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二單元神州古韻目錄本課目標新知導入新知講解課堂展示課堂拓展課堂總結目 錄(四)文化理解激發學生對古代音樂的興趣和熱愛;通過體驗楚商音樂的情感和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一)審美感知使學生認識中國傳統樂器編鐘、笙、笛、塤、古琴等,能夠分辨其音色;掌握楚商音樂的基本節奏和旋律特點;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演奏技巧。(二)藝術表現通過觀看視頻、聆聽音樂、分析音樂要素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楚商音樂的特點和表現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創作活動,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三)創意實踐通過加入肢體、樂器、生活用具等創意性伴奏來豐富歌曲的表現形式,讓同學們充分體驗音樂創作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歌曲創新的樂趣。新知導入同學們,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在亞非地區,這些文明包括什么?新知導入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在這些古代文明中,中國的音樂文化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樂器有哪些嗎?新知導入作品:《楚商+關雎+汨羅江幻想曲》新知講解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以狩獵為生。而大自然中的飛禽走獸又很難捕捉,于是,聰明的先民們就用鶴的腿骨做成骨哨,吹出與鳥鳴聲相似的音調來誘惑捕捉禽鳥。新知講解大家欣賞一下骨笛:1.說說骨笛有什么特點?2.骨笛的材質是什么?3.在原始狩獵時起到什么作用?新知講解賈湖骨笛有7個音孔,至9000年后的今天,人們還能用它吹奏出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旋律。這讓我們不禁感嘆祖先的聰明才智!下面我們欣賞一下骨笛的聲音新知講解我們也可以從其他古代樂器和出土文物中探索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看!右邊的這件陶塤,是我國約7000年前的樂器。聽!這個由仿制的塤演奏的音樂片斷。大家欣賞一下陶塤,說說陶塤有什么特點?新知講解陶塤和骨笛有什么特點?新知講解從這個5000多年前古人所制的彩陶盆上的舞蹈紋可見,早在原始社會時期我國已有了載歌載舞的藝術形式。請同學們觀察陶盆,說說你的感受? 新知講解1978年,在我國湖北省隨縣(今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了一套戰國時期的編鐘——曾侯乙編鐘,它是我們祖先在約2400年前鑄造出來的。這套編鐘的出土,證明了先秦時代我國的音樂與科技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讓我們一同來聆聽、學習編鐘的音樂吧!聆聽音樂感受編鐘的音色特點?新知講解下面我們跟跟著鋼琴哼唱一下主旋律新知講解新知講解《楚商》作為漢族傳統音樂的一種,主要流行于我國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歷史傳統,楚商音樂以五聲音階為基礎,曲調優美,節奏鮮明,旋律富有變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是楚國的一種特殊調式結構,以商音為主,商-徵-宮是其骨干音。下面利用三角鐵和碰鈴為樂器伴奏新知講解磬是我國古代打擊樂器,用石或玉制作而成。由多個大小不同的石片組成一排、可以演奏旋律的磬,叫編磬,演奏時用小木槌敲擊。它多用于宮廷雅樂或盛大祭典。下面我們欣賞一段音樂新知講解編鐘和編磬各有什么特點?新知講解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很重視音樂教育,他將周朝官府搜集的3000余首詩歌加以整理,精選出305首編為《詩經》。遺憾的是,吟唱《詩經》的旋律已失傳,僅留下歌詞。《詩經》對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你們知道詩經由幾部分組成嗎?新知講解下面我們學習由詩經改編成的歌曲《關雎》新知講解《關雎》是一首流傳千古的經典樂曲,其歌詞源自《詩經·國風·周南》,是《詩經》的開篇之作。樂曲以古詩詞為藍本,通過音樂的形式,展現了古代人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關雎》的旋律優美流暢,起伏跌宕,既體現了古詩詞的韻律美,又融入了現代音樂的元素。樂曲采用了穩定的節拍和節奏型,使得旋律更加易于把握和演唱。下面邊聽音樂邊跟唱新知講解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將流行于南方的民歌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礎上創作出《離騷》《九歌》等詩歌,是楚辭的重要代表人物。下面聆聽音樂《汨羅江幻想曲》,從這首作品中,你能聽出我們學過的哪首作品的音調與之相似嗎?新知講解A.這段音樂是什么樂器演奏的 (古箏)B.這段主題來自哪里 (古琴曲《離騷》)C.你能感受到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嗎 D.你知道屈原的身世以及他與楚辭的故事嗎 課堂展示下面請同學們上臺利用樂器和肢體動作為樂曲伴奏課堂拓展下面我們欣賞一下視頻課堂總結 《楚商+關雎+汨羅江幻想曲》感謝您的觀看!感謝您觀看與支持攻堅克難贏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花城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神州古韻》第1課《楚商+關雎+汨羅江幻想曲》。【教材分析】《楚商+關雎+汨羅江幻想曲》是花城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神州古韻》第1課欣賞課,《楚商》作為漢族傳統音樂的一種,主要流行于我國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歷史傳統,楚商音樂以五聲音階為基礎,曲調優美,節奏鮮明,旋律富有變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是楚國的一種特殊調式結構,以商音為主,商-徵-宮是其骨干音。《關雎》是一首流傳千古的經典樂曲,其歌詞源自《詩經·國風·周南》,是《詩經》的開篇之作。樂曲以古詩詞為藍本,通過音樂的形式,展現了古代人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關雎》的旋律優美流暢,起伏跌宕,既體現了古詩詞的韻律美,又融入了現代音樂的元素。樂曲采用了穩定的節拍和節奏型,使得旋律更加易于把握和演唱。《汨羅江幻想曲》是20世紀中國樂壇上很有影響的作曲家李煥之于1981年創作的古箏協奏曲。這部作品取材于晚唐琴人陳康士根據屈原著名詩篇《離騷》創作的同名古琴曲,深刻體現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不屈不撓的斗爭意志。李煥之在創作過程中,對古琴曲《離騷》進行了大膽的改編和創新,采用古箏這一傳統樂器進行演奏,使得作品在保留古典韻味的同時,又增添了新的藝術表現力。【學情分析】剛剛踏入中學的校門,內心世界比較豐富,對所有的事物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心理上還保持這小學時期的天真愉悅,他們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對事物的分析和主觀體會,對很多問題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大多數學生學習態度都很端正,因此,老師要積極進行教育和教學工作,注意強調學生行為規范教育,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得熱愛音樂,喜歡上音樂課。【教學目標】以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新頒布的課程目標為依據,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注重體現課程性質,重點反映課程理念,我們確立本節課的目標:(一)審美感知使學生認識中國傳統樂器編鐘、笙、笛、塤、古琴等,能夠分辨其音色;掌握楚商音樂的基本節奏和旋律特點;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演奏技巧。(二)藝術表現通過觀看視頻、聆聽音樂、分析音樂要素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楚商音樂的特點和表現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創作活動,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三)創意實踐通過加入肢體、樂器、生活用具等創意性伴奏來豐富歌曲的表現形式,讓同學們充分體驗音樂創作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歌曲創新的樂趣。(四)文化理解激發學生對古代音樂的興趣和熱愛;通過體驗楚商音樂的情感和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掌握音樂的特點及風格;欣賞與分析音樂作品;學唱音樂作品,掌握其音樂節奏和旋律。(二)教學難點:1.把握音樂的音色和旋律特點;控制學唱音樂作品的音準和節奏。【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教學過程】一、“提問導入教師:同學們,人類最早的文明出現在亞非地區,這些文明包括什么?預設:回答問題教師: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在這些古代文明中,中國的音樂文化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樂器有哪些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今天那我們走進歷史,感受中國音樂史的魅力。《楚商+關雎+汨羅江幻想曲》(板書《楚商+關雎+汨羅江幻想曲》)【設計意圖:通過提出問題調動學習興趣,渲染課堂氣氛。激起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導入新課】二、師生互動,感受音樂(一)初步聆聽,感受情緒教師: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以狩獵為生。而大自然中的飛禽走獸又很難捕捉,于是,聰明的先民們就用鶴的腿骨做成骨哨,吹出與鳥鳴聲相似的音調來誘惑捕捉禽鳥。大家欣賞一下骨笛,說說骨笛有什么特點?骨笛的材質是什么?在原始狩獵時起到什么作用?預設:回答問題教師:賈湖骨笛有7個音孔,至9000年后的今天,人們還能用它吹奏出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旋律。這讓我們不禁感嘆祖先的聰明才智!下面我們欣賞一下骨笛的聲音預設:欣賞教師:我們也可以從其他古代樂器和出土文物中探索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看!右邊的這件陶塤,是我國約7000年前的樂器。聽!這個由仿制的塤演奏的音樂片斷。大家欣賞一下陶塤,說說陶塤有什么特點?預設:回答問題教師:陶塤和骨笛有什么特點?教師:從這個5000多年前古人所制的彩陶盆上的舞蹈紋可見,早在原始社會時期我國已有了載歌載舞的藝術形式。請同學們觀察陶盆,說說你的感受?學生:回答問題教師:1978年,在我國湖北省隨縣(今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了一套戰國時期的編鐘——曾侯乙編鐘,它是我們祖先在約2400年前鑄造出來的。這套編鐘的出土,證明了先秦時代我國的音樂與科技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讓我們一同來聆聽、學習編鐘的音樂吧!聆聽音樂感受編鐘的音色特點?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下面我們跟跟著鋼琴哼唱一下主旋律預設:哼唱教師:預設:回答問題教師:《楚商》作為漢族傳統音樂的一種,主要流行于我國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歷史傳統,楚商音樂以五聲音階為基礎,曲調優美,節奏鮮明,旋律富有變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它是楚國的一種特殊調式結構,以商音為主,商-徵-宮是其骨干音。下面利用三角鐵和碰鈴為樂器伴奏預設:伴奏教師:磬是我國古代打擊樂器,用石或玉制作而成。由多個大小不同的石片組成一排、可以演奏旋律的磬,叫編磬,演奏時用小木槌敲擊。它多用于宮廷雅樂或盛大祭典。下面我們欣賞一段音樂預設:聆聽音樂教師:編鐘和編磬各有什么特點?預設:回答問題教師: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很重視音樂教育,他將周朝官府搜集的3000余首詩歌加以整理,精選出305首編為《詩經》。遺憾的是,吟唱《詩經》的旋律已失傳,僅留下歌詞。《詩經》對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你們知道詩經由幾部分組成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下面我們學習由詩經改編成的歌曲《關雎》預設:欣賞教師:《關雎》是一首流傳千古的經典樂曲,其歌詞源自《詩經·國風·周南》,是《詩經》的開篇之作。樂曲以古詩詞為藍本,通過音樂的形式,展現了古代人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關雎》的旋律優美流暢,起伏跌宕,既體現了古詩詞的韻律美,又融入了現代音樂的元素。樂曲采用了穩定的節拍和節奏型,使得旋律更加易于把握和演唱。下面邊聽音樂邊跟唱預設:跟唱教師: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將流行于南方的民歌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礎上創作出《離騷》《九歌》等詩歌,是楚辭的重要代表人物。下面聆聽音樂《汨羅江幻想曲》,從這首作品中,你能聽出我們學過的哪首作品的音調與之相似嗎?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A.這段音樂是什么樂器演奏的 (古箏)B.這段主題來自哪里 (古琴曲《離騷》)C.你能感受到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嗎 你知道屈原的身世以及他與楚辭的故事嗎 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三、拓展認識,情感升華教師:下面我們欣賞一下視頻預設:欣賞四、總結【板書設計】《楚商+關雎+汨羅江幻想曲》楚商+關雎+汨羅江幻想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骨笛的音色.mp3 2.塤的音色.mp3 3.編鐘的聲音.mp3 4.楚商 選段.mp3 5.編磬的聲音.mp3 6.關雎(演唱).mp3 7.關雎(伴奏).mp3 76a2c20286dad7084c0f6a2abe54085d.mp4 8.汨羅江幻想曲(選段).mp3 【新教材新課標】花城版七年級上冊-《楚商+關雎+汨羅江幻想曲》-課件.pptx 【新教材新課標】花城版七年級上冊-《楚商+關雎+汨羅江幻想曲》-課堂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