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洲和大洋》教學設計教學課題 3.1 大洲和大洋 年級 七年級教學目標 1. 運用地圖和數據,能夠說出地球表面海陸所占比例,描述海陸的分布特點。 2. 根據世界地圖說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和空間想象能力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3. 結合實例,說出海洋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引導學生認識到海洋對人類生存及發展的重要意義,增強學生的海洋意識和環保意識。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及分布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相鄰大洲的分界線。 運用地圖和數據描述海陸分布特點。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搭乘“東方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他說,從太空中看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是一個美麗的蔚藍色星球,它看起來更像一個“水球”。為什么他說地球是個“水球”呢? 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蓋。 通過“水球”這個稱呼引發學生對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新課講授 課時一 一、海陸分布 世界海陸面積比例 根據計算,地球表面約_______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占_____。概括地說,地球表面_____分是海洋,_____分是陸地。 2.世界海陸分布狀況 ①從南北半球看,陸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 ;海洋大多分布在 半球,而南極周圍卻是一塊 。 ②從東西半球看,陸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 半球。 ③陸半球和水半球:水半球是海洋分布最集中的半球,海洋面積約占90%。陸半球是陸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陸地面積約占48%。 拓展:人類是怎樣通過航海認識世界的? 教師:介紹人類通過航海認識世界的歷史,如鄭和下西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等,強調航海在推動人類認識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七大洲 教師:詳細講解七大洲的名稱、輪廓和大小,并展示相關地圖和圖片。 活動1:你問我答 活動2:合作探究 結合課本46-47頁內容,小組合作填一填各大洲的分界線。 課時二 三、四大洋 地球上廣大而連續的海洋,被陸地大致分隔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1.四大洋 活動:大洲和大洋的相對位置。 海的概念及特征閱讀課本圖3.11: ①圈出圖中的海、洋和海灣。 ②嘗試將海進行分類。 認識海洋對人類的意義 得出結論:我們發現,無論怎樣劃分半球,地球的任何一個半球的海洋面積都大于陸地面積。 認真聽講,了解航海歷史,感受航海對人類認識世界的貢獻。 積極提問和回答,加深對七大洲的理解。 合作探究:小組合作填寫各大洲的分界線,互相交流和討論,共同完成任務。 根據地圖指出各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對位置,加深對地理空間關系的理解。 閱讀課本:認真閱讀課本圖3.11,圈出海、洋和海灣,并嘗試進行分類,提高地理認知能力。 通過觀察圖片和地圖,使學生直觀感受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特點。 通過記錄和總結,加深學生對海陸分布比例和分布特點的理解。 通過拓展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對航海歷史的興趣。 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互動,使學生掌握七大洲的基本知識。 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積極參與討論,分享自己對海洋對人類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地理思維能力。課后作業 用幾何圖形繪制世界地圖簡圖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講解、活動、討論等多種方式,使學生掌握了海陸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基本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通過拓展內容和討論交流,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今后的教學中,將繼續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性,努力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和綜合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