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在社會中成長》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 :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了解、服務社會,增進關心社會的情感,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道德修養 :明確個人離不開社會,在社會生活中養成親社會行為,做社會的好公民;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初步培養親社會的意識。 法治觀念 :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有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精神;知道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掌握親社會行為的重要性。 健全人格 :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責任意識 :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相結合,養成親社會行為,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具備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觀念,具有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 教學 重點 社會對個人成長的作用。 教學 難點 親社會行為的養成。 教學過程導入 “羊孩”的故事 在陜西榆林市清澗縣玉家河鄉貧窮的小山村王家河村,一名“啞童”"常年被用繩子拴在樹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與他作伴的是一只山羊,因為從小沒有人教他說話,所以無法和人正常交流。就連“爸媽”這些簡單的詞語也只會用“嘩哨”的羊叫聲表達,被人們稱作為“羊孩’。 后來在好心人的資助下,“羊孩”拴拴(化名)被送進榆陽區聾啞語言康復學校,套在拴拴身上6年的繩套這才真正被解開。從未張口說過話的拴拴將從頭開始學語言,在學校老師的教育下,他學會了自己吃飯,又學會了簡單的穿脫衣服,并且終于開口說話了。 思考: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 提示: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 授新課 新聞鏈接: 四川漢源縣暴雨泥石流災害造成重大損失 2024年7月20日凌晨,四川雅安市漢源縣突發暴雨泥石流災害,導致通訊、道路、橋梁中斷,30余人失聯,1524名群眾受災,房屋、道路受損嚴重。災害發生后,四川省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迅速組建專家工作組,中國電建成都院應急救援隊參與災損評估,為防災減災及災后重建提供支撐。 漢源縣紀委監委成立專項監督檢查組,對災后恢復重建全過程進行精準監督,確保政策落實、資金使用等廉潔高效。水利部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指示,全力做好四川漢源縣暴雨泥石流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想一想:挺身而出的英雄們是合格公民嗎 成為一個合格公民的需要怎樣的成長過程 提示: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通過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思考:救援過程中的食物、藥品、救援工具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提示: 食物生產 :包括種植、養殖、加工、包裝等步驟,確保食物安全、衛生、營養均衡。 藥品生產 :經過研發、原料采購、生產制造、質量控制、包裝標簽等流程,確保藥品的療效和安全性。 救援工具生產 :涉及設計、材料采購、加工制造、測試檢驗等環節,確保工具的功能性、耐用性和安全性。 可見人的物質生活離不開他人和社會。 材料分享:2023年,涿州地區遭遇了嚴重的洪水災害,災情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在這緊急關頭,各地的救援隊伍迅速響應,紛紛奔赴災區,投入到緊張的搶險救災工作中。涿州救援中,網友們還自發制作上傳“涿州加油”標語視頻。 思考:涿州救援中,網友們為何自發制作上傳“涿州加油”標語視頻 提示:人的精神生活離不開他人和社會 知識小結:為什么說個人離不開社會? 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②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③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交流討論:無論是涿州洪災還是漢源縣暴雨泥石流災害呢,都有很多人逆行救援,他們是什么行為?這些人身上有哪些品質? 提示: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表現為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 圖片分享:以下行為屬于親社會行為嗎? 材料分享:涿州地區遭遇了嚴重的洪水災害,一時間,滔滔洪水肆虐,給當地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了巨大威脅。災情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大家都密切關注著涿州的動向。在這緊急關頭,全國各地的救援隊伍迅速響應,他們紛紛奔赴災區,投入到緊張的搶險救災工作中。無論是專業的救援團隊還是自發組織的志愿者,都懷揣著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災區的深情,義無反顧地沖向了抗洪搶險的第一線。他們與時間賽跑,與洪水抗爭,用汗水和勇氣書寫著人間大愛。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每一份力量都顯得尤為珍貴,每一份付出都凝聚著對災區人民的深深祝福。全國人民的心與涿州緊緊相連,共同期盼著災區能夠早日重建家園,恢復往日的寧靜與美好。 議一議:洪災英雄們勇擔社會責任,這些行為有何意義 (從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角度思考) 提示: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 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 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幫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贈、同情、關心、謙讓、互助等行為;文明禮讓、禮貌待人;十字路口讓學生們先行;公交車上給孕婦、老人讓座;不管是開車還是坐車,都要文明謙讓,而不要與人產生爭執;公交車上、地鐵上給需要幫助的人讓座,幫忙放行李;等。對以上行為進行歸類,你認為最準確的是 ( ) A.主動關心社會 B.深入了解社會 C.積極融入社會 D.親社會行為 2.親近社會,就是要有親社會的情感和行為。下列不能體現親社會的情感或行為的是 ( ) A.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B.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C.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D.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新學期第一課,林林同學“曬”起了自己暑假作業的完成情況:看到一些公共自行車上有灰塵,我便連續幾天到小區附近的公共自行車站點,擦拭公共自行車;另外,我還參加了幾次公益活動……你對這份暑假作業的看法是 ( ) ①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②能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為 ③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④有利于養成參與公益活動、愛護公共設施的好習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