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音樂故事會 高山流水遇知音》(教學設計)人教版(簡譜)(2024)音樂故事會一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 彈撥樂彩排一、教材分析《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一個富有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的音樂故事。在小學音樂一年級上冊人教版(簡譜)第四單元打擊樂大賽的音樂故事會中,這個故事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講述俞伯牙與鐘子期以音樂相知的故事,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和力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同時,這個故事也可以結合打擊樂器的運用,讓學生在體驗音樂故事的過程中,感受打擊樂器的節奏和韻律。二、學情介紹一年級的學生處于音樂學習的初級階段,他們對音樂充滿好奇和興趣,但對音樂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還比較有限。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喜歡聽故事、做游戲,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表現力。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述、互動游戲和音樂表演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三、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樂故事,感受音樂的魅力和力量。2.引導學生認識打擊樂器,了解打擊樂器的種類和特點。3.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通過音樂表演等方式,讓學生體驗音樂的樂趣。4.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自信心,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共同完成音樂表演任務。四、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穩定學生情緒。2、播放一段輕松愉快的音樂,讓學生隨著音樂自由舞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五、教學重難點重點:1.讓學生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樂故事,感受音樂的魅力和力量。2.引導學生認識打擊樂器,了解打擊樂器的種類和特點。3.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通過音樂表演等方式,讓學生體驗音樂的樂趣。難點:1.如何讓學生在理解音樂故事的基礎上,通過音樂表演等方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2.如何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協調配合,共同完成音樂表演任務。六、教學法故事講述法:通過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樂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和力量。直觀演示法:通過展示打擊樂器的實物和圖片,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打擊樂器的種類和特點。體驗教學法:讓學生親自嘗試演奏打擊樂器,體驗打擊樂器的節奏和韻律,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表現力。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音樂表演任務,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自信心。七、課前準備收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樂故事資料、圖片和音頻文件。準備各種打擊樂器,如木魚、響板、鈴鼓、三角鐵等。制作教學課件,包括音樂故事圖片、打擊樂器圖片和音頻文件等。八、設計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體驗和參與。通過故事講述、音樂欣賞、打擊樂器演奏和音樂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和力量。融合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通過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樂故事,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音樂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強調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自信心。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共同完成音樂表演任務,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自信心。九、教學環節導入(3 分鐘)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提問學生:“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引出課題《高山流水遇知音》,介紹音樂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背景介紹《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音樂故事,源自《列子·湯問》,后來也被廣泛應用于其他文學作品中。這個故事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深厚底蘊,也表達了人們對知音難覓的深刻感慨。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春秋時期,那時的音樂文化已經相當發達,琴藝被視為高雅的藝術形式,而能夠真正理解琴師心意的聽眾則被稱為“知音”。主要人物俞伯牙俞伯牙是故事中的主角,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上大夫,原籍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他不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而且技藝高超,被尊為琴仙。伯牙擅長彈奏七弦琴,并且能夠通過琴聲表達對自然景觀的感受,如高山和流水。鐘子期鐘子期是故事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春秋楚國人,字子期。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聽到了伯牙的琴聲,并且能夠準確地領會到伯牙所表達的情感,如“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這種心靈上的契合使得兩人成為了莫逆之交。故事梗概故事講述了伯牙在一次乘船游覽時,面對清風明月,思緒萬千,不禁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這時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伯牙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動地說: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后來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鐘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盡斷琴弦,終不復鼓琴。《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結語《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不僅展現了伯牙和鐘子期之間深厚的友誼,也傳達了知音難覓的主題。這個故事常常被用來形容那些能夠相互理解、心靈相通的朋友。故事講述(10 分鐘)播放《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樂故事視頻,讓學生觀看。教師結合視頻內容,講述音樂故事的詳細情節,引導學生感受俞伯牙與鐘子期之間的深厚情誼和音樂的魅力。提問學生:“你覺得俞伯牙和鐘子期為什么會成為知音?” 引導學生思考音樂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中的作用。活動名稱:對下聯師:同學們,你們想一想給“高山流水遇知音”對個下聯?生1:“高山流水遇知音”下句為“彩云追月得知己”。生2:“高山流水遇知音”下句為“知音不在誰堪聽?焦尾聲斷斜陽里,尋遍人間已無琴”打擊樂器介紹(10 分鐘)展示各種打擊樂器的實物和圖片,讓學生觀察和認識打擊樂器的種類和特點。教師介紹打擊樂器的名稱、音色和演奏方法,讓學生了解打擊樂器的基本常識。讓學生親自嘗試演奏打擊樂器,體驗打擊樂器的節奏和韻律,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表現力。音樂欣賞(5 分鐘)播放《高山流水》的音樂作品,讓學生欣賞。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和情感,讓學生體會音樂作品中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提問學生:“你在音樂中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表演(15 分鐘)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選擇一種打擊樂器,為《高山流水》的音樂作品進行伴奏。教師引導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和情感,設計打擊樂器的演奏方式和節奏型,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每個小組輪流上臺表演,展示自己的音樂作品和創意。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欣賞和評價,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評價能力。總結(2 分鐘)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回顧《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樂故事和打擊樂器的學習內容,強調音樂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中的重要作用。表揚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創意,鼓勵學生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繼續探索和發現音樂的魅力。十、板書設計音樂故事會《高山流水遇知音》音樂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打擊樂器種類和特點音樂欣賞感受和理解音樂表演創意和評價十一、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們了解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樂故事,認識了打擊樂器,提高了音樂欣賞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和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故事講述、音樂欣賞、打擊樂器演奏和音樂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和力量。同時,我也注重引導學生思考音樂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精神。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音樂表演環節,有些學生的表現力還不夠強,需要進一步引導和鼓勵;在小組合作中,有些學生的合作意識還不夠強,需要加強團隊建設和合作訓練。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音樂的世界中快樂成長。十二、課后作業布置1、同學們回家后,給家人講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音樂故事。2、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嘗試用打擊樂器為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進行伴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