景物特點及寫作背景,簡要概括分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二 古詩文言文閱讀 2024-2025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中復(fù)習(xí)(原卷版) .docx 專題二 古詩文言文閱讀 2024-2025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中復(fù)習(xí)(解析版) .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