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2課《校園清潔靠大家·自制便利拾物夾》教學設計課題 校園清潔靠大家·自制便利拾物夾 單元 第二單元 學科 勞動實踐活動 年級 五年級核心素養目標 勞動觀念: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簡單機械,理解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意識到通過動手制作工具,可以解決實際問題。勞動能力:在制作過程中,學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利用機械原理設計拾物夾的結構,鍛煉創新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勞動習慣與品質:養成觀察生活、發現問題的習慣,能夠主動思考如何通過勞動解決問題。在制作過程中,注重細節,精益求精,體現責任感。勞動精神:不畏困難,勇于挑戰,在制作過程中不斷嘗試和改進,展現堅持不懈、勇于創新的勞動精神。教學重點 理解便利拾物夾的制作原理,掌握其設計方法;同時,強調材料的經濟實用性和作品的實用性,確保拾物夾能夠真正解決校園清潔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 如何激發創新思維,設計出具有獨特功能和外觀的拾物夾;在制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材料選擇、結構搭建、固定連接等方面的技術難題,需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第2.2課 《校園清潔靠大家·自制便利拾物夾》板書課題。播放視頻。 觀看教學視頻。 將學生的注意吸引到課堂。講授新課 新知講解:板書課題。課前準備1.資料準備觀察生活中的筷子、老虎鉗、火鉗等簡單機械并思考其工作原理搜集整理便利拾物夾的制作方法并記錄下來,將這些資料帶到學校。筷子、老虎鉗和火鉗都是基于杠桿原理的簡單機械:筷子通過手部作為支點,手指向前的一段是力臂,筷子另一頭(夾取食物的那一頭)是負載臂,人們通過在力臂上施加力,產生足夠大的轉矩來夾取食物。老虎鉗通過螺旋裝置調節鉗臂的張合程度,利用杠桿原理夾持和固定物體。火鉗則是將夾持燃料的一側的鋼片設計成杠桿的一端,使用者通過手握另一側的鋼片轉動,實現夾取或放開燃料。便利拾物夾的制作方法如下:取一根長木棍,將一端弄彎做手把。在木棍兩端開槽,用鐵皮做夾臂,并插入槽中固定。用螺絲或鉚釘將鐵皮與木棍連接牢固,并確保夾臂能靈活轉動。制作完成后,拾物夾就能單手操作,方便撿拾地上小物件。2.工具材料準備請與小組同學商量一下,分頭準備下面的材料并帶到學校。提示:以下材料僅做參考,具體以所搜集到的便利拾物夾制作材料為準。小組成員所帶的制作材料種類可以不同,工具材料可利用身邊舊物,也可到網上購買。便利拾物夾材料清單(參考)序號名稱圖示用途參考數量1枝剪剪竹筷或者樹枝1把2長樹枝(30cm長)可用來制作拾物夾的主體結構4根3短樹枝可用于制作拾物夾的夾塊8根4橡皮筋用于裝清潔劑4根5硬紙板具有去污作用1塊6毛線具有殺菌殺毒的作用2米二、任務要求在進行衛生清掃時,通常會遇到各種麻煩,有一些垃圾是不適合用手去撿的,柜子上方也有不方便拿取的物品,等等。拾物夾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困難,一起來試著做一做吧!便利拾物夾任務要求表序號要素其體要求達成與否1選材材料經濟實用,易獲取,便于操作2用途便于夾取物品3結構拾物夾結構簡單、牢固4數量小組至少完成一個拾物夾三、任務實施第一步 觀察討論下面的拾物夾在造型上以及制作材料上分別具有什么特點?能給你提供什么樣的設計思路?拾物夾造型上的特點:便捷性:拾物夾的夾臂設計得足夠寬,以確保穩定的夾持力,同時夾臂的末端稍微向內彎曲,以便于更好地包裹和固定物品。人體工學:考慮到用戶長時間使用拾物夾可能會感到疲勞,其設計借鑒人體工學原理,確保手柄部分符合手部的自然握持姿勢,減少手部負擔。可調節性:例如夾臂的張合程度或手柄的長度,以適應不同用戶的手形和物品大小。拾物夾制作材料上的特點:輕質堅固:拾物夾的制作材料可能會選擇輕質但堅固的材質,如鋁合金或塑料,以確保其既輕便又耐用。防滑耐磨:考慮到拾物夾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與地面或其他物體接觸,其表面可能會采用防滑耐磨的材料,以增加其穩定性和使用壽命。環保美觀:拐杖的淺綠色和白色相間的設計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拾物夾也可以借鑒這種顏色搭配,既環保又美觀。給你提供什么樣的設計思路?注重用戶體驗:在設計拾物夾時,應充分考慮用戶的使用習慣和需求,確保其在造型和材質上都符合用戶的期望。結合實用性與美觀性:拾物夾不僅要具備實用的夾取功能,還要在外觀上有所突破,使其既實用又美觀。創新設計:可以嘗試在拾物夾的設計中加入一些創新元素,如可折疊的設計、內置磁鐵等,以增加其使用場景和便利性。第二步 技法提示制作拾物夾的方法多種多樣,下面的制作方法或許能給你帶來一些靈感。①確定制作拾物夾的材料:2根等長長樹枝、2根等長中長樹枝、8根等長短樹枝、4根皮筋、1張硬紙板。②拿出一根長樹枝和一根中長樹枝并排擺放,套入皮筋,做成同樣的兩組,并把套好皮筋的樹枝擺放成如下方右圖所示的樣子。③拿出皮筋分別固定長樹枝和中長樹枝,并把樹枝擺放成如下方右圖所示的樣子。④拿出4根短樹枝,兩兩并排固定在長樹枝兩側,制作出拾物夾夾板,重復做成同樣的兩組。⑤拿出硬紙板制作出3個和板等大尺寸的紙板,并把其中一個裁切成兩半,取出一大一小紙板相互粘貼,做成同樣的兩組。⑥把紙板固定在夾板上。⑦拾物夾主體完成后適當地美化一下,可以取出兩根等長毛線,纏繞在樹枝尾端,做成手柄,完成制作。第三步 討論計劃你們準備設計怎樣的便利拾物夾?準備做成什么形狀?如何突出小組特色?準備使用哪些材料?把你們的想法記錄下來吧!討論計劃表選材說明:主體材料:采用不銹鋼作為拾物夾的主體結構材料。彈簧材料:選用高彈性不銹鋼彈簧。手柄材料:采用防滑處理的塑料或橡膠材質。表面處理:不銹鋼部分進行拋光,塑料或橡膠手柄進行防滑紋理處理。設計草圖:拾物夾的機械原理以及用途說明:拾物夾利用杠桿原理和彈簧的彈性形變來實現開合功能。當握住手柄并向下按壓時,彈簧受到壓縮,夾持部件隨之張開;當用戶釋放手柄時,彈簧恢復原狀,夾持部件閉合,夾住目標物體。拾物夾主要用于夾取地面或低處難以直接用手拿取的物品,如紙張、鑰匙、小物件等。其小巧便攜的設計使得用戶可以輕松攜帶,隨時應對各種場景下的需求。特色說明:便攜性:拾物夾體積小巧,重量輕便,易于攜帶。耐用性:采用不銹鋼和高質量彈簧材料,確保拾物夾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不易損壞。人性化設計:手柄部分采用防滑處理,確保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手感舒適且不易滑落;夾持部件的設計使得拾物夾能夠輕松夾住各種形狀和大小的物品。美觀性:拾物夾的外觀設計簡潔大方,色彩搭配和諧。第四步 分工協作制作拾物夾需要團隊成員一起完成,請你們討論一下,明確每個人的任務分工并記錄下來。人員分工表任務內容人員示例:選材料準備制作連接各部分的零部件李小磊準備材料根據設計圖紙,將材料打磨李小夏組裝拾物夾將準備好的零部件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組裝陳小七調試與測試對組裝好的拾物夾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優化趙六記錄與文檔記錄整個制作過程,以便后續參考和改進周十一總結與反思對照“便利拾物夾任務要求表”反思你們的作品是否符合標準,對照標準課后繼續修改,達到你們最滿意的水平。向其他小組同學展示你們的便利拾物夾,請他們提提意見。我們小組對照“便利拾物夾任務要求表”審視了我們的作品。在材質選擇上,我們確保了輕便且耐用;在結構設計上,實現了靈活開合與穩定夾取的功能。然而,在細節處理上,如夾子的邊緣光滑度、握柄的舒適度等方面,我們發現仍有提升空間。五、知識拓展筷子、老虎鉗、火鉗等簡單機械原理:筷子作為典型的杠桿,展示了力臂長短對力的影響,有助于學生理解杠桿原理。老虎鉗則體現了夾持原理,其堅固的夾口和可調的夾力讓學生認識到如何通過設計來增強物體的穩定性和功能性。火鉗的設計則結合了杠桿和隔熱原理,既能夠遠距離操作高溫物體,又保證了使用者的安全。不同材料的特性是如何影響拾物夾的性能?樹枝因其硬度和韌性,能提供穩定的支撐結構,但可能缺乏靈活性。橡皮筋則以其卓越的彈性著稱,使拾物夾具有優秀的夾取和釋放能力,適用于需要頻繁開合的場合。硬紙板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易于加工成各種形狀,便于設計符合特定需求的拾物夾。然而,其硬度和耐用性可能不如金屬或硬質塑料。在選擇拾物夾材料時,需綜合考慮其應用場景。如何設計具有獨特功能和外觀的拾物夾?功能上,可加入磁鐵,便于吸取小金屬物件;或增設LED燈,便于在暗處尋找物品。同時,設計可調節夾力大小的機制,以適應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品。外觀上,采用流線型設計,提升手感與美觀度;使用鮮艷色彩或圖案,增加辨識度與趣味性。材料上,選用環保再生材料,彰顯環保理念。結合創意與科技,打造既實用又具個性的拾物夾,滿足用戶需求,引領生活潮流。使用工具時的安全注意事項:在制作便利拾物夾的過程中,安全是首要考慮的因素。使用枝剪時,務必確保刀刃鋒利且穩固握持,避免滑脫或誤傷。切割樹枝時,手指應遠離刀刃,采取逐步推進的方式,以防突然斷裂造成飛濺傷害。處理橡皮筋時,需小心其彈性可能帶來的彈射風險。避免過度拉伸或在不穩定狀態下使用,以防突然松開導致彈射傷人。整個制作過程中,應保持專注,遵循操作規范,切勿分心或嬉戲打鬧。保持校園環境整潔的重要性:制作和使用便利拾物夾是減少校園垃圾、提升環保意識的有效途徑。拾物夾便于夾取地面上的小垃圾,如紙屑、果皮等,減少了用手直接撿拾的不便,提高了清潔效率。將拾物夾作為日常清潔工具,隨身攜帶,隨時清理遇到的垃圾,從而培養起“見垃圾就撿”的好習慣。此外,通過分享拾物夾的制作和使用經驗,還能激發更多同學參與到環保行動中來,共同營造干凈整潔的校園環境。六、課堂練習在制作便利拾物夾過程中,如何確保夾子的穩定性和牢固性?選擇質地堅硬且不易變形的材料作為夾子的主體結構,如長樹枝或竹筷。使用皮筋等彈性材料時,要確保其緊固程度適中,既能提供足夠的夾力,又不會因過緊而損壞材料。在固定夾板和紙板時,要使用適量的膠水或雙面膠,確保它們緊密貼合,不易脫落。對夾子進行整體加固,如在連接處使用額外的綁帶或細繩進行纏繞,以提高其穩固性。 進行課前準備學習具體任務要求。進行任務實施活動。完成反思總結和交流。進行知識拓展。進行課后練習。 讓同學們養成準備課前資料的習慣,為完成本課任務做準備。明確本課的任務研究及對應要求,提高學生注意力和專注度。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主題活動,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演講能力,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加深對所學知識內容的理解。在反思和回顧中促進學生間的友好交流,加深對所學知識內容的掌握和理解。拓展學生知識面。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課堂小結 校園清潔靠大家·自制便利拾物夾進行課前準備明確任務要求完成任務實施進行總結交流和反思活動進行相關知識拓展 總結回顧 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概括。課后作業 1、請結合課堂所學,設計一款具有創新特色的便利拾物夾。2、和同學分享一下自制的拾物夾的創新點。 布置作業 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堂板書 觀看板書 強調教學重點內容。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