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標題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在社會中成長》教學設計核心 素養 目標 政治認同:關心公共事務,關心社會發展和國家前途和命運。道德修養: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初步培養學生親社會的意識。法治觀念: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有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精神。責任意識: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相結合,養成親社會行為,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 教學 重點 個人成長與社會的關系;養成親社會行為。 教學 難點 理解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教學過程導入 你看巴黎奧運會了嗎? 全紅嬋于2007年3月28日,出生于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麻章鎮邁合村,是中國國家跳水隊女運動員,主項為女子10米跳臺。 2024年2月,全紅蟬獲得2024年世界游泳錦標賽女子10米臺冠軍;6月,全紅蟬搭檔陳芋汐獲得世界杯總決賽女雙10米臺冠軍,實現世界杯該項目六連冠;7月31日、8月6日,分別獲得巴黎奧運會跳水女子雙人10米臺金牌、跳水女子10米跳臺金牌,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最年輕的三金得主。 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全紅嬋的成長之路。 授新課 議學情境一:跳水健將全紅婢:一戰成名的傳奇之路 全紅嬋,2007年出生于中國廣東省湛江市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母都是勤勞的農民,家庭條件并不富裕,但他們始終支持女兒的夢想,家庭的溫暖和支持成為她克服困難的重要力量。 全紅婢的跳水天賦在她很小的時候就被發現,她參加了當地的體育學校,并開始接受專業的跳水訓練。她的教練很快注意到她的非凡天賦,并對她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在教練的推薦下,她進入了廣東省跳水隊,開始了更加系統和高強度的訓練。 進入省隊后,全紅婢的表現越來越出色。憑借在全國比賽中的優異表現,全紅婢順利進入國家隊。2021年東京奧運會是全紅婢首次登上奧運賽場,在女子10米跳臺決賽中,她以總分466.20分打破了奧運會紀錄,獲得金牌。 時隔三年,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全紅婢再次站上了女子10米跳臺跳水的賽場,憑借完美的“水花消失”動作,她以總分425.60分蟬聯金牌,成為中國跳水隊歷史上最年輕的兩奪奧運金牌的運動員。 議—議:全紅殫的傳奇之路得到了誰的支持和幫助 提示: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 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 議學情境二:全紅婢不是天才!能成名全靠苦練 全紅婢也曾公開澄清,自己并非天才,全紅蟬在日常生活里的訓練強度是外界難以想象的,這位年僅16歲的少女用日復一日的努力訓練才換來如今的成就。 在具體的訓練計劃里,全紅婢光是在練習轉圈時每天都要上千次,其他訓練還包括懸垂卷腹、單腿弓步跳、負重倒立、負重倒掛起身卷腹,負重側卷腹等一系列訓練項目。可以說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努力的人值得收獲更多的掌聲和鮮花。 請嘗試梳理全紅婢一天的訓練生活,思考在全紅蟬的一天中,她使用了哪些物品 這些物品與社會中的哪些行業和職業發生了關聯 被鬧鐘叫醒——洗漱、穿衣——吃早飯——坐公交——跳水訓練 鐘表生廠商鐘表工——服裝廠商供水局——食堂營養師——公交集團車商——游泳池游泳教練 提示: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②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③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小試牛刀:以下行為屬于親社會行為嗎 提示:親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來的那些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 表現: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等。 議學情境三: 全紅婢及愛心粉絲們深知教育的力量,希望通過自己的小小行動,為孩子們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閱讀資源。“圓山里娃的成長夢想”公益項目,正是在這樣的愛心支持下得以延續,幫助那些欠發達地區的孩子們拓寬視野,激發潛力,為他們的人生道路增添更多可能性。全紅婢的小紅帽,以微小的力量,匯聚成了一股溫暖的洪流,照亮了他們前行的道路。 小組合作:全紅及愛心粉絲們的公益活動有何意義 (從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角度思考) 提示: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 ②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③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情境續演:你會怎么做 情境一:食堂就餐排隊時,前面兩位同學發生爭吵,周圍頓時涌來很多人,你會…… 情境二:某次研學拉練活動,小林腳受傷了走得比較緩慢,為了不讓小林掉隊,你會…… 情境三:放學回家的路上,你發現有一家工廠把廢水排放到了護城河,你會…… 情境四:當你看到某國企業在我國宣傳,未將港澳臺地區劃入我國范圍,你會…… 1.各小組任選一個情境,根據情境提要進行準備。 2.每小組選派2-3位同學續演情境,表演前介紹各自角色。3.準備時間2分鐘。 筆記整理: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 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 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板書 設計課堂 檢測 1.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為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我們需要 ( ) ①不斷豐富知識 ②不斷提高能力 ③不斷增強規則意識 ④日漸養成價值觀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B.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個人 C.個人都能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D.社會進步對個人發展影響不大 3.“人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社會中。因此,人的發展、人的素質提高,需要社會發展為之提供必需的物質和文化條件。”從個人和社會的關系角度看,上述材料說明 ( ) ①人總是生活在社會群體之中②社會只提供給個人物質支持 ③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④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