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第一章 機械運動長度的測量長度的單位時間的測量誤差01020304學習目標長度的單位常用單位的意義:千米(km):千米用于描述較長的距離,比如城市之間的距離。北京到上海的直線距離約為1000多千米。米(m):米是最常用的長度單位,適合描述人的身高、房間的尺寸等。一個成人的身高大約是1.7米到1.8米。分米(dm):分米通常在測量較短的物體時使用,如一本書的厚度可能為2分米(即20厘米)。厘米(cm):厘米常用于測量小物體的尺寸,比如一個筆記本的寬度可能為20厘米。毫米(mm):毫米用于描述非常細小的尺寸,如螺絲釘的直徑或硬幣的厚度。例如,一張標準的信用卡厚度約為0.76毫米。微米(μm):微米用來描述極細微的尺度,例如,人類頭發的直徑大約是50到100微米。納米(nm):納米是描述納米技術或分子、原子尺度的單位,如DNA分子的直徑大約為2.5納米。長度的單位1、國際單位米 符號:m2、常用單位之間的換算:1c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每下一級乘以10長度的單位2、常用單位之間的換算: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m)每下一級乘以納米( nm)大小乘以10的正指數除以10的負指數長度的單位常用單位之間的換算:練一練 (先換再算)2.5km=_______m=______mm100 μm=______m=_____dm1Km=1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1nm=0.000000001m=米(格)尺三角尺卷尺皮尺刻度尺是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長度的測量螺旋測微儀游標卡尺精度更高正確使用刻度尺(1)會認 使用前認清刻度尺的單位、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分度值單位零刻度線量程(0-8cm)分度值(2)會放 被測物體一端與零刻度線對齊,刻度線緊貼/平行物體分度值:最小一格代表的長度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3)會看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讀數時,視線與刻度尺尺面垂直。(4)會讀2.50cm分度值位估讀位讀數時,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長度的測量測量前“三看”:1.零刻度線在在哪里?2.它的測量范圍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相鄰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它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確程度)是多少?我們可以根據測量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測量工具。長度的測量測量時應做到“五會”:會選:根據測量對象和要求選擇適當的測量工具。會放: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物體保持平行,不能歪斜。(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可另選某個整數刻度線為測量的起點。會看: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刻度線。會讀:讀出準確值,并估讀到分度值下一位。會記:記錄結果包括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長度的測量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1.累枳法(測多算少法):對于無法直接測量的微小長度,可以測出n個相同的微小長度的總長L,則一個微小長度2、平移法:當一些物體的長度(如紐扣的直徑、圓錐的高等)隱藏在物體內部時,把它等值平移到物體外部,再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測量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3、化曲為直法:用無彈性棉線與被測曲線重合,測棉線長度。4、滾輪法:先測某圓的周長,讓圓在待測曲線上滾動,記下圈數,則被測線的長度等于圈數乘滾輪的周長。長度的測量想想議議生活中,我們常常采用一些方法來粗略地測量長度。人體的哪些部位可以作為“尺”來估測長度?比一比,看看誰知道得最多。嘗試用這些“尺”來估測某個物體的長度(如教室的寬度)。長度的測量想想議議成年人小指寬約為1cm;成年人手掌的寬約為10cm;成年人的步幅(走路時,兩腳尖之間的距離)約為0.7m等.長度的測量想想議議正常成年人的1拃(念zhǎ,張開手,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離)約20cm;人的1庹(念tuǒ,兩臂側平伸直時兩中指間的距離)大約等于人自身的身高,成年人1庹約為1.7m。教室的寬度約為正常成年人的4庹或10步,大約為7m.時間的測量古代人類最早的時間測量工具之一就是日晷。簡單巧妙的裝置能夠通過太陽的影子告訴我們時間。先小盤后大盤小盤單位:min大盤單位:s前半黑后半紅時間的測量機械秒表的使用秒表的使用:①調:按下復位鍵,使指針指在“0”處②按:按下啟動按鈕,開始計時③停:即使結束時,再次按下啟動按鈕,停止計時④讀:時間=小盤的讀數+大盤的讀數讀出停表的示數A停表讀數:B停表讀數:時間的測量99.8s337.5s時間的測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還制造出了更精確的計時儀器,如銫原子鐘。銫原子鐘的精確度非常高,上千萬年誤差不超過1s。2.時間的單位及其換算國際單位:1.常見測量時間的工具秒 (s)時間的測量手表電子秒表石英鐘機械秒表時間單位的換算:1h=60min=3600s1s=103ms在現代生活中,我們通常使用鐘、表來測量時間;在運動場和實驗室,經常用秒表來測量時間。時間的測量最短的激光脈沖 約s 地球自轉的周期 8.6xs子的壽命 約s 地球公轉的周期 3.2x s鐘擺的周期 1s 地球的年齡 1.4xs百米賽跑的世界紀錄 9.58s 質子的壽命 約s誤差定義:在測量長度、時間以及其他物理量時,受所用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就是誤差。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于不遵守儀器的使用規則、讀數時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該發生的,是能夠避免的。誤差產生原因:①和測量工具的精度有關②和測量方法有關③和測量人的估讀不同有關④受環境等因素影響誤差1.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注意求得的結果保留的有效數字應與測量值保持一致。若平均數除不盡,應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與測量值相同的位數;若平均數的最后一位有效數字是零,應保留。2.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3.改進測量方法,都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消除誤差。減小誤差的方法小試牛刀某同學用刻度尺測量一支鉛筆的長度,如圖所示。請指出他的測量有哪些錯誤。如果改正了這些錯誤,是不是就沒有誤差了?為什么?小試牛刀錯誤之處:①零刻度線沒有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②視線沒有正對刻度線。改正錯誤后,依然有誤差,誤差不能消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