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課程標準 重難點 知識點1. 通過了解漢朝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2. 通過了解兩漢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兩漢衰亡的原因 1. 了解西漢前期的“文景之治”與“王國問題”。2. 理解漢武帝時期鞏固和發展大一統國家的措施。3. 了解東漢的興衰。4. 了解兩漢的文化 1. 西漢的建立。2. “文景之治”。3. 西漢的強盛。4. 東漢的興衰。5. 兩漢的文化 閱讀課文第一子目和下列材料,解決下列問題。1. 材料一反映了漢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淵源。材料一 劉邦接受了皇帝的稱號,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統仍是郡、縣、鄉、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軍事、監察之權。縣分大小,萬戶以上設縣令,萬戶以下設縣長。——樊樹志《國史概要》2. 鑒于秦朝速亡的教訓,漢初對統治思想和地方行政制度進行了調整。據材料二、三,指出其調整的主要表現和主要影響。材料二西漢初期郡國交叉局部示意圖材料三 吳有豫章郡銅山,濞(高祖侄)則招致天下亡命者鑄錢,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富饒。——[西漢]司馬遷《史記·吳王濞列傳》 閱讀課文第二子目,解決下列問題。1. 據材料一,指出漢代“大一統”包含的方面。為了保障大一統的物質基礎,你認為還需要哪個方面的統一?材料一 漢代的“大一統”思想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統一思想,建立國家意識形態,通過文化的一統實現政治的一統;其二是維持中華民族領土的統一,通過地域的一統實現民族的一統。文化的統一和地域的統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認同的重要前提。——張踐《儒家“大一統”思想是中華民族統一的政治基礎》2. 梳理漢武帝政治統一的舉措,完成下面的思維導圖。以“推恩令”和“中朝”為例,說明這些舉措的積極影響。3. 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武帝經濟改革的主要措施,并歸納這些措施的積極意義。材料二 鹽鐵專賣政策將鹽鐵資源收歸國有,嚴禁私人鑄錢,大大削弱了諸侯王和地方豪強的經濟勢力。其次,擴大財源,改善財政狀況,為贏得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提供了充足的財源……有助于國力的擴張和防止外部侵略對國民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的巨大破壞。從這一點上說,漢武帝的財經改革,不僅對漢代經濟的發展,而且對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也是有貢獻的。——朱紹侯、張海鵬、齊濤主編《中國古代史·上冊》4. 據材料三,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張。漢武帝采納他的什么建議,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材料三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5. 結合下面的地圖,指出漢武帝時期北伐匈奴、西通西域的主要史實,分析其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積極意義。 閱讀課文第三子目,解決下列問題。1. 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圖所示的時間軸。2. 分析兩漢后期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指出兩漢的衰亡與秦朝速亡的不同。 閱讀課文第四子目,解決下列問題。1. 從史學、文學、科學等角度,各舉兩例說明兩漢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2. 兩漢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與文化,其中許多杰出人物的昂揚進取、不屈不撓的斗志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這一時期杰出歷史人物的事跡,感悟他們的家國情懷。第4課 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活動方案】活動一1. 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淵源:漢承秦制。2. 統治思想的主要表現:秦朝,法家思想;漢初,黃老無為思想。主要影響:推動漢初采取“與民休息”政策,出現“文景之治”。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表現:秦朝,郡縣制;漢初,郡縣與分封并行制。主要影響:諸侯王勢力強大,嚴重威脅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的發展受到影響。活動二1. 方面:思想統一;政治統一;疆域統一;民族統一。其他方面:經濟統一。2. ①以察舉制為代表 ②設立刺史,監察地方 ③任用酷吏積極影響:“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設立中朝,削弱了丞相的權力,加強了皇權。這些措施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國家。3. 主要措施:鹽鐵專賣;將鑄幣權收歸中央;推行均輸平準;重農抑商。積極意義:促進了漢代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4. 思想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建議:尊崇儒術。影響: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5. 主要史實:①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在河西走廊設立四郡。②派張騫通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積極意義:鞏固了邊防;拓展了疆域;促進了民族交往交融;促進了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鞏固加強。活動三1. ①西漢 ②新 ③東漢 ④綠林、赤眉起義 ⑤黃巾起義2. 原因:西漢后期,政治日趨黑暗,土地兼并嚴重,賦稅徭役沉重,破產農民淪為奴婢或流亡,社會動蕩不安;王莽統治,更加激化了社會矛盾;東漢中期以后,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交替專權,豪強地主勢力發展迅速,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日益尖銳。不同:秦朝危機急劇爆發;兩漢危機逐漸積累。活動四1. ①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 ②漢賦、樂府詩③《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九章算術》、蔡倫改進造紙術(任答兩例)2. 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