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素養目標】1.時空觀念:識讀《戰國形勢圖》,掌握戰國七雄的名稱和地理方位。2.歷史解釋:掌握商鞅變法的背景、主要內容及作用,認識到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學習商鞅不畏強權、敢于改革的精神。3.史料實證:通過學習都江堰的修建、構成、功能等內容,了解其修建的意義。【重點】戰國七雄的含義;商鞅變法的內容及歷史作用;都江堰的修建。【自主預習】戰國是一個充滿機遇、充滿謀略、充滿變革的時代。在這一時代中,戰國七雄中哪一國家最終笑到了最后 成功絕不會輕易地眷顧一個無為的諸侯國。這個國家能夠笑到最后,是因為作了怎樣的努力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走進《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掌握戰國七雄【任務設計】通過多媒體展示春秋后期和戰國初期形勢圖,引導學生思考:對比春秋后期與戰國初期的形勢圖,你能看出什么變化呢 重點識記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等史實。再指派七名同學按照東西南北各一名、中間三名的位置站立,然后引導其他同學說出各個方位的同學分別代表的諸侯國,以此來識記戰國七雄的地理位置。【知識生成】形成 背景 經過春秋近300年的紛爭,維系周王室統治的各種制度走向瓦解過程 國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齊國國君之位被大夫 奪取 七雄 齊、楚、燕、韓、趙、魏、秦戰爭 目的 諸侯各自為政,發展實力,致力于拓展疆域特點 規模很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戰役 桂陵之戰、 之戰、長平之戰 結果 魏、楚、齊、秦等先后崛起,在當時政治格局中占據優勢地位參考答案晉 田氏 馬陵【圖示歸納】戰國時期七雄位置簡圖探究商鞅變法【任務設計】排演《商鞅變法》的小話劇(主要人物包括秦孝公、商鞅、沒有軍功的舊貴族、打仗有功的士兵、勤勞的百姓等)。通過變法前后個人生活的變化來體現商鞅變法對國家和不同階層人民帶來的影響,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小組合作:商鞅變法18年,秦國面貌為之大變。可是秦孝公去世后,商鞅慘遭“車裂”。由此引導辯論:商鞅變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知識生成】(1)目的: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為鞏固統治、對外擴張積極創造條件。(2)時間、支持者:公元前356年、 。 (3)措施政治 確立 ,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經濟 廢除舊的土地制度; ,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統一度量衡 軍事 ,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 (4)影響:商鞅變法使秦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變,綜合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而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 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參考答案(2)秦孝公 (3)縣制 鼓勵耕織 獎勵軍功 (4)秦【知識拓展】了解戰國時期的經濟發展【任務設計】通過觀察戰國時期雙鐮鐵范、戰國時期楚國龍鳳虎紋絲織物、銅冰鑒,今日都江堰等圖,認識這一時期經濟發展的程度,理解都江堰與成都“天府之國”之間的內在聯系等。【知識生成】(1)農業:鐵器的使用日趨普遍,牛耕得到進一步推廣,耕作技術明顯進步,這些都使農業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2)手工業:戰國時期,手工業分工更加細密。(3)商業:日益發達,貨幣流通廣泛,各地涌現出一批人口眾多、商賈云集的中心城市。(4)建筑業:都江堰時空 公元前256年;成都附近的岷山上人物 秦國蜀郡郡守功能 、灌溉、水運等 影響 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參考答案李冰 防洪【合作探究】經過戰國時期的陣痛,中國歷史正在脫胎換骨。今天,我們一起來重溫這段歷史。任務一 【讀文章,看社會變化】材料 春秋初年,大小諸侯國見諸經傳的有一百七十余個,主要有齊、晉、楚、秦、魯、宋等數十個國家。這一時期的特點是:諸侯國林立,尤其是中原核心地區,小國非常多;戰國時期,秦國吞并了巴國和蜀國,國力大增,逐漸有了統一的趨勢;齊國經歷了田氏代齊,安于現狀;楚國占據了南邊的半壁江山,再也沒有北上中原逐鹿天下的雄心。……到這一時期,秦國的統一已經無法阻擋。(1)依據材料,指出從春秋到戰國時期,國家數量的變化趨勢。這一趨勢有何進步意義 任務二 【析觀點,評商鞅變法】觀點一 秦朝丞相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道:“孝公用商鞅之法……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說道:“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觀點二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食貨志》中說道:“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農業)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廢除井田制,奴隸制也被廢除了,身份等級的劃分亂了法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域,而弱者喪社稷。”(2)依據上述表格,概括其中的兩種觀點。以商鞅變法為首的戰國時期的改革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3)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應如何評價歷史上的變法。任務三 【看圖片,見證經濟發展】第一組第二組(4)依據第一組圖片,我們可以獲得哪些有效的歷史信息 依據第二組圖片之間的內在聯系,可以想象修建公共工程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 合作探究參考答案(1)趨勢:國家數量銳減。意義:實現了局部統一,為秦統一六國創造了條件。(2)觀點一: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持肯定贊揚的態度。觀點二:一方面肯定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或“傾鄰國而雄諸侯”),另一方面也批評商鞅變法加劇了貧富差距與兼并戰爭,影響了社會安定。作用: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土地私有制等制度,維護了地主階級的利益,為封建社會的確立奠定了基礎。(3)要辯證分析;要多角度評價;要把變法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要看變法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社會的發展;等等。(4)信息:冶鐵業、絲織業技術先進。因素:注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主持修建者要有無私奉獻、堅持不懈、勇于創新的精神品質;等等。戰國是奴隸社會瓦解和封建社會形成的時期,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先進生產工具(鐵器、牛耕)的廣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促使土地私有化的出現,各國爭相變法以實現向封建社會的過渡。秦國通過較為徹底的商鞅變法,發展生產,加強軍隊戰斗力和中央集權,迅速進入封建社會并強大起來,為后世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