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7課百家爭鳴第2課時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課件+西沃課件+導學案+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7課百家爭鳴第2課時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課件+西沃課件+導學案+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鑒往知來,讀史明知
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
第 7 課 百家爭鳴(第二課時)
【活動 1:溫故知新】
老子 孔子
姓名與字
時期與諸侯國
創立學派
經典著作
核心思想
政治主張
老子的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涵
蓋了哲學、文化、政治、文學等多個
后世影響 領域,他的觀點和思考方式貫穿于中
國古代文化和思想,影響了整個中華
文明的發展進程。
【活動 2:學習目標】
1.閱讀教材第 21 頁右下角時間軸下的第一句話,明確課標要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
我們應該知道老子、孔子的思想和 局面的形成,理解這些思想是我國古代 的
重要源泉。
2.閱讀教材第 39 頁標題下的每課序言,完成下列問題:
(1)孔子和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已經簡單學習了他們的生平以
及重要的思想主張;
(2)序言提出的第二個問題,要求我們關注春秋戰國時期還有哪些重要的 家;
(3)序言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提醒我們關注的是這一時期我國初代思想文化出現了什
么新的氣象。通過單元目標,我們已經知道,這一新氣象指的是 局面的形成。
3.綜合課標要求和序言問題,我們可以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道老子、孔子其人其事,尤其關注他們的思想主張(上一課時已完成);
(2)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學派和思想家,知道這一時期出現的百家爭鳴現象及其
影響(本課時學習任務)。
【學習 1:百家爭鳴】
閱讀教材第 41-42 頁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
(1)速讀 41-42 頁內容,重點關注戰國時期的學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張,完成下表。
第 1 頁 共 8 頁
鑒往知來,讀史明知
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
學派 兵家
代表人物 孟子、荀子
代表著作
孟子:
主要思想
荀子:
(2)百家爭鳴的定義:閱讀 42 頁最后一段文字,我們可以了解到,戰國時期的各家學
派(儒墨道法兵農陰陽等)的代表人物( ),著書立說,提出各種( )主張,
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 )問題,也就是當時禮崩樂壞、戰亂不休的情況。各學派在
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 )(選填相同還是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 ),相互
( );同時又相互( ),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之為
( )。
(3)百家爭鳴的背景:百家爭鳴之所以會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背景是多方面的,比
如說政治上的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各國變法,軍事上的兼并戰爭帶來的連年戰亂等,但根
本原因,還是因為經濟的發展,即( )農具和( )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進而使
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同時,因為身為周朝史官的老子西出函
谷、下層沒落貴族的孔子創辦私學、有教無類,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以及其他各種因
素,導致“學在( )”格局被打破,( )勃興,諸子百家紛紛涌現,學術思想
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其中,( )家、( )家、( )家、( )家等學
派的影響最大,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兵家、農家、陰陽家、名家、雜家、小說家、縱橫家、
醫家、楊朱學派等。
(4)戰國時期的儒家:戰國時期,儒家是當時影響極大的一個學派,當時儒家的代表
人物是( )和( )。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孔孟并稱,二者在很多地方也很相似,比如孔子是商王朝的后裔,
孟子是魯國公族后裔,比如孟子也是父親早逝,由母親撫養長大,出身貴族但家道中落,孟
母三遷反映的正是孟母對孟子教育的重視。據說孟子受教于孔子的孫子子思(或其門人),
子思受教于曾子,曾子是孔子比較重要的學生之一,孔孟之間的傳承關系比較清晰,作為孔
子四五世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發揚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在政治上主張實行
第 2 頁 共 8 頁
鑒往知來,讀史明知
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
( ),即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民眾,與孔子的反對( )一脈相承。
孟子的思想被保存在( )一書中,如“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
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
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
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從正反兩個層面論證了統治者施行( )
的必要性:如果實行仁政,則百姓可以用心生產,父母兄弟幸福和睦,戰時自發保家衛國;
如果實行苛政,則百姓無法安心生產,父母兄弟遭殃離散,戰時無心保家衛國。“今王發政
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
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強調了統治者施行仁
政得效果,即人才效力,人民辛勤,商賈云集,旅人無憂,志士赴死,這種情況下,仁者自
然無敵。
孟子最難能可貴的是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即( )為貴,社稷次之,( )
為輕,在對人民、國家、統治者進行排序時,孟子把人民排在第一位,國家排在第二位,統
治者排在人民和國家的后面。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孟子認為得( )才能得天下,
在擁護如湯武革命一般的( )戰爭,再次強調“仁者無敵”,呼吁仁政!
在個人修養方面,孟子發揚了孔子提倡的“君子”之行,“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提倡
做一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這對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
觀、人生觀有重要的啟發意義:面對富貴,我們不能亂了心智,面對貧困,我們不能改變操
守,面對強權,我們不能屈服投降!
這就是孟子,一個繼承孔子的思想,在戰國時期奔走游說的諸子之一,想要了解更多關
于孟子的思想,可以課下找來《孟子》閱讀一番。
戰國時期,儒家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是荀子,在政治主張上,荀子主張實行( ),
即提倡( )并用,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這一主張,既繼承了儒家孔子希
望恢復西周禮樂文明,按照西周的制度來重建社會秩序的主張,又蘊含有法家思想,所以荀
子的兩大弟子李斯和韓非子都被歸為法家,也就不難理解了。
荀子的思想內容被保存在( )一書中,該書 32 篇,分為《勸學》《王制》《天
論》等,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荀子親手所著的 22 篇,一類是荀子弟子所記錄的荀子言
行,共 5 篇,一類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 5 篇。各篇內容極其豐富,包含了荀子的
政治、經濟、教育、哲學、倫理、文學、音樂、軍事等各方面的思想,是今人研究和了解荀
子學術思想的主要著作,同時也是人們了解戰國末期社會政治狀況、學術的發展演變等的重
第 3 頁 共 8 頁
鑒往知來,讀史明知
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
要資料,更是今人習讀古文的絕好讀本。如《荀子》中著名的《勸學》篇部分內容如下: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闡明了學習的
重要性;“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道出了學習貴
在專一堅持的道理,對我們的學習很有啟發意義。
同時,荀子又是一個樸素的唯物主義者,在天人關系上,他的思想“天行有常,不為堯
存,不為桀亡”不像儒家,反而更像道家。
或許,這就是荀子,一個客觀、博學的諸子,說他是儒家,但思想主體在儒家之外,又
兼具其他學派,教出的一個弟子,更是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故事,或許能很好地反
映百家爭鳴的盛況,反映各學派之間的取長補短。想要更多了解荀子,可以課下找來《荀子》
閱讀一番。
(5)戰國時期的墨家:墨家的創始人是( ),這是一位特別讓人敬佩的哲人,
不僅是因為他主張“( )”“( )”,要求人們互愛胡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
兼并、殘害生命,而且他本人也是這樣踐行的。
在《墨子 公輸》(上節課的課后閱讀材料)中,就記錄了墨子為了勸阻強大的楚國攻
打弱小的宋國,不顧自身安危,獨自一人南下,面對公輸盤、楚王,以言語、演習等,勸阻
他們發動戰爭并最終成功的故事。這極有可能是《墨子》記錄下的真實歷史,也就是說,兩
千多年前,真的有這樣一位哲人,為了踐行自己的理想,身體力行,不顧自身安危,也不在
意他人的誤解(回程中過宋不納),只為天下蒼生,只為兼愛非攻!
這樣一位可敬的哲人,在( )一書中集中闡述了自己的思想,如在《非攻》
篇(上節課的課后閱讀材料)中,以層層遞進的方式,闡述了“非攻反戰”的理念,在《公
輸》篇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兼愛”(博愛天下所有人)胸懷和“非攻”信念。在
《尚賢》篇中,他說:“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有能則舉之”(教材 43 頁課后
活動 2),表達了他“尚賢”的主張,即要選( )的人治理國家;在《節用》篇
中,他說:“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去無用之費,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直截了當地批判了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 ),是為“尚儉”。在《尚同》篇中,
他說:“察國君之所以治國而國治者,何故之以也 曰:唯以其能一同其國之義,是以國治……
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請將欲富其國家,眾其人民,治其刑政,定其社稷,
當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主張統一思想,這一主張后來一直在踐行,成為中華民
族大一統的思想基礎之一。
第 4 頁 共 8 頁
鑒往知來,讀史明知
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
如果說其他諸子百家都偏文的話,那么墨子本身其實還是有點偏理的,閱讀 42 頁“相
關史事”,我們可以了解到,《墨子》一書不僅是思想哲學著作,還包含了許多( )
理論,如《墨經》中論述了( )、( )、光學等相關的許多基本要素,記載
了杠桿、( )等方面的研究,這些內容,在你們八年級開始學習《物理》學科
時,將會有所涉獵。
墨子“非攻”,并非單純以口舌之利,從《公輸》中的記載可以看出,為了徹底打消楚
王和公輸盤攻打宋國的念頭,墨子與公輸盤進行了一場演習,墨子勝率 100%,這是因為墨
子非常注重守城總結,在《城守篇》中,墨子及其門人就詳細介紹了城門結構、城池防御設
施構造、弩機等器械制造工藝等,對我國古代軍事技術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這就是墨子,一個可敬可嘆的哲人與全才,想真正了解他,還是建議讀讀《墨子》!
(6)戰國時期的道家:如果說墨子是諸子百家中最可敬的哲人,那么莊子必然是諸子
百家中最可愛的哲人了,這么說,不僅是因為莊子與東明的緣分(莊子故里一說是東明,一
說是商丘,還有其他說法),更因為莊子的思想。在道家學派中,“老莊”并稱,這個“老
莊”,可不是“高老莊”這種的詞,而是指兩位哲人,“老”指的是老子,“莊”指的自然
就是( )了。依托道家發展而來的道教神話中,老子被奉為“太上老君”,對就是
《西游記》里被猴哥偷仙丹,童子、青牛都下界的那位“老倌”,莊子則被奉為“南華真人”,
所以現在明白我們這里的某個超市為何叫“南華超市”,某個公元叫“南華公園”了吧,南
華公園最西邊的那個雕塑,就是莊子雕塑。
莊子著有( )一書,太史公司馬遷評價這本書時說:“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
本歸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萬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鯤化大鵬、
井底之蛙、望洋興嘆、朝三暮四、邯鄲學步、庖丁解牛等既有趣又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正
是通過這些故事,莊子闡明了自己的思想,比如強調要順應( )和民心,這一主張
既繼承了道家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又吸收了儒家行仁政重民心的思想。
不過莊子的書重,更多的還是隱逸,體現的是莊子認為人生應該追求( )自由,
保持( )獨立的思想,比如我們課后閱讀材料中的《秋水》篇記載的小故事,當年
莊子在濮水(就是流經我們這里的一條河流,我們北面的濮陽為啥叫濮陽,因為山南水北為
陽,濮陽的意思就是在濮水的北面)垂釣,悠然自得,楚國國君想請他去楚國擔任國相,莊
子卻說自己寧愿做一個曳尾涂中的自由之龜,也不愿去做一個被供奉在廟堂之上的朽木神龜。
這個故事中,莊子看似放棄了一般人看重的高官厚祿,但他得到的是他更看重的自由與獨立。
這樣的行為,我們一般人或許做不到,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了解。
第 5 頁 共 8 頁
鑒往知來,讀史明知
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
在《百家爭鳴》這一課中,老師已經推薦了諸如《老子》《論語》《孟子》《荀子》《墨
子》等經典,但相對來說,對初中的同學們來說,可讀性最強的還是《莊子》和《論語》,
一個有意思,一個好理解,建議課下有時間的同學,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
(7)戰國時期的法家:法家主張君主治國要靠( )、權術和威勢,以使臣民懾
服,比如商鞅變法,主要依靠法令,嚴刑峻法管束人民,獎勵耕戰激勵人民,韓國申不害變
法,比較依靠權術,即通過權術,讓臣下害怕國君,進而服從國君命令。
戰國末期,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是( ),他反對空談( ),很明顯矛頭
直接指向了儒家,他強調( )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力,建立( )統
治。他的學說保留在( )一書中,后來完成統一的秦始皇看到他的著作時,曾
感嘆“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意思是說如果能夠見到韓非子本人,朕(我)
死了都不遺憾了。然后,他就見到了韓非子,再然后,韓非子死了……不過最后,秦始皇完
成統一后,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踐行了韓非的主張。
《韓非子》這一著作,現在不太建議同學們去閱讀,雖然韓非子的文章說理精密,文筆
犀利,議論透辟,推證事理,切中要害,但很多內容,權謀味比較重,少年閱讀容易被帶偏。
同學們根據興趣,自由選擇吧。
(8)戰國時期的兵家:兵家也是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比較活躍的一個學派,顧名思義,
就是研究怎么打仗的學派,春秋戰國戰爭這么多,關于戰爭的理論,在戰爭的實踐下,自然
總結升華而出啦。兵家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的( ),被人尊稱為“孫子”,他的著
作( )一書,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力量的基礎。戰國時期,由于兼并戰
爭頻繁且激烈,所以軍事理論有了進一步發展,兵家著述頗豐,如前面學到的吳起、孫臏等
都撰有兵法著作,即《吳子》《孫臏兵法》等,這些著作大多失傳,如今難窺全貌,甚至有
人一度以為“孫武”和“孫臏”是同一人,《孫子兵法》就是《孫臏兵法》,但是,這個時
候,又得感謝考古發掘成果了,1972 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發現《孫臏兵法》殘簡,經整
理后識讀一萬一千余字,為我們再現了《孫臏兵法》的部分內容。
(9)百家爭鳴的盛況:簡單了解過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和主張之后,我們可以暢想一
下百家爭鳴的盛況。
儒道爭鋒:儒家提倡有為,道家主張無為。暢想一下,他們會進行怎樣的交鋒?
儒墨爭雄:儒家提倡仁愛,推己及人,墨家提倡兼愛,泛愛大眾;儒家反對不義之戰,
墨家反對一切戰爭。當他們遭遇后,會開展怎么樣的激烈爭辯?
第 6 頁 共 8 頁
鑒往知來,讀史明知
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
儒法爭用:儒家提倡德政愛民,法家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為了實現自己的政
治主張,他們這兩大學派的人,又會進行什么樣的激辯與實踐呢?
在教材 43 頁的“知識拓展”中,我們還能了解到,戰國時期,齊國為招攬人才,專門
設置了“( )學宮”(位于如今山東淄博),成為百家爭鳴的一個重要場所,來自
道家、儒家、法家等學派的不同學者,在這里講學、辯論、著書、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對
促進戰國時期的( )繁榮起了重要作用。
(10)百家爭鳴的影響:通過前面的學習和思考,我們可以總結出,各個學派之間,在
闡述自己政治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機會,必然會
抨擊其他學派的不同主張,這樣一來,學派之間必然會進行激烈的辯論。為了贏得辯論,更
為了完善主張,更好地解決現實的社會問題,在激烈辯論中,各個學派必然會相互影響,取
長補短。這樣的百家爭鳴,是理論的碰撞,是思想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先秦諸子相互成
就,共同進步,必然會促進( )的繁榮。以我們后人的目光來看,這是我國古代
第( )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從中華文化的廣博深度來看,諸子百家的各種主張,都為
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道家的順應自然,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規律,指導著我們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莊子所追求的精神自由、人格獨立,更應成為每個人的精神追求。道家的無為,看似消極,
但當我們太過疲累時,是不是可以暫時遁入逍遙之境,放空身心,得一時安閑。
儒家的仁者愛人,告誡我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導我們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儒家的積極有為,浩然正氣,更是成為激勵我們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讓我們做人做事,都
不偏不倚。
墨家的兼愛非攻,不僅適用于當年的春秋戰國,更適用于如今變幻莫測的世界局勢,墨
子這樣為世界和平奔走的理想主義者,總是最讓人欽佩!墨家的尚賢尚儉,也在告訴我們勤
儉節約的重要性。
商鞅變法告訴我們,當歷史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及時的變革可以推動歷史的進步。法家
的以法治國,與我們現在的依法治國,雖然有所差異,但也可以給我們提供歷史借鑒。
“身與時舛,志共道申;標心于萬古之上,而送懷于千載之下。金石靡矣,聲其銷乎!”
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 諸子》中所總結的那樣,雖然先秦諸子已經距今兩千多年,這
漫長的時間,足以讓滄海變桑田,足以讓金石銷靡無形,但百家爭鳴的余音,依然縈繞在中
第 7 頁 共 8 頁
鑒往知來,讀史明知
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
華大地,他們的思想,已然在華夏生根,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學習 2:總結歸納】
必備知識重點:
(1)百家爭鳴的定義:戰國時期(時間),儒墨道法兵農陰陽名雜縱橫等學派都提出
了自己的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戰國時期兵戈不休等社會問題,因思想、政治上的觀
點不同,各學派激烈辯論、相互抨擊,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我們把這一思想文化繁榮的
局面,稱之為“百家爭鳴”。
(2)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主張:戰國時期儒家代表是孟子和荀子,孟子主張實行“仁
政”,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荀子主張禮治,以尊卑等級維系社會秩序;墨家墨子主張兼
愛非攻,反對戰爭,博愛天下;道家莊子強調順茵自然和民心,追求人生的精神自由和人格
獨立,法家韓非子強調依法治國,主張建立中央集權專制制度;兵家著書立說,闡述戰爭理
論,專治一切不服。
(3)百家爭鳴的影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成為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發展的高峰,為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核心素養體現:
(1)唯物史觀:理解百家爭鳴產生的經濟基礎是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
力的發展。
(2)時空觀念:理解百家爭鳴各家學派的主張及其要解決的社會問題,了解這背后的
歷史背景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戰亂頻繁、社會變革等,知人論世,能夠在歷史大背景下看諸子
百家。
(3)史料實證:結合《孟子》《墨子》《莊子》等著作,理解教材總結的各家學派主
張,培養對經典的閱讀興趣。
(4)歷史解釋:能夠結合所學,簡單說出儒墨道法等代表人物的主張,并簡單說說他
們的政治主張是否適合當時的社會。
(5)家國情懷: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孫子等都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
的偉大哲人,通過本課學習,能夠簡單了解他們的事跡和思想,感悟古代哲人的生活境遇與
深邃思想。尤其建議深入了解墨子與莊子,一個兼愛天下,一個超脫凡塵,他們的精神境界,
值得我們了解與學習。
第 8 頁 共 8 頁鑒往知來,讀史明知——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教學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7課 百家爭鳴(第二課時)
【整體教學思路——課本+導學案+課件】
為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保證課堂教學效果,試著依據2024版七上教材,編寫了對應的導學案。
導學案以“溫故知新”“確定學習目標”“進行內容學習”“進行學習總結”“核心素養體現”“重點知識背誦”為基本欄目,詳細展現了課堂教學思路,力求做到學生拿著導學案,對著教材,就可完成自學的程度。
接著制作了與導學案相配套的課件,包括PPT版課件和希沃課件,根據課堂情況,優先使用希沃課件,借助希沃課件可以實時批注的特點,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自主完成導學案,然后借助提前準備好的動畫展示,與學生一起在對答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完成歷史課堂教學。
最后,通過“進行學習總結”“核心素養體現”“重點知識背誦”等方式,讓學生能夠落實每節課的歷史學習;老師則通過檢查導學案完成情況的方式,快速掌握學生的上課情況,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后面計劃再創作一個同步訓練,包含“基礎知識掌握”“重點難點理解”“中考真題演練”“要點考點背誦”等欄目,作為課后作業,檢驗每節課的教學成果。
【本課教學思路——把諸子百家與百家爭鳴融合在一起】
學歷史就是學文化,所以百家爭鳴這一課,打算用兩節課,花兩課時來學習。第二課時,主要帶領學生學習了解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與著作,還有百家爭鳴的表現、原因與影響。為了更全面地展現諸子百家的思想,會大量引用如《墨子 公輸》《莊子 秋水》等內容,帶領學生通過簡單解讀原著內容,了解諸子百家的思想,激發學生了解先秦諸子的興趣,鼓勵學生課后閱讀這些圖書,更全面地了解先秦諸子與百家爭鳴,了解歷史課背后悠久的中華文明和燦爛的中國文化。
【核心素養體現】
(1)唯物史觀:理解百家爭鳴產生的經濟基礎是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力的發展。
(2)時空觀念:理解百家爭鳴各家學派的主張及其要解決的社會問題,了解這背后的歷史背景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戰亂頻繁、社會變革等,知人論世,能夠在歷史大背景下看諸子百家。
(2)史料實證:結合《孟子》《墨子》《莊子》等著作,理解教材總結的各家學派主張,培養對經典的閱讀興趣。
(3)歷史解釋:能夠結合所學,簡單說出儒墨道法等代表人物的主張,并簡單說說他們的政治主張是否適合當時的社會。
(4)家國情懷: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孫子等都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偉大哲人,通過本課學習,能夠簡單了解他們的事跡和思想,感悟古代哲人的生活境遇與深邃思想。尤其建議深入了解墨子與莊子,一個兼愛天下,一個超脫凡塵,他們的精神境界,值得我們了解與學習。
【學習目標】
理解百家爭鳴這一思想文化繁榮的現象及其意義,了解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師:通過列表格的形式,回顧老子和孔子的相關內容。
生:回顧老子與孔子的香瓜內容,完成導學案相應表格。
二、導入新課:
師:以一個視頻導入:
這個音樂MV,詠唱的是春秋戰國,歌頌的是諸子百家,展現的是百家爭鳴。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偉大的時代,聆聽先哲的千古絕響。
三、講授新課
確定學習目標
師:帶領學生閱讀教材21頁的單元要求,引導學生根據單元要求(課標要求),完成導學案,初步了解學習目標。
生:按照老師要求,閱讀相應內容,完成導學案,了解本課的課標要求。
師:帶領學生閱讀教材39頁的序言,引導學生發現序言中的關鍵內容和提出的問題。
生:閱讀序言,發現問題,完成導學案。
師:帶領學生綜合單元要求和序言,擬定學習目標。
生:擬定學習目標。
學習:百家爭鳴
師:以導學案為主,結合配套課件的展示,引導學生一步步閱讀教材內容,篩選出有用信息,填入導學案的挖空部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完成導學案的時候,老師在臺下走動觀察,并不時提醒。這一課,鑒于思想文化的特殊性,為了學歷史的同時傳承文化,所以導學案中大量引用《墨子》《莊子》《孟子》《荀子》中的內容,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原典了解思想家思想。
生:在導學案的引導下,閱讀教材內容,完成相應問題,學習發現歷史信息,閱讀原典,培養學習興趣。
師:首先引導學生速讀41-42頁內容,完成導學案相應表格,初步了解儒墨道法兵等學派的代表人物、著作和思想主張。
生:閱讀教材內容,完成導學案,初步了解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
師:接著通過課件展示問題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百家爭鳴的定義。
生:結合教材內容和導學案提示,完成導學案的同時,了解百家爭鳴的定義。
師:結合前文所學,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引導學生分析百家爭鳴產生的背景和原因。
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溫故知新,分析百家爭鳴產生的背景和原因。
百家爭鳴的背景:百家爭鳴之所以會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背景是多方面的,比如說政治上的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各國變法,軍事上的兼并戰爭帶來的連年戰亂等,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經濟的發展,即(鐵制)農具和(牛耕)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進而使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
同時,因為身為周朝史官的老子西出函谷、下層沒落貴族的孔子創辦私學、有教無類,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以及其他各種因素,導致“學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學)勃興,諸子百家紛紛涌現,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學派的影響最大,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兵家、農家、陰陽家、名家、雜家、小說家、縱橫家、醫家、楊朱學派等。
師:接著通過分列的方式,逐一學習孟子、荀子、墨子、莊子等諸子百家。
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結合教材和導學案的內容,初步了解二儒墨道法兵等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孫子等人的基本信息。
師:對于孟子的學習,首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對應內容,完成導學案對應部分,借助導學案展示的閱讀材料,結合課件,簡單講述孟子的事跡和思想。
生:學習了解孟子其人其思。
師:為了展示孟子的“仁政”主張,引用了兩段《孟子》的原文;為了更全面介紹孟子,培養家國情懷,著重介紹了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和“大丈夫”的論點。
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結合教材和導學案,了解孟子“民貴君輕”思想和“大丈夫”的論點,汲取古人智慧,培養家國情懷。
師:完成孟子的學習后,帶領學生了解荀子。。
生:借助課本、導學案,聽老師的講述,簡單了解荀子。
師:荀子的內容相對簡單,主要是分析荀子思想中的儒家特點和非儒家特點。
在政治主張上,荀子主張實行(禮治),即提倡(禮法)并用,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這一主張,既繼承了儒家孔子希望恢復西周禮樂文明,按照西周的制度來重建社會秩序的主張,又蘊含有法家思想,所以荀子的兩大弟子李斯和韓非子都被歸為法家,也就不難理解了。
生:簡單了解荀子的思想。
師:為了更全面地展示荀子和《荀子》,結合初中生特點,特地引用《荀子》的《勸學篇》部分內容,帶領學生簡單學習,了解《荀子》的文風特點,試著培養學生對《荀子》的閱讀興趣。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闡明了學習的重要性;“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道出了學習貴在專一堅持的道理,對我們的學習很有啟發意義。
生:和老師一起閱讀《勸學》,感悟《荀子》的文風特點,汲取古人智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師:最后進行總結,鼓勵學生課下自主閱讀《荀子》。
師:完成儒家的學習后,帶領學生開始墨家墨子的學習。因為之前已經布置了《墨子 非攻》和《墨子 公輸》的課后閱讀,所以墨子的學習會適當加快進度。
生:結合課后閱讀材料、教材和導學案,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墨子。
師:與墨子相關的內容比較多,所以會結合教材,通過引用《墨子》原文等,全面介紹墨子的思想主張,盡量培養學生對墨子的好奇與興趣。
生:了解墨子的相關事跡和思想主張。
師:完成墨子的學習后,最終進行總結,鼓勵學生課下自主學習,閱讀《墨子》,了解墨子。
這就是墨子,一個可敬可嘆的哲人與全才,想真正了解他,還是建議讀讀《墨子》!
師:接著是莊子的學習,莊子故里有多個說法,因為東明正是其中之一,所以莊子的學習,不僅是教材內容,還具有地方史特色,因此內容相對多一些。
如果說墨子是諸子百家中最可敬的哲人,那么莊子必然是諸子百家中最可愛的哲人了,這么說,不僅是因為莊子與東明的緣分(莊子故里一說是東明,一說是商丘,還有其他說法),更因為莊子的思想。在道家學派中,“老莊”并稱,這個“老莊”,可不是“高老莊”這種的詞,而是指兩位哲人,“老”指的是老子,“莊”指的自然就是(莊子)了。依托道家發展而來的道教神話中,老子被奉為“太上老君”,對就是《西游記》里被猴哥偷仙丹,童子、青牛都下界的那位“老倌”,莊子則被奉為“南華真人”,所以現在明白我們這里的某個超市為何叫“南華超市”,某個公元叫“南華公園”了吧,南華公園最西邊的那個雕塑,就是莊子雕塑
生:了解莊子與東明的淵源,理解東明南華公園、莊寨莊子觀等地與莊子的淵源。
師:對于莊子的學習,首先從《莊子》開始,引導學生了解《莊子》中有關的成語故事,如鯤化大鵬、井底之蛙、望洋興嘆、朝三暮四、邯鄲學步、庖丁解牛等既有趣又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同時展示王者榮耀中的莊子騎鯤形象、莊子漫畫等,吸引學生興趣。
生:通過多方面了解莊子。
師:通過莊子辭楚國之聘的故事,借助“濮水”與如今的濮陽等時空名詞,再次強調莊子與東明的淵源,同時展示莊子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的思想,
生:了解莊子對自由、獨立的追求。
師:最后鼓勵學生課下閱讀《莊子》,了解莊子。
在《百家爭鳴》這一課中,老師已經推薦了諸如《老子》《論語》《孟子》《荀子》《墨子》等經典,但相對來說,對初中的同學們來說,可讀性最強的還是《莊子》和《論語》,一個有意思,一個好理解,建議課下有時間的同學,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
師:完成莊子的學習后,開始法家的學習。鑒于此時時間已經不算多,而且法家的內容,后面第9課時也會涉及,所以對于法家的學習相對簡單,主要是介紹法家的主張,韓非其人和他的主張,以及他與秦始皇不得不說的二三事。
韓非子的學說保留在(《韓非子》)一書中,后來完成統一的秦始皇看到他的著作時,曾感嘆“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意思是說如果能夠見到韓非子本人,朕(我)死了都不遺憾了。然后,他就見到了韓非子,再然后,韓非子死了……不過最后,秦始皇完成統一后,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踐行了韓非的主張。
簡單來說,秦始皇、韓非和李斯經歷了這么一個關系歷程:
首先李斯和韓非都是荀子的學生,是師兄弟;接著,秦始皇因為讀過《韓非子》,成了韓非的“粉絲”;李斯給秦始皇說《韓非子》的作者還沒死呢,還活著呢,就是俺的師弟韓非,在韓國呢;于是秦始皇為了“得到”韓非,發兵攻打韓國;于是韓非來到了秦國。
但是“粉絲”見面成功后,因為韓非口吃,因為韓非是七雄之一韓國的宗室,所以他的主張和秦始皇掃滅六國的主張可能不同,更因為李斯的讒言,于是最終,韓非被下獄了,最后死在了獄中……
生:了解法家與韓非。
《韓非子》這一著作,現在不太建議同學們去閱讀,雖然韓非子的文章說理精密,文筆犀利,議論透辟,推證事理,切中要害,但很多內容,權謀味比較重,少年閱讀容易被帶偏。同學們根據興趣,自由選擇吧。
師:最后開始學習兵家,主要借助教材,簡單了解兵家的情況。
生:借助教材和導學案,簡單了解兵家的情況
師:為了更好地體現歷史核心素養中的史料實證,所以專門列舉了《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考古發現,再次展示我們如何通過考古印證歷史,再次強調“考古發掘成果,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同時通過展示山東博物館的網站,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借助網絡搜集史料的能力,提高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生:了解考古印證了《孫臏兵法》。
師:完成儒墨道法兵的學習后,再次進行百家爭鳴的學習,引導學生暢想百家爭鳴的盛況。
百家爭鳴的盛況:簡單了解過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和主張之后,我們可以暢想一下百家爭鳴的盛況。儒道爭鋒:儒家提倡有為,道家主張無為。暢想一下,他們會進行怎樣的交鋒?儒墨爭雄:儒家提倡仁愛,推己及人,墨家提倡兼愛,泛愛大眾;儒家反對不義之戰,墨家反對一切戰爭。當他們遭遇后,會開展怎么樣的激烈爭辯?儒法爭用:儒家提倡德政愛民,法家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們這兩大學派的人,又會進行什么樣的激辯與實踐呢?
生:結合自己所學,暢想百家爭鳴的盛況,與同學討論交流。
師:分享“古人云”創作的動畫視頻——百家爭鳴,在詼諧幽默中,感受先秦諸子的辯論,借助視頻,直觀地感受一下百家爭鳴可能的盛況。
生:借助視頻,了解百家爭鳴。
師:以教材43頁的“知識拓展”中的稷下學宮為引子,引導學生在暢想完百家爭鳴的盛況后,思考百家爭鳴的意義(影響)。
生:思考百家爭鳴的意義(影響)。
師:帶領學生總結百家爭鳴的意義(影響)
通過前面的學習和思考,我們可以總結出,各個學派之間,在闡述自己政治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機會,必然會抨擊其他學派的不同主張,這樣一來,學派之間必然會進行激烈的辯論。為了贏得辯論,更為了完善主張,更好地解決現實的社會問題,在激烈辯論中,各個學派必然會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樣的百家爭鳴,是理論的碰撞,是思想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先秦諸子相互成就,共同進步,必然會促進(思想文化)的繁榮。以我們后人的目光來看,這是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從中華文化的廣博深度來看,諸子百家的各種主張,都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道家的順應自然,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規律,指導著我們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莊子所追求的精神自由、人格獨立,更應成為每個人的精神追求。道家的無為,看似消極,但當我們太過疲累時,是不是可以暫時遁入逍遙之境,放空身心,得一時安閑。
儒家的仁者愛人,告誡我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導我們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儒家的積極有為,浩然正氣,更是成為激勵我們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讓我們做人做事,都不偏不倚。
墨家的兼愛非攻,不僅適用于當年的春秋戰國,更適用于如今變幻莫測的世界局勢,墨子這樣為世界和平奔走的理想主義者,總是最讓人欽佩!墨家的尚賢尚儉,也在告訴我們勤儉節約的重要性。
商鞅變法告訴我們,當歷史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及時的變革可以推動歷史的進步。法家的以法治國,與我們現在的依法治國,雖然有所差異,但也可以給我們提供歷史借鑒。
“身與時舛,志共道申;標心于萬古之上,而送懷于千載之下。金石靡矣,聲其銷乎!”
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 諸子》中所總結的那樣,雖然先秦諸子已經距今兩千多年,這漫長的時間,足以讓滄海變桑田,足以讓金石銷靡無形,但百家爭鳴的余音,依然縈繞在中華大地,他們的思想,已然在華夏生根,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生:理解百家爭鳴的意義(影響)
師:最后再次播放《先秦諸子百家爭鳴》MV,在重溫這首音樂時,通過所學,體會不一樣的感受與理解。
生:重溫《先秦諸子百家爭鳴》MV,理解百家爭鳴。(共41張PPT)
溫故知新——老子與孔子
走近歷史之
千古絕響遺后世
第7課 百家爭鳴(第二課時)
從一個視頻開始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這個音樂MV
詠唱的是春秋戰國
歌頌的是諸子百家
展現的是百家爭鳴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
走進那個偉大的時代
聆聽先哲的千古絕響
1.閱讀教材第21頁右下角時間軸下的第一句話,明確課標要求:
知道老子、( )的思想和( )局面的形成,理解這些思想是我國古代( )的重要源泉。
思想文化
孔子
活動1:確定學習目標
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期,除了老子和孔子外,還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這一時期,思想文化界出現了什么新的氣象——
2.閱讀39頁7課序言,完成下列內容:
活動1:確定學習目標
百家爭鳴
3.綜合課標要求和序言問題,可以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理解百家爭鳴這一思想文化繁榮的現象及其意義,了解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活動1:確定學習目標
閱讀教材第41-42頁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
學習:百家爭鳴
(1)速讀41-42頁內容,重點關注戰國時期的學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張,完成表格。
(2)百家爭鳴的定義:閱讀42頁最后一段文字,我們可以了解到,戰國時期的各家學派(儒墨道法兵農陰陽等)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著書立說,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也就是當時禮崩樂壞、戰亂不休的情況。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之為( )。
學習: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
(3)百家爭鳴的背景:百家爭鳴之所以會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背景是多方面的,比如說政治上的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各國變法,軍事上的兼并戰爭帶來的連年戰亂等,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經濟的發展,即(鐵制)農具和(牛耕)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進而使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
學習:百家爭鳴
【唯物史觀】
百家爭鳴出現的根本原因
是春秋戰國生產力的提高
帶來了經濟的發展
以及社會的變革
同時,因為身為周朝史官的老子西出函谷、下層沒落貴族的孔子創辦私學、有教無類,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以及其他各種因素,導致“學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學)勃興,諸子百家紛紛涌現,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學派的影響最大,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兵家、農家、陰陽家、名家、雜家、小說家、縱橫家、醫家、楊朱學派等。
學習:百家爭鳴
(4)戰國時期的儒家:戰國時期,儒家是當時影響極大的一個學派,當時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和( )。
孟子
荀子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孔孟并稱,二者
在很多地方也很相似,比如孔子是商王朝
的后裔,孟子是魯國公族后裔,比如孟子
也是父親早逝,由母親撫養長大,出身貴
族但家道中落,孟母三遷反映的正是孟母
對孟子教育的重視。
孟子發揚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在政治上主張實行( ),即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民眾,與孔子的反對(苛政)一脈相承。


學習:百家爭鳴
孟子的思想被保存在( )一書中:
《孟子》
如“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從正反兩個層面論證了統治者施行(仁政)的必要性:如果實行仁政,則百姓可以用心生產,父母兄弟幸福和睦,戰時自發保家衛國;如果實行苛政,則百姓無法安心生產,父母兄弟遭殃離散,戰時無心保家衛國。
學習:百家爭鳴
“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強調了統治者施行仁政得效果,即人才效力,人民辛勤,商賈云集,旅人無憂,志士赴死,這種情況下,仁者自然無敵。
孟子最難能可貴的是提出了“民貴
君輕”的思想,即( )為貴,社稷
次之,( )為輕,在對人民、國家、
統治者進行排序時,孟子把人民排在
第一位,統治者排在人民國家的后面。
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孟子認為得( )才能得天下,在擁護如湯武革命一般的( )戰爭,再次強調“仁者無敵”,呼吁仁政!

學習:百家爭鳴

民心
正義
在個人修養方面,
孟子發揚了孔子提倡
的“君子”之行,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提倡做一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這對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重要的啟發意義:面對富貴,我們不能亂了心智,面對貧困,我們不能改變操守,面對強權,我們不能屈服投降!
學習:百家爭鳴
這就是孟子,一個繼承孔子的思想,在戰國時期奔走游說的諸子之一,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孟子的思想,可以課下找來《孟子》閱讀一番。
學習:百家爭鳴
戰國時期,儒家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是荀子,在政治主張上,荀子主張實行( ),即提倡( )并用,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這一主張,既繼承了儒家孔子希望恢復西周禮樂文明,按照西周的制度來重建社會秩序的主張,又蘊含有法家思想,所以荀子的兩大弟子李斯和韓非子都被歸為法家,也就不難理解了。
學習:百家爭鳴
禮治
禮法
荀子的思想內容被保存在( )一書中,該書32篇,分為《勸學》《王制》《天論》等,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荀子親手所著的22篇,一類是荀子弟子所記錄的荀子言行,共5篇,一類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5篇。各篇內容極其豐富,包含了荀子的政治、經濟、教育、哲學、倫理、文學、音樂、軍事等各方面的思想,是今人研究和了解荀子學術思想的主要著作,同時也是人們了解戰國末期社會政治狀況、學術的發展演變等的重要資料,更是今人習讀古文的絕好讀本。
荀子
如《荀子》中著名的《勸學》篇部分內容如下: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闡明了學習的重要性;“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道出了學習貴在專一堅持的道理,對我們的學習很有啟發意義。
學習:百家爭鳴
同時,荀子又是一個樸素的唯物主義者,在天人關系上,他的思想“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不像儒家,反而更像道家。
或許,這就是荀子,一個客觀、博學的諸子,說他是儒家,但思想主體在儒家之外,又兼具其他學派,教出的一個弟子,更是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故事,或許能很好地反映百家爭鳴的盛況,反映各學派之間的取長補短。想要更多了解荀子,可以課下找來《荀子》閱讀一番。
戰國時期的墨家:墨家的創始人是( ),這是一位特別讓人敬佩的哲人,不僅是因為他主張“( )”“( )”,要求人們互愛胡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而且他本人也是這樣踐行的。
學習:百家爭鳴
墨子
兼愛
非攻
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公輸盤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
知新——墨子的兼愛非攻
墨子聽說楚國將攻打宋國,急忙趕去楚國……
墨子到楚國見到魯班后,第一句居然是請他幫忙殺人……
魯班拒絕墨子請殺人的請求后,墨子便問:你連一個人都不愿意殺,為何要幫助楚國攻打宋國,殺成千上萬人呢?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見我于王?”公輸盤曰:“諾。”
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有竊疾矣。”
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魯班服軟后,墨子又要去說服楚王停止攻宋
見到楚王后,墨子還是不先說戰爭,而是問小偷的事情?
經過類比,把楚國攻宋類比于上述小偷偷盜……
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知新——墨子的兼愛非攻
楚王服軟后,墨子又與魯班推演攻守……
魯班想殺掉墨子,然后攻宋;但墨子已經置生死于度外
最終,墨子憑借一己之力,制止了一場戰爭,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兼愛”“非攻”
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
故曰:治于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于明者,眾人知之。
請思考,此時墨子的內心想法是什么?
墨子拯救了宋國后,在返回途中,遭遇了大雨,想去宋國城中避雨,
但是剛剛被他拯救的宋國,卻不接納他,導致他在外淋雨……
楚宋止戰就是最大的勝利;過宋不納又算得了什么呢!
知新——墨子的兼愛非攻
墨子為了勸阻強大的楚國攻打弱小的宋國,不顧自身安危,獨自一人南下,面對公輸盤、楚王,以言語、演習等,勸阻他們發動戰爭并最終成功的故事。這極有可能是《墨子》記錄下的真實歷史,也就是說,兩千多年前,真的有這樣一位哲人,為了踐行自己的理想,身體力行,不顧自身安危,也不在意他人的誤解(回程中過宋不納),只為天下蒼生,只為兼愛非攻!
這樣一位可敬的哲人,在(《墨子》)一書中集中闡述了自己的思想,如在《非攻》篇中,以層層遞進的方式,闡述了“非攻反戰”的理念,在《公輸》篇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兼愛”(博愛天下所有人)胸懷和“非攻”信念。
學習:百家爭鳴
在《尚賢》篇中,他說:“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有能則舉之”,表達了他“尚賢”的主張,即要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
在《節用》篇中,他說:“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去無用之費,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直截了當地批判了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是為“尚儉”。
學習:百家爭鳴
在《尚同》篇中,他說:“察國君之所以治國而國治者,何故之以也 曰:唯以其能一同其國之義,是以國治…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請將欲富其國家,眾其人民,治其刑政,定其社稷,當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主張統一思想,這一主張后來一直在踐行,成為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思想基礎之一。
如果說其他諸子百家都偏文的話,那么墨子本身其實還是有點偏理的,《墨子》一書不僅是思想哲學著作,還包含了許多(科學)理論,如《墨經》中論述了(數學)、(力學)、光學等相關的許多基本要素,記載了杠桿、(小孔成像)等方面的研究,這些內容,在你們八年級開始學習《物理》學科時,將會有所涉獵。
學習:百家爭鳴
墨子“非攻”,并非單純以口舌之利,從《公輸》中的記載可以看出,為了徹底打消楚王和公輸盤攻打宋國的念頭,墨子與公輸盤進行了一場演習,墨子勝率100%,這是因為墨子非常注重守城總結,在《城守篇》中,墨子及其門人就詳細介紹了城門結構、城池防御設施構造、弩機等器械制造工藝等,對我國古代軍事技術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這就是墨子,一個可敬可嘆的哲人與全才,想真正了解他,還是建議讀讀《墨子》!
戰國時期的道家:如果說墨子是諸子百家中最可敬的哲人,那么莊子必然是諸子百家中最可愛的哲人了,這么說,不僅是因為莊子與東明的緣分(莊子故里一說是東明,一說是商丘,還有其他說法),更因為莊子的思想。
學習:百家爭鳴
在道家學派中,“老莊”并稱,“老”指的是老子,“莊”指的自然就是(莊子)了。
依托道家發展而來的道教神話中,老子被奉為“太上老君”,莊子則被奉為“南華真人”,所以現在明白我們東明這里的某個公園為何叫“南華公園”了吧,南華公園最西邊的那個雕塑,就是莊子雕塑。
莊子著有(《莊子》)一書,太史公司馬遷評價這本書時說:“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萬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鯤化大鵬、井底之蛙、望洋興嘆、朝三暮四、邯鄲學步、庖丁解牛等既有趣又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
學習:百家爭鳴
正是通過這些故事,莊子闡明了自己的思想,比如強調要順應(自然)和民心,這一主張既繼承了道家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又吸收了儒家行仁政重民心的思想。
學習:百家爭鳴
不過莊子的書重,更多的還是隱逸,體現的是莊子認為人生應該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獨立的思想,比如我們課后閱讀材料中的《秋水》篇記載的小故事,當年莊子在濮水(就是流經我們這里的一條河流,我們北面的濮陽為啥叫濮陽,因為山南水北為陽,濮陽的意思就是在濮水的北面)垂釣,悠然自得,楚國國君想請他去楚國擔任國相,莊子卻說自己寧愿做一個曳尾涂中的自由之龜,也不愿去做一個被供奉在廟堂之上的朽木神龜。
這個故事中,莊子看似放棄了一般人看重的高官厚祿,但他得到的是他更看重的自由與獨立。這樣的行為,我們一般人或許做不到,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了解。
學習:百家爭鳴
在《百家爭鳴》這一課中,老師已經推薦了諸如《老子》《論語》《孟子》《荀子》《墨子》等經典,但相對來說,對初中的同學們來說,可讀性最強的還是《莊子》和《論語》,一個有意思,一個好理解,建議課下有時間的同學,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
戰國時期的法家:法家主張君主治國要靠( )、權術和威勢,以使臣民懾服,比如商鞅變法,主要依靠法令,嚴刑峻法管束人民,獎勵耕戰激勵人民,韓國申不害變法,比較依靠權術,即通過權術,讓臣下害怕國君,進而服從國君命令。
戰國末期,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是( ),他反對空談( ),很明顯矛頭直接指向了儒家,他強調( )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力,建立( )統治。
法令
韓非
仁義
以法
中央集權專制
學習:百家爭鳴
韓非他的學說保留在(《韓非子》)一書中,后來完成統一的秦始皇看到他的著作時,曾感嘆如果能夠見到韓非子本人,朕(我)死了都不遺憾了。然后,他就見到了韓非子,再然后,韓非子死了……
不過最后,秦始皇完成統一后,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踐行了韓非的主張。
夫子啊,你寫的《韓非子》實在太好啦…
真想當面見一見你呀!
李斯:陛下,我師弟還活著,就在韓國呢…
秦始皇:哦,為了韓非,攻打韓國……
秦始皇:啥,你居然結巴,偶像破滅了……
秦始皇:啥,你居然心向韓國,你……
李斯:師弟呀,趕緊服毒自殺吧,嗚嗚嗚…
學習:百家爭鳴
戰國時期的兵家:兵家也是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比較活躍的一個學派,顧名思義,就是研究怎么打仗的學派,春秋戰國戰爭這么多,關于戰爭的理論,在戰爭的實踐下,自然總結升華而出。
兵家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的( ),被人尊稱為“孫子”,他的著作( )一書,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力量的基礎。
戰國時期,由于兼并戰爭頻繁且激烈,所以軍事理論有了進一步發展,兵家著述頗豐,如前面學到的吳起、孫臏等都撰有兵法著作,即《吳子》《孫臏兵法》等。
孫武
《孫子兵法》
學習:百家爭鳴
《吳子》《孫臏兵法》等著作大多失傳,如今難窺全貌,甚至有人一度以為“孫武”和“孫臏”是同一人,《孫子兵法》就是《孫臏兵法》,但是,這個時候,又得感謝考古發掘成果了,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發現《孫臏兵法》殘簡,經整理后識讀一萬一千余字,為我們再現了《孫臏兵法》的部分內容。
這再次印證了,考古發掘成果,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
學習: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的盛況:簡單了解過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和主張之后,我們可以暢想一下百家爭鳴的盛況。
學習:百家爭鳴
學習:百家爭鳴
通過一個視頻
簡單了解百家爭鳴
儒道爭鋒:儒家提倡有為,道家主張無為。暢想一下,他們會進行怎樣的交鋒?
學習:百家爭鳴
一個積極入世,致力于通過王道復古拯救天下,一個消極避世,給戰亂世界開出的“藥方”是直接恢復到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始社會。但是在春秋戰國那個大爭之世,變法改革才是主流,統治者對于兩家主張,或許都不會采納。
儒墨爭雄:儒家提倡仁愛,推己及人,墨家提倡兼愛,泛愛大眾;儒家反對不義之戰,墨家反對一切戰爭。當他們遭遇后,會開展怎么樣的激烈爭辯?
學習:百家爭鳴
儒家孔子踐行者自己的仁愛,推己及人,墨子提倡兼愛,也身體力行地兼愛眾生,墨家或許會說儒家的仁愛虛偽,儒家或許會說墨家的兼愛不切實際,難以實現,但只要是在踐行自己的思想,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
儒法爭用:儒家提倡德政愛民,法家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們兩大學派的人,又會進行什么樣的激辯與實踐呢?
學習:百家爭鳴
在治國理政上,戰國時期的歷史表明,法家的變法改革、以法治國,更適合當時的大爭之世,但是后面的歷史又表明,冷冰冰的法律并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最終儒家被統治者確立為正統思想,表儒里法成為統治者維系統治的最佳組合…
韓非: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
儒文墨俠:小子你別跑!
法家對儒墨的雙殺
學習:百家爭鳴
在教材43頁的“知識拓展”中,
我們還能了解到,戰國時期,齊國
為招攬人才,專門設置了“(稷下)學宮”(位于如今山東淄博),成為百家爭鳴的一個重要場所,來自道家、儒家、法家等學派的不同學者,在這里講學、辯論、著書、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對促進戰國時期的(學術)繁榮起了重要作用。
學習: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的影響:通過前面的學習和思考,我們可以總結出,各個學派之間,在闡述自己政治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機會,必然會抨擊其他學派的不同主張,這樣一來,學派之間必然會進行激烈的辯論。
為了贏得辯論,更為了完善主張,更好地解決現實的社會問題,在激烈辯論中,各個學派必然會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樣的百家爭鳴,是理論的碰撞,是思想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先秦諸子相互成就,共同進步,必然會促進(思想文化)的繁榮。
以我們后人的目光來看,這是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從中華文化的廣博深度來看,諸子百家的各種主張,都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學習:百家爭鳴
道家的順應自然,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規律,指導著我們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莊子所追求的精神自由、人格獨立,更應成為每個人的精神追求。道家的無為,看似消極,但當我們太過疲累時,是不是可以暫時遁入逍遙之境,放空身心,得一時安閑。
儒家的仁者愛人,告誡我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導我們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儒家的積極有為,浩然正氣,更是成為激勵我們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讓我們做人做事,都不偏不倚。
墨家的兼愛非攻,不僅適用于當年的春秋戰國,更適用于如今變幻莫測的世界局勢,墨子這樣為世界和平奔走的理想主義者,總是最讓人欽佩!墨家的尚賢尚儉,也在告訴我們勤儉節約的重要性。
商鞅變法告訴我們,當歷史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及時的變革可以推動歷史的進步。法家的以法治國,與我們現在的依法治國,雖然有所差異,但也可以給我們提供歷史借鑒。
“身與時舛,志共道申;標心于萬古之上,而送懷于千載之下。金石靡矣,聲其銷乎!”
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 諸子》中所總結的那樣,雖然先秦諸子已經距今兩千多年,這漫長的時間,足以讓滄海變桑田,足以讓金石銷靡無形,但百家爭鳴的余音,依然縈繞在中華大地,他們的思想,已然在華夏生根,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千古絕響遺后世(音樂欣賞)
重溫開頭的音樂MV
感受先秦諸子百家爭鳴鑒往知來,讀史明知——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7課 百家爭鳴(第二課時)
【活動1:溫故知新】
老子 孔子
姓名與字 李耳,字聃 孔丘,字仲尼
時期與諸侯國 春秋后期楚國 春秋后期魯國
創立學派 道家 儒家
經典著作 《老子》,又名《道德經》 《論語》
核心思想 “道” “仁”
政治主張 無為而治 以德治國
后世影響 老子的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涵蓋了哲學、文化、政治、文學等多個領域,他的觀點和思考方式貫穿于中國古代文化和思想,影響了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 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創立的儒家學說后來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對古代政治與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我國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活動2:學習目標】
1閱讀教材第21頁右下角時間軸下的第一句話,明確課標要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應該知道老子、孔子的思想和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理解這些思想是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
2閱讀教材第39頁標題下的每課序言,完成下列問題:
(1)孔子和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已經簡單學習了他們的生平以及重要的思想主張;
(2)序言提出的第二個問題,要求我們關注春秋戰國時期還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
(3)序言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提醒我們關注的是這一時期我國初代思想文化出現了什么新的氣象。通過單元目標,我們已經知道,這一新氣象指的是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
3綜合課標要求和序言問題,我們可以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道老子、孔子其人其事,尤其關注他們的思想主張(上一課時已完成);
(2)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學派和思想家,知道這一時期出現的百家爭鳴現象及其影響(本課時學習任務)。
【學習1:百家爭鳴】
閱讀教材第41-42頁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
(1)速讀41-42頁內容,重點關注戰國時期的學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張,完成下表。
學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代表人物 孟子、荀子 墨子 莊子 韓非子 孫子、吳起、孫臏
代表著作 《孟子》《荀子》 《墨子》 《莊子》 《韓非子》 《孫子兵法》
主要思想 孟子:仁政 民貴君輕 荀子:禮治 兼愛非攻 尚賢尚儉 順應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獨立 強調依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 ——
(2)百家爭鳴的定義:閱讀42頁最后一段文字,我們可以了解到,戰國時期的各家學派(儒墨道法兵農陰陽等)的代表人物(聚眾講學),著書立說,提出各種(政治)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也就是當時禮崩樂壞、戰亂不休的情況。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不同)(選填相同還是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辯論),相互(抨擊);同時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之為(百家爭鳴)。
(3)百家爭鳴的背景:百家爭鳴之所以會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背景是多方面的,比如說政治上的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各國變法,軍事上的兼并戰爭帶來的連年戰亂等,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經濟的發展,即(鐵制)農具和(牛耕)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進而使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同時,因為身為周朝史官的老子西出函谷、下層沒落貴族的孔子創辦私學、有教無類,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以及其他各種因素,導致“學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學)勃興,諸子百家紛紛涌現,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學派的影響最大,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兵家、農家、陰陽家、名家、雜家、小說家、縱橫家、醫家、楊朱學派等。
(4)戰國時期的儒家:戰國時期,儒家是當時影響極大的一個學派,當時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孔孟并稱,二者在很多地方也很相似,比如孔子是商王朝的后裔,孟子是魯國公族后裔,比如孟子也是父親早逝,由母親撫養長大,出身貴族但家道中落,孟母三遷反映的正是孟母對孟子教育的重視。據說孟子受教于孔子的孫子子思(或其門人),子思受教于曾子,曾子是孔子比較重要的學生之一,孔孟之間的傳承關系比較清晰,作為孔子四五世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發揚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即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民眾,與孔子的反對(苛政)一脈相承。
孟子的思想被保存在(《孟子》)一書中,如“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從正反兩個層面論證了統治者施行(仁政)的必要性:如果實行仁政,則百姓可以用心生產,父母兄弟幸福和睦,戰時自發保家衛國;如果實行苛政,則百姓無法安心生產,父母兄弟遭殃離散,戰時無心保家衛國。“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強調了統治者施行仁政得效果,即人才效力,人民辛勤,商賈云集,旅人無憂,志士赴死,這種情況下,仁者自然無敵。
孟子最難能可貴的是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在對人民、國家、統治者進行排序時,孟子把人民排在第一位,國家排在第二位,統治者排在人民和國家的后面。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孟子認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在擁護如湯武革命一般的(正義)戰爭,再次強調“仁者無敵”,呼吁仁政!
在個人修養方面,孟子發揚了孔子提倡的“君子”之行,“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提倡做一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這對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重要的啟發意義:面對富貴,我們不能亂了心智,面對貧困,我們不能改變操守,面對強權,我們不能屈服投降!
這就是孟子,一個繼承孔子的思想,在戰國時期奔走游說的諸子之一,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孟子的思想,可以課下找來《孟子》閱讀一番。
戰國時期,儒家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是荀子,在政治主張上,荀子主張實行(禮治),即提倡(禮法)并用,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這一主張,既繼承了儒家孔子希望恢復西周禮樂文明,按照西周的制度來重建社會秩序的主張,又蘊含有法家思想,所以荀子的兩大弟子李斯和韓非子都被歸為法家,也就不難理解了。
荀子的思想內容被保存在(《荀子》)一書中,該書32篇,分為《勸學》《王制》《天論》等,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荀子親手所著的22篇,一類是荀子弟子所記錄的荀子言行,共5篇,一類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5篇。各篇內容極其豐富,包含了荀子的政治、經濟、教育、哲學、倫理、文學、音樂、軍事等各方面的思想,是今人研究和了解荀子學術思想的主要著作,同時也是人們了解戰國末期社會政治狀況、學術的發展演變等的重要資料,更是今人習讀古文的絕好讀本。如《荀子》中著名的《勸學》篇部分內容如下: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闡明了學習的重要性;“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道出了學習貴在專一堅持的道理,對我們的學習很有啟發意義。
同時,荀子又是一個樸素的唯物主義者,在天人關系上,他的思想“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不像儒家,反而更像道家。
或許,這就是荀子,一個客觀、博學的諸子,說他是儒家,但思想主體在儒家之外,又兼具其他學派,教出的一個弟子,更是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故事,或許能很好地反映百家爭鳴的盛況,反映各學派之間的取長補短。想要更多了解荀子,可以課下找來《荀子》閱讀一番。
(5)戰國時期的墨家: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這是一位特別讓人敬佩的哲人,不僅是因為他主張“(兼愛)”“(非攻)”,要求人們互愛胡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而且他本人也是這樣踐行的。
在《墨子 公輸》(上節課的課后閱讀材料)中,就記錄了墨子為了勸阻強大的楚國攻打弱小的宋國,不顧自身安危,獨自一人南下,面對公輸盤、楚王,以言語、演習等,勸阻他們發動戰爭并最終成功的故事。這極有可能是《墨子》記錄下的真實歷史,也就是說,兩千多年前,真的有這樣一位哲人,為了踐行自己的理想,身體力行,不顧自身安危,也不在意他人的誤解(回程中過宋不納),只為天下蒼生,只為兼愛非攻!
這樣一位可敬的哲人,在(《墨子》)一書中集中闡述了自己的思想,如在《非攻》篇(上節課的課后閱讀材料)中,以層層遞進的方式,闡述了“非攻反戰”的理念,在《公輸》篇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兼愛”(博愛天下所有人)胸懷和“非攻”信念。在《尚賢》篇中,他說:“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有能則舉之”(教材43頁課后活動2),表達了他“尚賢”的主張,即要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在《節用》篇中,他說:“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去無用之費,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直截了當地批判了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是為“尚儉”。在《尚同》篇中,他說:“察國君之所以治國而國治者,何故之以也 曰:唯以其能一同其國之義,是以國治……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請將欲富其國家,眾其人民,治其刑政,定其社稷,當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主張統一思想,這一主張后來一直在踐行,成為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思想基礎之一。
如果說其他諸子百家都偏文的話,那么墨子本身其實還是有點偏理的,閱讀42頁“相關史事”,我們可以了解到,《墨子》一書不僅是思想哲學著作,還包含了許多(科學)理論,如《墨經》中論述了(數學)、(力學)、光學等相關的許多基本要素,記載了杠桿、(小孔成像)等方面的研究,這些內容,在你們八年級開始學習《物理》學科時,將會有所涉獵。
墨子“非攻”,并非單純以口舌之利,從《公輸》中的記載可以看出,為了徹底打消楚王和公輸盤攻打宋國的念頭,墨子與公輸盤進行了一場演習,墨子勝率100%,這是因為墨子非常注重守城總結,在《城守篇》中,墨子及其門人就詳細介紹了城門結構、城池防御設施構造、弩機等器械制造工藝等,對我國古代軍事技術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這就是墨子,一個可敬可嘆的哲人與全才,想真正了解他,還是建議讀讀《墨子》!
(6)戰國時期的道家:如果說墨子是諸子百家中最可敬的哲人,那么莊子必然是諸子百家中最可愛的哲人了,這么說,不僅是因為莊子與東明的緣分(莊子故里一說是東明,一說是商丘,還有其他說法),更因為莊子的思想。在道家學派中,“老莊”并稱,這個“老莊”,可不是“高老莊”這種的詞,而是指兩位哲人,“老”指的是老子,“莊”指的自然就是(莊子)了。依托道家發展而來的道教神話中,老子被奉為“太上老君”,對就是《西游記》里被猴哥偷仙丹,童子、青牛都下界的那位“老倌”,莊子則被奉為“南華真人”,所以現在明白我們這里的某個超市為何叫“南華超市”,某個公元叫“南華公園”了吧,南華公園最西邊的那個雕塑,就是莊子雕塑。
莊子著有(《莊子》)一書,太史公司馬遷評價這本書時說:“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萬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鯤化大鵬、井底之蛙、望洋興嘆、朝三暮四、邯鄲學步、庖丁解牛等既有趣又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正是通過這些故事,莊子闡明了自己的思想,比如強調要順應(自然)和民心,這一主張既繼承了道家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又吸收了儒家行仁政重民心的思想。
不過莊子的書重,更多的還是隱逸,體現的是莊子認為人生應該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獨立的思想,比如我們課后閱讀材料中的《秋水》篇記載的小故事,當年莊子在濮水(就是流經我們這里的一條河流,我們北面的濮陽為啥叫濮陽,因為山南水北為陽,濮陽的意思就是在濮水的北面)垂釣,悠然自得,楚國國君想請他去楚國擔任國相,莊子卻說自己寧愿做一個曳尾涂中的自由之龜,也不愿去做一個被供奉在廟堂之上的朽木神龜。這個故事中,莊子看似放棄了一般人看重的高官厚祿,但他得到的是他更看重的自由與獨立。這樣的行為,我們一般人或許做不到,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了解。
在《百家爭鳴》這一課中,老師已經推薦了諸如《老子》《論語》《孟子》《荀子》《墨子》等經典,但相對來說,對初中的同學們來說,可讀性最強的還是《莊子》和《論語》,一個有意思,一個好理解,建議課下有時間的同學,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
(7)戰國時期的法家:法家主張君主治國要靠(法令)、權術和威勢,以使臣民懾服,比如商鞅變法,主要依靠法令,嚴刑峻法管束人民,獎勵耕戰激勵人民,韓國申不害變法,比較依靠權術,即通過權術,讓臣下害怕國君,進而服從國君命令。
戰國末期,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是(韓非),他反對空談(仁義),很明顯矛頭直接指向了儒家,他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力,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他的學說保留在(《韓非子》)一書中,后來完成統一的秦始皇看到他的著作時,曾感嘆“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意思是說如果能夠見到韓非子本人,朕(我)死了都不遺憾了。然后,他就見到了韓非子,再然后,韓非子死了……不過最后,秦始皇完成統一后,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踐行了韓非的主張。
《韓非子》這一著作,現在不太建議同學們去閱讀,雖然韓非子的文章說理精密,文筆犀利,議論透辟,推證事理,切中要害,但很多內容,權謀味比較重,少年閱讀容易被帶偏。同學們根據興趣,自由選擇吧。
(8)戰國時期的兵家:兵家也是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比較活躍的一個學派,顧名思義,就是研究怎么打仗的學派,春秋戰國戰爭這么多,關于戰爭的理論,在戰爭的實踐下,自然總結升華而出啦。兵家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孫武),被人尊稱為“孫子”,他的著作(《孫子兵法》)一書,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力量的基礎。戰國時期,由于兼并戰爭頻繁且激烈,所以軍事理論有了進一步發展,兵家著述頗豐,如前面學到的吳起、孫臏等都撰有兵法著作,即《吳子》《孫臏兵法》等,這些著作大多失傳,如今難窺全貌,甚至有人一度以為“孫武”和“孫臏”是同一人,《孫子兵法》就是《孫臏兵法》,但是,這個時候,又得感謝考古發掘成果了,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發現《孫臏兵法》殘簡,經整理后識讀一萬一千余字,為我們再現了《孫臏兵法》的部分內容。
(9)百家爭鳴的盛況:簡單了解過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和主張之后,我們可以暢想一下百家爭鳴的盛況。
儒道爭鋒:儒家提倡有為,道家主張無為。暢想一下,他們會進行怎樣的交鋒?
一個積極入世,致力于通過王道復古拯救天下,一個消極避世,給戰亂世界開出的“藥房”是直接恢復到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始社會。但是在春秋戰國那個大爭之世,變法改革才是主流,統治者對于兩家主張,或許都不會采納。
儒墨爭雄:儒家提倡仁愛,推己及人,墨家提倡兼愛,泛愛大眾;儒家反對不義之戰,墨家反對一切戰爭。當他們遭遇后,會開展怎么樣的激烈爭辯?
儒家孔子踐行者自己的仁愛,推己及人,墨子提倡兼愛,也身體力行地兼愛眾生,墨家或許會說儒家的仁愛虛偽,儒家或許會說墨家的兼愛不切實際,難以實現,但只要是在踐行自己的思想,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
儒法爭用:儒家提倡德政愛民,法家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們這兩大學派的人,又會進行什么樣的激辯與實踐呢?
在治國理政上,戰國時期的歷史表明,法家的變法改革、以法治國,更適合當時的大爭之世,但是后面的歷史又表明,單純冷冰冰的法律并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最終儒家被統治者確立為正統思想,表儒里法成為統治者維系統治的最佳組合……
在教材43頁的“知識拓展”中,我們還能了解到,戰國時期,齊國為招攬人才,專門設置了“(稷下)學宮”(位于如今山東淄博),成為百家爭鳴的一個重要場所,來自道家、儒家、法家等學派的不同學者,在這里講學、辯論、著書、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對促進戰國時期的(學術)繁榮起了重要作用。
(10)百家爭鳴的影響:通過前面的學習和思考,我們可以總結出,各個學派之間,在闡述自己政治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機會,必然會抨擊其他學派的不同主張,這樣一來,學派之間必然會進行激烈的辯論。為了贏得辯論,更為了完善主張,更好地解決現實的社會問題,在激烈辯論中,各個學派必然會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樣的百家爭鳴,是理論的碰撞,是思想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先秦諸子相互成就,共同進步,必然會促進(思想文化)的繁榮。以我們后人的目光來看,這是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從中華文化的廣博深度來看,諸子百家的各種主張,都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道家的順應自然,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規律,指導著我們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莊子所追求的精神自由、人格獨立,更應成為每個人的精神追求。道家的無為,看似消極,但當我們太過疲累時,是不是可以暫時遁入逍遙之境,放空身心,得一時安閑。
儒家的仁者愛人,告誡我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導我們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儒家的積極有為,浩然正氣,更是成為激勵我們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讓我們做人做事,都不偏不倚。
墨家的兼愛非攻,不僅適用于當年的春秋戰國,更適用于如今變幻莫測的世界局勢,墨子這樣為世界和平奔走的理想主義者,總是最讓人欽佩!墨家的尚賢尚儉,也在告訴我們勤儉節約的重要性。
商鞅變法告訴我們,當歷史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及時的變革可以推動歷史的進步。法家的以法治國,與我們現在的依法治國,雖然有所差異,但也可以給我們提供歷史借鑒。
“身與時舛,志共道申;標心于萬古之上,而送懷于千載之下。金石靡矣,聲其銷乎!”
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 諸子》中所總結的那樣,雖然先秦諸子已經距今兩千多年,這漫長的時間,足以讓滄海變桑田,足以讓金石銷靡無形,但百家爭鳴的余音,依然縈繞在中華大地,他們的思想,已然在華夏生根,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學習2:總結歸納】
必備知識重點:
(1)百家爭鳴的定義:戰國時期(時間),儒墨道法兵農陰陽名雜縱橫等學派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戰國時期兵戈不休等社會問題,因思想、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各學派激烈辯論、相互抨擊,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我們把這一思想文化繁榮的局面,稱之為“百家爭鳴”。
(2)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主張:戰國時期儒家代表是孟子和荀子,孟子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荀子主張禮治,以尊卑等級維系社會秩序;墨家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戰爭,博愛天下;道家莊子強調順茵自然和民心,追求人生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法家韓非子強調依法治國,主張建立中央集權專制制度;兵家著書立說,闡述戰爭理論,專治一切不服。
(3)百家爭鳴的影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成為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核心素養體現:
(1)唯物史觀:理解百家爭鳴產生的經濟基礎是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力的發展。
(2)時空觀念:理解百家爭鳴各家學派的主張及其要解決的社會問題,了解這背后的歷史背景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戰亂頻繁、社會變革等,知人論世,能夠在歷史大背景下看諸子百家。
(2)史料實證:結合《孟子》《墨子》《莊子》等著作,理解教材總結的各家學派主張,培養對經典的閱讀興趣。
(3)歷史解釋:能夠結合所學,簡單說出儒墨道法等代表人物的主張,并簡單說說他們的政治主張是否適合當時的社會。
(4)家國情懷: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孫子等都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偉大哲人,通過本課學習,能夠簡單了解他們的事跡和思想,感悟古代哲人的生活境遇與深邃思想。尤其建議深入了解墨子與莊子,一個兼愛天下,一個超脫凡塵,他們的精神境界,值得我們了解與學習。鑒往知來,讀史明知——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7課 百家爭鳴(第二課時)
【活動1:溫故知新】
老子 孔子
姓名與字
時期與諸侯國
創立學派
經典著作
核心思想
政治主張
后世影響 老子的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涵蓋了哲學、文化、政治、文學等多個領域,他的觀點和思考方式貫穿于中國古代文化和思想,影響了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
【活動2:學習目標】
1.閱讀教材第21頁右下角時間軸下的第一句話,明確課標要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應該知道老子、孔子的思想和 局面的形成,理解這些思想是我國古代 的重要源泉。
2.閱讀教材第39頁標題下的每課序言,完成下列問題:
(1)孔子和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已經簡單學習了他們的生平以及重要的思想主張;
(2)序言提出的第二個問題,要求我們關注春秋戰國時期還有哪些重要的 家;
(3)序言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提醒我們關注的是這一時期我國初代思想文化出現了什么新的氣象。通過單元目標,我們已經知道,這一新氣象指的是 局面的形成。
3.綜合課標要求和序言問題,我們可以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道老子、孔子其人其事,尤其關注他們的思想主張(上一課時已完成);
(2)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學派和思想家,知道這一時期出現的百家爭鳴現象及其影響(本課時學習任務)。
【學習1:百家爭鳴】
閱讀教材第41-42頁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
(1)速讀41-42頁內容,重點關注戰國時期的學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張,完成下表。
學派 兵家
代表人物 孟子、荀子
代表著作
主要思想 孟子: 荀子:
(2)百家爭鳴的定義:閱讀42頁最后一段文字,我們可以了解到,戰國時期的各家學派(儒墨道法兵農陰陽等)的代表人物( ),著書立說,提出各種( )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 )問題,也就是當時禮崩樂壞、戰亂不休的情況。各學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觀點( )(選填相同還是不同),學派之間展開激烈( ),相互( );同時又相互( ),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之為( )。
(3)百家爭鳴的背景:百家爭鳴之所以會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背景是多方面的,比如說政治上的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各國變法,軍事上的兼并戰爭帶來的連年戰亂等,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經濟的發展,即( )農具和( )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進而使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同時,因為身為周朝史官的老子西出函谷、下層沒落貴族的孔子創辦私學、有教無類,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以及其他各種因素,導致“學在( )”格局被打破,( )勃興,諸子百家紛紛涌現,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其中,( )家、( )家、( )家、( )家等學派的影響最大,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兵家、農家、陰陽家、名家、雜家、小說家、縱橫家、醫家、楊朱學派等。
(4)戰國時期的儒家:戰國時期,儒家是當時影響極大的一個學派,當時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和( )。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孔孟并稱,二者在很多地方也很相似,比如孔子是商王朝的后裔,孟子是魯國公族后裔,比如孟子也是父親早逝,由母親撫養長大,出身貴族但家道中落,孟母三遷反映的正是孟母對孟子教育的重視。據說孟子受教于孔子的孫子子思(或其門人),子思受教于曾子,曾子是孔子比較重要的學生之一,孔孟之間的傳承關系比較清晰,作為孔子四五世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發揚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在政治上主張實行( ),即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民眾,與孔子的反對( )一脈相承。
孟子的思想被保存在( )一書中,如“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從正反兩個層面論證了統治者施行( )的必要性:如果實行仁政,則百姓可以用心生產,父母兄弟幸福和睦,戰時自發保家衛國;如果實行苛政,則百姓無法安心生產,父母兄弟遭殃離散,戰時無心保家衛國。“今王發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強調了統治者施行仁政得效果,即人才效力,人民辛勤,商賈云集,旅人無憂,志士赴死,這種情況下,仁者自然無敵。
孟子最難能可貴的是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即( )為貴,社稷次之,( )為輕,在對人民、國家、統治者進行排序時,孟子把人民排在第一位,國家排在第二位,統治者排在人民和國家的后面。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孟子認為得( )才能得天下,在擁護如湯武革命一般的( )戰爭,再次強調“仁者無敵”,呼吁仁政!
在個人修養方面,孟子發揚了孔子提倡的“君子”之行,“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提倡做一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這對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重要的啟發意義:面對富貴,我們不能亂了心智,面對貧困,我們不能改變操守,面對強權,我們不能屈服投降!
這就是孟子,一個繼承孔子的思想,在戰國時期奔走游說的諸子之一,想要了解更多關于孟子的思想,可以課下找來《孟子》閱讀一番。
戰國時期,儒家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是荀子,在政治主張上,荀子主張實行( ),即提倡( )并用,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這一主張,既繼承了儒家孔子希望恢復西周禮樂文明,按照西周的制度來重建社會秩序的主張,又蘊含有法家思想,所以荀子的兩大弟子李斯和韓非子都被歸為法家,也就不難理解了。
荀子的思想內容被保存在( )一書中,該書32篇,分為《勸學》《王制》《天論》等,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荀子親手所著的22篇,一類是荀子弟子所記錄的荀子言行,共5篇,一類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5篇。各篇內容極其豐富,包含了荀子的政治、經濟、教育、哲學、倫理、文學、音樂、軍事等各方面的思想,是今人研究和了解荀子學術思想的主要著作,同時也是人們了解戰國末期社會政治狀況、學術的發展演變等的重要資料,更是今人習讀古文的絕好讀本。如《荀子》中著名的《勸學》篇部分內容如下: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闡明了學習的重要性;“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道出了學習貴在專一堅持的道理,對我們的學習很有啟發意義。
同時,荀子又是一個樸素的唯物主義者,在天人關系上,他的思想“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不像儒家,反而更像道家。
或許,這就是荀子,一個客觀、博學的諸子,說他是儒家,但思想主體在儒家之外,又兼具其他學派,教出的一個弟子,更是成為法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的故事,或許能很好地反映百家爭鳴的盛況,反映各學派之間的取長補短。想要更多了解荀子,可以課下找來《荀子》閱讀一番。
(5)戰國時期的墨家:墨家的創始人是( ),這是一位特別讓人敬佩的哲人,不僅是因為他主張“( )”“( )”,要求人們互愛胡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而且他本人也是這樣踐行的。
在《墨子 公輸》(上節課的課后閱讀材料)中,就記錄了墨子為了勸阻強大的楚國攻打弱小的宋國,不顧自身安危,獨自一人南下,面對公輸盤、楚王,以言語、演習等,勸阻他們發動戰爭并最終成功的故事。這極有可能是《墨子》記錄下的真實歷史,也就是說,兩千多年前,真的有這樣一位哲人,為了踐行自己的理想,身體力行,不顧自身安危,也不在意他人的誤解(回程中過宋不納),只為天下蒼生,只為兼愛非攻!
這樣一位可敬的哲人,在( )一書中集中闡述了自己的思想,如在《非攻》篇(上節課的課后閱讀材料)中,以層層遞進的方式,闡述了“非攻反戰”的理念,在《公輸》篇中,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兼愛”(博愛天下所有人)胸懷和“非攻”信念。在《尚賢》篇中,他說:“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有能則舉之”(教材43頁課后活動2),表達了他“尚賢”的主張,即要選( )的人治理國家;在《節用》篇中,他說:“用財不費,民德不勞,其興利多矣……去無用之費,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直截了當地批判了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 ),是為“尚儉”。在《尚同》篇中,他說:“察國君之所以治國而國治者,何故之以也 曰:唯以其能一同其國之義,是以國治……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請將欲富其國家,眾其人民,治其刑政,定其社稷,當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主張統一思想,這一主張后來一直在踐行,成為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思想基礎之一。
如果說其他諸子百家都偏文的話,那么墨子本身其實還是有點偏理的,閱讀42頁“相關史事”,我們可以了解到,《墨子》一書不僅是思想哲學著作,還包含了許多( )理論,如《墨經》中論述了( )、( )、光學等相關的許多基本要素,記載了杠桿、( )等方面的研究,這些內容,在你們八年級開始學習《物理》學科時,將會有所涉獵。
墨子“非攻”,并非單純以口舌之利,從《公輸》中的記載可以看出,為了徹底打消楚王和公輸盤攻打宋國的念頭,墨子與公輸盤進行了一場演習,墨子勝率100%,這是因為墨子非常注重守城總結,在《城守篇》中,墨子及其門人就詳細介紹了城門結構、城池防御設施構造、弩機等器械制造工藝等,對我國古代軍事技術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這就是墨子,一個可敬可嘆的哲人與全才,想真正了解他,還是建議讀讀《墨子》!
(6)戰國時期的道家:如果說墨子是諸子百家中最可敬的哲人,那么莊子必然是諸子百家中最可愛的哲人了,這么說,不僅是因為莊子與東明的緣分(莊子故里一說是東明,一說是商丘,還有其他說法),更因為莊子的思想。在道家學派中,“老莊”并稱,這個“老莊”,可不是“高老莊”這種的詞,而是指兩位哲人,“老”指的是老子,“莊”指的自然就是( )了。依托道家發展而來的道教神話中,老子被奉為“太上老君”,對就是《西游記》里被猴哥偷仙丹,童子、青牛都下界的那位“老倌”,莊子則被奉為“南華真人”,所以現在明白我們這里的某個超市為何叫“南華超市”,某個公元叫“南華公園”了吧,南華公園最西邊的那個雕塑,就是莊子雕塑。
莊子著有( )一書,太史公司馬遷評價這本書時說:“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萬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鯤化大鵬、井底之蛙、望洋興嘆、朝三暮四、邯鄲學步、庖丁解牛等既有趣又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正是通過這些故事,莊子闡明了自己的思想,比如強調要順應( )和民心,這一主張既繼承了道家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又吸收了儒家行仁政重民心的思想。
不過莊子的書重,更多的還是隱逸,體現的是莊子認為人生應該追求( )自由,保持( )獨立的思想,比如我們課后閱讀材料中的《秋水》篇記載的小故事,當年莊子在濮水(就是流經我們這里的一條河流,我們北面的濮陽為啥叫濮陽,因為山南水北為陽,濮陽的意思就是在濮水的北面)垂釣,悠然自得,楚國國君想請他去楚國擔任國相,莊子卻說自己寧愿做一個曳尾涂中的自由之龜,也不愿去做一個被供奉在廟堂之上的朽木神龜。這個故事中,莊子看似放棄了一般人看重的高官厚祿,但他得到的是他更看重的自由與獨立。這樣的行為,我們一般人或許做不到,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了解。
在《百家爭鳴》這一課中,老師已經推薦了諸如《老子》《論語》《孟子》《荀子》《墨子》等經典,但相對來說,對初中的同學們來說,可讀性最強的還是《莊子》和《論語》,一個有意思,一個好理解,建議課下有時間的同學,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
(7)戰國時期的法家:法家主張君主治國要靠( )、權術和威勢,以使臣民懾服,比如商鞅變法,主要依靠法令,嚴刑峻法管束人民,獎勵耕戰激勵人民,韓國申不害變法,比較依靠權術,即通過權術,讓臣下害怕國君,進而服從國君命令。
戰國末期,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是( ),他反對空談( ),很明顯矛頭直接指向了儒家,他強調( )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力,建立( )統治。他的學說保留在( )一書中,后來完成統一的秦始皇看到他的著作時,曾感嘆“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意思是說如果能夠見到韓非子本人,朕(我)死了都不遺憾了。然后,他就見到了韓非子,再然后,韓非子死了……不過最后,秦始皇完成統一后,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踐行了韓非的主張。
《韓非子》這一著作,現在不太建議同學們去閱讀,雖然韓非子的文章說理精密,文筆犀利,議論透辟,推證事理,切中要害,但很多內容,權謀味比較重,少年閱讀容易被帶偏。同學們根據興趣,自由選擇吧。
(8)戰國時期的兵家:兵家也是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比較活躍的一個學派,顧名思義,就是研究怎么打仗的學派,春秋戰國戰爭這么多,關于戰爭的理論,在戰爭的實踐下,自然總結升華而出啦。兵家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的( ),被人尊稱為“孫子”,他的著作( )一書,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力量的基礎。戰國時期,由于兼并戰爭頻繁且激烈,所以軍事理論有了進一步發展,兵家著述頗豐,如前面學到的吳起、孫臏等都撰有兵法著作,即《吳子》《孫臏兵法》等,這些著作大多失傳,如今難窺全貌,甚至有人一度以為“孫武”和“孫臏”是同一人,《孫子兵法》就是《孫臏兵法》,但是,這個時候,又得感謝考古發掘成果了,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發現《孫臏兵法》殘簡,經整理后識讀一萬一千余字,為我們再現了《孫臏兵法》的部分內容。
(9)百家爭鳴的盛況:簡單了解過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和主張之后,我們可以暢想一下百家爭鳴的盛況。
儒道爭鋒:儒家提倡有為,道家主張無為。暢想一下,他們會進行怎樣的交鋒?
儒墨爭雄:儒家提倡仁愛,推己及人,墨家提倡兼愛,泛愛大眾;儒家反對不義之戰,墨家反對一切戰爭。當他們遭遇后,會開展怎么樣的激烈爭辯?
儒法爭用:儒家提倡德政愛民,法家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們這兩大學派的人,又會進行什么樣的激辯與實踐呢?
在教材43頁的“知識拓展”中,我們還能了解到,戰國時期,齊國為招攬人才,專門設置了“( )學宮”(位于如今山東淄博),成為百家爭鳴的一個重要場所,來自道家、儒家、法家等學派的不同學者,在這里講學、辯論、著書、闡明自己的政治主張,對促進戰國時期的( )繁榮起了重要作用。
(10)百家爭鳴的影響:通過前面的學習和思考,我們可以總結出,各個學派之間,在闡述自己政治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機會,必然會抨擊其他學派的不同主張,這樣一來,學派之間必然會進行激烈的辯論。為了贏得辯論,更為了完善主張,更好地解決現實的社會問題,在激烈辯論中,各個學派必然會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樣的百家爭鳴,是理論的碰撞,是思想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先秦諸子相互成就,共同進步,必然會促進( )的繁榮。以我們后人的目光來看,這是我國古代第( )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從中華文化的廣博深度來看,諸子百家的各種主張,都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道家的順應自然,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規律,指導著我們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莊子所追求的精神自由、人格獨立,更應成為每個人的精神追求。道家的無為,看似消極,但當我們太過疲累時,是不是可以暫時遁入逍遙之境,放空身心,得一時安閑。
儒家的仁者愛人,告誡我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導我們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儒家的積極有為,浩然正氣,更是成為激勵我們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讓我們做人做事,都不偏不倚。
墨家的兼愛非攻,不僅適用于當年的春秋戰國,更適用于如今變幻莫測的世界局勢,墨子這樣為世界和平奔走的理想主義者,總是最讓人欽佩!墨家的尚賢尚儉,也在告訴我們勤儉節約的重要性。
商鞅變法告訴我們,當歷史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及時的變革可以推動歷史的進步。法家的以法治國,與我們現在的依法治國,雖然有所差異,但也可以給我們提供歷史借鑒。
“身與時舛,志共道申;標心于萬古之上,而送懷于千載之下。金石靡矣,聲其銷乎!”
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 諸子》中所總結的那樣,雖然先秦諸子已經距今兩千多年,這漫長的時間,足以讓滄海變桑田,足以讓金石銷靡無形,但百家爭鳴的余音,依然縈繞在中華大地,他們的思想,已然在華夏生根,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學習2:總結歸納】
必備知識重點:
(1)百家爭鳴的定義:戰國時期(時間),儒墨道法兵農陰陽名雜縱橫等學派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戰國時期兵戈不休等社會問題,因思想、政治上的觀點不同,各學派激烈辯論、相互抨擊,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我們把這一思想文化繁榮的局面,稱之為“百家爭鳴”。
(2)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主張:戰國時期儒家代表是孟子和荀子,孟子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荀子主張禮治,以尊卑等級維系社會秩序;墨家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戰爭,博愛天下;道家莊子強調順茵自然和民心,追求人生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法家韓非子強調依法治國,主張建立中央集權專制制度;兵家著書立說,闡述戰爭理論,專治一切不服。
(3)百家爭鳴的影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成為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產生了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核心素養體現:
(1)唯物史觀:理解百家爭鳴產生的經濟基礎是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力的發展。
(2)時空觀念:理解百家爭鳴各家學派的主張及其要解決的社會問題,了解這背后的歷史背景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戰亂頻繁、社會變革等,知人論世,能夠在歷史大背景下看諸子百家。
(3)史料實證:結合《孟子》《墨子》《莊子》等著作,理解教材總結的各家學派主張,培養對經典的閱讀興趣。
(4)歷史解釋:能夠結合所學,簡單說出儒墨道法等代表人物的主張,并簡單說說他們的政治主張是否適合當時的社會。
(5)家國情懷: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孫子等都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偉大哲人,通過本課學習,能夠簡單了解他們的事跡和思想,感悟古代哲人的生活境遇與深邃思想。尤其建議深入了解墨子與莊子,一個兼愛天下,一個超脫凡塵,他們的精神境界,值得我們了解與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义乌市| 清苑县| 济源市| 淅川县| 博客| 讷河市| 长垣县| 桂平市| 得荣县| 芮城县| 岳阳县| 武汉市| 太原市| 若尔盖县| 安远县| 安西县| 响水县| 思茅市| 阳高县| 广德县| 大英县| 库车县| 伊金霍洛旗| 洪泽县| 临朐县| 郯城县| 贺州市| 信阳市| 东明县| 双鸭山市| 公主岭市| 汉川市| 张家口市| 拉萨市| 方正县| 丰顺县| 平昌县| 新干县| 英德市| 邵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