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粵教粵科版(2024)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改進我的紙蜻蜓》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一)教材核心要點問題提出與分析引導學生回顧制作紙蜻蜓的過程,提出紙蜻蜓在旋轉方面存在的問題,如旋轉不穩定、旋轉時間短、旋轉方向難以控制等。分析這些問題可能產生的原因,涉及紙張特性、制作工藝、結構設計等因素。例如,紙張材質過軟可能導致翅膀變形影響旋轉穩定性;折疊時兩邊不對稱會使旋轉方向偏斜。改進方法探索針對提出的問題探討改進的方法。從材料選擇角度,可以嘗試不同材質、厚度、顏色的紙張,研究其對紙蜻蜓性能的影響。如較硬且光滑的紙張可能減少空氣阻力,使旋轉更順暢。在制作技巧方面,強調折疊精度、裁剪尺寸、粘貼牢固度等細節的優化。比如,精確的折疊角度能保證翅膀受力均勻;合適的裁剪尺寸有助于平衡重心。結構調整方面,思考改變翅膀形狀、大小、角度以及添加輔助部件(如小重物調整重心、尾翼控制方向)等方式來改進紙蜻蜓。實驗驗證與總結組織學生進行改進后的紙蜻蜓實驗,觀察其在旋轉性能上的變化,并記錄相關數據。通過對比實驗數據,總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和經驗,形成科學的探究方法和思維方式。(二)教材實踐活動小組討論與方案設計安排學生分組討論紙蜻蜓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思路,制定詳細的改進方案。小組成員需要分工合作,有的負責記錄想法,有的負責查閱資料尋找靈感,有的負責繪制設計草圖等。在討論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尊重不同的意見和想法。動手改進與測試根據設計方案動手改進紙蜻蜓,在改進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完成改進后進行測試,對比改進前后紙蜻蜓的旋轉效果,如旋轉時間的長短、穩定性、飛行軌跡等方面的差異。二、整體設計思路以學生制作紙蜻蜓的已有經驗為基礎,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采用啟發式教學、小組合作探究、實驗教學等多種方法相結合,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學會改進紙蜻蜓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提高科學素養。三、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影響紙蜻蜓旋轉性能的因素,包括材料特性、制作工藝、結構設計等方面的知識。熟練掌握改進紙蜻蜓的方法和技巧,如選擇合適的材料、優化制作工藝、調整結構等,并能夠將其應用于實際操作中,制作出性能更優的紙蜻蜓。(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分析和實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共同制定和實施改進方案。(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勇于創新、不怕失敗的科學精神。讓學生體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團隊合作取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四、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準確找出紙蜻蜓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出問題產生的原因。掌握多種改進紙蜻蜓的有效方法,能夠根據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二)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夠設計出獨特且有效的改進方案。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形成科學的結論和認識。五、教學策略啟發式教學法通過提問、引導、提示等方式啟發學生思考,如“為什么紙蜻蜓的旋轉不穩定呢?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改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小組合作探究法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合作、實踐。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共同完成紙蜻蜓的改進任務。在合作過程中,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實驗教學法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記錄、分析。通過對比改進前后紙蜻蜓的性能,驗證改進方法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六、教學過程(一)回顧與導入展示學生之前制作的紙蜻蜓旋轉的視頻或圖片,引導學生回顧制作過程和紙蜻蜓的表現。提問學生:“在之前制作紙蜻蜓的過程中,你們發現紙蜻蜓在旋轉時有哪些問題呢?”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觀察和感受。設計意圖:通過回顧激發學生的記憶,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改進紙蜻蜓。同時,讓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發現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如“旋轉時間短”“容易歪倒”等。然后組織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簡單的分類和討論,引導學生思考哪些問題可能是由相同的原因引起的。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分類和歸納思維能力,為后續分析問題原因做好鋪墊。(二)分析問題原因針對黑板上列出的問題,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分析。教師為每個小組發放一些紙蜻蜓的材料和工具,讓學生在觀察和擺弄的過程中思考問題產生的原因。例如,對于“旋轉時間短”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是否與紙張材質、翅膀大小、重量分布等因素有關。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來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得出的問題原因。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和總結,并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學生解釋相關的科學原理,如空氣阻力、重心平衡等概念。設計意圖: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通過教師的講解加深學生對科學原理的理解。(三)探索改進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針對每個問題可以采取哪些改進方法。例如,對于紙張材質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不同材質紙張的特點,以及如何選擇更適合的紙張;對于翅膀不對稱的問題,可以探討如何提高折疊的精度等。設計意圖: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創意大比拼”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發揮想象力,提出盡可能多的改進紙蜻蜓的創意方法。鼓勵學生突破常規思維,大膽設想。然后每個小組將自己的創意方法整理成列表進行展示和分享。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同時促進小組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四)小組合作改進各小組根據自己提出的改進方案,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工具,開始動手改進紙蜻蜓。在改進過程中,教師在各小組間巡視,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當學生遇到困難時,鼓勵小組內成員共同討論解決辦法。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提醒學生在改進過程中要注意記錄每一步的操作和變化,以及可能對紙蜻蜓性能產生的影響。例如,如果調整了翅膀的角度,要記錄下調整前和調整后的角度數據,以便后續進行對比分析。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科學記錄習慣,為后續的總結和反思提供依據。(五)測試與評價組織學生進行紙蜻蜓改進后的測試。每個小組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如相同的高度、空間等)放飛紙蜻蜓,觀察其旋轉性能的變化。并使用簡單的工具(如秒表測量旋轉時間、直尺測量飛行距離等)進行數據記錄。設計意圖:通過測試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改進的效果,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察和數據收集能力。開展小組間的評價活動。每個小組展示自己改進后的紙蜻蜓,并介紹改進的過程和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評價,提出優點和建議。教師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總結和點評,肯定學生的努力和創新成果。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和交流能力,讓學生從他人的評價中學習和進步。(六)總結與拓展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過程,包括問題的提出、原因的分析、改進方法的探索、實踐操作以及測試評價等環節。引導學生總結在改進紙蜻蜓過程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以及體會到的科學探究方法和精神。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強化記憶,形成系統的學習經驗。布置拓展任務:讓學生思考紙蜻蜓的改進方法還可以應用到哪些方面,或者嘗試利用相同的原理制作其他的小玩具或小發明。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探索科學的奧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遷移應用能力。設計意圖: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七)課后作業完善自己小組的改進方案和記錄文檔,制作成一份圖文并茂的報告,下節課進行展示和交流。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同時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機會。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運動原理與紙蜻蜓相似,收集相關資料并制作成簡單的手抄報。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讓學生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