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6.1人體的支持與運動(1)▲ 教材分析自然界中的動物,它們每時每刻都要對體內外環境的變化作出相應的反應,這些反應的表現形式就是動物的行為,而動物完成某種行為需要一定的結構基礎。對于人和動物而言,許多行為的產生都需要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通過運動系統來完成。所以本章內容安排在生命活動調節之后。骨、骨連結和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三個組成部分,本節課就是闡明骨的結構及其與功能相適應的關系。▲學情分析骨的成分較抽象,由中學生年齡特點及現有知識水平可知,他們對此知識點的理解有較大難度,要設法通過實驗來解決。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生理衛生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將對提高個人和民族的健康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教學重點骨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教學難點長骨適于支持和運動的結構特點▲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人體骨骼的組成,培養學生的觀察識圖能力 2、通過觀察長骨,認識骨膜、骨質和骨髓,理解骨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學會觀察生物、探索生物奧秘的基本方法。 3、通過分析骨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向學生滲透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懂得體育鍛煉對于運動系統的影響,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生活習慣。 4、通過骨髓移植的講解向學生進行骨髓捐獻方面的教育。▲ 板書設計16.1人體的支持和運動(1)一、人體的支架——骨骼頭骨1、人體的骨骼組成 軀干骨 共206塊骨四肢骨血管骨膜 對骨有營養作用神經2、骨的結構 成骨細胞:對骨的生長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骨質 骨松質:結構疏松,蜂窩狀,在長骨的兩端,可受一定的壓力骨密質:致密而堅硬,大部在骨干,抗壓力強骨髓:紅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黃骨髓沒有造血功能▲ 課前準備新鮮的豬的長骨,骨骼模型教學設計教 學內 容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引 入課 題 看一看, 想一想 視頻:《最強大腦—辨骨識人》 他為什么能成功? 你對自己的骨有多少認識呢? 學生認為:記憶力好,觀察能力強,對骨認識強…. 學生回答 為學生創設情景,喚起求知欲望,進入學習角色。一、人體 的支 架——骨 骼 1、人體 的骨 骼組 成 觀察與思考 1、仔細觀察P58上“人體骨骼組成模式圖”,對照自己的身體,認識人體骨骼的組成 2、討論: ①顱骨圍成了什么結構,有什么功能,整個顱骨中為什么只有下頜骨能活動? ②軀干骨中胸椎與肋骨、胸骨組成什么結構,有什么功能? ③四肢骨主要由什么骨組成,與什么功能相適應;上肢骨與下肢骨有什么區別,為什么? ④摸一摸自己的脊柱,你發現它是直的嗎?脊柱的彎曲都發生在什么地方呢?有什么生理功能? ⑤如果脊柱彎曲發生異常會是什么樣呢?脊柱為什么會變形呢?脊柱變形后會不會影響人體的健康? 信息庫 在頸部、胸部、腰部、骶部各有一彎同分別稱為頸曲、胸曲、腰曲、骶曲,這些彎曲可保持人體重心位置,利于維持身體平衡;可增加脊柱的彈性,可以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蕩,故稱為生理性彎曲,是與人直立行走相適應的。 正在生長發育的兒童少年要注意正確姿勢,以免發生脊柱變形,不但姿勢形體不美,還會壓迫內臟,影響發育。 過渡 骨有哪些結構特點與運動功能相適應呢? 學生仔細觀察并對照圖在自己和同桌的身體上指出人體骨骼的組成。 請兩位同學一個當模特另一位同學指著他的身體說出主要骨的名稱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并進行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人體骨骼的組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總結能力。 以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 向學生滲透 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讓學生關注自己身體的健康,養成良好的行坐姿勢。2、骨的結構 分組實驗:觀察與思考 1、解剖刀將骨表面的一層膜分離出來,這 是什么?并用鑷子夾住這層膜,輕輕拉一拉, 有什么感覺?仔細觀察骨膜的顏色,里面有什 么? 思考:骨折后為什么能愈合? 2、用鑷子尖扎一扎骨干的外圍,再扎一 扎骨端的內部。扎骨時感覺如何? 思考:為什么骨干堅硬,骨兩端疏松, 這樣的結構特點有什么作用? 3、觀察骨的橫切,骨干的中央部分叫做 什么?用解剖刀除去中央部分骨髓,可以看到中空的什么? 思考:中老年人的骨髓腔里骨髓是什么顏色?有什么作用年幼時呈現什么顏色?有什么作用??哪里的骨髓始終保持紅色? 討論 自行車的車架是空心鋼管,人的長骨 也呈管狀,這樣的結構特點與人體的運動有什么關系? 為什么兒童少年不容易發生骨折,而老年人容易發生骨折? 體育鍛煉對骨有什么影響? 學生認真閱讀 學生分析討論后回答 讓學生歸納總結,然后完成填空: 長骨 結構特點,使骨既______又_____,這是與其 功能相適應的。 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采用有層次的、多角度的設問,激發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以愉悅的心情進行積極思維。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總結能力。 向學生滲 透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懂得體育鍛煉對于運動系統的影響,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生活習慣。關 愛生 命 大家談 骨髓移植是一種相當先進的治療方法,主要用來治療急慢性白血病、嚴重型再生不良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以及現在更進一步嘗試治療轉移性乳腺癌和卵巢癌。 你愿意捐獻骨髓嗎? 學生暢所欲言 使學生關愛生命。骨骺:長骨兩端的骨塊或不規則骨、扁骨周緣的骨塊。童年時骨骺與骨干之間有骺軟骨,到成年時骺軟骨骨化,骨骺和骨干結合在一起。兒童的四肢長骨干骺端與骨骺之間有一盤狀軟骨結構,稱為骺板。骨骺是兒童出生后在不同的時間內出現的二次骨化中心,骨骺和骺板都是未成熟的四肢長骨的生長區域,也是兒童骨骼的最薄弱和最易骨折的部位。骨骺損傷后可引起肢體的生長障礙,導致肢體短縮或關節畸骨的生長,是指骨的加長與增粗。骨組織不斷進行代謝并生長,使青少年的骨不斷增粗和加長,四肢骨表現尤其明顯。骨的長長是骨端與骨干之間的軟骨層不斷產生骨組織,使骨不斷加長,于是青少年的個子也就不斷增高。成年后,軟骨層骨化,骨停止增長。兒童時期骨膜內的成骨細胞不斷產生骨組織,使骨表面增厚,同時骨干內壁的骨組織又不斷被破壞,吸收,這樣骨髓腔逐漸擴大,骨也就隨之增粗,至成年之后這個過程就隨之停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