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之古代的商業貿易知識點講解知識點一 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1.商業貿易的起源:原始社會后期,隨著社會分工、產品剩余及私有制的產生,出現了交換,逐步發展起商業貿易。2.商業貿易的發展(1)古代中國商業貿易的發展時期 表現商朝 ①出現了專門從事商品交換的商人。 ②商業貿易遍及商朝統治區域和周邊地區。 ③商業主要掌握在[1] 官府和貴族 手里。春秋戰國 “[2] 工商食官 ”的格局被突破。秦漢 貨幣、車軌、度量衡的統一,促進了全國的商品流通。隋唐到兩宋 城市[3] 坊市分區 制度逐步瓦解,商業進一步繁榮。元、明、清 ①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斷加深。 ②形成全國范圍的商業貿易網絡。 ③地域性的商人群體——[4] 商幫 興盛。 古代中國商業發展中的兩次突破春秋戰國時期,突破了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各地出現了許多商品市場和大商人;宋朝,突破了坊、市界限和商業經營時間的限制,另外官府不再直接監管市里的交易活動。(2)古代世界各地商業貿易的發展古埃及 商業歷史悠久;國家控制對外貿易。古希臘 各城邦形成了若干個商業貿易中心,[5] 海外貿易 活躍。古羅馬 征服地中海周圍的地區后,商貿逐漸繁榮,海外貿易航線發達。拜占庭帝國 一度壟斷了[6] 中國絲綢 等東方奢侈品在歐洲市場的貿易。阿拉伯 商人在亞、非、歐三洲之間從事[7] 中介 貿易,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區域。(3)古代中國的商業貿易通道與管理陸上絲綢之路 ①路線:商人們將中國的絲綢等運往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再把歐洲和中亞等地的奇珍異寶輸往中國。 ②地位:古代貫通亞、歐、北非的重要貿易通道。海上貿易興盛 ①路線:從東南沿海各港口出發,近達南洋各地,遠達[8] 波斯灣 、阿拉伯海和紅海沿岸地區。 ②商品:除絲綢外,還有瓷器、紙張、茶葉等。 ③管理機構:唐宋以后,官府在東南沿海一帶設置[9] 市舶司 ,掌管對外貿易。朝貢貿易 明清時期,朝廷對朝貢貿易有嚴格的規定。清政府在廣州設置[10] 公行 。1757年,清政府指定“[11] 十三行 ”行商代理對外貿易。3.商業貿易的影響(1)總體:促進了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2)對中國:中國通過陸、海兩條對外貿易渠道,引進了國外的優良馬匹、植物新品種、香料、藥材和琉璃等。(3)對世界: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流行于亞、非、歐三洲,豐富了當地人們的生活。 影響古代商業貿易發展的因素發展基礎 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是商業發展的基礎。國家政局 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有利于商品交換的發展;國家分裂,戰亂不止,嚴重影響商品交換。交通條件 秦朝修筑馳道、隋朝開通大運河和元朝疏浚大運河等,有利于國內貿易的發展。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暢通,也有利于對外貿易的發展。貨幣發展 貨幣的統一,紙幣的出現,便利了商品交換的進行,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其他因素 統治者的重視、支持及制度保障。知識點二 貨幣、信貸、商業契約1.貨幣(1)出現:中國商朝的貝幣、古埃及的銅塊和銀塊、小亞細亞的金屬鑄幣。(2)意義:便利了商品交換和流通;促使商業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補余缺向逐利增財轉化。2.信貸(1)古代世界信貸發展公元前22—前21世紀 兩河流域出現了經營借貸的商人,神廟、[12] 宮廷 從事放貸業務。公元前16—前11世紀 古埃及出現了較為完備的借貸合約。公元前4世紀 古希臘的貨幣經營行業開始興起,出現了[13] 匯票 的雛形。(2)古代中國信貸發展春秋時期 實物借貸形式比較普遍,并出現貨幣信貸。唐朝 由存貸款發展到匯兌,出現“[14] 飛錢 ”。宋代 [15] 交子 、會子等紙幣開始使用。明朝中期以后 [16] 錢鋪 等新式金融機構盛行。清朝 資本性借貸有顯著發展,出現了本票性質的[17] 莊票 。3.商業契約古代世界 ①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約廣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護。 ②兩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人們已經使用契約。古巴比倫時期,訂立契約是普遍現象。古代中國 ①商周時期:契約出現。 ②漢朝以后:凡是涉及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事宜,當事人之間幾乎都要訂立契約。 ③唐宋以后:契約的應用更加廣泛。 信貸與契約的區別(1)信貸是體現一定經濟關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間的借貸行為,是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運動特殊形式,是債權人貸出貨幣,債務人按期償還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動(通過轉讓資金使用權獲取收益)。(2)契約是指雙方或多方共同協議訂立的有關買賣、抵押、租賃等關系的文書,可以理解為“守信用”。情境1 “商人”稱呼的由來商族人的祖先契被封到商這個地方。契的第六世后代王亥聰明多謀。他把牛訓練得既能馱貨物又能拉車,經常駕著牛車到各部落去做生意,外部落的人把像他這樣做生意的人稱為“商人”,這就是“商人”稱呼的由來。根據材料概括“商人”稱呼的由來。答案 商族人中出現了從事商品交換的人,“商人”稱呼的由來與此相關。概念“工商食官”是商周時期官府對工商業進行壟斷性經營的制度,手工業者和商人由官府供養,為官府服務。該制度盛行于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私營手工業的出現,官營手工業效率低下,以及周王室的衰微,工商食官制度衰落,至戰國后期徹底終結,但其演化出的官營手工業在此后的中國古代一直存在。情境2 唐代的商業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唐六典》材料反映出唐代的市具有什么特點?答案 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情境3 古代中國的信貸唐朝飛錢 清朝莊票根據所學知識,比較飛錢與莊票的異同。答案 同:兩者都可用于兌現,都屬于信貸業務;都是商品經濟繁榮的體現。異:唐朝飛錢沒有貨幣功能,不能流通于市場;莊票可以代替現金流通。概念清朝的莊票舊時錢莊發行的本票,因采用不記名形式,故可在市面流通,視同現金。發行莊票的錢莊是一種金融信用機構,類似于現在的銀行,開始主要承攬匯兌業務,后來也進行存款等業務。莊票出現是清朝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適應了大宗商品貿易交換的需要,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繁榮。情境4 古巴比倫時期的契約任何在沒有證人或者合同文書的情況下,如果于他人的兒子或者奴隸處購買白銀、黃金、男女奴隸、斧頭或者是羊、驢以及其他任何東西的人,或者為此負責的人,都將被視為盜賊且判處死刑。——《漢謨拉比法典》材料主要說明了什么問題?答案 古巴比倫時期,契約在商品交易中應用,并受法律的保護。探究點演練及歸納總結探究1 古代東西方商業貿易的發展材料一 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有三個高潮期。戰國秦漢時期商人勢力成長,很多大中都會成為商業貿易的中心。唐朝后期開始,糧食、茶葉、瓷器等生活必需品逐漸成為商品交易的大宗。北宋以后,很多史料記述了日用品的大宗交易情況,所交易的商品種類繁多,有家居用品、鞍轡弓箭、書畫古玩、土產香藥等。第三次高潮出現在明清兩朝,這兩個朝代都是延續了數百年的統一王朝。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農副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專業化程度提高,都成為商業發展的新因素。——摘編自寧欣《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概貌和特點》材料二 上、下埃及之間,利用尼羅河航運的便利,頻繁地進行各種貿易。新王國時期對外貿易的規模在中王國時期的基礎上日益擴大。交換的產品主要有金銀器皿、象牙、香料、紡織品、奴隸等。但新王國時期的對外貿易主要由國家控制,因此經常伴有軍事掠奪。——摘編自喬明順《簡明世界史》材料主旨 材料一主要闡述了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三個高潮期及其特點。材料二闡述了古代埃及商業貿易發展的狀況。思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三個高潮期的特點。試答: 第一次:私商成為主體,商業都會眾多。第二次:生活必需品占據主導;交易數量大;交易品種多;商品結構變化大。第三次:農產品商業化程度加深;南方出現許多專業化的商業市鎮。 (2)根據材料二,分析古埃及商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新王國時期古埃及的商貿活動有何明顯特征?試答: 條件:尼羅河航運的便利。特征:對外貿易規模擴大;主要由國家控制,常伴有軍事掠奪?!?br/>歷史解釋——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特點市場類型多樣 城市中有廟會、夜市和曉市等,鄉村中有草市。商業城市發達 歷代都興起了不同數量和規模的商業大都市,明清時期更興起了一大批工商業市鎮。對外貿易發達 以絲綢之路和陶瓷之路為主要渠道的對外貿易,構成了古代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貨幣種類豐富 宋朝時期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明朝時期形成以銀為主、以錢為輔的錢、銀并行的貨幣流通制度。商人群體活躍 漢代商人就已成為社會交往活動中最活躍的人群之一;到明清時期,則出現實力雄厚的區域性商人群體——商幫。商業地位低下 商業始終都是農耕經濟的補充,而未能占據中國古代經濟的主導地位。信貸契約發展 春秋時期出現貨幣信貸,唐朝信貸業務發達,清朝資本性借貸顯著發展等。商周時期產生了契約,漢代以后契約廣泛應用。歷史解釋——中國古代商業發展的基本趨勢活動場所 由城市向農村發展,明清時期出現專業性市鎮;先是固定時間、場所,到后來打破時空限制。交易內容 先是販運及交流地區間的土特產品、主要經營統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到后來以人們所需的農副產品、手工業產品為主。交易媒介 從最初物物交換到貝幣,再到以固定統一貨幣為媒介;北宋時期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流通領域 商品最初局限于流通領域,到明清時期逐漸出現商人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生產過程的現象。商人組織 由最初的親緣關系組織發展為地緣關系組織和業緣關系組織,如明清時期的晉商和徽商。商人地位 由商人社會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時期社會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中國古代“士農工商”的等級觀念始終沒有改變。貿易空間 在國內,商業貿易不斷發展,明清時期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發展較快,國內市場的貿易空間不斷擴大;在對外貿易上,以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為主要渠道的對外貿易是古代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究2 中國古代的對外貿易材料一 自東晉以來隨著北方人口的不斷南遷,江南的開發速度日益加快。農業的進步帶動了手工業和商業的興起,民營手工業在宋代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尤其是制茶業和制瓷業最出色……這些行業的繁榮帶動了農業商品化的擴大。當時的海船載重大大增加,在泉州出土的宋船重量約為250噸,屬于中等船?!未M赓Q易直接和間接地擴及歐洲、中東、東非、印度、東南亞,以及日本、朝鮮等地。——摘編自王樹煒《宋代海外貿易法研究》材料二 明清時代,面對近代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統治者堅持把貿易納入朝貢體系,“凡貢使至,必厚待其人”,對他們攜帶的貨物,“皆倍償其價”。于是各國紛紛來“貢”,導致“歲時頒賜,庫藏為虛”。但是,在朝貢貿易中,中國政府并不是無所要求,更不是不講回報,而是政治動機大于經濟目的,力圖造成“四海賓服,八方來儀”的宏大場面。——摘編自齊濤《朝貢外交與朝貢貿易》材料 主旨 材料一主要敘述了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原因和條件。材料二主要說明了明清對外貿易的手段、本質及特點。思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海外貿易發展的原因。試答: 經濟重心逐漸南移;農業、手工業的發展;造船與航海技術的進步;陸上絲綢之路交通不暢。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明清時代對外貿易的特點。這種狀況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試答: 特點:政府壟斷對外貿易,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依附于各國使節朝貢的貿易活動;對貢使帶來的貨物給予高額回報。影響:一方面加強了與周邊國家及海外諸國的交流;另一方面帶來巨大財政負擔,影響了正常對外貿易的發展。 歷史解釋——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特點(1)先以陸路貿易為主,后以海路貿易為主。漢代開辟了絲綢之路,中國對外陸路貿易不斷發展;唐朝時,海陸貿易并重;宋元時期,海路貿易地位日漸上升,并占據主導地位。(2)以友好交往為主流。不管是陸路還是海路,帶去的都是我國精美的絲綢和瓷器等工藝品,返航時不僅帶回貨物,而且常常有外國使臣搭船來中國訪問。(3)外貿伴隨著文化交流。西亞不少商人帶來了西方宗教,中國科技也相繼西傳。(4)外貿促進了民族交融。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在我國定居,互通婚姻,逐漸融合,在元朝時形成了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5)由對外開放走向閉關自守。漢朝至明朝的對外友好政策,促進了我國與亞、非、歐各國經濟文化發展。清朝前中期統治者對外實行閉關自守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使我國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6)朝貢貿易。政府壟斷對外貿易,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探究3 古代中國金融信用、契約制度的發展材料一 唐朝后期,在流通領域產生了飛錢,接近于現在的匯票。商人把款項交給某地的某一機構或商家,領取票證,然后持票到所屬道府,核對憑據無誤后,提取款項。除飛錢外,唐朝還出現了類似于近代支票性質的信用票據。宋朝出現了另一種形式的貨幣代用券——交子、關子和會子。明中葉后,在江南許多市鎮大額現金轉運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商業貿易的需求和異地資金結算。于是,以票據結算代替現金清算的會票應運而生,為長途大宗貿易提供了方便。——摘編自高春平《論中國古代信用票據飛錢、交子、會票、票號的發展演變》材料二 石倉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清乾隆至道光時期,石倉(在今浙江)就形成了極其活躍的土地市場、鄉里社會,產生了數量眾多的契約文書。大至數千畝之山場、十幾畝的水田,小至一個棚屋,甚至一棵樹,在進行權利轉移時,無論是否有血緣關系,當事者都會訂立契約。石倉七村村民闕龍興家中收藏的明清時期的古契約,是中國體量最大的客家契約文書藏品。石倉契約全面展現了石倉傳統時代土地關系、民間借貸、工業生產、宗族與社會等歷史關系。——摘編自《解讀契約文化,回歸歷史文脈——浙江石倉契約博物館》材料 主旨 材料一主要描述了唐朝以后貨幣、金融信用體系的變革。 材料二主要敘述了清代石倉地區契約的發展。思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金融領域發展演變的特征。試答: 從實體貨幣到信用憑證;從現金清算到票據結算;從政府廣泛參與到民間力量增強?!?br/>(2)材料反映了古代商業發展的什么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契約對商業貿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響。試答: 特點:契約應用非常廣泛。影響:界定了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使社會形成重諾守約、講求信用的倫理氛圍;有利于商品生產經營的健康發展?!?br/>歷史解釋——中國古代契約制度的特點及形成原因(1)特點①具有團體本位色彩。契約制度的主體不是個體存在,而是與整個社會密切聯系,不可分割。②契約制度的內涵廣泛,中國古代的契約指當事人之間有關權利與義務的協議,包括借貸契約、買賣、租佃、合伙、典當等。③契約訂立的原則遵循自由自愿原則,契約的訂立與履行取決于當事人的意愿。④社會契約以民間契約為主,但官府法律并非毫無限制,政府通過法律對契約訴訟進行干預。(2)原因①古代中國是以小農經濟為主體的農業經濟社會模式,由于交通不便、商業流通滯后、戶籍管理嚴格等原因,中國古代民眾一直處于一個相對狹小的社會空間里。②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占據社會主流思想地位的是倡導德治與禮治的儒家思想,誠信與無訟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歷史解釋——認識古代商業契約出現的歷史意義(1)有利于商業貿易順利進行。通過契約,人們可以有效地調配資源,使社會經濟生活在一種穩定的秩序中進行。人們對契約的重視,以及對契約的實際履行,又使得資源的交換可以大量、頻繁、低風險、低成本地進行。(2)有利于形成契約精神。契約有利于社會平等,使具有不同社會背景、擁有不同社會條件的人,都能利用契約維護自己的權利,通過交換權利和義務獲取自己的利益,并在保持基本自由和平等的情況下實現自我價值。古代契約關系中一個基本的道德觀念,就是“信”。后來在儒家不斷宣揚下,“信”已成為普通人對社會交際行為的共識,在具體的契約關系中更是強調它的價值取向。基于此,人們自覺抵制道德風險,注意維護自己的信用與聲望,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使信用聲望成為社會活動中的重要擔保憑據。命題點習題講解命題點1 古代的商業貿易1.[2022.6浙江]白居易有詩云:“水市通阛阓(街市),煙村混舳艫。吏征漁戶稅,人納火田租。亥日饒蝦蟹,寅年足虎?!绦刎湻?。夜船論鋪賃,春酒斷瓶酤。”詩作反映出 ( A?。?br/>A.草市漸成規模,交易商品豐富B.富商大賈辟建會館C.商業活動未曾受到官吏的監管D.“俞大娘航船”規模宏大解析 白居易是唐朝詩人,從“水市通阛阓”“蝦蟹”“酒”等可知,唐代的草市規模較大、商品豐富,A項正確。“會館”出現于明清時期,排除B項。C項史實錯誤,排除?!坝岽竽锖酱币砸幠:甏笾Q,水手多達數百人,但材料未反映,排除D項。命題變式2.[2023廣東江門一模]公元前5—前4世紀中葉,雅典進口貨物主要有小麥、鐵、錫、銅、造船用的木材、象牙制品、寶石、皮毛以及種類繁多的日用品(包括亞麻布和莎草紙)等,而它最多的出口物品則是白銀。這表明當時雅典( D )A.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 B.重視工商業的發展C.成為世界貿易的中心 D.經濟發展陷入困境解析 據材料“雅典進口貨物主要有小麥、鐵、錫、銅、造船用的木材、象牙制品、寶石、皮毛以及種類繁多的日用品”可知,雅典當時進口物品主要是糧食、生活用品和奢侈品,反映當時雅典經濟對外依賴程度較高,“它最多的出口物品則是白銀”說明當時雅典財富外流比較嚴重,故選D項;當時雅典出口物品最多的是白銀而不是一般商品,與“外向型經濟”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雅典出口物品最多的是白銀,無法直接創造商業利潤,與重視工商業發展的結論不符,排除B項;材料并未將雅典的貿易與其他地區進行橫向對比,C項結論無從得出,排除。命題點2 貨幣、信貸、商業契約3.[2021天津]凱撒執政時期,羅馬發行的一些貨幣上,一面是凱撒的側面頭像,另一面記載著他的功績,且內容時有變化,可見羅馬貨幣( A?。?br/>A.兼具了經濟政治功能 B.彰顯了皇權至高無上C.顯示了鑄造工藝高超 D.體現了帝國實力強盛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貨幣本身具有經濟功能,在羅馬貨幣上刻印凱撒的側面頭像和他的功績,能起到政治宣傳的作用,可見羅馬貨幣兼具了經濟政治功能,故選A項。4.[2023江蘇]唐《雜令》規定,公私借貸可自行簽訂契約,官府不干涉,但利息總量不得超過本金一倍。唐敬宗發布敕文,對“出利過本兩倍”的私債,官府不負責追討超過法定利率的債務,由此可知,政府 ( C )A.暫時放松重農抑商的政策B.禁止民間的資本性借貸活動C.保障借貸主體的適當權益D.通過法律手段調整人身關系解析 唐代政府不干涉公私借貸自行簽訂的契約,但對利息作了相關規定,這體現了政府對借貸主體利益的保護,故選C項。材料中唐代政府對公私借貸的規定,與重農抑商政策無關,排除A項;唐代政府并未禁止民間資本性借貸活動,B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體現的是唐代政府有關借貸的相關規定,未涉及人身關系的調整,排除D項。命題變式5.[2023東北三省三校二模]宋太祖時規定,典賣人典賣田地時,向官府納稅,在契約上加蓋紅色官印,形成“紅契”,并辦理相關法律手續即可。這表明宋代( B?。?br/>A.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B.政府放松對土地買賣的限制C.租佃關系日益普遍化D.賦稅制度發生根本性的變革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宋代買賣土地只要向官府交稅并辦理相關手續即可,這表明宋代放松了對土地買賣的限制,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宋代經濟秩序的穩定程度,排除A項;C項表述符合史實,但是材料涉及的是土地買賣問題,并沒有涉及租佃關系,排除C項;“根本性變革”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命題點1 古代的商業貿易1.[2022江蘇]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區“耕漁之外,男婦并工……織布、織席、采石、造器營生”,婦女收入在家庭經濟來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會上追求財富、重視自我的風氣頗為興盛。與這些現象密切相關的是( A?。?br/>A.經濟社會多元發展B.重農抑商政策明顯松弛C.朝廷放松社會控制D.宋明理學強化家庭倫理解析 根據題干中明朝中后期“耕漁之外,男婦并工”“婦女收入在家庭經濟來源中占有很大比重”“追求財富、重視自我的風氣頗為興盛”可知,此時江南地區商品經濟有了較大程度發展,進而在社會風氣上產生影響,故與之密切相關的是經濟社會多元發展,A項正確;明朝中后期重農抑商政策并未出現明顯松弛,排除B項;商品經濟快速發展與朝廷放松社會控制關系不大,排除C項;宋明理學強化家庭倫理反而不利于材料中現象出現,排除D項。2.[2021.1浙江]有學者認為,以大歷史觀審視,明至清鴉片戰爭前中國社會與文化無疑具有階段性的總匯性質;也必須注意到,這一時期為傳統中國邁入近代社會培植了活性因子,準備了運作機制。下列項中,能體現“活性因子”的有( A )①市民階層的壯大?、诰鲗V普w的強化③商品經濟的繁榮?、芙駲嘁庾R的勃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繁榮推動了市民階層的壯大,故選①③。君主專制政體的強化不符合材料中“邁入近代社會”的“活性因子”,故排除②。當時出現了黃宗羲、顧炎武等人的反專制思想,但它們并非近代民權意識,故排除④。故選A項。3.[2021北京]雅典民主改革后,工商業者獲得一定權利。一位雅典公民瀕臨破產,卻不愿讓家中女眷制作面包和衣服出售,認為只有蠻族和奴隸才做這種“低賤營生”。蘇格拉底勸導說,為了家庭生計,自由的女人運用技藝從事商品生產是“最高貴”的行為,通過學習和練習可增進美德。這說明( D?。?br/>①蘇格拉底認為雅典社會道德淪喪②古希臘城邦時期開始出現手工工場③蘇格拉底認為人應當求知并付諸實踐④雅典民主改革后仍有公民對工商業抱有偏見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解析 據材料中蘇格拉底的勸導可知,蘇格拉底認為人應當求知并付諸實踐,故③正確;據材料“一位雅典公民瀕臨破產……認為只有蠻族和奴隸才做這種‘低賤營生’”可知,雅典民主改革后仍有公民對工商業抱有偏見,故④正確。因此,答案為D項。4.[2020北京,9分]“十三行”材料一 1685年,清廷始開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請外貿特許經營權的貿易組織),開設“洋貨行”,與洋商進行貿易。此后洋貨行數目不斷變化,但在廣州俗稱“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須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離境。1757年,清廷將廣州定為唯一的外貿商埠?!昂郎檀筚Z,各以其土所宜(當地特產)相貿,得利不貲,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庫”。材料二 1759年,清廷頒布《防范外夷規條》,規定洋商到廣州后,應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凡非開洋行之家,概不許寓歇。其買賣貨物,必令行商經手方許交易?!鼻逋⑦€規定,外國商船到廣州后,“進口貨物應納稅銀,督令受貨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時輸納(納稅)。至外洋夷船出口貨物應納稅銀,洋行保商為夷商代置貨物時,隨貨扣清,先行完納?!薄赌暇l約》簽訂后,十三行逐漸衰落。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評析十三行的興衰。解析 本題要求“評析十三行的興衰”,可從“興”和“衰”兩個方面分別進行評析,如下表所示:材料信息 評析興 “1685年,清廷始開海禁” 清朝前期曾實行“海禁”政策,限制對外貿易“仿明末‘牙行’……俗稱‘十三行’” 十三行既是中西溝通的重要窗口,也是一種新型的半官方組織“清廷將廣州定為唯一的外貿商埠”“豪商大賈……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庫”等 十三行獲得對外貿易的壟斷權,依靠這一特權賺取了大量財富,走向興盛“十三行的行商須為洋商提供住所”“洋商到廣州后,應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進口貨物應納稅銀……隨貨扣清,先行完納”等 十三行兼有對外貿易、監管外國商人、監督繳納關稅等職能衰 “清廷將廣州定為唯一的外貿商埠” 使西方國家對華貿易難以擴大,引起它們的不滿“《南京條約》簽訂后,十三行逐漸衰落” 鴉片戰爭后中國被迫開放通商口岸,外商可與中國商人自由貿易,十三行喪失貿易壟斷權,開始衰落結合上表內容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在鴉片戰爭前,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洋商的管控,限制其在華進行自由貿易,可謂逆世界潮流而行,使得中國在世界競爭中逐漸落伍,十三行的興衰即為其縮影。答案 示例:清朝前期曾實行“海禁”政策,限制對外貿易。1685年清政府放開海禁,次年廣州開始設立十三行。一口通商后,十三行獲得對外貿易的壟斷權,依靠這一特權賺取了大量財富,十三行因此走向興盛。十三行是中西溝通的重要窗口,也是一種新型的半官方組織,兼有對外貿易、監管外國商人、監督繳納關稅等職能。然而,此時清政府對西方人仍抱有疑懼心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洋商的管控,限制其在華進行自由貿易。由于一口通商和十三行的壟斷,西方國家對華貿易難以擴大,引起它們的不滿。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簽訂《南京條約》,被迫開放五個通商口岸,中外貿易范圍擴大,外商可以與中國商人自由貿易。十三行由此喪失了貿易壟斷權,開始衰落。近代中國面臨著如何與世界接軌的難題,十三行的興衰就是這一問題的縮影。因為不能適時應變,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9分)習題演練1.[2024濟南摸底]春秋戰國時期,以陶朱公范蠡、儒商鼻祖子貢、慧眼識人的呂不韋等為代表的富商巨賈走到歷史前臺,帶動了中國商業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飛躍。據此可推知,當時中國 ( B?。?br/>A.商人成長為獨立的社會階層B.商業經營方式發生重大變化C.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形成D.儒學興起帶動了商業的繁榮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時期實行“工商食官”制度,即由官府和貴族掌控手工業和商業;根據材料“富商巨賈走到歷史前臺”可知,春秋戰國時期,民間商人崛起,“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故選B項;材料沒有體現商人成為獨立的社會階層,排除A項;地域性商幫的出現是在明清時期,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儒學興起對商業的影響,排除D項。2.[2024河南周口月考]下表為漢代中原地區與“西域胡客”貿易往來的相關記載。表格中現象的出現得益于( D?。?br/>記載 出處今(東漢)赍白素三匹,欲以市月氏馬、蘇合香、闟登(毛毯)。 歐陽詢等《藝文類聚》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 范曄《后漢書》A.早期各民族間遷徙的推動B.中原王朝政治局面的穩定C.漢朝與歐洲實現直接貿易D.“絲綢之路”的開辟和發展解析 本題為文字表格型試題,解題思路是分析表格每一欄內容共同反映的歷史問題,具體分析如下:漢代中原地區與西域有貿易往來,結合所學可知,這主要得益于“絲綢之路”的開辟和發展,D項正確材料與早期各民族間的遷徙無關,排除A項;漢靈帝時期爆發黃巾起義,“政治局面的穩定”說法錯誤,排除B項;材料現象和漢朝與歐洲的貿易無關,且“實現直接貿易”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3.[2024河南檢測]宋代,商人為躲避苛征,便尋求沿不設稅務、稅場的路線行走,“私路”之記載越來越多地見于文獻,其與“官路”的區別便是不征商稅。政府屢屢查禁“私路”,而商人們亦不斷地增辟“私路”。據此可知,宋代 ( C?。?br/>A.政府對地方控制逐漸放松B.商稅成為國家主要的稅源C.商業繁榮促進了交通發展D.重農抑商政策走向了破產解析 據材料可知,政府屢屢查禁“私路”,而商人們亦不斷地增辟“私路”,這表明商業的繁榮促進了交通發展,故選C項;材料體現不出政府對地方控制逐漸放松,排除A項;材料中并未將商稅與其他稅收進行比較,不能得出商稅成為國家主要稅源的結論,排除B項;宋代重農抑商政策并未走向破產,排除D項。4.[2024甘肅天水階段檢測]1567年,明穆宗開放海禁,允許商民出海。后出海人數不斷增加。據記載,在作為國際貿易中轉站的呂宋島(今屬菲律賓),“閩人以其地近且饒富, 商販者至數萬人,往往久居不返”。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中國( D?。?br/>A.棄農經商現象日益普遍B.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C.睦鄰友好關系得到發展D.民間海外貿易規模擴大解析 據材料“出海人數不斷增加”“商販者至數萬人”可知,明朝政府開放海禁后,私人海上貿易逐漸合法化,民間對外貿易規模擴大,D項正確;商民進行海外貿易不等于棄農經商,排除A項;鴉片戰爭后,中國成為列強的商品傾銷地和原料掠奪地,逐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明朝中后期民間海外貿易規模較大,而不是睦鄰關系,排除C項。5.[2023廣東聯考]唐宋時期有關借貸契約法律對索債方式沒有過多限制,甚至默許暴力搶奪方式。而清代法律規范了追債行為,并對追債過程中采取搶奪手段予以嚴厲打擊,更加注重保護借貸方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這一變化( C?。?br/>A.維護了地主階級利益 B.說明清朝抑商政策松動C.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 D.反映清代法制已經完善解析 材料體現了與唐宋時期相比,清代借貸契約法律出現明顯進步,追債行為受到規范,這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C項正確。6.[2023河南九校聯考]近代以來學者對明清時期徽商財富的流向進行研究,將其財富的流向歸納為四個方面:一是建牌坊、修祠堂,二是買房置地、修造園林,三是藝術情結、縱情聲樂,四是結交官府、逢迎權貴?;丈特敻坏牧飨颍ā )A.瓦解了傳統的四民觀念B.有利于明清社會的轉型C.導致社會消費觀念更新D.致使社會資本投向畸形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清時期徽商財富的流向,即大量資本投向非生產領域,這是一種畸形的社會資本投向,不利于社會的轉型,故D項正確,排除B項;明清時期傳統的“四民觀念”即士、農、工、商等級觀念并未瓦解,排除A項;材料中徽商財富的流向體現的是傳統的消費觀念,不會導致社會消費觀念的更新,排除C項。7.[2023山東日照校際聯考]古巴比倫時期的法典對租賃關系有如下規定:所租耕牛在租用期死亡,租牛者要負責賠償;租賃土地的地租一般標準是收成的1/3至1/2,如遇自然災害或其他原因歉收時,損失由承租者負責。這說明古巴比倫時期私人租賃關系( C )A.突出租賃雙方的契約精神B.保護了奴隸主私有財產C.強調維護出租者切身利益D.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性解析 “所租耕牛在租用期死亡,租牛者要負責賠償”“租賃土地的地租一般標準是收成的1/3至1/2……損失由承租者負責”等都強調維護出租者的切身利益,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維護出租者的切身利益,而非強調租賃雙方的契約精神,A項排除;奴隸主與出租者并不能等同,B項排除;材料中規定與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無關,D項排除。8.[2023湖北重點中學聯考]《拉丁銘文集》收錄了羅馬時代寫在公寓墻上的廣告:阿里阿納·波利阿納住宅,屬于……梅烏斯所有。從7月1日起,店鋪及其附帶的前廊、樓上的公寓和寬敞的居室將被出租。打算承租的人可與……梅烏斯的奴隸普里姆斯商約。這突出反映了古羅馬的社會特征是( D?。?br/>A.城市自治 B.階級壓迫C.法律至上 D.契約精神解析 根據材料“從7月1日起,店鋪及其附帶的前廊、樓上的公寓和寬敞的居室將被出租。打算承租的人可與……梅烏斯的奴隸普里姆斯商約”可知,羅馬時代寫在公寓墻上的廣告反映出承租人可以與所有人簽訂租賃商約,這體現了契約精神,D項正確;材料與城市自治無關,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階級壓迫和法律至上,排除B、C兩項。9.[2024深圳聯考]《左傳·昭公十六年》中記載,西周時期的鄭國立國時曾向商人承諾“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毋或丐奪。爾有利市寶賄,我勿與知”。這項承諾( B )A.體現商業倫理的軟約束作用B.有效保護商人的私有財產權C.旨在構建自由開放交易市場D.提高了商人階層的政治地位解析 該承諾的大意為只要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就保證不強買商人的商品,也不會強行索取或搶奪。商人有怎樣的巨額財富,都與公家無關。據此可知,這項承諾有效保護了商人的私有財產權,B項正確;諸侯國君所作出的承諾具有一定法律意義,該承諾應具有契約性質,而非商業倫理,排除A項;題干與市場關聯并不密切,且此承諾的主要目的是團結商人階層維護鄭國利益,排除C項;政治地位的提升主要體現在政治權利的賦予,該承諾對此并無涉及,排除D項。10.[2023豫北名校聯考]《北史·蘇瓊傳》記載:“(北齊)舊制,以淮禁不聽商販輒度?;茨蠚q儉,啟聽淮北取糴。后淮北人饑,(蘇瓊)復請通糴淮南,遂得商估往還,彼此兼濟,水陸之利,通于河北?!庇纱丝梢?,當時 ( A )A.賑濟貿易南北互補 B.傳統經濟政策瓦解C.區域長途販運興盛 D.政府壟斷邊境互市解析 據材料可知,北齊時期,淮南與淮北因互相賑濟,商貿得到互補性發展,A項正確;南北朝時期,政府依然堅持重農抑商政策,排除B項;區域長途販運興盛是在明清時期,排除C項;材料無法體現政府壟斷邊境互市,排除D項。11.[2023天津和平區一模]上古時期西亞地區的跨區域貿易,溝通了兩河流域、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中亞地區、安納托利亞、東地中海沿岸以及埃及和希臘世界。在絲綢之路開辟之后,西亞地區的貿易逐漸被納入溝通東西方的世界貿易體系之中。據此可知,西亞地區的貿易發展推動了 ( A?。?br/>A.物質文明的擴展 B.東西文化的碰撞C.隔絕狀態的打破 D.貿易體系的完善解析 據材料可知,絲綢之路開辟后,西亞地區的貿易逐漸被納入溝通東西方的世界貿易體系之中,說明世界貿易范圍進一步擴大,商貿范圍的擴大帶來物質文明的擴展,故選A項;材料體現不出東西文化的碰撞,排除B項;上古時期西亞地區的貿易便已溝通了諸多地區,隔絕狀態已經被打破,排除C項;據材料可知,絲綢之路的開辟使西亞地區的貿易納入世界貿易體系之中,體現了貿易范圍的擴大,貿易范圍擴大與貿易體系完善并非同一概念,排除D項。12.[2023河南新鄉三模]下面為中國與荷蘭部分貿易情況統計表。據表可知,這一時期的中國 ( D?。?br/>時間 出口荷蘭貨物總值 (荷蘭盾) 茶葉總值 (荷蘭盾) 茶葉總值所占比例 (%)1736—1740年 2 957 034 1 767 707 59.81742—1750年* 8 808 457 5 936 858 67.41751—1756年 14 234 595 10 524 017 73.9(備注:*缺1747年數據)A.茶葉是主要的經濟作物B.種茶技術得到了提升C.貿易順差局面得以擴大D.傳統商品競爭力較強解析 從表格信息可知,這一時期,茶葉在對外貿易中占有較大優勢,說明當時傳統商品競爭力較強,D項符合題意。A項說法正確,但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反映不出種茶技術的變化,排除B項;材料只反映了我國對荷蘭的出口情況,未反映進口情況,得不出C項結論,排除。13.[2024皖江名校聯考,12分]閱讀材料,完成要求。材料 宋代商品經濟的發展是中國封建社會一次偉大的變革。領域 基本特征紙幣的出現 紙幣的流通是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宋代建立貨幣制度對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時貨幣種類較多,如銅錢、紙幣等,各地經濟情況不同,使用的錢幣也不同,導致貨幣流通具有地域性。同業行會組織的形成 宋代行會行規的形成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形成,一種是政府制定相關法令。行會缺乏規范的管理體系,導致貧富差距較大,各階級利益有差別,因此,行會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難。行會是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主要是商家為了保證自身利益而形成的封建管理組織。坊市逐漸合并 宋代城市建設打破了傳統的坊市制度,隨著商業貿易活動日漸頻繁,臨街設置商鋪的商戶逐漸增加。市民的居住區和商鋪相鄰或連在一起,城市中店鋪較多,很多經營類似產品的店鋪設置在一起。早市、夜市逐漸興起,店鋪營業時間較為寬松,使商業異常繁榮,為宋代經濟發展創造了很高的利潤,城市的格局也逐漸形成規模。——摘編自李柯辛《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特征研究》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圍繞材料中的觀點(局部或整體),自擬一個具體論題,并運用相關史實予以闡釋。(要求:觀點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解析 首先,根據材料內容擬定論題:宋代是我國古代商業發展的黃金時代。然后,可從宋代商業發展的背景、表現和影響三個角度進行闡釋。背景方面,兩宋時期,農業和手工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在此基礎上,商業發展空前繁榮。表現上,可以從城鎮化進程、貨幣制度、海外貿易等角度進行分析。影響方面,從國家財政、文化交流、社會階層等角度進行闡釋。最后,進行總結,宋朝商品經濟十分繁榮,其發展規模與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答案 示例 論題:宋代是我國古代商業發展的黃金時代。(2分)闡釋:兩宋時期,農業和手工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在此基礎上,商業發展空前繁榮;工商業的發展加速了城鎮化進程,城市管理打破了自漢唐以來嚴格的坊市界限,商業活動突破了時空限制,城市經濟職能空前加強;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交子、會子等紙幣的出現,引發貨幣形式的重大變革;宋朝政府高度重視海外貿易的發展,海外貿易稅收甚至成為國庫的重要財源,廣州成為重要的外貿港口;海外貿易的興盛也推動了東南沿海地區的持續開發,使我國經濟重心持續南移。宋代商業繁榮發展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改變了社會階層結構,推動了文化交流與文化產業的發展。綜上所述,宋朝商品經濟十分繁榮,其發展規模與水平達到了空前的高度。(10分)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之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知識點講解知識點一 世界市場的形成1.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背景 ①新航路開辟后,[1] 葡萄牙和西班牙 開始大規模殖民掠奪。 ②17—18世紀,荷、英、法等歐洲國家紛紛建立海外殖民地。結果 歐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業聯系,世界市場初步形成。2.世界市場拓展擴大背景 ①基礎:工業革命后,大機器工廠取代手工工場,資本主義國家需要更廣闊的世界市場和原料產地。 ②條件:[2] 蒸汽機車 和輪船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交通運輸條件。 ③途徑:資產階級在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結果 資產階級把越來越多的地區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3.世界市場最終形成背景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利用[3] 資本 輸出,瓜分世界。結果 20世紀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亞非拉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被迫加入[4]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世界市場形成的途徑和特點(1)主要途徑:殖民擴張和掠奪、國際貿易的發展、人口的流動和資本的流通、新式交通工具和通信事業的發展等。(2)基本特點①整體性:世界各地逐漸連為一體。②擴張性:由資本主義固有屬性決定。③不平等性:資本主義國家殘酷掠奪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供自己發展。④進步性:順應近代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客觀上促進了人類的進步。知識點二 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一、背景:新航路的開辟及歐洲人的殖民擴張,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二、表現1.世界貿易中心的轉移(1)歐洲貿易中心①轉移: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5] 大西洋 沿岸。②商業城市:意大利商業城市的國際貿易地位下降,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倫敦等城市先后成為國際貿易的中心。(2)亞洲貿易中心(16—17世紀)①葡萄牙殖民者:經營從印度經澳門至日本的[6] 三角貿易 。②西班牙殖民者:開辟了從馬尼拉到墨西哥阿卡普爾科的[7] 大帆船貿易 航線。③國際貿易樞紐:果阿、澳門、長崎、馬尼拉等地。2.商業經營方式的變化(1)近代世界經營方式的變化經營方式 主要表現商品交易所 1531年,最早的商品交易所在安特衛普開業;阿姆斯特丹出現了[8] 糧食交易所 ,倫敦辦起了綜合交易所。銀行 16世紀,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創立了銀行;1694年,英格蘭銀行創立。證券交易所 17世紀后,[9] 倫敦 的證券交易所成為國際證券交易的中心。百貨公司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在法國巴黎開業。有限責任公司 1892年,德國出現有限責任公司。[10] 股份制 貿易公司 英國和荷蘭分別成立[11] 東印度公司 ,荷蘭和法國分別成立西印度公司,對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發揮了重要作用。(2)近代中國經營方式的變化經營方式 主要表現近代銀行 1865年,英國在香港開辦匯豐銀行,并在上海設立分行;1897年,[12] 盛宣懷 在上海創辦的中國通商銀行,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股份制企業 19世紀70年代,隨著官督商辦與官商合辦的民用股份制企業出現,股票開始走向市場。證券機構 上海出現了最早專營股票的證券機構——[13] 上海平準 股票公司。大型百貨公司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貨公司——先施百貨公司。 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官督商辦企業,由洋務派官僚發起,商人出資,“官為維持”,商人雖可參與企業管理,但實權由官派人員操縱;官商合辦企業,官商各認股份,各有權利義務,共同管理企業,參加管理的商人多為同洋務官僚有關系的富紳和買辦。3.商品種類的增多(1)多種商品出現:煙草、咖啡、可可、茶葉、香料等紛紛進入歐洲市場。(2)三角貿易:新航路開辟后興起,奴隸成為貿易商品。(3)鴉片貿易:18世紀后期,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4.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17世紀 英國通過各種手段打擊荷蘭,并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漸控制了海上貿易。19世紀中期 英國成為“[14] 世界工廠 ”和世界貿易中心。19世紀末20世紀初 美、德等新興工業國家興起,英國的貿易壟斷地位被打破,世界貿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英國成為世界貿易中心的原因(1)英國最早進行并完成工業革命,成為當時的“世界工廠”。(2)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掌握世界殖民霸權。(3)強大的海軍為對外貿易提供了貿易保護。(4)具有海上交通的便利條件(或優越的地理位置)。情境1 世界市場的擴展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說明工業革命是如何促使世界市場不斷擴展的。答案 工業革命推動資產階級在全球尋找市場和原料,資本主義向全球擴張,促使世界市場不斷擴展。情境2 世界市場的形成《西歐金融史》中說,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英、德、法、意、美等國制定和實行了國際金本位貨幣制度……在貨幣的比價、兌換、支付、結算原則和黃金轉移等方面有了統一的規定。這些國家這樣做是因為什么?答案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不斷擴大并最終形成,這就要求各國統一匯率及兌換機制,以適應貿易不斷擴大的趨勢。情境3 近代西方商業經營方式的變化(東印度公司)是一個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團體,在任何時候都是以倫敦公司和印度總督的名義在印度群島進行貿易。他們及其后繼者在法律上都有權擁有、購買、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權、自由、管轄權、特許經營權以及任何種類的財產繼承權。——摘譯自《伊麗莎白女王授予東印度公司的特許證》(1600年12月31日)為什么說東印度公司是一種新型的股份制貿易公司?答案 享有國家授予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特權;壟斷貿易;殖民擴張。情境4 近代中國商業經營方式的特點1897年5月,經過盛宣懷一段時間的籌備,中國自辦的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銀行股份全屬華股,總董全是華人,其構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買辦商人,實行“權歸總董,利歸股商”。它的內部章則制度完全仿照英商匯豐銀行章程來擬訂,用洋人為大班,掌握業務經營上的實權。根據材料概括近代中國通商銀行的經營特點。答案 實行股份制;帶有封建買辦色彩;實行西方銀行管理制度;外國人掌握經營實權,帶有半殖民地烙印。情境5 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19世紀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場的大多是農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它們共同圍繞著一個巨大的工業中心——英國。1900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為:英國19%,美國12%,德國13%,法國9%。——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概括指出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答案 世界貿易格局從以英國為中心到形成多個中心。探究點演練及歸納總結探究1 近代世界市場的形成材料一 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世界相對孤立、隔絕的狀態,使歐洲、亞洲、非洲、美洲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系,一個廣闊的世界市場的雛形出現。新航路開辟帶動了西歐的崛起與西歐國家的殖民掠奪和擴張,西歐國家的殖民掠奪和擴張拓展了世界市場的規模,改變了世界市場中亞洲(尤其是中國)占主導的格局。——摘編自許偉、薛權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材料二 火車、輪船、電報等新式交通工具和電信器材的出現,把世界各地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緊緊聯系在一起?!送夂5纂娎|的鋪設、跨洲鐵路的修建,加強了洲際聯系;有線電報、電話和無線電報的普及,使世界通信網絡得以形成。——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主旨 材料一主要敘述了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材料二主要闡述了兩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加強了世界的聯系。思考:(1)根據材料一,概括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試答: 商業聯系由區域性開始走向全球性,世界市場的雛形出現;推動了西歐的崛起,改變了世界貿易格局?!?br/>(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會經濟現象,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形成的原因。試答: 現象:世界聯系更加密切。原因: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殖民侵略等?!?br/>唯物史觀——近代世界市場的形成對世界發展的影響(1)積極影響①促進了世界各國社會生產力的蓬勃發展,進一步推動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使先進的生產方式擴展到世界各地,沖擊和瓦解著各國傳統的經濟結構,推動了人類現代化的進程。③加強了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加速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使世界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④為今天世界經濟規范化和制度化的貿易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客觀基礎。(2)消極影響①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中,充滿著對落后國家和地區的殘酷掠奪和奴役,給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地區帶來了深重的災難。②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是建立在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對廣大落后國家和地區的剝削與壓迫基礎之上的,是一種不公正、不公平的經濟現象,也是當今世界不合理經濟秩序的根源。探究2 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材料 工業革命時期的國際商業貿易,從交易的地域范圍說,它不是少數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而是包括世界大部分地區的貿易;從交易的時間說,它也不是偶然的、間斷性的貿易,而是經常的、頻繁的往來貿易;從交易的商品種類來說,它已不限于只供少數人享用的珍貴物品,而是供人民生活需要的大宗消費品和供生產需要的大宗原材料、機器設備等;從交易的規模說,也遠不是過去少數國家之間的貿易量所能比擬的。——摘編自宋則行等主編《世界經濟史》材料主旨 材料主要敘述了工業革命時期國際商業貿易的變化。思考:根據材料,概括工業革命時期國際商業貿易的特點。試答: 交易的地域范圍更廣,從局部地區到世界大部分地區;交易時間更持續;交易的商品種類更豐富,從奢侈品到日用消費品;交易規模更龐大,貿易次數更頻繁?!?br/>歷史解釋——近代西歐的商業革命與工業革命的關系(1)商業革命推動了技術革新和組織形式的改進。為了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手工工場必須要改善其組織形式、進行技術革新,這為工業革命開展奠定了技術基礎。(2)商業革命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必需的大量資金。商業革命期間,通過殖民掠奪和海外貿易,歐洲賺取了豐厚的利潤,這為工業革命開展提供了資金保障。(3)商業革命刺激了人文主義的發展,渴望得到財富的精神成為社會思潮,這為工業革命開展提供了精神支持。(4)商業革命期間形成的許多商業經營方式,如股份制公司、銀行等,為工業革命開展提供了許多借鑒和便利。(5)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資產階級在全世界尋找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推動了商業革命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的發展。唯物史觀——近代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的關系近代世界市場的形成是商業貿易發展變化的重要條件,商業貿易的發展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了世界市場的發展。二者相互聯系,彼此影響。(1)隨著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展,歐洲列強將廣大的亞非拉地區納入其殖民統治,這就使歐洲與外界經濟聯系的范圍空前擴大,商業資本獲得了無比廣闊的活動場所。商品銷售的市場空前擴大,遍布世界各地;商品種類日益豐富、數量急劇增多,如香料等商品以前只是供貴族富豪享用的高級奢侈品,后來逐漸成為普通人消費的大眾化商品。(2)商業貿易的發展推動了世界市場的不斷拓展。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需要更為廣闊的原料與消費市場,故隨著資本主義國家商業貿易的發展,更多的國家被納入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中,世界市場不斷擴展。命題點習題講解命題點1 世界市場的形成1.[2023全國卷乙]19世紀70年代之前,倫敦市場上中國茶葉價格的日常波動很難影響到中國國內的茶葉出口價格。隨著中英間電訊聯系的建立,中國茶葉的出口價格隨著倫敦市場的標價而變動,銷售數量也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動而波動,這 ( D?。?br/>A.導致中國茶葉出口衰落B.改變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入超狀況C.促成了世界經濟一體化D.削弱了中國茶葉的國際市場地位解析 19世紀70年代后,隨著電訊聯系的建立,中國茶葉的價格和銷量深受國際市場的影響,特別是印度茶葉和日本茶葉進入市場,使中國茶葉面對的競爭對手增多,客觀上削弱了中國茶葉的國際市場地位,D項正確。材料提及的是中國茶葉的出口價格及銷售數量會受國際市場的影響,這并不會導致中國茶葉出口衰落,A項錯誤;材料提及的是中國茶葉的出口價格及銷售數量變化,至于中國對外貿易是入超還是出超,由材料無法判斷,B項錯誤;中國茶葉的出口價格深受國際市場茶葉價格變動的影響,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結果與反映,C項因果邏輯錯誤。命題變式2.[2024廣東湛江模擬]意大利歷史學家卡洛·奇波拉提出,17世紀對西班牙、意大利和德意志而言,是一個黑暗的世紀,對法國來說至少也是灰暗的,但對荷蘭來說卻是黃金時代。該學者區分“黑暗的世紀”和“黃金時代”的標準是( D?。?br/>A.自治城市的數量 B.工廠制度的普及程度C.海外殖民的程度 D.商業貿易的發展水平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7世紀的荷蘭通過強大的海上貿易成為“海上馬車夫”,即該學者所說的“對荷蘭來說卻是黃金時代”,因此可以看出,其判斷的標準是商業貿易發展水平的高低,而同時期的西班牙、意大利和德意志等國在這方面明顯落后于荷蘭,故D項正確;荷蘭在自治城市、海外殖民的程度上并不比西班牙高,故排除A、C兩項;當時沒有開始工業革命,排除B項。命題點2 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3.[2023.1浙江]1896年,盛宣懷上奏:“銀行昉(開始)于泰西……各國通商以來,華人不知務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銀行乃推行來華,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見本末,亦多建開設銀行之議”“合天下之商力,以辦天下之銀行,但使華行多獲一分之利,即從洋行收回一分之權。”據此可知,盛宣懷建議開設銀行的主要目的是( B )A.實現對外貿易壟斷B.與外商爭奪利權C.抵制洋貨、提倡國貨D.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盛宣懷建議清政府自己開設銀行,認為“華行多獲一分之利,即從洋行收回一分之權”,這表明他建議開設銀行的主要目的是與外商爭奪利權,故B項正確。實現對外貿易壟斷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是開設銀行而不是提倡國貨,排除C項;此時我國民族資本主義已經產生,排除D項。命題變式4.[2023蘇州模擬]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維利亞等城市。稍后北海兩岸的港口更是后來居上,愈來愈占海上貿易的中心地位。這反映了( B?。?br/>A.歐洲傳統社會的轉型 B.歐洲商業格局的演變C.歐洲工商業市鎮的發展 D.歐洲商業資本的積累解析 根據材料“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市衰落了……北海兩岸的港口更是后來居上,愈來愈占海上貿易的中心地位”及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體現了歐洲商業貿易格局的變化,B項正確;價格革命削弱了封建貴族的勢力,推動了歐洲傳統社會的轉型,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歐洲商業貿易格局的變化,而不是歐洲工商業市鎮的發展,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歐洲商業資本積累的相關信息,排除D項。命題點1 世界市場的形成1.[2020.1浙江,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人類歷史發展為世界歷史,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一些生物學家認為,自哥倫布大交換發生后,生物系統中曾經截然不同的地方都變得相似了?!懊盁煹牟萑~”是第一個擴散到歐洲、亞洲和非洲的產品,成為大交換浪潮的浪頭。大交換的影響是多方位的。馬克思曾經指出:“世界歷史不是過去一直存在的;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這個歷史結果是經歷了15、16世紀以來一系列重大轉折之后才出現的。——據吳于廑《世界歷史》、[美]查爾斯·曼恩《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的世界史》等整理材料二 美洲歷史通常被說成是歐洲人來到一片幾乎無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數個世紀以來,大多數外來者都是非洲人,而這片土地并不是空蕩蕩的,而是住滿了數以百萬計的原住民?!斀炭茣_始認識到這一半球中的大多數人口的構成的時候,這些人也大都被描繪成歐洲人擴張中的無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襲擊到來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鎖在種植園中被鞭子驅趕著勞作?!`制迫使數以百萬計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慘的生活,迫使這些地區卷入世界近代化的進程。——摘自[美]查爾斯·曼恩《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的世界史》(1)指出材料一中“冒煙的草葉”的傳播路徑,結合所學簡要概括15、16世紀以來世界發生的打破各國、各地區、各民族間閉關自守狀態的一系列重大轉折。(6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分析歸納殖民主義者暴富的重要途徑,指出16世紀第一批被掠販非洲黑人的命運。(4分)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傳播路徑,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回答即可。第二小問重大轉折,結合所學可從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擴張、世界市場的形成和世界聯系的加強等方面作答。第(2)問,第一小問重要途徑,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從殖民掠奪、屠殺印第安人、進行黑奴貿易以及進行不平等的貿易等方面回答即可。第二小問命運,依據材料二“奴隸制迫使數以百萬計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慘的生活”可得出大量非洲人淪為奴隸,命運悲慘。答案?。?)路徑:美洲—歐洲—歐美之外。轉折:地理大發現(開辟新航路,“發現”新大陸);海外殖民擴張;開啟世界市場的形成之路;世界逐漸從分散走向整體。(6分)(2)途徑:殖民掠奪、屠戮(種族滅絕);不平等貿易。命運:成為黑奴;命運悲慘。(4分)命題點2 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2.[2023.6浙江]1694年,英格蘭銀行獲準成立,在倫敦商人中大受歡迎,但貴族卻對它不感興趣。盡管英國國王帶頭認股,成為最早的一批股東,但貴族院卻只有兩人追隨其后。直到1749年,一位英國政黨領袖還說:“國家是一條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這說明( C )A.英國的君主立憲制還未確立B.銀行的商業經營方式最早出現于英國C.新的資本價值觀念尚未普及D.“光榮革命”改變了英國的政權結構解析 從材料可以看出,英格蘭銀行創立后,在倫敦商人中大受歡迎,但英國貴族卻對銀行不感興趣,由此可得出,新的資本價值觀念尚未普及,故C項正確。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英國君主立憲制逐步形成,故A項排除;16世紀,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創立了銀行,為從事國際貿易的商人提供資金和信用,B項中“最早”說法不妥,故排除;“光榮革命”發生在1688年,主要發生在政治領域,材料所述為經濟領域的現象,故D項排除。3.[2023.6浙江]莊票是由錢莊簽發的有若干金額的票據,可以代替現金。1846年,洋商在與華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錢莊的莊票。19世紀50年代之后,莊票已經成為外商普遍接受的結算工具。1869年,匯豐銀行首次接受錢莊以莊票作為抵押,向其提供貸款。據此可知( B?。?br/>A.現金快速退出了中外貿易結算B.莊票在中外商業往來中獲得認同C.錢莊資本主要來自外國銀行D.帝國主義對華經濟侵略日益加深解析 據材料“1846年……首次接受上海錢莊的莊票”→“19世紀50年代之后……外商普遍接受的結算工具”→“1869年,匯豐銀行首次接受錢莊以莊票作為抵押,向其提供貸款”可知,莊票作為現金的替代物,在中外商業往來中獲得認同,故B項正確。4.[2022江蘇]1876年,浙海關稅務司文書李圭參加美國萬國博覽會后寫道,博覽會“原以昭友誼,廣人才,其著重尤在擴充貿易”,而國人出外甚少,“多以無益視之”,若能明了西人辦會之意,“亟亟焉圖維之,上何以裕國,下何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 B?。?br/>A.中國卷入世界市場體系B.國人需重視對外交流C.美國成為世界貿易中心D.政府應倡導實業救國解析 根據材料,李圭參加美國萬國博覽會,認為“國人出外甚少,‘多以無益視之’,若能明了西人辦會之意,‘亟亟焉圖維之,上何以裕國,下何以利民’”,可見李圭認為對外交流對國家和百姓有利,希望國人重視對外交流,B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于鴉片戰爭后,材料不能體現,排除A項;材料信息沒有提及其他國家的情況,不能證明美國成為世界貿易中心,排除C項;李圭的言行是希望國人重視對外交流,不是倡導實業救國,排除D項。習題演練1.[2023浙江聯考]中古晚期,歐洲的區域性貿易同東方的商業活動相聯系,一個貿易網絡已經顯現輪廓,形成了當時已知世界的“世界市場”。據此推知當時( B?。?br/>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B.區域市場為近代世界市場奠定基礎C.歐洲國家崇尚東方的生活方式D.東西方貿易主要通過民間途徑開展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古晚期,已知世界的“世界市場”已經形成,這種區域市場為近代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故選B項;17—18世紀隨著早期殖民擴張的進行,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排除A項;C項由材料得不出,故排除;材料不涉及東西方貿易的途徑,排除D項。2.[2023北京海淀區期中]14、15世紀,非洲東海岸的基盧瓦(位于今坦桑尼亞)居民從印度進口棉紡織品、香水和珍珠,近代考古學家還在此挖掘出大量的中國瓷器?;R瓦的商人進口這些商品,將從內陸地區獲得的黃金、奴隸和象牙賣出。這反映出基盧瓦( B?。?br/>A.控制著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B.參與印度洋貿易圈的商業活動C.同宋朝政府有著直接貿易往來D.販賣奴隸到美洲以換取奢侈品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基盧瓦進出口印度洋貿易中的商品,說明其參與印度洋貿易圈的商業活動,B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基盧瓦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排除A項;14、15世紀時宋朝已經滅亡,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基盧瓦販賣奴隸到美洲以換取奢侈品,排除D項。3.[2024 遼寧聯考]16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輸往拉丁美洲的貨物已經超過了西班牙,西班牙商品受到排擠,國內絲織廠紛紛倒閉,到1660年,美洲白銀輸入西班牙的數額僅為1595年的十分之一。這說明( D?。?br/>A.新航路改變了貿易格局B.歐洲商業革命走向衰落C.世界貿易中心轉向中國D.太平洋貿易的影響廣泛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571年,西班牙開通了菲律賓和墨西哥之間的太平洋貿易,通過太平洋貿易,中國的絲綢、瓷器等大量運往墨西哥,這使白銀大量流入中國,輸入西班牙的白銀數量大幅度減少,甚至影響了西班牙國內的工業生產,這說明太平洋貿易影響廣泛,D項正確。4.[2024山東臨沂摸底]17世紀初,西屬美洲殖民地生產的煙草大量輸入西班牙,經西班牙加工后再大量出口。這一時期,英國從西班牙進口了大量煙草,西班牙據此平均每年可獲利10萬英鎊。為防止貨幣外流,英國對進口煙草征收重稅。這從側面反映出( B?。?br/>A.西班牙主導了商業革命 B.世界市場逐步發展C.世界貿易格局多中心化 D.殖民霸權爭奪激烈解析 據材料信息可知,煙草來自美洲,在西班牙加工,并銷往英國,這體現了煙草貿易跨洲、跨國開展,側面反映出世界市場逐步發展,B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西班牙主導商業革命,排除A項;世界貿易格局多中心化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C項;材料主旨不是殖民霸權的爭奪,排除D項。5.[2024 廣西柳州摸底]晚清杭州私營金融機構主要通過關系信用開展運營,即便是浙江興業銀行的股東、經理及職員的任用也脫離不了以關系信用為依托,這種關系信用通過血緣、親緣、地緣等各種經常性關系的互動,形成一種社會公認的規則機制。這體現出近代杭州私營金融業( C?。?br/>A.受制于自然經濟結構 B.根植于新型民族工業C.依托于傳統社會文化 D.有助于信用體系構建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晚清杭州私營金融機構主要通過關系信用開展運營”“這種關系信用通過血緣、親緣、地緣等各種經常性關系的互動”等信息可知,中國傳統的社會關系促進了杭州私營金融機構的運營,說明近代杭州私營金融業受傳統社會文化影響,C項正確。6.[2023湖南名校聯考]古代中國重要的傳統城市,大都因其政治地位而獲得發展,或者緣于地處交通樞紐與軍事要塞。到了近代,沿海沿江一些新型城市崛起,其城市功能發生質的變化。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br/>A.新的商業貿易迅速發展 B.近代造船業的興盛C.傳統城市發展遭遇瓶頸 D.國家治理模式調整解析 近代,隨著通商口岸的開辟,進出口貿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新型城市的崛起,故選A項;當時航運多為外國商船,本國造船技術有限,排除B項;新型城市崛起不等于傳統城市發展遭遇瓶頸,排除C項;國家治理模式調整非主要原因,排除D項。7.[角度創新/2023江西贛州聯考]下圖為甲午中日戰爭前外國直接投資(1894年,單位:萬元)情況。據此可知,當時( D?。?br/>A.資本輸出是列強侵華的主要方式B.中國近代航運業市場競爭力提高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畸形發展D.產業投資主要為進出口貿易服務解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戰爭前,外國在華直接投資的產業主要集中于航運業、船舶修造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其目的是直接為進出口貿易服務,D項正確;甲午中日戰爭后,資本輸出才成為列強侵華的主要方式,排除A項;B項材料未體現,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外國直接投資的狀況,不能得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發展狀況,排除C項。8.[2023河北質檢]1864—1873年,近三分之二的英國貿易是以制成品換取原料和食品的,而1874—1903年,這一比重降低到三分之一。1870—1895年,英國制成品和半制成品進口額由占進口總額的18.4%逐步提高到24%。這表明英國 ( C?。?br/>A.對外貿易逆差擴大 B.推行自由貿易政策C.經濟霸主地位削弱 D.竭力主導世界市場解析 從材料“這一比重降低到三分之一”“英國制成品和半制成品進口額由占進口總額的18.4%逐步提高到24%”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出口減少,進口增多,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美、德等國經濟獲得迅速發展,而英、法則發展相對緩慢,經濟霸主地位削弱,C項正確。材料無從體現英國的對外貿易逆差擴大,A項排除;材料未涉及英國的對外貿易政策,B項排除;材料表明英國實力衰退,無法體現英國竭力主導世界市場,D項排除。9.[2024湖南永州統考]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大量進口中國外銷瓷,在荷蘭各階層中引領收藏和使用中國瓷器的風尚。這一風尚和市場競爭都促使代爾夫特陶匠從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模仿和借鑒中國外銷瓷的裝飾,以西方視角表現出想象中的中國。由此可知,當時( A )A.全球性經濟文化聯系漸趨加強B.工業革命促使瓷器生產標準化C.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了東西方之間貿易D.荷蘭代爾夫特瓷器制作技術超越了中國解析 據材料可知,17世紀的荷蘭大量進口中國瓷器,在荷蘭各階層中引領收藏和使用中國瓷器的風尚,受此影響,荷蘭工匠開始模仿中國瓷器,這說明當時全球性經濟文化聯系漸趨加強,A項正確;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與材料中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貿易的信息,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中國與荷蘭瓷器制作技術的對比信息,排除D項。10.[2024福建龍巖月考]1651年,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對進出英國及其殖民地的貨物運輸進行管控,這是近代英國議會通過的第一個保護航海貿易壟斷的法案;但在1849年,英國議會卻宣布廢除了《航海條例》。這反映了( B?。?br/>A.代議制民主的發展完善 B.英國國際地位的變化C.殖民地獨立斗爭的高漲 D.英國海洋霸權的衰落解析 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英國起初制定《航海條例》是為了獨占殖民地市場,禁止殖民地和其他國家直接進行貿易。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的國家實力不斷增強,為了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開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廢除了保護航海貿易壟斷的法案。由此可見,英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是其對外貿易政策調整的重要因素,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英國代議制民主完善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殖民地的獨立斗爭對英國貿易政策的影響,排除C項;工業革命的完成進一步強化了英國的海洋霸權,排除D項。11.[2023華南師大附中月考]19世紀中后期,中國茶、絲出口大增,形成白銀內流,銀價驟跌的局面,造成通貨膨脹;其時歐美主要國家先后采納金本位制,國際金價上漲,列強強迫清政府將白銀賠款改為按金價支付,加劇了晚清經濟的蕭條。這反映出( D?。?br/>A.戰爭賠款影響清王朝經濟轉型B.條約體系阻礙中國金融調整C.金本位制提升西方商品競爭力D.全球化沖擊清王朝經濟安全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近代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因歐美主要國家先后采納金本位制,清政府被迫將白銀賠款改為按金價支付,加劇了晚清經濟的蕭條,這反映了全球化沖擊清王朝經濟安全,D項正確。12.[2024河南名校調研]1897年,本著“與洋爭利”“奪取英法等銀行的商股”的目的,在盛宣懷的推動下,中國通商銀行在上海成立。其效仿西方各國印發、籌繳債券,并在上海承辦股票,成為華資銀行的開拓者。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 D?。?br/>A.社會新舊觀念碰撞激烈 B.洋務運動路線發生改變C.實業救國思潮達到高潮 D.西方列強侵華方式轉型解析 根據材料中“1897年”“本著‘與洋爭利’‘奪取英法等銀行的商股’的目的”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侵華從商品輸出發展到資本輸出階段,材料現象正是對這種轉變的應對,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新舊觀念的碰撞,排除A項;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排除B項;材料僅涉及通商銀行的創辦,據此無法推出實業救國思潮達到高潮,排除C項。13.[2023湖北十堰調研,14分]【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世紀上半期及16世紀七八十年代,葡萄牙進口了歐洲市場75%以上的香料。即使在16世紀中期,其香料進口量仍比黎凡特多。黎凡特貿易是葡萄牙香料貿易的補充,它只能在葡萄牙貿易遭遇困難時復興。在葡萄牙人的經營下,里斯本成為歐洲的香料之都,甚至整個葡萄牙也成了萬里飄香的國度。葡萄牙主宰了16世紀的香料貿易,促使歐洲香料的價格出現了下降。新航路航線雖長,但無須水陸交接轉運,減少了運費,故降低了香料價格。——摘編自田汝英《葡萄牙與16世紀的亞歐香料貿易》材料二 16世紀末,歐洲通過葡萄牙人和地中海東部的商道向東方輸送了相當于72噸的白銀。為了減少貴金屬的使用,商人盡量采用物物交換的三角貿易形式。荷蘭人循著葡萄牙人的足跡來到東方,與中國進行三角貿易,這種貿易包括用東南亞的各種香料換取中國商人的茶葉。而倫敦商人計劃用他們的貨換取印度的棉布,再用棉布換香料,從而建立三角貿易,減少從英國出口貴金屬。18世紀,英國在亞洲海域的三角販運貿易逐漸建立起來。三角販運貿易減少了貴金屬的使用,有效換售出英毛織品。三角販運貿易也使廣州成為東南亞香料集散中心。——摘編自嚴小青《沖突與調適:16—19世紀廣州口岸的中外香料貿易》(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6—18世紀亞歐香料貿易興起的原因及其影響。(10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香料貿易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作用。(4分)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一“16世紀上半期及16世紀七八十年代,葡萄牙進口了歐洲市場75%以上的香料”“16世紀末”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及西歐殖民擴張為香料貿易提供了條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歐國家與東方進行的香料貿易利潤巨大;亞洲香料產量巨大。第二小問,據材料一“里斯本成為歐洲的香料之都,甚至整個葡萄牙也成了萬里飄香的國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推動了西歐商業革命的發生;結合所學知識得出大量香料進入歐洲后,豐富了歐洲人的日常生活;據材料二“荷蘭人……與中國進行三角貿易,這種貿易包括用東南亞的各種香料換取中國商人的茶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刺激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據材料二“18世紀,英國在亞洲海域的三角販運貿易逐漸建立起來”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密切了世界不同地區之間的聯系,有利于世界市場的發展。第(2)問,據材料一“在葡萄牙人的經營下,里斯本成為歐洲的香料之都”、材料二“荷蘭人……與中國進行三角貿易”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加強世界各地之間的經濟聯系、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等角度分析。答案?。?)原因: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西歐國家與東方進行的香料貿易利潤巨大;亞洲香料產量巨大。(4分,答出2點即可)影響:推動了歐洲商業革命的發生;豐富了歐洲人的日常生活;刺激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密切了世界不同地區之間的聯系,有利于世界市場的發展。(6分,答出3點即可)(2)歷史作用:香料貿易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香料貿易的發展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經濟聯系;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4分,答出2點即可)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之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知識點講解知識點一 世界經濟的發展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世界經濟的發展1.一戰前:20世紀初,壟斷資本主義繼續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2.一戰后社會主義國家 ①蘇聯實施[1] 新經濟政策 ,社會經濟得到恢復。 ②斯大林逐漸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資本主義國家 ①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制度的[2] 基本矛盾 最終導致了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 ②應對危機:美國通過[3] 羅斯福新政 扭轉危機;德國、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1.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表現 ①二戰后,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將[4] 政府宏觀調控 與市場調節結合起來,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②現代科技進步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產業的升級。局限 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沒有解決,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 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產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生產與消費之間的矛盾;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緊密連接在一起等。但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其根源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因而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就是必然的。2.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1)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①問題:20世紀五六十年代,指令性計劃和官僚化管理問題突出,改革也陷入困境。②結果:1989年,東歐發生劇變;[5] 1991 年,蘇聯解體。(2)中華人民共和國舉措 成就1978年以前 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曲折探索。 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1978年以后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實行了改革開放。 ①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功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飛速發展。 ②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3.新興民族國家的發展(1)背景:二戰后,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這些國家都把[6] 經濟獨立 作為首要目標。(2)表現: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國家的經濟高速發展。(3)挑戰:由于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和西方發達國家[7] 貿易保護主義 抬頭,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道路充滿挑戰。4.21世紀以來的經濟全球化(1)表現: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同時,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2)中國的應對: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倡議推動“[8] 一帶一路 ”國際合作。知識點二 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1.新貿易體系的建立(1)背景:從19世紀70年代到二戰,由于戰爭與經濟危機,各國通過貿易封鎖與提高關稅保護本國貿易,國際貿易總量增速放緩,世界經濟蕭條。(2)過程:1947年,23國在美國主導下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95年,[9] 世界貿易組織 成立;1997年,《全球基礎電信協定》簽署。(3)影響①關稅的下降和[10] 服務貿易 市場的開放,直接降低了相關產品和服務的費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②世界貿易組織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世界貿易組織與關貿總協定的關系(1)世界貿易組織與關貿總協定之間存在著歷史繼承性。世界貿易的新發展和關貿總協定的內在缺陷是世貿組織產生的主要原因。世貿組織的主要原則如非歧視原則、關稅減讓原則等都是關貿總協定確立的。(2)世界貿易組織對關貿總協定具有較大的發展。①地位:關貿總協定是一個臨時的多邊貿易體制,而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②約束力:關貿總協定的協定、協議對成員不具有強制約束力,而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協議對成員具有強制約束力。③執行力:關貿總協定對爭端解決程序沒有規定時間表,而世界貿易組織對爭端解決程序規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因而使其執行力和效率大大提高。2.貿易形式的新變化(1)背景:商品貿易同國際投資、技術貿易、勞務承包等結合在一起;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手段。(2)表現:電子商務興起后,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商品、技術和服務交換。(3)影響:突破了時空障礙,極大提高了商業效率,降低了相關成本,便利了人們的生活。知識點三 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1.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宗旨 職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重建國際貨幣制度,以維持匯率的穩定和國際收支的平衡。 向會員國發放[11] 短期貸款 ,用于進行國際收支調整。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即世界銀行) 鼓勵[12] 對外投資 ,促進戰后經濟的復蘇與發展。 向會員國發放[13] 中長期貸款 ,用于恢復和發展經濟。2.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的發展(1)趨勢:資本流動全球化、金融市場一體化和金融機構全球擴張。(2)表現①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特別是[14] 證券市場 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②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銀行、證券和保險三者的產品日益趨同并相互融合。③大型金融集團和跨國金融企業不斷涌現。④現代國際金融具有一定的風險。金融風險一旦失控,就會導致大范圍金融波動,甚至引起全球性的[15] 金融危機 。(3)中國在國際金融中的影響力①2009年,中國政府開始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②2010年,中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成員。③2015年,中國倡議設立的[16]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正式成立。④2016年,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背景和目的(1)背景: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力不斷提升;世界各國之間經濟聯系日益密切;金融危機頻發等。(2)目的:促進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亞洲各區域提供經濟發展的資金;緩解亞洲區域的融資難題;促進亞洲經濟的穩定增長等。情境1 羅斯福新政的實質羅斯福比胡佛優秀的地方主要在于不是抱著自由主義的教條不放,而是千方百計去減輕災難,順時而變。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做點什么總比什么都不做好”。——摘編自趙曉等《羅斯福“新政”:評價及啟示》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羅斯福新政的實質。答案 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圖解歷史二戰期間及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趨勢情境2 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20世紀80年代,蘇聯“國營商店里一公斤肉食大約收款1.8盧布,而國家對一公斤肉的補貼多達3.5盧布。食品行業中僅此一項,每年的國家補貼總額就在600億盧布以上,而整個國家預算也不過是4 800億盧布”。材料反映蘇聯經濟出現怎樣的問題?答案 蘇聯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逐漸下降,經濟形勢逐漸惡化。情境3 電子商務的發展下面是2015年至2020年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及使用率統計數據圖。 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答案 2015年至2020年,網絡購物用戶規模及使用率逐年增長,這說明網絡購物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消費市場蓬勃發展方面正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概念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是指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可理解為在互聯網、企業內部網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互聯網本身所具有的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也成為電子商務的內在特征,并使得電子商務大大超越了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所具有的廣泛價值。情境4 世界銀行的職能1981—2009年世界銀行總貸款分布情況示意圖 1981—2009年世界銀行的資金主要投向什么國家?有何意義?答案 國家:發展中國家。意義: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利于國際貿易的均衡發展。圖解歷史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易錯布雷頓森林體系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大機構的區別布雷頓森林體系是階段性的國際貨幣體系,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永久性的金融機構。因此,布雷頓森林體系雖然崩潰了,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然存在,并且世界銀行的宗旨已經轉向全球性的發展援助。探究點演練及歸納總結探究 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材料一 外部世界的封鎖包圍和軍事壓力,國內的糧食危機和政治叛亂,促使蘇維埃政權采用新的方式來發展經濟。……為此,列寧對黨內的同志說:“我們在奪取政權后就知道,不存在將資本主義制度具體改造成社會主義制度的現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會主義者處理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根據實驗做出判斷。”——摘編自《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二 艾德禮工黨政府1945年上臺后,通過立法通過了一系列的國有化法案,把一些工業企業收歸國有,付給原企業主巨額賠償費,成立了有關公司的國家管理局,由政府任命董事,歸政府有關部門領導。工黨政府通過8個重要的國有化法令,對英國20%的工業行業進行了國家控制。1945—1951年英國工黨的經濟政策,促進了戰后英國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摘編自趙君《英國艾德禮工黨政府經濟政策研究(1945—1951)》材料 主旨 材料一主要敘述了一戰后蘇俄調整經濟政策的背景。材料二主要反映了二戰后英國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推動了英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思考:(1)材料一中列寧“根據實驗做出判斷”,而后在1921年實行了什么政策?該政策有什么特點?試答: 政策:新經濟政策。特點: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經濟。 (2)根據材料二,指出二戰后初期英國經濟政策的主要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出臺這些政策的背景。試答: 特征:實施國有化或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背景:羅斯福新政的經驗;二戰后英國經濟的衰退(發展經濟的需要);凱恩斯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盛行;工黨上臺執政。 歷史解釋——二戰后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原因(1)特點①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②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經濟發展呈現多極化趨勢,不平衡狀態不斷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③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④科技革命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增強。⑤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2)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二戰后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的推動。歷史解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重建與經濟全球化(1)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重建①背景:兩次世界大戰和經濟大危機使各國認識到只有進行國際經濟合作,才能促進經濟繁榮、維護世界和平;美國憑借自身的絕對優勢,試圖從金融、投資、貿易三個方面重建國際經濟秩序。②建立:二戰后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定確立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③影響:關貿總協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世界經濟,特別是對西方國家的經濟復興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被公認為調整當代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其出現反映了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2)經濟全球化①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量。②進入20世紀90年代,冷戰的結束和兩極格局的瓦解消除了過去東西方實行的“兩個平行市場”的分割狀態,為建立統一的世界市場提供了條件。③跨國公司迅猛發展,把世界各國納入全新的國際生產分工體系,使各國的生產活動密切聯系,相互依賴,相互滲透。④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的誕生把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新的水平。⑤進入21世紀,隨著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命題點習題講解命題點1 世界經濟的發展1.[2022海南,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①1870—1913年 ②1913—1950年 ③1950—1960年 ④1960—1970年法國 1.6 0.7 5.0 5.8英國 2.2 1.7 2.8 2.7美國 4.3 2.9 3.2 4.0德國 2.9 1.3 7.7 4.8——摘編自J.M.阿爾貝蒂尼《國家報告》(1)根據材料,分別指出各國國民生產總值變化的特點。(4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論證表內國家在第②時段和第③時段的經濟活動對世界產生的主要經驗和教訓。(8分)解析 第(1)問,根據各個時間段的數據變化趨勢分析即可。第(2)問,第一小問分階段分析即可。在第②時段,大危機在美國爆發,并蔓延為全球性經濟大危機,再加上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速普遍下降;美國通過實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政,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危機,故其經濟增速仍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保持優勢。第③時段的經濟活動,可從二戰后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借鑒羅斯福新政的經驗,建立了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英、法、德等歐洲國家接受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等角度分析。第二小問主要經驗,應該從吸取有益經驗的角度闡述,具體可從生產關系調整、經濟發展的條件和前提、國家協調機制建設等角度分析。第三小問教訓,應該主要從消極的方面分析,如戰爭和掠奪不符合本國和世界的發展利益、金融戰和貿易戰等反全球化措施使經濟危機愈演愈烈等。答案?。?)①法國:1913年前較快增長;20世紀前半期增速明顯下降;1950—1970年,高速增長。②英國:總體上平穩緩慢增長;20世紀前半期增速有所下降;1950—1970年,恢復增長。③美國:1913年前高速增長;20世紀前半期增速明顯下降,但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仍保持優勢;1950—1970年,恢復高速增長。④德國:1913年前較快增長;20世紀前半期增速下降;1950—1960年,高速增長;1960—1970年,增速有所放緩。(4分)(2)在第②時段,兩次世界大戰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導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速普遍下降,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加大政府對經濟的全面干預,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危機,其經濟增速仍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保持優勢。在第③時段,二戰后,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借鑒羅斯福新政的經驗,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促進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二戰后建立了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穩定了國際金融和貿易秩序,有利于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二戰后,英、法、德等歐洲國家接受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逐步走向聯合,從而促進了經濟高速發展。主要經驗:經濟發展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世界各國需要不斷調整生產關系,實施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經濟政策;各國要加強經濟交流和合作,促進國際金融和貿易的體系化和制度化建設。教訓:戰爭和掠奪不符合本國和世界的發展利益;金融戰和貿易戰等反全球化措施使經濟危機愈演愈烈。(8分)命題變式2.[2023江西贛州模擬]1921年4月,列寧在《論糧食稅》中說:“既然我們還不能實現從小生產到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所以作為小生產和交換的自發產物的資本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彼鲝堉贫ǚ咸K俄小農經濟發展規律的市場經濟政策,在糧食稅的基礎上,通過完善城鄉間自由貿易和市場機制,把商品交換作為維護農民經濟利益的主要杠桿。據此可知,列寧旨在 ( C?。?br/>A.密切城鄉關系 B.重建市場經濟C.鞏固蘇俄政權 D.維護小農經濟解析 由材料“從小生產到社會主義”“符合蘇俄小農經濟發展規律的市場經濟政策”“把商品交換作為維護農民經濟利益的主要杠桿”可知,列寧的根本目的是鞏固工農聯盟和蘇維埃政權,最終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故選C項?!懊芮谐青l關系”并非列寧的根本目的,排除A項;“重建市場經濟”與史實不符,列寧是利用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制定符合蘇俄小農經濟發展規律的市場經濟政策”,這并不代表其維護小農經濟,排除D項。命題點2 國際貿易的發展3.[2021北京]下列選項中,史實與結論相符的是 ( D?。?br/>史實 結論A 16世紀,葡萄牙占據了好望角、馬六甲、澳門等地 葡萄牙壟斷了整個歐亞大陸的貿易B 1670年,荷蘭商船總噸位達56.8萬噸,超過了法、英、西、葡等國的總和 17世紀末,荷蘭開始成為海上霸主C 19世紀,德國開通了通往非洲和澳大利亞的航線,還與美國締約通商 標志著以德國為中心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D 1947—1993年,關貿總協定召開8次關稅會議,議定了各會員國彼此免稅的項目 促進了二戰后國際貿易的發展解析 根據“議定了各會員國彼此免稅的項目”可知,免稅有利于二戰后國際貿易的發展,D項正確。16世紀,葡萄牙雖然控制了海上航線,但并未控制歐亞貿易的陸上路線,A項結論不正確;經過三次英荷戰爭,荷蘭逐漸喪失海上霸權,B項結論錯誤;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并不是以德國為中心,C項結論錯誤。命題變式4.2021年12月11日,第六屆深圳國際跨境電商貿易博覽會開幕,展會以“文化跨境,品牌出?!睘橹黝}。下列對電子商務認識正確的是( B )①打破國界限制,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②信息安全存在漏洞,管理機制有待完善③商品銷售模式改革,阻礙實體工廠發展④突破時空障礙,實現了貿易方式的多樣化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①錯誤;電子商務依賴于互聯網,所以信息安全存在漏洞,管理機制有待完善,②正確;電子商務銷售的也是實體工廠的產品,因此并不阻礙實體工廠的發展,③錯誤;電子商務通過互聯網技術,突破了時空障礙,實現了貿易方式的多樣化,④正確。故B項正確。命題點1 世界經濟的發展1.[2021湖北]博覽會是觀察社會生活發展演變的窗口,又是匯聚物品和傳播知識的平臺。下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國( A?。?br/>武漢勸業獎進會和西湖博覽會征集展品類別對比表武漢勸業獎進會(1909年) 西湖博覽會(1929年)征集展品類別 天然產品(飲食或制造之原料)、工藝品、美術品、教育品、古物品 染織工藝類、工藝品類、機電工業類、化學工業類、礦產品、醫藥用品類、教育用品類、文藝品類、農產類、飲食制品類、動物類、革命紀念品類、外國參考品A.物質文化生活變遷 B.工業體系已經形成C.民族意識開始覺醒 D.現代科學知識普及解析 由“博覽會是……匯聚物品和傳播知識的平臺”和表中內容可知,博覽會見證了近代中國物質文化生活的發展演變,故A項正確。近代中國工業有所發展,但尚未形成體系,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博覽會與民族意識無關,且“開始”與史實不符,C項錯誤?!艾F代科學知識普及”言過其實,D項錯誤。2.[2020天津]美國總統胡佛為應對經濟危機,繼續增加聯邦政府對公共工程建設的投入,鼓勵各地擴大在修建水壩、橋梁及清除貧民窟等方面的貸款;允許各州銀行實行“銀行休假”。上述做法與羅斯福“新政”措施的差異主要在于( A?。?br/>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 B.追求的根本目標不同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 D.關注的社會問題不同解析 從材料來看,胡佛總統應對經濟危機時,也采取了一些干預經濟的措施,但材料中的“鼓勵”“允許”等詞語可以說明胡佛總統對經濟的干預是有限的,而羅斯福政府則是對經濟進行全面干預,所以主要差異在于推行的行政力度明顯不同,故A項正確。兩位總統采取的措施都是為了應對經濟危機,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故B項排除;兩位總統采取措施所遵循的法律程序沒有區別,故C項排除;兩位總統關注的都是經濟危機,采取的都是經濟措施,故D項排除。3.[2022.6浙江]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在一些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上居世界第一,日本產品在激烈競爭中占領美國市場,美國對日本貿易赤字不斷擴大。進入70至80年代,美歐爭奪西歐農產品市場和其他地區市場,在鋼鐵貿易上矛盾尖銳,西歐積極擴大對美商品出口,一舉扭轉對美貿易長期逆差地位。下列項中,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 )A.日本與西歐崛起挑戰美國經濟霸權B.“赤字”問題是矛盾加深的根本原因C.歐元的啟用加劇了歐美間的貿易戰D.國際貿易在各國經濟中所占比重超過國內貿易解析 根據“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對日本貿易赤字不斷擴大”“西歐積極擴大對美商品出口,一舉扭轉對美貿易長期逆差地位”可知,日本與西歐崛起挑戰美國經濟霸權,A項正確。矛盾加深的根本原因不是“赤字”問題,而是國家利益,排除B項。歐元發行于1999年,2002年正式進入流通領域,C項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材料沒有涉及“國內貿易”,排除D項。4.[2021湖南,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經濟全球化并不是一個新近出現的事物。自新航路開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就處于不斷擴張之中。從19世紀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如下表所示)?,F有研究表明,1870到1914年間經濟全球化達到一個小高潮。世界貿易指數和貿易總額年份 貿易指數 (以1913年為100) 貿易總額 (單位:10億法郎)1870 24 45.51880 36 68.81890 49 94.21900 68 118.21910 85 162.41913 100 192.4——摘編自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等材料二世界貿易開放度、金融一體化程度、移民指數(以1900年為100)——摘編自斯蒂芬·布勞德伯利等編著《劍橋現代歐洲經濟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經濟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間達到小高潮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基本歷程。(9分)解析 第(1)問,由“自新航路開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就處于不斷擴張之中”并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以來全球聯系日益密切,資本主義發展具有開放性和擴張性的本質;由“從19世紀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資本主義代議制普遍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國際環境相對和平、國際貿易迅速發展等,據此回答。第(2)問,可根據材料二中的貿易開放程度、金融一體化程度、移民指數的發展趨勢劃分為兩個時間段:一戰后到二戰結束、二戰后至今,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國際環境等角度分析。答案?。?)原因:新航路開辟以來,全球聯系日益密切;資本主義開放性和擴張性的本質;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資本主義代議制普遍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國際貿易迅速發展。(6分)(2)歷程?、僖粦鸷蟮蕉鸾Y束:經濟全球化發展總體呈下降趨勢。原因:兩次世界大戰阻礙了經濟交流;俄國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資本主義對其進行經濟封鎖;席卷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造成貨幣貶值、匯率混亂,很多國家提高關稅、實行貿易壁壘。(4分)②二戰后至今:經濟全球化發展總體呈上升趨勢。原因:二戰后和平的國際環境;美蘇冷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一體化和移民;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恢復發展,世界經濟從無序到有序、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兩極格局解體,市場經濟發展;各國注重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的推動。(5分)命題點2 國際貿易的發展5.[2020.7浙江]1929年,資本主義陷入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為轉嫁危機,翌年美國提高近900種商品關稅。隨之,25個國家采取報復措施,1932年增加到76國以上。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秩序陷入混亂。為避免新的貿易壁壘,二戰后各國開始協商并建立以法律形式調整國際貿易與貿易關系的規則與程序。此即( B?。?br/>A.《布雷頓森林協議》B.《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臨時適用協定書》C.《馬斯特里赫特條約》D.《經濟展望聲明》解析 根據“為避免新的貿易壁壘……各國開始協商并建立以法律形式調整國際貿易與貿易關系的規則與程序”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二戰后各國為了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建立了關貿總協定,故B項正確?!恫祭最D森林協議》建立的是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排除A項;《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簽訂是歐洲一體化深入發展的標志,與國際貿易無關,排除C項;《經濟展望聲明》是亞太經合組織發表的,亞太經合組織屬于區域合作組織,該聲明不涉及調整國際貿易與貿易關系的規則與程序,排除D項。6.[2021重慶,6分](節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 20世紀20年代,美國消費者的家庭需求發生了劇烈轉變,轉而用信貸方式購買耐用消費品。美國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過已賺取的收入來購買這些物品。消費者使用它們的同時,每個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現金,這就降低了他們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費數額。結果,消費者的耐用消費品購買年均上升了8.3%,幾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費增長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車、70%的家具、90%的鋼琴、80%的留聲機、80%的家用電器等都是通過分期付款購得。——摘編自[美]喬納森·休斯、路易斯·P.凱恩等《美國經濟史》(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20世紀20年代信貸消費的后果。(6分)解析 第(2)問,依據材料并結合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解題思路見下表所示:提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說明后果“美國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過已賺取的收入來購買這些物品” 產生了新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美國消費者……轉而用信貸方式購買耐用消費品” 促進了耐用消費品的生產,帶來制造業的繁榮“消費者的耐用消費品購買年均上升了8.3%……到了1925年……80%的家用電器等都是通過分期付款購得” 信貸消費造成經濟虛假繁榮,埋下經濟危機的隱患答案?。?)后果:產生了新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促進了耐用消費品的生產,帶來制造業的繁榮;信貸消費也造成經濟虛假繁榮,埋下經濟危機的隱患。(6分)7.[2021.6浙江,15分]經濟交往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石。在浩浩蕩蕩和充滿矛盾的全球化過程中,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休戚與共,合作才能共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651年,英國議會頒布《航海條例》,這是此類保護主義措施中的第一個。該法案規定:凡進入英國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須是英國或該殖民地所有,其船員只能是該船所屬地的臣民;歐洲商船可以進入英國港口,但只能攜帶本國商品,配備本國船員。隨后幾年,英國通過與荷蘭的戰爭以及和瑞典、丹麥、葡萄牙等國簽訂商約,為資產階級的對外貿易開辟了道路。——選編自[美]林肯·佩恩《海洋與文明》、人民版《歷史》必修二材料二 二戰后,聯合成為歐洲一些政治家的共識。1946年,丘吉爾在一次演講中指出:“我們必須創建一個類似歐洲合眾國的組織……其結構將使單一國家的物質力量變得不那么重要。小國將與大國平起平坐,并通過對共同事業的貢獻來贏得尊重。”“重建歐洲大家庭的第一步必定是法德之間的伙伴關系?!敝挥新摵?,歐洲才可能復興。1951年4月,法國、聯邦德國等六國簽署條約,引入了一種全新的一體化方式。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上述六國就關稅稅率達成一致。1993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生效,歐盟成立,12個國家同屬一個組織,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摘編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歐洲一體化史(1945—2004)》材料三 回顧關貿總協定(GATT)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發展歷史,多邊貿易體制從建立到不斷完善,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支柱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從GATT1947臨時適用一直到1961年狄龍回合以前的多邊貿易談判,GATT只有33個主要國家,烏拉圭回合則達到124個參加方。截至2008年,WTO成員有153個。WTO自成立以來,在完善和實施烏拉圭回合協定、建立健全的多邊貿易體制構架、推動貿易自由化進程以及加強有效解決貿易爭端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摘編自曹建明等《世界貿易組織》(1)閱讀材料一,概括英國為開辟“資產階級的對外貿易”道路所采取的方式。結合所學,指出英荷戰爭的性質。(5分)(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1951年六國簽署的條約名稱及“全新的一體化方式”的核心內容。以20世紀為限,概括歐盟成立后一體化繼續發展的重要表現。(5分)(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分析說明WTO為什么能夠“推動貿易自由化進程”。(5分)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頒布《航海條例》,這是此類保護主義措施中的第一個”“英國通過與荷蘭的戰爭……簽訂商約,為資產階級的對外貿易開辟了道路”概括。第二小問聯系所學知識可知,英荷戰爭是殖民爭霸戰爭,是爭奪世界市場的商業戰爭。第(2)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1951年4月,法國、聯邦德國等六國簽署條約,引入了一種全新的一體化方式”并聯系所學可得出《巴黎條約》;第二小問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核心內容是決定把各自的煤鋼工業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第三小問緊扣“以20世紀為限”并聯系所學知識,從歐盟擴大、歐元啟用、防務一體化啟動等方面概括。第(3)問,根據材料“多邊貿易體制……重要支柱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建立健全的多邊貿易體制構架”“GATT只有33個主要國家,烏拉圭回合則達到124個參加方”“推動貿易自由化進程”等并聯系所學進行分析即可。答案?。?)方式:頒布保護主義法令;簽訂商約;戰爭。性質:爭奪世界市場的商業戰爭;爭奪殖民地和世界殖民霸權的戰爭。(5分)(2)名稱:《巴黎條約》。核心內容:決定把各自的煤鋼工業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煤鋼聯營)。表現:歐盟擴大;歐元正式啟用;防務一體化啟動。(5分)(3)分析:是管理全球貿易的重要組織;適應經濟全球化需要;奉行市場開放、非歧視性、公平貿易等原則;構筑了以貿易自由化為中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有嚴格的法律約束。(5分)習題演練1.[2024廣西摸底]1929年,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美國人的工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對住房、汽車和電冰箱等商品的需求也快速增加,為此,商業界不斷加強廣告推銷并大力推行分期付款的賒購制度。由此帶來的影響是 ( D?。?br/>A.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B.產業結構不斷優化C.消費觀念合理調整 D.社會生產盲目擴大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1929—1933年經濟危機背景的相關知識可知,分期付款的過度發展使得很多美國人超前消費,而美國住房、汽車和電冰箱等商品的生產企業就在虛假繁榮的表象下盲目擴大生產,這就加劇了生產相對過剩的趨勢,故選D項。2.[2023河南期中聯考]1926—1931年,蘇聯的進口額中90%左右是機器設備的進口。至1937年,除了一些起樣品作用的設備外,蘇聯幾乎不再進口一般的機器設備。這一變化表明蘇聯( A?。?br/>A.獨立的工業體系基本建立B.新經濟政策取得很大成效C.深受經濟危機的影響D.已躍升為世界工業頭號強國解析 據材料可知,1926—1931年,蘇聯的進口額九成左右是機器設備,但是到了1937年,蘇聯幾乎不再進口一般的機器設備,結合所學可知,經過兩個五年計劃,1937年,蘇聯基本實現了工業化,獨立的工業體系基本建立,A項正確。3.[2024江蘇南通統考]二戰前,西方國家通過財政預算掌握的國民生產總值的份額,一般為10%—20%,二戰后發展到30%—50%,少數國家達到60%。此變化可以反映二戰后西方國家( C?。?br/>A.加強了金融的國際協調B.放棄了市場經濟運行機制C.強化了國家的宏觀調控D.產生了經濟“滯脹”現象解析 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二戰后,西方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強化了國家的宏觀調控,C項正確;材料信息是西方國家對國內經濟的控制,不是國際協調,排除A項;西方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沒有放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排除B項;經濟“滯脹”材料反映不出來,排除D項。4.[2024河北摸底]20世紀30年代,拉丁美洲是世界主要的谷物供應地區,亞洲、非洲亦有少量余糧出口。而到了20世紀50年代,拉丁美洲凈出口額僅有100萬噸谷物,亞洲地區則變為凈進口地區。20世紀80年代初,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年凈進口數量高達9 000多萬噸。這一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C?。?br/>A.國際經濟舊秩序的長期存在B.第三世界農業發展的長期落后C.新興國家工業化戰略的影響D.世界經濟中心轉移趨勢的加快解析 二戰后,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涌現出大量新興民族國家,這些新興民族國家成立后普遍把經濟發展的重心轉移到工業化建設上來,本國生產的糧食滿足不了國內工業原料與人民生活的需求,故這些地區由糧食出口地區逐漸轉變為糧食進口地區主要受到新興國家工業化戰略的影響,C項正確;國際經濟舊秩序與材料中的現象無關,排除A項;材料并未涉及第三世界與其他地區農業發展的對比,無法體現“長期落后”,排除B項;材料中的變化與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無關,排除D項。5.[2024 武漢調研]1980年,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奈撰寫的《短缺經濟學》出版,該書從企業生產資料和個人消費資料的短缺入手,分析了傳統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運行圖景,系統揭示了長期短缺經濟現象及其出現的原因。1986年,該書中文版面世,社會反響強烈。這一現象出現是由于當時 ( D?。?br/>A.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B.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C.東歐改革經驗影響深遠D.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開展解析 1984年,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開展,而1986年面世的中文版《短缺經濟學》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思路,所以該書受到熱烈歡迎,故D項正確。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與材料中時間不符,A項排除;材料未體現世界各國之間聯系的加強,B項排除;20世紀80年代,一些東歐國家經濟陷入嚴重困境,政局劇烈動蕩,材料現象與東歐改革無關,C項排除。6.[2023浙江統測]某國際組織的協定指出:推進國際貿易之平衡發展借以提倡并維持高度之就業與實際收益……提倡匯兌之穩定,在會員國間維持有秩序之匯兌方法,并避免競爭性之匯兌貶值。該組織 ( D )A.取消了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B.向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以發展經濟C.用國家宏觀調控解決全民就業D.是協調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組織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該組織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任務是推進戰后國際貿易之平衡,維護成員國的就業水平以及實際收益,因此它是二戰后協調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組織,D項正確;關貿總協定有助于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排除A項;世界銀行向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貸款,排除B項;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7.[2024江西贛州開學考]關貿總協定生效后的40多年里,經過數次多邊談判,發達國家的平均關稅已從36%減至4.7%,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平均關稅在同期也下降到13%。同期內,世界貿易總額大幅增長。通過上述材料,我們可以看出( C?。?br/>A.發達國家在關貿總協定中沒有受益B.關貿總協定使發展中國家受益匪淺C.關貿總協定減少貿易壁壘的努力日見成效D.美國及其盟友控制了世界貿易額的大部分解析 據材料可知,關貿總協定推動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關稅的削減,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其減少貿易壁壘的努力日見成效,C項正確。8.[2023浙江嘉興月考]1995年,美國三家銀行在因特網上聯合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網上銀行——安全第一網絡銀行。它僅占半層樓面,但其業務遍布美國各州,包括電子鈔票兌付、在線交易登記、支票轉賬等,使其客戶可以足不出戶辦理各種銀行服務。這一現象表明金融發展的趨勢是( A )A.金融電子化 B.金融機構規?;?br/>C.金融全球化 D.金融市場一體化解析 根據材料“僅占半層樓面,但其業務遍布美國各州,包括電子鈔票兌付、在線交易登記、支票轉賬等,使其客戶可以足不出戶辦理各種銀行服務”可知,網絡銀行占地小,業務范圍廣,方便人們網上辦理,體現了金融電子化,A項正確。9.[2024河南周口五校聯考]2014年,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簽署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備忘錄,決定成立亞投行,當時簽署的成員國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因美國施壓,直到2015年4月第四次談判代表會議時,德國、意大利、法國、澳大利亞等眾多發達國家才加入。這表明( C )A.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二元對立加劇B.發達國家阻撓經濟全球化的進程C.合理的世界經濟秩序符合各國共同利益D.資本主義陣營出現了瓦解的趨勢解析 亞投行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亞投行的成立,推動亞洲經濟發展,進而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符合各國共同利益,C項正確;據材料可知,加入亞投行的國家既有發展中國家,也有發達國家,因此亞投行體現的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合作,而不是對立,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美國阻撓發達國家加入亞投行,美國不能代表所有發達國家的態度,排除B項;由材料無法得出資本主義陣營出現了瓦解的趨勢,排除D項。10.[情境創新/2023長沙一中測試]1962年,赫魯曉夫提出要按照生產原則改組各州和加盟國的蘇共領導機構,主張以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和為工業生產服務的科研機關等為代表的工業企業聯合起來建一個工業黨組織,以集體農莊、國營農場及相關農業加工企業等歸屬于農業體系的生產單位聯合起來建一個農業黨組織。這一主張客觀上( B )A.擴大了基層的管理自主權B.加劇了管理上權責不清C.破壞了蘇聯共產黨的團結D.突破了蘇聯模式束縛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赫魯曉夫的主張是對工農業進行分類管理,但生產過程中工農業是有部分重疊環節的,這一主張會加劇管理上的權責不清,故選B項;材料不涉及基層管理自主權的調整,排除A項;破壞了蘇聯共產黨的團結由材料無法推出,排除C項;材料中的改革措施并沒有突破蘇聯模式,排除D項。11.[2024安徽聯考]20世紀90年代中期,發達國家的大企業以實行行業內的合并達成“世界第一的全球規模經營范圍”作為一種戰略優勢,如1995年,日本三菱銀行和東京銀行合并,成為東京三菱銀行,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銀行。同年,英國的葛蘭素公司成功并購英國另一大醫藥公司韋爾康姆公司,躍居世界第一大醫藥公司。這說明( D )A.逆全球化暗流涌動 B.跨國公司壟斷市場C.產業結構快速變革 D.國際經濟競爭激烈解析 據材料“發達國家的大企業以實行行業內的合并……作為一種戰略優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大企業希望通過擴大經營規模來強化自己的戰略優勢,反映出國際經濟競爭激烈,D項正確;同行業之間的兼并重組是發達國家應對全球化競爭的重要方式,也是發達國家融入全球化的表現,排除A項;僅憑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跨國公司壟斷市場,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產業結構的變革,排除C項。12.[2023長沙適應性考試]下圖為不同時期世界經濟總量中不同經濟體所占份額示意圖。它反映出( C?。?br/>A.多極化趨勢下世界經濟格局基本穩定B.率先進行新技術革命的經濟體份額增加C.21世紀世界經濟重心轉移的趨勢D.美國獨霸取代了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解析 與1998年相比,2021年西方陣營在世界經濟總量中所占份額下降,而中國所占份額則有較大的增長,俄羅斯、印度和其他國家所占份額也有所增長,東盟、其他G20國家所占份額保持穩定,這體現了世界經濟重心由西方陣營向非西方國家轉移的趨勢,C項正確。材料體現了1998—2021年世界經濟的變化,說明經濟格局并非基本穩定,A項錯誤;率先進行新技術革命的是西方國家,由材料可知,1998—2021年其經濟總量所占份額降低,B項錯誤;蘇聯解體后,美國雖一超獨大,但無力完全主導世界,世界正在走向多極化,D項錯誤。13.[2023蘇州調研,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70年、2012年全球前15大集裝箱港口 單位:萬TEU位次 1970年前15大港 2012年前15大港港口 所屬國家 (地區) 吞吐量 港口 所屬國家 (地區) 吞吐量1 紐約 美國 93.0 上海 中國 3 2532 奧克蘭 美國 33.6 新加坡 新加坡 3 1653 鹿特丹 荷蘭 24.2 香港 中國 2 3134 西雅圖 美國 22.4 深圳 中國 2 2945 安特衛普 比利時 21.5 釜山 韓國 1 7046 貝爾法 斯特 英國 21.0 寧波— 舟山 中國 1 6177 不來梅 德國 19.5 廣州 中國 1 4558 洛杉磯 美國 16.5 青島 中國 1 4509 墨爾本 澳大利亞 15.8 迪拜 阿聯酋 1 33010 倫敦 英國 15.5 天津 中國 1 23011 拉爾納 英國 14.7 鹿特丹 荷蘭 1 19012 弗吉尼亞 美國 14.3 巴生 馬來西亞 1 00113 利物浦 英國 14.0 高雄 中國臺灣 97814 哈里奇 英國 14.0 漢堡 德國 88615 哥德堡 瑞典 12.8 安特衛普 比利時 864材料二1948—2008年全球貨物貿易出口額 請任選1970年、2012年中的一年,以材料一和材料二相關數據為基礎,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所選年代全球化的特點及成因,并談談你的認識。解析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答案,答題時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根據材料任選一個年代并總結該時期全球化的特點。如在1970年,歐美國家的港口吞吐量遠超世界其他地區,所以歐美國家是全球化的主力,但此時全球化水平總體較低;第二步,結合所學知識對這一特點的成因進行總結。具體可從二戰后歐美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世界局勢的穩定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國際經濟組織的建立等方面進行闡述;第三步,作出小結,談談對經濟全球化的認識。此時的經濟全球化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真正的全球化遠遠沒有實現,因此只有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答案 示例 1970年。特點:歐美國家是全球化的主力(主導),此時全球化水平總體較低。成因 歐美國家是全球化的主力(主導):二戰后,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把穩定政治、經濟和社會視為頭等大事,社會和國際關系整體穩定;二戰后,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強化國家干預為核心的調整,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經濟增長一度較快;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等國際經濟組織,加強在金融、投資和貿易等領域的國際協調,通過大國相對平等的協商,采取市場干預行動,協調利益,維護經濟秩序,促進了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推動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生產力進步,第三產業迅速發展;近代以來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殖民掠奪積累大量財富,并擁有較好的工業和社會基礎。此時全球化水平總體較低:第三世界國家獨立不久,發展水平低,加之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導致亞非拉廣大地區對全球化的參與和貢獻有限;兩大陣營對峙,加之實行計劃經濟,社會主義陣營游離于全球化之外;等等。認識:此時的全球化只是半球化,且以發達國家為主導,說明真正的全球化遠未實現;只有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國際格局對全球化進程有重要影響;發展中國家要努力參與全球化;科技發展程度直接影響國家在全球化中的地位;等等。(1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之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docx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之 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docx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之 古代的商業貿易.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