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主題《認五谷 議節糧》活動三 巧手制農具 教學設計
課題 巧手制農具 單元 第3單元 學科 勞動實踐指導手冊 年級 3年級
教材分析 《巧手制農具 》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任務三《認五谷 議節糧》的第三課。通過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農具的種類、作用、使用環節以及制作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對農耕文化的尊重和認同感 。
學習目標 勞動觀念:通過認識和學習古代及現代農具,深入理解農具在農業生產中的關鍵性,認識到它們對提高生產效率的貢獻,進而增強對農耕文化的尊重和認同感。勞動能力:在制作舂米機等農具的實踐過程中,鍛煉動手能力,學會使用多種材料和工具,并提高了制作技巧和創新能力。勞動習慣與品質:在制作農具時,需要細心、認真地完成每一步驟,培養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和細致入微的工作習慣。勞動精神:通過學習農具的歷史和使用方法,深刻體會到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勞動精神。
重點 通過認識和學習古代及現代農具,深入理解農具在農業生產中的關鍵性,認識到它們對提高生產效率的貢獻,進而增強對農耕文化的尊重和認同感。
難點 在制作舂米機等農具的實踐過程中,鍛煉了動手能力,學會了使用多種材料和工具,并提高了制作技巧和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 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些農具嗎?知道它們的主要作用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一認這些神奇的農具,看看它們是如何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作用的。同時,我們還要動手制作一個簡單的農具——舂米機,感受一下農民伯伯的智慧和勞動的樂趣。出示課題。 欣賞圖片 通過欣賞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出與本課題相關的話題,啟發學生,為后文鋪墊。
講授新課 一、認一認(1)小朋友們,下面的農具你認識幾種 知道它們的主要作用嗎 快來看看吧!耙古代的人們,為了能夠更精細地在旱田里耕作發明了耙,它可以把土塊梳理得更細碎,讓種子在土壤里更透氣,生長得更茁壯。曲轅犁曲轅犁是人們用來犁地的農具,在播種前,人們會用它來翻地。它主要適用在南方的水田里。秧馬秧馬,是南方最重要的播種農具,人們在稻田里插秧和拔秧時,會坐在秧馬上,節省力氣。鋤頭 漏鋤在莊稼生長時,也會有雜草一起生長,人們常常用鋤頭來鋤草,或是松土,讓莊稼長得更好。這類用于田間管理的農具也叫中耕農具筒車由于南方的水資源比較多,到了唐宋時,南方開始在原來龍骨水車的基礎上,發明了一種名叫簡車的灌溉工具,它可以配合水的走勢和邊簡,把水往高處運。簸箕簸箕,是人們用來篩選糧食中的雜質的農具使用時,把有雜質的糧食放到簸箕里,一下一下地輕輕往上簸,一些比較輕的雜質,比如說谷殼、枯葉就會浮到上面,就可以用手輕輕撥掉。耬車 西漢以前,人們都是用手工播種的,速度很慢。西漢武帝時,發明了耬車,耬車的中間有一個中空的木棍,人們把種子裝在耬斗里,使用時把木棍嘴向下傾斜,種子隨著晃動從空木棍流出,落在壟溝里,再用土掩埋,就播種好了。鐮刀鐮刀,又叫割刀,形狀像月牙,由刀片和木把組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一般用來收割小麥、稻谷等(2)你還在哪里見過哪些農具 它們是做什么用的 ①風車用途:將灰塵和空的不飽滿的稻谷吹掉,留下飽滿的稻谷。②籮筐用途:用來裝稻子、花生等農作物。③扁擔用途:兩頭各有一個鐵鉤子,用來挑糞箕、挑籮筐。④糞箕用途:裝牛糞等農家肥,也可用來裝菜等。⑤竹篩用途:有無孔的和有空的,大大小小各種尺寸,可用于篩豆子、篩芝麻、曬干菜等。⑥桿秤用途:以前農村人上街趕集賣農產品都會拿桿秤,用秤砣稱,不光賣家帶著秤,一些趕集的人也會自帶一桿小秤。2.分一分你知道一粒種子怎樣才能變成食物嗎 要經歷哪些過程呢 (1)播種:把糧食種在地里。(2)培育:種子在地里生長時,需要人們給它澆水、施肥、除蟲。(3)收割:成熟的糧食需要人力或機器收割。(4)加工:收割來的糧食要去殼、磨粉等,加工之后就可以做成各種食物啦!上面的農具都是在哪個環節使用的 你能給它們分個類嗎 播種工具:耬車培育工具:曲轅犁、耙、 秧馬、筒車 、鋤頭、漏鋤 收割工具:鐮刀加工工具:簸箕3.賞一賞舂米機,是一種用來舂米的工具,可以給谷子去殼,分離出我們吃的白米。觀察下面的舂米機,說說看它有哪些組成部分。舂米機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底座、支架、橫梁舂米杵、沖米桶 。這些部分共同協作,實現了谷子去殼和分離出白米的功能。 4.做一做(1)如果讓你來做一個舂米機,你會怎么做呢 可以先看下面的步驟。方法一:用黏土制作方法二:材料包按圖拼裝根據材料包圖紙上的步驟,用里面的材料制作舂米機。(2)在制作舂米機的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難?你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 在制作舂米機的過程中,我遇到了材料選擇、結構設計等方面的困難。例如,在選擇材料時,我發現有些材料不夠堅固或不夠耐用,無法滿足舂米機的使用需求。為了克服這個困難,我查閱了大量資料,最終選擇了更加堅固和耐用的材料。在結構設計方面,我也遇到了不少挑戰,如如何確保舂米杵能夠穩定地運動、如何有效地分離谷殼和白米等。通過反復試驗和改進,我最終成功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制作出了一臺能夠正常工作的舂米機。(3)視頻:舂米機的演示過程二、總結與反思對照“‘巧手制農具’任務表”,看看自己完成了哪些任務,制作的舂米機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并給自己在本次活動中的表現做個評價吧! “巧手制農具”任務表序號活動任務完成情況1認識古代農具,了解它們的作用完成2對農具進行分類完成3用材料簡單制作一種農具完成4能演示農具的使用方法完成 四、知識拓展1.請簡述耬車的工作原理。耬車的工作原理是:耬車的中間有一個中空的木棍,人們把種子裝在耬斗里,使用時把木棍嘴向下傾斜,種子隨著晃動從空木棍流出,落在壟溝里,再用土掩埋,就完成了播種。2.在制作舂米機的過程中,你認為有哪些關鍵步驟需要注意?在制作舂米機的過程中,關鍵步驟包括:確保各個部件的尺寸和位置準確無誤,以保證舂米機的穩定性和工作效率;在安裝舂米杵和沖米桶時,要注意它們的配合度和密封性,以防止谷子漏出或影響去殼效果;最后,要進行全面的檢查和測試,確保舂米機能夠正常工作并達到預期的效果。3.在古代,人們為什么需要發明各種農具?這些農具的發明對農業生產有哪些積極影響?在古代,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需要依靠各種農具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這些農具的發明使得農業生產更加精細化、高效化。例如,耙可以把土塊梳理得更細碎,有利于種子的生長;曲轅犁則能夠更輕松地翻地,為播種做好準備。這些農具的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還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對古代農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4.現代農業與古代農業相比,在農具的使用上有哪些顯著的變化?這些變化帶來了哪些好處?現代農業與古代農業相比,在農具的使用上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現代農業普遍采用機械化、自動化的農具,如收割機、播種機等,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這些現代化農具的使用,不僅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還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此外,現代農業還注重農具的智能化和環保性,如使用無人機進行農藥噴灑、使用智能灌溉系統等,這些新技術和新農具的應用,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5.你認為在未來的農業生產中,農具的使用還會有哪些創新和發展?在未來的農業生產中,農具的使用將會更加智能化、自動化和環保化。例如,可能會出現更加高效的自動化播種和收割設備,能夠精準地控制播種密度和收割時機;還可能會出現更加智能化的農具,能夠實時監測土壤濕度、溫度等環境參數,并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整農業生產方式。此外,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未來的農具將會更加注重環保性,如使用更加環保的材料制造農具、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等。這些創新和發展將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保護生態環境,推動農業向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認識、了解、討論、交流,然后回答。 實踐 、分一分。 實踐、賞一賞。 實踐、做一做。 總結、反思。 學習知識拓展。 引導學生了解各種農具及其作用。 引導學生了解種子變成食物的過程及各種農具的分類。 引導學生了解舂米機的組成部分。 引導學生學習制作舂米機的過程。 引導學生評價自己在小組中的表現。 通過拓展活動,引導學生了解耬車的工作原理;制作舂米機注意的關鍵步驟;有關農具的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對農業生產的熱愛,積極拓展新領域!
課堂練習 說一說,通過參與“巧手制農具”活動,你有哪些收獲和感悟,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通過參與“巧手制農具”活動,我不僅學到了很多關于古代農具的知識,還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制作舂米機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面對困難時的堅持和勇氣。此外,我還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農業生產的艱辛和不易,對農民的辛勤付出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次活動讓我更加珍惜糧食和農業資源,也讓我更加堅定了為農業發展貢獻自己力量的決心。 布置作業 拓展與鞏固課堂知識
課堂小結 本課你有哪些收獲?了解了各種農具和作用 懂得種子變成食物的過程和使用的農具 認識舂米機和學習舂米機的制作過程 (4)進行了總結與反思 總結回顧 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概括。
板書 活動三:巧手制農具認一認,幾種農具及作用 分一分,農具的種類賞一賞,舂米機做一做,舂米機總結與反思相關知識拓展 觀看板書 強調教學重點內容。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