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章第2節脊椎動物(第2課時)一、教材分析本節介紹了兩種常見的脊椎動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教材通過對青蛙和蜥蜴的形 態結構的介紹,引出兩棲動物和真正適應陸生生活的爬行動物的基本特征,這是本節課的一 個重點。兩棲動物是由水生到陸生的一個過渡類群。爬行動物能夠適應陸地生活,是真正陸 生脊椎動物。這兩個類群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區別。在教材編排上,先介紹兩棲動物,后介紹 爬行動物,符合生物“由水生到陸生”和“由低等到高等”的進化特點,為后面鳥類和哺乳 類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因此,本節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二、教學目標1. 說出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的形態結構特點及其主要特征,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 生命觀念。2. 知道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的常見種類,探究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辯證 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3. 通過觀察圖片、觀看視頻,培養學生的觀察及歸納總結的能力。4.認同兩棲動物與爬行動物目前的生存現狀,增強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意識。三、教學重點、難點1. 教學重點: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兩棲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 系。2. 教學難點:兩棲動物適應水陸兩棲生活的主要特征;爬行動物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 認同爬行動物是真正的陸生動物;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基本生物學觀點。四、教學過程設計1. 新課導入青蛙和鬣蜥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屬于兩棲動物,而鬣 蜥屬于爬行動物,這是為什么 本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相關內容。引出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引導學生關注“特征”,引出新課, 明確學習目標。2. 新課教學(1)兩棲動物①觀察青蛙的結構青蛙身體的表面是什么顏色 這與它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1答:青蛙的身體一般呈綠色,在稻田、池塘等綠色的生活環境中,青蛙不易被天敵發現, 又便于其捕食,有利于青蛙的生存。比較青蛙前后肢在形態上的差異,這與前后肢各自具有的功能有什么關系 答: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撐身體;后肢發達,趾間有蹼,便于跳躍和劃水。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②青蛙的生長發育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引入兩棲動物,關注兩棲類發育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變化,學 生從熟悉的場景進入本節課的學習,容易激發學習興趣。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青蛙適于陸地或水中生活的特點是什么 答: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包括頭部呈三角形;皮膚裸露且能分泌黏液,能輔助呼吸;后 肢趾間有蹼等。適于陸地生活的特點:有鼻孔,便于在陸地上呼吸;用肺呼吸;有眼睛和鼓膜,感覺器 官發達;前肢短,可支撐身體,后肢長,適于跳躍,適于陸地生活。④其他兩棲動物的介紹蟾蜍俗稱癩蛤蟆,眼睛后方有一個大型毒腺,所分泌的毒液能制成中藥。大鯢又叫娃娃魚,是現存最大的兩棲動物,終生有尾,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蝶螈終生有尾,生活在池沼里,有時也能爬到陸地上來。⑤通過觀察和思考,與學生一同總結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 膚能輔助呼吸。⑥請同學們暢所欲言,說一說兩棲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爬行動物①觀察蜥蜴的結構與運動,說一說蜥蜴適應陸地生活的特點是什么 蜥蜴是爬行動物,是真正適應陸地環境的脊椎動物,其身體結構和生活方式與兩棲動物 差別很大。通過圖片展示蜥蜴的特點,讓學生逐漸理解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a. 蜥蜴的頭部后面有頸,因此它的頭可以靈活地轉動,便于在陸地上尋找食物和發現 敵害。b. 蜥蜴的四肢比較短,不能跳躍,但能貼地面迅速爬行。c. 蜥蜴皮膚干燥,表面有角質的鱗片。d. 蜥蜴的肺比青蛙發達,氣體交換能力較強,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滿足蜥蜴在陸地上對 氧氣的需求。2e. 青蛙將卵產在水中并完成受精,而蜥蜴將受精卵產在陸地上。蜥蜴的受精卵比較大, 卵內養料比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外還有堅韌的卵殼保護,使卵能夠在陸地上發育成 幼蜥。②其他爬行動物的介紹:鱷魚、鱉、蛇、避役。③通過觀察和思考,與學生一同總結爬行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④合作交流,探討爬行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總結展示比較項目 青 蛙 蜥 蜴所屬類群 兩棲動物 爬行動物皮 膚 裸露、有黏液、輔助呼吸 干燥、粗糙、表面覆蓋角質的鱗片呼 吸 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肺呼吸生殖發育 繁殖過程不能離開水 陸地產卵,卵內養料多,有卵殼保護生活環境 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大多數生活在潮濕的陸 地上 真正的陸生動物五、教學反思學生對兩棲動物比較熟悉,但其有關兩棲動物的前概念則不完全正確。學生往往把兩棲 動物說成是能夠水陸兩棲的動物,認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動物就是兩 棲動物”。教師要通過舉實例來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概念。對于兩棲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教師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收集相關資料,課上與同學交流分享,適當拓展內容,強化保護動 物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引發學生質疑,激發主動學習的愿望,利用組 間競賽、組內合作的形式,組織學生自學、展示、評價,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結構特征 的角度來對比學習,最終建構相關概念。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