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誠實守信》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通過誠實守信的學習,學生能夠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理解誠信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道德修養 :誠實守信是道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將誠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法治觀念 :理解誠信不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原則,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學會在法治框架內踐行誠信。 健全人格 :誠實守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使他們在面對誘惑和挑戰時能夠堅守原則,保持正直和誠信。 責任意識 :通過學習誠實守信,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言行對他人和社會的影響,從而增強責任感,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教學 重點 誠信的含義與重要性。 教學 難點 踐行誠信。 教學過程導入 故事導入:曾子殺豬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場,她的孩子哭鬧著要跟著去。為了安撫孩子,妻子隨口說道:“你乖乖在家,等我回來給你殺豬燉肉吃。”孩子聽了這話,才停止了哭鬧。 妻子從市場回來后,曾子便捉豬來殺。妻子連忙阻止說:“我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卻認真地說:“和孩子是不可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于是曾子把豬殺了。 思考:從這個故事你能明白什么道理? 提示:我們要講誠信。誠信就是誠信、守信用 授新課 材料分享: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戰略高度,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構筑日益強勁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矢志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14年春,五四運動9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北大校園,在同師生座談時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要求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凝結為當代中國的價值公約數。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 中國夢意味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而“中國精神必須在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前提下,積極深入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精神世界,把長期以來我們民族形成的積極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繼承和弘揚起來”。 思考:閱讀材料找一找什么是社會主義價值觀,誠信具有怎樣的地位? 提示:①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法律鏈接:《民法典》第七條明確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思考:從法律上看,誠信是什么? 提示:誠信也是一項民法原則。 閱讀感悟: 材料一:小方與同學約好周日一起參加志愿者活動,早上八點在校門口集合。早晨,鬧鐘響了,但是小方翻身又睡了。媽媽來催他:“趕緊起床,要遲到了!”“沒事,我不到,他們不會走的。”小方到校門口時,有同學抱怨說:“你怎么遲到了十分鐘!" 材料二:季布,漢朝人,從小為人正直,樂于助人。季布十分重視承諾,凡是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做到。他因此在當地人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廣受歡迎。鄉親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 思考:1.你會選擇和誰做朋友 為什么 2.這對你有什么啟示 提示: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們融入社會的“通行證”。一個人真誠老實、篤守諾言,無論走到哪里都能贏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虛作假、口是心非,就會處處碰壁,甚至無法立身處世。 閱讀感悟 材料一:有媒體報道,通過臥底網紅餐廳“胖哥倆肉蟹煲”,發現其存在隔夜死蟹當現殺活蟹賣,土豆腐爛、發嫂后繼續使用等食品安全問題。該事件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第一位。隨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第一時間對轄區品牌門店進行全覆蓋監督檢查。 材料二:1985年,剛到海爾任職不久的張瑞敏,巡視庫房時發現76臺存在缺陷的冰箱,當即決定全部砸掉,最終砸出了中國冰箱行業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今天的海爾,也成為了全球冰箱老大。 思考:對比兩家企業的行為你有什么啟示 提示: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一個企業只有堅持誠信經營、誠信辦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譽,贏得用戶;本能帶來持久的效益,長盛不衰。 故事一: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期,商鞅在秦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當眾許諾,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易事就能得到賞賜,結果沒人嘗試。于是將賞金提高到50金。終于有人站起來將木頭扛到北門,商鞅立即賞他50金。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了威信,之后的變法就很快就推廣開,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中國。 故事二: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她一笑,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諸侯們率兵將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美人一笑的花招后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西夷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周幽王被逼自刎、身死國亡。 思考:上述材料對比說明了什么? 提示: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國無信則衰,社會成員之間以誠相待、以信為本,能夠增進社會互信,減少社會矛盾,凈化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能夠降低社會交往和市場交易成本,積累社會資本:能夠提高國家的形象和聲譽,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新聞鏈接:鄭州新密一名中學生騎電動車撞上停在路邊的寶馬車,肇事后,他用道歉信把身上全部的311元現金包好,貼在寶馬車的把手內側。車主發現后被感動,通過警察找到了他,將錢還給對方并資助其讀書。 思考:這個故事帶給你怎樣的啟示? 提示:我們要樹立誠信意識。①我們要真誠待人,信守承諾,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②我們不要輕易許諾,許諾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說明理由。 ③如果我們的行為產生了不良影響,就應不逃避、不推脫,勇于承認過錯,主動承擔責任,爭取他人的諒解。 小組討論:材料一 強強和樂樂是同班同學,有一天他撿到了樂樂的日記本,不僅不歸還給樂樂,還把日記內容大肆宣揚。 材料二 小王持刀搶劫,事情發生后,小王躲藏在外省的親戚家,警察找到親戚要求告訴犯罪嫌疑人小王的下落,親戚隱瞞不報,結果親戚被判窩藏罪有期徒刑一年。 材料三 小明的奶奶生了重病,家里人擔心告訴她真相會加重病情,于是對奶奶說,病很輕,住幾天院就好了。 思考:(1)結合三則材料:對甲、乙、丙的觀點進行評析。 (2)我們應該如何處理誠實與保護隱私的關系 提示:當尊重他人隱私與對人誠實發生沖突時,我們應遵循倫理原則和法律要求,權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誠實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隱私。 探究與分享:吳恒忠的兒子因車禍不幸去世,留下了近20萬元的債務。吳恒忠含淚向債主承諾:“請你們放心,我一定想辦法把兒子欠的債還清,決不賴賬。” 為了還債,他將52畝撂荒地開墾出來。只要有了一點兒積蓄,他就拿去還債。一位債主不忍心看到他如此辛苦,曾多次主動說不要他還錢了,吳恒忠卻說:“借了錢就一定要還!”吳恒忠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兒子還清了債務。他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當地老百姓這樣贊揚吳恒忠:“誠信老爹吳恒忠,信義無價美名揚。”2013年,吳恒忠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 思考:吳恒忠為什么獲得大家的好評 提示:具有誠信意識 相關鏈接:國內欠人錢財卻賴著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的債務人(俗稱“老賴”)廣泛存在,這已經成為了當今經濟社會的一種痼疾,嚴重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穩定。 為了有效治理“老賴”現象,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了網上的“老賴”黑名單系統。社會各界人士點擊“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公布與查詢”,輸入姓名就可以查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 思考:老賴的下場提示我們要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個人誠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日益受到重視,個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不斷完善“以誠實守信為榮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以見利忘義男恥”。 知識小結:如何踐行誠信? ①樹立誠信意識。 ②運用誠信智慧。 ③珍惜個人的誠信記錄。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讓我們都做誠信的人,讓我們呼喚誠信的春雨吹綠每個人的心田,因為誠信是生活中最絢麗的色彩。”從國家的角度來說,我們要做誠信的人是因為() A.誠信做人,誠信做事,定能成就事業 B.誠信促進社會文明、國家興旺 C.不講誠信一定會給社會帶來巨大危害,必然會受到法律嚴懲 D.誠信是企業的資本,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和標識 2.根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我國正加緊完善涉及信用征集、獎懲、黑名單等一系列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增強威懾力。據此,青少年應該做到( ) ①依法懲處失信行為 ②對人守信、對事負責 ③大事誠信,不拘小節 ④樹立“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誠實要求言行一致,踐行諾言,要做到這樣,我們必須( ) A、盡量少承諾 B、盡量不承諾 C、隨意承諾 D、不輕易承諾 4.市民郭先生接到車場管理人員的來電稱,其小車被剮蹭。隨后他又被一封致歉信深深打動。“尊敬的車主:您好!本人今天由于躲避車底小貓,不慎剮蹭到您的車尾部,請見諒!本人愿意承擔該車尾部噴漆和修補的費用。”這說明肇事者( ) A.虛情假意、炒作自己 B.膽小怕事、迫不得已 C.缺乏經驗、不諳世事 D.誠實守信、勇擔責任 5.在某市舉辦的人才供需見面會上,由市人事局和大中專院校聯合打造、首次推出的48名“誠信人才”,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全部被大型企業、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聘用。這個事例告訴我們( ) ①言而有信,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②誠實能使人放心 ③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具有誠實守信的品德 ④誠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證”,人們愿與誠信的人交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