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
課程名稱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課時 1課時
教材分析 本課是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最后一課,為本冊的收尾與升華所在,蘊含著深厚的國際視野和人文情懷。本課旨在簡述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所經歷的變化及其主要載體。根據課標“認識文化遺產保護對保持文化的傳承、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具有的重要意義”,本課主要介紹文化遺產如何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各國在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上所采取的的舉措,解讀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世界遺產公約》,了解和領略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 在整合課本內容的基礎上,本課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溯源——探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從文化遺產分類、各國代表、保護原因、保護措施、保護原則以及保護意義六個角度,層層遞進闡述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第二部分:觀今——看《世界遺產公約》,從世界遺產公約概況,中國與世界遺產公約兩個方面,解讀認識世界遺產公約,同時展望未來,立足當下激發學生維護文化多樣性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是高二學生,當前“3+2+1”選課模式下的歷史類學生。他們對歷史學習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經過初中和將近兩年的高中歷史學習后,他們也掌握了基本的歷史史實和歷史學習方法,具備一定的學科核心素養。但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整一個中學教育體系來看,高二學生雖則個性強,有主見,但社會閱歷較少、學業繁重等因素使得他們的歷史學習和歷史認識難以深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有必要通過教學內容主題化,主題內容情境化、情境內容問題化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落實各項歷史核心素養目標。
教學目標 1.以2023年網絡上的簪花圍熱為切入點,帶領學生感受文化遺產的魅力,使學生在生動的現實生活案例中了解文化遺產的分類、定義,了解文化遺產的保護舉措和原則。 2.通過視頻、圖片資料、學術研究觀點、時間軸等多種形式設置歷史情境,在任務驅動和問題鏈引領下,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層層深入,認識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以及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培養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能力。 3.學生通過了解中國世界遺產數目,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語錄,培養家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認識到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樹立正確對待世界文明的理性態度和博大胸襟。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文化遺產保護的舉措;了解文化遺產的定義。 難點:認識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理解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
5.教學方法:講授法,任務驅動法,小組合作和討論法。
6.教學資源:多媒體課件,互動課堂,文字材料,視頻等。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新課導入教師活動1 教師通過播放2023年網絡上的泉州簪花圍熱視頻,帶領學生感受文化遺產的魅力,引導學生思考并作答。 總結學生回答情況,引出“非遺”概念和文化遺產,介紹本課基本流程。學生活動1 學生觀看視頻后,回答教師問題,認識非遺文化的魅力,了解非遺文化的現狀,結合生活實際,啟發思考開啟探索。 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 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相關視頻與文字信息。 展示本課基本流程。活動意圖:以泉州簪花圍熱為切入點展示非遺魅力,激發學生興趣。教師補充非遺簪花圍的歷史發展,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并引出“非遺”概念,自然過渡到新課環節。環節二:新課講授教師活動2 第一章節:溯源——探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一、世界遺產包含哪些類型? 1.簡單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世界遺產委員會。 2.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完成分類圖。 二、欣賞世界遺產各國代表 世界古代:古羅馬城、雅典衛城、阿布辛拜勒神廟、埃及金字塔 世界近代:弗洛倫薩、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凡爾賽宮及其園林 中國代表:長城、莫高窟、故宮、兵馬俑、周口店遺址 中國雙重遺產:泰山 中國非遺:打鐵花、二十四節氣、簪花圍 文化遺產保護原因 利用文字和圖片材料展示文化遺產的現狀,直觀展示文化遺產正在面臨的威脅,引導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展示從古至今人們對文化遺產的主要保護方式,著重講解第三點國際合作意識 文化遺產保護原則 結合實際案例,引導學生了解文化遺產保護的兩項原則,運用智慧課堂搶答模式,調動學生積極回答問題。 六、文化遺產保護意義 對接高考,總結意義類題型解答技巧,對材料進行分層總結,組織小組討論集思廣益,智慧課堂開啟彈幕功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帶領學生從材料出發,結合所學,從文化、歷史、民族、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六個角度,層層分析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學生活動2 學生閱讀課本并梳理相關知識,進行小組討論,借助學案完成: 問題1:利用圖示法梳理世界遺產概念關系。 問題2:欣賞各國文化遺產的魅力后,思考文化遺產需要保護的原因? 原因: ①迫切性:文化遺產面臨很多嚴重威脅 ②重要性: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問題3:歷史上各個國家是怎樣采取措施保護? 保護措施: ①收藏②立法③國際合作 問題4:在保護的過程中我們又應該遵循什么原則? 原則:①真實性②完整性 問題5:我們花費如此多的時間精力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是什么呢? 意義: ①文化層面:有助于維護文化多樣性和激發創造性 ②歷史層面:記錄和傳承文明發展史,以史鑒今 ③民族層面:有助于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 ④社會層面: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基本素材 ⑤政治層面:有助于擴大對外交流、促進民族交融 ⑥經濟層面:有助于推動文化旅游事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 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課本涉及的一系列概念名稱和梳理概念的結構圖,并運用智慧課堂隨機挑人、問題搶答、計時器、彈幕共享等功能激發學生積極性。活動意圖: 利用結構圖梳理相關概念,以此厘清“世界遺產”“文化遺產”的聯系與區別。培養學生將知識點具象化、結構化的學習思維和方法。通過明確文化遺產的定義,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本章節主要運用問題法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內容,從文化遺產分類,代表,原因,措施,原則以及意義六個方面,一環扣一環,層層深入,結合實際材料,使學生全面充分理解文化遺產各方面內容。 ③通過視頻、圖畫、學術觀點等多種形式設置問題情境,學生在生動活潑、有難易區分度的問題鏈里,各取所需,各展所長,達到落實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時空觀念、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的學習目標。教師活動3 第二章節:觀今——看《世界遺產公約》二、《世界遺產公約》 學生閱讀書本,整合《世界遺產公約》的相關知識,了解《世界遺產公約》旨在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 并充分理解中國在世界遺產保護中的責任與擔當,提升新一代青年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與責任感 學生活動3 任務1:自主梳理,知識整合 任務2:了解中國與世界遺產公約 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 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圖片和文字材料,設置表格填空梳理內容活動意圖: 通過表格,樹狀圖梳理知識,清晰明了直觀呈現,并運用中國云南景邁山古茶林申遺成功新聞,向學生展示世界遺產最新動態,樹立學生文化自信與保護責任意識。板書設計 課后作業 站在時間的刻度上回望,更能感知時代的面貌和意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艱苦抗戰的歲月里,一位建筑學家在四川南溪李莊的斗室仍潛心于他所熱愛的事業,奮筆寫下一個學者的良知文字: 研究中國建筑可以說是逆時代的工作。……自“西式樓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來,豪富商賈及中產之家無不深愛新異,以中國原有建筑為陳腐。他們雖不是蓄意將中國建筑完全毀滅,而在事實上……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蕪雜可哂……雄峙已數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藝術特殊趣味的街市,為一民族文化之顯著表現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幟之下完全犧牲。……這與在戰爭炮火下被毀者同樣令人傷心……一切時代趨勢是歷史因果,似乎含著不可免的因素。幸而同在這時代中,我國也產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覺,搜集實物,考證過往,已是現代的治學精神,在傳統的血流中另求新的發展,也成為今日應有的努力。 ——摘自梁思成《為什么研究中國建筑》 分析指出材料一中作者所做的“逆時代”思考是什么 這位建筑學家的祈愿與思考在20世紀70年代變成了世界范圍內人們的共識。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概括指出那些促使人們保護文化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歷史教訓。教學特色與反思 本課對教材進行了大膽的整合,是一次“以生為本,學為中心”的課堂嘗試。通過視頻、圖片資料、學術研究觀點、時間軸等多種形式設置歷史情境,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里,學生在任務驅動和問題鏈引領下,層層深入,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了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 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借助于多種類型的載體,同時留下的各種歷史遺跡,構成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在本科課的內容中,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都是文明所留下的輝煌代表,其價值得到世界的肯定。在共同的努力下,各國通過文化遺產申遺,使得保護遺產、傳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動了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其中,中國是成為推動世界遺產保護的重要力量,體現出一個文明大國守護人類共同財富的擔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