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法不可違》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認同社會主義法律,維護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權威,樹立法律意識,增強守法觀念。 道德修養 :能夠辨別各種違法行為,遠離一般違法行為,加強自身修養,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 法治觀念 :了解法律對個人生活、社會秩序和國家發展的作用,增強法治觀念,防微杜漸,感受法律的尊嚴,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人。 健全人格 :樹立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人生觀念,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范自己活動的能力。 責任意識 :認識行政違法行為和民事違法行為的危害,懂得依法規范自身行為,營造人人守法的社會氛圍。 教學 重點 違法行為的種類 教學 難點 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 教學過程導入 視頻:女子散布西安下雪假視頻被行拘 9月29日,劉某(女,33歲)為博取網絡流量,在互聯網散布“西安下雪”的虛假視頻擾亂公眾視聽,造成惡劣影響。目前,該局已依法對劉某處行政拘留。 思考:該女子違反了什么法律? 提示:《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以行政拘留或罰款 授新課 時政新聞:散布網絡謠言的后果及法律依據 新聞一:9月29日,劉某(女,33歲)為博取網絡流量,在互聯網散布“西安下雪”的虛假視頻,擾亂公眾視聽,造成惡劣影響。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該局已依法對劉某處行政拘留。 新聞二:8月13日,公安機關接到舉報,王某在網絡社交平臺多次發表辱罵、詆毀中國國家隊運動員和教練員言論,其行為已涉嫌擾亂網絡秩序和公然侮辱、詆毀他人。依據《刑法》王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問題1:兩則新聞告訴我們什么不可以做 問題2:散布網絡謠言的后果是 問題3:兩則新聞告訴我們行為底線是什么? 提示:散布網絡謠言;違法行為受到法律制裁;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課堂筆記:如何理解“法不可違”?(法律的重要性)(P46) ①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評價作用) ③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圖片分享: 下列違法行為屬于哪一類違法行為 并從表格中的四個方面加以分析。 提示:李某撿到錢包后占為己有,拒不歸還。《民法典》規定,拾得遺失物道應當歸還失主。 對社會的危害程度違反的法律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所屬違法類型較輕民事法律(民法典)民事責任民事違法圖片分享: 王某聚眾擾亂比賽秩序,致使賽場混亂。《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擾亂車站、港口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的,處警告或200元罰款。 對社會的危害程度違反的法律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所屬違法類型較輕行政法律(治安管理處罰法)行政責任行政違法圖片分享: 張某捕獲野生動物拿到農貿市場去售賣?!缎谭ā芬幎?,非法獵捕、殺害瀕危野生司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對社會的危害程度違反的法律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所屬違法類型嚴重刑事法律(刑法)刑罰責任刑事違法行為筆記整理: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 (1)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分: ①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民事責任:停止侵害,消除危險,返還財產,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等。 ②行政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是指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行政制裁:①行政處分(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②行政處罰(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③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指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刑罰處罰: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 (2)根據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分: ①一般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 ②犯罪: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 材料:北五環路一男子路怒癥別車被行拘! 2024年5月27日9時許,在北京市海淀區北五環上清橋至林萃橋路段,一男子曹某某(32歲)駕駛小客車時,因對正常行駛的車輛未對其讓行不滿,采取了別車、違法停車等一系列不當行為。他下車攔停正常行駛車輛、辱罵后車司機,并擊打車窗。 思考:材料中該男子違反了哪部法律屬于什么違法行為 提示: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屬于行政違法行為。 常見的行政違法行為: 思考:在生活中,我們要如何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提示: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針對行政違法行為) 新聞鏈接: 賈玲成功維權,獲賠10萬元 知名演員、導演賈玲因肖像權被侵犯,成功起訴了一家黑咖啡生產商,獲得了10萬元的賠償。該生產商未經賈玲授權,擅自在其產品“賈女士黑咖啡”的包裝上使用賈玲的照片,誤導公眾以為賈玲為該產品代言,并利用其知名度牟取商業利益,嚴重侵犯了賈玲的肖像權和商業許可權。賈玲發現侵權問題后,在網上公開澄清,并聲明沒有代言過相關產品。隨后,她向譙城區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該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公開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 思考:該咖啡生產商家行為屬于什么違法行為? 提示:民事違法行為 常見的民事違法行為: 思考:民事違法行為應該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提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以及賠禮道歉等。 想一想:結合以上案例思考我們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提示:①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②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針對行政違法行為) ③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針對民事違法行為)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某風景區派出所接到景區綜治組隊員報告,游客周某某在風景區游玩時,用石頭在崖壁上刻畫名字以示紀念。該派出所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周某某二百元罰款的處罰。關于本案例,下列看法正確的是 ( ) A.周某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 B.周某某的行為違反了行政法律規范 C.公民的違法行為都要接受罰款處罰 D.綜治組隊員依法行使了公民監督權 2.北京警方依法對高價倒賣“冰墩墩”的違法人員作出行政處罰。這給我們的警示是 ( ) A.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 B.謀求財富要善于運用誠信智慧 C.高價倒賣“冰墩墩”是犯罪行為 D.違背誠信原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3.鄭某在家中睡覺,因小區樓下臨街處有工人在切制瓷磚影響到其休息,一氣之下從家中陽臺將一個空玻璃瓶拋擲到樓下,砸傷了工人。當地法院判處被告人鄭某拘役三個月,緩刑五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千五百元。對法院的判決結果理解正確的是 ( ) ①高空拋物行為危及公共安全,應依法嚴懲 ②鄭某的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③鄭某的行為屬于刑事違法行為 ④鄭某缺乏法治意識,漠視他人生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漫畫中的青少年無疑是值得我們點贊的。因為他做到了 ( ) ①珍愛生命,拒絕不良誘惑 ②保護自己,不與他人交往 ③行己有恥,守住行為底線 ④遇到侵害,學會依法求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