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粵教粵科版(2024)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認識我自己》教學設計一、教材內容分析(一)單元主題與地位“認識我自己”這一單元在一年級上冊的科學教材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引導學生從熟悉的自身開始探索科學世界的起始單元,旨在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初步的觀察、思考和表達能力。(二)各課內容剖析本單元可能包含以下一些課程內容:“我的身體”引導學生認識身體的各個部分,如頭、頸、軀干、四肢等,通過直觀的圖片和簡單的活動讓學生了解身體部位的名稱和基本功能。例如,教材中可能會展示不同姿勢下身體部位的活動,像舉手、抬腿等動作對應的身體部位變化,讓學生直觀感受身體部位的存在和作用。“感官小偵探”聚焦于人的感官,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通過一些有趣的小實驗或者生活場景引導學生認識到不同感官的功能。比如,讓學生蒙上眼睛通過觸摸分辨不同形狀的物體感受觸覺;通過聞不同氣味的水果或生活用品認識嗅覺等。“我和動物有什么不同”將學生自身與動物進行對比,從身體結構、生活習性、運動方式等方面進行比較。可能會展示一些動物的圖片或者視頻資料,讓學生觀察動物的特點,再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與動物的差異,從而加深對自身特征的認識。二、整體設計思路(一)以學生為中心基于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但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特點,教學設計以學生的親身感受和體驗為核心。通過游戲、活動、故事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自己。(二)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選取他們熟悉的場景和事物進行教學。例如,在講解感官時,聯系到吃飯時的味覺體驗、聽故事時的聽覺感受等,讓學生意識到科學就在身邊,激發他們探索的欲望。(三)循序漸進的知識傳授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直觀到抽象的原則安排教學內容。先讓學生認識身體外部結構,再深入到感官功能等內部感知層面,最后拓展到與動物的比較,逐步構建知識體系。三、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目標學生能夠準確說出身體的主要部位名稱及其基本功能。了解五種感官的名稱和各自的主要作用。知道人類與動物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同之處。(二)科學探究目標通過觀察、觸摸、聞嗅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簡單的探究能力。能夠在教師引導下,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和自己的感受。(三)科學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養成細心觀察、認真思考的習慣。(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引導學生意識到自身感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學會正確使用和保護感官。初步建立人類與動物、環境相互依存的觀念。四、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認識身體各部位名稱、感官名稱及其功能。學會運用感官進行簡單的觀察活動。(二)教學難點理解不同感官之間的協同作用。清晰表達自己在觀察和體驗過程中的感受。五、教學策略(一)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模型、視頻等直觀教具,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認知。例如,展示人體骨骼模型、動物身體結構圖片等,讓學生直觀看到不同的身體構造。(二)實驗探究法設計簡單易行的小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如在探究感官時,設置“蒙眼猜物體”等實驗活動。(三)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培養他們的合作交流能力。例如,在討論“我和動物有什么不同”時,讓學生分組交流想法,然后進行小組匯報。(四)情境教學法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小小探險家”利用感官尋找寶藏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設計活動:播放一段歡快的音樂,教師隨著音樂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如搖頭、擺手、扭腰等,然后邀請學生一起跟著做。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喜歡音樂和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讓學生初步感受身體的活動,自然地引入到本單元關于認識自己的主題。(二)認識我的身體展示圖片教師展示一幅清晰的人體正面和背面圖,圖上標注出各個主要身體部位的名稱。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視覺印象,幫助他們初步認識身體部位。身體部位名稱講解從頭部開始,依次講解各個部位的名稱,如“這是我們的頭,頭上面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一邊說一邊用手指向對應的部位。然后講解頸部、軀干、上肢、下肢等部位。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詳細的講解,讓學生準確掌握身體部位的名稱。互動活動:我說你指教師說出身體部位的名稱,讓學生用手指出來。然后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說身體部位名稱,其他同學指。設計意圖:通過互動,檢驗學生對身體部位名稱的掌握程度,同時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身體部位功能討論教師提問:“我們的眼睛可以做什么呢?”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然后依次對其他身體部位進行討論,如嘴巴可以說話、吃東西,手可以拿東西、寫字等。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身體部位的功能,認識到身體各部分都有其重要作用。(三)感官小偵探認識感官教師展示一張五官清晰的人臉圖片,依次指出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膚,告訴學生這些就是我們的感官。設計意圖:直觀呈現感官的位置,讓學生對感官有初步印象。視覺探究展示一些色彩鮮艷、形狀各異的圖片,如水果圖片、動物圖片等。提問:“同學們通過眼睛看到了什么?這些東西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視覺的作用,學會用語言描述通過視覺獲取的信息。聽覺探究播放一段輕柔的音樂,如鳥鳴聲、流水聲等。問學生:“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聽到這個聲音你想到了什么?”接著教師用不同的音量敲擊桌子,讓學生感受聲音的大小變化。設計意圖:通過聽不同的聲音,培養學生的聽覺感知能力和聯想能力。嗅覺探究教師拿出一些裝有不同氣味物品的小瓶子,如香水、橘子皮、醋等,但不展示瓶子里的東西。讓學生閉上眼睛,依次聞氣味,然后猜猜是什么。設計意圖:通過聞氣味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嗅覺體驗,增強他們的探究興趣。味覺探究準備一些不同味道的食物,如甜的糖果、酸的檸檬片、咸的薯片等。讓學生品嘗,說一說嘗到的味道,并描述這種味道給自己的感受。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身體驗味覺,學會表達味覺感受。觸覺探究在一個神秘盒子里放入一些不同質地的物品,如毛絨玩具、塑料積木、光滑的玻璃球等。讓學生閉上眼睛伸手進去摸,然后描述摸到物品的感覺,如軟軟的、硬硬的、粗糙的、光滑的等。設計意圖:通過觸摸活動,培養學生的觸覺感知和描述能力。(四)我和動物有什么不同動物圖片展示教師展示一些常見動物的圖片,如貓、狗、小鳥、小魚等。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動物的外形特征,為后續比較做準備。身體結構比較引導學生觀察動物的身體結構,如貓有四條腿、一條尾巴,小鳥有翅膀等。然后讓學生對比自己的身體結構,說說不同之處。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生活習性比較教師講述一些動物的生活習性,如貓白天睡覺晚上活動,小魚生活在水里等。然后提問學生自己的生活習性與動物有哪些不同。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生活習性方面進一步認識人類與動物的差異。交流討論與總結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匯總人類和動物在身體結構、生活習性、運動方式等方面的不同點。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強調人類的獨特之處,如會使用工具、有復雜的語言等。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和總結,加深學生對人類與動物不同的理解。(五)拓展延伸保護感官教師講述一些保護感官的方法,如不用臟手揉眼睛、不大聲喧嘩傷害耳朵等。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保護感官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創意表達:我眼中的自己和動物讓學生用畫畫或者簡單的文字描述自己心中自己和動物的形象以及兩者的不同。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同時鞏固所學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