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善用法律》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學會運用法律與人打交道;能夠在面對違法犯罪時,勇于斗爭,而且善于斗爭。 道德修養:增強依法律己、依法維權、依法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意識。 法治觀念:能夠明辨是非,自我約束,遠離不良行為,防微杜漸。 責任意識:從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強自我防范。 教學 重點 遇到侵害,如何依法求助;如何應對違法犯罪。 教學 難點 如何應對違法犯罪。 教學過程導入 情境導入: 小明在網購時遇到了一次欺詐行為。他在一家看似信譽良好的網店購買了一款心儀已久的電子產品,但付款后卻遲遲沒有收到貨物。小明開始有些焦急,他嘗試聯系賣家,但賣家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最后甚至不再回復他的消息。 思考:他應該如何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授新課 小明一家的國慶假期生活 場景一:小明一家計劃國慶出游,提前做好規劃定了酒店,沒想到被平臺以“系統價格沒有更新”為由取消。小明一家很惱火,他們應當怎么辦 場景二:小明爸爸駕駛電動車出門買菜,被交警攔下以此路段為“禁摩區”為理由罰款2000元。小明爸爸認為電動車不是摩托車,感覺很惱火,對處罰不服,他應當怎么辦 場景三:小明一家在某餐廳就餐,單據上顯示消費金額209.6元,但商家實際收取210元。商家回應是系統自動操作,讓他們不要計較。 小明一家很惱火,他們應當怎么辦 小組討論:同學們,小明一家很惱火! 請大家分組討論,幫助小明想想辦法。 如何解決上述問題,他們可以向哪里求助 計時:3mins 提示: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顧客有權追究商家的違約責任,要求其承擔違約造成的損失。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規定,電動車不屬于摩托車。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規定,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材料分享: 小A和爺爺從小相依為命,爺爺有一套房產,想待自己百年之后留給小A,由他繼承。爺爺知道有一些親戚也覬覦這套房子,所以準備立下遺囑,但又擔心小A年紀小被他人哄騙、欺負,不知道有什么方法確保小A繼承。 小A家境貧困,暑假在某建筑公司打工賺錢,老板承諾每日結算報酬200元,但是最近三天老板以各種理由拖延,不給他發報酬。小A不知道該怎么辦。 思考:幫他找可以求助的法律服務機構 提示: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 提示:我們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 律師事務所:律師是熟悉法律的專業人士。律師能回答我們的法律問題,為我們出主意、想辦法,給我們當顧問,替我們處理涉及法律的事務。他們還能受委托幫人打官司、當辯護人。 公證處:公證員能夠依據法律和事實,證明合同、遺囑、親屬關系、身份、學歷、出生日期、婚姻狀況等的真實性、合法性。 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站的工作人員,能夠幫助我們解釋法律問題,代寫法律文書,幫我們出主意,甚至替我們解決涉及法律的事務。 法律援助中心:如果有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又需要打官司來討回公道,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請求援助。 交流討論:你有沒有過維權的經歷呢?遇到權利被侵犯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做? 提示:與商家協商解決或者向消費者協會或相關部門投訴舉報、反映情況 所以,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我們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知識小結:遇到侵害時,怎樣依法維權? ①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②我們可以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 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我們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案例分享: 案例一:中學生小峰自創歌詞獲獎,獎項卻被參加復評工作的李某給了其他人。小峰以侵犯自己的著作權,一紙訴狀將李某和張某告到法院。狀告他們共同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權。 案例二:北京市國土資源局認定孫某未經政府批準,擅自占用集體土地建房,決定沒收孫某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并處罰款人民幣12萬元。孫某某不服北京市國土資源局作出的處罰決定,向法院提起訴訟。 案例三:楊某被單位辭退,對單位領導極度不滿,心存報復。一天,楊某糾集董某、樊某攜帶匕首闖至廠長賈某辦公室,將賈某當場殺死。中級法院一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楊某死刑,立即執行,判處董某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判處樊某有期徒刑十五年。 思考:你知道什么是訴訟嗎?它有哪些類型?上述三個案例分別屬于什么類型是訴訟呢? 提示:訴訟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參與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 訴訟的類型: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 三個案例的訴訟類型依次為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 圖片分享: 思考:面對這些侵害個人與他人利益的行為,你會如何做 提示:圖一:作為消費者,商家多收價款侵犯了我們的合法權益 圖二:作為市民,執法機關不當執法侵犯了我們的合法權益 圖三:作為旁觀者,看到有人偷電瓶車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材料分享:陜西西安的肖先生去超市購物,超市在找零時抹掉了4分錢,男子表示超市抹零,以及這樣四舍五入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一種侵犯,于是將“永輝超市”告上法庭。提出了兩條訴求,第一就是要超市歸還屬于自己的4分錢,第二就是承擔本次訴訟費用。 思考:有人質疑肖先生,如此計較這幾分錢有意義嗎 對此你怎么看 提示: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 思考:2016年5月23日,20歲的廣東工業大學學生吳宏宇在校園中看到偷車賊在偷他朋友的摩托車,吳宏宇見狀就騎上了自己的車,試圖追捕這名偷車賊。但最終兩車相撞,而吳宏宇不幸受了重傷。在被送往醫院后不久,吳宏宇不治身亡。 思考1:你覺得吳宏宇的行為值得嗎?正確嗎? 提示: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 同違法行為作斗爭的常見方法: ①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爭取其他成人的幫助。 ②虛張聲勢,與違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③記住違法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 ④了解違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⑤保護好作案現場。 思考2:所以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怎樣做到尊法守法? 提示:①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 ②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努力成為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當我們需要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而又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時,我們( ) A.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 B.可以借助自己親朋好友的力量對侵害者進行報復 C.只能自認倒霉,忍氣吞聲 D.只能放棄自己的權利 2. 社會是復雜的,未成年人難免受到傷害。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可以采用非訴訟手段和訴訟手段來依法維權。關于這兩種手段,下列認識正確的有( ) ①非訴訟手段是維護我們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 ②訴訟指的是打官司 ③訴訟通常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 ④刑事訴訟俗稱“民告官” A.①② B. ③④C. ②③ D. ①③ 3.“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則古訓告誡我們對待承諾要( ) A.量力而行,盡力而為B.無論何事,有求必應 C.滿口答應,到時再說D.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