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們不亂扔》教學設計(第1課時)課程 道德與法治 類型 新授課一、教材分析《我們不亂扔》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在公共場所”中的第二課。本課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旨在讓學生認識到亂扔垃圾對環境和他人的危害,培養學生愛護環境、保護資源的意識,以及良好的衛生習慣。教材內容結構由“我喜歡哪種情景”、“不只是為了干凈”、“這樣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項活動內容組成,貼近學生生活,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二、教學目標1. 知識與能力:使學生了解中小學生守則里提倡我們要保持公共衛生的內容,初步知道我們不應該亂扔垃圾,樹立保護身邊環境的意識,并在生活中身體力行。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交流和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保持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學會合理妥善處理垃圾,從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讓他們認識到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愿意為美化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三、教學重難點重點:初步知道如何保護身邊環境,并在生活中身體力行。 難點:懂得合理妥善處理垃圾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四、教學準備1. 收集相關圖片、故事等,制作多媒體課件。 2. 準備實踐活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垃圾袋、手套等。五、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出示一首小詩《家》,引導學生回憶并朗讀。隨后,教師出示學校、社區等公共場所的照片,引導學生討論這些地方的環境衛生狀況,引出課題《我們不亂扔》。 教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溫馨的小詩,請大家先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家的溫暖和舒適,然后我們一起朗讀這首《家》。(教師播放輕柔的背景音樂,開始朗讀) 教師:非常好,大家的朗讀充滿了感情。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是我們成長的搖籃。那么,除了家,我們還有哪些常去的地方呢? 學生A:學校! 學生B:還有社區,我經常在社區里和小伙伴一起玩。 教師:沒錯,學校和社區也是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這里有一些學校、社區等公共場所的照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教師展示照片) 教師:看到這些照片,大家有什么感受呢?這些地方的環境衛生狀況如何? 學生C:我覺得學校的操場很干凈,每次放學后都有阿姨打掃。 學生D:但是,有時候社區里會有一些垃圾沒人清理,看起來不太舒服。 教師:確實,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需要大家共同維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題目叫做《我們不亂扔》。(板書課題) 教師:同學們,你們認為“不亂扔”是什么意思呢?它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學生E:“不亂扔”就是不要隨便丟垃圾,要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學生F:如果大家都不亂扔垃圾,我們的環境就會更加干凈、美麗。 教師:非常棒!大家的理解都很到位。接下來,我們就來深入學習這篇課文,看看怎樣才能做到“不亂扔”,讓我們的學校、社區乃至整個城市都變得更加美好。(二)學習新課1. 我喜歡哪種情景:出示干凈整潔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兩幅圖片,讓學生對比并說出更喜歡哪一幅。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認識到干凈整潔的環境人人愛,臟亂的環境使人不愉快。 2. 不只是為了干凈:提問:“你會把垃圾放在哪?”引導學生思考垃圾的正確處理方式。隨后,教師出示亂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現場圖片和擔驚受怕的調查數字,讓學生認識到亂扔垃圾的嚴重后果。最后,教師出示情境圖片,讓學生分析并討論正確的垃圾處理方式。 教師:請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兩幅圖片。(展示圖片)一幅是干凈整潔的教室,桌椅擺放整齊,窗明幾凈;另一幅則是垃圾遍地的教室,看起來雜亂無章。現在,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你們更喜歡哪一幅圖片所展示的情景呢? 學生A:我喜歡第一張圖片,那個教室看起來很舒適,讓人想在里面學習。 學生B:我也選第一張,干凈的環境讓人心情好,學習也更有動力。 教師:非常好,看來大家都傾向于干凈整潔的環境。那么,為什么我們會喜歡這樣的環境呢?結合我們之前學過的教材內容,誰能告訴我,干凈整潔的環境對我們有哪些好處? 學生C:干凈整潔的環境可以讓我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氣,減少病菌的傳播,對我們的健康有好處。 教師:說得很對!干凈整潔的環境確實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不僅讓人心情愉快,還能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那么,為了保持這樣的環境,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教師:接下來,我們進入下一個話題——“不只是為了干凈”。請大家思考一下,當我們手中有垃圾時,我們會怎么做?你會把垃圾放在哪里呢? 學生D:我會把垃圾扔進垃圾桶里。 教師:非常好,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做法。但是,如果大家都隨意亂扔垃圾,會造成什么后果呢?請大家看這幾張圖片。(展示亂扔垃圾造成垃圾成堆的現場圖片和擔驚受怕的調查數字) 學生E:哇,這么多垃圾,看起來好可怕!這樣的環境肯定很不舒服。 學生F:而且,亂扔垃圾還會污染環境,影響動物和植物的生長,甚至可能引發疾病。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分析得也很到位。亂扔垃圾確實會帶來嚴重的后果,不僅破壞了我們的生活環境,還威脅到了生態平衡和人類的健康。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垃圾呢?請大家看這幾張情境圖片,我們一起來分析并討論一下。 (展示情境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并討論正確的垃圾處理方式,如分類投放、回收利用等) 學生G:我覺得我們應該把可回收的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分開來放,這樣可以減少垃圾的數量,還能回收利用一些資源。 教師:非常好的建議!垃圾分類確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垃圾處理方式。通過分類投放,我們可以將可回收的物品進行再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同時,也能減少垃圾填埋和焚燒對環境的污染。希望大家都能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共同保護我們的環境。(三)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活動,如在學校或社區內撿拾垃圾、分類投放等。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清潔工人的辛苦和保持環境衛生的重要性,從而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 老師:接下來,我們有一個特別的任務,那就是要走出教室,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我們將分組進行,有的小組會在學校里撿拾垃圾,有的小組則會去社區里做同樣的工作。大家準備好了嗎? 學生A:老師,我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開始了!這聽起來非常有趣,而且還能為環境做出貢獻。 老師:很好,A同學。這正是我們這次活動的目的。不過,在開始之前,我想提醒大家幾件事情。首先,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大家在活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其次,我們要尊重每一位清潔工人的工作,他們每天都在為我們的環境默默付出。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次活動,真正體驗到清潔工人的辛苦,并理解保持環境衛生的重要性。 學生B:老師,我們分組之后具體要怎么做呢? 老師:B同學問得很好。每個小組都會有一位組長負責帶領大家。你們會領取到一些垃圾袋和手套等必要的工具。在撿拾垃圾的過程中,請大家盡量將垃圾進行分類投放,比如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要分開。這樣不僅可以減輕清潔工人的負擔,還能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 學生C:老師,如果我們遇到了難以分類的垃圾怎么辦呢? 老師:C同學的問題很實際。如果在分類過程中遇到了不確定的垃圾,可以先放在一旁,等回到教室或者咨詢專業人士后再進行分類。記住,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準確地分類垃圾,而不是為了追求速度而忽略質量。 學生D:老師,我覺得這次活動不僅能讓我們為環境做出貢獻,還能增強我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責任感。 老師:D同學說得非常對。這次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撿拾垃圾活動,更是一次鍛煉我們團隊協作能力、增強我們環保意識和責任感的好機會。希望大家都能珍惜這次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 學生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并滿懷期待地準備開始他們的實踐活動。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分組行動起來,有的在學校里認真撿拾垃圾并進行分類投放;有的則前往社區參與清潔工作。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學生們不僅親身體驗到了清潔工人的辛苦和保持環境衛生的重要性,還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四)總結提升: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強調亂扔垃圾的危害以及保持環境衛生的重要性。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減少亂扔垃圾的行為,并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制定環保行為規范小探究,為保護和美化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老師:同學們,我們今天的課程就要接近尾聲了。在這節課里,我們一起學習了亂扔垃圾的危害,也了解了保持環境衛生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那么,誰能來總結一下我們今天學到的內容呢? 學生A:老師,我了解到亂扔垃圾會污染我們的環境,還會對動植物造成傷害,甚至影響我們的健康。 老師:非常好,學生A總結得很到位。那么,誰能再來說說我們為什么要保持環境衛生呢? 學生B:老師,我覺得保持環境衛生是為了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美好,也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老師:沒錯,學生B說得很好。保持環境衛生不僅僅是為了我們自己,更是為了我們的后代和整個地球。那么,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想過如何減少亂扔垃圾的行為呢? 學生C:老師,我會盡量把垃圾扔進垃圾桶里,不亂扔在地上。 學生D:我還會提醒身邊的人不要亂扔垃圾,一起保護我們的環境。 老師:非常好,同學們都有很好的環保意識。那么,接下來我希望大家能把這些想法付諸實踐,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比如,我們可以從家里開始,做好垃圾分類;在公共場所,看到垃圾就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桶;還可以向家人、朋友宣傳環保知識,共同為保護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六、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生活實例和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亂扔垃圾的危害和保持環境衛生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部分學生對垃圾分類的理解還不夠深入等。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繼續加強相關知識的講解和實踐活動的設計,以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實踐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