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我們生存的家園 課型 品德養成課目標確立依據 課標分析 核心素養 本課時對應的核心素養是“責任意識”、“道德修養”。 “責任意識”是指具備承擔責任的認知、態度和情感,并能轉化為實際行動。具體而言屬“擔當精神”部分,對應《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中“熱愛自然,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本課時內容要讓學生知道保護環境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責任,要樹立環保意識,參與力所能及的環保行動。 “道德修養”是指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對應課標中的“保護環境”。 二、課標摘錄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目標部分學段目標第三學段(5~6年級)責任意識第四條“熱愛并尊重自然,自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初步了解可持續發展理念。”學業質量里的(二)學業質量描述第三段(5~6年級)部分第二自然段里“能夠講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就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出建議。” 三、課標分解 1.學生學什么 (1)“熱愛并尊重自然,自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初步了解可持續發展理念。”是指學生知曉可持續發展理念,能說出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等知識性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認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價值觀。 (2)“能夠講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就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出建議。”是指學生要懂得珍愛地球,具有環境憂患意識,知曉作為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樹立環境責任意識,并落實在行為上。 2.學到什么程度 (1)“熱愛并尊重自然,自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初步了解可持續發展理念。”中“初步了解”是表示學習行為的動詞,表示了學習的程度,學生要知曉可持續發展理念,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認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價值觀。 (2)“能夠講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就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出建議。”是行為的最終結果,是指學生既要懂得珍愛地球,樹立環境責任意識,知曉作為公民的責任和義務,又落實在環保行為上。 3.學生怎么學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情境,通過探究學習活動、交流討論、行為判斷等,在具體情境中建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在生活中做到反思、指導自身的環保行為。教材分析 單元角度分析: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共有兩課內容,第四課和第五課。《地球——我們的家園》是的第四課。本課主要介紹了我們生存的地球--孕育生命的藍色星球,為人類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間、環境、資源等,可我們人類在享受大自然的饋贈,卻沒有珍惜。隨著人口的增長和人類需求的增加,地球越來越不堪重負。地球出現了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通過對我們目前所面臨的環境問題的認識與分析,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護我們生存的家園,這是我們全人類的共同責任。 本課一共有三個框題,分別是“我們生存的家園”“環境問題敲響了警鐘”和“我們共同的責任”,計劃三課時。 課時角度分析: 《我們生存的家園》是本課的第一課時,側重從環境認知的“知”角度予以展開,其核心內容是突出地球作為人類生存的家園的唯一性,從正面呈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與另外兩課時一起形成由“知”到“行”的逐層遞進邏輯關系。 《我們生存的家園》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讓學生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人類唯一的生存家園,萌發感恩與保護地球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分析,感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古老智慧,懂得人類在利用自然的同時,應該順應自然、尊重自然。 單元到課時的框架圖學情分析 地球作為人類生存的家園,六年級學生對它并不陌生,對地球已有了初步的認知,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但由“知”到“行”,還需要一個過程,還需要進一步喚起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增強學生保護地球的責任意識。在課前學情調查問卷中,我發現80%的學生對于諸如“地球為人類提供了什么”、“人與自然有哪些和諧相處的智慧”等問題的回答上,顯示出在知識的系統性、情感的激發等方面還有待加強。 另一方面,本課的學習需要經歷一個深度的學習探究過程,學生在此方面的能力準備也顯不足。如“假如離開地球,人類還能生存嗎”就屬于層次較高的探究問題,需要學生關聯、整合多種信息進行深度學習,經歷對比找出支撐的論據,關聯多個信息,并將信息歸納概括、得出結論等思維過程,最終得出“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的結論,這樣才可能為珍愛地球、保護地球的情感與意識的形成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此方面能力和意識的培養。學習目標 1.通過運用資料,活動探究能說出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的原因。 2.通過觀察圖片、小組合作探究能說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認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價值觀,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3.通過情感體驗活動,能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對地球母親的感恩之情,懂得珍愛地球。評價任務 本課時的大情境大任務: 學校要舉辦“走進自然,共建生態文明”為主題的生態文明宣講系列活動,生態文明紅領巾宣講團成員正在招募中,報名資格的取得需要有“地球小衛士”稱號。在本單元的學習中,讓我們爭做“地球小衛士”。只有集齊4顆環保能量球,才能取得“地球小衛士”的稱號,本課時的學習,我們要開展“我愛我的家園攝影展”活動,需要集齊6顆能量星(兩顆能量星可以兌換1顆能量球),去爭做“最美地球宣傳員”。 1.評價任務1:通過學生搜索的課前資料以及“地球”的視頻,讓學生對地球有一定的了解,說一說地球為人類提供了哪些賴以生存的空間、環境和資源,領悟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認同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價值觀。(對應學習目標1) 2.評價任務2:通過小組探究,同桌交流,說出地球才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引導學生珍惜現有的美好家園。(對應學習目標2) 3.評價任務3:通過觀察圖片、小組合作探究等活動,說一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案例,增強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表達對地球母親的感恩之情,懂得珍愛地球。(對應學習目標3)教學重點 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懂得珍愛地球。教學難點 感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感恩自然的饋贈,懂得珍愛地球,做到“知行合一”。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完成前置性調查,通過不同的方式搜集(月球、火星、土星、金星、浙江烏鎮、北極冰屋) 相關資料。 2.教師課前準備:課件和學生評價任務單。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 激趣導入 師:學校要舉辦“走進自然,共建生態文明”為主題的生態文明宣講系列活動,生態文明紅領巾宣講團成員正在招募中,報名資格的取得需要有“地球小衛士”稱號。在本單元的學習中,讓我們爭做“地球小衛士”。只有集齊4顆環保能量球,才能取得“地球小衛士”的稱號,本課時的學習,我們要開展“我愛我的家園攝影展”活動,需要集齊6顆能量星(兩顆能量星可以兌換1顆能量球),去爭做“最美地球宣傳員”吧。 師:同學們喜歡看電影嗎 看完后能分享影片中“我們為什么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播放電影《流浪地球》片段。 預設1: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預設2:我們不能離開地球。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地球——我們的家園(板書地球——我們的家園)。 激趣導入,創設情境,明確學習任務。從孩子感興趣的電影入手,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旨在喚起學生保護地球的情感。環節二: 遠望地球 感悟美好 過渡語:在茫茫宇宙,有一個孕育生命的藍色星球,那就是我們生存的家園——地球。地球為人類生活提供了所需用的空間、環境和資源。(PPT出示) 師:我們生存的家園——地球,有碧水,有藍天,有花香有鳥語,有大海、江河、小溪、高山、草原、農田…,還有各種動植物。不信,你看。 播放眾生的地球視頻 師:看完視頻誰來分享一下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園? 預設: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等。 “地球”這一概念的引出對學生來說,會有些抽象,通過視頻讓抽象的東西具體化。環節三: 星際探索 體驗唯一 過渡語:我們的家園真的太美了,那說到地球,你真的了解它嗎 師:請根據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資料袋說一說地球為我們提供了哪些適合的生存條件? 任務一:小組交流討論--地球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哪些條件。 評價標準每說出一項表達自信有條理得星標準(預設) 生1:有充足的氧氣。 生2:有充分的水。 生3:太陽和地球距離適中,人們就有了適宜的溫度。 師:其實啊,地球上的資源說也說不完。正因為地球為人類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間、環境和豐富的資源,人類才得以繁衍,生生不息。 播放《地球為什么適合人類生存》視頻。 小結:同學們,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所以,我們要感謝地球,它不僅孕育了人類,還為我們人類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空間、環境和資源等,可以說,它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過渡語:同學們,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里有數不清的星球,如果地球環境惡化,我們能不能移居到其他星球上去 任務二:說一說為什么地球是我們人類無可替代的家園? 請認真觀看視頻,看看星球們是如何介紹自己的?認真思考一下假如離開了地球,我們人類能生存嗎 如果地球被破壞了,你想移居到哪個星球呢? 播放科普動畫視頻。 PPT出示提到的星球狀況。 并出示月球和火星的對比表格 星球溫度氧氣水月球-123-127C無無火星-125-20"C極少量極少量小結:看來我們能移居到其他星球的希望幾乎為0,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將別無去處。 師:有同學又發出了這樣的聲音:我們能不能利用高科技手段,創造出一個像地球一樣適合人類居住的生存空間呢 那請同學們認真觀看一下生物圈2號的視頻資料。 播放生物圈2號的視頻資料。 小組合作交流思考回答:“生物圈2號”的失敗,說明了什么問題 小結:“生物圈2號”的失敗,告訴我們,在現有的科技條件下,無法模擬出一個類似地球的生態環境,可以說,迄今為止,地球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無可替代的生存家園。 (板書:無可替代)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懂得:我們沒有權利不珍惜人類來意生存的地球,因為他們是我們的母親,它為人類提供了生活所需要的空間、環境和資源等,我們人類應該懷著敬畏之心珍愛她。環節四: 玩轉地球 感受和諧 過渡語:無法移居別的星球,又沒辦法創造一個新的家園,我們就只能與地球和諧相處。自古以來,人們就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與地球相處。下面我們一起來觀看幾個案例,看看人類是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 任務三:說一說人與自然是怎樣和諧相處的。 評價 標準能表明自己的觀點能就自己的觀點,說出理由。表達自信大方,有條理得星標準PPT展示云南哈尼梯田的特色。 師:哈尼族的梯田,曾有位法國人類學家稱贊它為真正的大地藝術,它們非常迷人,我們一起去欣賞下吧。 播放哈尼梯田生態系統視頻 師:其實這些梯田就修建在半山腰,在梯田旁邊就是哈尼人的村寨,是由一座座蘑菇房組成的,上面是茂密的森林,下面是潺潺的河流。他們為什么會想到要創造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的生態布局呢? 同桌討論后,全班交流。 預設:中間的梯田種植著水稻,上面森林涵養著種植水稻的水源,降水在梯田里積蓄多了便留到下面的河流中。 師:這一生態布局被文化學家盛贊,是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大系統,今天它仍然是哈尼族人民生活的根本。 播放烏鎮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案例。同桌討論交流它是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 小結過渡:我們剛才了解課本上和世界上的這么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案例,你們最大的感受到什么 預設:智慧、美好、和諧等。 PPT出示名言:地球是人類美好的家園,大自然是我們的母親。她生產充足食物,供我們果腹充饑;她奉獻豐富的土石和森林,供我們建造房屋;那牧場上的羊群,藍花盛開的亞麻田和中國的桑蠶編織物,讓人類抵擋住酷暑嚴寒。——[美]房龍《房龍地理》 小結:是啊,正如房龍所說,地球是人類美好的家園,地球孕育了人類,為人類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必須順應、利用、尊重自然,才能與之和諧相處。(板書:和諧相處) 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樹立人應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環節五: 總結收獲 過渡語:地球母親給予了我們那么多,我們要珍惜利用她,順應她,尊重她,首先做到與她和諧相處。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對地球母親說些什么? PPT呈現感謝地球母親,萬物始于自然,人類亦是如此,我們要珍愛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地球。(師生一起朗讀。) 師:會學習的你,這節課又收獲了什么呢?一起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合計個人及小組得星情況,評選地球最美宣傳大使及優秀學習小組。 最后的師生齊讀,讓師生產生共鳴,由此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人應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總結收獲明確所學,鞏固新知。環節六: 課后拓展作業 勞動實踐扮地球。利用課余時間為綠植除草,澆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裝扮地球,愛護環境。兩周后評選最美環保小使者。 評價方式及標準:自評,每做到一項活動得一星。 課后拓展作業由“知”到“行”。板書設計 4.地球—我們的家園創新之處 充分利用動畫視頻等信息技術,讓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另外把學生的品德培養、情操陶冶貫穿在整個教學中,嚴格落實大思政理念。定時定量規范化訓練 一、選擇題 1.在茫茫宇宙中,有一顆孕育生命的( )星球,那就是我們可愛的 家園--地球。 A.藍色 B.白色 C.黃色 D.橙色 2.下面不是地球為人類生活提供的是哪項?( ) A.空間 B.環境 C.資源 D.金錢 3.北極地區的( )用冰磚壘砌防風雪、御嚴寒的冰屋。 A.哈尼族人 B.因紐特人 C.印第安人 D.猶太人 4.20世紀80年代,美國曾建成一個模擬地球生態系統的“( )”。 A.生物圈2號 B.生態圈2號 C.探索號 D.生態系統2號 5.目前已經探知,只有( )上有生命的存在。 A.火星 B.地球 C.金星 D.土星 6.下列小鎮中依河而建、枕水而居的是( )。 A.河南朱仙鎮 B.浙江烏鎮 C.東莞長安鎮 D.江蘇周莊 7.下列行為中不屬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是()。 A.植樹造林 B.消耗資源,發展經濟 C.設立禁漁期 D.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參考答案 1.A 2.D 3.B 4.A 5.B 6.B 7.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