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8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消失的恐龍》課型 新授課 章/單元復習課□ 專題復習課□ 習題/試卷講評課□ 學科實踐活動課□ 其他□教學內容分析 恐龍是學生最為熟悉和喜愛的消失了的生物,本課以恐龍為引子,展開對化石的奧秘的研究。本課教學內容分三個部分,通過舉辦展覽、閱讀資料、觀察模型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認識恐龍,激發對化石的探究興趣。 第一部分,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恐龍模型、圖片入手,引導學生經歷辦“恐龍展”的過程,在觀察多姿多彩的恐龍世界時,收集和整理與恐龍有關的信息,并思考這些已經在地球上消失了的恐龍形象是如何復原出來的。 第二部分,通過閱讀資料,了解科學家對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 第三部分,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引導學生發現科學家對恐龍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對恐龍化石研究的基礎之上的,同時體會恐龍的多樣性。學習者分析 本課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書籍、畫報、網絡等)內容讓學生進行自學,培養學生研究恐龍的興趣。學生頭腦中雖有一系列的疑問,卻又未曾深究其原因,通常會對現象更感興趣,我們教師這時候就要引導并幫助學生解答學生對恐龍知識了解的零亂和缺乏系統無法對科學做出合理解釋的問題。同時為他們交流有關恐龍的經驗搭建一個平臺,幫助他們梳理零散的知識。學習目標確定 科學觀念:通過“恐龍展”,樹立生物進化與古生物學的科學觀念。 科學思維:整理恐龍信息,培養邏輯分析與分類歸納的科學思維能力。 探究實踐:動手為恐龍找化石模型,實踐探索古生物學的奧秘與樂趣。 態度責任:激發研究興趣,培養對自然科學探索的積極態度與責任感。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舉辦“恐龍展”收集、整理與恐龍有關的信息。 難點:在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的過程中,體會化石的作用。學習評價設計 評價量表評價任務評價標準表現程度自評互評師評☆☆☆☆☆☆辦個恐龍展能按照老師要求完成布置恐龍展,并有序參觀。能基本能不能了解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能夠通過閱讀資料了解恐龍化石發現和研究的過程。能基本能不能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能夠通過圖片找到對應的恐龍化石。能基本能不能學習收獲6.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情境導入教師活動1 教師講述大單元主題:小明有一個恐龍套餐,他對這些恐龍非常感興趣,每天都拿來把玩,如數家珍,突然有一天,小明的舅舅來訪,問小明這些恐龍你了解多少,叫什么名字,吃什么?是什么時期存活的?小明卻犯起了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恐龍的知識,幫助小明吧。 教師提問:同學們為什么沒有人見過恐龍,卻能復原出它們的模樣?為什么沒有人能夠穿越時空,卻能夠找到人類的祖先?學生活動1 學生傾聽,并做出自己的猜想。 學生自由回答:因為有化石,人們根據恐龍的化石復原出了恐龍的模樣。因為有化石,人們根據化石復原出了人類的祖先的模樣。活動意圖說明:了解學生對于恐龍化石的了解情況,激發學生對于恐龍化石的研究。環節二:辦個恐龍展教師活動2 1.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我知道很多同學都對恐龍充滿了好奇和喜愛。這次,我們特別安排了一個活動——舉辦恐龍展。課前我已經請大家準備了各種恐龍模型和圖片,現在請大家把它們都拿出來吧! 2.指導學生將模型分門別類擺放,圖片粘貼在墻上,布置好展覽。 3.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在展覽中看到了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甚至還有樹上爬的恐龍,真是千姿百態啊!那么,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恐龍的形象是根據什么復原出來的呢?是設計師們憑空想象出來的嗎?” 4.播放視頻《各種各樣的恐龍》。學生活動2 學生開始拿出準備的材料。 按照教師指導,將模型分門別類擺放,圖片粘貼在墻上,完成展覽布置。 自由走動,觀看恐龍展,觀察各種恐龍模型和圖片,初步了解各種形態的恐龍。 學生推測:不是,是根據化石復原出來的。 學生觀看視頻,了解各種各樣的恐龍。活動意圖說明:對于學生來說恐龍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為現在地球上已經沒有這種動物了,熟悉是因為與恐龍有關的書籍、影視資料、玩具等充斥在學生的生活之中。所以,科學課堂上具備辦“恐龍展”的條件,也可以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環節三:了解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教師活動3 教師提出任務要求: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27頁,找到‘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這段文字資料,認真閱讀,看看人類是如何一步步揭開恐龍神秘面紗的。 教師掌握時間,學生閱讀完畢后,請學生分享自己從資料中了解到了哪些關于人類發現與研究恐龍化石的歷史? 教師課件展示巨齒龍,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張巨齒龍的圖片,描述出它的哪些外形特點嗎? 提示學生從頭部、身體、四肢、尾巴等方面描述巨齒龍的外形特點,如尖銳的牙齒、龐大的身軀、強壯的四肢等。 小結:大型食肉恐龍,牙齒巨大呈鋸齒狀,與較長的牙根,固定在頜骨內,牙齒頂端向后彎曲而倒伏,像有鋸齒的鋒利的刀。他們通常采用小規模的狩獵。 4.教師提出要求:請大家再次翻開課本第27頁,找到下面的四幅圖片和文字說明。仔細觀察這些圖片,并讀一讀文字內容,看看科學家是如何發掘和復原恐龍化石的。 5.教師掌握活動時間,學生匯報,并盡量用自己理解的話來匯報。 6.觀看視頻《恐龍的發現及模型復原》學生活動3 學生迅速翻開課本至指定頁碼,開始仔細閱讀文字資料,用筆勾畫關鍵信息,初步了解人類發現與研究恐龍化石的歷史。 學生分享自己的發現,預設: 1.1677年英國牧師發現的“巨人的遺骨”,2.威廉姆·巴克蘭與巨齒龍的故事 3.隨著恐龍化石的不斷發掘,人類對恐龍認識的逐漸深入。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并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匯報交流。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閱讀文字說明,初步了解科學家發掘和復原恐龍化石的步驟和方法。并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匯報交流?;顒右鈭D說明:討論有關恐龍的話題,必然要了解恐龍化石。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是古生物學中的重要事件和課題之一。所以,在這一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環節四: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教師活動4: 教師提出要求:請大家翻開課本第28頁,上面有五種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恐龍圖片:三角龍、似雞龍、馬門溪龍、霸王龍和劍龍。請每位同學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分享一下你了解的關于它的知識。提示分享內容可包括恐龍的生活時代、體型特征、食性習慣等。 播放視頻《恐龍介紹》 課件出示恐龍和化石圖片,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繼續觀察課本第28頁下方的恐龍化石模型。找出與上面五種恐龍相對應的化石模型,并說出你的判斷依據。 出示結果: 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你知道恐龍是怎么滅絕的嗎,視頻播放《恐龍的滅絕》學生活動4: 學生翻開課本,認真觀察圖片,并準備分享自己對所選恐龍的了解。 學生觀看視頻,了解各種恐龍。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小組內研討交流匯報,如三角龍的三角特征、馬門溪龍的長脖子、霸王龍的頭部比較龐大,嘴部很大,并且有尖利的牙齒、似雞龍頭部較小,脖子比較長,前腳短,后腳粗壯有力等。 學生觀看視頻并學習。 觀看視頻,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設計意圖說明:引導學生真切感受到有血有肉、生動逼真的恐龍形象都是在恐龍化石研究的基礎之上復原而來的,在恐龍與相應的化石之間建立起聯系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活動前學生對恐龍的關注點還停留在“玩具”的層面,那么通過這一活動要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導至關于“化石”和“恐龍”的科學研究上,體會化石的作用,為后續探索化石的奧秘打下基礎。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體會恐龍的多樣性。環節五:知識總結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知識點。7.板書設計 消失的恐龍 復原 化石 恐龍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選擇題 1.科學家研究恐龍的主要依據是( )。 A.關于恐龍的歷史資料記載 B.恐龍化石 C.恐龍的實體 2.恐龍屬于( )。 A.爬行動物 B.哺乳動物 C.兩棲動物 3.下列恐龍中,脖子最長的是( )。 A.三角龍 B.馬門溪龍 C.霸王龍 4.下列圖片中,( )是劍龍。 A. B. C. 5.關于恐龍化石的發掘和研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恐龍化石非常堅硬,所以在運輸過程中不需要擔心受到損壞 B.發掘恐龍化石時,科學家會用刷子除去恐龍化石上的沙土 C.發掘、清理恐龍化石需要很多人,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判斷題 1.通過對恐龍化石進行發掘、清理和復原,人類得到了很多有關恐龍的信息。 ( ) 2.將一塊塊恐龍化石還原成完整的恐龍骨架,是非常簡單的工作。 ( ) 3.通過發現的恐龍蛋化石,我們推斷恐龍是卵生的。 ( ) 4.恐龍滅絕的原因目前仍沒有定論。 ( ) 5.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是英國古生物學家威廉姆·巴克蘭。 ( )x 答案: B 2.A 3.B 4.B 5. A 1.√ 2.× 3.√ 4.√ 5. ×9.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節課通過舉辦“恐龍展”和尋找化石模型的活動,激發了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并讓他們了解了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過程。學生通過信息搜集、閱讀資料和小組討論等方式,提高了他們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培養了合作與分享的精神。然后通過制作化石模型和探討化石的作用,讓學生深入理解了化石的重要性。整體上,學生參與度高,能夠積極思考和表達自己的觀點,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單元基本信息單元主題 化石的奧秘課標要求 核心概念: 生命的延續與進化 學習內容: 8.6生物的遺傳變異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生物的進化 ④根據化石資料,舉例說出已滅絕的生物;描述和比較滅絕生物與當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處。 學業要求: 能舉例說出已滅絕生物和當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處,認識進化現象。 能依據收集到的化石資料開展討論交流。單元課時設計 3課時一、單元學習主題分析(體現學習主題的育人價值)主題名稱 化石的奧秘單元設計意圖 本單元聚焦化石,揭示生命演化奧秘,引領學生穿越時光,理解物種變遷與生命規律。通過對比古今生物,挑戰傳統恒定觀,培養科學思維。在已有生命科學知識基礎上,學生將運用展覽、圖片、資料查閱等多元方法,深入探索滅絕生物,構建古今生物聯系,理解生命與環境互動。單元特別以恐龍為引,激發興趣,培養信息搜集、分析及推理能力,促進學生從直觀觀察向抽象推理轉變,全面提升科學素養。主題學情分析 在此前生命科學領域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建立了動物和植物的概念,知道了動物和植物要經歷的生命歷程,認識了繁殖、遺傳和變異等生命現象。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將帶領學生通過辦展覽、讀圖片、查資料、寫短文等方法,以化石為證據,認識和描述一些已經滅絕的生物,建立這些滅絕的生物與當今生物之間的聯系,從時間維度縱向了解地球上生命的發展歷程。開放性學習環境 指導性預習:閱讀+問題+檢測; 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課堂學習:問題+探究+講述+整合+實戰; 現代教育新技術:PPTX+微視頻+網絡+師生互助二、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基于標準、分析教材、結合學情,體現素養導向)單元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深入理解生物的生存條件及其多樣性,認識到生物界是一個復雜而多變的系統,每個生物體都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生存與繁衍,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科學思維:具備從多角度(如結構、功能、變化及相互關系)提出假設并論證其依據的能力;能夠熟練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方法收集信息,并通過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邏輯手段得出結論,同時評估結論與假設的一致性,展現出嚴謹的科學思維過程。 探究實踐: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并實施探究方案,包括觀察實驗、數據收集與分析等;能夠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如科學小論文、調查報告)展示探究成果,并具備基于證據質疑并評價他人工作的能力,體現了較強的實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態度責任: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堅持尊重證據、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面對不一致的結果能夠保持冷靜,通過重復觀察實驗尋找真相;同時,勇于質疑,敢于創新,不斷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理解人類、動植物與環境相互關系的基礎上,樹立環保意識,積極采取行動保護環境,展現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三、學習活動/任務設計(指向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與體驗)第1課時 任務1 名稱:辦個恐龍展 教師引導學生舉辦恐龍展,讓學生展示課前準備的恐龍模型和圖片,并分門別類擺放。學生自由觀看展覽,初步了解各種恐龍。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恐龍形象的復原依據,引出恐龍化石的話題,進而過渡到探索人類發現與研究恐龍化石的歷程。 設計意圖:對于學生來說恐龍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為現在地球上已經沒有這種動物了,熟悉是因為與恐龍有關的書籍、影視資料、玩具等充斥在學生的生活之中。所以,科學課堂上具備辦“恐龍展”的條件,也可以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任務2 名稱:了解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 學習恐龍化石發現史,了解巨齒龍,探究化石發掘復原過程,包括清理、包裝、實驗室處理和骨架還原。 設計意圖:討論有關恐龍的話題,必然要了解恐龍化石??铸埢陌l現與研究是古生物學中的重要事件和課題之一。所以,在這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任務3 名稱: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 教師展示多種恐龍圖片及化石模型,引導學生認識三角龍、馬門溪龍等五種恐龍特點,通過匹配化石模型與圖片,了解復原依據,并拓展認知其他恐龍種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真切感受到有血有肉、生動逼真的恐龍形象都是在恐龍化石研究的基礎之上復原而來的,在恐龍與相應的化石之間建立起聯系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活動前學生對恐龍的關注點還停留在“玩具”的層面,那么通過這一活動要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導至關于“化石”和“恐龍”的科學研究上,體會化石的作用,為后續探索化石的奧秘打下基礎。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體會恐龍的多樣性。第2課時 任務4 名稱:認識化石及其形成過程 首先介紹了化石的定義,即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并列舉了常見的化石類型如骨骼、外殼、葉子、腳印化石等。隨后展示了多種自然界中的化石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識別。最后提出化石的形成與發現過程作為后續探究內容。 設計意圖:除了恐龍化石,還有其他化石。所以,本課第一個活動引導學生知道什么是化石,識別一些常見的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過程,從而建立起對化石比較全面的認識。任務5 名稱:學習從化石資料中獲取信息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研究化石的意義,通過觀察和比較恐龍的頭骨、蛋和足跡化石圖片,學生了解到科學家可以從化石的形態中獲取古生物的外形、習性、繁殖等信息,進而理解古生物在地球上的生息繁衍,對現代生活有所啟發。 設計意圖:化石之所以能夠為生物進化提供直接證據,是因為人們能夠從化石中讀出很多信息。所以,學會從化石中獲取信息是研究化石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要嘗試引導學生從化石中獲取信息,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化石能夠為科學研究提供證據。任務6 名稱:分析古生物與當今生物之間的聯系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化石的意義,通過觀察課本上的圖片,學生了解到一些古生物已經滅絕,而一些現代生物與它們有相似之處。通過觀察馬的進化過程和其他生物的化石與現生形態,學生了解到生物進化的變化以及“活化石”的概念。最后,學生思考研究化石的意義,即探究生命之間的相互關系。 設計意圖: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有的生物滅絕了,有的生物在不斷進化發展,有的生物被稱為活化石。不論是哪一種情況,都與當今生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學中,將幾組相關聯的古生物復原圖和化石圖片放在一起進行研究,引導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并嘗試像科學家那樣通過信息的分析,研究古生物與當今生物之間的聯系。第3課時 任務7 名稱:知道化石作為證據在科學研究中的價值 通過化石證明鳥類源于恐龍,支持大陸漂移,證實生物進化,化石提供關鍵證據。 設計意圖:化石不僅為生物進化提供了直接證據,也為過去十億年間或更早的地史變遷提供了許多關鍵證據,還為人類更好地認識未來提供了歷史的借鑒。這一部分的學習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化石具有廣泛的科學價值。任務8 名稱:分析生命演化史模型 指導讀生命演化史圖,分類提取信息促理解,小組學習共享信息,思考人類地位與未來演化。 設計意圖:生命演化史不僅是生物進化史,也是整個自然界的發展歷史和地球演化史。教材中呈現的示意圖是人類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形成的目前公認的生命演化史模型。通過對這一模型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較為完整地認識生命演化史及其豐富內涵。這一活動是探索化石奧秘的綜合性體現。任務9 名稱:寫一篇有關化石是“人猿同族論”提供證據的短文 對比科學短文與文學短文,明確科學短文特點,并詳細指導撰寫方法,包括資料查找、觀點表達、證據排列等。 設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經歷搜集證據的過程,采用科學短文、小學論文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經過一個單元對化石的探索后,綜合運用相關知識、方法,撰寫一篇有關化石是如何為“人猿同祖論”提供證據的短文,不僅是對全單元學習的總結,也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四、單元學習評價設計評價要素 針對單元整體描述評價內容 第1課時《消失的恐龍》 1“恐龍展”活動精彩紛呈,信息全面,成功點燃學生研究恐龍的興趣之火。 2.閱讀資料詳盡,讓學生深入了解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拓寬知識視野。 3.化石模型匹配活動創意十足,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體會化石的歷史價值。 第2課時:《化石告訴我們什么》 1.通過閱讀資料,知道什么是化石,識別常見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過程。 2.觀察幾組化石圖片,學會從中獲取信息,并加以分析。 3.在分析化石資料和古生物復原圖的過程中,發現古生物與當今生物之間的聯系。 第3課時:《用化石作證據》 1.通過閱讀用化石作證據的各種科學假說的資料,更加全面地認識化石的科學價值。 2.通過分析有關生命演化史的信息,從宏觀的角度認識生命世界。 3.運用化石證據,證明“人猿同祖論”。評價指標 第1課時《消失的恐龍》 通過“恐龍展”,樹立生物進化與古生物學的科學觀念。(科學觀念)整理恐龍信息,培養邏輯分析與分類歸納的科學思維能力。(科學思維)動手為恐龍找化石模型,實踐探索古生物學的奧秘與樂趣。(探究實踐)激發研究興趣,培養對自然科學探索的積極態度與責任感。(態度責任) 第2課時:《化石告訴我們什么》 理解化石定義與形成,建立生物演化歷程的科學觀念。(科學觀念)通過觀察化石圖片,培養信息提取與邏輯分析能力。(科學思維)分析化石資料,探索古生物與現代生物間的聯系與差異。(探究實踐)在探究古生物中,培養對自然歷史的好奇與尊重科學的態度。(態度責任) 第3課時:《用化石作證據》 閱讀化石假說資料,深化對化石科學價值的全面認知。(科學觀念)分析生命演化信息,構建宏觀視角下的生命世界觀念。(科學思維)運用化石證據,實證“人猿同祖論”,強化科學探究能力。(探究實踐)在探索生命起源中,秉持科學嚴謹態度,承擔傳播科學知識的責任。(態度責任)評價方法 課上評價 1.教師激勵評價 2.學生自我反思評價 3.成果展示,學生互評:贊賞性評價和質疑性評價 5.使用評價量化表,延時評價 課后評價 1.實踐作業 2.單元測試五、單元作業設計一、選擇題 1.人類從未見過真正的恐龍,那么現在的人類通過( )知道不同種類的恐龍長什么樣子。 A.科學家結合其他生物的樣子創造出來的模型 B.畫家通過想象畫出來的畫像 C.恐龍化石復原了它們的樣貌 2.恐龍屬于( )。 A.爬行動物 B.哺乳動物 C.兩棲動物 3.恐龍繁殖后代的方式,正確的是( )。 A.胎生 B.卵生 C.卵胎生 4.通過觀察恐龍化石,人們發現,食草恐龍牙齒特點是( )。 A.牙齒尖銳鋒利 B.牙齒平齊 C.牙齒層次不齊 5.下列生物屬于“活化石”的是( )。 A.蟑螂 B.狗熊 C.大葉黃楊 6.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上發現了菊石化石,說明幾億年前這里曾經是( )。 A.山脈 B.陸地 C.海洋 7.腳印化石屬于( )化石,三葉蟲屬于( )化石。 A.遺跡、外殼 B.遺跡、殘骸 C.遺跡、遺跡 8.借助古生物化石,科學家們可以 ( ) A.研究古生物的結構 B.復活古生物 C.準確知道古生物的生活環境 9.我們是通過( )測定地球的年齡約是45.6億歲。 A.動植物的成分 B.巖石的化學成分 C.土壤的化學成分 10.中國科學家通過對云南曲靖等地4億多年前古魚化石的深入研究發現:人類的中耳最早起源于魚類用來呼吸的鰓,人耳雖然不能呼吸,但依然跟口腔相通,因為它曾經是魚類的呼吸器官。這個結論最重要的證據是( )。 A.活魚的鰓 B.古魚化石 C.人的耳朵 二、判斷題 1.現階段科學家找不到古生物三葉蟲的現代近親,所以判斷它已經滅絕。( ) 2.恐龍的滅絕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 3.將一塊塊恐龍化石還原成完整的恐龍骨架,是非常簡單的工作。( ) 4.現代科學界普遍認為鳥類是恐龍的后代。 ( ) 5.銀杏被稱為“活化石”是因為銀杏樹的壽命跟化石一樣長。( ) 6.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在太行山中發現了許多海螺化石。這說明當時的太行山地區可能是一片海洋。( ) 7.所有的生物都會形成化石。( ) 8.通過對蟑螂化石的研究,科學家發現蟑螂數萬年來沒有特別大的變化,說明進化論是錯誤的。( ) 9.生物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不斷進化著。 ( ) 10.科學家在南美洲、南極洲等地都發現了舌羊齒化石,證明了大陸漂移說。( )三、探究題 (一)實驗探究 1.甲圖,恐龍1與恐龍2的頭骨有哪些不同?至少寫兩點 2.甲圖,推測恐龍1和恐龍2分別屬于哪種食肉性動物?為什么? 3.乙圖中,最高的是模型( ),最長的是模型( ),最大的是模型( )。 4.為了準確知道恐龍模型1的長度,我們可以用( )來測量。 A.直尺 B.手 C.回形針 5.為了減少誤差,實驗的測量次數是( )。 A.一次 B.二到三次 C.無所謂 (二)下圖是科學家們收集到的一些恐龍化石,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1的恐龍骨架化石,我們可以判斷出恐龍屬于( )動物。 2.下列巖石種類中,最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巖漿巖 B.沉積巖 C.變質巖 3.圖2是某種恐龍的頭骨化石,它的牙齒已退化,由此可以推斷它的主要食物可能是 ( )。 A.動物的肉 B.動物的血 C.植物的果實或種子 4.圖3是恐龍蛋化石,由此可以推斷:從發育方式來看,恐龍屬于( )動物。(選填“卵生”、“胎生”、“卵胎生”) 5.根據從圖 1和圖3化石中獲得的信息,我們可以推斷出恐龍與下列這三種動物中的( )親緣關系最近。 A.鱷魚 B.兔子 C.大象 6.研究古代生物化石的價值不包括( )。 A.了解古生物的樣貌 B.了解古生物的生活環境 C.統計古生物的數量 答案: 一、選擇題 1.C 2.A 3.B 4.B 5.A 6.C 7.B 8.D 9.B 10.B 二、判斷題 ×××√× √××√√ 三、探究題 (一)1.恐龍①的頭骨扁平、牙齒鋒利尖銳;恐龍②的頭骨圓潤一些,牙齒不鋒利,是扁平的。 2.恐龍①是肉食性恐龍,恐龍②是草食性恐龍。因為恐龍①的牙齒鋒利尖銳;恐龍②的牙齒不鋒利,是扁平的。 3.①②③ 4.A 5.B (二)1.脊椎 2.B 3.C 4.卵生 5.A 6.C六、單元教學結構圖七、反思性教學改進(實施后填寫)實施后填寫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0張PPT)第1課時消失的恐龍(蘇教版)六年級上01教學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板書設計教學目標通過“恐龍展”,樹立生物進化與古生物學的科學觀念。0102整理恐龍信息,培養邏輯分析與分類歸納的科學思維能力。03動手為恐龍找化石模型,實踐探索古生物學的奧秘與樂趣。科學觀念04激發研究興趣,培養對自然科學探索的積極態度與責任感。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新知導入同學們,為什么沒有人見過恐龍,卻能復原出它們的模樣?為什么沒有人能夠穿越時空,卻能夠找到人類的祖先?探究新知活動一:辦個恐龍展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各種恐龍模型和圖片,將模型分門別類擺放,圖片粘貼在墻上,辦個恐龍展吧。探究新知活動一:辦個恐龍展探究新知活動二:了解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27頁,找到‘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這段文字資料,認真閱讀,看看人類是如何一步步揭開恐龍神秘面紗的。探究新知活動二:了解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仔細觀察這張巨齒龍的圖片,描述出它的哪些外形特點嗎?大型食肉恐龍,牙齒巨大呈鋸齒狀,與較長的牙根,固定在頜骨內,牙齒頂端向后彎曲而倒伏,像有鋸齒的鋒利的刀。他們通常采用小規模的狩獵。探究新知活動二:了解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恐龍化石的發掘和復原過程 1. 科學家用刷子除去恐龍化石上的沙土。 2. 包裝好化石,以免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損壞。 3. 科學家在實驗室仔細清理恐龍化石。 4. 經過艱難的工作,一塊塊化石被還原成完整的恐龍骨架探究新知活動二:了解恐龍化石的發現與研究視頻《恐龍化石的挖掘與復原》探究新知活動三: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請大家翻開課本第28頁,上面有五種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恐龍圖片:三角龍、似雞龍、馬門溪龍、霸王龍和劍龍。請每位同學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分享一下你了解的關于它的知識。探究新知活動三: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視頻《恐龍介紹》探究新知活動三: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找出與五種恐龍相對應的化石模型,并說出你的判斷依據。探究新知活動三:為恐龍尋找相對應的化石模型你知道恐龍是怎樣滅絕的嗎?課堂練習1.科學家研究恐龍的主要依據是( )。A.關于恐龍的歷史資料記載 B.恐龍化石 C.恐龍的實體2.恐龍屬于( )。A.爬行動物 B.哺乳動物 C.兩棲動物3.下列恐龍中,脖子最長的是( )。A.三角龍 B.馬門溪龍 C.霸王龍BBA課堂練習4.下列圖片中,( )是劍龍。A. B. C.5.關于恐龍化石的發掘和研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恐龍化石非常堅硬,所以在運輸過程中不需要擔心受到損壞B.發掘恐龍化石時,科學家會用刷子除去恐龍化石上的沙土C.發掘、清理恐龍化石需要很多人,也需要很長的時間BA判斷題1.通過對恐龍化石進行發掘、清理和復原,人類得到了很多有關恐龍的信息。 ( )2.將一塊塊恐龍化石還原成完整的恐龍骨架,是非常簡單的工作。 ( )3.通過發現的恐龍蛋化石,我們推斷恐龍是卵生的。 ( )4.恐龍滅絕的原因目前仍沒有定論。 ( )5.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是英國古生物學家威廉姆·巴克蘭。 ( )課堂練習√×√√×這節課,我們了解了人類之所以能夠復原恐龍是因為化石的存在,隨著恐龍化石的不斷發掘和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人們對恐龍的認識也越來越多,化石在恐龍的研究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堂總結板書設計消失的恐龍化石 恐龍復原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media1.mp4 media2.mp4 media3.mp4 media4.mp4 【大單元整體教學】3.1《消失的恐龍》課時教案.docx 【大單元整體教學】3.1《消失的恐龍》課時課件.pptx 【大單元整體教學】第三單元《化石的奧秘》單元整體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