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新版教材七年級上冊 (問答式復習提綱)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1課 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課程標準:1.通過了解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等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及其文化遺存,知道中國境內原始社會時期的人類活動;2.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原始社會的重要依據。知識點一、我國境內的遠古人類1.我國境內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人類元謀人、鄖縣人、藍田人2.元謀人生活的時間、地點、地位?時間:距今約170萬年。地點:云南元謀,地位: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一,3.鄖縣人生活時間、發現地點?藍田人生活時間、發現地點?距今約110萬一80萬年。發現于湖北鄖陽,距今約100萬一50萬年,發現于陜西藍田4.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什么?研究遠古人類歷史的重要證據。制作和使用工具, 化石知識點二、北京人1、北京人被發現的地點?最重要的特征?生活年代?用火情況?使用何種工具?處于什么時代?①北京周口店龍骨山;②直立行走;③距今約70-20萬年;④使用天然火,會保存火種;⑤打制石器;⑥舊石器時代;2、北遺址地位和價值: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對研究人類起源和古人類演化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知識點三、山頂洞人1、山頂洞人生活的地點、距今時間、外貌特征?周口店龍骨山頂部 距今約3萬年。外貌特征:他們的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屬于晚期智人2、山頂洞人的用火情況?掌握什么技術?知道人工取火,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教材問題解答課后活動答案教材習題01 完成下表,并說說與北京人相比,山頂洞人有了哪些進步。 名稱類型生活年代腦容量制作工具用火情況北京人直立人距今約70-20萬年平均1088毫升打制石器自然火,會保存火種山頂洞人晚期智人距今約3萬年1300-1500毫升打制石器和骨器人工取火 教材習題02請將下列石器的圖片與它們的名稱、使用說明用直線連接起來,想想考古學家將它們命名為砍砸器、尖狀器、刮削器的理由。第2課 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課程標準:1.通過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知道中國的原始農耕生活;2.了解中華文明有5000年歷史,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知識點一、農業的起源與定居生活1、距今約多少萬年,對野生植物進行管理,距今約多少萬年,南北方同時出現人工栽培農作物距今約2萬年,距今約1萬年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那些農作物的國家?水稻、粟和黍均發現于我國農業的起源和初步發展人類開始怎樣的生活?生活狀況怎樣?原始農業出現有何意義?人類開始定居生活。 生活狀況: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飼養家畜,意義: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知識點二、河姆渡人與稻作農業的繁榮1、河姆渡人位于哪個省、那一大河流域、距今時間、房屋樣式?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距今約7000年,房屋樣式:干欄式建筑2.河姆渡人種植農作物以什么為主?使用生產工具是什么?飼養家畜有哪些?手工業有哪些?農業:水稻,骨耜畜牧業:豬、狗為主手工業:使用天然漆,會制作陶器、玉器和簡單的樂器骨哨,運用雕刻技術用象牙獸骨制成藝術品。出土了目前已知最早的象牙雕刻器。知識點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1、仰韶文化距今時間?主要分布地域?地位是什么?時間地點: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地位:仰韶文化時期是原始氏族社會的大發展時期。2、半坡遺址地點、距今時間、房屋樣式?時間地點:陜西西安,距今約6000年,房屋樣式:半地穴式房屋3、半坡遺址種植農作物是什么?畜牧業有何發展?手工業發展狀況如何?農業:種植作物:粟、黍,畜牧業:豬、狗。使用弓箭、漁叉進行漁獵。手工業:制作樂器陶塤。出土骨針、骨錐,陶制和石制的紡輪,已會紡織、制衣。4、河南靈寶西坡遺址發現的大房屋可能是氏族首領居住或處理部落事物的場所的發現表明了什么?氏族成員地位平等,沒有明顯的階級分化。5、大汶口文化時間區域?墓葬有的隨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有的一無所有,說明了什么?時間區域:黃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距今約6300-4500年;表明當時已經出現了貧富分化,加快了邁向文明社會的步伐。教材問題解答課后活動 教材習題01 1.下列哪些現象是原始農業出現的重要標志?請在口內畫“√”。 口 定居生活 口 家畜飼養 口 農作物的出現 口 城市的出現 口 制作陶器 口 磨制石器【答案】定居生活:√ 家富飼養:√ 農作物的出現:√ 制作陶器:√ 磨制石器:√ 解析:城市出現不是原始農業出現的標志,而是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產物教材習題022.選擇紙張、木棍、黏土等材料,仿制本課中你感興趣的一件文物,配上文字說明,并向同學說說你在制作過程中重點關注它的什么特征,為什么會關注這些特征。【答案】示例: 我選擇制作陶器。在制作過程中,我重點關注了陶器的形狀和紋飾。陶器的形狀直接影響其實用性,比如容器的容量和穩定性。而紋飾不僅美觀,也是研究古代文化和藝術的重要線索。我選擇了一個簡單的圓形陶罐作為模型,因為它代表了原始社會中常見的陶器形狀,同時在表面刻畫了一些簡單的幾何圖案,這些圖案可能是原始人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模仿。第3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課程標準:知道良渚古城、陶氏都城等考古發現,了解中華文明有5000年的歷史,通過古代文獻中記述的黃帝、炎帝等神話傳說,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知識點一、早期國家與文明起源1、早期城市初步形成的時間、原因、影響?(1)時間:大約在5000多年前(2)原因:原始社會的農業、畜牧業有了較大發展,人口增長并開始向區域中心集中。(3)設施:影響:部分人從生產勞動脫離,專門從事管理,出現掌握政治、經濟、軍事和祭祀權力的王。2.早期國家是怎樣形成的?以王為首的統治階級依靠社會規范和暴力對內進行管理和統治,對外發動戰爭,從而形成了早期國家。3.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有哪些?私有制、階級、國家的產生知識點二、良渚古城與陶寺都城1.良渚古城的時間地點、古城有哪些部分組成?地位是什么?(1)時間地點: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約5300-4300年。(2)古城組成:宮殿區、內城和外城。(3)地位:規模在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2.良渚古城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地位是什么?水利工程:人工修建的水壩和自然山體組成。地位:是同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3.內城中部發現了人工堆筑的高臺,上面建有大型廣場和多組高等級建筑,附近還出土了炭化稻谷,這些考古發現的價值是什么?價值:這些發現反映了良渚社會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統治者較強的調動、組織能力。4.良渚古城貴族墓地:陪葬品包括數十件至數百年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著軍事指揮權的玉鉞。這些考古發現的價值是什么?價值:和隨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對比鮮明,說明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5.良渚古城發現的意義?意義:良渚古城的考古發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6.陶寺都城的時間地點、墓葬特點說明了什么?地位價值?時間地點: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約4300-4000年,說明當時階級分化嚴重。地位價值:陶寺都城遺址的發現,表明當時黃河中游地區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7.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發現的意義有哪些?(1)表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2)它們彼此之間不斷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構成了早期中華文明的主體。(3)經過持續的發展,走向一體,以中原地區為引領的文明新格局開始形成。知識點三、遠古的傳說1.五六千年前,我國進入什么時期?當時黃河流域活動著那幾個部落?我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炎帝、黃帝、蚩尤等幾個較大的部落。2.我國聯盟形成經歷了那些戰爭?有何影響?①阪泉之戰。②涿鹿之戰,影響炎黃部落聯盟以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內外的華人也以“炎黃子孫”自稱。3、我國古代堯舜禹時期實行什么制度?實質是什么?這種制度選拔的標準是?后來為哪一制度所取代 哪一制度?①禪讓制;②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③賢德;世襲制。4、大禹治水的事跡中有何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創新精神、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無私奉獻等精神。5、華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點?由錯居雜處的眾多民族,在不斷的交往、交流過程中逐漸融合而成。教材問題解答1.說說考古發現的遺址遺物和神話傳說對認識中華文明起源與形成的意義。【答案】考古發現:考古發現的遺址和遺物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實物證據。它們為我們提供了直接了解古代人類生活方式、社會結構、文化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途徑。出土的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古代人的生產工具、生活習慣和審美觀念。遺址中的建筑遺跡、墓葬和祭祀場所等,可以揭示古代社會的宗教信仰、社會等級和政治組織。此外,考古發現還可以驗證和補充歷史文獻的記載,幫助我們更全面地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神話傳說: 神話傳說是古代人民對自然現象、歷史事件和社會生活的想象和解釋。它們往往蘊含著對古代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反映了古代人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價值觀。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和故事,如黃帝、炎帝等,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征。還可以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2.黃帝陵位于陜西黃陵縣城北。每年清明時節,都有大量來自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到這里拜祭,平日來瞻仰的人絡繹不絕。如果你來當黃帝陵的導游,請從人物經歷、主要貢獻等方面,撰寫一篇導游詞,向游客介紹黃帝的事跡。【答案】示例: 尊敬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陜西黃陵縣,參觀中華民族的圣地——黃帝陵。黃帝,華夏文明的奠基者,被譽為“人文初祖”。他統一了華夏部落,結束了部落間的紛爭,開創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黃帝時期,發明了指南車、舟車等,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他還是文字、音樂、醫學的創始人,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黃帝陵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圣地,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這里,我們瞻仰黃帝陵,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體會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于創新的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