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教學設計單元學習主題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修訂批注單元教學設計說明: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是是生物課程內容的十大主題之一。生物在生物 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世代相 續,生生不息。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過被子植物的開花結果,種子 萌發,人的生殖發育,細菌的分裂生殖和真菌的孢子生殖,為這部 分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通過本部分內容的學習,理解和掌握 動植物的生殖和發育方式及特點,明確環境對動植物生殖發育的影 響,可以為學習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奠定重要的理論、 知識和技能基礎,并可以讓學生樹立愛護環境、保護生物的良好的 道德意識。2.單元學習目標與重點難點: (1)通過學習、對比使學生掌握植物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概念、 區別及意義; (2)描述并比較昆蟲、兩棲動物、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3)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能力,知識歸納、概括能力,運用知識全 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的能 力 ; (4)培養學生愛護生物,保護身邊生態環境的良好道德意識。 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生物生殖發育的過程及特點,理解完全和不完 全變態發育的異同點;難點是通過關注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的 相互關系,使學生樹立保護環境、關注環境變化的意識以及通過活 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3.單元整體教學思路: 本單元包括“植物的生殖”、“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兩棲動 物的生殖和發育”、“鳥的生殖和發育”四個專題。專題一通過復 習原有知識理解有性生殖的概念,注重了前后知識的聯系及構建網 絡型知識框架的能力,學生實地性的去接觸有經驗的花農和果農, 甚至可以自己實踐,培養了學生調查資料,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 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專題二、三、四介紹的是有關動物的生 殖發育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了生物生殖發育的多樣性,通過學 生自制比較表格,既可以讓學生明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還可以進 一步鍛煉學生綜合分析、比較、解決問題的能力;加之雞卵的結構 觀察實驗,學生動手實驗,進一步拓展了他們自主探究科學的興趣 和能力,以及動手繪圖能力。4.單元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在設計作業內容時,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適合的題目和 素材。題目具有代表性,能夠涵蓋課程的重要知識點;素材應該具 有實際意義,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并應用在實際問題中。此外, 作業內容的設計還應該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不同層次的題目 供學生選擇。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第三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課型 新授課 √ 章/單元復習課口 專題 復習課口 習題/試卷講評課口 生物實驗 課 口 其 他 口1.教學內容分析:本節的前、后節雖都是介紹生殖和發育,但每一 節都是獨立的類群,與本節沒有太多關聯。兩棲動物是從水生開始 向陸生過渡的一個類群,具有初步適應陸地生活的結構特征,是生 物進化鏈條上承上啟下不可缺少的一環,其生殖和發育有其獨特性, 這就使其成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一章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節主要以“青蛙”為例,著重從生物與環境的關系,講述了兩棲 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具體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鳴叫、雌雄抱對, 產卵,體外受精和青蛙的發育過程等現象,并且講述了環境變遷對 兩棲動物的影響。教材對該部分內容的處理是以青蛙為例,教材中 的資料也極富有探究意義,意在激發學生探究心理,同時滲透人文 精神和環保的教育。2.學習者分析:大部分學生對青蛙比較熟悉,但是什么樣的動物才 是兩棲動物 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過程有什么特點 兩棲動物一 定是水陸兩棲嗎 對應的身體有哪些結構幫助他們能夠生活在這 樣的環境中 等這些問題還比較模糊。所以教師要注意多從生活實 際出發,通過直觀教學加強感性認識,通過觀察、分析和討論,使 學生便于理解、掌握。。3.學習目標確定: 生命觀念:通過觀察,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進化與適 應觀)。 科學思維:通過對青蛙的生殖和發育的學習,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 和發育過程及特點;通過比較兩棲動物幼體與成體在形態結和生活 習性的差異,提高學生分析、歸納、辯證思維的培養。 探究實踐:通過嘗試飼養蝌蚪,觀察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通過觀 看圖片和閱讀資料,思考、比較、概括總結的能力。 態度責任:通過分析兩棲動物的現狀,引導學生兩棲動物的棲息環 境,提高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4.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青蛙的生殖與發育過程,說出青蛙變態發育的特點;難點:早期蝌蚪與成蛙在形態結構上的不同點;理解兩棲動物的生 殖發育與環境的關系,并說出青蛙變態發育的特點。5.學習評價設計:評價表項目 評價內容 掌握情況很好 一般 不好生命 觀念 1 知道兩棲動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體外受精、卵生,2 知道兩棲動物的生殖過程是:雄蛙鳴叫 一抱對一受精3 知道抱對的作用是促進卵排到水中,提 高受秸率4 知道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是:受精卵一 蝌蚪一幼蛙一成蛙5 知道兩棲動物的發育特征是變態發育6 知道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都離不開水 環境科學 思維 能夠認真全面觀察兩棲動物發育過程中的 浸制標本,找到并比較出不同階段身體結構的 變化。探究 實踐 能夠從網上或身邊搜尋有關兩棲動物的資 料。能夠課后去花一段時間觀察周邊兩棲動物 的繁殖和生育情況。態度 責任 保持并發展對兩棲動物的現狀的關注,愿意 分享和交流.保持對動柏物生殖和發育過程方式的研究 和學習,愿意更深層次的觀察和了解。6.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環節一 情境導入,激發熱情教師活動1 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 節。青蛙屬于兩棲動物,它 的生殖和發育是在水中完 成的。講述《小蝌蚪找媽媽》 的童話故事 請學生思考 (1)小蝌蚪為什么會認錯 媽媽 學生活動1 認真聽童話故事,思考并回答 老師的問題。 (通過學生們熟知的動畫片引 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 趣 )(2)蝌蚪長什么樣子 (3)青蛙長什么樣子 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和它完 全不一樣的青蛙的呢 本 節課我們以青蛙為例來探 索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的 奧秘。活動意圖說明:利用學生熟悉的童年科普動畫片,引起學生 的興趣,創設續編經典故事情境,推進學習的內容,明確學 習的目標。環節二青蛙的生殖和發育教師活動2 1.青蛙群聚蛙鳴陣陣的場 景在什么季節什么地點最 常見 通過宋朝詩人趙師秀的《約 客》一詩,說明青蛙的生殖 季節在春末夏初。 請學生自學書上14頁內容, 明確青蛙的生殖過程并回 答以下問題: (1)青蛙的發育起點是什 么 說明青蛙的生殖方式 是什么 (2)青蛙的精子與卵細胞 如何發生受精,說明它的受 精方式是什么 (3)青蛙的發育主要經過 哪些階段 屬于什么發育 方式 對學生的答案做出適當的 修正及評價。 小結青蛙的生殖的過程及 學生活動2 1.學生思辯質疑、討論分析, 和教師一起共同得出“青蛙是 體外受精,且是變態發育”的 結論特點。 2.青蛙的卵在體外完成受 精后變成了受精卵,受精卵 是生命發育的起點,這些受 精卵接下來會經歷怎樣神 奇的變化呢 請學生觀看青蛙的發育過 程圖,回答下列問題。 (1)蝌蚪有哪些特點 (2)蝌蚪以什么為食 (3)蝌蚪在發育過程中有 哪些變化 出示蝌蚪與蛙的對比表 格 , 引導學生歸納兩棲動物的 2.學生討論分析并根據所學知 識完成表格。早期蝌蚪成蛙外形特征呼吸器官運動方式生活環境食物通過列表格比較的方式,說明 蛙的幼體和成體在外部形態和 生活習性上差異很大,屬于變 態發育。活動意圖說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讀圖等,對本節課簡單的了解。以此訓練學生的 閱讀能力、讀圖能力。理解青蛙的生殖過程。結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 從而訓練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和歸納的科學思維。環節三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師活動3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回顧舊知常見的兩棲動物有哪些 展示不同兩棲動物的發育方式并提問它們的生殖和發育方式與青蛙一樣嗎 引導學生歸納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的共同特點。知識延伸:想一想:蛙、蟾蜍等兩棲動物產出的卵在水)學生活動3 學生思辯質疑、討論分析,和 教師一起共同得出兩棲動物的 生殖發育特征,且生殖過程離 不開水的結論。 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知識闡述自 己的觀點中與精子結合,受精卵的發 育極少受到親代的關照。它 們一般一次產出十枚到數 千枚卵,這對它們繁衍后代 有什么意義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兩 棲動物產卵多有利于種群 繁衍。活動意圖說明:創設思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構建和理解“變態發育”的內涵, 形成結構與功能觀,提升歸納與概括的科學思維能力。環節四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教師活動4 通過閱讀P16資料分析 中提供的三個資料完成討 論題,結合每個學生本地水 域環境的演變過程,分組討 論:1.上述事實說明環境的 變遷對兩棲動物的繁衍有 什么影響 2.某些地區出 現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 3.環境因素分為非 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資料 3可以說明這兩種因素之間 有什么關系 4.從上述事 實中你受到哪些啟示 學生活動4 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 題,共同得出結論。 反思環境的變遷和水質污 染都給青蛙造成了嚴重的影 響,可這些歸根結底卻都是我 們人類的“杰作”。我們應該 行動起來。活動意圖說明:通過典型事例的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到青蛙對環境的依賴,激發和增 強學生保護環境的熱情和意識。環節五課堂小結教師活動5 帶領學生共同歸納本節課的 知識點。討論:我們應該做 些什么保護兩棲動物、保護 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 學生活動5 師生共同完成對整節內容的反 思感悟,達到樹立環保意識的 目的。活動意圖說明:構建整節課的知識體系,并樹立環境保護的 社會意識和責任。7.板書設計兩棲動物的 生殖和發育 生殖 發音 過程 求偶→抱對→產卵→受精 特點 有性生殖、體外受精 過程 受精卵→蝌蚪一幼蛙→成蛙 特點 變態發育8.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后作業:見附頁9.教學反思與改進: 有關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的關系,可引導學生通過 “資料分析”或“調查”活動等來獲得結論。在指導學生進 行資料分析時,教師引導學生從誘發蛙的行為變化、種群數 量變化和形態結構變化的原因分析,認同生物的生存狀況依 賴于環境。此外教師還可以多提供一些資料,也可以鼓勵學 生通過查閱報刊或網絡來收集資料,探討兩棲動物在發展史 上的興衰過程,兩棲動物的興衰與生活環境變遷之間的關系。 也可以讓學生調查身邊的兩棲動物,如蛙種群數量的變化, 以及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從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關注環 境變化的意識。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作業設計作業類 型 作業內容 設計意圖基礎性 作業 1.下列動物中,幼體和成體的呼吸器官完全不同的 是( ) A.娃娃魚 B.鱷魚C.鯨魚D.甲魚 意圖:本題屬于基礎知識 的考查,通過動物幼體和 成體發育過程中呼吸器官 的變化,考查學生對兩棲 動物的認識。2.“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下列 關于青蛙生殖和發育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與家蠶的發育方式完全不同 B.幼體和成體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沒有差異 C.青蛙的受精過程已經擺脫了水的束縛 D.青蛙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意圖:本題根據課程標準, 考查學生對青蛙的生殖發 育的理解,并比較家蠶和 青蛙的發育,引導學生通 過對比深入理解不同類別 動物的發育。3.俗話說“蛙滿塘,谷滿倉”,作為“農田衛士” 的青蛙,其生殖方式是( ) A.體外受精,胎生 B.體外受精,卵生 C.體內受精,胎生 D.體內受精,卵生 意圖:本題滲透傳統文化, 重點考查學生對青蛙的受 精方式和生殖方式的認 識。拓展性 作業 1. (1)兩棲動物能夠在陸地上呼吸,但由于 還不夠完善,還需要_ 輔助呼吸。更主要 的是兩棲動物 的 必須在水中完成,所以兩棲動物 多數生活在水邊的潮濕地帶。 (2)“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里的 蛙聲是 由 蛙發出的叫聲;鳴叫的目的 是 ,生殖季節雌雄蛙抱對有利于提高 率 意圖:題(1)設計意圖為 鞏固基礎知識,考查學生 對兩棲動物的呼吸和生殖 的整體認識,題(2)考查 學生對青蛙求偶和抱對特 殊現象的了解,幫助學生 構建正確的生命觀念。2.如圖為青蛙的生殖發育過程圖,請據圖回答下列 問題。 (1)青蛙發育的起點是 ( 2 ) 青 蛙 的 發 育 經 歷 了 ① 、② 、③ 、④ 四 個 時期,這種發育方式叫 o (3)②時期的青蛙幼體,用 呼吸,生活 在水中,從幼蛙開始用 和 呼 吸。 意圖:本題結合圖像,考 查學生對青蛙變態發育過 程的理解,同時考查學生 的識圖能力,突出本節重 點和難點。提升性 作業 1.某中學生物課外小組在學習了“青蛙的生殖和發 育”后,開展了“污染物對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響” 的探究活動。他們采集了一定數量的青蛙受精卵,以 化肥、洗滌劑作為污染物,在魚缸中進行實驗觀察, 如圖: 化肥 洗滌劑 1號 2號 3號 ①他們做出的實驗假設是:污染物會降低青蛙受精卵 孵化率。 ②在3個魚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編號1、2、3; 在1、2號魚缸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滌劑。 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別放入 3個魚缸中,在相同適宜的環境中孵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方案中對照組的編號是 。 (2)實驗時需要定時觀察記錄的內容是 ( 3 ) 支 持 上 述 假 設 的 實 驗 結 果 是 (4)請提出保護青蛙的建議 (寫一條,合理即可) 意圖:本題關注生物的生 殖和發育與環境的相互關 系,通過探究實驗的形式, 考查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 究實驗能力,最后要求學 生提出保護青蛙的建議, 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性 作業 1.嘗試飼養蝌蚪,觀察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 2.繪制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過程圖 意圖:通過嘗試飼養蝌蚪, 觀察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 或者繪制兩棲動物的生殖 發育過程圖,提升學生自 主探究能力,鞏固課堂知 識。參考答案:基礎性作業:1.A 2.D 3.B 拓展性作業:1、(1)肺;皮膚;生殖和發育 (2)雄;求偶;受精2、(1)受精卵(2)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變態發育 (3)鰓;肺;皮膚 提升性作業(1)3(2)蛙卵孵化的數量;(3)1、2號缸中蛙卵的孵化率遠低于3號缸。(4)保護環境;減少捕殺等。(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