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和中古時期的世界(2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和中古時期的世界(2份打包)

資源簡介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和中古時期的世界之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
知識點講解
知識點一 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
一、人類文明的產生
1.條件
(1)前提: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
(2)社會分工的發展: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商業的發展、文化創造的出現。
(3)早期城市出現。
2.標志
(1)階級的產生:社會分工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剩余產品出現,[1] 私有制 逐漸產生,社會分化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兩大階級。
(2)國家的出現:為解決階級矛盾和適應部落戰爭需要,出現政府、軍隊和監獄等強制機關。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
1.特點
(1)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把持國家權力,剝削奴隸和平民。
(2)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展,表現出明顯的 [2] 多元 特征。
2.概況
(1)農耕文明
文明 出現 政治統治 文化成就
古代 西亞 文明 公元前3500年左右產生;約公元前2900年,蘇美爾地區出現城市國家;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基本統一兩河流域。 建立君主專制制度,頒布《[3] 漢謨拉比法典 》。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4] 吉爾伽美什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蘇美爾人發明了60進制。
古代 埃及 文明 公元前3500年左右興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統一。 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法老掌握著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最重要的權力。法老之下,設有官員,分別處理政務和地方事務。 發明[5] 象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建造金字塔;制造出莎草紙。
古代 印度 文明 公元前3千紀誕生;公元前6世紀,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 出現貴賤分明、職業世襲、法律地位不平等的[6] 種姓制度 。 佛教是重要的思想流派;《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著名史詩;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發明了“0”,提出按位計值的方法。
(2)海洋文明——古希臘文明
①文明出現:公元前2千紀,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誕生。公元前8—前6世紀,城邦逐漸發展起來。
②概況
政治 城邦 政治 小國寡民;斯巴達是少數人掌權的[7] 寡頭政治 的代表,雅典是多數公民掌權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文化 文學 神話、悲劇和喜劇等。
史學 [8] 希羅多德 首創“歷史”一詞,在西方被認為是“史學之父”,修昔底德成為政治史傳統的奠基人。
哲學 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礎。
知識點二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一、古代文明的擴展
1.條件
(1)農耕文明的優勢: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
(2)海洋文明的特色:善于利用自己的組織能力、航海技術和武器。
2.表現
埃及 文明 主要向[9] 敘利亞 和巴勒斯坦擴展。埃及新王國時期,勢力達到兩河流域,并與西亞地區的大國爭霸。
西亞 文明 古巴比倫王國首次實現兩河流域的統一,把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亞述統一兩河流域地區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
希臘 文明 以[10] 移民 方式擴大影響,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殖民,在東起黑海東岸、西到西班牙的廣大地區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
3.影響: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促進了大帝國的興起。
            促使古希臘向外殖民的動因
政治斗爭失敗的集團在本城邦內難以立足紛紛外遷;工商業比較發達;過剩人口對生產力的壓力,在狹小的城邦范圍內,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無法滿足更多人口的需要,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外移民。
二、古代世界的帝國
帝國 建立 統治概況 滅亡
波斯 帝國 公元前 6世紀 繼承西亞地區的[11] 君主專制 制度;地方實行行省制,行省總督與軍事長官相互監督與制約;建立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 公元前4世紀晚期,被馬其頓所滅。
亞歷 山大 帝國 公元前 4世紀 晚期 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亞歷山大宣布君權神授,將政治、軍事等大權集于一身;地方實行行省制;推廣[12] 希臘 文化。 亞歷山大死后,帝國迅速瓦解。
羅馬 帝國 公元前 1世紀末 奴隸制迅速發展起來;帝國內不同地區經濟聯系加強;1—2世紀空前繁榮;3世紀之后,羅馬帝國陷入危機;4世紀末,[13] 基督教 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4世紀末,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5世紀后期,西羅馬帝國滅亡。
三、文明的交流
1.總趨勢:文明交往不斷加強,相互影響不斷擴大。
2.具體表現
技術交流 ①西亞的農耕技術逐步傳到中亞、歐洲和北非一些地區。 ②[14] 冶鐵 技術起源于西亞,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
文化交流 ①西亞神話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希臘的雕塑藝術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 ②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亞地區的[15] 腓尼基 。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由阿拉馬字母發展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種字母;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成為今天歐洲幾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頭。
商業交流 通過絲綢之路,漢朝與羅馬帝國有間接的經貿和文化交流。
情境1 《漢謨拉比法典》條文
自由民侵犯他人住宅時,應在此侵犯之處被處死并掩埋。如果一個自由民毀壞了一貴族的眼睛,他應將自己的眼睛弄瞎。如果一個自由民將另一個自由民的奴隸致殘,那么,這位自由民要給予另一自由民折價賠償。
——摘編自《漢謨拉比法典》
該條文反映了《漢謨拉比法典》怎樣的特點?
答案 法典保護統治階級的利益;保護社會成員的私有財產。
情境2 古埃及文明特點
埃及歷史銘文記載:法老被視為神,是法律的來源。
這段話表現了法老怎樣的地位?
答案 法老是擁有絕對權威的專制君主,被視為神在人間的代表。
概念
古希臘城邦國家
城邦或稱城市國家,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由原始公社演化而來的一種公民集體,以小國寡民為基本特征。公元前8—前4世紀古代希臘歷史的顯著特點是各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發展不平衡,數百個城邦并存,出現過許多城邦聯盟。一般情況下,一個城邦包括城市和鄉村兩部分。
圖解歷史
印度的種姓制度
情境3 古希臘殖民活動的影響
公元前8—前6世紀,古希臘人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移民,建立了許多殖民地。海外殖民通常由某一城邦發起,即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遷移到海外另立家園,即為子邦——殖民城邦,而殖民城邦與母邦在政治經濟關系上都是平等的。
——摘編自吳于廑、 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史編》古希臘的殖民活動產生了什么影響?
答案 擴大了希臘文明的影響范圍;促進了希臘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促進了殖民地的開發。
情境4 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
亞歷山大大帝的名言:“山不走到我這里來,我就到它那里去”“把世界當作自己的故鄉”“把財富分給別人,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帶給我無窮的財富”。
材料反映了亞歷山大怎樣的思想?
答案 擴張領土、征服世界、掠奪財富。
情境5 古代文明的交流
從公元前14世紀中期開始,埃及和赫梯不斷進行戰爭。在戰爭的過程中,埃及人學會了赫梯的鐵器鑄造和使用方法。隨后,埃及也進入了鐵器時代。
材料主要說明了什么實質問題?
答案 戰爭是文明擴展的重要方式。
概念
鐵器時代
  指以鐵金屬代替青銅制造用具和武器的時期,公元前2千紀末,冶鐵技術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金屬工具得以較廣泛使用,人類文明向更廣大的地區進軍。
探究點演練及歸納總結
探究1 古代世界文明的多樣性
材料一 對每年洪水泛濫的恐懼,加之永遠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脅,使蘇美爾人深深地感到,仿佛自己正無依無靠地面對著許多無法控制的力量。有一首蘇美爾人的詩寫道:“只有人,他的壽命不會很長,無論他做什么,只是一場虛無?!泵浪鞑贿_米亞人的人生觀帶有恐懼和悲觀色彩,這反映了自然環境的不安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充滿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達米亞人試圖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消除各種潛在的沖突。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8—前6世紀,城邦逐漸發展起來,成為最大的政治單位……斯巴達和雅典是最大的兩個城邦。……政治上,它們經歷了民主制、貴族制、僭主制等。隨著大地產所有者經濟力量壯大,他們從“國王”手中奪取了政治權力,將其賦予議事會,并最終廢棄了王政。
——摘編自胡炳章、呂學芳主編《文化的視界》
材料主旨 材料一介紹了地理環境對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影響。材料二闡述了古希臘城邦政治的特點。
思考:
(1)根據材料一,指出“美索不達米亞人試圖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消除各種潛在的沖突”的原因。
試答:  兩河流域地勢平坦,容易受到外族入侵;洪水泛濫,易造成自然災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充滿不安全感。 
(2)材料二反映出古希臘城邦政治的典型特征有哪些?
試答:  城邦是小塊政治單元,小國寡民;城邦政體形式多樣,有貴族制和民主制等。 
歷史解釋——世界古代文明多樣性的原因
生產 方式 生產方式的差異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樣性的根本原因。亞非文明古國以農業立國,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臘以工商業見長,形成了開拓進取的海洋文明;以畜牧業見長的游牧民族則形成殺伐奔襲的特點。
地理 環境 在上古時期,生產力相對落后,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巨大。人類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江大河旁邊,利用沖積平原的有利條件進行農業生產。古希臘港灣眾多,對其工商業的發展及海外貿易有很大的影響。
周邊 環境 西亞文明處在兩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的交匯處,一方面促進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但另一方面又不利于文明的穩定,政權更替頻繁。中國、印度文明周邊壓力和外部壓力較小,文明相對穩定。
宗教 和 思想 宗教和思想是文明多樣性的重要表現,反過來深化了文明的多樣性。古代希臘的人文主義思想、古代印度的婆羅門教、古代中國的儒家思想、羅馬帝國的基督教都對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樣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歷史解釋——地理環境與文化環境視野下的古代文明
(1)地理環境視野下古代文明的產生
①古代兩河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誕生在河流兩岸,河流的存在能夠彌補降雨的不足,人們在從事農業活動時面臨著發展水利灌溉系統及其相應的社會政治組織的艱巨任務,城市國家成為最早的政治體。
②古代希臘文明:誕生在多山少平原的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中的部分島嶼,糧食種植業的欠發達造成希臘人的生活高度依賴商貿活動及海外武裝殖民擴張,這與其他早期文明有所不同。
(2)文化環境視野下古代文明的早期發展
①古代兩河文明、埃及文明:作為較早獨立產生并長期延續的文明區域,獨自創造了不同的文字、歷法、數學、神話、信仰體系,這些成就在文明區域擴大并連為一體后逐漸走向融合發展,深深影響了西亞、北非及地中海區域文明進程。
②古代希臘文明:興起較晚,得以充分吸收融合西亞、北非文明成就以建立自身的文明體系,而鐵器時代的來臨加速了古希臘城邦的興起,城邦制度有利于發揮公民的創造力,推動了古希臘文明的發展。
③文明的演進:古代兩河文明、埃及文明先后經歷了從城市國家向王國、帝國的演進過程,后起的帝國強力推進了各區域文明成就的交流與傳播。古代希臘文明在經歷城邦政治的輝煌后伴隨著奴隸制危機的出現快速向帝國體制轉型,經歷了亞歷山大遠征后的西亞、北非及地中海區域普遍進入希臘化時代,而傳承久遠的古代兩河文明、埃及文明則逐漸走向消散。
探究2 古代帝國的擴張與文明的交流
材料 通過戰爭征服形成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在人類文明的交往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東西方文明的接觸、交流與融合,使東西方文明互相補充,相得益彰,成為人類歷史由分散走向整體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古代帝國是人類早期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歷史產物,它一方面通過戰爭結束了古代世界分散割據的小國林立狀態,另一方面則通過文明的融合成為古代世界文明交往的大中心。
——楊俊明《古代帝國與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傳播》
材料主旨 材料敘述了古代帝國對世界文明交往作出了巨大貢獻。
思考:
根據材料,指出古代文明擴展的重要方式,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意義。
試答:  重要方式:武力擴張。意義:通過戰爭征服形成的各大帝國,結束了古代世界分散割據的小國林立狀態,在各大帝國統治區域內,舊的種族、地域和語言的偏見隨著交往的深入而被改變,不同民族的居民通過相互之間的接觸、交流,不斷發展自己的文明,同時也不斷改變著世界的面貌,推動世界歷史的發展?!?br/>歷史解釋——古代四大帝國對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影響
波斯 帝國 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中介,是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流域文明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從文明的交往和傳播來看,波斯帝國雖是西亞、北非古代文明的終結者,卻開了西方古典文明的先河。
亞歷 山大 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及“希臘化世界”的形成推進了從中亞、印度到東地中海、歐洲之間古代各文明區域的文化交流和經濟交往。
羅馬 帝國 一方面,繼承希臘文化,羅馬帝國將其在帝國范圍內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帝國疆域內的亞非歐各文明在和平的環境中不斷交流、融合,與東方的中國共同推動世界文明發展。
漢帝 國 在整合了中國各地文化的基礎上,通過佛教開啟了與南亞文明的交往,通過絲綢之路開啟了與中亞、西亞和羅馬帝國的交往。同時,中國文明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地,中華文化影響力擴大。
歷史解釋——世界古代文明之間交流的主要途徑
(1)經貿往來: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和平的經貿往來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類文明交往形式。
(2)人口遷徙:人口遷徙導致不同種族、文明的族群產生接觸,從而形成文明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大大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如古代西亞地區的人口遷徙最為復雜,與其他文明之間的交流也最為活躍。
(3)軍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據優勢地位,往往能加速文明的傳播速度。如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大大促進了希臘文化的傳播,是東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規模交流和交往。
命題點習題講解
命題點1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
1.[2023新課標卷]公元前18世紀,西亞地區的一部法典規定:“此后千秋萬世,國中之王必遵從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銘刻的正義言詞,不得變更我所決定的司法判決,我所確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壞我的創制?!边@一規定( B?。?br/>A.強調波斯君主專制的權力來源
B.宣示了古巴比倫國王的至上權威
C.標榜亞述帝國君主的軍事成就
D.規范了埃及對尼羅河流域的統治
解析 據材料“公元前18世紀”“西亞地區”“法典”“石柱上”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部法典是《漢謨拉比法典》,該法典是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的國王漢謨拉比頒布的。據材料“此后千秋萬世,國中之王必遵從……我所確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壞我的創制”可以得出,這一規定宣示了古巴比倫國王的至上權威,B項正確。公元前6世紀,波斯興起于伊朗高原,這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A項排除;公元前8世紀,亞述大舉向外擴張,建立亞述帝國,與材料的時間不符,C項排除;埃及是北非國家,與材料中的“西亞地區”不符,D項排除。
命題變式
2.[2024湖北名校期中聯考]古希臘的建筑藝術在公元前5世紀達到相當的高度,各種神廟和競技場等爭奇斗艷,但希臘人的私人居所簡陋而樸素。這反映出( A )
A.希臘人以城邦為公共生活中心
B.希臘公民政治權利受到限制
C.希臘城邦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D.海外移民增加導致人口流失
解析 據材料可知,古希臘的公共建筑爭奇斗艷,但私人居所非常簡陋,反映出希臘人以城邦為中心,重視公共空間,忽視私人空間的生活方式,故選A項;材料沒有涉及希臘公民政治權利的情況,得不出“受限”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沒有個人財富對比,無法體現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排除C項;材料內容與海外移民無關,排除D項。
命題點2 古代世界的帝國
3.[2023廣東]下圖所示歷史事件( C?。?br/>A.傳播了阿拉伯數字  B.擴大了羅馬法的適用范圍
C.開啟了希臘化時代  D.加快了印刷術的西傳進程
解析 材料反映的路線從東南歐的希臘一帶出發,隨后到達北非的埃及和西亞的波斯,臨近印度,這符合亞歷山大東征的路線。亞歷山大東征開啟了希臘化時代,故選C項。
命題變式
4.[2024湖南岳陽檢測]羅馬共和國早期,公民權僅限于羅馬城邦居民所有,同盟城邦和被征服地區的居民獲得公民權需要滿足諸多苛刻的條件;而在羅馬帝國時期,獲得公民權的難度大大降低,到了帝國后期,幾乎所有的自由民都獲得了公民權。這一變化( B )
A.緩和了貴族和平民間的矛盾
B.擴大了羅馬帝國的統治基礎
C.使羅馬成為地跨三洲的帝國
D.提高了奴隸階級的政治地位
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民是構成羅馬的統治基礎,公民權范圍的擴大利于擴大羅馬的統治基礎,B項正確;羅馬公民權的擴大與貴族和平民的矛盾無關,排除A項;羅馬共和國后期就已經成為地跨三大洲的大國,排除C項;奴隸階層無法大規模獲得公民權,排除D項。
命題點3 古代文明的交流
5.[2023山東]自羅馬共和國晚期起,拱門形制逐漸成為古羅馬建筑的一個顯著特色。據下圖可知,人類文明交往( A )
A.促進了文化藝術的融合
B.推動了區域文化的統一
C.改變了文化中心的分布
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內核
解析 “亞述宮殿門”“安息宮殿門”“羅馬凱旋門”的形制具有相似性,即古羅馬建筑體現了古希臘文明中的建筑風格,凸顯地中海地區特色,且拱門形制并非古羅馬最先獨創,而是羅馬在對外擴張過程中,與各種文明進一步交流之后出現的,據此可知,人類文明交往促進了文化藝術的融合,故A項正確。
命題點1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
1.[2021山東]約公元前450年至前445年的一件銘文記載了雅典公民大會選拔女祭司的情況,“阿科斯提案:勝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應從所有雅典婦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資應為(每年)50德拉克瑪以及公共祭祀(犧牲品)的腿和皮”。多年后,公民大會再次明確規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瑪。由此可見,在雅典城邦( A )
A.公民大會負責處理城邦重要事務
B.祭司是享有特權的公民群體
C.婦女在特定領域擁有政治權利
D.津貼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礎
解析 由材料“雅典公民大會選拔女祭司”“公民大會再次明確規定”等可知,在雅典城邦中,公民大會負責處理城邦的重要事務,故選A項。
2.[2022河北]伯利克里執政時期,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必須接受8年的初級教育,富家子弟可繼續接受約4年的中等教育。公元前5世紀末,年滿18歲的公民必須接受兩年以軍事訓練為主的教育。學習內容見下表,材料表明,當時雅典 ( D?。?br/>年齡 學習內容
約6—14歲 寫作、音樂、體育
約14—18歲 音樂、講演、幾何學、天文學、修辭學、倫理學
18—20歲 軍事訓練、文學、修辭學、幾何學、天文學、音樂等
A.構建了完整的公共教育體系
B.公民積極追求智慧和健康
C.忽視道德、追求功利的現狀
D.重視公民綜合素質的培養
解析 
A項 材料涉及的受教育人群為雅典公民的男性后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典教育具有明顯的階級性,奴隸沒有資格接受教育,故“構建了完整的公共教育體系”說法不符合史實 ×
B項 由材料中的學習內容可知,雅典教育內容全面,不僅追求智慧和健康,且強調公民要體力、智力、美感、品德等全面和諧發展,B項說法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內容 ×
C項 當時雅典注重的是公民綜合素質的培養,無法體現忽視道德、追求功利的傾向 ×
D項 雅典學習內容全面、具體,重視培養公民的綜合素質,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典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公民有能力參與國家政治生活 √
3.[2022湖南]伯利克里在擔任雅典首席將軍期間,向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同時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擔公共捐獻的義務,諸如戰船捐、使團捐及合唱捐等。這種政策( C?。?br/>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確立起來
B.致力于防范富人壟斷政治權力
C.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
D.著眼于縮小公民間的貧富差距
解析 “向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有助于吸引公民參加政治活動,“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擔公共捐獻的義務,諸如戰船捐、使團捐及合唱捐等”為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質保障,這都有助于推動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C項正確;雅典民主政治確立于克利斯提尼時期,A項錯誤;“富人壟斷政治權力”在材料中沒有體現,B項錯誤;“向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體現不出縮小貧富差距的目的,D項錯誤。
4.[2021湖北]在蘇格拉底看來,城邦最需要的是織工、農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給自足的時候,還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販。這種設想蘊含著( D?。?br/>A.專制主義理念  B.自由主義精神
C.法律至上原則  D.小國寡民情結
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城邦經濟生活以實現自給自足為目的,這符合城邦小國寡民的社會狀況,故D項正確。
5.[2021廣東]公元前5世紀中期,敘拉古城邦推行橄欖葉放逐法,投票時使用橄欖葉,投票數沒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頻繁使用。許多公民因擔心被流放而拒絕參與國家管理,由此引發政局混亂。這主要反映了( C )
A.公正性缺失導致城邦瓦解
B.內部矛盾擴大了社會階層的對立
C.權力的濫用影響國家穩定
D.輪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解析 據材料可知,橄欖葉放逐法下,投票數沒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頻繁使用,這是權力濫用的表現;在此情況下,敘拉古城邦的許多公民由于擔心被流放而拒絕參與國家管理,從而引發政局混亂,可見權力的濫用影響國家穩定,故選C項。材料反映的是權力的濫用而非公正性的缺失,排除A項;材料反映了橄欖葉放逐法下出現的權力濫用,并沒有體現出內部矛盾的擴大,排除B項;輪番而治有利于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D項說法有誤,排除。
6.[2022重慶]公元前4世紀晚期,雅典城邦原有的觀劇津貼被大幅削減,城邦日常開支和軍費也要通過征收財產稅等方式來籌集。對此,演說家伊索克拉底說:“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每個人都想享受由財富帶來的榮耀。而現在,每個人都要辯稱自己并非富人,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頭等的罪惡一樣?!鄙鲜霾牧戏从吵觯ā )
A.城邦的公民精神在弱化
B.富人對民主制更有信心
C.富人的經濟負擔在減輕
D.窮人被排擠出城邦事務
解析 由“每個人都想享受由財富帶來的榮耀”可知,城邦興盛,經濟繁榮;由“公元前4世紀晚期”“雅典城邦……通過征收財產稅等方式來籌集”可知,雅典城邦衰落,出現了財政收入不足問題;由“仿佛富裕是世界上頭等的罪惡一樣”可知,人們對征稅不滿,甚至為了逃避賦稅而辯稱自己并非富人,由此可知,此時雅典城邦公民對國家的責任心減弱,即公民精神在弱化,A項正確。題干的材料反映了富人對民主制的失望,B項錯誤。由“通過征收財產稅等方式來籌集”可知,富人的經濟負擔在加重,C項錯誤。在雅典城邦,公民不分窮人富人,都可以參加公民大會討論城邦事務,D項錯誤。
命題點2 古代世界的帝國
7.[2023江蘇]下圖是根據大流士一世時期的稅單整理而成的波斯帝國各地繳稅比例示意圖。對圖中信息解讀正確的是,波斯帝國( D )
A.統治中心已轉移至印度
B.基層社會治理臻于完善
C.各個地區文明孤立發展
D.財政收入依賴農業經濟
解析 根據餅狀圖可知,“印度”“兩河流域”“埃及”三個區域的繳稅比例加起來超過一半,結合所學可知,這三個區域農業經濟發達,可見波斯帝國在大流士一世時期的財政收入依賴農業經濟,故選D項。統治中心轉移到印度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呈現的是大流士一世時期波斯帝國各地的繳稅比例,B項結論無從得出,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大流士一世時期波斯帝國各地的繳稅比例,未涉及各地區之間的互動交流情況,排除C項。
8.[2023北京]羅馬共和國時期,元老貴族占有大量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經商,往往由奴隸或奴釋民(奴隸獲得釋放后成為公民)代為經營。經商發財后的奴釋民也多購買土地,甚至不再經商。西塞羅說:“沒有什么比農業更好……更適合自由人的。”這說明,在羅馬共和國( B?。?br/>①貴族因無利可圖而不愿經商?、谡加泻唾I賣土地是公民的權利?、叟`經商致富可獲得公民權 ④社會的重農輕商觀念比較濃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據材料“元老貴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隸獲得釋放后成為公民”“經商發財后的奴釋民也購買土地”可知,占有和買賣土地的前提是必須具有公民權,即占有和買賣土地是公民的權利,故②當選;“元老貴族占有……不直接經商”“經商發財后的奴釋民也……不再經商”“沒有什么比農業更好……更適合自由人的”都在強調重農輕商,故④當選。因此,答案為B項。經商無利可圖與實際情況相違背,故①排除;由材料中信息不能得出“奴隸經商致富可獲得公民權”的結論,故③排除。
9.[2021海南]公元前272年,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被征服的意大利人沒有羅馬公民權,而公民權意味著占有土地的權利和機會且具有排他性。約公元前124年,“拉丁官員法”的頒布使得意大利人在擁有本土權利的前提下,可以獲得羅馬公民權。這一轉變 ( B?。?br/>A.緩和了貴族與平民間的矛盾
B.有利于羅馬帝國的形成
C.消除了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
D.標志著羅馬成文法誕生
解析 “拉丁官員法”的頒布使得意大利人在擁有本土權利的前提下,可以獲得羅馬公民權,這強化了意大利人對羅馬國家的認同感,有利于羅馬對外擴張,從而逐步形成羅馬帝國,B項正確。意大利人獲得羅馬公民權與緩和貴族與平民間的矛盾無必然聯系,排除A項。萬民法形成后,羅馬帝國境內自由民內部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不復存在,C項錯誤?!妒~表法》的制定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D項錯誤。
習題演練
1.[2023天津部分地區期末]人類在早期區域文明誕生過程中創造了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國的甲骨文、二里頭宮殿遺址,古代希臘的字母、雅典衛城等。據此判斷,人類走向文明時代的顯著特征是( D?。?br/>A.階級的出現和文明的多元
B.文字和國家機器的出現
C.國家機器的產生和法律的制定
D.文字的出現和城市的興起
解析 從材料中的“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國的甲骨文、二里頭宮殿遺址”“古代希臘的字母、雅典衛城”可以看出,文字的出現和城市的興起是人類走向文明時代的顯著特征,D項正確。
2.[2023廣東惠州調研]《漢謨拉比法典》序言:“安努與恩利爾為人類福祉計,命令我,榮耀而畏神的君主,漢謨拉比,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馬什,昭臨黔首,光耀大地?!边@反映出漢謨拉比的根本目的是( B?。?br/>A.推行政教合一     B.維護統治秩序
C.宣揚君權神授     D.奠定立法規范
解析 漢謨拉比宣揚君權神授思想,根據材料“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可知,其根本目的是維護統治秩序,B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政教合一,A項錯誤;宣揚君權神授是其手段,不是其根本目的,C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君主的地位,并未涉及立法的規范,D項錯誤。
3.[2023河北測試]古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財富用于為統治者修建豪華的陵墓和準備豐厚的殉葬品。法老們修建眾多神廟,表達自己對神的敬畏,祭司們則宣揚法老是神的化身。這體現了古埃及( A )
A.王權與神權相結合   B.借鑒融合東西方文明
C.法老權威受到制約   D.擁有較高的建筑水平
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法老借助“神”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這體現出古埃及王權與神權相結合,故選A項。
4.[2024貴州黔南州月考]古印度《摩奴法典》規定:“對于再生人之男,首先須與同種姓之女結婚。”佛教文獻在形容某一婆羅門血統的純正時,常常使用“七世以來,父母真正”這一慣用語。這就是說,七代不發生混血被認為是“美德”。這些規定及宣傳旨在( B?。?br/>A.樹立法律在社會治理中的權威
B.維護高級種姓的特權地位
C.以宗教手段逐步推進社會教化
D.遏制不同種姓通婚的現象
解析 根據材料“婆羅門血統的純正”“七代不發生混血被認為是‘美德’”并結合所學可知,婆羅門為了保證自己的特權和地位,制定種姓內婚制原則,防止低種姓之人通過婚姻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B項正確;樹立法律權威、推進社會教化都不是材料內容的目的,排除A、C兩項;遏制不同種姓通婚是手段和過程,不是目的,排除D項。
5.[2024湖南永州一模]有學者研究認為,雅典城邦所規定的平等的發言權、提案權及擔任公職的權利等,往往只有形式意義。原因在于,成千上萬的公民要在一天之內完成繁雜的議事內容,顯然無法詳細審議每一提案,更不可能給每個人足夠的發言機會。議題實際上往往被少數人壟斷,公民難免成為民主的陪襯。這可以用來說明古代雅典( D?。?br/>A.是寡頭政治的典型代表
B.公民缺少最基本的權利
C.城邦公民責任意識淡薄
D.民主政治運作存在缺陷
解析 材料“雅典城邦所規定的平等的發言權、提案權及擔任公職的權利等,往往只有形式意義”強調的是雅典直接民主的流程存在弊端,D項正確;雅典是民主政治,而非寡頭政治,排除A項;雅典公民具備基本的權利,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雅典公民責任意識的高低,排除C項。
6.[2023河北聯考]古埃及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擁有自己的文字。但自公元前3世紀起,希臘語、拉丁語、阿拉伯語等先后成為這片土地上的法定語言,古埃及文字一度成為無法釋讀的文字。這一現象的出現緣于 ( B )
A.古埃及文字書寫不便  B.古代帝國的擴張
C.埃及文化的開放包容  D.亞非商路的變遷
解析 自公元前3世紀起,希臘語、拉丁語、阿拉伯語等先后成為古埃及的法定語言,這是因為埃及先后被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征服,這些帝國在被征服地區推行自己的語言作為法定語言,故選B項。
7.[2024河南平許濟洛四市一模]公元前6世紀,波斯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帝國建立了波斯波利斯—蘇薩之間的主干道,修建了以此為核心的覆蓋帝國全境的御道網絡,在御道上設置了驛站、客棧、倉庫等基礎設施。波斯帝國的道路建設( D )
A.保證了波斯帝國的長治久安
B.擴大了波斯帝國的統治疆域
C.便利了班圖人的大規模遷徙
D.有利于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
解析 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波斯帝國道路溝通了東西方,有利于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D項正確;“保證了波斯帝國的長治久安”夸大了道路建設的作用,排除A項;由材料無法得出道路建設與帝國統治疆域擴大的關系,排除B項;波斯帝國的道路建設與班圖人的大規模遷徙無關,排除C項。
8.[2024河南聯考]羅馬帝國皇帝屋大維在進行軍政改革時規定:輔軍(非羅馬人組成的軍隊)士兵在服滿25年兵役后,可以獲得羅馬公民權,其子也能以公民身份入伍。這一舉措( D?。?br/>A.廢除了羅馬公民特權  B.導致了軍隊數量膨脹
C.保證了軍隊的戰斗力  D.適應了軍事擴張需要
解析 據材料可知,此時羅馬帝國正處于對外擴張時期,材料中的舉措有利于非羅馬人積極入伍,從而適應了軍事擴張的需要,D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帝國公民受到法律保護,授予其他非羅馬人公民身份,并不意味著廢除了羅馬公民特權,排除A項;這些措施有利于非羅馬人積極入伍,不一定導致軍隊數量膨脹,排除B項;由材料得不出這一軍政改革保證了軍隊的戰斗力的結論,排除C項。
9.[2024山東濰坊五縣市月考]愛琴文明是通過19世紀以來的考古被發現的;古代印度文明因20世紀初的考古發現被推前到公元前3千紀;古代西亞文明最初只在《圣經》中有零星記載,后來出土的大量遺址、泥版文書,才使阿卡德和古巴比倫被發現。這表明 ( C?。?br/>A.研究歷史需要不斷了解學術前沿
B.歷史環境影響古代文明的呈現方式
C.考古發現推動了歷史認知的進步
D.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具有多元性
解析 題干中提到了愛琴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西亞文明的發現過程,根據材料“后來出土的大量遺址、泥版文書,才使阿卡德和古巴比倫被發現”可知,考古發現對推動歷史認知的進步具有重要作用,C項正確;題干中雖然提到了考古發現,但并沒有涉及學術前沿的問題,排除A項;題干并沒有涉及歷史環境對文明呈現方式的影響,排除B項;題干沒有涉及文明產生與早期發展的多元性,排除D項。
10.[2023太原期中]下表為印度《梨俱吠陀》(約成書于公元前1500—前1000年)、中國《佛國記》(成書于公元416年)和《大唐西域記》(成書于公元646年)中關于印度種姓制度的記載對比。這說明( C )
《梨俱吠陀》 《佛國記》《大唐西域記》
婆羅門 祭司 凈行(祭司)
剎地利 武士 王種
吠舍 農民 商賈
首陀羅 奴隸 農人
賤民 — 惡人
A.中國僧人對印度社會理解不全面
B.中印之間道路不暢文化交流較少
C.社會發展推動種姓制度內涵變化
D.種姓制度因歷史久遠難以被認識
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梨俱吠陀》《佛國記》《大唐西域記》的記載可以看出,印度種姓制度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相應的變化,這說明社會發展推動種姓制度內涵變化,故選C項;材料是在比較三本著作對印度種姓制度的記載,而不是中國僧人對印度社會的理解,排除A項;中國僧人西行到印度求佛法,說明中印文化交流相對頻繁,排除B項;根據材料無法得出種姓制度因歷史久遠難以被認識,排除D項。
11.[角度創新/2024湖北荊州月考]古希臘宗教是多神教,眾神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這導致整個神界比較“混亂”,沒有形成嚴格的宗教教義和宗教組織,其宗教行為由一系列崇拜儀式和習俗構成,所以虔誠的雅典人不會在現實生活中制定嚴格的等級。材料可用來說明古希臘( B?。?br/>A.多神教決定了世俗政治走向
B.民主政治形成有其歷史淵源
C.民主政治帶有濃厚宗教色彩
D.雅典人對待宗教非常虔誠
解析 據材料可知,古希臘的多神崇拜使雅典沒有形成嚴格的宗教教義和宗教組織,虔誠的雅典人也未在現實生活中制定嚴格的等級,這使得雅典在政治上很難形成專制的局面,說明古雅典的宗教特點促進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形成有其歷史淵源,B項正確;材料只是反映宗教對雅典民主政治的影響,宗教并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古希臘的世俗政治的形成與宗教的關聯性,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宗教色彩,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宗教特點和世俗政治的關系,而不僅僅是宗教信仰問題,排除D項。
12.[2024江蘇聯考]里程碑是羅馬大道上的顯著標識,用以使路人了解行路地點和距離。奧古斯都時期,羅馬皇帝的頭銜、名字逐漸成為碑上內容的主體,兩地之間的距離則放在末尾標識,有的甚至都不進行標識。里程碑內容的變化( A?。?br/>A.折射羅馬政治體制的轉換
B.反映羅馬境內經濟聯系加強
C.源于羅馬統治范圍的擴大
D.表明羅馬對行省的控制削弱
解析 根據“用以使路人了解行路地點和距離。奧古斯都時期,羅馬皇帝的頭銜、名字逐漸成為碑上內容的主體”可得出里程碑上的文字以皇帝的頭銜、名字標識為主體,反映出羅馬皇帝的權威增強,體現的是羅馬政治體制由共和制到帝制的轉變,A項正確;里程碑內容的變化不能反映經濟聯系的加強,排除B項;羅馬統治范圍的擴大并不是根源,排除C項;里程碑內容的變化,只能反映皇帝的權威增強,不能說明羅馬對行省的控制削弱,排除D項。
13.[2024河北滄州質量監測,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550年是希臘人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時期。希臘人在地中海西部殖民是為了運入金、銀等貴金屬。黑海沿岸的殖民是為了控制糧食運輸要道。在受客觀條件限制而無法建立殖民地的地方,希臘人只建立商貿城市。殖民城邦的創建者仍可保留原來城邦的公民身份,殖民城邦與原城邦猶如子與母,在感情上有密切的關系,文化上也承襲母邦,但政治上基本獨立。這些殖民城邦不僅是商貿中心和農業小國,也是非常重要的港口。到公元前5世紀時,希臘人的足跡已遍及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方。
——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埃及,亞歷山大不懼旅途艱險,親自朝拜阿蒙神諭宣示所,感動得僧侶們直呼他是神的兒子。在巴比倫,他下令將薛西斯毀壞的馬爾杜克廟宇連同其他任何被波斯毀壞的廟宇都一一重建,他還親自祭祀馬爾杜克。他不僅在一般城市,而且在一些重要的大城市如蘇薩、巴比倫等,也任命當地貴族出任總督。他號召馬其頓士兵與當地居民聯姻,并給予他們免稅的優惠政策。他帶頭娶波斯帝國末代君主大流士三世的女兒為妻。亞歷山大曾讓三萬波斯青年穿上馬其頓服裝,按馬其頓的軍訓制度進行操練,組成一支強悍的騎兵隊伍。
——摘編自宋慧娟《評亞歷山大》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希臘人和馬其頓人對外擴張的差異。(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希臘人和馬其頓人對外擴張的共同影響。(6分)
解析 第(1)問,對比材料一、二,依據材料“地中海西部殖民”“運入金、銀等貴金屬”“控制糧食運輸要道”“建立商貿城市”“政治上基本獨立”“商貿中心和農業小國”“重要的港口”“在埃及”“在巴比倫”“薛西斯毀壞的馬爾杜克廟宇”“任何被波斯毀壞的廟宇”“任命當地貴族出任總督”等,結合古希臘和亞歷山大帝國的相關知識,可從目的、方式、范圍等方面進行概括。第(2)問,基于材料中古希臘人和亞歷山大的舉措,結合古代戰爭與地域文化演變的相關知識,可從沖突破壞、碰撞交流、文明傳播、后世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
答案?。?)差異:古希臘人以經濟目的為主,馬其頓人以政治目的為主;古希臘人在海外建立獨立城邦,馬其頓人對被征服地區實施直接統治;古希臘人到達地中海西部,馬其頓人控制波斯帝國故地。(6分)
(2)影響:給被征服地區造成了一定破壞;加強了區域內各文明間的碰撞和交流;促進了古希臘文明的發展和傳播;對后世區域文明產生深遠影響。(6分,答出3點即可)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和中古時期的世界之中古時期的世界
知識點講解
知識點一 中古時期的歐洲
一、西歐封建社會
1.西歐封建制度的建立
(1)建立:在羅馬帝國的廢墟和日耳曼人遷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國的基礎上,誕生了西歐封建社會。
(2)特征: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農奴制度。
2.西歐重要制度
(1)封君封臣制度
產生 是社會動蕩和[1] 自然經濟 的產物。
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與土地相聯系。
內容 ①地方領主為其家族和親兵提供土地作為給養。授予土地者為封君,領取土地者為封臣。 ②封臣必須效忠封君,主要義務是[2] 服兵役 。 ③土地被層層分封,各級封建主都是土地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經濟等各種權力。
影響 國王或皇帝通過此制度與各級封建主聯系起來,成為西歐社會的統治階級;封建主在各自的領地內獨立行使權力,政治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據局面。
西歐封君封臣制與中國西周分封制的區別
(1)西歐的封君封臣制度是先有封地后有爵位;各級封建主只效忠直屬上級,隔級之間無效忠關系;土地繼承雖有嚴格的長幼制度,但女兒或外戚也有繼承權;等級相對松弛和自由;領主之間主要是經濟從屬關系。
(2)中國西周的分封制則是先有爵位后有封地;各級貴族均要效忠天子;土地及財產嚴格按照宗法的父系血緣來繼承;等級森嚴;大小宗之間主要是政治隸屬和家族等級關系。
(2)莊園與農奴制度
莊 園 制 度 地位 莊園是中古西歐基本的農業經濟組織。
土地 類型 領主自營地 領主直接經營,由農奴耕種,收入歸領主所有。
農民 份地 農民從領主處領有的土地,分為[3]  農奴 份地和自由農份地,自耕自收。
農 奴 制 農奴 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著于土地上,需自備工具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繳納租稅。
自由農民 身份自由,要為領主服勞役、繳納租稅。
領主 通過莊園法庭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的秩序。
二、中古西歐的王權、城市與教會
1.王權的加強
(1)背景
①封建制初期,權力分散,王權軟弱。
②中古中后期,西歐社會環境逐漸穩定,經濟增長。
(2)表現:15世紀晚期,英國[4]  都鐸王朝 時形成較為強大的王權,法蘭西基本完成了統一,王權得到強化。15世紀末,伊比利亞半島上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
(3)影響:為西歐[5] 民族國家 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城市的興起與自治
(1)興起
①條件:西歐封建社會走向穩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
②表現:10—11世紀起,西歐各地興起眾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業者和商人。
自治:一些城市通過與封建主談判,或以[6] 金錢贖買 ,或武裝暴動,贏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
(2)影響:自治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和興辦大學;城市支持王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王的統一事業。
3.基督教會專權
經濟 擁有大量莊園和廣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稅。
政治 形成從教皇到各級神職人員的[7] 等級制度 。
思想 控制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嚴重束縛著人性的發展。
三、拜占庭與俄羅斯
1.拜占庭帝國
強盛 帝國境內工商業發達,都城君士坦丁堡是當時歐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為溝通東西方的橋梁。
查士丁尼統治(6世紀) ①對外擴張:先后占領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②編纂法律:《查士丁尼法典》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它與《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稱《[8] 羅馬民法大全 》。
衰落與滅亡 連年征戰、游牧部族的沖擊和內部矛盾,導致6世紀中期之后帝國陷入混亂。1453年,帝國滅亡。
2.俄羅斯帝國
(1)基輔羅斯:9世紀建立,深受拜占庭帝國的影響。
(2)帝國建立:16世紀初,統一國家建立。1547 年,[9] 伊凡四世 頒布新法典,改組中央機關,鎮壓大貴族,鞏固和強化了中央集權。17世紀末,俄羅斯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龐大帝國。
知識點二 中古時期的亞洲
一、西亞國家
1.阿拉伯帝國
建立 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政權,到其去世時,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擴張 7世紀中期起,先后征服敘利亞、兩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廣大地區,到8世紀中期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
統治 政治 最高統治者[10] 哈里發 掌握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下設各部大臣,輔助哈里發分掌行政、財政和宗教等方面事務。
經濟 手工業和商業得到很大發展;陸上和海上貿易繁榮;城市繁多,都城[11] 巴格達 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文化 吸收了被征服地區的文化,融合東西方文化,在文學、藝術、科學和思想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
(1)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城市繁多,為文化的發展繁榮奠定了基礎。
(2)地處亞、歐、非三洲交界處,文化在此交匯,阿拉伯人不斷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并加以創造改進。
(3)統治者重視知識,堅持開放寬容的態度,并采取招攬各民族優秀人才的政策。
(4)阿拉伯人征服的都是有千年文明的地區,有深厚的文化積淀。
2.奧斯曼帝國的興起
(1)興起與發展:13世紀在小亞細亞發展起來;1453年,滅亡拜占庭帝國;16世紀后期,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
(2)統治
①政治:最高統治者是[12] 蘇丹 ,宗教上層和封建主是統治階級,工商業者和農民承擔各種苛捐雜稅。
②經濟:15—16世紀,伊斯坦布爾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刂苼啔W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受到一定影響。
二、南亞國家
笈多帝國 德里蘇丹國
興起 4世紀初,興起于恒河中游,幾乎征服了北印度。 13世紀初,印度建立德里蘇丹國。
統治 帝國政局穩定,經濟繁榮,但帝國政令不夠統一。 最高統治者稱蘇丹;地方劃分為行省,行省總督由蘇丹任命,重要職位由穆斯林擔任。
宗教 [13] 印度教 逐漸發展為印度的主要宗教。 以伊斯蘭教為國教。
三、東亞國家
1.日本
(1)[14] 大化改新?。?46年,孝德天皇開始改革,日本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
(2)幕府統治:隨著中央集權制的瓦解,在莊園和武士集團形成的基礎上,12世紀末,[15] 源賴朝 在鐮倉建立了幕府,日本進入幕府政治時期。17世紀的德川幕府意圖以鎖國加強統治,抵制外來影響。
             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
(1)政治: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
(2)經濟: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土地不得買賣,死后歸還國家;統一賦稅。
2.朝鮮
(1)新羅統一:7世紀末,新羅初步統一了朝鮮半島,模仿中國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
(2)高麗王朝:10世紀初,新羅人王建建立高麗王朝。高麗王朝仿效中國唐朝制度進行改革,中國的儒家經典和辭章之學廣為傳播。
(3)朝鮮政權:14世紀末,高麗大將李成桂自立為王,遷都漢城,改國號為朝鮮。16世紀末,中朝軍民取得抗擊日本侵略的勝利。
知識點三 古代非洲與美洲
一、古代非洲文明
西非 西非居民[16]  班圖人 創造出非洲農業文明。8—15世紀,加納、馬里和桑海等國家先后興起,這些國家擁有豐富的黃金資源。廷巴克圖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桑海確立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紀達于極盛。
東非 公元前后,阿克蘇姆王國興起,4世紀進入鼎盛時期。10—15世紀,東非有桑給巴爾、蒙巴薩和摩加迪沙等國,這些國家廣泛使用奴隸,以園藝業為主,對外貿易發達,城市繁榮。
南非 11世紀末,班圖人建立津巴布韋國家,14—15世紀,進入鼎盛時期。
二、古代美洲文明
文明 興起 文明表現
瑪雅 文明 中美洲 的尤卡 坦半島 ①政治:建立城市國家;氏族首領、貴族和祭司構成了統治階級。 ②經濟:以種植[17]  玉米 為主;能制造精美陶器。 ③文化: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廟宇,發明了獨特的文字,用復雜的歷法紀年,采用20進制,知道“零”的概念。
阿茲 特克 文明 14世紀 興起于 今墨西 哥地區 ①政治:上層階級壟斷官職,掌握軍隊;被征服者由原來的部落首領管理。 ②經濟:農業是經濟基礎,發明“[18]  浮動園地 ”。 ③城市建設:水渠和道路縱橫交錯。
印加 文明 13世紀 崛起于 庫斯科 地區 ①政治:最高統治者是國王;全國分為四大政區;編制人口調查表。 ②經濟:土地、礦藏和牲畜歸國家所有。 ③交通: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統。
圖解歷史
西歐封君封臣制度
情境1 中古西歐莊園示意圖
中古西歐莊園示意圖
觀察示意圖,分析中古西歐莊園的性質。
答案 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組織。
情境2 西歐王權的加強
中古時代王權的振興是在城市興起之后。城市興起和工商業的發展使市民階級逐漸強大起來,成為重要的社會力量。國王為了戰勝封建貴族取得了市民階級的支持。王權與市民的聯盟才逐漸戰勝了封建割據勢力。13、 14世紀英、法國王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強化中央政權的。
——摘編自朱寰《略論中古時代的君權與教權》
根據材料,指出西歐王權得以加強的條件。
答案 城市興起和工商業發展,市民階級力量增強。
圖解歷史
西歐的封建社會及新變化
情境3 《羅馬民法大全》的歷史地位
查士丁尼皇帝統治時期被認為是拜占庭歷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為總結古羅馬的統治經驗,特成立羅馬法編纂委員會,由法學家特里波尼安領導。編纂的所有法律文獻統稱《羅馬民法大全》,這部法律肯定皇帝的專制權力,把皇權視為至高無上。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史編(下卷)》
《羅馬民法大全》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
答案 是古羅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淵源。
情境4 《一千零一夜》中的“中國元素”
《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多處涉及“中國元素”。如辛伯達第七次航海時抵達了中國,并得到一位善良老人的幫助。在《阿拉丁與神燈》原版故事中,主人公阿拉丁是一位中國人,其日常生活充滿了沐浴熏香等典型的阿拉伯色彩,也出現了飲茶、喝交杯酒等中國習俗。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一千零一夜》中“中國元素”的史料價值。
答案?、佟兑磺Я阋灰埂肥峭鈬膶W作品,對研究中古時期中國與阿拉伯的友好交流具有一定的價值;②作品基于阿拉伯人的生活,對中國有想象、虛構的成分;③不可單獨使用,必須與其他史料形成證據鏈等。
情境5 日本“大化改新”
唐代三省六部制
日本二官八省制
從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歷史信息?
答案 日本大化改新學習中國,模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設置二官八省制。
情境6 阿克蘇姆文明的發展
阿克蘇姆王國地處連接地中海與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沖,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極大地促進了不同文明間的相互交融。
  依據材料說明阿克蘇姆文明的特點及興盛原因。
答案 特點:阿克蘇姆文明是在各種文明的交流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興盛原因: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頻繁的商貿活動。
情境7 坦桑尼亞陵墓中的中國瓷器
上圖中瓷器發現于今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產于15世紀左右的中國。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么認識?
答案 古代非洲與中國有貿易往來。
情境8 印第安人對人類的貢獻
印第安人培植了100多種植物,與整個亞歐大陸所培植的植物一樣多,這確是一個非凡的成就……玉米幾乎是所有地區的主要產品。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根據材料說明印第安人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答案 培育了后來成為全世界日常飲食支柱的多種植物,為世界農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探究點演練及歸納總結
探究1 中古西歐社會的多元面貌
材料 12世紀西歐具備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條件,更多的行業集中到城市,這刺激了商業和貿易的繁榮。工商業的發展造就了一個新的市民階級,這使得爭取人身自由開始成為城市斗爭的主要內容。許多已形成的城市通過舉行起義、成立公社、談判妥協,開始實行城市自治。西歐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級依附關系的紐帶,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個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與封建社會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
——摘編自魯蒙娜《中國與西歐城市發展影響因素淺析》
材料主旨 材料敘述了西歐城市自治運動的概況。
思考: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歐城市自治運動的特點及歷史影響。
試答:  特點:以新興市民階層為主體;斗爭形式多樣;爭取自由和法治;在斗爭中形成了新的市民文化。影響:有利于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促進封建社會的瓦解;有利于形成現代法治精神;推動了歐洲向近代社會的轉型?!?br/>歷史解釋——中古西歐社會的多元面貌
(1)多元的社會結構:政治上,天主教會、封建領主與自治城市鼎立;經濟上,農奴經濟、小農經濟與商品經濟并存;文化上,天主教神學、日耳曼文化、希臘羅馬文化、民族國家文化與人文精神共處。
(2)封君封臣體制:封君封臣通過儀式性的締結方式建立一種契約關系,領主不能強加給封臣某種義務,封臣要承擔效忠領主等義務。
(3)相對獨立的莊園:自給自足是西歐莊園經濟的顯著特征,同時在莊園中以領主為中心,形成相對獨立的政治集團,領主在自己的莊園中,行使某種程度的統治權。領主擁有莊園法庭的司法權。
(4)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建立在商業貿易的交結點上,封建關系脆弱。自治城市建立一種保護機構來對抗領主,維護市民生活與商業貿易,為市民文化的生長提供土壤。
(5)宗教的禁欲主義與世俗的貴族文化:宗教文化宣揚對上帝、神權的敬畏,通過禁欲控制人們生活。貴族文化宣揚以忠誠為核心的騎士精神。
歷史解釋——中古時期的亞歐封建社會比較
(1)西歐封建社會
①在羅馬帝國的廢墟和日耳曼人遷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國基礎之上,誕生了西歐封建社會,許多極為原始的社會習慣在西歐顯現出來。
②西歐封建社會的主要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農奴制度,政治上出現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據局面,經濟上莊園成為基本的農業經濟組織。
③隨著社會走向穩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一系列城市在西歐各地興起,城市自治運動興起,城市以其金錢和人力支持王權,促進了王權的復興。
④基督教會在西歐封建社會中地位顯赫,教會的經濟力量、組織力量、精神力量十分強大,整個西歐社會的居民幾乎都是基督教徒。
(2)拜占庭封建社會
①當西羅馬帝國在自身危機與蠻族入侵的浪潮中逐漸衰落與滅亡時,作為羅馬帝國繼承者的拜占庭帝國卻通過一系列改革逐漸走上封建化道路。
②拜占庭帝國在政治上宣揚君權神授,通過基督教和完備法律控制人民,采用明智的民族、經濟和文化政策,形成高度集權的君主專制體制。
③拜占庭帝國有著較高的城市化水平,整個帝國有上千座城市,這些城市有著發達的手工業和商業,給中央政府提供了豐厚的財政收入。
④拜占庭帝國繼承了古希臘文化傳統,并承襲原羅馬帝國的政治體制和法律體系,深受東方文明古國的文化影響,在東西方交流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阿拉伯封建社會
①阿拉伯封建制的起源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它沒有經歷奴隸制社會階段,而是在原始社會解體的基礎上直接過渡到封建社會。
②阿拉伯國家的政治形態是宗教與世俗的渾然一體,宗教權力與政治權力高度結合,純粹世俗的政治行為幾乎無法想象。
③阿拉伯國家經濟制度的特征是封建國家的土地所有制長期存在,并占支配地位,制約著私人土地支配權的發展。
④阿拉伯國家社會結構的特色在于長期保存奴隸制的殘余,奴隸主要來源于被征服地區的戰俘,在自由民與奴隸之間還存在大量的半自由人。
(4)中國封建社會
①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大變動,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推動封建制度逐漸形成,秦漢王朝采取多種措施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
②歷經漢晉、隋唐至宋元,通過加強君主權力、變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機構、選拔和任免官吏、構建完善的監察機制等,中央集權與君主專制體制愈發鞏固。
③伴隨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小農經濟興起,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經濟在封建社會經濟中占主導地位,手工業、商業逐漸發展,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④儒學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發展為后來其成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奠定了基礎,經濟基礎的變動、階級關系的調整、政治環境的變化、教育文化的發展共同推動著儒學的發展演變。
探究2 中古時期的亞洲文明
材料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的長期動亂中,許多希臘、羅馬古典作品毀壞流失,一部分通過拜占庭帝國流傳到阿拉伯帝國。阿拉伯的學者不但認真研究,還把許多古代作品,如將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譯成阿拉伯文。許多希臘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廣為傳播,給以后西歐文藝復興帶去很大影響。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度的數字等也都由阿拉伯人傳入西方,促進了西方文化的發展。阿拉伯商人頻繁來到中國,不僅帶來了伊斯蘭教,也帶來了阿拉伯的數學和天文學知識。
——摘編自孫秉瑩等主編《世界通史綱要》
材料主旨 材料介紹了阿拉伯對東西方文化交流及發展的重大貢獻。
思考:根據材料,指出阿拉伯人對待外來文化成果的態度,并歸納阿拉伯人在傳播東西方文化方面的重大貢獻。
試答:  態度:吸收、保存和傳播。貢獻:吸收、保存并傳播了古希臘、羅馬文化;將中國的四大發明和印度的數字傳到西方;把伊斯蘭教、阿拉伯的數學和天文學知識傳到中國?!?br/>歷史解釋——阿拉伯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
(1)對西方
①阿拉伯人保留的古希臘和羅馬文化被譯成拉丁文重回歐洲,為文藝復興和近代自然科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②阿拉伯人把東方的技術,尤其是中國的發明創造傳入西方,有利于西方社會的轉型,為西歐探索新航路提供了技術支持。
③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學領域的成就促進了歐洲自然科學的發展。
(2)對中國:阿拉伯的文學、天文學、醫藥學和數學等對中國文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探究3 古代非洲與美洲文明
材料一 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諸國有貿易關系。西非內地不產鹽,大部分食鹽需從外部輸入。北非地區南緣有許多產鹽區,用駱駝馱載南運,比較方便。西非盛產黃金,而控制北非的無論是羅馬帝國,還是阿拉伯帝國,商品貨幣關系都較為發達,需要大量黃金。這就構成了西非與北非貿易的基礎。8世紀以來,與撒哈拉南緣相接的西非地區,通過繁榮的貿易來往,不僅在經濟上富裕起來,而且受到北非先進文化的影響。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史編》
材料二 印加人在全國修建密集道路網,全長一萬多千米……憑借崇山峻嶺建成梯田系統,培育出多種農作物,掌握了紡織技術,能用澆鑄法制造金屬器具,同時,他們研究天文歷法,采用“結繩記事”,設立“知識之家”教育體系。1533 年,西班牙殖民武裝攻占庫斯科,印加帝國逐漸走向滅亡。
——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
材料主旨 材料一敘述了古代西非的經濟發展情況。材料二概述了印加文明的發展情況。
思考:
(1)根據材料一,分析8世紀以來西非逐漸走向繁榮的歷史條件。
試答:  與北非貿易的擴大;金礦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古希臘羅馬、阿拉伯等文化經北非向西非傳播和滲透?!?br/>(2)根據材料二,分析印加文明發展的特色。
試答:  經濟上憑借環境優勢發展農業、手工業;重視公共設施建設,完善道路系統;注重天文歷法和教育的發展。 
歷史解釋——古代非洲與美洲文明發展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在新航路開辟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和美洲文明的發展基本獨立于歐亞和北非,古代非洲的國家和社會與東半球其他地區的國家和社會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而美洲文明長期處于獨立發展階段。
(1)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來說,雖然對外交通不便,但中古時期的非洲并未脫離世界文明體系之外,仍通過陸路和海路商貿同歐洲、亞洲地區連接在一起,受到古希臘羅馬文明、亞洲文明的深刻影響。
(2)美洲文明的相對孤立則為其獨立探索文明的發展道路提供了條件,印第安人培育的種類繁多的農作物及家畜、家禽在新航路開辟后傳播到世界廣大地區,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實則大大受益于印第安人的艱辛探索,而這也是美洲文明在全球發展中的獨特意義。
命題點習題講解
命題點1 中古時期的西歐
1.[2023湖北]13世紀時,英格蘭的一則小品劇中,莊園領主在法庭上公開討論小麥、奶酪、雞蛋和小乳豬的價格。無獨有偶,《田莊總管職責》也提醒領主和總管,羊毛應該論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為單位出售,怎樣賣收益最大、好處最多,就怎樣賣。上述材料反映英格蘭( C?。?br/>A.封建莊園制度已瀕臨崩潰
B.莊園農產品獲利豐厚
C.農業的經濟轉型趨勢初顯
D.圈地運動正迅速開展
解析 根據材料“莊園領主在法庭上公開討論……價格”可知,莊園的農業生產突破了原來自給自足的模式,莊園領主通過在市場中售賣農產品來追求利潤,表明農業的經濟轉型趨勢初顯,故選C項。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封建莊園制度逐漸解體,排除A項。由材料無法看出農產品的獲利情況,排除B項。圈地運動大約從15世紀開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
2.[2023北京]中世紀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業和手工業重鎮,行會眾多。1413年,該城最高行政機構市政會議討論決定,永遠禁止制造和使用紡絲搓絲機,理由是它會讓該城許多絲織業從業者斷了生路。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br/>①該決議不需要封建領主批準?、诠と送ㄟ^罷工阻止新機器的引進 ③行會有效保護了成員的經濟利益 ④該決議重創了機器大工業生產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自治城市有權做出決議,且不需要封建領主的批準,故①當選;據材料“永遠禁止……紡絲搓絲機……它會讓……絲織業從業者斷了生路”可知,這一決議有利于保護行會成員的經濟利益,故③當選。因此,答案為A項。材料中未出現工人罷工的信息,故②排除;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機器大工業生產時代,材料中的時間是“中世紀”,故④排除。
3.[2022山東]下圖所列為12世紀前期法蘭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間的若干舉措。這些舉措旨在( B )
面對當時方興未艾的城市自治運動,支持城市公社。 改組御前會議,吸收若干忠于國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參加。 當阿基坦公爵去世時,讓兒子娶公爵的女繼承人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領土。
A.推動城市崛起  B.加強國王權力
C.建立民族國家  D.發展莊園經濟
解析 路易六世采取支持城市公社、改組御前會議、讓兒子娶公爵的女繼承人為妻等措施,目的在于加強國王權力,故選B項。A、C兩項不是路易六世采取這些舉措的主要目的,均排除;材料沒有提及莊園經濟的發展問題,排除D項。
命題變式
4.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中世紀歐洲“君主們所擁有的新力量,多半來源于他們與新興的商人階級所結成的非正式聯盟。君主保護市民們不受頻繁的戰爭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雜稅的侵害,而市民們則向君主提供財政支援作為報答”。君主與市民的這種關系( A )
A.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  
B.破除了教會對王權的干預
C.使歐洲由分裂割據走向統一  
D.推動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
解析 12世紀前后,隨著中世紀城市的興起及市民階層的壯大,君主與新興的商人階級結成聯盟,反對封建領主的割據和天主教對王權的干預,從而加強了王權,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A項正確。君主和市民的聯盟對破除教會對王權的干預是有限的,排除B項;君主與市民的短暫聯盟雖有利于遏制封建領主的勢力,但促進歐洲統一由材料看不出來,且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人文主義傾向于對人的關懷,注重維護人性尊嚴,提倡寬容的世俗文化,而材料中君主保護市民旨在維護自身的統治,并不是為了維護民眾的個人權利與尊嚴,排除D項。
命題點2 拜占庭
5.[2023新課標卷]有學者認為,直到13世紀,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現實:他們的皇帝已經不具備所稱的“統治全人類”的能力,皇帝的許可與授權已失去意義。這可以用來說明 ( D?。?br/>A.限制君主權力的思想廣泛傳播
B.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奧斯曼帝國形成
C.地中海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D.東羅馬帝國疆域的縮減及國力損耗
解析 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前期國力強盛,疆域廣闊。材料中13世紀時,拜占庭皇帝不再具備“統治全人類”的能力,說明東羅馬帝國此時控制的疆域縮減,國力損耗,D項正確。材料反映了拜占庭帝國逐漸衰落,而不是君主權力的思想傳播被限制,A項錯誤;到16世紀后期,奧斯曼帝國先后征服西亞和北非部分地區,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B項錯誤;材料現象與地中海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無直接聯系,C項錯誤。
命題點3 中古時期的亞洲
6.[2023湖南]公元723年,日本太政官奏:“百姓漸多,田地窄狹。望請勸課天下,開辟田疇。其有新造溝池,營開墾者,不限多少,給傳三世。若逐舊溝池,給其一身?!碧旎蕼首?。這( B?。?br/>A.反映了灌溉技術進步  B.動搖了土地公有原則
C.體現了天皇地位提高  D.推動了莊園制度發展
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可知,隨著人口增多,日本政府鼓勵民眾開墾土地,且對于新造溝池,營開墾者,不論面積多少,允許開墾者傳承三代,“若逐舊溝池,給其一身”,這一獎勵墾殖的做法刺激了私有土地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自大化改新以來形成的土地公有原則,B項正確。
命題點4 中古時期的非洲與美洲
7.[2023海南]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傳統法庭在庭審時,訴訟當事人除列舉事實外,還可廣泛援引諺語,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殺死它”“到癩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貶身份”等,善用諺語的一方往往更占優勢。有學者認為,當地諺語的效力相當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據此可知( A?。?br/>A.文化傳統影響司法實踐
B.風俗習慣奠定立法基礎
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進步
D.遵循先例成為審判原則
解析 諺語是指廣泛流傳于民間言簡意賅的短語,能夠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屬于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傳統法庭在庭審時,除了可以列舉事實,還可以援引諺語,說明文化傳統影響司法實踐,A項正確;材料只是強調訴訟當事人可以援引諺語,并沒有強調諺語是立法的基礎,排除B項;材料并沒有涉及公正的程序,且司法實踐中更應重視證據,而材料強調在訴訟時援引諺語的一方往往更占優勢,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法律的進步,排除C項;遵循先例指的是在以前判決中的法律原則對以后同類案件有約束力,援引諺語不等于遵循先例,排除D項。
命題變式
8.[2023湖北部分中學起點考]瑪雅人是美洲大陸上最早發明象形文字的印第安人,其文字可躋身世界僅有的幾種完整的古文字之列。瑪雅人語言豐富,共有三萬個詞匯。其文字既表意,又表音,全由祭司壟斷,可以用來寫詩,記載宗教神話、祈禱文、歷史和天文歷象等。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D?。?br/>A.瑪雅文明建構具有多元性特征
B.瑪雅文化源于生活實踐的積累
C.農牧分工奠定瑪雅文明的基礎
D.文字成為瑪雅文明的重要載體
解析 材料表明瑪雅文字詞匯較多,其文字既表意,又表音,而這些文字可以用來寫詩,記載宗教神話、祈禱文、歷史和天文歷象等,由此可知,文字成為瑪雅文明的重要載體,D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瑪雅文字的作用,不涉及瑪雅文明的多元特征,排除A項;材料只是體現了瑪雅文字豐富,但不涉及瑪雅文化的來源問題,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農牧分工,排除C項。
命題點1 中古時期的西歐
1.[2023江蘇]1289—1304年,在英國辛德雷克莊園中,農民之間的訴訟多因被告滿足原告的訴求而在莊園法庭外解決,只有31%的訴訟最終通過莊園法庭裁決。莊園法庭在裁決農民之間糾紛時往往強調情理而非法律。據此可知,該莊園法庭( C )
A.以保護農民利益為宗旨
B.主要處理莊園主和農民的糾紛
C.重視維護莊園秩序穩定
D.依據大陸法裁決莊園經濟訴訟
解析 
A項 莊園法庭維護的是莊園主的利益,不以保護農民利益為宗旨。 ×
B項 材料體現的是農民之間的糾紛,未體現莊園主和農民的糾紛。 ×
C項 根據材料可知,在農民之間的訴訟中,庭外調解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庭外調解不成功最終進入莊園法庭的訴訟,在裁決時也往往強調情理,這體現了莊園法庭重視情理的作用,強調以較緩和的手段解決糾紛,這有利于維護莊園秩序穩定。 √
D項 材料未涉及莊園法庭裁決的依據以及具體的訴訟類型。 ×
2.[2023廣東]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憲章規定了國王對教會財產及諸侯領地所擁有的權利,特別是載明了國王所不能做或決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確規定封建關系的法律文件。該憲章( B?。?br/>A.明確了君主立憲制的原則
B.體現了王權有限的觀念
C.激化了王權與教會的矛盾
D.維護了市民階層的利益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英王亨利一世的加冕憲章不但規定了國王所擁有的權利,而且載明了國王不能做或決意不去做的事,這體現了王權有限的觀念,故選B項。1689年,《權利法案》明確了君主立憲制的原則,排除A項;憲章內容規定國王不得私自占有教會財產,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王權與教會的矛盾,排除C項;憲章主要明確國王與教會、諸侯等的權利義務關系,沒有涉及市民階層的利益,排除D項。
3.[2023遼寧]中古時期,西歐司法審判中盛行“決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紀初,隨著西歐城市的興起,城市中的商人開始選出仲裁人,并依據“萌芽性的商法”進行審判,逐漸形成了市民法庭。這反映出 ( D?。?br/>A.城市崛起促進王權加強
B.自由主義打破封建束縛
C.新興階層沖擊教會特權
D.商業發展推動司法進步
解析 據材料“隨著西歐城市的興起……逐漸形成了市民法庭”可知,隨著城市商業的發展,商人選出仲裁人參與審判,逐漸形成市民法庭,反映出商業發展推動司法進步,故D項正確。材料講的是司法發展逐漸脫離“神意”,未涉及王權的信息,故A項排除;自由主義是工業革命的產物,與材料中的時間信息不符,故B項排除;“沖擊教會特權”的結論無法從材料得出,故C項排除。
4.[2022遼寧改編]11—14世紀法蘭西卡佩王朝時期的王室領地范圍不斷擴大,這體現出法蘭西( D?。?br/>A.民族國家形成    B.封建社會衰落
C.諸侯勢力擴大    D.王權不斷加強
解析 11—14世紀法蘭西卡佩王朝時期的王室領地范圍不斷擴大,說明法蘭西王權不斷加強,D項正確。A項史實錯誤,排除;B項說法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王權加強從側面反映出諸侯勢力的削弱,故C項排除。
5.[2022海南]中世紀后期,西歐城市復蘇的標志之一是“修建城墻”。一“墻”之隔區分了墻內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墻內居民因特許權解除了在采邑制和莊園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關系,并可自由選擇其經濟活動的內容和方式。這一歷史現象( D?。?br/>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間的關系
B.概括了西歐封建莊園的特征
C.呈現了王權逐步加強的趨勢
D.說明了城市自治產生的前提
解析 由“中世紀后期,西歐城市復蘇的標志”“墻內居民……可自由選擇其經濟活動的內容和方式”可知,墻內的居民逐漸擺脫了封建莊園的束縛,有一定的自主權,這為城市自治提供了前提,D項正確。封君封臣制度是以土地的層層分封、占有為基礎,以封君和封臣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為紐帶的封建等級制度,材料并未涉及,A項錯誤。經濟上自給自足,政治上擁有自己的法庭并維持社會秩序是西歐封建莊園的特征,材料并未涉及,B項錯誤。材料與王權逐步加強無關,C項錯誤。
命題點2 拜占庭
6.[2023湖北]某學者關注世界歷史上的一位著名統治者,研究其在位時期的文治武功。該統治者以恢復舊日羅馬帝國的榮耀為己任,力圖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個帝國”的新秩序。最符合該研究主題的史實是( D?。?br/>A.羅馬帝國一分為二
B.都城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C.頒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領北非和意大利
解析 6世紀查士丁尼在位時,拜占庭一度擴張,先后占領北非和意大利等地,他在位期間編訂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故選D項。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排除A項。1453年,奧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滅亡拜占庭帝國,將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排除B項。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頒布,排除C項。
命題點4 中古時期的非洲和美洲
7.[2023.6浙江]1519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闖入墨西哥中部的高原,進攻阿茲特克人國家,抵達其島上都城特諾奇蒂特蘭之際,所發現的文明令他們大受震撼。下列項中,“令他們大受震撼”的最有可能是( D?。?br/>A B
 C D
解析 據材料“抵達其島上都城特諾奇蒂特蘭”及所學知識可知,阿茲特克人國家的都城特諾奇蒂特蘭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島上,它有3條堤道與陸地相連,并有引水渠供應全城淡水,渠上架設了多座橋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縱橫交錯,D項圖片與材料敘述是最為吻合的,故D項正確。A項為位于瑪雅古城的羽蛇神金字塔,故排除;B項為羅馬穹頂風格的建筑,體現的是拜占庭文化的特點,故排除;C項是古羅馬的大競技場,故排除。
習題演練
1.[2024河南部分學校階段檢測]在中古西歐,對許多農民來說,“政府”實際上就是他們的“領主”,因為他們的生命只有在莊園里才會受到保護和制約,這在一個充滿暴力的時代很有吸引力。這可以用來說明( B?。?br/>A.領主殘酷剝削農民    B.領主莊園具有割據性
C.農民生活自給自足    D.莊園成為封君的封地
解析 據材料信息可知,領主的莊園能夠保護里面的成員,說明莊園有相應的武裝,成為具有割據色彩的領地,故選B項;材料未體現出領主對他們的剝削,也沒有體現出農民的生活狀況,排除A、C兩項;莊園是封臣的領地,排除D項。
2.[2024河北衡水摸底]中世紀的西歐,如果一個國王侵犯了封臣的權利,封臣們也可聯合起來反對他。封臣們組成國王的議事會,國王應按照議事會的勸告行事。如果封臣們覺得國王濫用他的權力,可以對他進行勸告或阻攔。據此可知當時的西歐( C )
A.專制集權遭到削弱  B.君臣共同主導政局
C.君主權力受到限制  D.倡導平等參與政治
解析 據材料“國王應按照議事會的勸告行事。如果封臣們覺得國王濫用他的權力,可以對他進行勸告或阻攔”可知,在中世紀的西歐,國王受到封臣的限制,君主權力受到限制,C項正確;據材料可知,中世紀西歐的國王并未實現專制集權,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國王受到封臣的限制,但不能將這夸大為“共同主導”,排除B項;D項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
3.[2024廣西柳州摸底]12世紀的歐洲社會,思想和文化領域有了一些新變化。不少教士受君主委托著書立說,大力宣揚國王功德和高貴出身。隨著羅馬法的復興,新的法學和政治觀念出現:君主權力的正當性來自法理,而不是來自宗教性的儀式,也就是說,來自血緣而非教會。歐洲當時的這些變化( C?。?br/>A.是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結果
B.適應了文藝復興運動的發展
C.體現了世俗王權擴大的要求
D.表明君權高于教權局面形成
解析 材料主旨為,中世紀后期,受城市經濟發展和羅馬法復興影響,歐洲人大力宣揚國王功德和高貴出身,強調君主權力的正當性,體現了世俗王權擴大的要求,C項正確;據所學可知,12世紀的歐洲尚未產生資本主義萌芽,排除A項;文藝復興運動直到14世紀才發生,排除B項;材料只體現了歐洲人大力宣揚國王功德和高貴出身,并未說明王權已經高于教權,排除D項。
4.[2024福建聯考]1188年,萊昂王國國王阿方索九世在召開全國性的代議制會議時曾讓城市選派代表出席,類似的做法出現在了1163年的阿拉貢王國、1218年的加泰羅尼亞王國和1250年的卡斯提爾王國。這類現象出現的主要背景是( C )
A.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B.近代民主政治的發展
C.西歐各地城市的興起
D.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
解析 據材料可知,從12世紀起,西歐各國紛紛召開全國性的代議制會議并讓城市選派代表出席,這主要是由于此時期西歐各地城市的興起,城市的作用在增強,C項正確;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于14世紀,排除A項;召開全國性的代議制會議并不屬于近代民主政治,排除B項;歐洲民族國家形成于宗教改革后,排除D項。
5.[2024河北摸底]起初,羅馬帝國統治使大多數地方制度保留下來。但跨越舊管轄邊界的商業區更加重要,管理這種事務的新法律制度便應運而生。羅馬行政官員還帶頭使這些法律原則精細化,以便這些法律原則能夠適用于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材料所述變化( D?。?br/>A.推動了羅馬公民法的完善
B.說明自然法理念已普及
C.使羅馬司法程序有所調整
D.根源于社會經濟的發展
解析 材料反映了羅馬法逐漸適用于羅馬所有統治區域,根據所學可知,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統治區域擴大,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新的變化使得羅馬法作出調整,D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羅馬帝國時期,羅馬帝國時期羅馬公民法被萬民法取代,排除A項;據所學可知,自然法涉及人類關于公平正義的終極原則,材料并未體現,材料也無法說明自然法理念已普及,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羅馬司法程序問題,排除C項。
6.[2023廣東深圳二模]在7—9世紀的拜占庭帝國,隨著斯拉夫人、阿拉伯人在境內大量定居,斯拉夫人的習慣法、羅馬法、拜占庭法以及阿拉伯法相互影響,出現了《農業法》等一批新法律。這( D?。?br/>A.完善了封建莊園自治體制
B.著眼于用市民法代替萬民法
C.催生了《羅馬民法大全》
D.有利于提高帝國的治理水平
解析 據材料可知,隨著不同族群的增多,拜占庭帝國融合了各地區的法律,出現了一批新法律,這客觀上促進了拜占庭帝國法律體系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其社會治理能力,故選 D 項。封建莊園主要出現在西歐,與阿拉伯人和斯拉夫人無關,排除 A 項;這些法律是萬民法,而不是市民法,排除B項;《羅馬民法大全》在6世紀已經頒布,排除C項。
7.[2024河北滄州月考]在阿拉伯帝國,遍布各地的清真寺的附設——學校,被用作圖書收藏所,除此還有社會各階層捐資興建的圖書館。許多哈里發派遣使者到希臘等地搜集各種書籍,特別是數學和醫學方面的書籍。這說明阿拉伯帝國( B?。?br/>A.致力于歐亞文化的融合
B.推動了文化交流和傳播
C.改變了武力擴張的政策
D.成為東西方交流的中心
解析 阿拉伯帝國通過設立學校、捐建圖書館、到希臘等地搜集書籍等方式,推動了文化事業的交流和傳播,B項正確;阿拉伯帝國的舉措推動了文化的交流,但阿拉伯帝國的文化政策并不是為了融合歐亞文化,排除A項;文化建設和武力擴張在阿拉伯帝國同時存在,都是阿拉伯帝國強化統治的重要手段,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阿拉伯是東西方交流的中心,排除D項。
8.[2024黑龍江伊春期中]唐朝初年,遣唐使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和典章制度,這對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發生的實質性變化是( D?。?br/>A.天皇掌握了實權
B.引進了中國先進的制度
C.幕府體制的建立
D.建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
解析 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日本的大化改新學習唐朝先進的制度和文化,促使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建立了中央集權封建國家,D項正確;A項表述不符合題意,據所學可知,大化改新主要使日本社會性質發生變化,排除;B項是大化改新的內容,而不是實質,排除;此時日本幕府體制還未建立,排除C項。
9.[2024山東濰坊月考]馬里征服加納后成為西非最強大的國家。1324年,馬里國王曼薩·穆薩帶領一支龐大的商隊前往麥加,大批商人、學者跟隨穆薩返回馬里。穆薩在馬里建造桑科爾大學,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蘭學者到此講學交流。據此可知( D?。?br/>A.西非國家對外交流頻繁
B.伊斯蘭教開始傳入非洲
C.教育發展利于社會穩定
D.國力強盛促進文化交流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馬里成為西非最強大的國家后,大批商人、學者跟隨穆薩返回馬里,并且在馬里建造??茽柎髮W,這些都反映了國力強盛促進文化交流,D項正確;A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伊斯蘭教在材料所述時間之前就已傳入北非,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社會穩定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
10.[2024河北滄州階段檢測]公元前后,瑪雅人居住的地區出現了城市。在以后的七八百年間,瑪雅人建造了一百多個城市。城市里有規模很大的市場,并有客棧供帶貨商人住宿?!按说爻擎側丝诜笔ⅲ諝馇逍?,綠樹成蔭;每一座市鎮都是一個花果園?!边@可以佐證,瑪雅人( B )
A.以發展商業為主   B.創造了燦爛文明
C.建立了集權國家   D.完善了城市功能
解析 材料體現了瑪雅城市的發展,城市里有市場、客棧,人口繁盛,綠化良好,這表明瑪雅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B項正確;瑪雅文明是農耕文明,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瑪雅文明的政治體制,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瑪雅城巿建設,未涉及城市功能的完善,排除D項。
11.[2024長沙長郡中學檢測]歐洲中世紀后期,隨著莊園主的奢侈品消費增加,他們便開始把勞役地租轉化為貨幣地租,以增加自己的貨幣收入,不少莊園主開始把莊園的農產品大量投入市場銷售,以提高經濟收益。這一現象( A?。?br/>A.推動了歐洲農奴的解放
B.導致了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C.提高了農奴的工資水平
D.為加強王權奠定經濟基礎
解析 材料反映了歐洲中世紀后期,農業領域的變化,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而勞役地租原是莊園主對農奴的重要剝削形式,勞役地租轉化為貨幣地租將會推動歐洲農奴的解放,A項正確;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是材料現象出現的背景,材料現象是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結果,B項因果關系顛倒,排除;當時農奴與莊園主不是雇傭勞動關系,所以與工資無關,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加強王權的相關論述,排除D項。
12.[2024河北開學檢測]在中古西歐,莊園領主大部分出身武士,他們往往聘請管家替他們打理莊園,管家一方面負責安排莊園里的生產經營活動,處理與莊園外部的經濟往來關系;另一方面負責會計組織,考核各項財務收支情況,并對庫存財物進行管理。這表明當時西歐 ( D?。?br/>A.封君封臣關系逐漸松弛
B.商品經濟發展速度較快
C.莊園主與農奴矛盾緩和
D.地方經濟秩序有所規范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在中古西歐,莊園管家在地方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表明中古西歐地方經濟秩序有所規范,故選D項。材料無法體現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排除A項;莊園經濟本質上是一種自然經濟,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莊園主與農奴的矛盾,排除C項。
13.[2024湖北孝感檢測]1066年10月,諾曼底公爵威廉加冕成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隨后他又通過五年的戰爭徹底征服了英格蘭。這樣,歐洲大陸的封君封臣制被帶入不列顛?!?086年8月,他召開誓忠會,讓所有等級的領主前來對他行“臣服禮”并宣誓效忠。這客觀上( A?。?br/>A.有利于封建王權加強  B.有利于民族國家形成
C.促進了自治城市發展  D.削弱了封建領主勢力
解析 材料“歐洲大陸的封君封臣制被帶入不列顛”“所有等級的領主前來對他行‘臣服禮’并宣誓效忠”說明威廉一世加強了對各級領主的控制,這有利于封建王權的加強,A項正確;材料“歐洲大陸的封君封臣制被帶入不列顛”說明英國的封君封臣制是受歐洲大陸的影響,不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排除B項;材料“所有等級的領主前來對他行‘臣服禮’并宣誓效忠”說明威廉一世加強了對各級領主的控制,這不利于自治城市的發展,排除C項;材料“所有等級的領主前來對他行‘臣服禮’并宣誓效忠”說明威廉一世加強了對各級領主的控制,增強了封建領主的勢力,排除D項。
14.[2023湖南名校聯考,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時期的西歐,有些城市先是商人聚集在交通要道和教堂城堡周圍,吸引消費者,形成集市;隨后,一些手工業和服務性行業建立起來,形成一個經濟功能很強的“工商業中心”;然后再購買一張承認“自治”的“特許狀”。這樣城市就建立起來了。有些城市主要是通過封建主的法權力量“人為”建立起來的,即城市先人為地“設定”一個城市身份,再吸引工商業者和移民到來,成為城市核心,即先有城市之“名”,然后才有城市之“實”。
——摘編自謝豐齋《12—14世紀英國小城鎮興起初探》
材料二 中古時期的西歐,稱雄一方的封建領主掌握著城市的司法權和行政權,他們想方設法地加大對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如萊茵河上領主設置的關卡在12世紀末為19座,在13世紀末增加到35座,在15世紀末多達60座。西歐城市興起后,很快便展開了反封建領主的斗爭。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領主的斗爭中,英國市民堅定地站在了國王一邊。在那些國王無力實現統一的國家里,城市則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與封建領主抗衡。米蘭市民發動了武裝起義,將領主米蘭大主教及其所屬軍隊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熱那亞、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礎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國。尼德蘭的圣奧梅爾以每年支付30鎊的代價,從領主佛蘭德爾伯爵處,為行會成員和市民取得了兩個港口的免稅權。
——摘編自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歐中古時期城市興起的特點與影響。(8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歐城市興起后反封建領主斗爭的主要內容。(4分)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一“有些城市……有些城市……建立起來的”得出存在兩種不同的興起模式;據材料一“形成一個經濟功能很強的‘工商業中心’”“再吸引工商業者和移民到來,成為城市核心”等得出都以工商業為主導產業,工商業階層成為主導力量;據材料一“然后再購買一張承認‘自治’的‘特許狀’”等得出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第二小問,從對城市、西歐、工商業階層等角度的影響來分析。第(2)問,據材料二“西歐城市興起后,很快便展開了反封建領主的斗爭……英國市民堅定地站在了國王一邊”得出反對封建割據,支持集權統一;據材料二“在那些國王無力實現統一的國家里,城市則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與封建領主抗衡”得出反對領主統治,爭取城市自治;據材料二“尼德蘭的圣奧梅爾以每年支付30鎊的代價……為行會成員和市民取得了兩個港口的免稅權”得出反對領主任意課稅,要求減免賦稅。
答案?。?)特點:存在兩種不同的興起模式;都以工商業為主導產業;工商業階層成為主導力量;具有一定的獨立性。(4分)影響:有利于工商業發展,推動了城市繁榮;加強了西歐各地的聯系;為工商業階層崛起積蓄了力量;成為西歐近代地方自治的基礎。(4分)
(2)反對封建割據,支持集權統一;反對領主統治,爭取城市自治;反對領主任意課稅,要求減免賦稅。(4分,答出2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镇市| 本溪| 兰州市| 南郑县| 富民县| 宁化县| 石屏县| 太谷县| 永新县| 抚顺市| 梅河口市| 舞阳县| 闵行区| 珲春市| 友谊县| 墨玉县| 台前县| 蓬溪县| 林甸县| 阳朔县| 泉州市| 木兰县| 邳州市| 嘉祥县| 德阳市| 雅安市| 宣威市| 无棣县| 固阳县| 静宁县| 宝鸡市| 仁化县| 陆丰市| 额济纳旗| 毕节市| 睢宁县| 灌南县| 江油市| 白朗县| 林周县| 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