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工業革命、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之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知識點講解知識點一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歷史條件經濟根源 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建立和發展,[1] 資本主義制度 各種弊端日益暴露。階級基礎 19世紀三四十年代爆發的法國里昂工人武裝起義、英國[2] 憲章運動 及德意志西里西亞織工起義,表明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理論基礎 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實踐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2.標志:1848年[3] 《共產黨宣言》 的發表。內容 ①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 ②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 ③肯定[4] 階級斗爭 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和共產主義建設者的偉大使命。 ④闡明了共產黨的性質、目的和策略原則。意義 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關系(1)工業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并加速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日益明顯地暴露出來,為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提供了社會基礎。(2)工業革命使社會分裂為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促進了工人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階級基礎。3.發展(1)撰寫《資本論》①內容:創立了[5] 剩余價值 學說,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家剝削的秘密。②意義:《資本論》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最重要的文獻之一。(2)創立唯物史觀①科學地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辯證關系。②鮮明地提出了[6] 人民群眾 對歷史發展的巨大作用。4.意義(1)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2)馬克思主義成為工人運動和民族民主運動的重要思想武器。(3)[7] 馬克思主義政黨 在世界范圍內建立和發展起來,人民成為實現自身解放和全人類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知識點二 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1.第一國際背景 馬克思和恩格斯發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偉大號召。成立 1864年,[8] 國際工人協會 在倫敦成立。意義 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2.巴黎公社背景 1870年,法國在[9] 普法戰爭 中失敗,社會矛盾激化。成立 1871年3月。措施 ①機構建設: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10] 立法 與行政合一的政權機關和司法機構;廢除舊軍隊和舊警察,代之以國民自衛軍和治安委員會。 ②民主制度建設: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由選舉產生的公職人員,所有公職人員的工資不得超過熟練工人的工資。 ③經濟制度建設: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廠;實行八小時工作日;等等。結果 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國資產階級和德國聯合扼殺。意義 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豐富了[11] 馬克思主義 的學說;為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巴黎公社提供的經驗和教訓(1)經驗:堅持暴力斗爭;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實現無產階級專政。(2)教訓:必須由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政黨領導革命;必須建立堅固的工農聯盟,爭取廣大農民的支持。情境1 馬克思主義的特點從巴黎到布魯塞爾,馬克思始終積極參與許多工人團體的活動,“在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點空想家的氣味……常被工人們親切地稱為‘馬克思老爹’”。——摘編自[德]弗·列斯納《一個工人對馬克思的回憶》材料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什么特點?答案 馬克思主義來源于革命實踐。易錯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1)科學社會主義廣義上是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狹義上是指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在于它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提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2)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包含三個組成部分,即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情境2 巴黎公社頒布的法令公社是現在唯一的政權,茲命令:第一條 一切公務部門的職工今后必須確認凡爾賽政府或其擁護者所發出的命令或通知為無效,無法律效力。第二條 凡不服從本法令的任何官吏或職工,將被立即開除。——1871年3月29日巴黎公社法令巴黎公社的法令反映了什么實質問題?答案 巴黎公社堅決反對舊政府和舊法令,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情境3 法國資產階級激進派和自由派對巴黎公社的看法馬克思為寫《法蘭西內戰》而作的報刊摘錄,所引證的關于公社方面的敘述和評論,絕大部分是從巴黎出版的資產階級激進派報紙和作家雨果的報紙(自由派報紙)上摘錄的。這些報紙雖對公社的措施有看法,但并不敵視公社。上述材料可用來說明什么問題?答案 巴黎公社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探究點演練及歸納總結探究1 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意義材料 《共產黨宣言》在各國出版發行的時間及譯本語言(部分)時間 出版地 語言1848年 英國 德語1849年 德國 德語1850年 英國 英語1870年 美國 英語1882年 俄國 俄語1904年 日本 日語1920年 中國 中文1924年 蘇聯 白俄羅斯語1931年 阿根廷 西班牙語1956年 越南 越南語1978年 埃塞俄比亞 阿姆哈拉語——據《〈共產黨宣言〉的出版史與中譯本的問題》整理材料主旨 材料展示了《共產黨宣言》出版的不同版本,顯示了其世界性影響。思考:根據上表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共產黨宣言》在世界各國傳播的歷史意義。試答: 推動了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革命的發展;推動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深刻改變了人類歷史進程?!?br/>歷史解釋——《共產黨宣言》的歷史價值(1)《共產黨宣言》是第一部較為完整且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綱領性文件,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2)《共產黨宣言》的核心內容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理論。它以經典的語言概括了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觀。它運用唯物主義歷史觀,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以及與之相聯系的階級斗爭現實出發,科學地闡明了無產階級解放的物質條件和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3)《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開辟了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新階段,它給國際無產階級提供了無比銳利的思想武器。歷史解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性歷史意義(1)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貢獻。馬克思立足于工人階級的革命運動,在革命實踐和理論探索中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人類思想的優秀成果,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先進、最科學、最嚴謹的思想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2)馬克思主義影響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①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開辟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前程。②它給國際無產階級以銳利的思想武器,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使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③它為無產階級戰勝資產階級,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將社會主義最終由理論變為現實奠定了思想基礎。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迫使資產階級不得不改變統治策略,提高工人待遇,完善資本主義制度。(3)馬克思主義對中國的影響。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在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領導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4)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馬克思主義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進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思想體系。探究2 全面認識巴黎公社材料 公社的存在本身就意味著那至少在歐洲是階級統治的真正贅瘤和不可或缺的外衣的君主制已不復存在。公社給共和國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礎。——馬克思《法蘭西內戰》公社是無產階級革命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第一次嘗試,是“終于發現的”、可以而且應該用來代替已被打碎的國家機器的政治形式。——列寧《國家與革命》材料主旨 材料闡述了馬克思和列寧對巴黎公社的評價。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巴黎公社在世界民主進程中的偉大意義。試答: 否定了資產階級代議制,創立了新的民主組織原則;建立了新型的工人政權,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提供借鑒。 唯物史觀——全面認識巴黎公社歷史解釋——第一國際的重要活動與歷史作用(1)重要活動①推動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多次召開代表大會及會議,通過了一系列決議,指導各國工人群眾的斗爭;通過大量的聯絡和組織工作幫助各國工人運動的開展。②同情和支持被壓迫民族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支援波蘭和愛爾蘭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聲援美國黑人斗爭,關心東方民族解放運動,使國際主義精神廣為傳揚。③號召工人階級學習和掌握《資本論》:使《資本論》成為在歐洲工人中傳播最廣的著作之一,推動了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培養了一批先進的工人戰士。(2)歷史作用①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并在斗爭中逐步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歐美各國的工人運動結合起來。②在斗爭中廣泛傳播科學社會主義,為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指導地位的確立奠定了基礎。③以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團結教育了各國無產階級。④培養了一批工人運動的優秀人物,為未來斗爭的發展和各國無產階級建立自己的獨立政黨奠定了組織基礎。命題點習題講解命題點1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2023山東]19世紀后期,用變異和自然選擇揭示生物界演化規律的《物種起源》與用經濟力量和經濟學原理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秘密的《資本論》,在哲學、神學和社會政治學說中引起巨大震蕩。這是因為二者都 ( D?。?br/>A.總結了工業社會的發展規律B.推動了科學革命的深入發展C.沖破了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D.發現了斗爭是人類進步的原因解析 《物種起源》宣傳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鼓勵競爭;《資本論》用經濟力量和經濟學原理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秘密,倡導工人運動,說明二者都認同人類進步需要斗爭,D項正確?!段锓N起源》屬于生命科學領域的探討,與工業社會的發展規律無關,A項排除;16—17世紀,歐洲的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與材料中時間不符,且《資本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與科學革命無關,B項排除;《物種起源》沖破了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但《資本論》與神學無關,C項排除。命題變式2.[2023湖北襄陽檢測]19世紀中葉,各種不滿資本主義的思想,紛紛貼上“社會主義”的標簽。這些思想有的主張恢復封建制度和小私有制度,有的主張通過社會改良來消除社會的弊端。19世紀后期,這些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思潮退出歷史舞臺。這說明( A?。?br/>A.馬克思主義影響力擴大B.社會主義理論在西方失去市場C.工業革命縮小貧富差距D.“福利國家”制度緩解社會矛盾解析 據題意可知,19世紀中葉,各種不滿資本主義的思想都貼上了“社會主義”的標簽,其意圖就是借助社會主義的影響力來反對資本主義,這從側面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影響力的擴大,A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影響力的擴大,貼有“社會主義”標簽的思想退出歷史舞臺并不能代表社會主義理論在西方失去市場,排除B項;工業革命擴大了貧富差距,而不是縮小,排除C項;“福利國家”出現于二戰結束以后,排除D項。命題點2 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3.[2023廣東]馬克思在論及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時說:“總委員會引以自豪的是,國際的巴黎各支部在這次巴黎的光輝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事實并不是像一些蠢才所想象的那樣,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國際支部從一個中心接受命令?!庇纱丝梢?,第一國際對巴黎公社的作用在于( C?。?br/>A.組織發動 B.直接指揮C.精神引領 D.經濟資助解析 由材料可知,國際的巴黎各支部在這次巴黎的光輝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結合所學可知,第一國際成立并在法國成立支部,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但巴黎公社的爆發具有偶然性,所以第一國際是在思想上引領巴黎公社,C項正確;巴黎公社的爆發具有偶然性,第一國際并沒有組織發動,排除A項;“仿佛巴黎或任何其他的國際支部從一個中心接受命令”說明其并不是直接指揮,排除B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對巴黎公社的經濟援助狀況,排除D項。4.[2022河北]第一國際時期,只有一個社會主義政黨,即德國社會民主工黨,有黨員1萬多名。第二國際建立時,世界上已有15個社會主義工人政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參加第二國際的社會主義政黨有30多個,黨員356萬余名,遍布歐洲、美洲、亞洲和大洋洲。上述變化表明( A?。?br/>A.國際工人運動范圍與規模擴大B.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初步確立C.第一次世界大戰推動了工人運動發展D.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理想到現實的飛躍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社會主義政黨越來越多,黨員數量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這些都是國際工人運動發展的表現,即國際工人運動范圍與規模擴大,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國際工人運動的指導思想,B項排除;材料涉及的時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未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工人運動發展之間的關系,C項排除;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理想到現實的飛躍,與材料時間不符,D項排除。命題變式5.[2023全國卷甲]有學者認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個斷裂,歷史的連貫性步伐在這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階級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來締造一個新的世界。這里的“斷裂”是指( A )A.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則被顛覆B.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人們生活C.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次嘗試D.封建保守勢力復辟夢想破滅解析 巴黎公社作為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沖擊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統治秩序,A項正確。“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人們生活”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1824年,歐文在美國建立了名為“新和諧公社”的社會組織,進行共產主義“勞動公社”的試驗,是空想社會主義的第一次嘗試,排除C項;封建保守勢力復辟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命題點1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2020江蘇]馬克思說:“資產階級的統治不僅使無產階級在反對資產階級本身的斗爭中得到嶄新的武器,而且還給他們創造了一種和過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們已成為一種公認的力量?!痹隈R克思看來( C )A.資產階級統治具有其合法性B.無產階級斗爭缺乏科學理論指導C.無產階級革命必然取得勝利D.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已成熟解析 由材料“無產階級在反對資產階級本身的斗爭中得到嶄新的武器”“已成為一種公認的力量”可知,資產階級統治的建立有利于無產階級的發展,無產階級最終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由此可知,C項正確。題干材料強調的是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必然性,并不能說明“資產階級統治具有其合法性”,A項錯誤。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無產階級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B項錯誤。題干材料沒有涉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更無法反映其“已成熟”,D項錯誤。2.[2023.1浙江]某西方史學家這樣評論:“從整體來看,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不可否認。馬克思主義成功成為工業社會中關注工人生計者的一種表達方式——用以分析、批判和開展政治行動。馬克思主義也是眾多革命團體的政治思想體系?!毕铝许椫?,屬于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注“工人生計”的有( C?。?br/>①發表《共產黨宣言》 ②創建“新和諧公社” ③創立剩余價值學說?、芨慕M“正義者同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馬克思和恩格斯幫助改組了“正義者同盟”,1848年發表了《共產黨宣言》,19世紀中葉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①③④正確,故C項當選。19世紀20年代,歐文創建了“新和諧公社”,排除②,故A、B、D三項都排除。3.[2021河北]19世紀七八十年代,德、英、法、美等歐美國家的一些理論報刊,刊載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宣傳介紹馬克思主義;同時,還刊載大量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文章,闡述科學社會主義思想。這些報刊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A?。?br/>A.表明工人階級力量的逐漸壯大B.反映了第二國際影響力的擴大C.真正使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D.開辟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解析 材料中報刊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適應了工人階級力量逐漸壯大的現實需要,故A項正確。第二國際1889年才成立,故B項排除。C項夸大了這些報刊的作用,排除。俄國十月革命開辟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故D項排除。4.[2021.6浙江]隨著世界經濟政治形勢的變化,馬克思主義越來越顯示出經久的生命力、強大的解釋力和重大的影響力。20世紀初,有學者撰文介紹《馬克思學說》,其中提道:“觀察人類社會,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經濟。一切社會生活的基礎,只是共同出產,社會里一切變動的最終的原因,須在一時代的經濟里尋找?!鄙鲜鑫淖种卦诮榻B( A )A.唯物史觀 B.空想社會主義C.進化史觀 D.階級分析方法解析 “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經濟……須在一時代的經濟里尋找”反映的是經濟活動決定其他一切社會活動,體現的是唯物史觀,故選A項。命題點2 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5.[2021全國卷甲]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后,當時在巴黎的俄國革命者拉甫羅夫說:這次革命“與其他革命迥然不同”,革命領導者都是“無名的人”“法國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這些普通人卻輕而易舉地做成了。據此可知,巴黎公社( C )A.建立了穩固的工農聯盟B.廢除了君主專制制度C.體現工人政權鮮明特征D.深受俄國革命的影響解析 材料表明,在俄國革命者拉甫羅夫看來,巴黎公社革命領導者都是“無名的人”,他們做成了“法國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不能做成的事情”,據此可知,巴黎公社由當時的工人階級掌權,體現了工人政權鮮明特征,故C項正確。巴黎公社并未出現“工農聯盟”,A項不符合史實。巴黎公社運動爆發時,法國并不存在君主專制制度,B項不符合史實。俄國革命爆發于1917年,D項錯誤。6.[2021山東]巴黎公社革命后,歐洲各國政府“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動來對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國際威脅。于是,警察進行國際性合作,剝奪逃亡的公社社員作為政治難民所應接受的保護地位”。這是因為( C?。?br/>A.各國害怕與法國政府交惡B.各國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C.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革命D.巴黎公社倡導世界無產者的聯合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巴黎公社革命后,歐洲各國政府“進行國際性合作,剝奪……保護地位”,這主要是因為巴黎公社革命作為工人階級的斗爭,具有無產階級革命的性質,一定程度上威脅了資產階級的統治,故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歐洲各國政府對巴黎公社政權的態度,不是對法國政府的態度,故A項錯誤;材料不涉及各國工人對巴黎公社的態度,故B項錯誤;巴黎公社并未倡導世界無產者的聯合,故D項錯誤。習題演練1.[2023山西部分學校期中]1843年,馬克思在講到工人運動時說,“他們每一個人都不得不承認自己對未來應該怎樣沒有確切的看法”。1844年,恩格斯在給馬克思的信中指出,只要我們的原則還沒有用幾部著作闡發出來,大多數人還得盲目地探索。這說明他們都認為( D?。?br/>A.歐洲工人聯合斗爭初見成效B.民族解放運動是當時的潮流C.改善工人生活成為當務之急D.工人運動需要科學理論指導解析 根據材料“他們每一個人都不得不承認自己對未來應該怎樣沒有確切的看法”“只要我們的原則還沒有用幾部著作闡發出來,大多數人還得盲目地探索”可知,馬克思認為工人對未來沒有確切的看法,恩格斯認為工人在盲目地探索,這反映出二人都認為工人運動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D項正確。2.[2023浙江模擬]馬克思主要對兩個層面的問題不滿,一個是哲學層面的唯心主義哲學,另一個是現實層面的資本主義制度。為解決這兩個層面的問題,馬克思分別提出了( A?。?br/>A.唯物主義理論和剩余價值學說B.階級斗爭學說和剩余價值學說C.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D.唯物主義理論和浪漫主義學說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哲學層面,馬克思提出了唯物主義理論,而在《資本論》中他分析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提出了剩余價值學說,A項正確;階級斗爭學說不屬于哲學層面,排除B項;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都是唯物主義理論的一部分,排除C項;馬克思未提出浪漫主義學說,排除D項。3.[2023河南五市一模]英國某史學家說:“無論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有麻煩,就有《共產黨宣言》……今天的世界依然是麻煩不斷的世界,因此,世人仍然需要《共產黨宣言》?!边@樣評價是因為《共產黨宣言》( D )A.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B.明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最終目的C.指明階級斗爭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D.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解析 據材料“今天的世界依然是麻煩不斷的世界,因此,世人仍然需要《共產黨宣言》”并結合所學可知,《共產黨宣言》可用于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因其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始終站在時代前沿,故選D項。4.[2023江西名校聯考]有學者指出,歷史上一些資產階級學者曾經無數次宣布“馬克思主義過時了”“馬克思主義死亡了”“馬克思主義的幽靈已經消失了”“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已經終結了”,但每一次這種宣布都被歷史無情地嘲弄了。這說明馬克思主義 ( A?。?br/>A.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B.與工人運動相結合C.是集體智慧的成果 D.被世界廣泛接受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雖然歷史上一些資產階級學者宣稱“馬克思主義過時了”等,但每一次都被證明有誤,這表明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A項正確。5.[2023百校聯考]1864年第一國際成立,馬克思利用這個平臺,制定了英國工聯派、德國拉薩爾派等工人階級派別都能接受的綱領,使得這些派別中有戰斗能力的分子組成了一個偉大的戰斗隊。由此可見,第一國際的成立( D?。?br/>A.導致無產階級內部出現了分化B.使工人階級走上了政治舞臺C.使無產階級有了科學理論指導D.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的聯合解析 材料“工人階級派別都能接受的綱領”“組成了一個偉大的戰斗隊”等表明,馬克思借助第一國際這個平臺制定了歐洲眾多無產階級派別都能接受的綱領,將他們統一在了一起,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第一國際的成立將歐洲眾多無產階級派別統一在一起,并非導致無產階級內部出現分化,排除A項;19世紀三四十年代,工人階級已登上政治舞臺,排除B項;1848年馬克思主義誕生標志著無產階級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排除C項。6.[角度創新/2024河北秦皇島開學考]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后,倡議商人、居民進行店鋪和房屋修繕,包括整刷門面、裝修門窗、安裝店棚、懸掛招牌以及改造古舊住舍、危險建筑等。公社還禁止聚眾賭博、偷盜搶劫、打架斗毆等,倡導開展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巴黎公社的這些舉措意在( C?。?br/>A.彰顯社會主義的優勢B.鏟除資產階級統治的土壤C.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D.貫徹工農聯盟的革命策略解析 根據材料關鍵信息“整刷門面、裝修門窗、安裝店棚、懸掛招牌以及改造古舊住舍、危險建筑等”“禁止聚眾賭博、偷盜搶劫、打架斗毆等,倡導開展健康的文化娛樂活動”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公社的舉措意在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C項正確;巴黎公社并沒有建立社會主義,排除A項;材料與鏟除資產階級統治的土壤無關,排除B項;巴黎公社未建立“工農聯盟”,排除D項。7.[2023百校聯考]馬克思曾指出:法蘭西國家銀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著數以十億計的法郎。公社怕被譴責而選擇不去沒收銀行的資產,結果銀行資產被搬運到了凡爾賽武裝凡爾賽的軍隊。這表明馬克思 ( B?。?br/>A.否定巴黎公社的功績B.看到巴黎公社的不足C.強調巴黎公社失敗的必然D.說明公社委員會措施不力解析 馬克思認為巴黎公社沒有沒收法蘭西銀行的資產,導致最后銀行資產反被臨時政府利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巴黎公社運動失敗的種子,表明馬克思看到了巴黎公社的不足,B項正確。材料并未否定巴黎公社的功績,排除A項;馬克思只是指出巴黎公社存在不足,并未強調其失敗的必然性,也沒有把矛頭對準“公社委員會”,排除C、D兩項。8.[2024湖南永州開學考]下面三幅圖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下列最符合該主題的是( B?。?br/>《共產黨宣言》書影 第一國際成立大會 巴黎公社宣告成立(繪畫作品) (繪畫作品)A.社會主義運動走向國際聯合B.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C.歐洲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D.馬克思主義從理論到實踐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馬克思主義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第一國際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建立的,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巴黎公社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材料反映的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B項正確;巴黎公社宣告成立不能體現“國際聯合”,排除A項;歐洲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歐洲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排除C項;巴黎公社并不是由馬克思主義指導的,排除D項。9.[2024貴州入學考試]1880年4月,馬克思為法國《社會主義評論》雜志起草了《工人調查表》,提出了100個問題,詳細了解工人的勞動環境、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資、生活狀況等,從中探索資本主義的罪惡和剩余價值。據此可知,馬克思此舉( A )A.深化了對資本主義的認識B.豐富了巴黎公社的理論C.推動了調查研究方法之風盛行D.指導了無產階級的斗爭解析 據材料“詳細了解工人的勞動環境、勞動強度……生活狀況”“從中探索資本主義的罪惡和剩余價值”可知,馬克思不僅從現象上認識了資本主義,而且從本質上認清了資本主義的剝削本性,故選A項;巴黎公社在當時已失敗,排除B項;材料說明馬克思開展了社會調查研究,但不能得出這一做法推動了調查研究方法之風盛行,排除C項;材料只是說馬克思起草《工人調查表》,沒有說其指導了無產階級的斗爭,排除D項。10.[2023江蘇南通四模]第一國際成立時,各國工人運動中各種非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思想還占統治地位,馬克思沒有立即宣布《共產黨宣言》中所提出的原則。巴黎公社爆發后,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深刻地闡釋了科學社會主義原理,并將其作為第一國際總委員會的宣言發表。這一變化表明( A?。?br/>A.工人運動發展促進馬克思主義傳播B.馬克思主義被各國工人階級所接受C.第一國際有力支持了巴黎公社運動D.國際工人運動中消除了舊思想干擾解析 據材料“巴黎公社爆發后……將其作為第一國際總委員會的宣言發表”可知,巴黎公社爆發后,馬克思創作了《法蘭西內戰》,在其中深刻闡釋了科學社會主義原理,并將其作為第一國際總委員會的宣言發表,這體現了工人運動發展促進馬克思主義傳播,故選A項;“被各國工人階級所接受”由材料得不出來,排除B項;C項材料無法體現,排除;“消除”說法絕對,當時仍存在舊思想干擾,排除D項。11.[2023山西名校階段檢測]巴黎公社在教育文化方面,廢除僧侶、教士特權,使所有兒童接受教育;在社會自治方面,支持社會組織參與公社治理,營造人人有責的社會治理格局。這反映出巴黎公社( A?。?br/>A.社會治理追求平等性B.使人人參與國家的管理C.是無產階級性質政權D.革命者執政的公而忘私解析 巴黎公社在教育文化方面廢除特權,使所有兒童平等接受教育,在社會自治方面營造人人有責的社會治理格局,可見巴黎公社社會治理追求平等性,A項正確。“營造人人有責的社會治理格局”不等于“使人人參與國家的管理”,巴黎公社不可能允許所有人特別是反革命勢力參與國家管理,排除B項;材料中的措施無法體現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性質政權,排除C項;材料信息未明顯體現“忘私”,排除D項。12.[2023遼寧聯考]恩格斯曾經指出,參加工人協會的,除了德國人和瑞士人以外,還有主要使用德語同外國人交往的一切民族的代表,如斯堪的納維亞人、荷蘭人、匈牙利人、捷克人、南方斯拉夫人以及俄國人和阿爾薩斯人。這表明國際工人協會( C )A.助推歐美工人聯合 B.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C.倡導國際主義原則 D.高舉民族主義的旗幟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國際工人協會的會員來自歐洲眾多國家和地區,這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際工人協會的開放性,表明其倡導國際主義原則,故選C項。材料涉及的主要是歐洲工人,A項排除;材料并沒有體現國際工人協會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B項排除;D項從材料中看不出來,排除。13.[2023廣東珠海聯考]法國歷史學家雅克·魯熱里說,巴黎公社是法國“19世紀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紀法國革命史詩的頂點和終點”。因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國社會精英分子在對“社會動亂”的進一步恐懼中確立了新制度。材料表明( A?。?br/>A.公社革命客觀上推動了共和制進程B.公社革命后反動派的勢力大增C.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帶來社會恐慌D.公社成就彰顯馬克思主義價值解析 “因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國社會精英分子在對‘社會動亂’的進一步恐懼中確立了新制度”強調的是巴黎公社對法國民主共和制確立的推動作用,A項正確;B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材料只提到巴黎公社革命后法國社會精英分子的恐懼,而未提及革命帶來社會恐慌,排除C項;巴黎公社不是由馬克思主義指導的,排除D項。14.[2024湖南衡陽八中檢測,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史料一:1776年,法國學者馬布利在《論法制或法律的原則》一文中指出,必須建立共和國,在這個共和國里,“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窮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是兄弟,這個共和國的第一條法律就是禁止財產私有”。史料二:1844年,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文中強調:“歷史什么事情也沒有做……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罕娊o歷史規定了它的‘任務’和它的‘業務’。”史料三:現代西方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通過論證《共產黨宣言》中所包含的思想內容指出,我們可以把宣言稱作馬克思后來全部著作——不包括1848年以前出版的任何其他著作的序曲。它不僅預示了要發揮的課題和遵循的路線,而且預示了他必將遇到許多困難。材料二 1871年,墨西哥的馬克思主義者創立了第一國際墨西哥支部。1871年以后,許多法國革命者到拉丁美洲尋求政治避難,他們來到拉美后就與拉美的工人結合起來,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古巴的巴利尼奧等人于1900年建立了古巴第一個勞動者的政黨——人民黨,1905年古巴社會主義工人黨公開接受馬克思主義學說。流亡阿根廷的法國人多馬士于1872年建立第一國際法國支部,后來又相繼建立了意大利和西班牙支部,這幾個支部得到馬克思的關懷和指導。1919年,巴西爆發了6萬工人參加的反對帝國主義干涉蘇俄的罷工。烏拉圭的社會黨于1920年決定加入共產國際,并于1921年改名為共產黨。在20世紀前期,古巴、尼加拉瓜、厄瓜多爾、洪都拉斯、秘魯、薩爾瓦多、巴拿馬和哥倫比亞等國家成立了共產黨。——摘編自程洪《試論俄國十月革命與拉丁美洲》(1)根據材料一中的三則史料探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指出其史料價值,并作出合理分析。(6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圍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提煉一個論題并加以闡述。(8分。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表述清晰)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可知,三則史料都是文獻史料,史料一、二是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史料,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直接相關,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第一手史料;史料三是現代學者觀點,屬于第二手史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第二小問,分別闡釋三則史料的內容,分析其對于研究與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史料一是空想社會主義思想,該史料有助于解釋空想社會主義為馬克思主義誕生提供了思想基礎;史料二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誕生前,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已在醞釀;史料三是學者評論,指出《共產黨宣言》是1848年以后馬克思諸多著作的思想發端,據史料二可知,這一評價有待商榷。第(2)問,材料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對拉美的影響,可擬定論題“歐洲視野下近代拉美國家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聯系工業革命、歐洲移民、歐洲革命運動等對拉美國家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影響分析闡釋即可。答案?。?)三則史料都是文獻史料,對于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來說,史料一、二是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史料,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直接相關,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第一手史料;史料三是現代學者觀點,屬于第二手史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2分)史料一概述了18世紀的法國學者馬布利有關共和國的思想,他主張建立一個人人平等、和諧的社會,廢除私有制,勾畫了未來的理想社會藍圖,這是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批判和反思,具有空想性,屬于空想社會主義,該史料有助于解釋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思想基礎。(1分)史料二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歷史”和“群眾”關系的論述,他們提出歷史是人的活動,這蘊含了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唯物史觀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誕生前,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已在醞釀。(1分)史料三是西方經濟學家對《共產黨宣言》意義的評價,該評價指出《共產黨宣言》是1848年以后馬克思諸多著作的思想發端,根據史料二可知,這一評價有待商榷,因為實際上《神圣家族》一文就已經蘊含了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內容了。(1分)三則史料有助于我們了解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時代的需要。(1分)(2)示例 論題:歐洲視野下近代拉美國家馬克思主義的傳播。(2分)闡述: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初是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與發展的時期,先進的生產方式從歐美地區不斷擴展到拉丁美洲,拉美工業化獲得了一定發展,拉美工人階級的隊伍也不斷壯大。在拉美誕生了一批與工人階級聯系密切的進步知識分子;第一國際成立后,國際工人運動蓬勃發展,拉美也成立了國際支部,這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傳播;1871年法國巴黎公社起義失敗,由于法國本土遠離拉美,又是拉美移民來源地,一批革命者進入拉美,領導工人運動,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密切結合。這一時期,獨立后的拉美各國仿照歐洲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政黨政治的理念也傳入拉美,工人階級成立政黨參與政治斗爭,馬克思主義成為他們斗爭的武器。(5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總之,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在拉美的發展與歐洲歷史進程緊密聯結。(1分)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工業革命、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之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知識點講解知識點一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概況(1)西班牙:1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1] 圣多明各 。16世紀中葉,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都成了其殖民地。(2)葡萄牙: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設立[2] 總督制度 。2.完成:到18世紀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3.統治殖民掠奪 實行專制統治,推行農奴制,發展[3] 種植園經濟 ,瘋狂開采金銀礦,掠奪了巨額財富。種族滅絕 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發展起罪惡的黑奴貿易。壟斷貿易 宗主國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國家進行貿易,限制殖民地經濟的發展。知識點二 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1.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亞洲的殖民侵略葡萄牙 主要是建立商站,控制商路。到16世紀中葉,在亞洲建立了包括中國澳門在內的幾十個商站。西班牙 入侵[4] 菲律賓 ,將其變成了殖民地。2.17—20世紀初,英國、荷蘭、法國、美國等在亞洲的殖民侵略南亞 17世紀初到19世紀中后期,英國通過多種手段在印度掠奪了大量財富和巨額利潤;英國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據嚴重、國內社會矛盾尖銳的弱點,挑動印度內部矛盾;或者直接進行武力侵略。東南亞 ①荷蘭:建立巴達維亞殖民地后,占領了整個[5] 印度尼西亞 。 ②英國:將緬甸和馬來半島大部分變成其殖民地。 ③法國: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撾。 ④美國:從西班牙手里奪得菲律賓。西亞 ①對奧斯曼帝國:英、法、俄等國紛紛擴大勢力范圍,分割領土,奧斯曼帝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 ②對伊朗:俄國和英國控制伊朗的經濟和內政,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劃分勢力范圍。東亞 ①中國: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朝鮮: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鮮半島。知識點三 西方列強瓜分非洲1.階段特點(1)第一階段:15—19世紀中葉以前,列強對非洲的侵略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區,占領港口和城鎮,進行奴隸貿易。(2)第二階段:19世紀后期,列強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步伐,掀起瓜分非洲狂潮。2.英、法對北非的爭奪(1)英、法控制[6] 蘇伊士運河 ,還控制了埃及的經濟政治大權。(2)1882年,英國發動侵埃戰爭,實際上把埃及變成了殖民地。(3)英國對蘇丹實行武力擴張。(4)19世紀30年代,法國入侵[7] 阿爾及利亞 ,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擴張。3.1884年“柏林會議”背景 19世紀后期,列強在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過程中,沖突加劇。目的 解決矛盾和進一步瓜分非洲。內容 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土地,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占領方為有效,即“[8] 有效占領 ”原則;各國可以先在地圖上劃定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影響 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們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 柏林會議的深遠影響(1)協調了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矛盾,加速了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2)通過召開會議協調矛盾,成為解決國際糾紛的重要途徑,對20世紀的國際關系影響深遠。(3)非洲徹底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深刻影響非洲國家的發展軌跡。 工業革命前后列強侵略手段和目的的不同時期 原因 侵略手段 目的工業革命前 生產力水平低,正常貿易不能滿足列強對財富的貪欲。 搶掠、欺詐。 進行資本原始積累。工業革命后 軍事實力大增,生產力大幅提升。 軍事侵略與經濟侵略相結合。 搶占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4.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形成 時間 [9] 19世紀末20世紀初 。表現 亞洲的絕大多數地區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絕大部分地區淪為殖民地;獨立的拉丁美洲國家實際成為依附于歐美國家的半殖民地。原因 在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中,資本主義各國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影響 ①資本主義階段: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 ②國際關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 ③世界聯系: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當中,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 ④世界格局:形成了由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極不合理的狀態。 ⑤斗爭高漲:殖民統治和掠奪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不斷高漲。概念 總督制度總督一般由宗主國國王信任的大貴族擔任,是國王在殖民地的全權代表,根據國王訓令,掌握殖民地的行政、軍事、財政和宗教事宜,有權任命轄區內的官吏和教會負責人,參與審理重大司法案件。情境1 拉丁美洲語言不同的原因美國以南的地區被稱為拉丁美洲。本地區西班牙語占統治地位,而巴西為葡萄牙語、海地為法語。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 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區歷史上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海地為法國的殖民地(海地最初為西班牙殖民地,后被法國占有)。情境2 西方殖民者在亞洲擴張與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西方殖民者在亞洲的擴張表現出許多與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處。在亞洲,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樣化,除了簽訂“保護”條約、武力征服等常見手法外,還有租借地、聯姻、簽訂不平等條約等一些獨特的方式。——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 為什么西方殖民者在亞洲的擴張表現出許多與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處?答案 亞洲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且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當時的發展水平還居世界前列。情境3 黑格爾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評論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一書中認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個歷史的大陸,它既沒有顯示出變化,也沒有顯示出發展”,非洲黑人“處在野蠻的、未開化的狀態之中”。——摘編自艾周昌等主編《非洲黑人文明》黑格爾認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落后、野蠻、未開化。你是否認同該看法?請說出理由。答案 不認同。理由:歷史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創造了燦爛的文明。東非沿海和西非都曾出現一些國家,它們對外貿易發達,城市繁榮,并非完全落后、野蠻、未開化。情境4 歐洲殖民者對非洲的全面殖民入侵工業革命后,歐洲殖民者逐漸放棄了罪惡的奴隸貿易,轉而對非洲進行全面殖民入侵。為什么此時西方列強開始全面入侵非洲?答案 工業革命后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改進;強大的軍事力量;非洲擁有龐大的市場和價格低廉的原料。情境5 霍布斯鮑姆對全球體系的看法1880年時,我們所面對的不完全是一個單一的世界,而是一個由兩部分所合成的全球體系:一部分是已開發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賴的、貧窮的……——[英]霍布斯鮑姆著,賈士蘅譯《帝國的年代:1875—1914》霍布斯鮑姆所說的兩部分分別指什么?答案 歐美列強;廣大的亞非拉地區。探究點演練及歸納總結探究1 近代西方列強的殖民侵略材料 1511年,西班牙在塞維利亞設立“印度事務委員會”負責美洲殖民地的行政、立法、司法、軍事、財政、貿易和傳教等事務。美洲殖民地分為墨西哥總督區和秘魯總督區,總督和其他高級官吏由國王任命,國王是“殖民地的絕對主人”。除了軍事征服外,西班牙還強迫印第安人改宗天主教。到1545年,西班牙在美洲設立了三大主教區,興修了許多教堂和修道院。殖民者在美洲建立甘蔗種植園及制糖廠,發展養殖業,還推行勞役制,強征大量印第安人到種植園和銀礦從事繁重的勞動。——摘編自齊世榮等主編《15世紀以來世界九強興衰史》材料 主旨 材料主要闡述了西班牙在拉丁美洲進行的殖民擴張活動。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班牙早期殖民活動的主要方式。試答: 建立殖民統治機構進行封建專制統治;傳播宗教進行精神控制;進行黑奴貿易;掠奪貴金屬;發展服務于宗主國的殖民地經濟。 歷史解釋——近代西方國家殖民擴張的特點探究2 近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材料 英國在印度斯坦造成社會革命完全是受極卑鄙的利益所驅使,而且謀取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問題不在這里。問題在于,如果亞洲的社會狀態沒有一個根本的革命,人類能不能實現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國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這個革命畢竟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德]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材料主旨 材料主要闡述了英國對印度侵略的雙重影響。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19世紀的印度為例,說明英國如何“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試答: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和掠奪客觀上沖擊了印度傳統的經濟和社會結構;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力,客觀上推動了印度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政黨的建立,有利于印度社會的發展和進步?!?br/>歷史解釋——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主要特征殖民范圍 的廣泛性 工業革命之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殖民地民 眾的普遍 貧困 殖民地是西方列強的產品傾銷市場和原材料產地,西方列強跟殖民地之間的不平等貿易,造成了殖民地和西方列強之間經濟發展的嚴重失衡。相對于西方列強的富足,殖民地民眾的貧窮落后十分鮮明。殖民地經 濟的單 一性 為了長期控制殖民地,殖民主義者會有意識地培養殖民地經濟的單一性,以確保殖民地無法獨立生存。殖民地工 業的落 后性 為了確保對殖民地的經濟、軍事優勢,殖民主義者有意識地控制殖民地國家的工業發展,以確保其無法威脅到本國的強勢地位。殖民地文 化的西 方化 為了加強對殖民地人民的統治,殖民主義者不遺余力地推動基督教等西方文化在殖民地的傳播,以達到從精神層面控制殖民地人民的目的。殖民地政治的復雜性 殖民主義者在殖民地培植不同的政治勢力派別,以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唯物史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表現及對其評價表 現 ①資本主義向外擴張,在世界各地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必然導致各地聯系加強。 ②進入壟斷階段,還向海外輸出資本,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評 價 ①從世界格局角度看:是西方列強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宰割、奴役的產物,不僅使亞非拉國家和地區遭受不等價交換的剝削,而且將其變成西方國家的經濟附庸,造成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畸形、長期貧困落后,形成以歐洲為中心,東方從屬于西方的世界格局。 ②從文明演進角度看:加強了世界各國社會經濟與生活的相互聯系,在客觀上向世界傳播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結束了殖民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上的狹隘性,客觀上推動了殖民地向現代文明的轉化。命題點習題講解命題點1 西方列強對亞非拉地區的殖民侵略1.[2023山東]下圖為某一時期歐洲主要殖民國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圖。這一時期( C )A.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興起B.大西洋三角貿易已走向衰落C.西、葡殖民優勢逐漸被打破D.傾銷工業品是主要掠奪手段解析 西班牙、葡萄牙率先開辟新航路,新航路開辟之初最先對外積極擴張的是西班牙、葡萄牙。觀察材料中示意圖可以看出,這一時期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均有殖民地,說明英國、法國、荷蘭也走上了對外積極擴張的道路,表明這一時期西、葡殖民優勢逐漸被打破,C項正確。2.[2022.6浙江,2分](節選)反思資本主義擴張史,侵略與經營有如兩翼,如影隨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 “印度失掉了他的舊世界,而沒有獲得一個新世界。”這是馬克思在1853年以印度為例,對殖民地歷史命運所作的精辟分析。——摘編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簡析19世紀中葉,包括印度在內的殖民地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的境遇。(2分)解析 根據材料“印度失掉了他的舊世界,而沒有獲得一個新世界”并聯系所學知識作答即可。答案 成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國際市場(或“商品傾銷地”)、原料產地(或“原料掠奪地”)和勞動力供應地。(2分)命題變式3.[2024湖南名校摸底]1885年柏林會議結束后,歐洲國家的傳教士、“探險家”紛紛來到非洲,他們不僅帶著甜酒、布頭、珠子、槍械和彈藥等物品,而且在口袋里塞著印好的條約文本,通過向當地酋長或上層人士贈送禮物,讓他們在看不懂的條約上畫押,表示已經接受“保護”。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D )A.歐洲人士注重條約作用 B.歐洲國家間的矛盾激化C.非洲酋長需要力量保護 D.“有效占領”原則的推行解析 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柏林會議上所確立的“有效占領”原則要求列強在非洲必須是實際“占領”,因此歐洲傳教士或“探險家”通過簽約表明已經實際“占領”,從而建立其對該占領地的殖民統治,D項正確;歐洲人士并非注重條約作用,而是欲借條約進行殖民擴張,排除A項;“有效占領”原則緩和了歐洲國家間的關系,排除B項;根據材料可知,所謂的簽約并非非洲酋長要求的,而是歐洲人的欺騙行為,排除C項。命題點2 殖民侵略的影響4.[2022全國卷甲]下表是學者統計的17—18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進口的部分亞洲貨物價值占比。據表可知,該時期( C )進口貨物 占總貨物的價值比(%)1664—1670年 1731—1740年胡椒 20.1 4.3茶葉 0.02 9.26咖啡 0.63 5.35棉紡織品 62.59 65.35A.生產方式決定進口貨物價值占比B.英國確立海上貿易的霸主地位C.殖民擴張推動了消費結構的變化D.工業革命促進東西方貿易增長解析 材料揭示了17—18世紀,隨著英國殖民擴張的發展,英國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英國東印度公司進口的部分亞洲的貨值越來越多,茶葉、咖啡、胡椒等占比變化較大,C項正確;A項說法本身錯誤,排除;僅由材料信息無法得出英國確立海上貿易霸主地位,B項排除;18世紀60年代英國才開始工業革命,與材料時間不符,D項排除。命題變式5.[2023百校聯考]1900年以后,荷屬東印度、馬來亞、法屬印度支那、暹羅、緬甸和沙撈越生產了世界上全部的橡膠和一半以上的錫。這兩種產品的主要買主是美國,主要投資者是英國,勞動力則來自中國。殖民體系下的國際分工( D )A.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B.促進了東南亞經濟的持續增長C.表明美國已開始主導國際經濟秩序D.導致東南亞形成單一經濟結構解析 據材料“荷屬東印度、馬來亞、法屬印度支那、暹羅、緬甸和沙撈越生產了世界上全部的橡膠和一半以上的錫”可知,東南亞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橡膠和錫的產地,這導致當地經濟結構日益單一,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D項正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是在18世紀,排除A項;促進東南亞經濟的持續增長,“持續”表述不對,排除B項;材料未能體現美國主導國際經濟秩序,排除C項。命題點3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6.[2022海南]綜合下圖信息,最適合探究的主題應是( C?。?br/>A.歐洲列強的興衰和更替B.資本主義的早期萌發C.殖民體系的形成與演變D.整體世界的發展主線解析 據材料時間“15世紀末至20世紀初”可知,這一時期正處于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時期。材料中的國家是當時的殖民主義國家,地點大多是被殖民地區,因此圖中信息可以用來研究殖民體系的形成與演變,C項正確。日、美兩國不屬于歐洲列強,排除A項;材料中的地點主要集中在亞非拉地區,但資本主義的早期萌發是在歐洲,排除B項;材料中涉及的國家和地點不足以代表整體世界,排除D項。命題點1 西方列強對亞非拉地區的殖民侵略1.[2021重慶]1888年,一位熱衷于殖民主義的訪客在德國首相俾斯麥面前攤開一大張非洲地圖,指著地圖說明當地的資源有多么豐富。俾斯麥表示:“您的非洲地圖非常漂亮,然而我的非洲地圖位于歐洲。俄國在這里,法國在這里,而我們夾在中間。這是我的非洲地圖。”這反映了當時德國( C?。?br/>A.意在限制法國和俄國的崛起B.當務之急是實現統一C.殖民野心受限于其地緣政治D.要在非洲拓展殖民地解析 據材料“俄國在這里,法國在這里,而我們夾在中間”可知,在地緣政治上,德國處于兩國夾擊之中,這就限制了其對非洲的擴張,故C項正確;材料講的是德國對非洲的擴張與地緣政治的關系,無法得出德國要限制法俄的崛起,故A項排除;德意志在1871年已經實現統一,故B項排除;材料講的是德國在非洲擴張受限,而不是要在非洲拓展殖民地,故D項排除。命題點2 殖民侵略的影響2.[2022.6浙江,6分](節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三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路擴張的資本主義基本完成了一體化進程,資本主義實現了人類歷史空前未有的縱向和橫向發展,不論是發展速度或規模。但在不斷擴大和發展的同時,它面臨著難以解救的矛盾。世界之形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它的真實內容是什么呢?它的真實內容便是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于世界其余地區、國家的統治。世界地區聯系的加強,不外是西方列強對于世界上其余國家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的控制。資本主義勢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說是“無遠弗屆”。——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指出“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實現其“無遠弗屆”的手段及其所造成的結果。分析一路擴張的資本主義“橫向發展”過程中“難以解救的矛盾”。(6分)解析 第(3)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資本帝國主義列強對于世界其余地區、國家的統治”“西方列強對于世界上其余國家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的控制”等信息并聯系相關知識作答即可。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世界之形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國家的統治”作答即可。第三小問根據材料“資本主義勢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說是‘無遠弗屆’”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從資本主義國家與亞非拉國家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等方面進行分析。答案 (3)手段:軍事和經濟雙重暴力。結果:把世界連接為一個資本主義占主導地位的整體。矛盾:資本主義世界與亞非拉國家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6分)習題演練1.[2023福建龍巖期末]近代西班牙王室鼓勵在拉美的西班牙人與印第安人通婚。1514年西班牙國王費迪南德下令禁止歧視娶了印第安婦女為妻的西班牙人,1515年其再次強調不管是白人還是印第安人都可以自由地與中意的人結婚。西班牙推行這種政策旨在( D?。?br/>A.捍衛印第安人的利益B.強化本土與殖民地的聯系C.提高族群混合的程度D.鞏固在拉美的殖民統治解析 據材料信息可知,西班牙王室鼓勵在拉美的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通婚,這主要是為了鞏固西班牙在拉美的統治,故選D項;西班牙推行這種政策的目的是鞏固自己在拉美的統治,而不是捍衛印第安人的利益,排除A項;西班牙推行這種政策與“強化本土與殖民地的聯系”無關,排除B項;提高族群混合程度是西班牙推行這種政策的影響,排除C項。2.[2023山西、黑龍江聯考]17—18世紀的印度,封建王公之間混戰不斷,一些印度人自愿加入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組建的雇傭兵部隊,這些人被稱為“土兵”。到19世紀中葉,印度“土兵”人數突破了20萬,遠超駐印英軍的數量。這說明當時( D )A.列強對印度的爭奪較為激烈B.英屬印度資本原始積累加快C.西方生產方式被移植到印度D.印度人的民族意識亟待覺醒解析 由材料可知,印度在面臨英國殖民侵略時仍在內部混戰,一些印度人甚至自愿加入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部隊成為殖民者的幫兇,這說明當時印度人缺乏民族意識,故選D項;材料中主要提及印度封建王公之間的混戰,并未體現列強爭奪印度,排除A項;材料僅反映了印度封建王公混戰及“土兵”情況,屬于軍事范疇,資本的原始積累屬于經濟范疇,且材料中的印度仍處于被殖民狀態,無法進行快速的資本原始積累,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提及印度采取什么樣的生產方式,排除C項。3.[2023江蘇南通期中]下面的漫畫由美國人托馬斯·納斯特創作于1881年。漫畫中,英、法兩國士兵持槍相對而視。漫畫下方寫著“BLOOD RED SEA”(流血的紅海),漫畫中間寫著“BITTER LAKE”(痛苦的湖),遠處的獅身人面像、金字塔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該漫畫( C?。?br/>A.反映了歐洲殖民者瓜分非洲B.諷刺美國干涉非洲國家事務C.譴責英、法在埃及的殖民爭奪D.表明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解析 根據材料“英、法兩國士兵持槍相對而視”“流血的紅?!薄巴纯嗟暮薄蔼{身人面像、金字塔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可知,該漫畫譴責英、法在埃及的殖民爭奪,英法殖民爭奪使埃及遭受深重的災難,C項正確。材料只反映了英、法在埃及的殖民爭奪,排除A項; 材料未體現美國干涉非洲國家事務,排除B項;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D項。4.[2023湖南永州適應性檢測]1885年2月,英、法、德等國在柏林達成協議:一是剛果自由貿易區的劃定及其保持中立的共同聲明;二是維護剛果河和尼日爾河的自由航行;三是有效占領原則;四是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以個人名義占有剛果河流域,稱“剛果自由邦”。這一協議( B )A.解決了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B.加速了列強瓜分非洲的進程C.終結了罪惡的黑人奴隸貿易D.標志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解析 根據材料“1885年2月,英、法、德等國在柏林達成協議”“有效占領原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84—1885年召開的柏林會議確立了瓜分非洲的“地圖上作業”和“有效占領”原則,加速了列強瓜分非洲的進程,B項正確;這一協議并未解決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排除A項;這一協議與奴隸貿易的廢除沒有關系,排除C項;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D項。5.[2023安徽示范性高中聯考]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列強在非洲地區所修建的鐵路均是從沿海向內地輻射,往往帶有特殊的用途,如部分鐵路被稱為“椰子線”“可可線”“棉花線”“鐵礦線”“棕櫚線”等。據此可知 ( A?。?br/>A.非洲殖民地化的加深B.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確立C.列強瓜分非洲矛盾加劇D.非洲近代化開始起步解析 工業革命后,歐洲列強加強對非洲地區進行原料掠奪和資本輸出,為了運出非洲的經濟作物和礦產原料,以及滿足殖民統治的戰略需要,其修建的鐵路均從沿海向內地輻射,這反映了非洲殖民地化的加深,A項正確。6.[2024北京海淀區檢測]多角度觀察歷史現象有助于形成全面、客觀的認識。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這個體系( B?。?br/>①推動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②促進西方列強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③改變世界土地資源分布的不合理狀態④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災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推動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西方列強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但也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所以,①②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使東方從屬于西方,只會加劇世界土地資源分布的不合理狀態,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C、D三項。7.[2024浙南名校聯考]有學者認為,由于歐洲實現了對絕大部分非西方土地的經濟剝削和殖民統治,一個由歐洲主宰的,經濟上分為“世界工廠”與“原料產地”,政治上分為宗主國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出現了,歷史的橫向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類歷史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這“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最有可能是在( C?。?br/>A.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B.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C.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D.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解析 據材料“一個由歐洲主宰的,經濟上分為‘世界工廠’與‘原料產地’,政治上分為宗主國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出現了”和所學可知,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C項正確。8.[2024廣東惠州調研]1904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對門羅主義作了新的解釋,提出“羅斯福推論”:在西半球,美國堅持門羅主義,在遇到為非作歹或懦弱無能的罪惡昭彰的事情時,美國不得不發揮一個“國際警察”的作用。這表明美國企圖( A?。?br/>A.干涉拉美國家內政 B.參與瓜分世界C.插手歐洲內部事務 D.建立全球霸權解析 “在西半球……美國不得不發揮一個‘國際警察’的作用”體現了美國企圖干涉拉丁美洲國家的內政,故A項正確;由“西半球”“門羅主義”可知,材料體現的是美國企圖干涉拉丁美洲的事務,而不是瓜分世界,故B項錯誤;材料與插手歐洲事務無關,故C項錯誤;美國企圖建立全球霸權是在二戰后,故D項錯誤。9.[情境創新/2023武漢調研]如圖是1901年4月刊登于美國某雜志上的漫畫。現實中的美國在美西戰爭中獲勝,畫中的“美國”正在嘗試扮演新角色,對鏡試戴一頂輪船樣式的帽子,輪船炮筒上分別寫著“陸軍”和“海軍”,噴出的黑煙上寫著“擴張”。材料直接反映出美國( B?。?br/>美國新角色A.推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B.要求重新瓜分海外殖民地C.成為超越英國的工業強國D.維護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98年美國為了奪取西班牙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而發動戰爭,這是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由“畫中的‘美國’正在嘗試扮演新角色”“對鏡試戴一頂輪船樣式的帽子,輪船炮筒上分別寫著‘陸軍’和‘海軍’,噴出的黑煙上寫著‘擴張’”可知,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美國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B項正確。題干材料與“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無關,A項錯誤。C項表述正確,但與題干材料無關,可以排除。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D項錯誤。10.[2023哈師大附中等三校聯考]1784年《印度法案》通過,按照這一法案,東印度公司必須由英國國王任命的議會監督局控制。同時英國人也一改之前橫征暴斂的強盜作風,改成了比較“文明”的方式對印度進行剝削。英國作出調整的主要原因是( A?。?br/>A.對北美戰爭的反思B.印度反英斗爭的高漲C.東印度公司的貪腐D.工業革命的率先完成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8世紀中葉,英國對北美大西洋沿岸13塊殖民地的種種限制和剝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強烈不滿,他們要求獨立的呼聲高漲,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1783年,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鑒于此,英國為了維護自己在印度的殖民統治,不得不調整了自己在印度的統治方式,A項正確;印度反英斗爭的高漲是在19世紀,排除B項;英國改變剝削方式與東印度公司的貪腐無直接關聯,排除C項;英國工業革命完成于19世紀中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11.[2024安徽淮北一模]185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鳥糞島法》,使美國公民可以自由攫取全球海島上的鳥糞,此后,英法日德等國都加入了鳥糞島的“爭奪戰”。到19世紀末,幾乎所有鳥糞島都附屬于某一國家。這反映出當時( D?。?br/>A.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B.立法成為殖民擴張的主要手段C.美國主導世界貿易經濟霸權D.資本主義加強了對資源的爭奪解析 據材料可知,19世紀中后期,美英法日德等國加強了對鳥糞島的爭奪,這實質是在全球加強對資源的爭奪,故選D項。材料不能體現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資本主義國家對資源的爭奪,并非殖民擴張的方式,排除B項;美國主導世界貿易經濟霸權是在二戰后,排除C項。12.[2023日照校際聯考]下表所示為19世紀末英、法、德、美四國海外殖民地及其人口統計情況。其中代表德國的是( D?。?br/>國家 面積/萬平方千米 人口/萬人① 958.3 5 640② 2 408.7 30 900③ 30 970④ 259 1 470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19世紀末,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其中英國作為老牌殖民主義國家,搶占的殖民地面積最大、人口數量最多,故②代表的是英國;緊隨英國之后,法國也廣占殖民地,故法國所占殖民地面積及人口居于第二位,①代表的是法國;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雖然經濟發展速度不如美國,但也搶占了很多殖民地,故④代表的是德國;美國作為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長期盛行孤立主義傳統,其對外政策的重點在美洲地區,故③代表的是美國。綜上所述,答案為D項。13.[2024江蘇聯考,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圖是烏多·開普勒于1902年繪制的畫作《新屬地的圣誕節》。其描繪的是圣誕老人在美國新占領的菲律賓給原住民兒童發放禮物的場景。圣誕老人送給孩子玩具的同時,遞上一捆書。孩子用迷惑不解的目光注視著一個勁兒扇著扇子的圣誕老人。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表述成文)解析 根據材料所給時間及圣誕文化在菲律賓傳播的漫畫來看,材料反映的是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下的文化入侵,因此可以擬定論題為“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下的文化輸出”。闡釋時可從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背景、漫畫的簡介及文化擴張的史實等角度進行分析。若從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也可。答案 示例 論題: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下的文化輸出。(2分)闡釋: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是同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聯系在一起的。在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中,資本主義各國越來越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因此這些國家爭先恐后地擴大自己的殖民帝國,更大規模地瓜分世界。1902年,烏多·開普勒繪制了畫作《新屬地的圣誕節》,其描繪的是圣誕老人在美國新占領的菲律賓給原住民兒童發放禮物的場景。圣誕老人送給孩子玩具的同時,遞上一捆書,上面附著“山姆大叔贈予菲律賓人”的字條。這表現了美國占領菲律賓后,通過教育把“文明”帶給菲律賓的事實,也說明20世紀早期,圣誕文化通過殖民擴張的方式逐漸傳播到與西方文化有著深深隔閡的地方。(10分)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工業革命、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之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知識點講解知識點一 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民族獨立運動(1)背景主要原因 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經濟 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發展。思想 [1] 啟蒙思想 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長。外部條件 法國大革命削弱了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統治和控制;美國獨立的影響。(2)概況①1804年[2] 海地 的獨立,拉開了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②1822年,[3] 巴西 擺脫葡萄牙的統治獲得了獨立。③1826年,西屬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基本實現了獨立。2.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民族獨立運動(1)背景①內:獨立后,各國大多政局動蕩,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②外:A.英美等國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緊了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和[4] 政治滲透 。B.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發表宣言,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門羅主義)。美國還對拉丁美洲實行所謂的“金元外交”和“[5] 大棒政策 ”。門羅主義實際上是把拉丁美洲作為美國的勢力范圍,是美國對外擴張政策的重要標志。它一方面在一定意義上起到了防止已經獨立的拉丁美洲國家再次遭到歐洲列強侵略和淪為殖民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強了美國對拉丁美洲的控制。(2)概況巴西 1889年,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墨西哥 191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頒布了[6] 資產階級憲法 ,憲法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原則,奠定了墨西哥人民爭取民主和進步的基礎。3.評價(1)徹底推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統治,為日后各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建立了一系列新興國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國家的格局。(3)給予歐洲殖民者以沉重的打擊,激勵了世界其他地區的人民。(4)革命具有不徹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為日后的進一步革命埋下了伏筆。 英屬北美殖民地與西葡拉美殖民地獨立后走上不同發展道路的原因英屬北美殖民地是移民殖民地。殖民地社會主要由英國和歐洲大陸的移民建立起來,除了經濟制度,他們還把議會制度也帶到了北美,這影響了英屬北美殖民地獨立后的社會發展。在西、葡所控制的拉美殖民地,兩國把封建的莊園制度移植到殖民地,在殖民地實行專制統治,并對其進行無度的搶劫和掠奪,導致拉美國家的貧困和落后。知識點二 亞洲的覺醒1.背景背景2.性質:[7] 反帝反封建 的民族民主運動。3.表現印度 民族 解放 運動 ①成立政黨:1885年,民族資產階級成立“國大黨”,積極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②確立目標:1905年,以[8] 提拉克 為首的國大黨激進派主張聯合人民群眾,進行一切形式的斗爭,推翻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 ③政治總罷工:1908年,孟買爆發工人政治總罷工,成為20世紀初印度人民反英斗爭的高潮,表明印度[9] 無產階級 開始登上政治斗爭的舞臺。伊朗 立憲 革命 1905—1911年,伊朗發生立憲革命,制定伊朗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規定伊朗為[10] 君主立憲 國家。革命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中國 辛亥 革命 ①成果:1911 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11] 共和國 。 ②意義: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知識點三 非洲的抗爭1.主要斗爭形式:武裝斗爭。2.表現埃及抗英斗爭 ①概況:成立祖國黨,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號。 ②結果:1882年,阿拉比領導埃及軍民進行抗英斗爭,后失敗被俘,英國占領埃及。蘇丹馬赫迪起義 ①爆發:1881年,蘇丹爆發“[12] 馬赫迪 ”領導的大起義。 ②結果:起義失敗,英國控制了蘇丹。埃塞俄比亞 抗意戰爭 ①背景:189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②概況:皇帝[13] 孟尼利克二世 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保衛國家獨立。 ③結果:1896年打敗侵埃意軍,迫使意大利承認埃塞俄比亞是獨立國家。知識點四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意義 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 亞非民族獨立運動的比較相較于亞洲覺醒中資產階級已經成為運動的領導階級,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多是由封建王公或農民階級領導的,這是因為非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資產階級尚未登上歷史舞臺。情境1 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原因18世紀中葉以后,拉丁美洲與外界接觸日趨頻繁。歐洲的近代科學、文學和法國唯物主義哲學,通過多種方式,不斷傳入。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等人的一部分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廣泛傳誦。——摘編自許海山主編《美洲歷史》材料說明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日益增長。概念 殖民地與殖民主義殖民地是指受宗主國的經濟剝削與政治奴役的國家和地區。殖民主義是強國用各種侵略手段使落后國家變為它們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屬國的侵略政策。情境2 “大棒政策”的目的 上圖為“大棒政策”繪畫作品。它反映了美國的什么目的?答案 美國企圖用戰爭的方式干涉拉丁美洲國家的事務,以達到支配拉美各國的侵略目的。概念 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情境3 亞洲覺醒的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既遭到帝國主義的扼殺和限制,又受到本國封建勢力的阻礙,這就不可避免地使矛盾激化和促進人們新的覺醒。——摘編自丁建定、劉波主編《世界通史·近代史卷》據材料說明推動亞洲人們新的覺醒的因素。答案 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帝國主義的扼殺和封建主義的阻礙。情境4 埃塞俄比亞反帝勝利的原因孟尼利克二世號召全國各階層人民團結一致,保家衛國,全國人民熱烈響應。普通農牧民自愿向國家捐贈糧食和錢幣。一些原來反對孟尼利克二世的封建主表示要以抗意戰爭為重,停止反對活動,為抗戰勝利效力。青年踴躍參軍……阿杜瓦決戰中,意大利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幾乎全軍覆沒。——摘編自顧章義《崛起的非洲》材料說明埃塞俄比亞反帝取得勝利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皇帝強有力的領導和指揮;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奮起抵抗。探究點演練及歸納總結探究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材料一 19世紀的拉美獨立革命沒有從根本上觸動原來的大土地所有制,封建生產方式在各國仍得以長時期地保存。天主教都無一例外地在各國獨立后制定的憲法中被確立為國教,其財產和對意識形態、文化教育事業的控制依然如故。大莊園主或是自己獨占一方,或是組成地區性集團,自己組織武裝部隊,或與各派軍閥隊伍相勾結,經常發動內戰。——摘編自張家哲《資本主義在北、南美洲早期發展速緩緣由探析》材料二 是他們,首先在亞洲高舉起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這兩面戰斗大旗。這和封建的民族主義以及下層人民樸素的愛國感情不同,資產階級的民族主義是要建立資產階級的獨立國家,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則是要建立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體制。固然,這一時期資產階級的領導者們是軟弱動搖的,提出的綱領還常常含混不清或不甚徹底,但是,終究屬歷史的首創,其意義不容低估。——彭樹智主編《世界歷史教程》材料 主旨 材料一闡述了拉美獨立后出現的社會問題。材料二闡述了亞洲覺醒的內涵。思考:(1)根據材料一,概括拉丁美洲獨立后出現的社會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試答:社會問題 原因封建生產方式仍然存在,資本主義近代化發展受阻。 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天主教仍舊控制著意識形態和文化領域,封建價值觀十分強大。 缺乏思想啟蒙運動。內戰頻繁,地方軍閥割據混戰。 缺乏民主傳統和民主觀念,資產階級民主體制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2)根據材料二,歸納亞洲覺醒的內涵。試答: 進行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實現民族獨立,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br/>歷史解釋——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背景、特點和意義(1)背景①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世界殖民體系形成,西方列強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激化了這些地區的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②亞非拉地區經濟有了一定發展。③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增強。(2)特點①主要任務:大多肩負著反對外來帝國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壓迫的雙重革命任務。②斗爭形式:以武裝斗爭為主,屬于舊式的反侵略斗爭。③新的力量:出現了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④結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數以失敗告終。(3)意義①盡管這一時期的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多以失敗告終,但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為這些地區獲得最終獨立奠定了基礎。②在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中,涌現出了一批爭取獨立和推動解放斗爭的民族英雄,他們身上體現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成為亞非拉民族獨立的強大精神動力。命題點習題講解命題點1 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2023北京]墨西哥在1821年獨立后,以阿茲特克帝國的繼承者自居。墨西哥土生白人將阿茲特克人視為祖先,將阿茲特克人的末代皇帝視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這些做法意在( B?。?br/>A.打擊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統治B.深化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C.推動墨西哥的民族獨立運動D.重建阿茲特克帝國的文明解析 據材料“以阿茲特克帝國的繼承者自居”等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墨西哥將自己視作阿茲特克帝國的繼承者,認為自己與阿茲特克人是同一個民族,這樣做是為了深化墨西哥民眾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而不是為了重建阿茲特克帝國的文明,故B項正確,D項排除。墨西哥原來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與英法無關,故A項排除;據材料“墨西哥在1821年獨立后”可知,此時的墨西哥已經獨立,故C項排除。命題變式2.[2024南昌摸底]19世紀70年代以后,拉丁美洲國家大多都依靠出口糧食、牛羊肉、礦物等,在經濟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阿根廷成為重要的糧食出口國、墨西哥的采礦業發展迅速、智利的硝石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3/4等。這一現象 ( A?。?br/>A.有利于新的社會階層逐漸成長B.表明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C.得益于獨立的經濟體系的建立D.反映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解析 材料反映出拉丁美洲民族經濟有所發展,這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有利于新的社會階層逐漸成長,A項正確;材料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并沒有直接的關聯,排除B項;拉丁美洲此時并沒有建立獨立的經濟體系,排除C項;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D項。命題點2 亞洲的覺醒3.[2023遼寧]20世紀初,印度進口自行車的主要購買群體是居住在印度的英國人。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印度人擁有了自行車,英國人便以騎車會讓人汗流浹背和“不體面”為由,逐漸放棄了自行車而改為汽車出行。這反映出英國人的 ( D?。?br/>A.時尚引領意識 B.前瞻性科學思維C.保守主義思想 D.殖民者優越心理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印度人擁有自行車后,英國人認為騎車會讓人汗流浹背和“不體面”,于是放棄自行車而改為汽車出行,這反映出英國人的殖民者優越心理,D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出英國人的時尚意識,排除A項;材料與科學思維無關,排除B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英國人面對印度人的優越心理,無法體現其保守主義思想,排除C項。命題變式4.[2023北京昌平區二模]1905—1911年,伊朗發生了立憲革命,制定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1911年中國爆發辛亥革命,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這兩場革命 ( B?。?br/>A.都完成了民族獨立任務B.推動了亞洲民族意識覺醒C.瓦解了亞洲的殖民體系D.建立了資產階級的共和國解析 據所學可知,亞洲覺醒是指20世紀初亞洲多國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很多國家出現了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材料中的伊朗立憲革命和辛亥革命都屬于亞洲覺醒的范疇,B項正確;A項不符史實,兩場革命并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任務,排除A項;C項不符史實,20世紀初大部分亞洲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未實現民族獨立,排除C項;伊朗立憲革命并沒有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只使得伊朗君主立憲活動加強,排除D項。命題點1 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2022北京,8分](節選)拉丁美洲與歐洲材料二 我們要牢記我們的人民既不是歐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歐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無法肯定我們到底屬于人類哪一個家庭。……委內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須永遠是共和國。它的基礎是人民主權、分權、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隸制,以及廢除君主制和特權階級。可以這么說,為了將各個階層、各種政治觀點和各種公共習俗重塑為一個整體,我們需要平等。——玻利瓦爾在委內瑞拉國會上的發言(1819年)材料三 玻利維亞人包括:所有出生于本共和國領土之上者;玻利維亞父親或母親所生子女,包括那些生于本共和國之外但依法明確表示愿意居住在玻利維亞者;本共和國的解放者……獲得歸化許可或在本共和國居住滿三年者;那些迄今為止仍為奴隸,在本憲法發布后獲得解放者。——玻利瓦爾起草的玻利維亞憲法(1826年)(2)在拉丁美洲,玻利瓦爾被譽為解放者。結合上述材料和時代背景,評析他對歐洲啟蒙思想的發展。(8分)解析 第(2)問,首先,從政治、經濟、民族等方面說明玻利瓦爾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然后結合材料說明玻利瓦爾的思想內容,根據材料“我們要牢記我們的人民……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可知,他針對拉美種族眾多、階層復雜的狀況,強調拉美民眾的民族認同,為拉美民族獨立運動作出了重要理論貢獻;根據材料“委內瑞拉……永遠是共和國……廢除君主制和特權階級”“為了將各個階層……重塑為一個整體,我們需要平等”“那些……在本憲法發布后獲得解放者”可知,在政治制度上,更明確地反對專制制度和君主制度,主張拉美國家獨立后應實行共和政體,并進一步廢除奴隸制,以實現自由平等,增強民族凝聚力。最后對其思想作簡要評價。答案?。?)拉丁美洲長期處于歐洲殖民者的專制統治之下,奴隸制盛行,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受移民、奴隸貿易等因素影響,這里的社會結構、民族狀況復雜。18世紀以來,啟蒙思想、美國獨立以及法國大革命的精神傳到拉美,激發了拉美民族意識的覺醒和革命思想的產生。玻利瓦爾曾游歷歐洲,深受啟蒙思想影響,并對拉美社會有深刻思考。他針對拉美種族眾多、階層復雜的狀況,強調拉美民眾的民族認同,為拉美民族獨立運動作出了重要理論貢獻。在政治制度上,更明確地反對專制制度和君主制度,主張拉美國家獨立后應實行共和政體,并進一步廢除奴隸制,以實現自由平等,增強民族凝聚力。拉丁美洲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啟蒙思想在歐美的傳播以及玻利瓦爾個人的經歷,都是其思想形成的基礎,而他的思想也為拉美民族獨立和國家建設指明了方向。(8分)命題點2 亞洲的覺醒2.[2022山東]1913年,列寧在《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中說:“極大的世界風暴的新的發源地已在亞洲出現?!藘|人民的亞洲投入了為實現和歐洲相同的理想的斗爭?!薄跋嗤睦硐搿敝傅氖牵ā?。?br/>A.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B.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C.摧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D.實現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聯合解析 由材料“1913”“‘相同的理想’的斗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斗爭”在亞洲主要表現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掀起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在歐洲主要表現為資本主義矛盾激化所導致的無產階級反對資本主義的斗爭。所以,“相同的理想”指的是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故答案為A項。習題演練1.[2023廣東聯考]18世紀中期,西班牙國王卡洛斯進行改革,政治上削減拉美本土白人在政府的任職人數、驅逐拉美本土教士,經濟上規定其美洲殖民地只能同西班牙進行商貿往來。這些措施的實施客觀上( A?。?br/>A.有利于拉美民族意識的覺醒B.使拉美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C.強化了西班牙對美洲的控制D.穩定了拉美地區的社會秩序解析 由題干材料可知,卡洛斯改革意在加強對拉美殖民地的統治,但改革措施嚴重阻礙了拉美政治經濟的發展,客觀上導致了拉美民族意識的覺醒,故A項正確;材料中的措施不利于拉美經濟的長足發展,排除B項;西班牙國王是想通過改革加強對西屬拉美殖民地的控制,并非對整個美洲的控制,排除C項;這些措施激化了西班牙與其拉美殖民地的矛盾,因此無法穩定拉美地區的社會秩序,排除D項。2.[2024河北滄州檢測]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美的印第安人、白人、黑人、混血人共同形成“美洲人”,他們在宗教信仰、語言、文學、藝術、音樂、舞蹈、心態方面有許多共同點。玻利瓦爾指出:“我們既不是歐洲人,也不是印第安人”,按出生來講應是美洲人。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C?。?br/>A.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性逐步消失B.拉美各地與歐洲宗主國矛盾緩和C.拉美地區民族獨立運動勢在必行D.啟蒙思想在拉美由理想變為現實解析 拉美各種族居民共同構成“美洲人”,有著共同的生活地域、文化心理等,民族意識日益增強,使得反抗殖民統治的民族獨立運動勢在必行,C項正確;拉美文化一直存在著多元性,排除A項;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美各地與歐洲宗主國矛盾尖銳,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啟蒙思想在拉美由理想成為現實,排除D項。3.[2023遼寧本溪月考]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被稱為“亞洲的覺醒”,民族解放運動呈現出新的時代特征。其“新的時代特征”主要表現在 ( D )A.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并發揮作用B.斗爭目標在于追求自由與平等權利C.用資產階級共和制取代君主立憲制D.把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緊密結合起來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各國掀起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新高潮,亞洲民族解放運動把民族主義與民主主義緊密結合起來,呈現出新的時代特征,D項正確。4.[2024浙江百校調研]印度國大黨領袖提拉克(1856—1920)宣稱《薄伽梵歌》是印度“吠陀宗教樹上所結的最甜蜜而不朽的果實”,他用《薄伽梵歌》論證其政治綱領的合理性。提拉克的做法( C?。?br/>A.鞏固了國大黨的領導地位B.復興了印度的宗教文化傳統C.推動了印度民族解放斗爭D.打擊了印度的封建頑固勢力解析 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在以提拉克為首的國大黨的領導下,印度利用包括民族文化在內的一切形式進行斗爭,極大地激發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識,推動了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故選C項;提拉克的做法與鞏固國大黨的領導地位無必然聯系,排除A項;提拉克的做法意在借鑒印度傳統文化推動民族解放斗爭,而非復興印度的宗教文化傳統,排除B項;印度國大黨反抗的是外來殖民者,而非封建頑固勢力,排除D項。5.[2024廣西柳州摸底]19世紀上半期,亞洲地區民族解放運動處于自發斗爭的階段,屬于舊式的反抗斗爭。19世紀中后期,亞洲地區民族解放運動開始走上自覺的民族民主運動的道路,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更是走向大覺醒時代。出現以上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C )A.亞洲國家民族意識的高漲B.亞洲地區先進政治人物的推動C.亞洲國家經濟結構的變化D.民主啟蒙思想在亞洲地區傳播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亞洲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從自發斗爭走向大覺醒時代是在19世紀中后期至20世紀初,主要原因是亞洲國家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并不斷發展,也就是亞洲國家經濟結構的變化使得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從而推動民族民主運動不斷發展,故選C項。6.[2024江西吉安檢測]19世紀80年代開始,非洲普遍建立“土著教會”,他們要求擺脫白人神職人員的控制,建立獨立的黑人教會。土著教會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并逐漸領導人民進行反殖民主義的斗爭。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非洲宗教斗爭( C?。?br/>A.促使基督教成為民眾的普遍信仰B.成為民族解放的主要斗爭形式C.推動了民族獨立思想的廣泛傳播D.加速了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解析 據材料可知,這一時期非洲普遍建立了土著教會,其領導人民進行反殖民主義斗爭,這說明非洲的宗教斗爭有利于推動民族獨立思想的廣泛傳播,C項正確;由材料推不出A項結論;19世紀下半期民族解放運動的主要斗爭形式是武裝斗爭,排除B項;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瓦解是在二戰后,排除D項。7.[2023安徽蚌埠四模]1804年海地作為拉美第一個獨立的國家,很快就完成了從以奴隸制為主的殖民地向共和制的轉化,然而獨立后的海地卻長期陷入動亂。獨立后的巴西雖經過一系列符合本國國情的改革,但進步緩慢。據此可知,拉美國家( C?。?br/>A.普遍采用改良手段實現民族獨立B.實現民族獨立的前提是社會發展C.民族獨立后面臨艱巨的發展任務D.移植了原殖民宗主國的生產方式解析 由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很多拉美國家雖然獲得獨立,但獨立后的社會發展都比較緩慢,說明這些國家面臨的任務還是比較艱巨的,C項正確;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通過武裝起義的方式獲得民族獨立,排除A項;材料所述是拉丁美洲獲得民族獨立后社會發展較為緩慢,排除B項;拉丁美洲在被殖民時期移植了宗主國的生產方式,但民族獨立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排除D項。8.[角度創新/2024武漢部分學校調研]有一位地理學者這樣描述獨立前的拉丁美洲,“拉美多數人口居住在環大陸一圈的城市、集鎮中,其中大多數集鎮人口少于400人。內地則是一些極分散的居民點,莊園是其活動的中心”,莊園面積極大,而莊園牧場上的工人寥寥無幾。這種環境造成拉美地區( C )A.封建統治得以長期延續B.種植園經濟趨于衰落C.統一政治權威難以形成D.印第安文化毀滅殆盡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拉美地區的居民分布十分分散,在這樣一種地理環境中,地方主義是顯而易見的,很難形成統一的政治權威,C項正確。拉丁美洲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過程中,陸續廢除封建統治,“長期延續”說法不符合史實,A項排除;材料未涉及種植園經濟發展前后的對比,無法說明種植園經濟趨于衰落,B項排除;材料未涉及印第安文化的相關信息,D項排除。9.[2024河南名校聯考]從1790年海地革命到1821年秘魯宣告獨立,拉美獨立運動基本結束,絕大多數國家都脫離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等的殖民統治,建立了獨立的民族國家。但是,獨立后的拉美國家對北美又產生了新的依附性,這種依附性連同它們固有的對歐洲的依附性不減反增了。這一現象從本質上反映了 ( A )A.拉美獨立國家經濟體系不完善B.拉美人民缺乏民族獨立的意識C.考迪羅獨裁者依附于歐美列強D.歐美國家不甘心放棄殖民主義解析 拉丁美洲地區在歷史上長期遭受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的殖民侵略,出口原料,進口工業制成品,經濟結構單一,對歐洲國家的依附性較強,獨立后的拉美國家這種不完善的國家經濟體系短期內未能得到改變,英美等國加緊了對拉丁美洲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拉美國家對歐洲、北美的依附性不減反增,A項正確;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美人民民族獨立意識覺醒,成為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爆發和最終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排除B項;考迪羅獨裁者依附于歐美列強是現象而非本質,排除C項;拉丁美洲國家對歐美依附性強的主要原因在內部,歐美國家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是外部和次要因素,排除D項。10.[2023遼寧名校聯考]19世紀印度的社會精英鍛造了印度人的民族認同感,幾乎所有殖民地獨立運動的領導人都受過歐式教育,吸收了啟蒙思想的價值觀,并將它作為瓦解歐洲人在海外殖民統治的武器。材料可以說明( A?。?br/>A.殖民主義培養了反殖民統治的中堅力量B.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實現了印度獨立自治C.印度反英斗爭得到了啟蒙思想家的支持D.歐洲在海外的殖民統治被啟蒙思想瓦解解析 由“幾乎所有殖民地獨立運動的領導人都受過歐式教育”“并將它作為瓦解歐洲人在海外殖民統治的武器”可以得出,殖民主義培養了反殖民主義力量,A項正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沒有實現印度獨立,排除B項;印度反英斗爭得到了啟蒙思想家支持由材料得不出來,排除C項;歐洲在海外的殖民統治被瓦解是在二戰后,排除D項。11.[2024江蘇淮安月考]19世紀末20世紀初,埃塞俄比亞皇帝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保衛國家的獨立;亞洲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歐洲先進無產階級開始奪取政權的斗爭。這種差異說明 ( B )A.殖民體系形成引發民族解放運動B.經濟發展水平影響政治斗爭C.無產階級革命進入奪取政權階段D.世界歷史發展進入全新時期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埃塞俄比亞皇帝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保衛國家的獨立,是封建性質下的反抗;亞洲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主要由資產階級領導,歐洲無產階級開始奪取政權的斗爭,二者都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結果。故這種差異說明經濟發展水平影響政治斗爭,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殖民體系和民族解放運動之間的關系,也未涉及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排除A、D兩項;僅由材料無法得出無產階級革命進入奪取政權階段,排除C項。12.[2024安徽聯考]20世紀初,被列寧稱之為“亞洲的覺醒”的革命風暴席卷亞洲。下表為這一時期亞洲主要國家的革命主張與實踐。據此可知,對“亞洲的覺醒”的共性理解正確的是( D?。?br/>國別 革命主張與實踐中國 孫中山先生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菲律賓 明確提出了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在革命過程中事實上建立了獨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印度 提拉克提出了“司瓦拉吉”綱領,把印度歷史上一個爭取民族獨立的英雄西瓦杰作為“司瓦拉吉”的象征,還主張未來印度實行代議制,采取聯邦共和政體。A.民族民主意識開始出現B.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C.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參與D.體現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質解析 材料中中國、菲律賓、印度三國的革命主張與實踐中,既有反對民族壓迫與民族侵略,實現民族獨立的要求,又有反對本國封建專制統治,建立民主制度的訴求,由此可知,“亞洲的覺醒”的一個特點是高舉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旗幟,具有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質,D項正確;“開始出現”由材料得不出來,排除A項;印度并未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排除B項;辛亥革命沒有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排除C項。13.[2024遼寧模擬]下表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比較表。它反映出( C )拉丁美洲獨立 亞洲覺醒 非洲抗爭主要途徑 獨立戰爭 民主革命 武裝斗爭主要反抗對象 西班牙、葡萄牙 英國等 英國、意大利等領導者 大地產主 民族資產階級 政黨、宗教勢力、皇帝等A.英國是占有殖民地最廣闊的國家B.亞洲資本主義發展水平世界領先C.民族解放運動呈現出多元化特征D.拉美走上了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由于各地的經濟、社會等發展狀況不同,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在斗爭途徑、領導者等方面各具特色,這說明民族解放運動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故C項正確;A項由表格信息無法推知,排除;雖然表格信息顯示亞洲覺醒是由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但其資本主義發展水平與歐美相比差距明顯,B項錯誤;拉美獨立后,由于受到大地產制和軍事獨裁統治等的影響,并沒能真正走上獨立自主發展的道路,D項錯誤。14.[2024廣東佛山南海區摸底,12分]一體化的思想在拉美由來已久。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紀初拉丁美洲獨立運動領導人玻利瓦爾提出:“對于我們來說,祖國就是美洲,我們的敵人是西班牙人,我們的旗幟是獨立和自由”,“我比任何人都更強烈地希望在美洲建立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不可能的,我不敢這么去設想”。拉美多數殖民地獨立后,他提出“立即以最大的熱忱迅速締結美洲條約,把我們所有各個共和國組成一個政治實體”“各國仍保留原來的政權”。——摘編自肖楓《論玻利瓦爾的拉美聯合思想——紀念西蒙·玻利瓦爾誕生二百周年》材料二 1960年2月,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11國成立了拉丁美洲自由貿易協會。1960年12月,危地馬拉等5國成立中美洲共同市場,從此揭開了經濟一體化的序幕。這些組織逐步取消了成員國間的關稅壁壘,又加強了能源、自然資源、金融和科技方面的合作。1986年,巴拿馬、墨西哥、秘魯、阿根廷等8國建立了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高級磋商協調機構,以解決本地區的問題。這反映了拉美一體化從單純的經濟一體化向政治一體化和多層次方向發展。——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下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玻利瓦爾拉美一體化思想的內容。(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二戰后拉美一體化的新發展并分析原因。(6分)解析 第(1)問,據材料“祖國就是美洲”得出拉美是一個整體;據材料“我們的敵人是西班牙人,我們的旗幟是獨立和自由”得出反對殖民統治、取得民族獨立;據材料“把我們所有各個共和國組成一個政治實體”得出通過政治一體化使拉美發展;據材料 “各國仍保留原來的政權”得出各國在一體化中保留政權。第(2)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二“成立了拉丁美洲自由貿易協會”“成立中美洲共同市場”可得出建立了一系列一體化組織,在經濟方面進行一體化;據材料“反映了拉美一體化從單純的經濟一體化向政治一體化和多層次方向發展”得出從單純的經濟一體化向政治一體化和多層次方向發展。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兩極格局下拉美尋求自身發展的出路、借鑒其他地區的一體化發展角度進行分析。答案 (1)內容:拉美是一個整體;反對殖民統治、取得民族獨立;通過政治一體化使拉美發展;各國在一體化中保留政權。(任答3點,6分)(2)新發展:建立了一系列一體化組織,在經濟方面進行一體化;從單純的經濟一體化向政治一體化和多層次方向發展。原因:兩極格局下拉美尋求自身發展的出路;借鑒其他地區的一體化發展。(在新發展與原因中共答出三點給6分)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工業革命、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之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知識點講解知識點一 工業革命的背景1.內涵:由一系列技術變革引起的從手工勞動轉向機器生產的重大飛躍。2.興起國家 英國條件 政治條件 “光榮革命”后,國內政局穩定,政府積極鼓勵經濟發展。經濟條件 ①農業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農產品、[1] 自由勞動力 和國內市場。 ②通過[2] 殖民擴張 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獲得了大量廉價的原材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技術條件 手工工場發展水平較高,工人生產技術日益純熟;科學家關心社會對技術的需求。 圈地運動的意義(1)促進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圈地運動摧毀了小農經濟,使資本主義經濟深入農村,建立起資本主義的大農業;大部分領主采用先進的耕作方式,提高了產量,促進了農業的發展。(2)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移居城市以及工業的發展,使英國的城鎮數量大量增加。(3)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靠圈地運動發家的貴族地主成為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階級條件。(4)推動了工業革命的開展。圈地運動造就了大批自由勞動力,積累了資本,擴大了市場,為工業革命準備了條件。知識點二 工業革命的進程第一 次工 業革 命 技術 革新 織:飛梭、水力織布機;紡: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騾機;棉紡織業基本實現了機械生產。工廠 出現 1771年,[3] 阿克萊特 開辦了第一家水力紡紗廠,成為近代工廠的開端。動力 革新 [4] 瓦特 改進的蒸汽機,產生了巨大的動力,解決了生產動力受自然條件限制的問題,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推動人類進入“[5] 蒸汽時代 ”。英國工業 革命完成 隨著生產機械化的推進,機器工業迅速成長。19世紀中期,英國的機器制造業也實現了機械化。擴展 從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從英國逐漸擴展到歐洲大陸和北美,從大西洋兩岸逐漸深入內陸,形成持續不斷的輻射效應。第二 次工 業革 命 背景 19世紀中后期,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6] 自然科學 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成就 ①電力技術的廣泛開發和應用,人類進入“[7] 電氣時代 ”。 ②[8] 內燃機 的創制和應用,帶來更便捷的動力,汽車、飛機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應運而生。 ③化學工業的興起令人矚目;通過新技術改造的舊產業部門也煥發出新的活力。特點 ①科學技術與[9] 生產 緊密結合。 ②幾乎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10] 美國 與德國成就最為突出。 ③各國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歷史條件不同,工業革命的進程各具特色。 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范圍 首先發生在英國,主要發明也在英國。 幾乎在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生,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開始領域 首先發生在輕工業領域。 開始于重工業及基礎工業領域。技術來源 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 發明者主要是科學家或工程師,科研成果同技術、生產緊密結合,推動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歷史階段 自由資本主義階段。 帝國主義階段(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知識點三 工業革命的影響1.生產力(1)給實現了工業化的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繁榮。(2)商業和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農業變革也在歐美地區全面展開。2.組織形式:建立了資本主義大工廠制度,出現了壟斷組織。3.階級結構:工業資產階級和[11] 工業無產階級 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1)工業資產階級通過改革,進一步鞏固統治地位。(2)工人階級迅速崛起,為爭取自己的權利展開斗爭。(3)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中間階層的力量開始發展。4.社會生活(1)以[12] 工廠 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們在國家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現代工業提供了物美價廉的商品,人們的生活有所改善。(3)休閑娛樂和群眾性體育運動逐漸興起,報刊書籍發行量大增,人們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4)女性獲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機會;人口增加明顯。5.世界格局: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19世紀末20世紀初,[13]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最終形成。6.社會問題(1)問題:導致了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工人居住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疾病與犯罪等一系列社會問題。(2)解決:在[14] 工人運動 的推動下,歐美各國開始通過社會立法解決這些問題。情境1 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德]馬克思、[德]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這段話說明工業革命發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工場手工業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情境2 瓦特的貢獻 上圖為50英鎊幣值背面圖,該幣值選取的是工程師馬修·博爾頓(瓦特的資助人,1728—1809)、詹姆斯·瓦特(1736—1819)的肖像。 50英鎊幣值背面選取博爾頓和瓦特的理由是什么?答案 在博爾頓的幫助下,瓦特改良了蒸汽機,解決了工業革命動力問題和生產動力受自然條件限制的問題。改良蒸汽機是英國工業革命中最重要的偉大發明,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情境3 1835年英國不同地區動力使用特點地區 工廠 數量 蒸汽動 力(馬力) 水動力 (馬力)北部 地區 934 26 513 6 094蘇格蘭 125 3 200 2 480密德蘭 地區 54 438 約1 200總數 1 113 30 151 約9 774 上表為學者對1835年英國不同地區的動力使用情況統計。該表說明當時英國不同地區動力使用有什么特點?答案 三個地區蒸汽動力的總馬力已經大大超過了水動力;水動力在部分地區仍占據優勢。概念手工作坊 手工工場 工廠(1)手工作坊是封建城市中手工業生產的基本單位,分散經營,以手工勞動為主,一般不存在雇傭關系。(2)手工工場和工廠同屬于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范疇,存在雇傭與被雇傭關系。兩者的本質區別在于前者以手工勞動為主,后者實現了機器生產。(3)從手工工場到工廠,折射出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歷程,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社會、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的歷史必然性。壟斷組織指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個或幾個經濟部門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業之間的聯合。它們憑借這種聯合所建立的統治地位,控制相應部門的商品生產,瓜分銷售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規定壟斷價格,攫取高額利潤。壟斷組織在本質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情境4 工業革命對生產生活的影響19世紀中期的一位英國記者報道:沒有一個曼徹斯特的工人沒有鐘表,這是他們須臾不可離開的東西……(他們)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蘭機械,有一個忙碌的擺,在整個世界面前公開而公正地擺動著。上述報道說明工業革命產生了什么影響?答案 說明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工人進入工廠做工時有嚴格的時間要求和工作紀律。概念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即在世界范圍內通過資本主義國家和其他非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相互聯系而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包括資本主義世界政治體系(指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經濟體系(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和殖民體系(指亞非拉廣大地區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終形成。探究點演練及歸納總結探究1 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多重因素材料 工業革命發生在煤資源比較豐富的英國北部不完全是偶然的……政治本身的內在價值和貿易的興起,兩者結合使商人的政治力量大大加強,他們對規則加以干預和改變的力量也大大加強,而這些規則的改變就帶動了17世紀英國金融和財政制度的改革。工業革命把英國從歐洲的邊緣帶入世界的中心,把一個不起眼的陰暗、潮濕的小島變成了“日不落”帝國。——摘編自馬德斌《為什么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的英國?》材料 主旨 材料從資源、政治、商業、改革等方面闡述了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思考:根據材料,分析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試答: 煤資源豐富;英國首先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政局穩定;商人的政治力量增強;金融和財政制度改革?!?br/>歷史解釋——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的原因(1)政治前提: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及政局穩定。(2)市場:海外殖民擴張為其提供廣闊的海外市場,圈地運動等為其提供廣闊的國內市場。(3)勞動力:圈地運動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廉價的自由勞動力。(4)資本:殖民貿易、殖民掠奪以及圈地運動等為英國帶來巨額財富。(5)技術:工場手工業日益興旺,生產技術進一步發展。(6)政策:專利法等的支持。(7)知識基礎: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知識基礎。探究2 工業革命的影響材料 1750年至1801年,英國人口增加了二百五十萬,增長率是前一時期的四倍。人口重心也在向北部和西部的工業區移動。從蒸汽機開始代替水力發動機的時候起,大工廠越來越多的開設在那里。這些從產業革命時期發展起來的城市,在十八世紀最后幾年中已經呈現出丑陋、黝黑、被煙霧包圍的面貌,它們的那些建設得不好的郊區猶如畸形觸須向各方面伸展著,可這些城市卻越來越富裕。大工業把工人們集合起來并使他們在共同的痛苦之中聯合起來。1802年保護學徒身體和精神的法令是十九世紀社會立法的開始,卻被信奉放任主義的大工業家視為無意義的特殊措施。——摘編自[法]保爾·芒圖《十八世紀產業革命》材料 主旨 材料從人口增長、新興工業城市崛起、環境污染、經濟布局變化、階級分化等方面分析了工業革命的影響,同時也敘述了有利于工人階級的社會立法開始出現。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試答: 生產力大發展,人口迅速增長;新興工業城市崛起,經濟布局發生變化;社會階級分化加劇,社會矛盾凸顯;有利于工人階級的社會立法開始出現;城市布局混亂、環境污染嚴重?!?br/>歷史解釋——多角度理解工業革命的影響從整體 角度看 工業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發明為世界聯系的加強提供了物質條件,推動了整體世界的形成和發展。從文明 角度看 工業革命是人類由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的轉折點。從近代 化角度 看 工業革命推動了全球近代化進程,帶來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學化、理性化,社會生活上的文明化。從社會 角度看 工業革命帶來無產階級相對貧困化問題、城市化問題、嚴重集群性的社會問題及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醫療健康、教育、住房、社會服務等問題。從生態 角度看 工業革命雖然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也導致了自然環境的惡化和資源的過度消耗,影響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歷史解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表現(1)市場的空間范圍日益擴大。市場范圍經歷了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從區域貿易到世界貿易的發展過程。(2)市場的聯系更加快捷。交通運輸方式經歷了馬、帆船運載到汽船、火車、汽車、飛機運載的過程,商品信息傳遞經歷了人員傳遞到通過電報、電話以及網絡傳遞的方式,商品運輸的速度不斷加快且運載量迅速擴大。(3)市場的商品種類迅速增多。經歷了由農牧業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交換,到工業產品與原料的交換,再到資金、勞動力與商業服務的交換過程。(4)市場組織、維護機制不斷完善。通過建立銀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許公司、壟斷公司等工業公司和商業公司,保障商品生產和流通的順暢。歷史解釋——工業革命的啟示(1)合適的制度與政策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如英國“光榮革命”后的政治制度和政府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為英國率先開展工業革命提供了保障。(2)集約化大農業是工業化的基礎。如英國集約化經營的資本主義大農業為工業化提供充足的商品糧和原料,而法國在大革命中形成的資本主義小農經濟使其工業發展相對較慢,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又被美國、德國反超。(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英國科學革命的成果為工業化提供了一定基礎;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新的科學理論往往能在較短時間內轉化為技術和產品,帶來了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4)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的關系。發展不能以犧牲某些社會階層為代價,更不能簡單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要在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的基礎上全面發展。命題點習題講解命題點1 工業革命的背景1.[2022河北,1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經濟組織及影響因素示意圖 注:經濟組織是指從事經濟活動的機構,包括經濟實體、市場中介組織、國際經濟組織。——據蕭國亮、隋福民編著《世界經濟史》等圍繞“經濟組織何以形成”這一主題,從圖中任選一個代表性經濟組織及一種或多種影響因素(可補充其他因素),自擬論題,并結合世界史知識進行闡述。(要求:①論題須包含所選經濟組織名稱、影響因素;②闡述時,所舉史實須與所選經濟組織密切相關;③緊扣主題,持論有據,論證充分,邏輯清晰)解析 此題為開放性試題,解答時分成三個步驟:第一步,擬訂論題。擬訂論題時,要選擇掌握充分的史實內容,可擬訂論題為技術、市場、勞動力等因素促成了阿克萊特水力紡紗廠的建立與發展。第二步,結合所學英國工業革命的相關內容,解釋技術、市場、勞動力與阿克萊特水力紡紗廠建立與發展的關系。第三步,作出總結,指出阿克萊特水力紡紗廠的建立與發展是多種因素促成的。答案 示例 論題:技術、市場、勞動力等因素促成了阿克萊特水力紡紗廠的建立與發展。(2分)論證:18世紀中期,英國打敗了法國等對手,成為“日不落”帝國,大量的紡織品需求推動了阿克萊特水力紡紗廠的建立與發展;英國的圈地運動,使大量自由勞動力涌入城市,為阿克萊特水力紡紗廠的建立創造了條件;隨著飛梭的出現,在紡織方面出現了多項技術革新,如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等,這為阿克萊特水力紡紗廠的建立與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9分)綜上所述,技術、市場、勞動力等因素共同促成了阿克萊特水力紡紗廠的建立與發展。(2分)命題點2 工業革命的進程2.[2023遼寧]1840年法國最高納稅人職業表(納稅貨幣單位:法郎) 納稅金額 人數 職業 0.5萬— 0.6萬 0.6萬— 0.7 萬 0.7萬— 0.8萬 0.8萬— 1.0 萬 1.0萬— 1.5 萬 1.5萬 以上土地所有者 147 94 41 50 32 13高級官員 18 13 3 4 4自由職業者 17 2 2 1商人、銀行家 10 16 4 9 5 1工業家 10 6 3 4 21 據表可知,當時法國( B )A.社會階層固化 B.工業化程度有限C.貧富差距擴大 D.稅收負擔較沉重解析 根據材料“1840年法國最高納稅人職業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法國納稅的主要是土地所有者,而不是工廠主,反映其工業化程度有限,B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社會階層固化,排除A項;材料只能反映出繳稅較多的職業,無法體現貧富差距擴大,排除C項;材料沒有提及法國稅率,無法得知稅收負擔是否沉重,排除D項。3.[2022全國卷乙]1879年,德國杜伊斯堡成為世界最大內河港口,輸入礦砂和糧食,輸出煤和鋼鐵制品。1900年,德國船隊總噸位由1870年不足百萬噸發展至近200萬噸,成為蒸汽時代以來第一個能與大英帝國一爭高低的船隊。由此可知,這一時期的德國( B?。?br/>A.已經確立“世界工廠”的地位B.航運業的發展助長其海外擴張C.海上實力飛躍源于蒸汽機的改進D.共和政體確立推動經濟飛速發展解析 從材料中可以看出,19世紀后期德國航運業發展迅速,這為德國挑戰英國海上霸權提供了條件,助長了德國進行海外擴張的野心,B項正確。19世紀后期德國并沒有確立“世界工廠”的地位,A項錯誤。這一時期德國海上實力飛躍源于內燃機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C項錯誤。這一時期德國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君主權力較大,D項錯誤。命題變式4.1865年,化學家霍夫曼從英國回到德國,在柏林大學進行教學科研工作,在其推動下,德國各化學實驗室中不斷推出有關合成染料等最新研究成果,僅1870—1874年,德國就成立了42家化學公司,到1896年,擁有108家化工股份公司。由此可以看出,德國( D )A.化工業占據工業生產主導地位B.學術交流促進了科技發展C.國家實力增強得益于大學教育D.科學技術與生產緊密結合解析 根據材料時間“1865年”可知,此時正值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德國柏林大學化學研究成果的更新推動德國化學工業的發展,體現了科學技術與生產的密切結合,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德國化工業與其他行業的對比,無法得出“化工業占據工業生產主導地位”,材料也未涉及大學教育對德國國家實力增強的作用,排除A、C兩項;“學術交流促進了科技發展”是對材料的片面解讀,且題干未體現“交流”的相關信息,排除B項。命題點3 工業革命的影響5.[2023海南]17世紀,歐洲貴族男性穿著華美、妝容精致,且以戴假發和編發辮為時尚。從19世紀中葉開始,工業資產階級引領服裝潮流,男裝簡潔而實用。這一變化主要體現了( C?。?br/>A.科技進步提高生活水平B.思想解放推動政治變革C.工業革命促進經濟發展D.社會變遷影響流行風尚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17世紀,歐洲貴族引領服裝潮流,而到了19世紀中葉,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工業資產階級實力大增,轉變為工業資產階級引領潮流,從側面反映了工業革命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以及推動工業資產階級地位的提升,C項正確;材料中描述的是引領服裝潮流,沒有體現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思想解放,也沒有體現政治變革,排除B項;社會變遷影響流行風尚,是社會現象,而非本質,排除D項。6.[2023湖北]19世紀后期,從希臘神廟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風格,法國都有人模仿?!八枷爰冋钡慕ㄖ焸冮L期拒絕利用鋼鐵和鋼筋混凝土等新工業材料,認為以埃菲爾為代表的這些人“不能妄稱可以創造美”,尤其對1889年萬國博覽會之際出現的那座鐵塔感到憤慨。這說明( B )A.技術進步改變民眾生活B.工業文明孕育藝術創新C.啟蒙運動影響設計理念D.建筑風格固守歷史傳統解析 據材料“19世紀后期”“鋼筋混凝土等新工業材料”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出現了許多新工業材料,據材料“‘思想純正’的建筑師們……感到憤慨”可知,有的建筑師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建成了如埃菲爾鐵塔那樣的建筑,而“思想純正”的建筑師對此持反對態度,這正反映出當時出現了藝術創新,說明工業文明孕育藝術創新,故B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建筑材料、建筑風格的變化,未涉及技術進步對民眾生活的影響,故A項排除;啟蒙運動強調人的理性思考,材料中部分建筑師的思想并不符合理性精神,故C項排除;材料中“思想純正”的建筑師只是一部分,還有部分建筑師已經利用鋼鐵材料建筑了如埃菲爾鐵塔那樣的建筑,即并非所有建筑師都固守歷史傳統,D項觀點片面,排除。命題變式7.[2023廣東模擬]19世紀以前,牛津大學以塑造教會與國家的統治精英為辦學目標,主要招收貴族和教士子弟。但到19世紀下半期,工商業階層等普通家庭出身的學生人數占牛津大學學生總數的比例從1870年的30%增加至1891年的54%。這反映出 ( D?。?br/>A.平民化教育理念成為時代趨勢B.舊貴族的教育特權開始被打破C.工業資產階級壟斷了教育資源D.教育轉型響應了社會發展需要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19世紀以前,牛津大學主要招收貴族和教士子弟,19世紀下半期,工商業階層等普遍家庭出身的學生人數比例增加,招生對象范圍擴大,結合所學可知,此時英國經歷了工業革命,教育轉型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專業人才,響應了社會發展需要,D項正確;材料只涉及部分社會階層的子弟,“平民化”表述有誤,排除A項;從材料無法判斷出舊貴族教育特權“開始被打破”的時間,排除B項;“壟斷”表述有誤,排除C項。命題點2 工業革命的進程1.[2020.1浙江]曾有評論謂:“毛紡已無影無蹤,麻紡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變成棉花,棉花,還是棉花。棉花成了傳說中吃光所有羊的‘披著羊皮的狼’。”下列項中,與之相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C?。?br/>A.飛梭的發明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B.珍妮紡紗機的出現確立了新的生產組織形式C.棉紡織技術革新推動了工業的發展D.水力紡紗機的發明解決了棉紗產量與質量的沖突解析 依據材料“普遍使用的原料都變成棉花,棉花,還是棉花”可得出在英國,隨著工業革命中棉紡織技術的革新,棉紡織業逐漸排擠掉毛紡和麻紡織業,進而得出棉紡織技術革新推動了工業的發展,故C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是工業革命的開端,故A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1771年阿克萊特設立的水力紡紗廠標志著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大工廠制的誕生,故B項錯誤;結合所學可知水力紡紗機紡出的紗線結實但粗糙,克隆普頓發明的“騾機”解決了棉紗產量與質量的沖突,故D項錯誤。2.[2021湖南]歐洲最早出版的科學期刊是19世紀中葉首批成立的各國科學院的院刊。隨著科學家按其專業組成專業性學會進行研究,到1921年科學期刊已增至2.5萬種,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紀后期增加的。這反映了( D )A.科學研究日趨大眾化 B.科技成果改變人類生活C.科學院數量迅猛增加 D.科學與技術結合更緊密解析 根據材料“歐洲最早出版的科學期刊是19世紀中葉……1921年科學期刊已增至2.5萬種,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紀后期增加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科學與技術密切結合,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故D項正確。3.[2021江蘇]如圖是美國時評漫畫家烏多·開普勒于1901年創作的漫畫《下一個!》(圖中有“美孚石油”字樣)。該畫作旨在揭示美國( C?。?br/>A.生態環境日益惡化B.能源需求不斷擴大C.壟斷資本支配力強大D.權力制衡機制遭到破壞解析 由“1901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孚石油”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出現的壟斷組織;由章魚張牙舞爪和“下一個”可知,該漫畫揭示了美國壟斷資本支配力強大,涉足領域眾多,C項正確。4.[2021湖北,14分][科研組織與技術進步]材料一 19世紀晚期,西方科技發展出現新趨勢: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直接結合,許多大型企業建立了科學技術實驗室,如德國西門子等;科學研究走上集體攻關道路,1873年德國“國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國愛迪生實驗室即在此背景下創立;各國大量創辦理工學院和技工院校;企業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國82%的專利頒發給個人,18%頒發給公司;1932年,公司所獲專利數超過國家頒發專利總數的一半。——摘編自何順果《世界史:以文明演進為線索》等材料二 二戰以來,科學研究出現一種新模式——“大科學”。它將基礎理論研究與尖端工程聯系起來,以解決重大問題。“大科學”對資金、設備和跨學科要求更高,遠超普通企業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業或政府資助和組織。到1965年,美國國民收入的3%用于科學研發,科研資金的3/4來自政府。蘇聯也大致類似。二戰以來,美蘇在眾多領域尤其是軍用領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大科學”日益成為大國競爭的重要舞臺。——摘編自[美]巴克勒《西方社會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科學研究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19世紀晚期以來科學研究主體的變化及其影響。(8分)解析 第(1)問,抓住材料中“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直接結合”“科學研究走上集體攻關道路”“各國大量創辦理工學院和技工院校”“企業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等信息及所學知識逐條概括即可。第(2)問,“變化”抓住材料中“1901年,美國……18%頒發給公司”→“1932年,公司所獲專利數超過國家頒發專利總數的一半”→“‘大科學’……只能由大型企業或政府資助和組織”這一線索分析即可。“影響”抓住材料中“19世紀晚期,西方科技發展出現新趨勢”“二戰以來,美蘇在眾多領域尤其是軍用領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大科學’日益成為大國競爭的重要舞臺”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推動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重大領域的突破、強化美蘇爭霸格局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答案?。?)特點:科學與生產直接結合;科學研究集體化;理工學院和技工院校大量創辦;企業在科研中的地位提高。(任答一點2分,答對三點及以上6分)(2)變化:19世紀晚期以來,企業逐步取代個人成為科研主體;二戰后,科研主體由企業上升到國家層面。(2分)影響: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與發展;推動了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一系列重大領域的突破;促使美蘇實力增強,強化了美蘇爭霸的格局。(任答一點2分,答對三點及以上6分)命題點3 工業革命的影響5.[2021湖北]1808年,一位英國人在印度孟買購買棉布時,驚訝地發現至少有一半產于英國,且價格比勞動力低廉的印度所產的便宜,而棉花卻來自印度。這說明( D?。?br/>A.印度開啟工業革命進程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C.英國海上霸權初步確立D.機器化大生產更具競爭優勢解析 1808年,英國人在印度孟買購買棉布時發現英國棉布比印度棉布便宜,但印度是棉花產地,這說明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機器化大生產背景下的棉制品比印度棉制品更具有價格競爭優勢,故D項正確。6.[2022廣東]18世紀后期英國機器費用昂貴,工廠主想方設法讓工人盡可能多干活。原來在工作中習以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戲等行為一概被禁止。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 ( B?。?br/>A.機器出現使工業結構發生根本變革B.生產方式的轉變推動了社會分化C.蒸汽時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惡化D.物價上漲制約了工業革命的發展解析 材料“工廠主想方設法讓工人盡可能多干活……嬉戲等行為一概被禁止”說明隨著機器的使用,工廠主與工人之間的關系出現變化,兩大階級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故B項正確。A項結論由材料無從得出,故排除;材料未涉及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也未涉及物價上漲,故C、D兩項排除。7.[2022遼寧]18世紀下半葉,歐洲國家郵政業務的主要服務對象由政府逐步擴大到民間,各國郵局數量普遍增加,郵政體系進一步完善。如普魯士地區的信件傳遞速度在24小時內可達150千米,郵遞范圍遍及歐洲。據此可知郵政業( C?。?br/>A.推動了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B.成為歐洲各國重點發展行業C.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需求D.促進了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解析 材料時間為“18世紀下半葉”,這一時期工業革命興起,世界市場聯系日益密切,而郵政服務對象擴大、郵局數量增加和信件傳遞速度加快,都有利于信息傳遞、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聯系,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故C項正確。18世紀下半葉,工業革命剛剛從英國開始,尚未深入發展,且A項表述邏輯顛倒,故排除;材料中沒有與其他行業的比較,無法得出B項結論,故排除;材料未涉及人們文化素質的信息,并且郵政業發展與人們文化素質提高并不能構成因果關系,故D項排除。8.[2022重慶]1895年,馬克斯·韋伯在談及帝國東部地主中占據領導地位的普魯士容克階層時說:“他們自己負擔勞動,如今陷入經濟上的殊死搏斗,沒有任何國家經濟政策可以幫助他們脫離苦海并將其帶回到舊日的社會角色當中。”據此可知,當時德國( A?。?br/>A.工業化引起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B.普魯士貴族階層喪失了政治權力C.區域間的經濟結構發生重大改變D.社會福利改革落后于經濟的發展解析 德國容克階級指德國的地主和貴族,在德國傳統社會中處于主導地位。1895年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德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推動了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沖擊了封建勢力容克貴族的地位,容克階層陷入了困境。由此可知,德國工業化引起德國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A項正確。9.[2022全國卷甲]蒸汽機發明后,日益成為歐美國家雇傭大農場機器動力的重要來源,需要多人協同操作。20世紀初,農業機器的使用變得個人化、小型化,家庭農場在勞動生產率方面縮小了與雇傭大農場的差距,后者日趨衰落。這一系列變化表明( A?。?br/>A.內燃機的應用改變農業生產組織形式B.農業技術發展導致失業人口大量增加C.蒸汽機成為農業生產的機器動力來源D.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依賴于生產規模解析 材料表明蒸汽機發明后歐美國家農業實行大農場制,多人協同勞作;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內燃機為主要動力)發生后,農業機器的使用變得小型化、個人化,使家庭農場發展迅速。這體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改變了農業生產組織形式,A項正確。材料體現了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由雇傭大農場向家庭農場發展的趨勢,并非失業人口的情況,B項錯誤。蒸汽機是工業革命時期農業生產的機器動力來源,但不符合20世紀初農業生產的情況,C項錯誤。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不完全依賴于生產規模,D項錯誤。10.[2022江蘇,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據[芬]馬庫·維萊紐斯《第六次浪潮》整理上圖反映了1830—2010年世界經濟發展的波動情況。從材料中提取信息,擬訂一個論題,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達清晰)解析 首先,提取信息,擬訂論題。由“1830—2010年世界經濟發展的波動情況”可知,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動。其次,結合材料可知,論述時可圍繞影響世界經濟周期波動的主要因素展開。如通過圖中的“恐慌”“蕭條”“大蕭條”“第一、二次石油危機”“金融危機”可知,影響因素有經濟危機;由“鐵路、鋼鐵”可知,影響因素有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火車的出現;由“電氣化、化學品”“汽車、石化品”可知,影響因素有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工業、化學工業、汽車工業的發展;由“信息和通信技術”可知,影響因素有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互聯網的建立;由圖片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影響因素有世界市場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最后,選擇自己熟悉且容易論證的主題進行撰寫。行文時做到論題明確,持論有據(史論結合),表達清晰。答案 示例 論題:科技革命與經濟發展高峰。(2分)論述: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斯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后,鐵路的大范圍鋪設帶動了鋼鐵工業的迅速發展,出現了世界經濟發展的第一波高峰。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石油化工行業發展迅速,推動了汽車行業和石化品的發展,出現了世界經濟發展的第二波與第三波高峰。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科技飛速發展,世界各國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增強,出現了世界經濟發展的第四波高峰。(8分)總之,新技術的出現推動了生產力的提高,也推動了經濟發展高峰的出現。(2分)習題演練1.[2024廈門月考]學者芒圖提出:“產業革命前的資本主義的每一事例,除去某些例外,都可以歸到地主、金融業者、從事大宗買賣的商人這三類之一中去?!奔僭O該結論成立,那么這“三類”人為工業革命的發生可以直接提供的是( B )A.政策因素 B.資本因素C.市場因素 D.勞動力因素解析 地主、金融業者、從事大宗買賣的商人積累了一定的金錢,可以為工業革命的發生提供資本,B項正確。2.[2023長春檢測]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以瓦特為代表的能工巧匠“是從工廠、車間而不是從大學走到工業界來的;他們并不是穿著絲綢滿載榮譽,而是身著粗布衣,滿身煤灰和油漬”。這可以用來說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C?。?br/>A.對科學理論的探究未受重視B.科學家多躬身于社會實踐C.生產實踐對技術發明的作用D.發明創造未得到社會資助解析 據材料“以瓦特為代表的能工巧匠‘是從工廠、車間而不是從大學走到工業界來的’”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很多重大發明創造是由在生產一線的工匠在勞動實踐中取得的,如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工程師瓦特改良蒸汽機等,這體現了生產實踐對技術發明的作用,C項正確;瓦特等人的科技發明不能說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未重視對科學理論的探索,排除A項;瓦特等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很多發明家是在生產一線的工匠,而非專門從事科學理論研究的科學家,排除B項;材料所述“身著粗布衣,滿身煤灰和油漬”體現了工人在生產實踐中完成技術發明,而不是說發明創造未得到社會資助,排除D項。3.[2024山東煙臺檢測]工業革命時期,歐洲印染廠對勞動力有一定的技能要求,生產工序依靠的是技藝熟練的工人,比如專業設計工、打樣工、配色工、染色工、印花工、折疊工、測量員等,其中不少為女性。這反映了當時 ( C?。?br/>A.大企業時代已到來 B.女性成為主要勞動力C.社會分工日益精細 D.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解析 根據材料“生產工序依靠的是技藝熟練的工人”“專業設計工、打樣工、配色工、染色工、印花工、折疊工、測量員等”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工廠需要技術嫻熟的工人,社會分工日益精細,C項正確;資本主義大企業時代即壟斷組織時代,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排除A項;僅從題干材料無法判斷當時女性成為主要勞動力,排除B項;第一次工業革命沒有實現科學與技術的緊密結合,排除D項。4.[2024江蘇調研]1869年,巴黎的交易所擁有307種有價證券,總數達330億法郎,幾乎超過當時法國工業總產值的兩倍。該史實可佐證,當時法國( B?。?br/>A.對外經濟擴張依賴商品輸出B.工業化進程受到影響C.商業革命激發經營方式創新D.證券金融業領先歐洲解析 據材料“總數達330億法郎,幾乎超過當時法國工業總產值的兩倍”可知,法國將大量資金投入金融業,這使得工業部分資金投入相對不足,不利于工業化的進行,故選B項。材料沒有涉及商品輸出的信息,排除A項;商業革命是新航路開辟后帶來的商業領域的變化,排除C項;材料并沒有將法國的證券金融業與歐洲其他國家的進行比較,無法得出“領先”的結論,排除D項。5.[2024內蒙古包頭開學考]1841年的資料顯示,英國工廠工人在棉紡織業中占到了68.7%,但使用機器生產的工廠制度,完全割斷了工人同農村的聯系,他們在城市中變成了只能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雇傭工人。由此可見,英國工廠制度的發展( C )A.實現了政治的民主化 B.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C.改變了社會階級結構 D.促進了平等思想形成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完全割斷了工人同農村的聯系,他們在城市中變成了只能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雇傭工人”可知,英國工廠制度推動了工業無產階級的形成,改變了社會的階級結構,C項正確。材料不涉及政治民主化,排除A項;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在材料中并沒有體現,排除B項;工廠制度體現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間的不平等,排除D項。6.[2023八省八校聯考]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寫道:“工人家庭……不分男女老幼地擠在一起,在這些家庭中有四分之三只有一個房間?!薄短┪钍繄蟆啡罕妬硇胖袑懙溃骸拔覀兩钤隗a臟的地方。我們沒有私人廁所,沒有垃圾箱,沒有排水溝?!边@反映了當時 ( A )A.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B.工業革命造成了貧富分化C.工業建設不受政府重視D.英國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工業革命后,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環境惡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A項正確。材料內容并未涉及貧富分化,排除B項;工業建設在當時受政府重視,排除C項;材料說的是英國城市化出現的問題,而不是其進程不斷推進,排除D項。7.[2023百校聯考]美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由1820年的7.2%上升到1860年的19.8%,到1920年又上升至51.2%。這反映了( D?。?br/>A.美國城市化的速度緩慢B.美國勞動力資源豐富C.美國城市是人口集中地D.工業化帶動了城市化解析 從材料中的時間可知,當時美國正處于工業革命時期,城市人口比重的上升與工業革命的開展密切相關,工業發展推動了城市發展,D項正確。由材料無法得出美國城市化速度緩慢,A項錯誤;B、C兩項與材料主旨不符。8.[角度創新/2024廣東聯考]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英國是一個島國,孤懸海外,正好為突變提供了溫床。英吉利海峽的寬窄適宜,能夠為通商提供便利,又能抵御外敵。不列顛島不大不小,剛好可以養成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又便于統一。材料強調英國工業革命是( C )A.與歐洲大陸距離適度的結果B.歐洲刺激英國經濟的結果C.經濟地理因素相結合的結果D.大陸均勢外交戰略的結果解析 根據材料“英國是一個島國,孤懸海外,正好為突變提供了溫床。英吉利海峽的寬窄適宜,能夠為通商提供便利,又能抵御外敵。不列顛島不大不小”可知,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是經濟地理因素相結合的結果,C項正確;與歐洲大陸距離適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當時歐洲并未發生刺激英國工業革命的經濟變革,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英國的“大陸均勢外交戰略”,排除D項。9.[2024長沙長郡中學月考]英國曾在1750年至1795年多次頒布法令,禁止與羊毛、鋼鐵和人造品相關的技術、機器出口。但在1825年,英國政府取消了技術和機器出口禁令,允許技術工人外流。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國( D )A.機器大工業已確立B.國內機器市場長期飽和C.開始放棄重商主義D.經濟變革推動觀念變化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取消技術和機器出口禁令是放棄重商主義的表現,其根本原因在于工業革命推動生產力進步,英國開始推行自由貿易政策,D項正確;機器大工業確立于1840年左右,排除A項;1825年英國遭受經濟危機,機器可能在國內賣不出去,這并非國內機器市場長期飽和,排除B項;取消出口禁令是放棄重商主義的表現,但放棄重商主義并非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排除C項。10.[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二模]18世紀40年代的英國中低收入人群吃的主要是面包,肉類和新鮮水果、蔬菜等缺乏。19世紀中期以來,英國人普遍注重食物的營養,馬鈴薯的消費量減少,一些經濟狀況較好的家庭蔬菜消費量增加,香蕉在城市窮人家庭中得到普及,咖啡和茶葉的消費量也增加了。這一變化反映出英國 ( D )A.國內外市場得到不斷擴大B.農業和工業結構得以有效調整C.社會貧富差距已不斷縮小D.工業革命提升了社會消費能力解析 由材料可知,19世紀中期以來,英國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結合材料時間和所學可知,這主要得益于英國生產力的提高,即工業革命的開展,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英國國內外市場得到不斷擴大,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英國農業和工業結構得以有效調整,排除B項;結合所學可知,工業革命擴大了社會貧富差距,排除C項。11.[2023廣東珠海聯考]下表所示為1870—1900年的鐵路里程統計概況(單位:百千米)。據該表可判斷 ( D?。?br/>年份 全世界 歐洲 美洲 亞洲 非洲 大洋洲1870 2 100 1 050 930 80 20 201880 3 720 1 690 1 750 160 50 801890 6 170 2 240 3 310 340 90 1901900 7 600 2 840 4 020 600 200 240A.歐洲喪失了工業革命機遇B.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C.亞非工業化發展后勁強大D.美國的工業化成就突出解析 根據表格信息可知,1870—1900年美洲鐵路里程數迅速增長,甚至超過歐洲,這主要是由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美國工業化成就突出,D項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根據世界各地鐵路里程的增長情況不能得出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排除B項;此時亞非地區國家多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工業發展受到阻礙,排除C項。12.[2024廣東湛江模擬]英國的工廠主習慣于讓別人乞求自己采用他們的新發明,至于這個發明的原理則完全不想知道。像德國那樣邀請科學家從事某種研究的做法,在他們看來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這樣做有很大的僥幸因素在內。這可以用來說明英國( A?。?br/>A.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緩慢的原因B.科學研究的進展遠遠落后于德國C.工業革命采用的工業模式更先進D.第一次工業革命技術創新的特點解析 根據材料“像德國那樣邀請科學家從事某種研究的做法,在他們看來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這樣做有很大的僥幸因素在內”并結合所學可知,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發展遙遙領先,德國還比較落后,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工廠主趨于保守,不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工業發展逐漸落后于德國,A項正確;英國的科學研究是否落后于德國在材料中無從得知,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工業模式,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的錯誤做法,而不是說明第一次工業革命技術創新的特點,排除D項。13.[2024廣西柳州摸底]德國電氣工業的壟斷組織電氣總公司在1908年與西門子公司實行聯合,并且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一起瓜分了世界電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市場。1911年,該公司已控制了近200家公司,雇用工人6萬多人。這折射出此時期( A?。?br/>A.經濟發展不平衡性加劇 B.美德兩國壟斷國際貿易C.歐洲傳統強國已被取代 D.壟斷組織削弱國際競爭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德國與美國的壟斷公司在20世紀初壟斷了世界電氣產品的生產與銷售,這折射出當時經濟發展具有不平衡性的特點,A項正確;美德兩國并沒有壟斷國際貿易,排除B項;“歐洲傳統強國已被取代”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壟斷組織加劇國際競爭而不是削弱國際競爭,排除D項。14.[以圖證史/2024廣東四校聯考,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世界制造業產出的地理分布圖——摘編自拉里·尼爾等主編《劍橋資本主義史》 根據材料,概括指出1750—1900年東西方主要國家(地區)在世界制造業產出中占比的變化所呈現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解析 根據世界制造業產出的地理分布圖可知,中國、印度次大陸在世界制造業產出中的占比呈下降趨勢,“成因”可從中國、印度次大陸農耕經濟的發展、西方列強的侵略等角度作答。根據材料可知,西歐、北美在世界制造業產出中的占比呈上升趨勢,“成因”可從歐美國家確立代議制、開展工業革命、進行殖民擴張與侵略等角度作答。根據材料可知,英國在世界制造業產出中的占比先是迅速上升,后又下降,“成因”可結合兩次工業革命期間英國經濟發展情況作答。綜合以上信息可得出,世界制造業主體由東方轉向西方,這與東方固守農耕經濟、歐美完成近代工業文明轉型有關。答案?。?4分)特點 成因中國、印度次大陸在世界制造業產出中的占比呈下降趨勢。 中國、印度次大陸以農耕經濟為主導,制約了向工業文明轉型;在西方列強侵略下,中國、印度次大陸淪為半殖民地、殖民地,成為殖民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本土手工業大批破產,近代民族工業在艱難中曲折發展。歐美國家在世界制造業產出中的占比呈上升趨勢。 政治上,歐美國家確立資產階級代議制,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經濟上,兩次工業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對外政策上,歐美列強憑借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在世界范圍內開展殖民擴張,在輸出商品、掠奪原材料的同時,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輸出資本,以歐美資本主義列強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英國在世界制造業產出中的占比先是迅速上升,后又下降。 1840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同時英國建立了自詡為“日不落”的殖民帝國。19世紀后半葉至20世紀初,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落后于德國和美國。東西方世界制造業主體地位易位。 與東方農耕文明的衰落和歐美工業文明的發展有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工業革命、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之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docx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工業革命、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之 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docx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工業革命、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之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docx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義工業革命、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之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