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課標要求】1.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2.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價值。3.明確文化交流互鑒的途徑和意義。【重點難點】1.尊重文化多樣性 2.對待外來文化的措施【活動過程】活動一:必備知識(對照課本,理出本課必備知識,圈畫課本知識點,并寫出疑難點,用時10分鐘)1.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核心和靈魂、體現 P1042.為什么尊重文化多樣性?(意義);如何尊重?P1053.文化交流的意義、要求 P1064.為什么要文化交融(必要性+意義) P1075.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要求、反對錯誤觀點 P1096.文化交流互鑒的原因、要求7.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總結三框內容)活動二:構建體系(結合課本,以課為起點,嘗試完成本課體系知識,用時5分鐘)活動三:主干歸納-----正確對待外來文化1.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P1052.推動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的原則,P1073.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P1094.立足國情,交流互鑒。立足國情,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P1105.要克服文化復古主義和全盤西化論兩種錯誤的傾向,堅持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反對兩種錯誤傾向)P108活動四:典題訓練(獨立思考3分鐘,按照“一審設問---二審材料---三組答案”的做題步驟完成,調動所學知識,寫出主干句,組內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用時6分鐘)1.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都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期間,中法雙方合作舉辦貫穿全年的數百項精彩活動,涵蓋表演藝術、視覺藝術、文化遺產、旅游推廣等多個領域。從青年交流到體育對話,從文化遺產保護到高等教育合作,雙方以豐富鮮活的方式呈現兩國優秀文化精華,積極探尋提高兩國人文交流水平的新途徑,不斷深化兩國民眾相互認知。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是增進國家間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重要紐帶,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談談如何鞏固文化主體性。(9分)做題步驟:“一審設問---二審材料---三組答案”2.“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傳統文化的守正傳承與創新發展,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要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既避免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又辯證地進行對待,通過博大的胸懷融百家之長,為我國現代化進程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要提供多樣化的文化內容供給,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自覺用優秀文化滋養身心、引領實踐、激勵創造;要搭建國際合作新平臺,深化對外文化交流,讓世界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要以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走自己的道路,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相關知識說明如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10分)做題步驟:“一審設問---二審材料---三組答案”活動五:當堂練習(完成小題用時6分鐘,組內交流展示2分鐘,并由組長選派一人寫出本組的答案)一、易混辨析1.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本民族文化,認同其他民族文化。2.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而日趨同一、漸趨融合。( )3.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學習借鑒外國文化。( )4.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就是以中華文化改造外來文化。( )5.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6.“民族虛無主義”的實質是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 )7.推動中華文化交流與傳播,逐步消除各民族文化差異,推進世界文化融合。( )8.文化因而交流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 )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10.我們要堅決反對徹底拒斥民族文化的全盤西化論、盲目照搬傳統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 )二、最佳選擇11.2024年7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我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 )①向世界貢獻了古都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案例②更好地豐富了北京老城歷史文脈和文化傳統的內涵③彰顯中華文明的突出成果,展現大國首都時代風貌④彰顯了傳統文化可以超越歷史條件,具有永恒價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歷史為師,文化似友。多年來,中法雙方在文化遺產保護修復、展覽交流、考古研究等多個領域,持續不斷推動文明交流互鑒。2024年5月,中法簽訂《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與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關于互辦文物展覽的合作意向書》《中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法國文化遺產科學基金會關于木質遺存與土遺址保護科學研究之合作協議書》,這是雙方傳承友誼、著眼長遠、攜手再出發的又一次“雙向奔赴”。中法文化“雙向奔赴”( )①能發揮文化的紐帶作用,推動中法關系更加融合②推動中法文化取長補短,促進中法文化共同發展③推動中法關系繼往開來,能化解兩國之間的矛盾④展現中法文化獨特魅力,引領世界文化共同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在盧森堡首屆國際龍舟節上,多國選手同場競技,共同慶祝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除龍舟比賽外,活動現場還舉辦了茶藝表演、民族歌舞、舞龍舞獅等一系列中國傳統文化展示活動,為當地民眾提供了一次沉浸式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舉辦國際龍舟節的意義在于( )A.增強各國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促進民心相通B.推動國際文化交流與傳播,助力世界文化一體化C.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堅定文化自信 D.促進各國文化在交融中走向同一,繁榮世界文化14.1944年,劉開渠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創作雕塑《無名英雄紀念碑》(如圖)。他飽含激情地塑造了一位端著長槍、向前沖鋒的普通戰士形象。“他”身背斗笠,穿著短褲,打著裹腿,足蹬草鞋,雙唇緊閉,怒視前方。假如為該作品寫一句推介詞,不列選項中合適的是( )A.繼承傳統文化,創造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作品B.立足人民實踐,展示中國民族不屈的偉大精神C.塑造典型形象,展現中華文化有容大的包容力D.尊重多樣文化,創造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15.在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提交的“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項目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我國從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茶樹種植、茶葉采摘和制作,這一源于東方的植物借助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用獨特的方式征服了世界的味蕾,也成為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媒介。由此可見( )A.中華民族積極主動地吸納人類文化成果B.以茶為媒有利于增進不同文化的相互認同C.中國茶文化不僅屬于中華民族也屬于整個世界D.中國茶文化以獨特魅力定義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品牌價值16.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我國將以《金陵圖》為藍本,在法國巴黎舉辦“金陵圖數字藝術展”。展覽將前沿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深度融合,通過沉浸式、開放式的互動探索體驗與“因地制宜”的內容更迭,在中西方文化互鑒的過程中,激發國外觀眾對于中國文化的探索欲。金陵圖數字藝術展( )A.以顛覆性的科技創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B.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中堅定和增強文化自信C.在文化民族性的彰顯中推動中西方文化交流 D.以數字化為媒介推動文化互鑒講好中國故事17.張騫對西域的“豳空之旅”以及“絲綢之路”概念的提出,乃至后來的“海上絲綢之路”,絲綢都是珍貴的禮品和商品,扮演著國之重器的角色。絲綢的用途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發生著轉變,從最初的“敬鬼神”,到后來成為“分享卑、別貫賤”的禮制工具之一、到成為西方各國流行的最古老的世界商品,甚至一定程度上代替了貨幣,這些轉變中無一不彰顯了其獨特地位。絲綢的用途不斷拓展,體現了( )A.絲綢文化風靡西方的世界性成就了其民族性B.絲綢的獨特魅力加深西方各國對中華文化的認同C.絲綢文化的生機和活力在于不斷創造性轉化D.絲綢作為禮制工具的文化功能轉變成了經濟功能18.在世界幾大語言體系中,“茶”的發音均來源于中國。亞洲和非洲一些國家“茶”的讀音都是漢字“茶”cha。在西歐各國,其“茶”字的音形近似于閩南語茶字的發音te,如德語為tee,英語為tea,茶文化使得亞歐大陸上的不同民族文化進行了交流與融合。這說明( )A.中華文化具有的包容性促進自身發展 B.文化因交流而發展,文化因交融而豐富C.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交流互鑒 D.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精神根基參考答案活動四:典題訓練1.①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②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有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③堅定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實現精神上文化上的獨立自主。④堅持開放包容,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創造更多熔鑄古今、匯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堅持守正創新,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2.①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②堅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通過博大的胸懷融百家之長,為我國現代化進程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③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激發人民群眾投身中國式現代化的熱情。④加強與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鑒,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讓世界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⑤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能力支撐。(任意4點給8分)活動五:當堂練習1.錯誤【詳解】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判斷錯誤。2.錯誤【詳解】世界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鑒、融合,但不是“日趨同一”,要堅持文化多樣性,既漸趨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故本題說法錯誤。3.錯誤【詳解】我們在開放中,學習借鑒的是外國有益的文化,而非一切文化。故觀點錯誤。4.錯誤【詳解】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就是以我為主,吸收借鑒外來優秀文化,來推動中國文化的發展。故觀點錯誤。5.錯誤【詳解】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是正確的,但民族文化不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而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故該說法錯誤。6.錯誤【詳解】“民族虛無主義實質是無視民族特點,抹煞民族差別,否定民族文化傳統和歷史遺產,實質上是大民族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見沙文主義)的一種表現;“歷史虛無主義”,它是指不加具體分析而盲目否定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過程,甚至否定歷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傳統、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歷史觀點和思想傾向。因此一味推崇外來文化屬于民族虛無主義,而根本否定傳統文化則屬于歷史虛無主義的體現。故該判斷是錯誤的。7.錯誤【詳解】文化具有多樣性,不能消除各民族文化差異,要求同存異,兼收并蓄。故本題錯誤。8.正確【詳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故題中觀點正確。9.錯誤【詳解】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故該判斷錯誤。10.錯誤【詳解】我們要堅決反對徹底拒斥外來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盤西化論。故本題說法錯誤。11.A【詳解】①③:我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向世界貢獻了古都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案例,也彰顯了中華文明的突出成果,展現大國首都時代風貌,故①③符合題意。②:“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并不會豐富北京老城歷史文脈和文化傳統的內涵,故②表述錯誤。④:傳統文化也不可以超越歷史條件,且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故④表述錯誤。故本題選A。12.A【詳解】①: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中法雙方在文化遺產保護修復等多個領域,持續不斷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能推動中法文化取長補短,促進中法文化共同發展,①正確。②:中法雙方傳承友誼、著眼長遠、攜手再出發的“雙向奔赴”能發揮文化的紐帶作用,推動中法關系更加融合,②正確。③:能推動中法關系繼往開來,但“能化解兩國之間的矛盾”夸大了其作用,③錯誤。④:能展現中法文化獨特魅力,促進世界文化發展,而不是“引領”,④錯誤。故本題選A。13.C【詳解】A:要認同本民族文化,理解、尊重其他民族文化,A錯誤。B:文化具有多樣性,“世界文化一體化”的說法錯誤,B錯誤。C:在盧森堡首屆國際龍舟節上,除龍舟比賽外,活動現場還舉辦了茶藝表演、民族歌舞、舞龍舞獅等一系列中國傳統文化展示活動,為當地民眾提供了一次沉浸式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這進一步展現了中海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堅定了文化自信,C正確。D:“走向同一”否定了文化的多樣性,D錯誤。故本題選C。14.B【詳解】A:一是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二是材料體現的是革命文化,排除。B:該紀念碑是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展示了將士們無私無畏、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現了將士們的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并將鼓舞一代又一代人中國人致力于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B符合題意。C: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強調求同存異,兼收并蓄。材料不涉及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排除C。D:材料不涉及尊重多樣文化,創造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排除D。故本題選B。15.C【詳解】A:材料涉及的是中華文化走出去,未涉及吸收人類文化成果,且應當吸收的是人類優秀文化成果,A錯誤。B:應當是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國家文化,B錯誤。C:中國茶文化源于中國,茶文化同時也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體現了中國茶文化不僅屬于中華民族也屬于整個世界,C正確。D:中國茶文化有利于彰顯世界文化遺產的品牌價值,“定義”夸大了茶文化的作用,D錯誤。故本題選C。16.D【詳解】AB:材料強調的是運用數字化手段推動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鑒,沒有涉及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也并非強調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AB不符合題意。C:應是在推動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彰顯中華文化的魅力,C排除。D:“金陵圖數字藝術展”將前沿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深度融合,在中西方文化互鑒的過程中,激發國外觀眾對于中國文化的探索欲,這體現了金陵圖數字藝術展以數字化為媒介推動文化互鑒講好中國故事,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7.C【詳解】A:絲綢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不能說是世界性成就了其民族性,A錯誤。B:認同本民族文化,不能加深西方各國對中華文化的認同,B錯誤。C:絲綢的用途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發生著轉變,從最初的“敬鬼神”,到后來成為“分享卑、別貫賤”的禮制工具之一、到成為西方各國流行的最古老的世界商品,絲綢的用途不斷拓展,體現了絲綢文化的生機和活力在于不斷創造性轉化,C正確。D:絲綢的用途不斷拓展,兼顧文化功能和經濟功能,并不是文化功能轉變成了經濟功能,D錯誤。故本題選C。18.B【詳解】B:在世界幾大語言體系中,“茶”的發音均來源于中國。茶文化使得亞歐大陸上的不同民族文化進行了交流與融合。這說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豐富,B符合題意。A:材料強調的是中華文化對外傳播,沒有體現中華文化的包容性,A不符合題意。C:材料表明“中國茶”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和改變,使得亞歐大陸上的不同民族文化進行了交流與融合,未體現立足中國國情,排除C。D:材料表明“中國茶”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和改變,未強調民族文化的地位,排除D。故本題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