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冊歷史第12課《大一統王朝的鞏固》教案第12課《大一統王朝的鞏固》教案【教學目標】①了解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背景,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在政治、經濟、思想、軍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史料實證)②理解大一統措施的歷史影響。(歷史解釋)③認識到大一統措施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利于加強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唯物史觀、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大一統王朝的鞏固措施。教學難點:推恩令、尊崇儒術。【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泱泱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一個個英雄人物有如銀河中的點點繁星,將中國的歷史點綴得無比燦爛。歷史學家夏曾佑曾經說過:“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孔子創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秦始皇創立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那漢武帝又是如何拓展中國版圖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本課,了解大一統王朝的鞏固。環節二:整體感知1、先導閱讀:何為“大一統”答案提示:“大一統”不是地域上的“大統一”,是指中央加強對國家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統一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 2、先導閱讀:結合所學知識思考,漢武帝鞏固大一統國家的經濟前提是什么?根據本課子目錄說一說漢武帝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最終結果如何?答案提示:環節三:新課教學(一)目標導學一:削弱地方勢力1、自主學習:【時空觀念】根據所學知識,說一說西周、秦朝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分別采取了什么制度?到了西漢時期,又實行了什么制度呢?答案提示:分封制、郡縣制、郡國并行制教師指導:劉邦平定天下,在總結秦朝滅亡的原因時,認為秦除了暴政外,沒有分封同姓子弟為王也是秦滅亡的關鍵所在。于是劉邦在承襲秦朝郡縣制的同時,又分封諸侯王,想依靠劉氏宗族的力量,讓這些諸侯國作為皇權的屏障,鞏固劉氏天下,于是就形成了郡縣和封國并存的局面。 2、教師指導:【史料實證】材料反映西漢建立之初面臨哪些問題,有何危害?答案提示:諸侯勢大,豪強橫行; 威脅中央政府答案提示:材料一解讀:大的藩國跨幾州兼有幾郡,連接數十城,宮室、百官制度同京師一樣。從材料中可知諸侯勢大,成為實際上的獨立王國。后漢景帝采取晁錯的削藩建議,先后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使得中央與地方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激化,最終導致諸侯王聯合發動武裝叛亂,史稱“七國之亂”,后來七國之亂在三個月內被平定,漢景帝借機收回部分權力,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材料二解讀:那時候,法網寬疏而百姓富實,因而產生了利用財物作驕奢不法事的人,兼并土地的人家以及土豪巨黨,以威勢武力橫行于鄉里。3、自主學習:結合教材P67-68內容說一說,面對上述問題,統治者是如何解決的?答案提示:4、教師指導:何為“推恩”?答案提示: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劃歸鄰近的郡管轄。教師指導:在元朔二年(前127),朝臣主父偃上書武帝,建議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為列侯。同年春正月,武帝頒布推恩令。推恩令下達后,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為列侯,不少王國也先后分為若干侯國。按照漢制,侯國隸屬于郡,地位與縣相當。因此,封地大的王國被分成封地較小的侯國,這個過程直接導致了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5、問題探究:【歷史解釋】根據材料思考,推恩令體現出怎樣的政治智慧?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削弱矣 。于是上從其計。——《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古之貴者不乘牛車,漢武帝推恩之末,諸侯寡弱,貧者至乘牛車。——《晉書·輿服志》答案提示:不費一兵一卒,通過擴大既得利益集團減少政策推行的阻力,巧妙削弱諸侯王勢力。教師指導:材料一解讀:希望陛下命令諸侯王可以把朝廷給他的恩惠推廣到其他子弟的身上,用本封國的土地封他們做侯,他們人人都為得到了希望得到的東西而歡喜;陛下用的是推行恩德的方法,實際上卻分割了諸侯的封國領地,朝廷沒有采用削奪的政策,而王國卻逐漸衰弱了。”武帝聽從了他的意見。材料二解讀:先前的時候身份高貴的人是不坐牛車的,而到了漢武帝實施推恩令以后,諸侯變得落魄貧困,以至于有人到了乘牛車來代步的地步。 通過上述材料可以看到,推恩令使得各諸侯王的每個子嗣和宗親都享有繼承封地和爵位的權力,這就最大限度地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擴大既得利益集團范圍的同時起到了分化諸侯國內部的作用,從而大大降低了政策推行的阻力。(二)目標導學二:加強經濟管控1、自主學習:根據課本P68,歸納漢武帝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具體表現。答案提示:2、自主學習:【史料實證】將上列圖片放入不同的展館。(只寫圖片序號)答案提示:②④ ①③⑤⑥3、教師指導:【史料實證】材料反映出西漢初期商業上又面臨哪些問題呢?材料一 吳以諸侯即山鑄錢,富埒(liè)天子,后卒叛逆。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漢書 食貨志》 材料二 而富商大賈或蹛[zhì]財役貧,轉轂[ɡū]百數......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史記·平準書》答案提示:私人鑄幣、鹽鐵私營、富商大賈控制國家經濟命脈教師指導:材料一解讀:吳王在銅山中鑄錢,壯大了經濟勢力,富等天子,最后發動了叛亂。官員鄧通,以鑄錢發了大財,財過王者。材料二解讀:商人們通過積貯財貨、賤買貴賣、冶鐵煮鹽等積累了數以萬計的財富,但他們不幫助國家解決困難,老百姓更加窮困。4、自主學習:結合教材P69內容說一說,面對上述問題,統治者是如何解決的?答案提示:(三)目標導學三:尊崇儒術 1、教師指導:【史料實證】材料反映西漢建立之初面臨什么問題,有何危害?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 —董仲舒《舉賢良對策》答案提示:諸子百家思想活躍,不利于統治。教師指導:現在人們學習和繼承不同的學說,持有不同的議論,諸子百家遵從不同的學派,有著不同的追求和向往,致使朝廷不能建立固定統一的法令制度;法令制度不斷變化,下級官吏和普通百姓無所遵從。由此可見思想的混亂不利于國家長治久安。2、自主學習:結合教材P69內容說一說,面對上述問題,統治者是如何解決的?答案提示:3、問題探究:【歷史解釋】漢武帝為什么會接受董仲舒的建議選擇儒家思想呢? 答案提示: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學所宣揚的大一統,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等主張為強化皇權提供了理論依據,迎合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教師指導:通過材料可知董仲舒把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學體系。其宣揚的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等理論為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依據。4、問題探究:【唯物史觀、歷史解釋】根據左側兩幅圖片說說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儒家的不同態度和共同目的分別是什么。答案提示:態度:秦-焚書坑儒,激化矛盾;漢-尊崇儒術,鞏固統一。目的:控制思想,鞏固統治(四)目標導學四:北擊匈奴1、自主學習:【歷史解釋】西漢對匈奴政策發生了什么變化?因何而變?答案提示:和親政策、戰爭反擊;國力強弱。2、自主學習:根據課本P70,歸納漢武帝時期反擊匈奴的歷史史實。答案提示:3、問題探究:【家國情懷】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他們身上有哪些可貴品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霍去病臣幸得待罪行間,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衛青答案提示:忠誠奉獻、英勇無畏、堅毅不屈、舍身為國、愛惜士兵。教師指導:霍去病:匈奴還沒有消滅,我怎么能夠成家呢?衛青:我有幸能夠在軍中效力,仰仗陛下的神靈,獲得大勝,全都是諸位校尉奮力作戰的功勞。 4、知識拓展:根據材料回答,漢武帝在位時人才濟濟的原因是什么?材料 漢武帝在位時期,十分重視人才選拔。他令各郡國保舉賢良、方正、直言之士。通過朝廷考察,授予官職,并確立形成固定的制度——“察舉制”。另外,漢武帝還不拘一格,建立了直接征召社會知名人士入仕任職的“征辟[bì]制”。在漢武帝的重視下,西漢王朝優秀的人才不斷脫穎而出:經學家、政論家董仲舒,史學家司馬遷,文學家司馬相如,軍事家衛青、霍去病,探險家張騫,經濟學家桑弘羊都出現在這一時期。答案提示:漢武帝重視人才選拔;進行制度創新,建立察舉制、征辟制。教師指導:察舉制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按照一定的標準,把品德高尚、才干出眾、學識淵博的平民或下級官吏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考核量才授官,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選官制度。征辟制則是政府機關直接征召有名望和才能的人來做官。是一種自上而下的選官制度。5、自主學習:秦皇漢武大一統措施對比答案提示:6、自主學習:【時空觀念】與秦朝疆域圖對比,漢朝疆域圖有何重大變化?答案提示:漢朝疆域向西拓展,國家統治版圖進一步擴張。教師指導:漢武帝采取的鞏固統一措施,使得統一觀念深入人心。在國力強盛的基礎上,漢王朝的影響力遠達邊遠地區,以中原漢文化為核心的版圖得以拓展。漢朝利用帝國體系的凝聚力將這種民族認同感根植于每一個人的心中,在華夏融合的基礎上,漢朝境內的人們逐漸被稱為“漢人”,漢也成為華夏民族的一個別稱。【課堂小結】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使西漢迎來了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也為西漢大一統王朝的鞏固奠定了經濟基礎,漢武帝在政治、經濟、思想、軍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鞏固大一統的措施,使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漢朝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鞏固練習】1. (2022年湖南懷化)西漢初年,湖南歷史上第一個諸侯國長沙國建立。長沙國建立初期,管轄面積相當于今天湖南面積的1.5倍,到了漢平帝時,長沙國的面積不及它建國初期的五分之一。出現這種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 休養生息政策的實行 B.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C. 刺史制度的建立 D. “推恩令”的推行2.(2022年江西) 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漢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國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個侯國。朝廷的這種做法( )A. 廢除了郡縣制度 B. 增強了地方勢力 C. 導致了西漢滅亡 D. 削弱了諸侯實力3.(2022年重慶A卷)漢武帝設《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博士,后又將不治儒家五經的太常博士(官職名)一律罷黜,形成儒家獨尊局面;還建立太學,培養儒生官僚。這些舉措( )A.適應了大一統王朝的需要 B.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監察C.解除了諸侯對朝廷的威脅 D.延續了“無為而治”思想4.(2022年黑龍江大慶)為了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加強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漢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統一文字 B.實行鹽鐵專賣 C.頒布“推恩令 ” D.興辦太學答案提示:DDAB【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