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課程標準 重難點 知識點1. 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2. 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3. 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 掌握太平天國運動和洋務運動的基本史實,理解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努力的艱難性和局限性。2. 理清列強侵華的相關史實,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 1. 太平天國運動。2. 洋務運動。3. 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4. 瓜分中國的狂潮活動一: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基本史實,理解農民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努力的艱難性和局限性。 閱讀課文第一子目,解決下列問題。1. 結合《太平天國運動形勢圖》,在右下圖所示的時間軸上寫出對應的重要歷史事件,并概述這些歷史事件的主要影響。太平天國運動形勢圖2.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天朝田畝制度》分配土地的標準及其帶來的積極影響。材料 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雜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天朝田畝制度》3. 太平天國運動后期頒布的另一方案是什么?它與《天朝田畝制度》都未能實行,這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哪些局限性?活動二:掌握洋務運動的基本史實,理解地主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努力的艱難性和局限性。閱讀課文第二子目,解決下列問題。1. 據材料一,概括洋務運動興起的背景,指出洋務運動的目的和口號。材料一 況今日和議既成,中外貿易,有無交通,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清]曾國藩《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1861年7月18日上奏)2. 簡述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和創辦的主要企業,概括洋務運動在當時所起的作用。材料二 他們是從清朝統治集團中分化出來的開明派,雖然他們的階級屬性仍是封建地主階級,但由于從事洋務活動,興辦資本主義性質的近代工業,他們已開始向資本主義方向挪動。盡管他們主觀上是企圖借西方國家的器物技藝來維護清朝封建統治,并不懷有什么高尚的動機或善良的愿望,但客觀上卻擔負起了使中國走向近代化的任務,就這方面來說,他們不自覺地充當了歷史的工具。——胡濱《從洋務運動看中國近代化早期的特點》3. 據材料三,分析洋務運動的局限性。對此,你有何認識?材料三 洋務派本身具有較濃厚的封建性,他們用封建主義的方式經營管理資本主義近代工業,使這些工業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程度的封建性。洋務派沒有而且也不可能為中國近代化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這是他們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所決定的。——胡濱《從洋務運動看中國近代化早期的特點》活動三:梳理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到19世紀末列強侵華的相關史實,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閱讀課文第三、四子目,解決下列問題。1. 閱讀課文第三子目,指出19世紀60年代以后,我國邊疆危機的主要表現。2. 結合《甲午中日戰爭形勢圖》,簡述甲午中日戰爭的經過和結果。甲午中日戰爭形勢圖3.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甲午中日戰爭對中國產生的影響。材料 這場戰爭極大地改變了中、日兩個國家的命運,并對其后的中日關系發展帶來深遠影響。日本受這場戰爭勝利的刺激,一路狂飆地走上了瘋狂擴軍備戰的軍國主義道路,最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遭遇慘敗。中國雖然自此陷入任由列強宰割的半殖民地命運,然而卻從思想層面和制度層面進行覺醒和反思,走上了探索尋求“救亡”與“啟蒙”之路。——田慶立、宋志艷《甲午戰爭對近代以來中日兩國的影響》4. 閱讀課文第101頁中的《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劃分勢力范圍示意圖》,概括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的表現。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活動方案】活動一1. ①興起:1851年,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興起。②發展: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權。③全盛:1853—1856年,北伐、西征,鞏固政權。④轉折:1856年,天京事變,由盛轉衰。⑤失敗:1864年,天京陷落,政權覆亡。2. 標準:按人口分配;男女平等;好田與壞田搭配。積極影響: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農民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有利于調動農民階級的積極性。3. 方案:《資政新篇》。局限性:由于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缺乏科學思想理論的指導,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不可能沖破封建社會的制度和思想,失敗是必然的。活動二1. 背景:內憂外患。目的:維護清朝統治。口號:“自強”“求富”。2. 代表人物: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主要企業: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軍事工業;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煤礦等民用企業。作用:洋務新政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生產技術,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3. 局限性: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器物,不涉及封建統治制度,不能達到保障國家安全、抵抗外敵侵略的目的。認識:由于階級本身和時代的局限性,地主階級無法領導中國走向近代化。活動三1. 主要表現:19世紀60年代以后,中國邊疆地區安全遇到了嚴重危機。西北:新疆地區少數民族上層分子反對清政府,形成內亂局面,英國支持的浩罕國軍事首領阿古柏趁機入侵,占領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區;俄國出兵占領伊犁地區。西南:法國控制了越南,挑起中法戰爭。東南:日本吞并琉球;法軍進攻臺灣。東北: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戰爭。2. 經過: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正式開始,歷經豐島海戰、平壤戰役、黃海海戰和威海衛戰役。結果:1895年,李鴻章與日本政府議和,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2億兩白銀,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制造。3. 影響: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證明了洋務運動的破產,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對內,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覺醒,引發了維新變法運動;對外,刺激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也刺激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4. 表現: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強租租借地:俄國租旅大,英國租威海衛,德國租膠州灣,英國租九龍,法國租廣州灣。列強還在中國大量掠奪鐵路和工礦利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