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之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文化遺產知識點講解知識點一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1.學校教育的發展(1)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發展官學 中央官學 漢朝設立的[1] 太學 ,西晉開始設立的國子監,是古代中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機構。地方官學 自漢朝開始設立地方官學。私學 春秋時期 私學產生,改變了“學在官府”的情形,其中儒家代表孔子影響最大。唐朝以后 私人設立的[2] 學塾 、村學和蒙學構成基層社會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 [3] 書院制度 的建立,更推動了私學的發展,宋代是書院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時期。作用 保存與傳播了古代文化,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傳承;科舉考試的推行,也有賴于官學與私學的支撐。 宋代書院興盛的原因(1)宋代程朱理學的興起并向基層滲透,促進了書院的發展。(2)宋代崇文抑武,大興科舉,推動了書院的發展。(3)宋代商品經濟空前活躍,經濟的發展為書院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2)中國近代學校教育的發展建立 發展北京大學 [4] 京師大學堂 既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大學,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它的建立是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標志。 ①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 ②1916年蔡元培接任校長后,北京大學成為[5] 新文化運動 的中心和學術研究的重鎮。清華大學 1911年創辦的清華學堂,1928年組建為國立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延聘國內外著名學者執教,迅速發展成為全國高水平的大學。(3)新中國學校教育的發展時間 表現 影響“文化大革命”前 ①國家收回了教育主權,接管了各級各類學校。 ②1949年底,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決定教育要為國家建設服務。 ③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6] 德、智、體 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 中國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培養了大批素質較高的勞動后備軍和德才兼備的建設人才。“文化大革命”結束后 ①恢復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 ②1983年,鄧小平提出“三個面向”的指導方針。 ③20世紀90年代,國家開始實行“[7] 科教興國 ”發展戰略。 中國教育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教育公平的步伐加速推進。(4)西方學校教育的發展①古代:古希臘產生了歐洲最初的學校形式,奠定了[8] 分科教育 的基礎。②近代:法國拿破侖建立的“[9] 大學區 ”制度,確立了保留至今的國民教育制度;德國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學合一”的精神創辦的柏林大學,將教學與研究結合在一起;美國大學則逐漸傾向于世俗化與商業化。2.印刷書的誕生(1)歷程時間 概況約公元前30世紀 埃及出現的[10] 紙草書卷 ,一般被認為是書籍的雛形。春秋至秦漢 簡策和帛書盛行。105年 蔡倫改進制成“蔡侯紙”。北宋 畢昇發明膠泥活字印刷術。約15世紀中葉 德國人谷登堡采用金屬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11] 印刷書 ,并推動了報紙、雜志的普及。(2)意義:印刷書的誕生,堪稱具有革命性的轉變;有助于文化的大眾化;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促進各民族的發展。 宋代活字印刷術未能如谷登堡印刷術產生革命性影響的原因(1)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主要印刷工具書。(2)雕版印刷技術歷史悠久,工藝成熟,推廣活字印刷術的市場需求并不迫切。(3)受科舉制和儒家思想的制約,印刷品傳播范圍有限。(4)受封建文化傳統的制約,女性讀書相對較少,工人知識水平參差不齊。(5)相比字母,漢字數量龐大,排版更煩瑣,印刷成本高昂。(6)活字印刷技術不成熟。3.圖書館的成長世界圖書館 ①古文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是公元前7世紀亞述巴尼拔王建立的。 ②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學圖書館在保存古典時期文化遺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私人圖書館也隨之興起。 ③19世紀下半葉,英、美等國家出現了具有近代意義的[12] 公共圖書館 。中國圖書館 ①古代朝廷設有專門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閣”“堂”“室”等藏書之所。 ②私家藏書得到發展,明代的天一閣是古代中國私家藏書的代表。 ③1909年,清政府開始籌建京師圖書館。1916年起,國家圖書館的職能開始體現。1998年改稱“[13] 國家圖書館 ”。 書籍的影響(1)政治變革:為新思想、新理論的傳播提供了渠道,推動了政治變革。(2)經濟變革:帶動了印刷業和相關產業的出現和發展,帶動當地經濟的轉型與發展。(3)文化變革:加快了知識信息傳播的速度,擴大了信息交流的廣度和深度;打破了上層社會對知識的壟斷,推動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的大眾化。(4)科技變革:使科學觀察和研究成果得以批量傳播,為科學研究提供相對可靠的參照。(5)社會變革: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4.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1)概況國外博物館 ①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創建了亞歷山大博學園,其中[14] 繆斯宮 后來被稱為“亞歷山大博物館”,一般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 ②1683年,牛津大學建立的[15] 阿什莫林 博物館,被視作第一個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館。 ③18世紀,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等重要博物館建立。中國博物館 近代 ①19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人韓伯祿在上海建立的自然歷史博物院,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 ②英國亞洲文會在上海設立了主要陳列動物標本的自然歷史與考古類博物館。 ③1905年張謇在江蘇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成為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 ④民國時期,先后建立國立歷史博物館和國立中央博物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分別改稱“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和“國立南京博物院”。 ⑤1925年10月10日,[16] 故宮博物院 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其成為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新中國成立以來 ①1959年7月建成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綜合類軍事博物館。 ②2003年2月,中國[17] 國家博物館 正式組建,它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2)作用①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②是進行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全方位向公眾提供關于自然、文化各領域的知識,以一種特有的方式擔負著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使命。 近代中國博物館的發展趨勢及原因(1)發展趨勢:從展示工業文明成果演變為展示歷史文物;向獨立和專業化發展;公共性和民族性不斷增強。(2)原因: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救亡圖存的需要;愛國意識進一步覺醒;西學東漸不斷深入;知識分子的推動;對西方文明的反思,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知識點二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1.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1)原因: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由各民族創造的文化財富,一直受到嚴重威脅。(2)措施古代(收藏藝術珍品) 歐洲 在各國的皇室、貴族和教會中,收藏藝術珍品和宗教遺物之風頗為盛行。中國 歷代帝王、達官貴人和民間收藏家十分重視收藏各種器物、字畫、書籍等,針對古代器物進行分類、著錄的金石學還發展成為專門之學。近現代(通過立法保護) 世界 ①1834年,希臘針對古跡保護制定了法律。 ②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保護文物古跡的高潮。 ③1964年的《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強調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以歷史的[18] 真實性 為第一要義。中國 ①1906年清政府頒布《保存古物推廣辦法》。 ②193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文物保護法律《古物保存法》公布。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起專業化的文物保護體系,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文物普查。 ④1982年通過并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世界遺產公約》(1)聯合國制定《世界遺產公約》制定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會議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這一公約簡稱《[19] 世界遺產公約 》。宗旨 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內容 ①充分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 ②對于一部分全人類的共同遺產,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以重點保護。 ③確定了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種類型。發展 ①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提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 ②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中國對世界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措施 ①1985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遺產公約》 ②2004年中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③2006年審議通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 ④2011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意義 保護遺產、傳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動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中國成為推動世界遺產保護的重要力量,體現出一個文明大國守護人類共同財富的擔當。3.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1)世界①古代文明遺跡:雅典衛城、古羅馬城、阿布辛拜勒神廟、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②近代文化遺產:[20] 佛羅倫薩 成為展示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文化遺產。(2)中國①第一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長城、莫高窟、明清皇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以及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泰山。②2001年5月,昆曲成功入選第一批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情境1 宋代書院的特點宋代書院保留了較大的探討學問的自由氣氛。書院與書院之間也有交流,主要是請其他書院的掌教來講學討論和有名的“會講”。所謂“會講”,就是書院與書院或精舍之間不定期舉行的學術論辯會。書院基本上都建在環境幽雅的地方,吸收了道教和佛教尤其是禪宗以山林中的清幽來促進怡神養性、清心正氣的特點,并和它注重修身養性的教育目的相配合。——摘編自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根據材料,概括宋代書院的特點。答案 強調精神生活的豐富和品德的修養;教學方式相對靈活開放,集教學和學術研討為一體。情境2 清華大學校歌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大同爰躋,祖國以光。莘莘學子來遠方,莘莘學子來遠方。春風化雨樂未央,行健不息須自強。——節選自清華大學校歌清華大學校歌體現了學校教育怎樣的特點?答案 匯集中西方文化;注重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易錯中西古代學校教育的不同中國古代學校教育講究師生等級名分、氛圍莊嚴,西方師生比較平等、氛圍自由;中國講儒家經典,西方講人文精神;中國古代重視禮樂文化,西方奠定分科教育的基礎。情境3 中國古代印刷技術傳統的傳抄方法再也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了。人們迫切需要一種新型的、高效率的圖書復制技術。唐代不僅有了對印刷的迫切需要,而且也具備了印刷術應用與發展的紙、墨、石刻、捶拓等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張樹棟等《中華印刷通史》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推動古代印刷技術發展的因素。答案 科舉制的發展;文化教育的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印刷品的需求增大;紙、墨等物質基礎和技術條件的成熟。圖解歷史中國圖書館的發展階段及主要特征書籍的基本功能文化傳承功能 輿論導向功能 書籍的基本功能 信息傳播功能 休閑娛樂功能情境4 盧浮宮的文化價值1791年,國民議會宣布盧浮宮既是王室居所,也是匯集科學、藝術的紀念物以及進行公共教育的場所。次年,國民議會進一步宣布,盧浮宮將屬于大眾,成為公共博物館。1793年,盧浮宮正式向公眾開放。——摘編自呂一民《盧浮宮:“法國的象征與驕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盧浮宮為人類文化傳承作出的貢獻。答案 實現了文物的收集與整理,積極開發文物價值;向公眾開放,普及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推動人類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情境5 博物館的職責1974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將博物館定義為一個不追求營利、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公開的永久性機構,為研究、教育和欣賞的目的,對人類和人類環境的見證物進行搜集、保存、研究、傳播和展覽。近代以來的博物館具有怎樣的職責?答案 既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也是進行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情境6 長城的保護與傳承我看見一段段長城得以修復??墒呛唵蔚?、粗暴的修復,唯一的作用就是讓長城失卻了歷史,同時失卻了靈魂!我就只喜歡拍那些真實的、殘缺的、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長城。因為,那是歷史,那是美的語言,那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財富。——陳長芬《仰望長城》根據材料指出保護長城應該遵循的重要原則及其原因。答案 重要原則:真實性原則。原因:尊重歷史。概念文化遺產文化遺產從存在形態上看,分為物質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且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如社會風俗、禮儀、手工藝技能和節慶活動等。遺跡是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痕跡,包括遺址、墓葬、灰坑、巖畫、窯藏等。一般來說,遺跡是經過人類有意識加工的,因而能夠反映當時人類的活動。世界遺產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代替的財富,是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情境7 昆曲的藝術價值說“昆曲”是古典藝術的范例,不會有人反對?!デ膶W高品位的佳作很多,它熔鑄了前代韻文文學的精華,以文學的抒情為長,又以戲劇的“當行本色”為本……正是在歷史的音樂文化遞傳的基礎上,昆曲的歌唱音樂體系在昆山腔的改革及其發展中逐步形成……逐漸形成具有獨特個性的完美的表演藝術體系。——摘編自李曉《昆曲的藝術成就和文化價值》 結合材料,分析昆曲被譽為“古典藝術的范例”的原因。答案 具有較高的文學品位;傳承歷史音樂文化;是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探究點演練及歸納總結探究1 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發展材料 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延續發展過程中,學校教育從來沒有中斷過。中國古代的學校……在儲才和育才的過程中始終肩負著傳承與創新中華文化的重任。每個朝代的太學或國子監等選拔的博士官……一邊講學,一邊研究學術而創作……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中央官學教育對儒家經學的重視,最終使其進化為理論化和系統化的學科體系,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文化。——摘編自栗洪武、陳磊《中國古代學校教育傳承與創新中華文化的歷史規律》材料主旨 材料主要闡述了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發展概況及作用。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中國古代學校教育。試答: 積極作用:有利于中華文化的保存與傳播;促進社會主流文化逐步形成與發展;推動儒學成為理論化、系統化的學科體系;為社會發展培養大量人才;客觀上推動社會進步。局限性:古代學校教育本質上是為統治者服務的;漢代后中央官學教育對儒家經學的重視,不利于文化多元化發展。 歷史解釋——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特點及影響(1)特點①起源早:春秋時期孔子首創私學;漢朝設立地方官學、太學。②政府主導:明清政府舉辦的官學數量激增。③主要形式:官學與私學并存。④教學內容:以儒家學說為主,與科舉做官聯系緊密。⑤發展趨勢:由逐漸發展完善到走向衰落。(2)影響①政治:推動科舉制發展,為政府提供后備人才,鞏固了專制皇權的統治。②思想:鞏固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凸顯了儒學的社會教化功能。③經濟:推動了封建經濟的發展。④文化:推動了文化的發展與創新。⑤民族:促進了民族交流交融。⑥局限:封建社會后期文化專制導致了教育的僵化,阻礙了社會的進步與轉型。唯物史觀——春秋時期私學產生的歷史背景(1)經濟:鐵制工具和牛耕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加速了封建生產關系的孕育成熟。(2)政治:新興地主階級為保護自己的利益,積極要求參與社會政治生活,進行社會政治改革。(3)文化:學術下移與士階層的崛起又為私學的產生與蓬勃發展提供了知識基礎和人才儲備。(4)社會環境:春秋時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爭霸局面出現,各國統治者無力顧及官學。探究2 圖書館、博物館對文化傳承的作用材料一 文藝復興以來,歐洲人開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熱潮,將從全世界搜羅、掠奪的奇珍異寶帶到了歐洲。大量私人收藏的發展,為博物館的藏品積累作了準備。從17世紀開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響之下,許多皇室和貴族的收藏品開始對部分公眾開放參觀。1683年,牛津大學通過接收英國貴族阿什莫林捐贈的各種器物和動、植、礦物標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館。——摘編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館在歐洲的起源》材料二 托勒密王朝創立了兩個研究中心——博物館和圖書館。在當時地中海最強大的帝國王權支持下,圖書館的擁有者公開宣布:要擁有世界上所有的書、所有國家的著述。法律規定,凡是進入這個國家的每一本書,都要復制一本進入圖書館。據默雷說:“凡到亞歷山大(城)的船只,均要受到檢查,為了獲得圖書,不惜出資收購或用陰謀詭計得到手?!?br/>——摘編自孫道天著《古希臘歷史遺產》等材料 主旨 材料一主要闡述了近代歐洲博物館的興起。材料二主要論述了托勒密王朝支持圖書館大量收藏圖書。思考:(1)根據材料一,歸納近代歐洲公共博物館興起的原因。試答: 文藝復興推動歐洲人探索海外世界;歐洲對外殖民擴張和掠奪;私人收藏的發展;啟蒙運動傳播了平等思想;科學研究和教育的需要?!?br/>(2)根據材料二,說明兩個研究中心對人類文明發展起到的作用。試答: 匯集了大量古代文化典籍和史料,利用國家權力資助學術研究,對學術、文化發展作出重要貢獻?!?br/>歷史解釋——圖書館、博物館的作用(1)對實物資料進行保存。大量書籍、珍貴文物、自然標本等在圖書館、博物館中得到了有效的保護。(2)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圖書館、博物館的教育對象具有廣泛性,傳播的知識具有多樣性。(3)有助于科學研究。圖書館、博物館是科研事業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文字、實物資料的重要載體。(4)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圖書館、博物館具有服務公眾的職能,是人們文化休閑、修身養性的好地方。探究3 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材料 千手觀音造像是我國最大的集雕刻、貼金、彩繪于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被譽為“國寶中的國寶”。明清時期千手觀音造像曾經四次整體修繕,但歷經八百載,造像病害嚴重多達34種,其手臂僅存830只,有殘缺的手指占手指總數的78.52%?!?008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展開。來自國內多家研究機構的修復團隊及文物修復師,引入國際先進的保護經驗,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千手觀音原始雕刻形態及表面彩繪等歷史信息。修復共使用加固材料1.5噸,金箔粘接材料大漆1噸,金箔100多萬張。——摘編自陳卉麗等《大型石窟寺石質本體保護修復——以大足千手觀音造像為例》等材料主旨 材料主要闡釋了新中國成立后對千手觀音造像的修復過程。思考: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成立后千手觀音造像修復的特點及意義。試答: 特點:損壞較重,修復難度大;國家主導,多方力量參與;采用先進技術和國際經驗;耗資巨大。意義:為中國和人類保存了優秀的文化遺產;為研究中國古代佛教傳播、造像藝術等保存了重要資源;先進技術和經驗的應用為中國的石刻保護提供了經驗;帶動了旅游經濟的發展?!?br/>歷史解釋——文化遺產保護的必要性(1)文化遺產具有歷史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大多經歷了長時間的自然侵蝕和人為損壞,自身具有脆弱性,一旦遭受破壞,完整修復的可能性極小。(2)自然及社會條件變化導致了一系列文化遺產保護危機。為適應工業化和城市化要求而大搞城市改造和建設,對文化遺產造成了嚴重破壞;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拒的因素使得許多文化遺產難以保留甚至消亡。歷史解釋——文化遺產保護的價值(1)從文化層面看,保護文化遺產有助于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2)從學術層面看,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保護歷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學研究的重要資源。(3)從歷史層面看,保護文化遺產就是記錄和傳承文明發展史,以史鑒今。(4)從經濟層面看,良好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對擴大對外交流、發展文化旅游等有重要作用。(5)從世界層面看,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為世界范圍內文化的繁榮及交流創造了條件。歷史解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1)歷史價值:可以對正史(文字)起拾遺補闕以及更正歷史的作用,幫助人們更全面地了解和認識歷史。(2)精神價值:與生活緊密結合,是民族精神的載體,也表現了人類對和諧、和平的追求。(3)審美價值:是歷代藝人心血的結晶,是傳統藝術的寶藏,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4)科技價值:是歷代人們傳統知識和實踐的積累,具有科學或潛科學的價值。歷史解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征(1)人文性:是以人為中心的一種傳統文化活動。(2)傳承性:是祖先遺留下來的東西,是口傳心授的活文化,包括內容和方法,它由人代代相傳下來。(3)獨特性:來自特定的民族、族群或個人,或來自特定的區域,甚至是村落,因此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4)歷時性:是一條流動的歷史文化長河,具有變與不變辯證統一的特點。它會隨時代的前進和環境的改變而變化;同時又有相對不變的穩定性。(5)共時性:是歷史的、傳統的,雖然時代變了,但它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與時代共存。(6)整體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要進行整體性的活態保護。命題點習題講解命題點1 學校教育的發展1.[2023.1浙江]宋代是書院發展的重要時期。有北宋學者云:“五代學校不修,學者多各從其師,是以廬山有白鹿洞書院,嵩陽、岳麓亦各有書院,國朝各賜以書籍。……后庠序之教興,而所謂書院者,未之或聞矣?!蹦纤沃祆渲亟ò茁苟磿?,有官員謂:“國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學,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繼有請建書院以養士?!睋瞬牧希瑹o法得出的結論是( D?。?br/>A.五代時學校凋敝、書院興起B.北宋一度出現學校興盛而書院衰落的現象C.宋代崇文抑武,推動書院發展D.宋代書院成為科舉考試與人才培養中心解析 五代時期“學校不修”,學者多跟從自己的老師學習,因此書院興起,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從材料“庠序之教興”“書院者,未之或聞矣”可以得出B項結論,排除B項。從材料“偃武崇文……請建書院以養士”可得出C項結論,排除C項。書院可以培養人才,但無法得出書院是宋代科舉考試與人才培養中心的結論,D項錯誤,符合題意。命題變式2.[2022北京]1950年,教育部要求各高?!皬U除政治上的反動課程”,開設“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等課程;1956年,“馬列主義基礎”和“中國革命史”被列入高校必修課。這些高校課程的調整 ( A?。?br/>A.貫徹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方針B.標志著國家“科教興國”發展戰略形成C.成為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思想基礎D.推行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解析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廢除了政治上的反動課程,加強了在高校中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革命史的思想教育,這些調整貫徹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教育方針,A項正確;1995年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排除B項;1956年三大改造已經完成,排除C項;1956年提出“雙百”方針,與材料的第一個時間點不符,排除D項。命題點2 印刷書、圖書館、博物館的發展3.[2023全國卷乙]南宋時書籍流行,文人刻書蔚然成風,如陸游、范成大、楊萬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間,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師友、鄉賢的著述,地方官學、民間書院等亦以刻書為己任。這有助于( D )A.士族階層的出現 B.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C.科舉制度的興起 D.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解析 南宋時書籍流行,文人、學院等熱衷于刻書,說明當時文化氛圍濃厚,這有助于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從而有助于提升社會文化水平,故D項正確。士族階層出現于魏晉時期,唐宋時期漸趨消亡,A項錯誤。儒學正統地位在西漢時期已確立,B項錯誤??婆e制度興起于隋唐時期,C項錯誤。4.[2021天津,10分](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世紀末期起,一些來自人們剛剛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現在歐洲,刺激了學者們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們的好奇心。與此同時,在思想解放浪潮沖擊下,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學分類和科學實驗方法。 17世紀,一些思想家和科學家紛紛倡議建立博物館,認為博物館將會“達到教化民眾的目的,成為發明家集結與交換心得的場所”。18世紀40年代起,英、法等國相繼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館。當時的博物館追求珍奇物品和標本的齊全,陳列繁雜。——摘編自《博物館的歷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歐洲博物館建立的歷史背景。(10分)解析 第(1)問,根據“15世紀末期起”及所學知識可得出新航路開辟,美洲物品的傳入;根據“在思想解放浪潮沖擊下”及所學知識可得出文藝復興的出現;根據“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學分類和科學實驗方法”可得出自然科學分類和科學實驗方法的推廣;根據“17世紀,一些思想家和科學家紛紛倡議建立博物館”及所學知識可得出啟蒙運動的發展,啟蒙思想家的倡導;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西歐國家的早期殖民擴張和掠奪。答案?。?)新航路開辟,美洲物品的傳入;文藝復興的出現;自然科學分類和科學實驗方法的推廣;啟蒙運動的發展,啟蒙思想家的倡導;西歐國家的早期殖民擴張和掠奪。(10分)命題點3 文化遺產5.[2023.1浙江]2019年7月,中國“良渚古城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古城遺址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國史前稻作文化的偉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實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下列關于良渚古城遺址的表述,正確的有( D?。?br/>①屬于夏文化的遺存?、谝延兴接兄飘a生的實證 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艹霈F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長江下游的良渚古城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這里出土了精美的玉器,有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并且不同墓葬的隨葬品數量差別明顯,私有制已經產生,故②③④說法正確,選擇D項。良渚文化位于長江下游,夏文化位于黃河流域,故①錯誤,A、B、C三項都排除。命題變式6.[2023廣州三模]2014年,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20年,中國、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外聯合申遺( B )A.推動了傳統貿易方式的復興B.增進了國家間相互理解和認同C.打開了世界貿易發展新格局D.促進了全球化時代的文明同化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聯合申遺,這有利于促進國家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增進相互理解和認同,B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中外聯合申遺推動傳統貿易方式的復興,排除A項;中外聯合申遺沒有打開世界貿易發展的新格局,排除C項;中外聯合申遺促進了全球化時代的文明多樣化,而非同化,排除D項。命題點1 學校教育的發展1.[2023廣東]1902年有人在日記中寫道:“今歲省城將一切書院改為大學堂,選才華秀美者入堂肄業,每月給薪水,所學以西法為要,有主教,有助教,以通西法者為之,此外又延洋夷為師(刻下尚未延來),在堂助教者,聞洋夷為師而告退之者數人,可謂有志氣者矣?!边@反映出( A )A.作者具有排外傾向 B.作者主張中體西用C.維新運動漸入高潮 D.天朝上國觀念盛行解析 “在堂助教者,聞洋夷為師而告退之者數人,可謂有志氣者矣”大意為:在學堂助教的人,因聽說聘請西方人作為老師而辭職,這些人是有志氣的。由此可知,作者對辭職行為持贊賞態度,將從新式學堂辭職作為有志氣的表現,可見作者具有排外傾向,故選A項。作者排斥西方人在新式學堂授課,不符合“中體西用”思想的內涵,排除B項;題干涉及時間是1902年,戊戌變法在1898年已經失敗,排除C項;材料僅涉及作者個人對西方的排斥態度,反映不出天朝上國觀念的盛行,排除D項。命題點2 印刷書、圖書館、博物館的發展2.[2023.1浙江]1450年左右,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一種會在低溫下熔化,卻可以在被擠壓時保持足夠硬度的特殊金屬合金,并用翻砂鑄模法制作字母活字字模,且每一個單字都可以壓縮。他做成的木質印刷機可用遠遠超過任何雕版印刷機的速度來印刷書籍,且最終成品的品質斐然。他的發明帶來的直接影響是( A?。?br/>A.催生了被視作“新一代的書籍”的印刷書B.開始使用活字印刷術印刷書籍C.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礎D.促進了圖書館的誕生解析 選項分析命題點3 文化遺產3.[2022.1浙江]據載,在佛羅倫薩洗禮堂大門的設計競賽中失利后,布魯內列斯奇去羅馬潛心研習萬神殿等古建筑。1410年,他回到佛羅倫薩,積極投入大教堂穹頂的設計和建造。有建筑師追述,布魯內列斯奇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學習”,“重新發現了古跡的比例和尺寸……小心翼翼地沿襲古典的法則和樣式以及正確的建筑比例”。下列項中,對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B )①經典力學體系推動了建筑革命②文藝復興建筑受到古羅馬文化影響③羅馬已取代佛羅倫薩成為文藝復興中心④布魯內列斯奇的事跡彰顯了人類的勤勉和力量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 佛羅倫薩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依據材料中“去羅馬”“重新發現了古跡的比例和尺寸”等可知,文藝復興建筑受到古羅馬文化影響,選②。由“不懈的努力和學習”“潛心研習”等可知,布魯內列斯奇的事跡彰顯了人類的勤勉和力量,選④。經典力學體系產生于17世紀,而材料所涉及建筑修筑于15世紀,故排除①。佛羅倫薩仍是文藝復興中心,故排除③。綜上所述,選B項。4.[2021.6浙江]秦兵馬俑造型精美,比例勻稱,神態逼真,威武雄壯的軍陣生動再現了秦統一中國的磅礴氣勢。秦兵馬俑大型藝術群塑體現了( D?。?br/>A.和當地的自然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B.實用性與裝飾性精確巧妙地結合C.鮮明的民本意識和高超的表現技巧D.高度概括和細膩寫實的藝術手法解析 “造型精美,比例勻稱,神態逼真”等,體現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大型藝術群塑高度概括和細膩寫實的藝術手法,故選D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兵馬俑并沒有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故排除A項。紫禁城里的裝飾品堪稱實用性與裝飾性巧妙結合的典范,故排除B項。秦始皇陵兵馬俑大型藝術群塑是秦始皇濫用民力打造的,體現了秦始皇的暴政,不能體現民本意識,故排除C項。5.[2021.6浙江]大斗獸場作為古羅馬文化的象征,建造伊始就是一個地標式的舉世矚目的建筑,但建筑的宏闊也難掩其曾經的血腥。下列項中,對“大斗獸場”表述正確的有( C?。?br/>①建成于羅馬共和國時期 ②是世界遺產“羅馬歷史中心”的組成部分 ③融合了希臘式和羅馬式建筑風格 ④表演的角斗士全都是奴隸、戰俘和囚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羅馬大斗獸場建成于羅馬帝國時期,故排除①。古羅馬城以“羅馬歷史中心”為名載入《世界遺產名錄》,而大斗獸場位于古羅馬城,故選②。大斗獸場在拱門兩邊配以希臘式石柱,而拱門是羅馬建筑文化的特色,故體現了希臘式與羅馬式建筑風格的融合,故選③。表演的角斗士絕大部分是奴隸、戰俘和囚犯,但也有極少數自由人,故排除④。綜上所述,C項正確。習題演練1.[2023廣東開學大聯考]南宋時期,朱熹積極興建書院,認為“學校之設,所以教天下之人為忠為孝也”。陸九淵在白鹿洞書院講學時,開篇就提到《論語》中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認為求學在于求知而不在于求利。這說明( B )A.書院與統治者意志相違背B.書院承擔教化育人功能C.商品經濟推動書院的興盛D.宋代理學成為主流思想解析 材料中朱熹認為書院教育應強調“忠”“孝”,陸九淵認為“求學在于求知而不在于求利”,這說明書院承擔教化育人功能,B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書院與統治者意志相違背,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商品經濟發展對書院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無法體現當時理學是否成為主流思想,排除D項。2.[2024安徽聯考]1896年,政治家、教育家李端棻向清廷上《請推廣學校折》,針對當時教育制度中存在的弊病提出了“一經五緯”的教育改革方案。《請推廣學校折》后被采用,成為清末教育改革的指針和綱領性文件。清廷支持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D?。?br/>A.西學的影響力逐漸擴大 B.資本主義發展內在要求C.力圖推廣新式教學方法 D.改革派救亡圖存的需要解析 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虎視眈眈,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為拯救民族危亡,維新派將教育改革作為變法之根本大計,《請推廣學校折》被推行適應了改革派救亡圖存的需要,D項正確。3.[2023山東聊城期末]有學者認為,沒有文藝復興及其帶來的文化和科學思潮,約翰內斯·谷登堡也許終生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貴族;但若沒有谷登堡印刷術,便沒有歐洲宗教改革、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以及此后的工業時代。該學者重在強調( D?。?br/>A.谷登堡獨特的人生際遇B.近代歐洲思想解放的歷程C.思想革命催生技術進步D.印刷書誕生的革命性意義解析 根據材料“但若沒有谷登堡印刷術,便沒有歐洲宗教改革、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以及此后的工業時代”可知,學者旨在強調谷登堡印刷術對歐洲社會變革的重要作用,D項正確;材料并未強調谷登堡獨特的人生際遇,A項排除;近代歐洲思想解放的歷程并非材料強調的重點,B項排除;C項只符合“但”前面的內容,排除。4.[2024福建龍巖階段檢測]法國大革命時期,收藏在皇宮中的大量歐洲藝術珍品轉為國家所有,政府下令在盧浮宮建立中央藝術博物館并正式向公眾開放。之后,歐洲各國紛紛建立了國家博物館。私人博物館也相繼開放,從而開始了博物館社會化的進程。近代博物館的發展( C?。?br/>A.促進了現實主義文藝產生B.反映了社會矛盾日益緩和C.推動了文化的大眾化發展D.加速了科技向生產力轉化解析 據材料可知,國家、私人博物館相繼向公眾開放,“開始了博物館社會化的進程”,這說明近代博物館的發展推動了文化的大眾化發展,C項正確。5.[2023合肥質檢]1964年的《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規定:古跡修復的目的是保存和展示古跡的美學與歷史價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確鑿文獻為依據。一旦出現臆測,必須立即予以停止。這一規定強調對古跡保護與修復應( A?。?br/>A.以真實性為第一要義 B.以藝術性為審美追求C.以主觀性為研究依據 D.以完整性為修復目標解析 由“古跡修復……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確鑿文獻為依據。一旦出現臆測,必須立即予以停止”可知,古跡修復應該修舊如舊,保存古跡的原貌。由此可知,對古跡保護與修復應以真實性為第一要義,A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古跡保護與修復應保證真實性,并沒有強調以藝術性為審美追求,B項錯誤。由“一旦出現臆測,必須立即予以停止”可知,C項錯誤。修舊如舊,不一定能實現“完整性”,D項錯誤。6.[2024南京調研]埃及金字塔是集宗教與世俗權力于一身的埃及法老的巨型陵墓,197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佛羅倫薩歷史中心作為文藝復興的象征,眾多卓越的藝術家在此留下了大量建筑、雕塑和繪畫作品,1982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兩項文化遺產共同的歷史價值在于( B )A.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B.彰顯出不同地區建筑藝術的發展C.代表非洲和歐洲文明的最高成就D.形成了包羅萬象的近代藝術之城解析 據材料“埃及金字塔是集宗教與世俗權力于一身的埃及法老的巨型陵墓”“佛羅倫薩歷史中心……留下了大量建筑、雕塑和繪畫作品”可知,不同地區建筑藝術特點不同,故B項正確。埃及金字塔,佛羅倫薩的建筑、雕塑和繪畫作品都屬于物質文化遺產,故A項排除;“最高成就”由材料無法判斷,故C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地區建筑藝術的發展,未體現建筑藝術的整合,“包羅萬象”無從得出,故D項排除。7.[2023南京調研]2008年,我國政府決定啟動影印《四庫全書》文化工程,全程參與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專家、學者、手工藝人達500余名。2022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的發掘工作,集中了40家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多學科研究、數字化服務等單位聯合攻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由此可知,文化遺產保護( A?。?br/>A.要具有整體性的思維 B.推動科學技術的創新C.彰顯出真實性的原則 D.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解析 根據材料“集中了40家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多學科研究、數字化服務等單位聯合攻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化遺產的保護不能局限于某一個部門,而是要協調多個部門,要具有整體性的思維,A項正確。8.[2023廣東河源檢測]截至2022年6月11日,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數量達到14項、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4項,數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年均旅游收入超140億元。這反映了現代中國( B?。?br/>A.文物保護立法得到了落實B.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并舉C.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突出D.文化事業服務于經濟建設解析 目前我國的世界自然遺產以及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且其帶來的年均旅游收入超過140億元,這說明我國對世界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有機結合在一起,B項正確;材料與文物保護立法沒有直接聯系,排除A項;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僅從材料無法看出,排除。9.[2023皖江名校聯考]某學者總結了中國古代“士”這一概念產生演變的過程,如下表所示。與戰國時期“士”的內容變化直接相關的是( B )時間 內容西周之前 泛指部落中的成年男子。西周和春秋 特指卿大夫以下的低級貴族,屬于“國人”階層,能夠接受“六藝”等貴族教育。戰國 成為知識分子的代稱,已與出身無關;“士”非?;钴S,其共同身份標志是知識、智慧與才能。A.平民教育取代貴族教育 B.民間聚徒講學之風興起C.諸子百家思想實現融合 D.宗法觀念已經蕩然無存解析 材料主要體現了西周之前到戰國時期“士”的概念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與民間聚徒講學之風興起有直接關系,B項正確。10.[2024河南信陽統考]1898年,漢口出現閱報社一所,“將各報備齊,以供眾覽”。之后,各地閱報社如雨后春筍般創辦了起來,尤其是1903年后,閱報社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僅1904年至1908年就有300多處閱報社出現。這是( B?。?br/>A.實行新政憲政改革的現實需求B.為了推動社會風氣開化以救亡圖存C.知識分子參與社會治理的途徑D.有識之士為了獲得政治參與感解析 根據材料“1898年……1903年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列強侵略加劇,民族危機加深,部分有強烈憂患意識的知識分子意識到“開民智”是救亡圖存的重要途徑,而報刊是“開民智”的重要工具,所以閱報社的創辦是為了推動風氣開化以救亡圖存,B項正確。11.[2023黑龍江牡丹江三模]19世紀中后期,英、美等國家興起了建立公共圖書館的浪潮。即使是偏遠的市鎮和農村,當地政府也設立了公共圖書館。進入公共圖書館的讀者不受性別、身份的限制,除閱讀圖書外,還可以享受臺球室、棋藝中心等娛樂設施。公共圖書館的興建( B )A.標志著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B.是工業革命時代的產物C.滿足了精英群體的文化訴求D.是基層政府自治的體現解析 根據材料“19世紀中后期……興起了建立公共圖書館的浪潮……除閱讀圖書外,還可以享受……娛樂設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后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公共圖書館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國民文化水平、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需要,適應了工業革命的時代需要,故選B項;公共圖書館的興建不是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標志,排除A項;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整個公民群體,而不只是精英群體,排除C項;公共圖書館的興建無法體現基層政府自治,排除D項。12.[角度創新]16、17世紀,歐洲出現一股收藏熱潮,藏品主要包括以下三類。類別 收藏狀況古物遺跡 古希臘羅馬雕塑、以羅馬皇帝傳奇經歷為主題的室內裝飾畫。標本器物 人類和動物的骨骼,植物、礦物標本,各種工具器械(如拔牙鉗、望遠鏡、樂器),以及來自東方的武器、工藝品等。圣物神物 被新教徒破壞遺棄的天主教圣物、被當作治病良藥的圣徒遺骸。據上表可知,當時歐洲的收藏熱潮( D?。?br/>①推動了科學革命的興起②促進近代民族國家形成③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④反映了新舊文化的交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收藏品是社會現狀的一種反映,材料中某些藏品是科學革命的成果,但不能據此說收藏熱潮推動了科學革命的興起,排除①;材料信息沒有涉及民族國家意識,排除②;材料中“來自東方的武器、工藝品等”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體現,③正確;材料中有的藏品是舊文化的反映,如“天主教圣物”“圣徒遺骸”等,有的藏品是新文化的反映,如“植物、礦物標本”“望遠鏡”等,這反映出當時歐洲處于新舊文化交替時期,④正確。故選D項。13.[角度創新/2023湖北黃岡中學二模]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安提瓜古城的評價是:安提瓜古城原址創建于16世紀早期,建在海拔逾1 500米的火山環繞的山谷之中,處于地震帶內,它在1773年一場大地震中遭到嚴重破壞,但其主要建筑的遺跡卻保留下來。這座城池格局的靈感源自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在至少三個世紀內建成了大批莊嚴隆重、裝飾華麗的卓越建筑,凸顯空間感與立體感特質,成為中美洲巴洛克藝術的典范。該評價( B?。?br/>A.肯定了美洲土著文明價值B.突出文明交流的歷史印記C.促進了文明之間深入交流D.說明了美洲文明的多樣化解析 根據“這座城池格局的靈感源自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在至少三個世紀內建成了大批莊嚴隆重、裝飾華麗的卓越建筑,凸顯空間感與立體感特質,成為中美洲巴洛克藝術的典范”可知,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安提瓜古城的設計受到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由此體現了美洲和歐洲之間的文化交流,所以這一評價突出了文明交流的歷史印記,B項正確;該評價并不是在肯定美洲土著文明的價值,排除A項;這一評價肯定了文明交流,由材料推不出其促進了文明交流,也得不出美洲文明的多樣化,排除C、D兩項。14.[以圖證史/2023湖北模擬,12分]【歷史中的文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圖1 圓明園流失的馬首銅像 圖2 北洋水師“鎮遠”艦鐵錨(2007年由何鴻燊先生購得后捐獻國家)?。孜绾鸨蝗哲姺@,1947年從日本回國)圖3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 圖4 遵義會議舊址 文物,是中華文明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承載著燦爛的文明,傳承著優秀的歷史文化,講述著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創造的輝煌與苦難。圍繞“歷史中的文物”,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圖片信息,自擬論題,展開論述。(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文物本身的歷史價值和歷史信息可以得出觀點:輝煌與恥辱。首先總論,闡述歷史與文物的關系:文物是歷史的記憶,是后人眼中的“歷史”。然后,結合材料信息,分析文物背后的歷史信息。答案 示例一:輝煌與恥辱(2分)文物是歷史的記憶,是后人眼中的“歷史”。以馬首為代表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馬首銅像做工精美、栩栩如生,眼神、張口等姿態都自然逼真,毛發的刻畫也是纖毫畢現、細致動人,實為清代銅器中的精品。它既融合了中西方藝術的精華,亦展示了中國古代手工業水平的精湛。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以馬首為代表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流失海外,成為中國文物流失的一個縮影,也是中華民族被侵略的恥辱印記。馬首銅像在2007年由何鴻燊先生購得后捐獻國家,正所謂“民族弱則文物失,國運強則文化興”。(10分)示例二:屈辱的民族記憶(2分)文物是歷史的記憶,是后人眼中的“歷史”。圖2北洋水師“鎮遠”艦鐵錨遍體鱗傷,鐫刻著歲月的滄桑印痕?!版傔h”艦是清朝海軍北洋艦隊主力艦之一,誕生于19世紀中后葉的中國洋務運動時代,最終又消逝在甲午中日戰爭中。“鎮遠”艦在威海衛保衛戰中被日軍俘獲,后被編入日本艦隊服役,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被拆解,1947年回到祖國。“鎮遠”艦鐵錨不僅見證了甲午中日戰爭中國的失敗,也見證了近代中國遭受列強侵略的恥辱。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國人民對民族復興的追求也遭遇了挫折。如今,“鎮遠”艦鐵錨靜靜躺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里,它用無聲的語言告訴世人牢記過去的恥辱,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0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