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2024)小學科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太陽與白天》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一)單元主題與內容架構本單元圍繞“太陽與白天”展開,旨在引導二年級學生初步認識太陽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白天現象的緊密聯系。教材內容從學生熟悉的白天景象入手,逐步深入探究太陽在白天中的作用、太陽的位置變化以及其與時間、影子等相關聯的科學知識。(二)各課在單元中的地位與作用第一課《白天的太陽》主要是讓學生對太陽進行初步的觀察和描述,通過交流自己在白天觀察到的太陽相關現象,激發學生對太陽的興趣,為后續深入探究太陽與白天的關系奠定基礎。例如,學生可能會分享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太陽的顏色、形狀以及給人的感覺等方面的內容。第二課《太陽的位置變化》引導學生觀察太陽在一天中位置的變化規律。通過實際觀察和簡單記錄活動,讓學生了解太陽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數據收集意識。這一課是對太陽與時間關系探究的重要鋪墊。第三課《太陽與影子》探究太陽與影子之間的關系,學生將發現影子的長短、方向等變化與太陽的位置變化息息相關。通過制作日晷等活動,將科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對科學原理的理解。第四課《太陽與生活》從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出發,讓學生認識到太陽對人類生活、動植物生存等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太陽以及太陽對地球環境的影響等,拓展學生對太陽與白天的認知深度和廣度。(三)教材內容的特點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以學生在白天常見的太陽現象為切入點,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注重觀察、探究活動的設計,通過簡單易操作的活動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科學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教材圖文并茂,以生動形象的圖片和簡潔易懂的文字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科學概念,降低學習難度。二、整體設計思路(一)以探究為核心設計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探究活動,從觀察太陽的外觀、感受太陽的熱量等基礎活動開始,逐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太陽位置變化規律、太陽與影子的關系以及太陽對生活的影響等。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二)聯系生活實際將科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例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白天太陽下影子的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如大樹的影子可以乘涼等。通過生活實例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三)注重體驗式學習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獲得直接經驗。比如組織學生在操場進行太陽位置觀察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太陽位置的變化過程,而不是單純地接受知識講解。這種體驗式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三、教學目標(一)科學知識目標學生能夠知道太陽是一顆恒星,它會發光發熱,并且了解太陽在白天能夠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認識到太陽在一天中位置會發生變化,其位置變化與時間有一定的關聯。理解影子的形成與太陽有關,知道影子的長短、方向會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而變化。明白太陽對動植物的生長、人類的生活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二)科學探究目標通過觀察太陽、記錄太陽位置變化、制作影子相關實驗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記錄數據的能力。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關于太陽與白天的簡單問題,并嘗試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尋找答案。學會與同學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探究任務,分享探究成果。(三)科學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養成認真觀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成果。(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人類利用太陽的一些實例,知道合理利用太陽資源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意識到太陽對地球環境的影響,如晝夜交替、四季變化等,激發學生對地球科學的興趣。四、教學重點(一)太陽位置變化規律的探究引導學生通過實際觀察和簡單記錄,總結出太陽在一天中從東到西位置變化的大致規律。這是理解太陽與時間、影子等關系的基礎,也是本單元的重要知識內容。(二)太陽與影子關系的理解幫助學生認識到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被物體遮擋后形成的。并且讓學生明白影子的長短、方向等變化與太陽位置變化緊密相連,通過實驗和觀察活動讓學生掌握這一重點知識。五、教學難點(一)理解太陽位置變化與時間的關系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時間概念較為抽象,將太陽位置變化與時間建立聯系有一定難度。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如模擬時鐘、結合生活實例等幫助學生理解。(二)解釋影子變化的原理光的傳播原理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較難理解。教師需要通過簡單直觀的實驗和形象的比喻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影子形成以及影子變化背后光的傳播原理。六、教學策略(一)情境教學法在課堂導入環節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播放一段太陽升起,白天到來的動畫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二)小組合作學習法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探究活動,如觀察太陽位置變化、制作影子實驗等。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相互啟發,共同解決問題。(三)直觀演示法在講解影子形成原理等抽象知識時,利用手電筒、小玩偶等進行直觀演示。讓學生更清晰地看到光的傳播路徑以及影子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科學知識。七、教學準備(一)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包括太陽相關的圖片、視頻、動畫等資料。實驗器材,如手電筒、小玩偶、日晷模型、記錄紙、筆、指南針、標桿等。制作相關教學道具,如太陽位置變化演示板、影子變化演示道具等。(二)學生準備提前觀察白天的太陽,并簡單記錄自己的發現。八、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展示一段清晨太陽從地平線緩緩升起,照亮大地,鳥兒開始歌唱,人們開始一天活動的視頻。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展示生動的白天景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速聚焦到“太陽與白天”的主題上。提問:“同學們,視頻中你們看到了什么?太陽在白天出現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想法。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初步了解學生對太陽與白天的已有認知,為后續教學做鋪墊。(二)認識太陽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形態的太陽圖片,如早晨紅彤彤的太陽、中午明亮刺眼的太陽等。設計意圖: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太陽的外觀變化,豐富學生對太陽的感性認識。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你在白天觀察到的太陽是什么樣的?”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相互分享觀察經驗。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講解太陽的一些基本特征,如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火球,會發光發熱等。設計意圖: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梳理和總結,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科學知識。(三)探究太陽位置變化帶領學生到操場,選擇一個開闊的場地,將一根標桿垂直插入地面。設計意圖:為觀察太陽位置變化提供一個參照點,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進行觀察。讓學生每隔一段時間(如每隔一小時)觀察一次太陽的位置,并在記錄紙上畫出太陽相對于標桿的位置。設計意圖:通過實際觀察和記錄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記錄數據的能力。在觀察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太陽的位置是怎樣變化的?”鼓勵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觀察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回到教室,展示各小組的觀察記錄。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太陽位置變化的規律:從早晨到中午,太陽逐漸升高;從中午到傍晚,太陽逐漸降低,并且在天空中是從東向西移動。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和交流活動,讓學生共同總結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四)太陽與影子的關系探究利用手電筒和小玩偶在教室里進行影子形成實驗。將手電筒打開,照射小玩偶,讓學生觀察小玩偶影子的出現。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實驗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影子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改變手電筒的照射角度和距離,讓學生觀察影子的變化。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探究影子變化與光源位置關系,為理解太陽與影子的關系做準備。提問:“在白天,太陽就像手電筒一樣是光源,那影子的變化和太陽有什么關系呢?”引導學生思考并進行小組討論。設計意圖:啟發學生將實驗現象與實際生活中的太陽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能力。再次帶領學生到操場,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太陽下的影子,同時結合之前觀察到的太陽位置變化,思考影子長短、方向的變化規律。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探究,加深學生對太陽與影子關系的理解。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影子的長短和太陽高度有關,太陽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位置相反。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和教師總結,幫助學生清晰地理解太陽與影子關系的科學知識。(五)太陽與生活展示一些圖片,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路燈、曬被子、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等。設計意圖: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太陽在生活中的各種應用,拓寬學生的視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利用了太陽?太陽對我們的生活還有哪些影響?”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請各小組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補充和拓展,講解太陽對動植物生長、地球氣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和教師講解,讓學生全面了解太陽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六)拓展延伸布置課后任務:讓學生回家后和家長一起觀察晚上月亮的形狀和位置變化,并思考月亮和太陽有什么不同。設計意圖:通過拓展任務,激發學生繼續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同時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繼續觀察太陽相關的現象,如不同季節太陽的高度、影子的變化等,并記錄下來。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持續觀察的習慣,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