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粵教粵科版(2024)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天氣對動植物的影響》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一)教材核心知識點不同天氣下動植物的外觀變化晴天時花朵盛開且顏色鮮艷,花瓣舒展;雨天時,植物的葉子可能會被雨水沖刷得更加翠綠,但花朵可能會閉合以保護花蕊。比如荷花在晴天時會充分展開花瓣迎接陽光,而在雨天時花瓣會微微收攏。對于動物方面,晴天時蝴蝶、蜜蜂等昆蟲活躍地在花叢中飛舞采蜜;雨天時,很多昆蟲會躲在樹葉下或者花朵內部等避雨,像螞蟻會往高處搬家避免雨水淹沒巢穴。天氣變化對動植物生長周期的影響溫暖濕潤的天氣有利于植物生長,可能會加快植物的發芽、開花、結果等過程。例如在春雨綿綿的季節,種子更容易發芽。而寒冷的天氣或者干旱、暴雨等極端天氣可能會延緩植物生長甚至導致植物枯萎死亡。對于動物來說,天氣變化影響繁殖周期,比如某些鳥類會在溫暖的季節繁殖,因為食物充足、氣候適宜幼鳥成長;冬季寒冷時,動物可能會進入冬眠或者減少活動以保存能量。動植物適應天氣變化的行為特征植物通過調整葉片的角度、改變根系的吸水能力等方式適應天氣。比如在干旱天氣時,植物葉片會卷起減少水分蒸發;在強光照射下,植物葉片會調整角度避免過度暴曬。動物則有遷徙、冬眠、夏眠、換毛等行為。例如大雁在秋天天氣變涼時會飛往南方溫暖地區過冬;松鼠會在秋季大量儲存食物,在冬季進入冬眠狀態。(二)教材相關探究活動觀察校園植物在不同天氣下的變化組織學生分組觀察校園里的植物,如小草、樹木、花卉等在晴天、雨天、陰天等不同天氣下的狀態。包括植物的形態(如莖的挺直程度、葉片的舒展情況)、顏色變化等。例如,在連續晴天后,一些植物的葉片可能會微微發黃;而經過一場小雨,植物又可能煥發生機,葉片更加飽滿。記錄動物在不同天氣下的活動鼓勵學生觀察校園里的小動物或者家庭周圍常見動物在不同天氣下的活動。如觀察螞蟻在晴天和雨天的活動路線、活動頻率變化;觀察鳥兒在陰天和晴天的覓食時間和地點差異等。可以通過簡單的畫圖或者文字記錄方式進行記錄。二、整體設計思路以學生熟悉的動植物為切入點,通過生動有趣的實例展示、親身體驗的觀察活動以及積極的小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到天氣對動植物有著多方面的影響。運用直觀教學法、探究式學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以及觀察、思考和表達的能力。三、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準確描述幾種常見天氣(晴天、雨天、陰天、雪天等)對常見動植物(如小草、花朵、螞蟻、小鳥等)的具體影響表現。學會簡單記錄和整理觀察到的動植物在不同天氣下的變化數據或現象信息。(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實際觀察、實驗模擬(如模擬雨水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從現象中總結規律的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與他人溝通協作、分享交流經驗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奧秘的探索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使學生明白動植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系,樹立保護動植物、保護環境的意識。四、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清晰闡述不同天氣對動植物在外觀特征、生長發育、行為活動等方面的影響。掌握觀察動植物在不同天氣下變化的基本方法,并能進行簡單記錄。(二)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動植物適應天氣變化背后的原理機制。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綜合分析天氣與動植物關系的思維能力,并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出來。五、教學策略情境創設法在課堂上創設各種天氣下動植物的生活情境,如通過播放相關視頻、展示圖片等方式,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觀察動植物。例如播放春天繁花盛開的視頻以及春雨中植物接受滋潤的畫面,使學生直觀感受到天氣對植物的影響。實驗探究法設計簡單的實驗,如對比在干燥和濕潤環境下植物種子的發芽情況,模擬陽光強弱對植物生長方向的影響等,讓學生通過親手操作實驗來探究天氣因素對植物生長的作用。小組討論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天氣對動植物影響的話題,鼓勵每個學生都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觀察和想法。通過小組討論,可以集思廣益,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六、教學過程(一)趣味導入播放一段動畫視頻,視頻內容為一個美麗的花園在不同天氣下的變化。晴天時花朵盛開蝴蝶飛舞,突然天空烏云密布下起雨來,花朵和蝴蝶都有了不同的反應。視頻播放結束后,提問學生:“在視頻里你們看到了什么變化呢?”引導學生回憶視頻中的場景并積極發言。設計意圖:利用動畫視頻吸引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有趣的情境中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天氣對動植物的影響。展示幾張對比鮮明的圖片,一張是晴天里茁壯成長的向日葵,另一張是暴雨后被吹倒的小樹苗。讓學生觀察圖片并說一說自己的發現。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圖片對比,讓學生初步感知天氣對植物有影響,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二)認識不同天氣利用多媒體依次展示晴天、雨天、陰天、雪天的高清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種天氣的天空特點、光線情況等。教師詳細講解每種天氣的特征,比如晴天陽光強烈、天空湛藍;雨天有雨滴落下、天空灰暗等。同時,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這些天氣下的感受。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鞏固對不同天氣特征的認識,為后續理解天氣對動植物的影響做好鋪墊。開展“天氣模仿秀”活動。教師說出一種天氣,讓學生通過動作、表情來模仿這種天氣的特點。例如,晴天時學生張開雙臂做出享受陽光的樣子;雨天時學生用雙手做出接雨滴的動作并微微彎腰。設計意圖:增加課堂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加深對天氣的印象。(三)天氣對植物的影響展示校園里同一株植物在晴天和雨天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的葉片、花朵等部位有什么不同。教師提問:“晴天時植物的葉子看起來怎么樣?雨天時又有什么變化呢?”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天氣對植物外觀的影響。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如果一直是晴天,沒有雨水,植物會怎么樣呢?”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言。在學生發言過程中,教師進行引導和補充,如講解水分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等知識。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小組合作交流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進行簡單的實驗演示:準備兩盆相同的植物幼苗,一盆定期澆水(模擬正常天氣有雨水),一盆不澆水(模擬長期干旱)。讓學生觀察兩盆植物在一段時間后的生長情況,如葉片顏色、植株高度等變化。設計意圖:通過實驗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天氣中的降水因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四)天氣對動物的影響播放一段動物在不同天氣下活動的視頻,視頻中包括螞蟻在晴天搬運食物、雨天躲進洞穴;鳥兒在陰天低飛、晴天高飛等場景。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視頻里的動物在不同天氣下的行為有什么不同呢?”引導學生仔細回憶視頻內容并回答問題。設計意圖:利用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觀察到動物在不同天氣下的行為變化,為后續討論做鋪墊。開展“動物天氣預報員”活動。教師向學生介紹一些動物在天氣變化前的特殊行為,如燕子低飛預示著可能要下雨等。然后展示一些動物行為的圖片,讓學生猜測對應的天氣情況。設計意圖:增加課堂趣味性,同時讓學生了解動物行為與天氣變化之間的聯系。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為什么動物在不同天氣下會有不同的行為呢?”教師在各小組間巡視,傾聽學生的討論并適時給予指導和啟發。討論結束后,邀請小組代表分享討論結果。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小組合作探究能力,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動物適應天氣變化的原因。(五)動植物適應天氣變化的方式展示一些動植物適應天氣變化的圖片,如沙漠中的仙人掌通過肥厚的莖儲存水分來適應干旱天氣;北極熊在寒冷的冬天會長出厚厚的皮毛保暖。教師講解圖片中動植物適應天氣的具體方式,引導學生思考還有哪些類似的例子。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和教師講解,讓學生了解動植物適應天氣變化的常見方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進行小組探究活動: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動植物,討論并研究它是如何適應天氣變化的。然后制作一張簡單的手抄報,在手抄報上畫出所選動植物并寫上適應天氣變化的方式。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六)拓展與總結布置拓展任務:讓學生回家后觀察家里養的寵物或者小區里的小動物在不同天氣下的行為變化,并記錄下來。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討論這些變化的原因。設計意圖: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親子互動,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課堂總結環節,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天氣對動植物的影響知識,包括天氣對植物外觀、生長的影響,對動物行為的影響以及動植物適應天氣變化的方式等內容。邀請學生分享自己在本節課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強化記憶,同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收獲和感受。(七)課后作業畫一幅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動植物在某種天氣下的場景畫,并在旁邊寫上簡單的文字說明天氣對它的影響。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藝術表達能力,同時鞏固所學知識。查閱資料了解一種珍稀動植物是如何適應天氣變化的,下節課與同學們分享。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交流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