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家排好隊》教學設計(第2課時)課程 道德與法治 類型 新授課一、教學目標:1. 深化理解: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排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養在公共場所自覺遵守排隊秩序的習慣。 2. 情感升華:激發學生對公共秩序的尊重與愛護,學會在排隊中相互謙讓,體驗排隊帶來的和諧與文明。 3. 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在不同情境下靈活應用排隊規則的能力,遇到特殊情況時能合理解決排隊問題。二、教學重難點:重點: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自覺排隊,理解排隊對個人和集體的意義。 難點:培養學生面對排隊中的突發情況時,能夠冷靜思考、合理應對的能力。三、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四、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教師以快問快答的形式,回顧上節課學習的排隊基本知識,如為什么要排隊、排隊的好處等,激發學生興趣,同時鞏固基礎。 教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關于排隊的話題。在開始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課的內容。準備好了嗎? 學生:(齊聲)準備好了! 教師:好,第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要排隊呢? 學生A:排隊可以保持秩序,防止混亂。 教師:非常棒!那么,排隊還有什么好處呢?請快速回答。 學生B:排隊可以讓我們公平地等待,每個人都有機會。 學生C:排隊還能節省時間,因為大家都有序地前進。 教師:大家都回答得非常好!看來上節課的內容大家掌握得很牢固。排隊確實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幫助我們保持秩序,提高效率。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更多關于排隊的實用知識。(二)情境模擬,實踐體驗1. 模擬超市購物: 場景布置:在教室一角模擬超市購物區,設置收銀臺和商品貨架。 角色扮演:學生分組扮演顧客和收銀員,進行購物結賬模擬。 規則說明:強調購物后需排隊結賬,觀察學生是否能自覺遵守排隊規則,是否有插隊現象,收銀員如何禮貌引導顧客排隊。 反思討論:模擬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排隊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討論遇到插隊行為時應如何應對。 老師:大家看,教室的一角已經被布置成了一個小小的超市購物區,有收銀臺和商品貨架。我們的目標是學習如何在購物時遵守秩序,特別是排隊結賬的規則。 學生A:哇,看起來好有趣啊!我們要怎么玩啊? 老師:很簡單,我們會把大家分成幾個小組,有的小組扮演顧客,有的小組扮演收銀員。顧客們會去貨架挑選商品,然后到收銀臺排隊結賬。收銀員們則需要禮貌地接待每一位顧客,并幫他們完成結賬。 學生B:那要是有人插隊怎么辦? 老師: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們要觀察在模擬過程中,大家是否能自覺遵守排隊規則。如果有同學插隊,收銀員可以用禮貌的方式提醒他們排隊等待。比如,可以說:“同學,請你到后面排隊好嗎?大家都在等呢。” 學生C:老師,我還想知道收銀員應該怎么和顧客交流? 老師:收銀員和顧客的交流非常重要。你可以微笑著對顧客說:“您好,請問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嗎?”在掃描商品時,可以告訴顧客每件商品的價格。最后,別忘了說:“謝謝惠顧,歡迎下次再來!”這樣的交流會讓顧客感到被尊重和關心。(模擬中) 老師:好了,我們的模擬超市購物活動結束了。現在,我想請大家分成小組討論一下。在剛才的模擬過程中,你們有哪些體驗和感受?如果遇到插隊行為,你們認為應該如何應對? 學生D:我覺得排隊真的很重要,它能保證大家都有序地進行購物。如果有人插隊,我會先試著用禮貌的語言提醒他,如果他不聽的話,我會找老師或者旁邊的同學幫忙。 學生E:我扮演的是收銀員,我發現當我對顧客微笑并耐心解答他們的問題時,他們也會很友好地回應我。這讓我感覺很有成就感。 老師:非常好,大家都很有收獲。通過這次模擬活動,我們不僅學習了如何在購物時遵守秩序,還學會了如何與他人進行禮貌的交流。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繼續保持這種良好的習慣。2. 公共交通體驗: 視頻播放:展示公交車上下車或地鐵進出站時人們排隊的場景,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排隊的必要性。 角色扮演:學生模擬乘客,在教室走廊模擬上下公交車,體驗有序排隊上車的過程。 情景討論:針對老年人、孕婦等特殊群體上車時的讓座與排隊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在排隊中體現關愛與尊重。 老師:請大家觀看一段視頻,注意觀察視頻中的人們是如何在公共交通站點上下車的。(視頻播放結束) 老師:好了,視頻看完了,大家有什么感受或者發現嗎? 學生A:我看到視頻里的人們都很有秩序地排隊上下車,沒有擁擠和推搡。 老師:非常好,A同學觀察得很仔細。排隊確實是我們乘坐公共交通時非常重要的一種行為,它不僅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還能提高整個交通系統的效率。那么,大家覺得排隊的必要性在哪里呢? 學生B:我覺得排隊可以避免混亂,讓大家都能有序地上下車,不會造成擁堵。 學生C:而且排隊還能體現我們的素質和文明程度,讓社會更加和諧。 老師:你們說得都對。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角色扮演的游戲,模擬一下在教室走廊里上下公交車的場景。請大家分成幾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個“司機”和幾個“乘客”,其他人作為觀眾。 (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上下公交車) 老師:看來大家都很有秩序地完成了模擬,表現得非常好。現在,我們來討論一個更深入的問題:當我們在公交車上遇到老年人、孕婦等特殊群體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學生D:我們應該主動給他們讓座,讓他們能夠更舒適地乘坐公交車。 學生E:但是,如果我也在排隊等座位,給他們讓座的話,我自己就沒有座位了。 老師: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E同學。確實,在排隊等座位的情況下,給特殊群體讓座可能會讓我們自己失去座位。但是,我們要記住,關愛與尊重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美德。當我們看到需要幫助的人時,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即使這意味著我們要做出一些犧牲。同時,我們也可以嘗試通過其他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提前下車、與其他乘客協商換座等。 學生F:我明白了,老師。我們應該在排隊中體現關愛與尊重,讓社會更加溫暖和美好。 老師:非常好,F同學。希望我們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踐行這些美德,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文明。(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1. 故事分享:講述歷史上或現代社會中因排隊秩序混亂引發的不良后果的故事,如踩踏事件等,讓學生認識到不排隊的嚴重后果。 2. 創意海報設計:分組讓學生設計關于“文明排隊,從我做起”的宣傳海報,內容可包括排隊的好處、排隊時的注意事項、如何禮貌引導他人排隊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 老師: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因為排隊秩序混亂而引發的一些不良后果呢? 學生A:老師,我聽說過在一些大型活動中,如果人們不排隊,就會發生踩踏事件,那太可怕了! 老師:確實,歷史上和現代社會中都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比如,在某個大型的音樂節上,由于觀眾急于進場,沒有按照秩序排隊,結果導致了嚴重的踩踏事故,很多人因此受傷甚至失去了生命。這樣的后果,不僅是對個人的傷害,更是對整個社會的警示。 學生B:老師,那我們怎么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呢? 老師:問得好。首先,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做到文明排隊,遵守公共秩序。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一些宣傳活動,來提醒大家注意這個問題。比如,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宣傳海報,來傳達“文明排隊,從我做起”的理念。 學生C:老師,那我們怎么設計這樣的海報呢? 老師: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們可以分組進行,每組都負責設計一張海報。海報的內容可以包括排隊的好處,比如可以節省時間、減少沖突、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等;還可以包括排隊時的注意事項,比如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插隊、不要推搡等;最后,我們還可以設計一些如何禮貌引導他人排隊的內容,比如用溫和的語氣提醒他人、以身作則等。 學生D:老師,這個活動聽起來很有意思,我覺得我們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能培養我們的創新能力和表達能力。 老師:沒錯,這正是我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之一。通過設計海報,你們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和創意融入到作品中,同時也可以鍛煉你們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設計出既美觀又有教育意義的海報來。 學生:好的,老師!我們一定會認真完成的!(四)總結提升,情感升華1. 總結回顧: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排隊不僅是個人素質的體現,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 2. 情感升華:引導學生思考,除了排隊,還有哪些行為能夠體現我們的文明素養?鼓勵學生將所學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成為小小文明宣傳員,帶動家人和朋友一起遵守公共秩序。 老師:好了,同學們,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就要接近尾聲了。讓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我們今天學到了什么吧。 學生A:老師,我們今天學習了排隊的重要性,知道了排隊不僅是為了節省時間,避免混亂,更是我們個人素質和社會文明的一種體現。 老師:非常好,A同學總結得很到位。排隊,確實是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遵守的基本規則。它不僅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有序,還能展現我們社會的文明風貌。那么,有沒有哪位同學能再具體說說,排隊為什么能體現我們的文明素養呢? 學生B:我覺得,排隊的時候,我們都能按照先來后到的順序,耐心等待,不插隊,不推搡,這就說明我們有秩序感,懂得尊重他人。而且,當我們看到別人也排隊時,我們也會受到影響,一起維護這個良好的秩序,這就是文明素養的體現。 老師:B同學說得非常棒!排隊確實能反映出我們的秩序感和對他人的尊重。那么,除了排隊之外,同學們還能想到哪些行為也能體現我們的文明素養呢? 學生C:我覺得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還有使用禮貌用語,比如“請”、“謝謝”、“對不起”等等,這些都是文明素養的體現。 學生D:還有,遵守交通規則,比如過馬路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這也是文明素養的一部分。 老師:非常好,同學們都很善于觀察和思考。確實,除了排隊之外,還有很多行為都能體現我們的文明素養。文明素養不僅僅關乎我們個人的形象,更關乎我們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因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將今天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成為小小文明宣傳員,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一起遵守公共秩序,共同營造一個更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五、課后作業1. 觀察記錄:請學生放學后觀察并記錄一次公共場所排隊的情況,包括排隊的秩序、人們的態度等,并嘗試分析其中的原因。 2. 家庭實踐:與家人一起制定家庭排隊規則,如吃飯、洗澡等日常活動中的排隊順序,培養家庭成員的排隊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